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诗旨“守”与“独”探析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篇一: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冷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出典] 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注:1、《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注释:说明:这首思妇词,用第三人称写的。

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样写法是唯一的一篇。

盈盈:盈,同“嬴”。

《广雅:释诂》“嬴嬴,容也。

”就是多仪态的意思。

皎皎:本义是月光的白,这里用以形容在春光照耀下“当窗牖”的“楼上女”风采的明艳。

窗牖: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

“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做“窗”。

在墙上的叫做“牖”。

这里的“窗牖”,就是泛指现在安在墙上的窗子。

娥娥红粉妆:“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

“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

“红粉粧”,指艳丽的妆饰。

“妆”,一作“粧”、“装”,义同。

纤纤出素手:“纤纤”,细也,手的形状。

“素”,白也,手的肤色。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初学记》引作“自云倡家女,嫁为荡子妇。

”“倡”,发歌也。

由此引申,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做“倡”。

“倡家”,即後世所谓“乐籍”。

“倡家女”,犹言“歌妓”。

“荡子”,指长期浪漫四方不归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3、译文1: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译文2:青青的河畔的芳草,郁郁的园中的绿柳,楼上仪态优美女子,风采明艳立于窗前。

艳丽妆容无与伦比,素手纤纤美不可言。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青青河畔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青青河畔草

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青青河畔草
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青青河畔草,感谢您的阅读!
此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式的平凡语言。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总结: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 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冷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出自] 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释:说明:这首思妇词,用第三人称写的。

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样写法是唯一的一篇。

盈盈:盈,同“嬴”(俗作女赢)。

《广雅:释诂》“嬴嬴,容也。

”就是多仪态的意思。

皎皎:本义是月光的白,这里用以形容在春光照耀下“当窗牖”的“楼上女”风采的明艳。

窗牖: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

“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做“窗”。

在墙上的叫做“牖”。

这里的“窗牖”,就是泛指现在安在墙上的窗子。

娥娥红粉妆:“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

“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

“红粉粧”,指艳丽的妆饰。

“妆”,一作“粧”、“装”,义同。

纤纤出素手:“纤纤”,细也,手的形状。

“素”,白也,手的肤色。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初学记》引作“自云倡家女,嫁为荡子妇。

”“倡”,发歌也。

由此引申,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做“倡”。

“倡家”,即後世所谓“乐籍”。

“倡家女”,犹言“歌妓”。

“荡子”,指长期浪漫四方不归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译文1: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译文2:青青的河畔的芳草,郁郁的园中的绿柳,楼上仪态优美女子,风采明艳立于窗前。

艳丽妆容无与伦比,素手纤纤美不可言。

从前她是青楼歌妓,如今嫁作荡子之妇。

荡子游宦不曾归来,空床难以独守寂寞。

古诗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

古诗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

古诗青青河畔草翻译赏析《青青河畔草》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翻译】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歌舞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赏析】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诗中的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

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此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

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

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

《青青河畔草》的题旨辨正及其南朝拟作剖析

《青青河畔草》的题旨辨正及其南朝拟作剖析

《青青河畔草》的题旨辨正及其南朝拟作剖析摘要:《青青河畔草》为后人广为模拟,其题旨也曾引起学者的热烈争论。

本文对这首诗的题旨加以分析辨正,并对南朝作家的拟作予以审视剖析。

关键词:《青青河畔草》;题旨;辨正;拟作;研究《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它在五言诗囿中的成就却无可比拟,致使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争相效拟,清人延君寿有言:“从前偶见前朝人文集,开卷即有《拟古诗十九首》者。

”①其拟作之盛,可略窥一斑。

《古诗十九首》的成就是多层面的,沈德潜《古诗源》中说:“《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

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此国风之遗风也。

”②正因为《古诗十九首》所写之事、所抒之情,实为同历之事、共有之情,因而也最能引起最大多数人的共鸣和感叹,所以陈祚明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旨,故《十九首》惟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若伤我心者。

”③《青青河畔草》的拟作不胜枚举,本文仅对南朝的《青青河畔草》拟作予以简单的梳理、研究。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篇作品的主题加以辨析。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④这是一首思妇闺怨诗,写了一位“荡子妇”在万物复苏、阳光妩媚的春天,因其丈夫久行不归,而“空床难独守”、寂寞无聊的情形。

