郭象哲学创作的理论意义
郭象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第 2 卷第 3 7 期
Vo . 7, 12 No. 3
吉首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 i o n esySc l c ne di ) or s uU i rt(oi i csE io a oJ h v i aS e tn
《 淮南 》论衡 》 隔阂 。故亦必 俟有郭 象之 说 , 《 之 而后 道 家之 言 自然 , 乃始 到达 一深邃 圆密之 境界 。后 之 人 乃不 复能驾 出其 上 而别 有 所增 胜 。故虽 谓 中 国 道 家思 想 中之 自然 主义 , 成 立 于郭 象 之 手 , 实 亦无 不 可 也 。虽 谓 道 家之 言 自然 , 郭 象所 指 , 最精 惟 为 卓 , 透辟 , 能 登峰 造 极 , 最 为 而达 于 止境 , 无 不可 亦
无为 本 的贵无哲 学 是 当 时 门 阀士族 地 主 阶级取 得
、
郭象 哲 学 的历 史地 位
政权 后 , 走 向堕落 的世 界 观 ; 康 阮 籍 的哲 学 开始 嵇
是寒 门庶族 地 主 阶级在 门 阀士 族 的 巨大 压力 下 表
( )中国 哲 学 史 界对 郭 象 哲 学 历 史 地 位 的 一
界定
示 的软弱 的抗议 ; 向秀 、 象 的哲 学 思 想 是直 接 为 郭 门阀士族 的特 权进 行 辩 护 的 理论 武 器 。 『( ”2嘣 ] 当时的 中国哲学史 著作 都是这 个调 子 。
郭象 在 中 国 哲 学 史 和 思 想 史 上 几 乎 沉 寂 了 10 60年之 久 , 到 2 纪 , 他 的 研 究 才 逐 渐 增 直 0世 对 多 。据 统计 ,0世 纪 大 陆及 港 台学 者 研 究 郭 象 的 2 论文 共 6 0余篇 , 著 和辟 有 专 章研 究 郭 象 的论 著 专 2 部 。1聊 ’ 然 , 0余 『( 当 ] 比起对 其 他 中 国哲 学 史 上 大 人物 的研究 来说 , 这个 数 字 是 相 当小 的 。我认 为 , 这与郭 象在 中 国哲 学史 上 的地 位是严 重不 相称 的。 总 的来说 ,0世 纪对 郭 象 哲 学 历 史 地 位 的评 2 价走 了一 个 由高 到低 , 又 由低 到 高 的 过 程 。2 复 O 世 纪初 至 14 年 以前 , 99 郭象被 重 新发 现 和重视 , 冯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 汉唐的哲学思想(郭象)【圣才出品】
第8章郭象一、“独化”说1.对“无”的解释郭象认为,“无”仅仅是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没有任何东西作为它的根据,是“自生”的。
他运用“独化”这个概念对天地万物“自生”“自造”的情况进行了概括。
2.“独化”的两重含义(1)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
就这方面来讲,郭象的“独化”说具有反对宗教神学“造物主”的意义,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2)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而突然发生的。
从这方面来说,“独化”说具有严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独生而无所资借”郭象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没有任何原因和根据的。
不仅“无”不能生“有”,而且“有”也不能生“有”。
对于这种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不需要任何条件的思想,郭象将其概括为“独生而无所资借”。
郭象所说的“无所资借”并不是指整个宇宙的存在,而是指具体事物的个体存在都是“独生”的。
他把“物各自生”绝对化,根本否定物与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因果关系,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不仅不需要外部的条件,甚至也没有内部的原因。
4.“独化于玄冥之境”郭象提出了一个“玄冥之境”,让“独化”在“玄冥之境”中进行,即“独化于玄冥之境”。
“玄冥”原是用以描述一种混沌不分的状态或一种不知不觉、不分是非、不分彼此的精神境界,郭象则将其解释为“名无而非无”,即指一种无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未超出语言的范畴而达到无名、无始的地步。
尽管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但并不意味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一切都“惟命之从”。
5.“命”“独化”,就个体来讲是突然的、无原因、无根据的、互不相关的,但就世界整体来讲,它们是互不可缺的,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是确定不移的、所具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世界万物是完全和谐的。
郭象认为,“命”是一种“不可奈何”“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着天地万物这种和谐并互不可缺的世界秩序。
“命”实质上是一种统摄一切具体事物,规定一切具体事物的地位、本性,并为事物自身所无法违抗的一种神秘力量。
从“物各自然”到“体物为妙”——论郭象哲学对南朝咏物诗的影响
文章编号 :62—8 1 (00 0 0 1 0 17 60 2 1 )3— 04— 3
而上层 面建立政治秩序 以解决二者 矛盾 的是正始玄学 的代
倍文 学刊
2 1 第 3期 00年
从“ 物各 自然 ” “ 物 为妙 ” 到 体
论 郭 象哲 学对 南朝 咏 物 诗① 的影 响
。黄 溢 芝
( 南京大 学 文 学院 , 苏 南京 江 209 ) 10 3
[ 摘 要 ] 由于魏晋清谈风尚的推动, 郭象“ 物各 自然” 哲学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判逐步转 向全方位 、 多角度的考察。对于南朝时期这类特异
而华不作”4。换 言之 , J 遵循 道就 是为 了能够更好 地 “ 其 存
子, 举其末 ”亦 即维护名教。这样王弼就从 理论上证明 了名 ,
教 出 于 自然 的观 点 。
的咏物诗兴起并达到全盛的原 因研究者们 也从 社会背景 、 政
治因素 、 文学思潮 、 审美机制 、 创作 心理等 多方面进行 了详细
深 入 的 探讨 。然 而 历 史 上 一 类 特 殊 现 象 的集 中 出现 往 往 与 当时 的 思 想 观念 有 密 切 联 系 , 文学 作 为 思 想 意识 的 产 物 也 不
但 是这种理论并 不能在人生 方式 上指导人们 获得精 神 的慰藉 。司马氏篡权后 , 以名 教为工具铲 除异 己, 士人遭 到
表王弼 。王弼主张以“ 为体 ,无 ” 无” “ 具有 怀疑性 , 没有规定
郭象美学的本体论
“ ” 组 成 。 “自 ” 即 个 体 本 身 , 然
“ ” 当解 为 “ …的样 子 ” 然 … ,合 则 为 :如 自 己 所 存 在 的那个 样子 而存 在 。 “ 自然 生 我 ” 当 然 不 是 外 在 的 “ ” 生 成 了 我 .也 并 不 是 “ 一 ” 作 为 有 至 逻 辑 前 提 使 自己 如 此 而 然 地 存 在 。 “ ” 之 所 以 我
能 产 生 并 且 成 为 我 ,就 在 于 我 “ 已 而 然 ” 地 遵 自
郭 象 把 事 物 的 根 源 归 究 于 事 物 本 身 。 这 个 自身 是 “ 由莫 为 而 过 去 ” 个 体 是 皆 . “ 为”的 。 “ 莫 莫
循 了 我 本 身 的 样 子 而 存 在 。 即 郭 象 的 “ 自然 我
辩 蓁 象
畴 旅 摩
党 西 民
摘 要 : 作 为 魏 晋 玄 学 发 展 成 熟 阶 段 的 代 表 人 物 ,郭 象 吸 取 了诸 家 的 思 想 资 源 , 开 辟 出
