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控制基础 教材 上交 1

合集下载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英文名称:Contro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课程编码:51510502学时/学分:42/6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可选)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电子工程及相近专业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力学、电学等相关知识,介绍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工程控制论。

这门学科既是一门广义的系统动力学,又是一种合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论和方法论,对启迪与发展人们的思维与智力有很大的作用。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将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机械工程实际,基本要求是在阐明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建立和变换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讨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分析和校正、系统辨识等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以辩证方法冲破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推动这一领域的生产与学科向前发展。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从先修课程中获得动力学分析、电路分析的能力,了解微分方程求解知识和复变函数的概念,初步掌握积分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基本方法。

学习本课程之后,学生还应当注意结合其它机械工程学的知识,将控制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首先阐述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和系统、模型等知识,深刻理解反馈和反馈控制,接下来对控制理论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重点和难点:1.系统的概述、工作原理和一般构成2.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和分类3.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控制工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举例和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适当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PPT学习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课件PPT学习教案

解 根据电路理论中的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写出
图2-2 两级RC滤波网络
第7页/共135页
控制工程基础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解 根据电路理论中的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写出
第8页/共135页
控制工程基础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解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写出下列方程组
第9页/共135页
例3〕
2 3所示,当外力作用于系统
第62页/共135页
第63页/共135页
3)按信号流向依此连接,就得到图2-22c所示的系统结构图。
第64页/共135页
2)根据上述四式,作出它们对应的框图,如图2-23a所示。
图2-22 图2-1所示系统的结构图
第65页/共135页
2.3.3 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1.串联等效变换 2.并联等效变换 当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并联时,其等 效传递函数为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3.反馈联结等效变换 图2-26a所示为反馈联结的一般形式,其等 效变换的结构如图2-26b所示。 4.引出点和比较点的移动 引出点和比较点的等效移动见表2-1所 示。
图说
第39页/共135页
解 输入ω或dθ/dt,输出是u,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进行拉氏变 换,得
图2-12 积分环节
第40页/共135页
4.惯性环节 式中 T——
解 由电压关系知
惯性环节框图如图2 13
第41页/共135页
图2-13 惯性环节框图 图2-14 比例微分环节框图
第42页/共135页
2.2.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3.理想微分环节 4.惯性环节 5.比例微分环节 6.振荡环节 7.延迟环节 延迟环节又称纯滞后环节,其输出量与输入量变化 形式相同,但要延迟一段时间。 8.运算放大器 图2-18为运算放大器的线路图。

控制工程基础-1教材

控制工程基础-1教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SISO) 多输入/多数出系统(MIMO)
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函数) 状态方程(动态方程)
积分变换(拉普拉斯变换)
线性代数、矩阵论
频域法、根轨迹法
时域法(状态空间法)
图形法、试凑法 (PID控制和校正装置)
解析法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基于对象模型的分析设计
1. 绪论
1.5 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4)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 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此后,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 控制获得了迅速发展。
(5)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控制理论向着“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和“复 杂系统理论”的方向发展:大系统理论——以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研究各种大 系统的结构方案、总体设计中的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题的技术基础理论。智能控制 理论——研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究具有某些 拟人智能 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把系统的研究拓 广到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范筹,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为目标。
(1) 1868年马克斯韦尔(J.C.Maxwell)解决了蒸汽机调速系统 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定性代数 判据。
(2) 1895年劳斯(Routh)与赫尔维茨(Hurwitz)把马克斯韦尔 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各自提出 了两个著名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基本 上满足了二十世纪初期控制工程师的需要。
稳定性及分析 6. 系统校正与PID控制:基本概念、校正方法及设计、
PID控制、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设计等 7. 离散控制系统:概念、数学模型、性能分析与校正

《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工程控制基础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Project Control二、课程编码及性质课程编码:0820943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0四、先修课程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五、授课对象机械类各专业六、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侧重原理,其内容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1. 培养学生以动力学的观点(而不是以静态观点)去分析机械工程系统的能力;2. 掌握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分析的信息之传递、转换和反馈等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的方法;3. 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的问题。