若以儒家传统的道德观来评点此诗,则不啻为一篇“悖逆”之作。

对此,马茂元曾论述道:“只是由于封建士大夫们对于诗中所暴露的‘空床难独守’的思想不敢正视。

……‘难独守’未免说得太直截了当了。

”⑤正是对这种思想不敢正视,后人对这首诗内容的解释牵强附会、多有歪曲。

方廷 NB06E 曰:“以女之有貌,比士之有才,见人当慎所与。

”⑥而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则解释道:“凡士人不能安贫而自炫自媒者,直为之写照矣”,⑦张庚把女之美色比同于士之有才,实为附会之说。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

《青青河畔草》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译文河边草地青青,园中柳树郁郁葱葱。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上着艳丽妆容,姿容美好,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她曾经是常年卖唱的歌女,现在已经成了游子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青青河畔草》注释郁郁:茂盛的样子。

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皎皎:皎洁,洁白。

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

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

此诗结构直中有婉,虚实相映;描写细腻,突出细节;运用叠词,富有情韵。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

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拨弄。

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此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赏析

古诗之《青青河畔草》赏析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赏析《青青河畔草》是一首用第三人称写的思妇怀人之诗。

下面是关于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赏析南山种豆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河边青青的芳草啊,园中葱郁的垂柳!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啊!容貌皎洁正站立在窗前。

身着艳丽的服饰啊!伸出的双手是那么的细长和洁白。

曾经是青楼卖唱的歌女啊!今天又成了行踪不定的荡子妻。

荡子外出久久不回来啊,空床寂寞真是难也独守!【赏析】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首起两句),诗人即景起兴,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对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进行了描写。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春天来了,园外远处河边芳草萋萋、园内垂柳依依,环境是一片宜人的春光。

第二层(三、四、五、六句),诗人由景及人,从楼下园中的垂柳到楼上当窗独立的女子,从正面采取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手法,对诗中的女主人公进行了形象细致的描写。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盈盈”:叠音词,形容这个女子的体态之优美。

“皎皎”:叠音词,本义是月光的白,这里是形容女子的容貌风采明艳照人。

在诗人的笔下,分别用两个叠音词“盈盈”和“皎皎”对楼上女子的整体形态和仪容进行了轮廓式的形象勾画。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子体态是这样的优美,容颜风采是这样的明艳照人。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娥娥”:叠音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好。

“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

“妆”:一作“粧”、“装”,义同。

“红粉粧”:这里指艳丽的妆饰。

“纤纤”:叠音词,细也,形容女子手的形状。

“素”:白也,手的肤色。

这两句是进一步从这个女子的服饰装扮和肢体特征上来进行局部的具体描写,突显这个女子不仅服饰装扮艳丽,而且女子自身肢体长得十分柔美。

这两句也是分别用了两个叠音词“娥娥”、“纤纤”,“娥娥”是对女子整体容貌的形容;“纤纤”是对女子局部肢体特征的描写,都用得非常的传神。

《青青河畔草》赏析

《青青河畔草》赏析

《青青河畔草》赏析叶嘉莹一、阅读提示1、阅读此文前请先自我解读一下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对此诗的理解。

2、理解作者对《青青河畔草》的解读又有着哪些独到的见解。

阅读时请注意一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例如“一个有才能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这‘难独守’三个字,实在是写尽了千古以来人性的软弱”“这一首诗所写的乃是人生失意时对你的考验”等。

3、作者在赏析此诗时为什么提到杜甫的《曲江二首》、王昌龄的《闺怨》以及陶渊明。

以此明晰本文的写作手法。

二、阅读文本见《语文读本》79~81页《〈青青河畔草〉赏析》。

三、积累拓展1、反复吟咏《青青河畔草》,试着体会作者对这一首诗歌的独到的解读,以此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

2、比较阅读杜甫的《曲江二首》,试着领悟文本中“这‘难独守’三个字,实在是写尽了千古以来人性的软弱”“这一首诗所写的乃是人生失意时对你的考验”所蕴涵的哲理。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四、实战演练1、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对杜甫《曲江二首》中诗句的分析有何用意?2、文本第二段中作者分析王昌龄的《闺怨》中的诗句又有何作用?3、请从文本中筛选出信息简要谈一谈作者是怎样赏析“娥蛾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的。