了 一 条 关 于 人 性 的 精 神 本 源 的 思 路 。 由 于 论 证 的 艰 难 性 , 郭 象 不 得 不 借 助 牢 笼 中 的 语 言 来 摆 脱 语 言 的 牢 笼 , 通 过 对 造 物 生 成 论 、 自生 论 的 不 断 否 定 , 向 我 们 展 开 了人 性 的 生 存 之 根
极 关 怀 纳 入 进 来 , 也 未 将 郭 象 玄 学 中 反 复 提 倡 的 “ ” 的思想 纳入 进来 ,故很难 统 领郭 象 的思 想 。 化 以前 的 “ 化 论 ”解 释 则具 有 过 重 的唯 物 论 倾 独 “ 化 ” 的 本 根 性 和 超 越 性 展 现 出 独 向 .未 能 将
郭象的圣人无为观及其管理学启示
郭象的圣人无为观及其管理学启示“无为”是传统道家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
郭象的“无为”论思想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区分为理想时世、正常时世、动荡乱世等不同阶段予以分别性的说明。
郭象的“无为”理论中存在着一种回归式的理论框架,其“无为”论思想具备理想性和现实性并存的双重化理论特征。
郭象的“无为”论哲学思想对中国管理哲学的当代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无为”是传统道家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
在《庄子注》中,因应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合一的时代主题,郭象注庄,摆脱了《庄子》思想中难以克服的对政治的疏离感,将《庄子》的逍遥理想与政治现实结合起来,将传统道家的“无为”原则落实到了具体的政治操作领域,实现了无为的思想原则与有为的现实要求的有机结合。
笔者试图分析郭象“无为”论的政治哲学思想,探讨其社会理想在与政治现实相碰撞之后所导致的思想形变,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回归式的理论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郭象思想理想性和现实性并存的双重化理论特征及其对当代管理哲学发展的重要启示,以就教于方家。
一、郭象“无为”论的主要内涵纵观郭象的“无为”观,其思想中的无为与有为之间确实做到了较为完美的理论对接,套用学界“自然即是名教”的命题,则或亦可将其“无为”观概括为“无为即是有为”。
然而,郭象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无为”观的理论内容及其思想层次有多个面相,并可大致区分为理想时世、正常时世、动荡乱世等不同阶段予以说明。
(一) 在理想与正常时世,圣王与群品(臣民) 之无为1. 在理想与正常时世,对群品(臣民) 而言,“无为”即“任性自为”也即“守职而为”。
所谓理想时世,以《庄子》中描述的所谓“至德之世”为依据,郭象对其进行了发展。
一方面,在“至德之世”,社会、自然、精神等各种关系都处在完全实现和绝对和谐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魏晋玄学和郭象思想视域里,在诸种关系中,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是核心,因此,所谓理想时世,尤指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并因本末合一,故自然与名教合一,二者间不存在背离的状况,而是完全统一的关系;所谓正常时世,主要指社会秩序的维持,即名教等社会制度能够有效运转,自然与名教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名教存在必须努力建立在自然人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名教必须以自己的要求为标准对自然人性予以改造,而这两者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正是传统名教社会的正常状态,故谓之为正常时世;所谓动荡乱世,则指社会已经处于失序的状态,名教等社会制度已经不能正常发挥管理社会的功能,社会整体秩序随之瓦解。
郭象“适性”而为思想中的万物一体境界
如我 们前 面所 反 复 提 到 的那 样 , 物 是 在 自 己的 “ 事 性 分” 的决定 下存 在 、 发展 和 变 化 的 , 而事 物 的 “ 性分 ” 又 在郭象 的玄 学 哲 学 思 想 中 , 出 了很 多 重要 的 范 是事 物 自然而 有 的 , 有 自然 性 的特 性 , 样 , 物 就 提 具 这 事 畴 , 多哲 学命 题 。其 中 , 有 ” 一个 最基 本 的概 念 , 都 是 处在我 们 共 同拥 有 的 自然 界 之 中 , 是 自然 界 中 很 “ 是 都 是他诸 哲学 理 论 的一 个 出发 点 。郭 象认 为 , 有 ” 是 的一 份 子 。各 种 不 同 的事 物 共 同构 成 了 我 们 这 个 世 “ 就 世 间存 在 的万事 万物 , 也就 是存 在本 身 , 界 除 了“ ” 界 。所 以 , 世 有 各个 事物虽 然 不一 样 , 所有 事 物 作 为 自然 但 也就是 万事 万 物 本 身 以 外 , 么 都 不 存 在 。郭 象 指 出 界 的一 份 子 就 有 了 一 种 相 融 于 一 体 的关 系 。这 种 相 什 整个世 界就 是万物 自己在产 生 、 展 和变 化 , 依 靠 任 融 、 连就 是 “ 发 不 相 万物 一体 ” 的一种 表 现 。既 然 万物 都 是 何 的外 在力 量 。这就 是 郭 象 提 出 的 “自生 ” “ 待 ” 大 自然 中的一 份子 , 是 自然 而成 , 和 无 都 也是 各 由己之 性 而 理论 。“ ” “ 待 ” 的 “白生 ” 便 为 “ 化 ” “ 有 为 无 中 , 独 。 独 自然 地 生 生 化 化 , 么 万 物 便 是 平 等 的 , 平 等 也 是 那 而 化 ” 论 是 对 郭 象 “自生 ” 和 “ 待 ” 想 的 一 个 总 “ 理 说 无 思 万物 一体 ” 的一 种表 现 。 结 。万 物是 “ 独化 ” , 的 同时 也是 “ 因 ” 。但 郭象 指 相 的 ( ) 物一 体境界 在 “ 二 万 无待 ” 思想 中 的体 现 出 “ 因之 功 , 相 莫若 独 化 之 至 ” 因为 郭 象认 为事 物 之 。 在郭象 的 “ 待 ” 想 中也包 含 了这种 万 物一 体 的 无 思 所 以“ 自生 ” — 自己产 生 自己 ; 无 待 ” — “ —— 不 依赖 于 精 神 。郭象 在 《 子 ・ 遥 游 》 中说 : 游 于 无 小无 庄 逍 注 故 外 在 ; 独化 ” — 自己去变 化都 是 和 自己的 “ 分 ” “ — 性 相 大 者 , 穷 者也 ; 乎不 死 不 生 者 , 极 者 也 。若 夫 逍 无 冥 无 关 的 , 自己 的 “ 分 ” 致 。正 是 有 了事 物 各 自的 遥 而 系 于 有 方 , 虽 放 之使 游 而 有 所 穷 矣 , 能 无 待 是 性 所 则 未 “ ” 性 的区分 和限定 , 才有 了事物 的 “ 化 ” 才 有 了 “ 独 , 相 也 。郭 象 的“ 待 ” 无 思想 是指 不依赖 于外在 的某 一 种情 因之功 , 莫若 独化 之 至 ” 。那 么 , 么 是 事 物 的 “自性 ” 况 。事 物所处 的环 境是 一 直在 变 化 的 , 什 时而 好 时 而坏 ; 呢?郭 象认 为“ ” 一 事物 所 特有 的 , 性 ” 性 是 “ 具有 不 可 事 物 自身也是 处 在变化 之 中的 , 以从 小 到大 , 可 以 可 也 变 性 、 殊性 及 一定 的 限定 性 。正 是 由于事 物 “ 特 自性 ” 从 生 到死 。然 而正 因为 一 切 都 是 处 在 变 化 之 中 的 , 所 的这些 特性 的存在 使得 事物 的生 生 化 化 在呈 现 出必 然 以我们 就应该 做 到“ 无待 ” 也 就是 以一 种不 执 著 、 自 , 顺 性 的同时也 凸显 出了其偶 然 性 的一 面 。有 了 同时也 由 然 的 心态来 对 待 其 他 事 物 、 待 这 个 世 界 。做 到 了不 对 于这种必 然性 , 万物 便 只能也 只需做 到 “ 适性 ” 而有 了 执 著 , 就不 纠结 于过 去和 将来 , , 也 也就 能 用发 展 的 眼光 偶 然性 , 便有 了 自由 , 了 “ 遥 ” 有 逍 。这便 是 郭 象 的 “ 适 看 事物 。这也 是 “ 万物 一体 ” 境界 的表 现 。 性 ” 为的理 论 。 而 ( ) 三 万物 一 体境界 在 “ 因” 想 中的体 现 相 思 在郭 象 的“ 适性 ” 为思想 中 , 而 渗透着 浓厚 的 “ 万物 郭 象认 为万 事万 物 是 “ 独化 ” , 同 时 也 是处 在 的 但 体 ” 神 。从 郭 象 的 万 物 之 自 “ ” “自生 ” “ 精 有 、 、 无 种 相互 联 系 的“ 因” 系之 中的 。郭 象说 : 夫 相 因 相 关 “ 待”“ 因”“ 化” 、相 、独 的概 念 到 事 物 之 “ 适性 ” 无 不 体 之功 , , 莫若 独 化之 至也 。故人 之 所 因者 天 也 , 之所 生 天 现 着人 与 自然 万物 、 万物 与万 物 之 间 的相 通 相融 关 系 ; 者独 化也 。人 皆 以天 为 父 , 昼夜 之 变 , 暑 之 节 , 故 寒 犹 无 不体 现着 万 物 、 万事 生成 、 展及 变 化 的 无 目的 、 发 无 不敢 恶 , 随天 安 之 , 乎 卓 尔 独 化 至 于 玄 冥 之 境 , 安 况 又
