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十章 第三节 酸碱中和滴定 胶体课时提升作业
2014高考化学一轮课件8.2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精)
• • • •
(1)酸、碱均可_____水的电离; (2)升高温度可 抑制 _____水的电离; (3)易水解的盐均可 _____水的电离; 促进 (4)活泼金属促进 (Na)可_____水的电离。
促进
»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 1.溶液的酸碱性
•
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 [H+]与[OH-决定的: ]的相对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性 中性-] • [H+]>[OH-],溶液呈 _____;[H+]=[OH 碱性 ,溶液呈_____; [H+]<[OH-],溶液呈_____ 。
» 【典例1】
(2013· 广东汕头二模)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
【应用1】
• 下列四种溶液中,室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H+ 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 • ①pH=0的盐酸 ②0.1 mol· L-1的盐酸 ③ 0.01 mol· L-1的NaOH溶液 ④pH=11的 NaOH溶液 • A.1∶10∶100∶1 000 B. 0∶1∶12∶11 • C.14∶13∶12∶11 D. 14∶13∶2∶3
» 2.pH及其测定
• • •
(1)计算公式: pH pH=0~ 14 =__________。 (2)适用范围:____________。 强弱 (3)表示意义:表示溶液酸碱性的_____; 越强 越强 pH越小,酸性_____,pH越大,碱性_____。 • (4)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p程式
高考-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4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7.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B.Fe2+、H+、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9.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AA.1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B.18gH2O含有10n A个质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11.某同学组装了图4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Al,其它均为Cu,则A、电流方向:电极Ⅰ→A→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Ⅰ逐渐溶解D、电极Ⅰ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12.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该混合溶液中:c(A-)+ c(Y)=c(Na+)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性:甲>乙>丁B.原子半径:辛>己>戊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1)下列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D.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2)反应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1mol化合物II能与_____mol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23 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清单23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0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过程知识点02滴定误差分析及滴定计算知识点01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过程一、滴定管的使用1.滴定管的构造仪器构造相同部分不同部分酸式(图A )内径均匀,细长玻璃管,标有规格和温度(20℃)活塞碱式(图B )橡胶管(内有玻璃球)(1)特点:0刻度在上端,下端有一段没有刻度线(2)用途:精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物质(3)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的液体①酸性物质:盐酸、醋酸②强氧化性物质:KMnO4、硝酸、H2O2、次氯酸盐③易加成物质:氯水、溴水等④有机溶剂:苯、四氯化碳、酒精、汽油等2.滴定管的读数(1)标准:视线、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2)方法:看凹液面找刻度线(3)读数:两次读数(滴定前体积V1、滴定后体积V2),计算差值①公式:V=V2-V1②精度:0.01mL(4)俯视①滴定前俯视:溶液的体积偏大②滴定后俯视:溶液的体积偏小(5)仰视①滴定前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小②滴定后仰视:溶液的体积偏大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1)检查仪器: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2)润洗仪器: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或碱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
然后,一手控制活塞(轻轻转动酸式滴定管的活塞或者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球),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3)加入反应液:分别将酸溶液、碱溶液加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如图)。
(4)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或以下,准确记录读数。
(5)放出反应液:根据实验需要从滴定管中逐滴放出一定量的液体。
二、滴定原理和过程1.实验原理(1)概念: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pH的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讲义
—————————— 教育资源共享 步入知识海洋 ————————pH 的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李仕才【课标要求】⒈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 的方法;⒉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 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⒊知道溶液pH 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 2.原理:3.实验的关键:4.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 、②不能盛放的溶液: 。
碱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 、②不能盛放的溶液: 。
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5.指示剂的选择 ⑴原则:⑵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定性测定) ①强酸强碱间的滴定:②强酸滴定弱碱: ③强碱滴定弱酸:【思考】指示剂的选择应根据酸碱反应时终点附近的pH 变化来定,如某学生用0.1 mol·L -1H 2SO 4溶液滴定0.1 mol·L -1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 。