这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机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以控制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有效的解决方法;②如何控制一个机电系统,使之按预定的规律运动,以达到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实现最佳控制打下基础。

4. 熟练掌握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数学工具(如Laplace变换等)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

对于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本课程以控制理论作为基础,本课程以讲述机械工程中的控制方法为重点;2)在全面了解与掌握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论的基础上,着重讲解建立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关数学工具(如Laplace变换等)的应用,传递函数与方框图的求取、简化与演算等;3)课程详细介绍典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判别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判据;4)学习掌握线性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的常用方法,帮助学生对系统辩识问题应建立基本概念;5)重点学习的章节内容包括:第2章“系统的数学模型”(6学时)、第3章“时间响应与误差分析”(6学时)、第4章“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6学时)、第5章“系统的稳定性”(6学时)、第6章“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4学时)。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

《控制工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控制工程的定义强调控制工程在工程学中的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控制系统的定义解释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讨论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3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述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强调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性第二章:数学基础2.1 线性代数基础介绍矩阵和向量的基本运算解释行列式和逆矩阵的概念讨论矩阵的秩和特征值2.2 微积分基础复习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介绍导数和微分方程的概念讨论积分的概念和方法2.3 离散时间系统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定义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讨论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和特点第三章:连续时间系统3.1 连续时间系统的描述方法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解释状态空间描述的方法讨论两种描述方法的关系和转换3.2 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概念解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判断方法讨论稳定性条件和不稳定性的原因3.3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介绍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解释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讨论时域分析的应用和意义第四章:离散时间系统4.1 离散时间系统的描述方法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讨论两种描述方法的关系和转换4.2 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概念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条件讨论稳定性判断方法和不稳定性的原因4.3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介绍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解释离散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讨论时域分析的应用和意义第五章:控制器设计5.1 概述控制器设计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控制器设计的目标介绍常见的控制器设计方法5.2 PID控制器设计解释PID控制器的作用和原理介绍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方法讨论PID控制器的应用和优点5.3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介绍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作用和原理解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讨论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优点和应用第六章:频域分析6.1 频率响应分析介绍频率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讨论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和步骤6.2 传递函数的性质介绍传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解释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讨论传递函数的稳定性和频率特性6.3 频域设计方法介绍频域设计方法的概念和原理解释截止频率和滤波器设计的要求讨论常用频域设计工具和技术第七章:频域设计实例7.1 低通滤波器设计介绍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和应用解释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低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7.2 高通滤波器设计介绍高通滤波器的作用和应用解释高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高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7.3 其他类型滤波器设计介绍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作用和应用解释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讨论不同类型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和选择第八章:状态空间分析8.1 状态空间表示介绍状态空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解释状态空间矩阵和状态方程讨论状态空间表示的优点和应用8.2 状态空间稳定性和可控性介绍状态空间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概念解释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和李雅普诺夫可行域讨论状态空间稳定性和可控性的判定方法8.3 状态空间最优控制介绍状态空间最优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哈密顿-雅可比方程和解法讨论状态空间最优控制的应用和实现方法第九章:非线性控制9.1 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介绍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系统的常见类型和行为讨论非线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挑战9.2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介绍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解释非线性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讨论非线性控制器的应用和效果9.3 非线性控制的应用实例介绍非线性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实例解释非线性控制在控制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讨论非线性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控制系统仿真10.1 控制系统仿真概述介绍控制系统仿真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和工具讨论控制系统仿真的优点和局限性10.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介绍MATLAB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解释MATLAB中的仿真工具和函数讨论MATLAB控制系统仿真的应用和示例10.3 实际系统仿真案例分析介绍实际系统仿真案例的分析和实现方法解释实际系统仿真案例的仿真结果和分析讨论实际系统仿真案例的启示和应用前景第十一章:现代控制理论11.1 概述现代控制理论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背景和意义解释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1.2 线性二次调节器(LQR)解释线性二次调节器的定义和特点介绍LQR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讨论LQR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和应用实例11.3 鲁棒控制理论介绍鲁棒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解释鲁棒控制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讨论鲁棒控制在系统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下的性能第十二章:自适应控制12.1 概述自适应控制介绍自适应控制的概念和需求解释自适应控制的目标和原理讨论自适应控制在系统和环境变化中的应用12.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介绍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解释自适应控制器的自适应律和调整机制讨论自适应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和应用实例12.3 自适应控制的应用介绍自适应控制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自适应控制在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讨论自适应控制的优势和挑战第十三章:数字控制13.1 概述数字控制介绍数字控制的概念和与模拟控制的比较解释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讨论数字控制在现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3.2 数字控制器设计介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算法解释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和实现方式讨论数字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13.3 数字控制的应用实例介绍数字控制在工业和家庭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数字控制在智能家居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讨论数字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四章:控制系统实验14.1 控制系统实验概述介绍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控制系统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讨论控制系统实验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14.2 实验设备和工具介绍控制系统实验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解释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讨论实验设备的选用和维护14.3 实验项目和解题方法介绍控制系统实验的项目和目标解释实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十五章:控制系统综合与应用15.1 控制系统综合概述介绍控制系统综合的目标和意义解释控制系统综合的方法和步骤讨论控制系统综合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5.2 控制系统应用实例介绍控制系统在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实例解释控制系统在智能交通和智能中的应用讨论控制系统应用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5.3 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分析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和算法讨论控制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介绍了《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基础、控制器设计、频域分析、状态空间分析、非线性控制、仿真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数字控制、实验项目和综合应用等多个方面。