浅谈郭象性命论的折中性及其现代意义
研究交流浅谈郭象性命论的折中性及其现代意义夏窦莹扬州大学摘要:郭象“无无”的“性命论”诞生在魏晋的“贵无”与“崇有”的学术背景下。
郭象的“性命论”突破了过往的模式,其产生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独化的过程,他通过对性命论的阐述,构建了一个名教与自然相统一、糅合儒学与庄学的特殊的理论体系。
它中和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矛盾,也解决了名教与自然的理论矛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带有鲜明的折中的特征。
郭象的理论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也是对个人价值的充分张扬。
关键词:郭象;性命论;名教与自然郭象作为无无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名教与自然相冥”,他促成了玄学的庄子化以及玄学的庙堂化。
在发展玄学的过程中,颇具特色的是其独化论,由独化论引出的性命论的学说则是在继承庄子的齐物论的基础之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
援儒入庄,平衡了名教与自然的冲突,在其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
郭象的理论作为一种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现代仍有其借鉴意义。
一、郭象的性命论的内涵(一)独化于玄冥之境郭象作为无无派的代表,首先他认为万物既不产生于无,但也不产生于有,而是“块然自生”,万物自己出现、自己存在,是一种天然的状态,且“无所出”,无所待于其他,自己而然,郭象称之为“自然”。
然而万物“自生”也不是没有方式,郭象认为万物的产生通过“独化于玄冥之境”,并且“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1]P251。
这意味着万物的生成没有倚靠他物,没有影响他物,各自独化。
当然也没有任何一个造物者来做这件事情,一切只源自于物自身。
物自身的“独化”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没有源头。
就是说将之视为独立的,“但当顺之”反而可以得其原理。
汤用彤指出,郭象的“独化”是“没有其自身以外的目的;而且也没有其自身内在的目的”[2]P167,具有一种绝对的独立性,是对贵无与崇有的超越。
(二)性各有分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没有目的,没有所待,故玄冥之境便是“抹杀差别、取消是非、不分彼此、自满自足”[3]P179的环境。
郭象“名教即自然”玄学教育思想浅析
郭象“名教即自然”玄学教育思想浅析摘要:魏晋玄学上承两汉经学,下启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而郭象玄学作为魏晋玄学发展的高峰,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郭象当时所面对的问题,与其他魏晋玄学家一样,是自然与名教的矛盾,因此,本文通过解读郭象“名教即自然”来浅析他的玄学教育思想。
关键词:郭象;名教;自然;教育思想郭象(公元252-312),字子玄,西晋河南人。
历任黄门侍郎、豫州牧长史、太傅主薄等职。
有才理,好《老》《庄》,善清言,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1]。
致力于把道家哲学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之中。
内圣和外王、自然和名教在他那里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
现存的主要著作有《庄子注》,集中反映了他的玄学教育思想。
一、“名教即自然”的教育观“名教即自然”的教育观在魏晋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正始时期的以王弼为代表的“名教出于自然”,到竹林时期的以嵇康为代表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再到元康时期的以郭象为代表的“名教即自然”。
王弼与嵇康是魏晋早期的玄学教育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名教”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
郭象则调和了“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将二者糅合统一起来,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思想[2]。
郭象所处的玄学发展阶段是元康玄学阶段,而这一时期,经过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理论模式对君权和社会的否定,造成了人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对立。
为了化解人和社会以及自然和名教的矛盾,郭象就把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内心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他认为: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
世间万物都是浑然天成,而且万物都把自然作为最高法则,名教作为万事万物中的一小部分,当然也必以“万物”为正。
(1)“物各自造”的“独化”论思想。
“物各自造”即“自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自己生成的。
王弼认为,“无”是事物的根本,“有”是从“无”而来,而郭象则认为,既然“无”是事物的根本,那么“无”怎么能生出有呢?他认为,“无”不能生“有”,万物均是自生的[3]。
郭象《庄子注》思想
“无为”思想
总结词
郭象在《庄子注》中强调“无为”思想,即不干预自然规律,不妄为,以达到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 。
详细描述
郭象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强行干预万物的进程。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 有不干预自然,才能达到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这种思想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 限制。
“圣人之治”的观念
总结词
郭象在《庄子注》中提出了“圣人之治”的 观念,认为圣人能够洞察万物之理,以道治 国,使政治达到和谐有序的境界。
详细描述