若滴定终点的判定有误差:①少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②多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1滴为0.05 mL ),则①和②两种情况下所得溶液的pH 之差是 ;而这种在终点附近可以在酸碱反应的曲线图上清晰的反映出来,右图是该学生通过pH 计测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绘制的滴定曲线a 和b ,试认真分析后填空:(1) 曲线a 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 曲线b 是用 溶液滴定 溶液; (2) P 点的坐标为( ); 6.实验步骤:查漏→洗涤→装液→赶气泡→调液→取液→滴定→计算 7.误差分析:⑴产生误差的因素:⑵分析原理:二、pH 的应用【例1】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 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酸碱指示剂 (B)pH 计 (C)精密pH 试纸 (D)广泛pH 试纸【例2】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NaOH 溶液时,由于待测液跟空气接触,不可避免会含少量Na 2CO 3,这样使求得的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A.偏低B.偏高C.偏低或偏高或不能确定D.不受影响V(mL)【例3】某实验小组拟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食醋的总酸量(g/100mL ),现邀请你参与本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酸碱中和滴定--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学生版)
酸碱中和滴定目录:【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考点及注意事项】【内容2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内容3指示剂的选择标准】【内容4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内容5滴定实验的拓展与应用--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知识主线: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概念和原理(1)概念: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则c(H+)=c(OH-)·V碱V酸或c(OH-)=c(H+)·V酸V碱(3)实验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酸、碱的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2.主要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3.主要仪器及使用(1)仪器:图(A)是酸式滴定管、图B是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pH计(2)滴定管的认识①构造:滴定管的管身是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酸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玻璃活塞,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是由橡皮管和玻璃球构成的阀②滴定管的使用要求: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水解呈碱性的溶液和氢氟酸,可以呈酸液、氧化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可以呈碱液和中性溶液,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③规格:滴定管的最小分度是0.1mL ,实验室中常用滴定管的规格有25mL 和50mL 两种④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读数时取小数点后两位,估读至0.01mL ;如:24.00mL 、23.38mL⑤用途:滴定管主要是用来精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3)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的方法:向滴定管内加水(对酸式滴定管,要先关闭活塞)至液面在“0”刻度线附近,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三节 酸碱中和滴定、胶体课件
测定 结果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1)加入指示剂的量控制在2~3滴。因为指示剂一般 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超量的指示剂本身也要消 耗部分酸或碱。
(2)分析误差时要注意分清待测液和标准液放在什么 仪器中,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若反装则待测液浓度与滴定管中所盛液体(待测液) 的体积成反比。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 作中的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 充满碱液。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 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2)原理
①实质: H++OH-===。H2O ②原理:若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NaOH溶液,
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①准确测定 标准液消耗的体积 。 ②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 滴定终。点 (4)主要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 滴定管、移液管(或量筒)、
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 子、小分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主要应用举例 鉴别溶胶和溶液 胶体稳定存在的次
要原因 胶粒带电是胶体稳
定存在的主要 原因
必要时破坏胶体
用于将胶体粒子和 溶液离子分开, 以提纯精制胶 体
并不是所有的胶体都能电泳,有些胶粒是电中性的, 如蛋白质胶体,不能发生电泳。
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②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酚酞或甲基橙。溶液)
(5)操作 ①准备:滴定管的洗—查—润—加—赶—调。
高三化学酸碱中和滴定
(2)n(AgNO3)=0.200 0 mol·L-1×0.021 L=0.004 2 mol 25.00 mL溶液中n(KCl)总=n(AgNO3)=0.004 2 mol n(KClO4)+n(KCl)=0.004 2 mol n(KClO4)×138.5 g·mol-1+n(KCl)×74.5 g·mol-1=0.568 9g 解得n(KClO4)=0.004 0 mol n(KClO4)总= 0.004 0 mol×10=0.040 mol 其纯度为5.689 g(0.040 mol×138.5 g·mol-1)/5.689 g×100%≈97.38%。
高中化学三年级 二轮复习 专题21 酸碱中和滴定
考点一:酸碱中和滴定
1.图示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pH曲线
(以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盐酸为例)
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比较:
氢氧化钠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的滴定曲线
考点三:沉淀滴定
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 滴定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 剂与指示剂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否则不能用 这种指示剂。如用AgNO3溶液测定溶液中Cl-的含量 时常以CrO42-为指示剂,这是因为AgCl比Ag2CrO4更难 溶的缘故。
强化训练三: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V(KMnO4溶液)/mL
17.10
18.10
18.00
17.90