4、鉴赏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相关习题。

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

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1)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青青河畔草全诗赏析

青青河畔草全诗赏析

《青青河畔草》是一首古代中国诗人创作的思妇诗,通过对河畔青草的描绘,表达了思妇对远方征人的深深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描绘了河畔青草连绵不绝,延伸向远方的景象。

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青草的绵延不绝象征着离别的长久,而“远道”则暗喻了征人的行踪远离家乡。

其次,“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然而,诗人用“不可思”来表达这种思念的无益,意味着思妇无法直接与征人取得联系。

这种无奈的情感在“宿昔梦见之”一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思妇只能在梦中与征人相见,这无疑加深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长长叹口气,何时休苦归”是思妇对离别的痛苦和无休止的思念的直接表达。

她的叹息和痛苦源于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而“何时休苦归”则暗示了她对这种痛苦生活的无尽忧虑。

总的来说,《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描绘思妇深深思念远方亲人,却又无法直接表达的诗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处理,充分展示了思妇的情感世界和内心痛苦。

这首诗的结构简洁明了,用词精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思妇现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全诗意思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全诗意思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全诗意思及赏析关于此诗的具体内容,诗中开篇写道:“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这两句对仗工整,“青青”“郁郁”描绘出了河畔青草的茂盛之态,“园”中“柳”的翠绿之色也跃然纸上。

接下来的几句“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展现了一位身姿轻盈、容貌姣好的女子形象。

“盈盈”“皎皎”“娥娥”“纤纤”等叠词的运用,强化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使女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几句诗诉说了女子的身世之悲。

她曾经是倡家女,如今却成为了荡子妇。

“倡家女”的身份或许暗示了她曾经的风尘经历,而“荡子”的不归则让她独守空闺,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女子发出了“空床难独守”的呼喊,表达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佳作之一。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有以下几个特点: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女子昔日的“倡家女”身份与今日的“荡子妇”生活进行对比,凸显出了她的不幸和悲哀。

诗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一句,通过对女子姿态和容貌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寂寞。

此外,诗中还使用了叠词,如“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青青河畔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青青河畔草诗歌鉴赏

青青河畔草诗歌鉴赏
娥。”
• 昔为倡(chāng)家女,今为荡子妇。 • 她曾经是常年卖唱的歌女,现在已经成了游子的妻子。 •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说文》:“倡,乐也,
就是指歌舞妓。”
•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
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 的男子。《列子》里说“有人去乡土游于 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可 以为证。
(《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
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
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
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
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
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拨弄。她,一
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 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 “向”。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 窗。
•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 上着艳丽妆容,姿容美好,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方言》:“秦晋之间,美貌谓之
• 青青河畔(pàn)草,郁郁园中柳。
• 河边草地青青,园中柳树郁郁葱葱。 • 河畔:河边,岸边。郁郁:茂盛的样子。
• 盈盈楼上女,皎(jiǎo)皎当窗牖(yǒu)。
•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 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皎皎:皎洁,洁白。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
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青青河畔草》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译文河滨草地青青,园中杨柳生气勃勃。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身形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似皎皎的明月。

上着美丽妆容,姿容夸姣,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她从前是终年卖唱的歌女,现在现已成了游子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真实难以忍受孤寂。

《青青河畔草》注释郁郁:旺盛的姿态。

盈盈:描绘举动、仪态夸姣。

皎皎:皎白,皎白。

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古院子由外而内的次第是门、庭、堂、室。

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描绘女子姿容夸姣。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人。

《青青河畔草》赏析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巴望爱情,巴望夫妻相依相偎,乃至相敬如宾的普通日子。

此诗结构直中有婉,真假相映;描绘细腻,杰出细节;运用叠词,赋有情韵。

此诗叙说的是一个日子片断,大致描绘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身形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盛装,打扮得非常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连绵延,伸向远方。

“青青河畔草,连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本来她的目光,正跟着草色,追寻着远行人往日的脚印;她望见了园中那株生气勃勃的垂柳,她从前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期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本来一年一度的春光,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期望,也撩拔着她那芳华的情思。