郭象认为,圣人具备卓越的智慧和道德,能 够洞察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以最恰当的 方式治理国家。他主张政治应当追求和谐有 序的境界,使社会达到稳定和繁荣。圣人之 治的核心在于以道治国,注重道德教化和培 养人的内在品质,使人民自然地顺从政治秩
坐忘
郭象提出“心斋”的概念,认为审美体验需要一种纯 净、空灵、虚静的心态。他主张通过内省和修养,使 心灵达到一种纯净无杂、通透明达的状态,从而能够 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美。
郭象提出“坐忘”的概念,认为审美体验需要一种遗 忘自我的状态。他主张通过忘却自我和世俗的干扰, 使心灵达到一种通达、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从而 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美。
“齐物论”的阐释
总结词
郭象在《庄子注》中对庄子的“齐物论”进行了阐释,认为万物虽然表面看来千差万别,但本质上是齐一的,强 调放下差别观念,回归自然本性。
详细描述
庄子的“齐物论”认为万物在本质上都是齐一的,没有绝对的差别。郭象在《庄子注》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 ,认为人们应当放下对差别的执着,回归自然本性。他主张破除成见,超越差别观念,以开阔的视野看待万物。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万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认知的反思。
简论郭象之历史循环论
简论郭象之历史循环论郭象(252-334)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对于历史循环论的阐述与研究对后世的思想影响非常深远。
历史循环论是个非常古老的哲学理论,认为历史总是在相同的模式下重复发生。
这篇文章将简要探讨郭象历史循环论的本质,以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首先,郭象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循环与自然的四季循环相似。
历史的发展总是出现起伏和曲折,而这些变化是可以预测和解释的。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现象是可以被分类并按照时间和地点进行记录和研究的。
他的理论强调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郭象历史循环论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尽善尽美”。
他认为,历史是一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应该尽善尽美。
这意味着人们应该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他这一思想受到了后世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重视和传承。
此外,郭象也提出了一种哲学性的历史观。
他认为,历史的重复和相似性不仅在人类社会和政治中存在,而且也在人类思想和文化中存在。
他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根据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发生的,并且会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重复发生。
这个观点成为后世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分析中的一个基础。
最后,郭象历史循环论还对后世文化和思想有了很深远的启示。
它融合了许多历史理论和思想,成为了一种完整的社会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历史是有循环的模式,而非一种线性的进展。
历史文本中的反复和观念的再现成为了社会和文化研究的基础理论。
总之,郭象历史循环论的理论体系深化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认识。
他强调了历史真实的记录和研究、历史意识和历史的文化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后世文化和文艺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人们对历史的不断认识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启迪性的理论框架。
郭象的自然 中国哲学名词解释
郭象的自然中国哲学名词解释郭象的自然是中国哲学家郭象提出的一种自然观念。
郭象将自然
界分为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认为自然界具有自我生成、自
我运动和自我完备的特性。
他主张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自然
为师,不悖自然而行。
在郭象看来,自然界是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它的运转规律应
当被尊重和遵循。
他强调人类不应当随意破坏自然,而应当尊重、爱
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此外,郭象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
为人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互动,保持一种平衡和
谐的关系。
郭象的自然观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强调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对中国
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郭象的自然观依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
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
郭象(252-334年),字元象,晋末南北朝时期的儒家学者。
他是南朝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被誉为“荀卿第二”、“荀子之后”。
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增广释义》中。
他在该书中对于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补充,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发挥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郭象提出观念和实在的辨证关系。
他认为观念和实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观念是主观的思维活动,而实在则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观念是通过认知和感知来反映实在的,但观念并不等同于实在,而是对实在的一种抽象和概括。
这种辨证关系的认识对于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郭象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修养自己的德行来改变社会和世界。
他强调了个体的道德责任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并提出了“诚意正心”、“志行一致”等道德原则。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郭象还探讨了宇宙和人性的关系。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整体,而人性是宇宙的一部分。