计算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0_.1_8_0_0__mol·L-1。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 ___偏_高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酸碱中和滴定考点21 酸碱中和滴定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1、中和反应:酸+碱正盐+水如:①Hl+NaH===Nal+H2 ②H2S4+2NaH====Na2S4+2H2 ③N3P4+3NaH====Na3P4+3H2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HA + BH====BA+H21l 1l(HA)V(HA) (BH)V(BH) 3、滴定方法的关键(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
③计算。
(3)滴定管“0”刻度在上。
二、指示剂的选择1、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值)甲基31<31~44>44红橙黄酚酞<8~10>10无色浅红红石蕊8<~8>8红紫蓝(2)根据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发色范围选用指示剂。
①01l/L NaH 滴定盐酸,酚酞和甲基均可使用,当然两者测定结果不同。
②01l/L NaH溶液滴定01l/L H3H溶液恰好中和生成H3a,溶液呈弱碱性,选酚酞为指示剂,PH=8~10浅红色,误差小。
③用Hl滴定NH3H2 恰好中和生成NH4l,溶液呈弱酸性,选甲基橙为指示剂,31~44橙色,误差小。
④用Hl滴定01l/L Na23溶液第一步生成N aH3时,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由红色→浅红→无色。
高三化学复习课件——酸碱中和滴定
四、滴定过程
1、滴定前滴定管的准备: 洗涤---查漏---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
滴 定 管 的 结 构
仪器的使用
(2)、读数注意事项
25.60
3.指示剂的选择
(1)强酸强碱间的滴定:
甲基橙、酚酞
(2)强酸滴定弱碱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 性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偏小 6、滴定终点读数时,视线俯视,______
7、滴定完毕后,滴定管尖嘴外留有液滴,_____ 偏大
练习1
pH
9.70
酚酞
7.00
4.30
1.0 V
⑵ 跟完全反应所需 NaOH(20.00mL)溶 液少加一滴,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多少?
c( NaOH) V [ NaOH(aq)] c(HCl)= V [ HCl(aq)]
0.1000 mol / L 0.01996 L = 0.02000 L
[问题探究] 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 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 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 没有影响?
25℃在20.00mL 0.1000mol/L的盐 酸中,逐滴滴入0.1000mol/L NaOH 溶液20.00mL。
讨论: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
用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定管内盛有溶液, 液面在10.00mL刻度处,当管内溶液全部排出 时,所得溶液的体积是>15.00mL 。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 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② 洗涤:洗液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润洗。 润洗(2~3次)的目的是什么? ③ 装液: 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 固定: 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排气: 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 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 调零: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 记下准确读数。 ④ 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 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估读到0.01mL。 2.锥形瓶 (一般盛放待测液)
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高三化学组
一、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 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 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 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 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拿住锥形瓶瓶颈, 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 无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 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 3 )、操作:用镊子取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 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用玻棒沾取 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试纸显色后再与 标准比色卡比较,即知溶液的pH值。
4、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1)强酸强碱间的滴定: 酚酞溶液、甲基橙
(2)强酸滴定弱碱
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酸性选用 甲基橙作指示剂
紫色
红 5 紫 8蓝
( 1 )甲基橙和酚酞的变色范围较小: 4.43.1=1.3 10-8=2 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2)溶液使指示剂改变颜色,发生的化学变 化。指示剂滴加太多比将消耗一部分酸碱溶液 (一般为1~2滴)。
3、pH试纸(定量测定)
(1)、成分:含有多种指示剂
(2)、本身颜色:淡黄色
3、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高 )
偏高) 4、滴定操作时,有少量盐酸滴于锥形瓶外( 5、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偏低)
【优化指导】高考化学总复习 10-3 酸碱中的滴定 胶体课件 人教版
(6)终点判断:等到 滴入最后一滴反应液 ,指示剂变色, 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读取最后刻 度。 (7)计算: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 方程式求c待。
7.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 cHCl×V[HClaq] 值,根据c(NaOH)= ,计算待测NaOH溶液的 V[NaOHaq] 浓度c(NaOH)。
(2)洗(仪器洗涤) 正确洗法: 二管二洗——滴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 待装液润洗几次。 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 错误洗法导致结果: ①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 定变大,V读变大,结果偏大。
②移液管仅用水洗,使待测液变稀,故所取待测液溶质物 质的量变少,V读变小,结果偏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的溶质物质的量偏 多,V读偏大,结果偏大。 ④第一次滴定完,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 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定情况如何。