期望,在期望中又一次归于绝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青青河畔草》此诗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青青河畔草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译文河边的草地草儿青绿一片,园中茂盛的柳树郁郁葱葱。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她打扮得红装艳丽,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扶着窗儿向远方盼望她的亲人。

从前她曾经是个青楼女子,她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才成了游子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青青河畔草》注释郁郁:茂盛的样子。

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皎皎:皎洁,洁白。

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

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青青河畔草》鉴赏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

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

古诗《青青河畔草》赏析青春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明王世懋《艺圃撷余》称:“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

”梁钟嵘《诗品》评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明胡应麟称之“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

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诗薮·内编卷二》)。

这首《青青河畔草》更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

全诗看似平淡无奇,有条不紊,不动声色,但丽质天成,天衣无缝,充分体现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

这首诗可分前后两部分。

前六句就像电影中的推拉镜头,画面从远处向前推进,逐渐达到细部。

后四句为简单的人物命运介绍,也是全诗情感的现实依托。

此诗的不可及处正在于这些平淡、寻常而又美好的句子,创造出了生活、情感、情致的审美和谐,产生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前一部分六句由远而近,由低而高。

第一、二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貌似写景实为写情。

首句自然让人联想到古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孔子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居易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其中既写女主人公青春易逝、韶华易老的感叹,又有对丈夫的悠远、绵绵不尽的思念。

同时,这一句也为整首诗定下情感基调。

二句中“柳”是传统的典型意象,蕴含着留、依依不舍、难离难分等意思。

“郁郁”繁盛貌的修饰又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园中”一词似乎又让我们感到女主人公强烈的思念只能被深锁在心底,平时人前强颜欢笑,独处绣楼倍感孤独寂寞。

一年一度的春色,绿草青青、河水潺潺、杨柳依依,又一次燃起她与丈夫重逢的希望,也又一次加重了她的悲怨。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是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刻画了一位青春靓丽、风韵绰约、雍容尔雅的美少妇形象。

“盈盈”、“皎皎”都是写美妇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

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原文、翻译及赏析青青河畔草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完善古诗十九首,女子,闺怨,思念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译文及注释译文河边草地青青,园中柳树郁郁葱葱。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上着艳丽妆容,姿容美好,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她曾经是常年卖唱的歌女,现在已经成了游子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展开阅读全文∨赏析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

此诗结构直中有婉,虚实相映;描写细腻,突出细节;运用叠词,富有情韵。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展开阅读全文∨创作背景此诗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有用没用完善参考资料:1、孙明君.《青青陵上柏》的作者与作年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猜您喜欢去者日以疏两汉:佚名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完善古诗十九首,抒情东城高且长两汉:佚名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展开阅读全文∨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青青河畔草》赏析

《青青河畔草》赏析

《青青河畔草》赏析《青青河畔草》赏析【赏析】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

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娼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本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

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本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

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

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

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

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

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

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

《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青青河畔草》译文鉴赏《青青河畔草》两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译文河滨草地青青,园中杨柳生气勃勃。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身形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上着美丽妆容,姿容夸姣,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她从前是终年卖唱的歌女,现在现已成了游子的妻子。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真实难以忍受孤寂。

《青青河畔草》注释郁郁:旺盛的姿态。

盈盈:描绘举动、仪态夸姣。

皎皎:皎白,皎白。

牖(yǒ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古院子由外而内的次第是门、庭、堂、室。

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

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描绘女子姿容夸姣。

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人。

《青青河畔草》赏析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巴望爱情,巴望夫妻相依相偎,乃至相敬如宾的普通日子。

此诗结构直中有婉,真假相映;描绘细腻,杰出细节;运用叠词,赋有情韵。

此诗叙说的是一个日子片断,大致描绘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身形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盛装,打扮得非常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连绵延,伸向远方。

“青青河畔草,连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本来她的目光,正跟着草色,追寻着远行人往日的脚印;她望见了园中那株生气勃勃的垂柳,她从前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期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本来一年一度的春光,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期望,也撩拔着她那芳华的情思。

