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学期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3.能够运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和测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践与创新: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比较与测量》章节,主要内容为《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小木棍、小方块等相同物体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测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测量单位的统一性和保持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相同物体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比较书本的厚度、桌子的长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小木棍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如量衣服的长度、比较铅笔的长短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用相同物体测量的奥秘。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践和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基础的实验方法,即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测量的过程,并加深对测量概念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能够使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3. 学会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一些相同的物体(如乒乓球、小木块等)、标尺2. 学生准备:课本、学习用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测量知识,例如认识物体的长度单位等。

2. 新知呈现:教师出示一些相同的物体,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这些物体进行测量。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组学生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4. 结果讨论:让每组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使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和要点。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更多的实验,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中加深对测量概念的理解。

6.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习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和使用相同物体进行实验的方法。

四、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的概念。

2. 拓展实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例如纸巾盒、小石块等,通过多种实验拓宽学生对测量的认识。

3. 资源利用:利用多媒体资源或科普书籍,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卷尺、量杯等。

教科版科学一上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学会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

但是,对于如何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并掌握用相同物体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2.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用相同物体测量的方法。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测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习的长度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然后,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并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测量工具和不同长度的物体。

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巩固(5分钟)教师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让他们汇报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用相同物体来进行测量。

教师可以给学生示例,如用小棒来测量课本的长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比较和测量,学生在此过程中领会尺子这种标准测量工具的诞生由来。

本课之前,学生已亲历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拃)以及不同的标准物(回形针、橡皮、小棒、小立方体)来测量物体。

作为本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体会使用统一标准单位带来的公平与方便。

具体授课从认知冲突和相互研讨中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选用相同物体测量有什么好处?②为什么最好选择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③怎样能用小立方体测量得又方便又快速又准确?解决此三个问题可以有效地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为下一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中学生已掌握了本课应具备的实验探究能力,如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用于测量的物体要首尾相接、记录结果的方法等。

因此本课可以将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大致提及,重点放在如何组装10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组、如何使用这个新工具。

一年级学生探究热情高,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应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带领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研讨环节,更应该注意对全体学生的调控,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他人想法、表达自己见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①用相同标准单位来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

②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①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②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③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①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②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③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①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②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表格式教案)

习数学中的估算打下基础。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选择题
1.要测量我们的科学课本,可以利用 ( )来测量
A.小棒
B.橡皮
C.扇子
D.铅笔
2.选择小立方体作标准物的原因不包括( )
A.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B.方便粘在一起
C.可以提高测量的速度
D.形状规则
3.若图中的三个杯子大小相同,可以比较出哪杯水最多吗?()
A.可以
B.不可以
C.不确定
4.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 ) 回形针的长度
A.3个
B.3个半
C.4个
D.不确定
5.讲桌只有一个,我们这么多小组要怎么快速准确地测量它的长度呢?()
A.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轮流测量
活动材料:
材料:小立方体、透明胶布、剪刀、棉线
活动一、选择一种物体作为全班的测量工具
活动方法:教师PPT出示小棒、橡皮、回形针、小立方体,让学生说选择哪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统一测量的工具,并说出理由。

活动反思:在选择一种物体作为全班的测量工具时,费时太多。

在出示四种物体,想引出小立方体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全班测量的工具?多数学生会说小棒,小棒比较长。

也有学生说用橡皮,因为橡皮不容易倒,说小立方体的同学比较少,都有自己的理由。

只好再次追问:哪一个会让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也更方便呢?大部分孩子会说小立方体,说到小立方体四条边一样长方便摆放;可以重叠、容易放平,比较小,测量结果误差小!继续追问:正因为小立方体小,可测量桌子的长太麻烦了,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然后顺势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技能,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测量任务;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一张纸的宽度或者一本书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测量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测量在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测量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目标:1.认识相同物品的长度与宽度可以互相测量。

2.能够用相同物品来测量长度和宽度。

3.了解测量的两种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教学内容:1. 用同一种物品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2. 用同一种物品来测量物品的宽度。

3. 理解如何直接和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孩子们是否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示范如何用笔和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介绍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2.让学生观察教师在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如何规避这些问题。

二、学习相同物品测量的方法1. 引导学生了解相同物品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同物品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用相同物品来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是否可行?2. 教师引导学生用相同物品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相同的物品,如绕珠,毛线团,小石子等,看看这些物品是否方便测量。

三、直接和间接测量的方法1.教师让学生分别观察使用尺子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以及使用相同的物品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的流程。

2.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测量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方法有何优缺点?3.让学生拿出他们喜欢的物品,用这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

四、巩固新知1.让学生创造一个游戏,游戏规则:寻找和指定长度和宽度相同的物品,然后用该物品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和宽度。

2.评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测试学生是否明白如何用相同物品来测量长度或宽度,以及理解两种测量方法的不同。