强碱→强酸
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回答下 列问题: (1)盛放待测盐酸的锥形瓶下方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漏(液体溅漏) 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 ②终点已到,滴定管尖嘴处有液滴,则V读偏大,测定结 果偏大。 (4)泡(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处的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 现气泡。如滴定开始有气泡,终止气泡消失,则结果偏大。若 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
高中化学 第三册 第十章 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10.3
10.3 酸碱滴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
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③如何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即滴定终点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关系、使用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酸碱中和滴定依据的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量变质变的哲学原理在认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酸碱滴定的原理,量器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
【教学难点】酸碱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人教版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人教版[ 学习目标 ]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线索——1、认识定性剖析、定量剖析的观点;2、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原理、重点3、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及操作;4、酸碱中和滴定的偏差剖析。
5、认识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1、定性剖析、定量剖析的观点:(1)定性剖析——用化学实验方法判定出物质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叫做定性剖析。
(2)定量剖析——用化学实验方法测定出(或直接计算出)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叫做定性剖析,也叫定量计算。
2、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
3、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以酸碱中和反响为基础的,反响的本质是:+-即酸供给的H +OH == H2O氢离子总数 (n H+) 潜伏等于碱供给的氢氧根总数 (n OH-) 潜伏。
若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标准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碱(待测溶液),则:n标c标V 标C标、V 标、n标分别表示酸的浓度、体积、元数;c 待 =n待 V待C待、V 带、n待分别表示碱的浓度、体积、元数;4、酸碱中和滴定的重点:①正确测定参加反响的两种溶液的体积:V 标准和 V 待测;②正确判断中和反响能否恰巧进行完整。
5、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1)、怎样正确判断酸碱中和反响能否恰巧进行完整;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酸碱中和反响指示剂的选择。
①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是有机色素,一般是有机弱酸(HIn) 或有机弱碱 (InOH) ,在水里也存在电离均衡:如用HIn 代表石蕊分子则:HIn+-H+ In红色 (酸色 )蓝色(碱色 )溶液酸碱性的变化,会影响酸碱指示剂均衡挪动的方向,指示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②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酸色碱色甲基橙橙色: 3.1~4.4红色: pH< 3.1黄色: pH > 4.4石蕊紫色: 5.0~8.0红色: pH< 5.0蓝色: pH > 8.0酚酞粉红色: 8.2~10无色: pH< 8.2红色: pH > 10.0③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1)变色显然,便于察看,用量一般2~3 滴;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幅度一般不大于 2 个 pH 单位,不小于 1 个 pH 单位;3)详细采用状况:常用酸碱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甲基橙,但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第十章第三节酸碱中和滴定胶体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下图所示2.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于锥形瓶中并用某无色未知浓度的还原性A溶液进行滴定,取用KMnO4溶液所选仪器和选用的指示剂均正确的是( )A.50 mL酸式滴定管;甲基橙B.50 mL碱式滴定管;酚酞C.50 mL量筒;石蕊D.50 mL酸式滴定管;不用指示剂3.(2013·来宾模拟)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液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不会影响NaOH含量的测定B.滴定时,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达到滴定终点,则不会影响计算结果C.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偏小D.可以不用将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直接滴加标准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4.(2013·北海模拟)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查是否漏水B.如果实验中需要用60 m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 mL容量瓶C.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立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大6.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7.(2013·玉林模拟)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水中并煮沸一段时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加热该液体,会看到液体生成红褐色沉淀8.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胶体中胶粒大小约为1 cm~100 cmB.该胶体粒子带正电C.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D.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比Ca2+、Mg2+强9.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之一。
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用25.00 mL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NaOH溶液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C.滴定中不能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D.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装入锥形瓶)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由橙色变为红色10.(能力挑战题)如图所示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