期望,在期望中又一次归于绝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

青青河畔草译文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译文及赏析

青青河畔草译文及赏析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纱窗下,翩翩私相偎。

艳艳云外雾,飞飞巫山祝。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指九州。

翩翩两相忆,怎奈隔窗愁。

夜夜除非醉,次次不回头。

这首《青青河畔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两首诗构成,每首四句,共八句。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诗中以自然景色描绘出了一幅青青河岸、郁郁园中的美丽景象。

诗人通过对草和柳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青青河畔的草底下是郁郁葱葱的柳树,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而第二首诗则通过对楼上女子的描写,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盈盈楼上的女子皎皎地站在窗前,她的美丽和身姿都让人陶醉。

而同时,诗人却只能远远地仰望,感叹着无法与她相见的遗憾和痛苦。

第三首诗表达了盈盈楼上女子和娥娥纱窗下女子之间的羡慕和私下的亲昵。

娥娥纱窗下的女子翩翩起舞,宛如离群之鹿,而盈盈楼上的女子则在窗前静观其美。

她们之间的亲昵和羡慕,清晰地传递出了一种友谊和情感的牵绊。

第四首诗则以艳艳云外雾和飞飞巫山祝描绘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感。

抒发了无法言表的思念之情,通过用云外雾的形象来暗喻遥不可及,以及巫山祝的祝福来表达诗人无法追寻的愿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以及对女子之间羡慕与亲昵的描写,使整个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感伤和忧思。

同时,诗人对于无法实现的愿望的追求也渗透在诗中。

《青青河畔草》以其简洁的句式和深刻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在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独到观察力。

这使得这首诗经久不衰,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与赏析。

通过诗人的娓娓叙述,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青青河畔的草,郁郁园中的柳,盈盈楼上的女子皎皎的站在窗前,翩翩起舞的纱窗下女子,以及云外雾中飘飞的祝福。

【行人呓语《古诗十九首》】之二十三:浮思?语之——关于《青青河畔草》里的“守”

【行人呓语《古诗十九首》】之二十三:浮思?语之——关于《青青河畔草》里的“守”

【行人呓语《古诗十九首》】之二十三:浮思䋈语之——关于《青青河畔草》里的“守”《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里女性视角下写作最为独特而大胆的一篇。

诗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两句由荡子妇大喇喇地喊出,不藏不掖。

其站在显赫位置上,美艳绝伦,咄咄逼人,令千载以下文人不敢直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更是斥之谓“淫鄙之尤”。

真是如此吗?如此放诞不羁、妖艳非凡的古诗,居然置之《古诗十九首》第二的位置,与第一首《行行重行行》的深婉曲折、隐忍艰卓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不能不说古人的选择与安排相当有趣。

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本身广为称颂、地位尊崇的情况下。

就《青青河畔草》之解读,诸多名家诗话可谓众说纷纭。

有一本正经解读的,有戏谑调侃有趣的。

我以为,其中最为称道的当属金圣叹。

金圣叹称道此诗。

他是基于技法与内容两方面的鉴赏展开的。

从技法上看,他认为“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句是伏笔。

“诗中思妇,大约如屈原所拟,既已委质事人,自当默抱忠悃。

则独守空床之苦,谁得知之?曰:因见其“皎皎”、“盈盈”等,始知之耳。

然彼既非倚门,人亦何敢流盼?曰:为见青草,因望垂柳,始亦见之耳。

”如此,金圣叹以为,“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缘故,是为见“青青河畔草”,是为望“郁郁园中柳”。

金圣叹之解读,可谓解除了陈祚明、张庚等人对诗中女主人公的鄙薄。

陈祚明以为“当窗出手,讽刺显然”。

张庚以为,“起曰:'楼上女’,何以便知其为'倡家女’?为'荡子妇’,则以'当窗牖’故。

且'当窗牖’而必'红粉妆’'出素手’,安知不于楼上招邀乎?因愈知其为'倡家女’'荡子妇’矣。

”相较张庚等人,金圣叹对女性同胞的回护可谓动人。

从内容上看,他认为《行行重行行》一首称其为游子,但在《青青河畔草》里,因以久游,于是呼作“荡子”,语气严甚。

金圣叹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可谓至切,堪称“妇女之友”。

他又说“'倡家’者,以喻'未委质时,所事皆君’之义。

拟青青河畔草

拟青青河畔草

拟青青河畔草简介“青青河畔草”这首诗一直是我心中最喜爱的经典之作,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而本文则是基于这首诗所激发出来的灵感所写,试图通过揣摩其中的含义,去探索出更深更广的内涵。