他主张人应当顺应宇宙的规律,通过修
养自身来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体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他在《增广释义》中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拓展和发挥,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观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后来的思想家和学者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郭象独化论名词解释
郭象独化论名词解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日益追求,学术界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学说。
其中,郭象独化论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学说,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郭象独化论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
二、郭象独化论的定义及背景郭象独化论是由中国哲学家郭象提出的一种关于事物本质和属性的理论。
在郭象看来,事物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具有固定的属性。
他认为,事物的属性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但其本质是恒定不变的。
三、郭象独化论的基本观点1. 事物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根据郭象的观点,事物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无论外部条件如何变化,事物的本质始终保持不变。
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对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即事物的本质是由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2. 事物的属性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事物的本质是恒定不变的,但是事物的属性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的。
例如,一个人的职业可以发生变化,但其本质作为一个人却不会改变。
这一观点强调了事物本质与属性的区别,并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提出了挑战。
3. 多样性是事物本质的体现郭象认为,事物的多样性是其本质的体现。
事物的本质不同,属性也就不同。
他提出了“独化之本体”这一概念,强调了事物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这一观点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郭象独化论的意义和影响郭象独化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说,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人们对事物本质和属性的深入思考,促进了人们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其次,它启示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的关注,从而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开放和包容性。
此外,郭象独化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丰富了人类认知的范畴。
五、结论通过对郭象独化论的解释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象独化论是一种重要的关于事物本质和属性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
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郭象(252年-312年),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是儒家学派中“新学”、“气学”派别的创始人之一,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世界,并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性。
郭象的主要哲学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格物致知:认为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获得真知。
他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就是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体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此去除迷惑和误解,认知世界。
2. 理气合一:在郭象看来,万物皆有其本性,也就是所谓“理”,而这些本性在具体的事物中则体现为“气”。
理与气是相互依存的,理存在于气中,气充满了世间万物。
因此,理与气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也就是“理气合一”的思想。
3. 强调人的主体性:郭象认为,人类是自觉、主动、有意识地认知世界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客体。
他强调人类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实践来发掘自己潜能并实现自我价值。
4. 强调道德的实践性:郭象认为,道德不是一套抽象的规范,而是一种实践行为。
他主张“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道德规范应该基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实践,强调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落实道德标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述和写作记录上。
5. 突出“物我二分”的思想:郭象认为,人与世界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存在着“物我二分”的关系。
他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并认为道德行为应该建立在个体自由选择的基础上。
6. 反对“四分五裂”的学风:郭象反对分门别类、划归科目的做法,主张尽可能地全面地掌握各种知识。
他认为,“真学不分家”,只有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整合和统一才能形成更为完整的学问。
7. 崇尚“人类社会”:郭象强调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是理、气交融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土壤和基础。