控制工程基础(主编_彭珍瑞_董海棠)课件(精)

控制工程基础(主编_彭珍瑞_董海棠)课件(精)

第一章 绪论内容提要一、基本概念1.控制: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2.输入信号:人为给定的,又称给定量。

3.输出信号:就是被控制量。

它表征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4.反馈信号:从输出端或中间环节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输入端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或者是从输出端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中间环节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

5.偏差信号:比较元件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6.误差信号:输出信号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7.扰动信号: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破坏系统具有预定性能和预定输出的信号。

二、控制的基本方式1.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给定元件:用于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以确定被控对象的目标值(或称给定值)。

2.测量元件:用于检测被控量,通常出现在反馈回路中。

3.比较元件:用于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经过变换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4.放大元件:用于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5.执行元件:用于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量发生变化。

6.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在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元部件,其参数可灵活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四、控制系统的分类(一)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1. 恒值控制系统2. 随动控制系统3. 程序控制系统(二)按系统的数学描述分类1. 线性系统2. 非线性系统(三)按系统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1. 连续系统2. 离散系统(四)按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数量分类1.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五)按微分方程的性质分类1. 集中参数系统2. 分布参数系统五、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 稳定性:指系统重新恢复稳态的能力。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版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版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版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针对自动控制领域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用技术。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便于在工程实践中解决相关问题。

授课内容第一章控制系统概述1.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控制系统的分类3.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第二章数学模型建立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建模2.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3.系统的时间响应和稳态响应分析第三章系统稳定性分析1.时域分析法2.频域分析法3.系统稳定性的判定方法第四章控制系统的设计1.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2.确定控制结构的选择3.设计控制器的方法第五章系统性能分析1.系统的性能指标2.系统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分析3.系统性能的提高第六章高级控制方法1.PID 控制2.广义预测控制(GPC)方法3.模糊控制4.自适应控制第七章运动控制系统设计1.伺服机构的基本原理2.伺服机构的数学模型3.伺服机构的控制方法实验内容实验一系统参数辨识1.传统系统的建模方法2.基于系统响应的辨识方法3.多项式辨识方法实验二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1.时域分析法2.频域分析法3.稳定性判定方法实验三 PID 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1.PID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2.PID 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3.PID 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验四自适应控制1.反馈误差控制方法2.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3.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建模与设计实验五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1.伺服机构的控制方法2.伺服机构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辨识3.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许明杰、洪来兴. 控制工程基础(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参考书目1.K. OGATA.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5th edition),USA: Prentice Hall, 2009.2.F. FRANKLIN,D. POWELL, EMMANUEL K. Agyakwa. Digital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Prentice Hall Professional Technical Reference,4 edition, 2009.3.P. KATTIEN, H. UNDE, M. DE DONCKER. Digital Control for Power Converter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6.评分方法1.平时成绩:30%2.期末考试:70%。