正文“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这首诗开篇即将我们带入到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世界中。

诗人通过“青青”、“郁郁”这两个词,来形容出河畔上的草、园中的柳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而成的景象,使我们更能够感受到自然环境所带给我们的舒适与美好。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则由诗人出发,将我们带到了水面上。

水、草、柳,这三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相互衬托着互为一景。

而水面不仅为诗人提供了展现周围景色的平台,更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共鸣,使这幅景象成为了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场所。

“但见悠悠天,莫知鸿鹄之志。

”这一句则是为整个诗的主旨打下了初步的标志,诗人所表达的情绪也从平静渐渐升腾。

然而,绕过了诗中心境的情感或许更值得人们去捕捉。

在八句诗篇当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如潮水般从平静升腾,词藻渐显华丽,最终流淌到了“悠悠天”的高度,我们不难洞察出这中间所充满的独立、豁达、超然、隽永、惬意、慷慨、志向、抱负等丰富情感的饱满内涵。

其实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恰恰是这里所具有的难言之隐。

风景在此仅仅是一种点染,而情感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

其实这一点在我们现在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身影,当下有我们的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不断再诉说与寻找自我价值的。

总结最后,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代,自然都是人们不断追求的世界,它将人们引入到一种神秘的、低吟浅唱的语境之中,在这里,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创造和感悟。

而透彻感悟诗人带给我们的景象和情感,从而又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期望的自然之美,这或许就是人们对“青青河畔草”的最高寻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青青河畔草》是古诗十九首第二篇,是一首韵味隽永的闺怨诗,但一直以来关于其诗旨都有所争议。

一、《青青河畔草》旨意分析马茂元在《〈古诗十九首〉初探》中说:“空床难独守”是任何一个女性在别离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青青河畔草》诗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者,以其真也”[2];袁行霈在统编教材中说此诗是思妇怀春耐不住寂寞而发出“空床难独守”的感叹[3];周绚隆在《透视心灵的“窗口”》一文中更是说女主人“在重重封锁中竟坦然地唱出了空床难独守的心中之声”,表明她并没有停止生命的抗争,反而强化了对自己生活权利的肯定和执着[4];涂敏华于《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浅析》一文中也说这是一份难遣的寂寞,已到了无需雕饰之时的情感体验[5];许斌于《浅谈〈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形成》一文中则说此诗的动人之处当然在“空床难独守”的表白[6];王伟萍、韦燕宁编著教材时,定位“守”为此诗的诗眼,应算是对上述观点的一个认同和总结[7]。

在此观点基础上,陈红梅、张权两位作者撰写的论文《原欲的呼唤》,对《青青河畔草》一诗的主题进行了另外一种解释,即思妇面对美好春色不禁怀春起来,因为“荡子行不归”已久,使自己的“原欲”受到长期压抑而自然生发的呼唤[8]。

凡此种种,都认同于“守”为《青青河畔草》的诗眼,用乐景写哀情,使的诗末那句几欲绝望的呐喊才更突出美丽的忧伤,更耐人寻味。

自古“诗无达诂”,诗歌作者在特定的时代、境遇、心情之下赋诗抒怀,而读者也同样因时代、境遇、心情的不同而各取所得。

所以,对上述观点不敢置喙。

二、《青青河畔草》的诗眼为“独”尚好《青青河畔草》一诗是由独而怨的一种情怀,其主旨是怀独而非单纯的寂寞。

1.《青青河畔草》的创作背景被萧统收录在《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必定是战乱频仍,人们的生活困顿而难以冀志,真正意义上的“想做奴隶而不得”。

游子们无以致仕,学者文人不能得志却又游学无方;欲罢不能却又归家无望;在扬名后世与境遇惨淡的矛盾动荡中,无奈无助而又不甘。

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思乡情结和怀独情怀。

《青青河畔草》正是这种背景下的文人心声,唯用比游子更为孤独的闺中思妇难言的寂寞,才足以表达诗人难以言状的矛盾、孤苦、无助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所以诗的主旨不限于“守”而在“独”,是因“独”才产生“难守”之怨。