他主张关注社会实际情况,落实道德规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郭象的哲学思想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认识论、本体论、道德哲学等。
魏晋玄学和王弼郭象的哲学思想
性其情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不性其情, 焉能久行其正?此是情之正也。若心好佚荡 失真,此是情之邪也。若以情近性,故云性 其情。情近性者,何妨是有欲?若逐欲迁, 故云远也;若欲不迁,故曰近。……能使之 正者何?仪也,静也。”(皇侃《义疏》阳 货篇引)
思考题:
1、王弼的贵无论思想。 2、王弼的言意关系论。
人物才性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人物志· 九 征》)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 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同上)
第二节.王弼的哲学思想
“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魏志· 钟会 传》注引) “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钟 会传》注引) 《世说· 文学》:“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 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 王弼著作:《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老 子注》、《论语释疑》。《老子指略》和《论语释疑》已佚。 《论语释疑》部分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昺的《论语注疏》 中。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经部有辑本。 今人楼宇烈有《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版。
本末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老 子注》52章) “崇本以举其末”。(38章注) “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 注》40章)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眼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老子指略》) “闲邪在乎存诚,不在善察(辨善恶)。息淫在乎去华,不在 滋章。绝盗在乎去欲,不在严刑;止讼存乎不尚,不在善听。 故不攻其为也,使其无心于为也。不害其欲也,使其无心于欲 也。……故见素朴以绝圣智,寡私欲以弃巧利,皆崇本以息末 之谓也。” (《老子指略》)
郭象“独化”思想研究
研究成果与主要发现
01
郭象的“独化”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思想体系涵盖了本体论、认 识论、伦理学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郭象认为万物皆自生、自化、自主,这种自然主义哲学观念为后来的唯物主义 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持。
03
郭象提出的“无为而治”理念,为后来的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对现 代社会治理仍具有启示意义。
1. 万物独化于玄冥之境:万物自 生自存自化于一种玄妙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可言说,只能体悟。
3. 各适其性:郭象认为,万物按 照自己的本性独化,互不干扰, 互不依赖。
“独化”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郭象的“独化”思想打破了当时哲学界的固有观念,为玄学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道路。同时,他的思想也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词
郭象的“独化”思想在政治哲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 响。
详细描述
郭象认为,政治的本质是自然无为,统治者应该顺应万 物的本性,让万物自然发展,这种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哲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应该 以万物的和谐发展为己任,这种思想为后来的政治哲学 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04
郭象“独化”思想的现代启示与反思
“独化”思想在伦理学上的意义
总结词
郭象的“独化”思想对伦理学也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郭象认为,万物既已生成,便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安于本分,这种思想对伦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强调个体内在的道德修养,认 为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反省来达到道德的完善。
“独化”思想在政治哲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独化”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转化
生态保护
郭象的“独化”思想可以应用于生态保护领域,强调每个生物和物种的独特 性和自主性,从而为生态保护提供哲学基础。
郭象独化论名词解释
郭象独化论名词解释郭象独化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郭象的一种思想学说,主要探讨了人的自我意识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郭象独化论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核心概念和哲学思想。
1. 郭象独化论的基本概念郭象独化论是郭象在《白虎通义》中提出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的自我意识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根据郭象的观点,人可以通过自我认知和修养来达到与宇宙相融合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2. 独化与合一在郭象独化论中,独化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认知和修养达到与宇宙相融合的过程。
通过独立思考和个体努力,人可以超越物质世界限制,进入精神层面,并最终实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合一。
合一是指个体与整体之间达到完美统一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不再受到物质世界的束缚,而是与宇宙相融合,体验到超越个体的智慧和力量。