依据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5分)(1)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现象。
(填序号)12.(12分)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水溶液量取25.00 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硫酸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请回答:(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 ,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名称) 。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b.滴定管c.100 mL量筒d.100 mL容量瓶e.烧杯f.漏斗g.锥形瓶h.玻璃棒i.药匙j.烧瓶(2)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式滴定管中,因为。
(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的x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在滴定过程中若用amol·L-1的KMnO4溶液VmL,则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13.(13分)现将一定量的碘单质溶于10 mL 0.1 mol·L-1KI水溶液中。
已知:I2能与I-反应成-,并在水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Ⅰ.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mL的Na2S2O3溶液。
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
(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方案可行。
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I2)B.不可行。
因为I-能与Na2S2O3发生反应C.不可行。
只能测得溶液中c(I 2)与c()之和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拟采用如下方法来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已知:①I-和不溶于CCl 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液体中,碘单质的浓度比值即是一个常数(用K d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 d=85。
回答下列问题:(3)操作Ⅰ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填名称)。
试指出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为。
(任写一条)(4)下层液体中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解析1.【解析】选D。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A项错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B项错误;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的依据是元素的化学性质,C项错误;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属于混合物,D项正确。
2.【解析】选D。
KMnO4等强氧化剂易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皮管,故应选用酸式滴定管;KMnO4溶液本身是一种紫色溶液,恰好反应后溶液变成无色,故滴定时不用指示剂。
3.【解析】选A。
A项,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显弱碱性,盐酸不会与BaCO3反应,不会影响NaOH含量的测定;B项,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则无法读取数据;C项,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显酸性,部分盐酸与BaCO3反应,则测定结果偏大;若直接滴定到不再产生气泡,BaCO3完全反应,盐酸过量,测定结果偏大。
4.【解析】选B。
由图知曲线a、b分别是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C错误;接近滴定终点时,pH发生突变,酚酞可做本实验的指示剂,D错误;由图像知,未加入氢氧化钠时,盐酸的pH=1,即c(HCl)=c(H+)=0.1 mol·L-1,A错误;由图像知P点时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B正确。
5.【解析】选C。
A项,滴定管、容量瓶都为带塞容器,使用前需要查漏,正确;B项,实验室无60 mL容量瓶,选择容积比60 mL大而与之更接近的容量瓶配制,B正确;C项,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对所配标准液浓度无影响;D项,酸式滴定管不润洗使所测NaOH浓度偏大,正确。
【误区警示】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的误区与正解:(1)恰好中和=滴定终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2)要看清楚标准液与待测液的位置。
标准液在滴定管中与标准液在锥形瓶中产生误差情况相反。
(3)锥形瓶洗净后有剩余的蒸馏水或滴定过程中加入了蒸馏水,对结果均无影响。
6.【解析】选B。
由于Fe3+水解,所以FeCl3溶液显酸性,加入石灰石后,与水解生成的H+反应,促进了Fe3+的进一步水解,最后得到Fe(OH)3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
X烧杯中分散质为FeCl3,Z烧杯中分散质为Fe(OH)3胶体和CaCl2,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7.【解析】选C。
该红褐色液体是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能发生电泳现象,B正确;加热,胶体发生聚沉,D正确;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氯化银沉淀,C 错误。
8.【解析】选C。
A不对,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B不对,因为胶体遇到MgCl2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遇到NaCl或Na2SO4溶液聚沉效果较差,说明是Mg2+和Ca2+起的作用比Na+大,说明胶体粒子带有负电荷;C正确,因BaCl2溶液中含有Ba2+,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故都能中和胶粒带的负电荷从而使胶体聚沉;D错误,因为该胶体带负电荷,故Na+的聚沉效果差。
【方法技巧】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作用大小的比较电解质溶液聚沉作用大小一般是: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聚沉能力越大。
如阳离子的聚沉能力:Al3+>Fe3+。
阴离子的聚沉能力:[Fe(CN)6]4->[Fe(CN)6]3-。
特别要注意淀粉胶体微粒因不吸附离子而不带电荷,所以加入少量电解质不聚沉。
9.【解析】选A。
滴定管装入液体前应用待装液润洗,B项错;在滴定过程中,可以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C项错;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所以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由黄色变为橙色,D项错。
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2点:(1)10 mL盐酸与30 m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加入20 mL Na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