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知识,同时加深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参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老师应该在课程内容、方法、评估上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该课程可行,并使学生对本节科学课程有深层次的理解。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精品教案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运用十进制来记录测量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图表整理数据,认识到图表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们总是在过程中不断改善计划。

重点感受图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

难点体会人们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计划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书的长度=15个回形针长度桌面长度=25个橡皮长度这是我们上节课的测验结果,思考:哪个物体更长一些?哪个物体更短一些呢?2.同学们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我们怎样做才能既准确又直观的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呢?可以利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3.用相同的物体作为单位标准进行测量,其结果真的能显而易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思考问题并回答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度,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讲授新课一、选择测量的标准物1. 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种来测量呢?2.按步骤进行小组活动:先观察这几样物体,再用物体测量桌面的长度最后总结这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3.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当中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小立方体优点1.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2.比较小,可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度数问题,减小误差;缺点1.只用一个小立方体,会降低测量的速度;2.首尾很难做到真正相连过渡:看来小立方体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下面我们就用小立方体来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研讨: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可以将每十个小立方体粘连在一起进行测量。

优点:可以提高速度,还方便计数二、用小立方体测量比较观察几种物品在做标准物时的优缺点思考并回答通过在实践中比较观察,总结优缺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物体特点,在实践中归纳小立方体的有点,并接受将它选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慢慢渗透十进制的方法绕在小立方体上,计算缠绕的圈数;(4)制作一条相当于一百个小立方体长度的纸带,用它来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的第5节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使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使用相同的物体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测量时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正在逐渐发展。

他们对物体的大小、重量和容量有一定的概念,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测量能力和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请看一下这些物体的图片,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准确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第二环节:引入相同的物体测量教师:为了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和容量,我们需要使用相同的物体作为标准。

今天,我带来了一根木棍,它是我们的标准物体。

请看,我将木棍放在物体旁边,一次只使用一个木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示范:教师拿起木棍,将其放在书桌旁边,然后用眼睛对齐木棍的一端,用手指指向另一端,并说:“这个物体的长度是一个木棍。

”然后教师将木棍移动到另一个物体旁边,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下两个物体的长度。

第三环节:学生实践测量长度教师:现在,我们把你们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物体和相同的物体(木棍)。

请你们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记得一次只使用一个木棍哦!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些物体和相同的物体(木棍)。

学生轮流使用木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记录的数据,发现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第四环节:引入相同的物体测量重量教师:除了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于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相同的长度物体(如小棒、绳子等)、相同的重量物体(如小石头、糖果等)、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相同的长度物体和重量物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场运动会,需要测量比赛场地的长度和重量”,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相同的长度物体和重量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解释测量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测量方法的共同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相同的长度物体和重量物体进行实际测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测量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巩固测量方法。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8.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9.学生能够通过总结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10.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异。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授测量概念时,我可能过于强调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不太熟悉,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其次,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有些被动,他们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同时,我也会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解决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突破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直尺、铅笔、橡皮等测量工具。
2.课程平台:无。
3.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仪。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实践。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word教案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word教案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word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1.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

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

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发标准物。

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小立方体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研究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1.小立方体若干、与桌面同长的KT板2.十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组合、与讲台同长的纸带教师材料:板贴、小立方体、小立方体组合四、教学设计(一)、聚焦1.复习导入。

观察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物体测量家中书桌的数据。

师:小明说:“我的数据最大,所以我家的书桌最长。

”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师: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据不能比较,那怎么办?2.师:看来,我们需要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根据上节课的经验,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师:小立方体和小棒都能用来准确的测量,而小立方体在测量时更有优势。

那么今天,我们就统一选择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来测量。

(二)、探索一:测量桌面长度1. 师:桌子很常见,但是却各式各样,我们的课桌就是其中一种,请你摸一摸桌子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测量最简单的直角直边的桌子,等我们学习了更多的本领后再来想想怎么准确测量圆角、圆边的物体。

师:瞧,这是一张学校实验室的课桌,我们来量一量它的长,为了方便,老师带来了一条和它一样长的板。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章节节次〗第二单元第5节二〖授课日期〗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三〖教学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并能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六〖教学难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助记】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二)【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

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个物体来测量。

(三)【讲授新课】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

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发标准物。

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2.分小组汇报。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儿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探索:1.用小立方体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测量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测量 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教科版【教学准备】每2人小组(纸带、3厘米立方体15个左右、一根小棒、一个回形针)【教学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的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教学难点】制作小立方体组合时,指导学生对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预测老师的身高请同学们猜猜,如果用小立方体测量老师的身高,大约可以叠多少个小立方体?(出示图片:老师和一个小立方体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预测(出示图片:老师和十个小立方体的图片,再后面就十个十个增加)一、聚焦:如何选择测量的物体1.导入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用四种不同的物体进行了测量,我们知道得到的数值不能比较,今天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出示:小立方体、小木棒、圆形针小棒和小立方体二选一,引导学生选择小立方体。