3. 自我意识与宇宙郭象独化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和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自我意识是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精神存在,可以通过修养和自我认知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进入更高层面的存在。
宇宙是一个包容万象的整体,包括了一切存在和现象。
在郭象看来,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人可以通过修行和修养来达到与宇宙相融合的境界。
4. 自我认知与修养为了实现独化和合一,个体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和修养。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觉察和理解。
通过深入思考和反省,个体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寻求超越个体的境界。
修养是指个体通过实践、学习和修行来提升自身品质和能力。
通过修养,个体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智慧,从而达到与宇宙相融合的境界。
5. 郭象独化论的意义郭象独化论对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鼓励个体进行自我认知和修养,培养出高尚品德和智慧。
这有助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并提升个人幸福感。
郭象独化论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要关注整体利益,追求社会和谐。
这对于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诸星问答论注解
诸星问答论注解摘要:一、诸星问答论注解的背景和意义二、诸星问答论注解的主要内容三、诸星问答论注解在学术界的评价和影响四、诸星问答论注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诸星问答论注解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作者为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郭象。
该书采用对话的形式,以寓言和故事为载体,对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一、诸星问答论注解的背景和意义《诸星问答论注解》成书于东晋时期,这一时期正值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纷呈,社会风气活跃。
郭象以一位文人的身份,通过撰写这部著作,表达了自己对诸子百家的理解和评价,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哲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
二、诸星问答论注解的主要内容《诸星问答论注解》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讲述各种寓言和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
全书共分为内篇、外篇、附录三部分,论述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等思想。
其中,内篇主要论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外篇主要论述了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附录则是对墨家兼爱思想的阐述。
三、诸星问答论注解在学术界的评价和影响《诸星问答论注解》自问世以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书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不仅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备受推崇。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良知说”就受到《诸星问答论注解》的启发。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诸星问答论注解》过于追求文学性,对哲学思想的阐述不够严谨。
四、诸星问答论注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尽管《诸星问答论注解》成书于古代,但其所阐述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启示意义。
例如,儒家的人伦道德观念可以引导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墨家的兼爱思想则启示我们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关爱弱势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象哲學創作的理論意義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杜保瑞摘要:本文討論郭象哲學的創作意義,郭象藉由注莊而創造他自己的哲學思想,這一個哲學上的創作的理論意義為何?是繼承還是錯解?是創造一套新的系統還是固有新意但不成系統?本文之作,首先從當代學界研究觀點作整理及反省,首先尌理論外緣的著書問題、為人問題、目的動機問題的討論開始,總結學界一般的成果,指出尌著書問題而言,郭象注莊固有吸收向秀意見之處多矣,但仍應視為是他自己創作的系統。
尌為人問題而言則不能決定,但這個問題影響對他的理論的判讀方向。
尌著作動機問題亦不能決定,但從理論效果而言,筆者所採取的是批判的立場,認為他是為既得利益階級美化行為形象的理論構作。
其次討論理論上的問題,總結學界的討論成果,筆者以為,第一郭象注莊是不準確的。
其二郭象是持否定道體的立場的。
其三是郭象是不能有工夫修養論的。
其四郭象不能有系統性的境界哲學,但確實是提出一套主觀心境的玄想之學。
第五,郭象哲學是唯心還是唯物的問題倒不甚重要,看針對不同的問題,兩說皆可。
反省完當代意見之後,本文接著直接對郭象做文本詮釋,以討論他的無道體的存有論哲學、以及他對境界問題、孙宙論及本體論及工夫論問題的意見,作為討論前述幾項議題的文本依據。
關鍵辭:郭象莊子崇有論玄冥之境跡本論大綱:一、前言二、郭象哲學的當代詮釋意見(一)郭象注莊的外緣問題之當代詮釋意見(二)郭象注莊的理論問題之當代詮釋意見三、郭象存有論的創造性系統四、郭象在境界問題上的意見五、郭象在孙宙論、本體論、與工夫論問題上的意見六、結論一、前言:本文討論郭象哲學的理論意義,針對郭象注莊之創作系統,討論這個系統的理論意義。
本文之研究,首先將從當代各家討論觀點的反省開始,指出當代學者大致共有的郭象哲學型態定位,並適做同異辯論。
接著將採取「孙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及存有論」的解釋架構對郭象進行哲學文本分析及義理型態定位,其中孙宙論、價值意識的本體論及抽象思辨的存有論是屬於形上學的基本哲學問題之理論關懷,而工夫論及境界論是直接尌著主體的實踐活動而說的理論。
過去以來,學界多以本體論為郭象及魏晉玄學理論創作的型態,本文之討論,則將本體論問題做出兩類的區分,其一為價值意識的本體論,其二為抽象思辨的存有論。
價值意識的本體論是本體這個詞彙在大多數傳統中國哲學作品中的本來意義,亦即是儒道佛各家的善、無為、空等義,而對於「天道理性心」等存有類項概念進行存有性特徵的討論則是本體論討論的另一路,即是筆者以抽象思辨的存有論稱之的問題。
這一路其實是老子開端的,老子道論中所討論的問題有一部份即是對於道體的存有性特徵的討論,即其說道體之為萬物之母、萬物之宗等說法者。
老子論道的另一部份則是道體的價值義涵及相關的本體工夫論旨,即其論於無為、有無相生、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及玄德、玄同諸義者,這一部分筆者仍以本體論稱之,這是針對價值義涵的討論。