《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工程控制基础》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5018(二)课程英文名称:Basic of Engineering Control(三)开课对象: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各专业(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程科学。

本课程着重学习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与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应用控制理论来解决机械工程的实际问题。

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如:《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机械结构动态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前导课有:《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理论力学》、《机械原理》。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着重学习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与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应用控制理论来解决机械工程的实际问题。

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如:《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机械结构动态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会建立和简化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着重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率特性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的一般方法;学习非线性系统和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机械工程实际,会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为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打下基础。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4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8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了解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含义和研究对象、系统的概念与分类、控制系统中基本名词和基本变量;学会用系统论、信息论的观点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信息流;理解信息反馈的含义及其应用;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变量和工作原理;学会绘制系统方框图。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利用外加的设备和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 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 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控制装置 控制的本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事物进行 支配、管束、管制、管理、监督、镇压。
式中:c(t) 是被控量,r(t) 是输入量。 定常系统又称为时不变系统,其特点是:描述系统 运动的微分或差分方程的系数均为常数。 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表明:两个外作用同时加于系 统所产生的总数出,等于各个外作用单独作用时分 别产生的输出之和,且外作用的数值增大若干倍时, 其输出亦增大同样的倍数。
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
电炉
温度计 调压器 电阻丝
~220V
人工控制调节过程: 观测电炉内温度(被控量); 与要求的温度(给定值)进行 比较,得到温度偏差的大小和方 向; 根据偏差大小和方向调节调压 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电流以调 节温度回复到要求值。
人工控制过程的实质: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
期望温度 大脑 手 调压器 电炉 实际温度T
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 开环控制方式
1、按给定值控制的开环控制
给定量 控制装置 (输入量)
干扰信号:不需要的输入 信号,它影响系统输出。
干扰 被控量 被控对象 (输出量)
2、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
测量装置 控制装置 干扰 被控对象 被控量 (输出量)
开环控制方式特点: ⑴结构简单,成本低; ⑵精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差。 开环控制的应用:交通灯、洗衣机等

第1讲最终版控制工程基础cnij

第1讲最终版控制工程基础cnij
17
闭环控制的电加热炉方框图
参考输入 +
r -

误差信号 c
b 反馈信号
控制器
执行信号 控制对象
a
被控变量 y
反馈环节
输入量: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 被控制对象:炉子 被控制量(输出量):炉温 控制装置:偏差电压经放大驱动伺服电 机带动自耦变压器的滑动端。 反馈环节:热电偶把检测到的炉温转换
18
成电压
解三大性能指标的含义。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和设计一个控制系统的方

3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外,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在宇航、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 动控制技术更具特别重要的作用。
锅炉设备的压力和温度自动保持恒定
数控机床按照预定的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
导弹发射与制导系统,自动地使导弹攻击敌方目标
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迹自动升降和飞行
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
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在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
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有传热
要方法的经典控制理论。
21
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特征
(1)主要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即用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描述的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2)只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反馈控制系统; (3)只讨论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
是一种对系统的外部描述方法。 基本方法:根轨迹法,频率法,PID调节器 (频域)
25
智能控制
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技术,是人工智能在控 制上的应用。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 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提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 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 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 性体现为: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 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息模式,庞 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智能控制是驱动智 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1-1引言自动控制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更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自动化”这个词的意思是自己运动或者自己动作。

“控制”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命令、指挥、管理和调节等若干种含意。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加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制的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等)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例如,化工生产中反应塔的温度和压力能够自动维持恒定不变,程序控制机床能够按预先排定的工艺程序自动地进行切削,加工出预期的几何形状,跟踪雷达和指挥仪所组成的防空系统能使火炮自动地瞄准目标以及无人驾驶飞机能按预定航行线自动飞行,人造地球卫星能够发射到预定轨道并能准确回收等等,这些都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动控制的对象是系统。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组织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例如,一部自动机器(工程系统)、一个生物体(生物系统)、一个经济协作区(经济系统)和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社会系统)都是一个系统。