2.《青青河畔草》的抒情主体和客体每首诗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抒情主人公,他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客观物象,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所以诗歌语言的精炼使诗歌语短情长,言尽意犹,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一首首诗情幻化成一幅幅画意,引后世读者膜拜。

《青青河畔草》是十九首中唯一一首用第三人称吟咏情怀的闺怨诗,抒情主体是以旁观的角度来抒写客体闺中少妇的内心情怀。

是男性文人代女人立言抒怀甚至呐喊的,那么必然会体现到男性情感的需求,文学史上绝大多数闺怨诗也是如此。

与此诗并称为闺怨诗两朵奇葩的另一首便是王昌龄的《闺怨》,也是男性主体代女性客体抒怀[9]。

两首诗一“独”一“悔”两怨妇,抒发了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不同抒情主体和客体的不同情怀。

《青青河畔草》是抒写东汉末年文人求仕不得飘荡在外回家无望而又不甘心的落寞、孤单、无助,所以由“独”而怨。

所以就《青青河畔草》抒情主体而言,此诗不止是难守空床、耐不住寂寞这样直白的呐喊,而是寄寓了作者在乱世中难以求静致仕慕名的孤独无助,不止是空床难守,更是抒情主人公有“志”想守而不得的内心焦虑。

而《闺怨》的作者王昌龄响应唐玄宗的募兵制,曾亲赴收稿日期:2018-09-07作者简介:薛俊霞(1973—),女,山西平陆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青青河畔草》诗旨“守”与“独”探析薛俊霞(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语言文学系,山西 运城 044000)摘 要:意在呼唤“原欲”。

笔者更倾向于“独”为诗眼,因为“独”不单是时代背景使然,更是契合中国诗歌的写意之美与中和之美。

关键词:《青青河畔草》;独;写意之美;中和之美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8)10-0134-03他不禁题写《闺怨》。

末句着一“悔”字,由“悔”而怨,借征夫之妻内心的孤单寂寞表达守边将士久戍思归的苦情。

历史的舞台而只能默默固守于家,还必须恪守“三从四德”的纲常伦理。

因此,古代独守闺中的思妇是最为孤苦无助的,一些觉醒的文人就正好运用这一题材来抒怀,而且由于他们较之妇女视野角度更为广阔,阅历见识更为深刻,抒情言志就更为丰富,于是有大量男性文人代女性立言而便于自己抒怀的闺怨诗流传于后世。

3.《青青河畔草》契合中国文人怀独的境界《大学》《中庸》都言“君子,慎其独也”,提出君子独也,当无愧于心,表里如一,不自欺。

《礼记》又说“儒有特立独行也”,是说君子与众不同,品德高尚。

所以后世文人不单慎独,更善于用“独”抒怀。

在古诗词中,文人墨客总是在孤苦无助时借诗抒怀言志。

所以“独”也成为诗歌抒情主体常用的意象。

他们在困顿中挣扎、在期冀中绝望、在孤独时无依的孤苦无奈,谱写了文学的华丽乐章,《青青河畔草》是其中的姣姣者之一。

在农民起义不断的东汉末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既有致仕不遇之愁,又有归家无望之苦,更有举世无依之孤。

于是《青青河畔草》合时合事缘情而发。

开篇连用叠词极言万物复苏撩人情思的优美和谐之春;紧接着极言楼上少妇如嫦娥之美貌;作者把镜头由远处推近,定格在少妇精致的妆容上,这一连六个叠词,由景及人,天人合一,美景袭人,美人愉景,是多么的和谐唯美。

又是多么的心旷神怡,最是韵味隽永。

偏偏于这美景佳人的愉悦感受中发出了一声“空床难独守”的呐喊,给读者以强烈的反差和错位。

作者就这样于乐景中抒写哀情,景愈美,情愈悲;自然越和谐,心情更孤独;呐喊几近绝望,孤苦就无助之极。

由此读来,《青青河畔草》一诗怎一个“守”字能尽情?是用第三人称借抒情客体闺中思妇来寄寓抒情主体最复杂的难以言状的致仕无门、飘零无依、归家无望的无奈无助之叹,是抒发怀独情怀中最令人玩味的诗作。