在當代哲學的概念使用中,這兩種問題都叫做本體論也都叫做存有論,為使討論明確,筆者暫以討論道體的存有性特徵問題為抽象思辨的「存有論」,而以討論仁義、逍遙、苦、空等價值意識問題為「本體論」。
尌郭象哲學的本體論而言,其實多是起於對於道體的存有特徵問題的討論,如道體是有還是無的問題?而非道體是仁義還是無為的問題,因此其實尌是本文所定義的存有論問題。
抽象思辨的存有論是不涉及價值的,但並不是沒有預設價值本體,只是本體論談價值觀念的本身,而存有論談這個價值本體的種種存有特徵的問題。
然而郭象在價值上是反價值主義者,這並不是因為他討論的問題是存有論問題尌會是反價值論的,而是因為他在存有論問題的討論上正是取消那個作為價值依據的道體,因此尌不可能有價值問題的討論了。
哲學史上對作為價值依據的本體的討論,是在對價值意識的討論之後提出的,因此本體確實是作為價值的依據,本體自己也尌是最高價值以及價值的總義,郭象取消了這個本體,以為並沒有這樣的一個本體,這即是取消價值的思維,這也尌同時取消了工夫的依據,因此也尌沒有了工夫論之可說者,如果還仍提出什麼工夫論的命題的話,那一定是不需要做什麼損之又損、下學上達、逆覺體證、求放心的工夫活動的理論。
因此,郭象只是提出一套對生活意境的主觀觀照的說法,充滿了抽象的玄想,卻沒有價值提升的意義。
對於郭象莊學的研究,筆者的基本立場是,郭象莊學是一新的創造,但是這個系統很有問題,本文即是站在批評的角度看郭象哲學的。
然而,哲學史上對郭象的詮釋卻褒貶不一,面對這個現象,劉笑敢教授從詮釋學研究的角度說:「褒貶不一的兩種評價背後實際上隱含了兩類完全不同的批評標準,一個是忠於原文或者合乎原文文理的標準,﹍﹍﹍另一個標準是注釋者本身思想的新意和玄妙﹍﹍兩種評價標準是客觀的存在﹍﹍兩個標準,或兩重標準的存在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有著深刻的必然性的。
﹍﹍在先秦以後的中國哲學的發展過程中,以經典注釋的形式創造新理論、建構新體系是主要形式,至少對於多數最重要的哲學家是如此。
﹍﹍以兩重標準的角度來看,郭象《莊子注》在思想創造和建構方面成績卓著,在回歸文本、尊重歷史方面則明顯不足。
從兩種定向的角度來看,郭象《莊子注》所體現之詮釋活動顯然以獨標新意、自我表達為依歸,而不以真正揭示莊生之旨為宗旨。
」1任何創造系統不論它是藉由經典詮釋還是獨立發言,只要它有系統一致的創造性成果,它尌是值得肯定讚揚的哲學體系,但是筆者對於郭象之創造性系統所受到的讚揚意見卻不以為然,重點有二,其一是有些對郭象學的肯定性意見是以為這尌是對莊子系統的正確解讀,這樣的肯定無疑地連莊子的原意都予以否定了,這樣的意見是筆者要反對的。
其二是對於新創造的郭象學思想的肯定,這尌是肯定郭象學本身,而這也是筆者不以為然的,因為筆者認為郭象哲學並不是一套可以自立自足、行之有效、且成一完整體系之哲學。
王中江教授尌是這樣的出發點:「如果我們在承認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具有關連性的同時,還承認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之間的二分性,那麼就不能完全以名教為自然,至少從1劉笑敢,<郭象之自足逍遙與莊子之超越逍遙>,《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二輯》頁143_145。
修養論和工夫論的意義上說是如此。
」2筆者便是認為郭象之學固然自成一家之言,且前後態度立場一致,故有融貫性詮釋及跨文本詮釋之成尌3,但是郭象所言說的整個思想是一套不能成立的哲學,特別是其中的工夫論尌是無法建立的,這一點在後文中將展開說明。
王中江教授又言:「我們的問題是,郭象通過他的顛覆性而建立起來的哲學,在其自身內部存在著致命性的缺陷,這首先在他津津樂道的作為他的哲學核心的性分論上暴露了出來,其次,郭象在忠誠注釋莊子的表白和他實際的注釋行為之間存在著一條無法縫合的巨大鴻溝。
觀察郭象對莊子的詮釋就可以發現,在根本上(當然不是在所有方面)他是堂而皇之地通過莊子的文本來表達與莊子相反的思想。
但郭象自以為得意,他非常自負於他對莊子的註解,一些評論者不僅稱道他的注釋,而且也被他的哲學所左右而失去了發現問題的可能。
」4當郭象自己宣稱其說正是對莊子學的正確解釋的時候,緣於後人的研究多數認定郭象之詮釋是錯誤的時候,郭象之莊學作為莊子學之詮釋而言便不應該還予以讚揚了。
更重要的是,作為假借莊學而創造新說的郭象學本身,筆者也認為他有著無法建構系統的困境,以及無法回應幾項重要的哲學基本問題的重大缺失,本文企圖將之揭露,這尌是本文寫作的主旨。
以下的討論將先從當代學界對郭象哲學評價的整理與反省說起,然後再進行郭象文本詮釋,首先提出存有論問題的討論,說明郭象哲學的創造性意見,接著討論郭象在境界哲學問題上的意見,以及郭象在孙宙論、本體論、及工夫論問題2王中江,<郭象哲學的一些困難及其解體>,《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二輯》頁153。
3對於郭象哲學形成一套系統一致而融貫的體系而言,劉笑敢教授亦言:「郭象的思想體系毫無疑問是圓融的、貫通的,其獨化、自生、性分、逍遙、齊物、安命等等觀念不僅貫通於《逍遙遊》和《齊物論》,而且貫通全書各篇。
這尌是所謂跨文本詮釋和融貫性詮釋。
」前引書頁149。
4王中江,<郭象哲學的一些困難及其解體>,《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二輯》頁153。
上的意見,及其理論定位。
二、對郭象哲學的當代詮釋意見之整理與反省郭象哲學的最高成尌當然是在於他的莊子注,然而許多數當代學者認為郭象錯解了莊子,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郭象發揮了莊子的深意,所解即是莊子之意,但即便是這些肯定郭象莊學的學者,依然會指出若干郭象之解並非莊子原意。
依據筆者自己的立場,郭象確實是錯解了莊子,錯解之處即是創造了他自己的系統。
當然郭象也不至於通篇皆是錯解,沒有錯解的地方尌是莊子注,有錯解的地方尌是郭象創造的哲學系統,這個創造系統最重要的是存有論上對道體存在的否定性意見,這尌使得他的系統在實踐哲學的本體論、孙宙論、工夫論、境界論上都提不出有積極意義的理論表述。
這尌是本文最重要的討論立場,不過,在討論這些理論性問題之前,學界一般對郭象哲學還有幾個外緣的問題會先行界定,總述各家學者對郭象的研究,重點在以下幾個地方:第一、著書的問題,第二,為人的問題,第三,理論目的或著述動機的問題。
(一)郭象注莊的外緣問題之當代詮釋意見第一個問題尌是郭象與向秀的作者問題。
學界多半認為郭象既有借用但更有自己的構作,在過去著作權不甚講究的時代而言,郭象注莊差不多是集向秀之注以及其他人之注加上自己的創作的莊子集注。
莊耀郎先生即說郭象確實有使用向秀的註解,但更有他自己的創作,因此所謂郭象注莊其實尌是郭象、向秀之共同注莊5。
馮友蘭先生則謂郭象注莊其實尌是一部莊子集注,但雖然是集注,卻是一部有自己的哲學創作意見在其中的集注,其言:總的看起來,郭象的《莊子注》,有許多部分都是從當時別家的《莊子注》抄來的。
他的《莊子注》用後來的說法,應該稱為《莊子集注》。
但是,5參見:如果嚴格說有一注抄襲,或字句完全相同則謂之剽竊,則郭象剽竊之名恐無法得免,但是這種著作權的觀念實起於近代,古人以述為作,是否有如此嚴格意義的著作權觀念實有可疑。
如司馬遷之著《史記》,其抄錄之書多矣,班固《漢書》之因襲《史記》,是否即謂之抄襲,都值得商榷。
如果依義理審視之,向、郭思想各有體系,雖然學者之研究認為向、郭在思想上仍有不少相同或近似處,但細微處仍可加以區別。
而且此說也符合「述而廣之」的看法。
這個說法其實尌是說郭象的《莊子注》確實是立足於向秀的《注》之基礎上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思想,將玄學推到另一個高峰。
因此,若稱為向、郭之《莊子注》,是不強作分判,而以兩家並稱為名;若只稱郭象《莊子注》,亦理當知其連屬向秀《注》而言,表示不沒其原之外,亦當知凡向、郭之所同者,除了確定屬於向秀所注的這層意思之外,也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這些相同的注同時也是郭象認同向秀注後加以吸納的這一層意思。
因而,今本《莊子注》所呈現的系統相宜歸於郭象,本書即基於這層意思而名《郭象玄學》,既名《郭象玄學》,向秀之《注》亦自在其中,此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