能够对被控制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它一般包括控制器和被控制对象两大部分。

被控制对象(简称被控对象)是指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例如飞机、锅炉、机床以及化工生产过程等。

控制器则是指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的设备总体。

一般情况,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其主要区别仅在于,闭环系统用了反馈比较。

1-2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组成一、人工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在各种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中,常常需要使其中某些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位置、转速等)保持恒定,或者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应该对生产过程或生产设备进行及时的控制或调整。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恒温控制系统的例子,分析一下如何实现对恒温系统的自动控制。

要实现电炉恒温箱的控制,可以有两种方法: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图1-1是电炉炉温人工控制系统,用电炉加热,使其温升到800℃,然后使炉子的温度保持800℃不变。

由于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 2 -有很多干扰因素将使温度发生变化,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等,为了抵消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由一名操作人员来调整调压器,改变电炉回路的电流值,从而达到所要求控制炉温800℃的目的。

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显示给操作人员。

我们把人工控制的过程归纳如下: (1)观察由测量元件测出的炉温;(2)与要求的温度值进行比较,得到偏差;(3)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

若炉温高于800℃,则朝着减小加热电流的方向转动调压器,从而使炉温下降;若炉温低于800℃,则朝着加大加热电流的方向转动调压器,使炉温上升;若炉温处于800℃,则不动调压器。

因此,人工控制过程就是“检测偏差和纠正偏差”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都是通过人实现的,人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测量、比较、判断、操作的作用。

对于图1-1系统,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控制器代替人的职能,那么一个人工控制系统就可以变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了。

图1-2为电炉炉温自动控制系统。

图中电压1u 比拟于所要求的炉温值1T =800℃,电压2u 比拟于炉内实际温度2T ,21u u u -=∆比拟于温度的偏差信号21T T T -=∆,此u ∆经过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后,控制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与方向,并通过减速器带动调压器动作。

现在,分析一下具体的控制过程。

假如某种原因使炉温2T 高于要求的炉温值1T ,即12T T >,则有12u u >,则得偏差信号021<-=∆u u u 。

偏差信号u ∆经放大后,将控制直流电动机转动,并通过减速器带动调压器朝减小电炉加热的方向转动,使炉温2T 及反馈信号2u 下降,进而使偏差信号u ∆下降,直到12u u =,即偏差信号0=∆u 时,电动机停止转动,电炉的温度恢复到要求的数值。

反之亦然。

上述人工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是极相似的,误差测量装置类似于操作者的眼睛(测量作用),自动控制器类似于操作者的头脑(比较作用),执行机构类似于操作者的肌体(执220图 1-2 电炉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图 1-1 电炉炉温人工控制系统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3 -行作用)。

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把实际的物理系统(图1-2)按信号传递过程画成如图1-3所示的方框图(或称方块图)。

图中用方框表示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元件,并在方框中注明它的名称或功能。

而图中的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符号代表比较元件,一般说,它的输出信号等于各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工业上用的控制系统,不论是自动的还是人工的,根据有无反馈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开环控制系统,另一类是闭环控制系统。

由于各有特点,在生产实践中都应用较广。

1.开环控制系统如果系统的输出、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图1-4(a )为一个开环控制系统。

控制信号1u 通过放大器变为a u 加在执行电机的控制绕组上,执行电机则带动负载转过一个角位移0θ,这个系统对被控制量(负载转角)不进行任何检测,且没有反馈,不产生偏差信号。

因此,它无法对系统进行再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仅仅是根据控制信号对负载进行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的精度主要取决于系统各部分的校准精度以及工作过程中元件和参数的稳定程度。

如果系统不存在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以及元件参数比较稳定的话,采用开环控制系统比较简单,且可以保证足够的精度。

但在系统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如果被控制的输出量偏离给定值时,开环控制系统就没有纠正的能力了。

2.闭环控制系统凡是系统的输出、输入端间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图 1-3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 4 -做闭环控制系统。