三、《青青河畔草》的诗眼为“独”契合中国文学传统审美中国文学尤其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审美原则:写意之美和中和之美。

1.《青青河畔草》以“独”为诗眼契合中国文学的写意之美中国古代文学重在写意而非写实,追求空灵的写意,是神似而非形似,是在精炼的语言基础上达到知其妙而不知其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流动的,都是有灵性的,都是饱含了诗人丰富情感的,都是具有特定内涵的。

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在这些客观物象上,勾勒出美妙而深远的诗情画意,藉此抒发内心难以直言的情怀。

《青青河畔草》旨不在“守”,而重在“独”,犹契合谢榛“凡作诗不宜逼真……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此诗于生机勃勃、优美和谐而撩拨人们情思的自然愉悦之景中,选择了一个客体意象“倡家女”。

因其本就有音乐天赋,自然的景物、客观的境遇都能激起自己的情怀,乃至于流淌出动听的音符。

正是如此,登楼赏春的“倡家女”触景生情,于美景中发出呐喊,契合中国传统文学“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的意象。

于是《青青河畔草》抒情主人公男子借“女子伤春”以怀独,妙在含糊、难以名状,达到诗家追求“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境界。

歌德也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就说明赏析作品尤其诗歌要品出诗味与意蕴,更何况中国古代诗歌本就讲究写意之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往往意在言外。

试想旨只在“守”,岂不如谢榛说的近看“唯片不数树而已”而非复奇观,寡然无味。

因此,《青青河畔草》通过闺中思妇的言行心声来写游子孤独无助之意,体现了诗歌的写意之美。

2.《青青河畔草》以“独”为诗眼契合中国文学的中和之美中国文学的传统审美,即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和婉而多讽所能表达的含蓄深沉。

在这种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审美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很少有有直接表达狂喜或狂怒的作品,在宣泄感情时都很有节制而不偏激。

尤其言志抒情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更是体现这中和之美,所以诗贵含蓄恶浅露,无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都要温婉含蓄而不要过于直白浅露。

中国历代诗人把含蓄传神的中和之美作为艺术境界的最高追求,在中和的审美意识形态下,一直以来,中国文人在情感宣泄上都表现的适度而不痴狂却饱满真挚;在表达方式上则是简约委婉而含蓄深沉。

被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代表了有汉一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但是思想内容上深刻再现当时文人的沉沦与觉醒,更是在艺术上创作了一个时代的巅峰。

那么,《青青河畔草》就是其中最优秀的闺怨诗,彰显了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

首先,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的悲剧命运是司空见惯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即便诗人再怎么觉醒,也断不会觉醒到妇女需要性的解放。

否则,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乃至于《烈女传》等束缚古代妇女的纲常伦理也不会长期存在,也不会有近代社会极力倡导的妇女解放运动。

所以“空床难独守”在诗中也只是作者用以抒怀的客体意象。

其次,在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影响下,这种近乎于独白的呐喊总是浅露直白的,甚至于有些歇斯底里,如若言尽于此,是与诗贵含蓄恶浅露的艺术追求不相称的,也不足以体现诗的意蕴。

从诗歌的审美原则来品味,《青青河畔草》是文起于倡家女的“闺怨”,义兴于在外飘荡游子的“怀独”。

因135136An Analysis of “Waiting” and “Loneliness” on the Poetic Aim of the Ancient Poetry Green, Green, the Grass by theRiver BankXue Junxia(Yunche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Yuncheng 044000, China)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purpose of the poetry, Green, Green, the Grass by the River Bank , has always bee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among scholars and literati, and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is poem keeps “waiting” as the poetic eye with the aim of “hard waiting”. The poem expresses the desperate cry of “ used to be a family girl, but now a slut” from lonely wives in the waiting room, and describes in great detail their unbearable loneliness, from which derives another view that the poem aims at calling for “original desire”. The article prefers to view “loneliness” as the poetic eye, because it not only result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beauty of freehand brushwork and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poetry.Key words: Green, Green, the Grass by the River Bank ; loneliness; the beauty of the freehand brushwork;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责任编辑:李慧慧]思妇之口呼唤诗人难以名状的孤苦无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