出示:同一本书用小棒和立方体测量的对比照片,突显小棒稍长,有时候计数不好描述请学生选择,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师:(我们用小棒和小立方体来测量同样的书,为了读数更方便和测量更准确,你们会选择哪种材料?为什么?)3.找两名学生上台,一人十个小立方体,另一人十个回形针,让他们用最快的时间将其首尾相连并排列整齐。

(突显小立方体边长适中,易操作)请同学们分析这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然后统一标准物。

鼓励学生用立方体。

二、探索:测量桌面的长度1.预测桌面预测桌面的长度,把预测结果写在活动手册上。

(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出示有一个小立方体的对比图片现在的预测要改变吗?再出示有十个小立方体的对比图片现在的预测要改变吗?请小朋友们把你的预测写在活动手册第12页的表格内。

)2.测量书桌的长度师:接下来我们还是要两人一组先测量我们书桌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同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内,请记住要测三次哦。

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两位小朋友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

)1)明确被测桌子的哪一条边2)明确起点和终点3)指导学生用指定的几个小立方体测量的方法4)指导学生如何计数三、研讨: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数据?汇报书桌长度的数据,教师板书记录方案一:有几组数据不一样的情况方案二:选择个别小组,三次数据不一样的展示给全班师:我们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同样的桌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呢?生:预设1:选择数据;预设2:排列不紧密、不整齐等师:小朋友们都非常关于思考,非常聪明,老师给你们竖大拇指。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内容: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能够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推测事物的长度。

2.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把握差不多的方法。

3.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把握差不多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预备:学生预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亮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预备:课件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定哪个更长。

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因此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用课件展现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

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发标准物。

学生观看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

鼓舞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形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能够堆叠,能直截了当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能够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假如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专门慢,首尾相连专门难做到准确。

二、探究: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1.推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精选】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精选】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小立方体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研究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1.小立方体若干、与桌面同长的KT板2.十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组合、与讲台同长的纸带教师材料:板贴、小立方体、小立方体组合四、教学设计(一)、聚焦1.复习导入。

观察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物体测量家中书桌的数据。

师:小明说:“我的数据最大,所以我家的书桌最长。

”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师: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据不能比较,那怎么办?2.师:看来,我们需要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根据上节课的经验,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师:小立方体和小棒都能用来准确的测量,而小立方体在测量时更有优势。

那么今天,我们就统一选择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来测量。

(二)、探索一:测量桌面长度1. 师:桌子很常见,但是却各式各样,我们的课桌就是其中一种,请你摸一摸桌子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测量最简单的直角直边的桌子,等我们学习了更多的本领后再来想想怎么准确测量圆角、圆边的物体。

师:瞧,这是一张学校实验室的课桌,我们来量一量它的长,为了方便,老师带来了一条和它一样长的板。

2.师:请你预测一下,这张桌长需要几个这样大小的小立方体?学生预测并记录3.操作前讨论师: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使测量更加准确?注意事项:(1)找准起点和终点(2)首尾相连(3)摆直(4)小组合作4.指导合作、记录5.学生测量桌长(三)、研讨一1.数据汇报:从大家的测量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数据那么接近甚至一样?2. 交流快速测量的方法师:请快的小组来说一说是怎么测的?师:两个两个一组数就能快很多,如果3个3个连起来呢?更多个连起来数呢?3. 改进小立方体组合:十个一组4. 指导读数(四)、探索二:测量讲台长度1. 师:测量更长的讲台长度,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吗?2. 预测3. 测量时,小立方体组合不够,怎么办?4.分发材料,开始测量。

【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教案教学设

【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教案教学设

一年级上册科学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小立方体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研究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1.小立方体若干、与桌面同长的KT板2.十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组合、与讲台同长的纸带教师材料:板贴、小立方体、小立方体组合四、教学设计(一)、聚焦1.复习导入。

观察三个小朋友用不同物体测量家中书桌的数据。

师:小明说:“我的数据最大,所以我家的书桌最长。

”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师: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据不能比较,那怎么办?2.师:看来,我们需要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根据上节课的经验,你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师:小立方体和小棒都能用来准确的测量,而小立方体在测量时更有优势。

那么今天,我们就统一选择用相同的小立方体来测量。

(二)、探索一:测量桌面长度1. 师:桌子很常见,但是却各式各样,我们的课桌就是其中一种,请你摸一摸桌子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测量最简单的直角直边的桌子,等我们学习了更多的本领后再来想想怎么准确测量圆角、圆边的物体。

师:瞧,这是一张学校实验室的课桌,我们来量一量它的长,为了方便,老师带来了一条和它一样长的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

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

提问: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发标准物。

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

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

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

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

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汇总数据。

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三、布置课外活动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