我们对图l-4(a )开环系统引入反馈回路,即用电位器2R 直接检测被控制量(负载转角),然后反馈到输入端,就构成了闭环控制系统,如图l-4(b )所示。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产生控制作用的关键是偏差信号,只有当偏差信号不为零时,才存在控制过程。

当偏差信号为零时,控制过程就停止。

而偏差信号是对被控制量不断测量、转换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与控制量相减(即负反馈)得到的。

这种利用负反馈得到偏差信号从而产生控制作用,又去消除偏差的控制原理叫做反馈控制原理。

由于有了负反馈,自动控制系统便形成了一个按偏差进行控制的闭环系统,也称反馈控制系统,就是应用反馈作用来减小系统的误差V +V-VV1R 2R )(a )(b 图 1-5 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一般方框图 图 1-4 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5 -图1-5(a )和(b )分别为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方框图。

3.闭环与开环控制系统比较闭环系统的优点是采用了反馈,因此对外扰动和系统内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偏差能够自动的纠正。

这样就可以采用精度不太高而成本比较低的元件组成一个精确的控制系统。

而开环系统却相反,因为没有反馈,故没有纠正偏差的能力,外扰动和系统内参数的变化将引起系统的精度降低。

从稳定性的角度看,开环系统容易解决。

而闭环系统不然,稳定性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参数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系统振荡,甚至使得系统不稳定,完全失去控制。

开环系统容易建造,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

一般来说,当系统控制量的变化规律能预先知道,并且.不存在外部扰动(或有办法抑制)时,采用开环控制较好。

特别是被控制量很难进行测量时更是如此。

如果系统的控制量和干扰量均无法事先预知时,或系统中元件参数不稳定时,采用闭环控制的优点就显得特别突出。

如果要求实现复杂而准确度较高的控制任务,则可将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结合起来一起应用,组成一个比较经济而又性能较好的复合控制系统。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基本组成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管其结构多么复杂,用途各种各样,但它都是由一些具有不同职能的基本元件或基本环节所组成。

比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 6 -变换放大元件;对微弱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和变换,输出足够功率和要求的物理量。

执行元件:根据放大后的偏差信号,对被控对象执行控制任务,使被控制量与希望值趋于一致。

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系统中需要进行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校正元件:参数或结构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于改善系统性能。

串联在系统前向通路内的校正元件称为串联校正元件,接成反馈形式的校正元件称为反馈校正元件。

2.名词术语输入信号)(t r (又称输入量、控制量或给定量):它是控制输出量变化规律的信号。

往往把输入到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包括扰动信号)广义地叫做输入量。

输出信号c (t )(又称输出量,被控制量或被调整量):它的变化规律是要加以控制的,应保持与输入信号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反馈信号b (t )(或称反馈量):从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信号,经过变换后加到系统(或元件)输入端,这就是反馈信号。

当它与输入信号符号相同时,能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叫正反馈。

反之,符号相反,抵消输入信号作用时,叫负反馈。

直接取自系统最终输出端的反馈叫主反馈。

主反馈一定是负反馈,否则偏差越来越大,直至系统失去控制。

除主反馈外,有的系统还有局部反馈,这主要是为对系统进行校正、补偿或线性化而加入的。

偏差信号)(t (或称偏差):它是控制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误差信号e (t )(或称误差):它是指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希望值(图中未标出)之差。

这里要注意,误差和偏差不是同一概念,只有在全反馈系统中,误差才等于偏差。

扰动信号f (t )(又称扰动或干扰):除控制信号以外,对系统输出量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叫扰动。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外扰动也是系统的一种输入量。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人们往往从各种角度赋予控制系统各种名称,大范围如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小范围如机电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还有如数字系统、分布参数系统、集中参数系统、自适应系统、自学习系统等等。

因此,要对自动控制系统统一分类,是很困难的。

分类方法也很多,例如,根据系统元件特性是否线性,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根据元件参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时变系统和定常系统;根据系统内信号传递方式的不同而分为连续系统和断续系统;根据被调量是否存在稳态误差可分为有差系统和无差系统;根据被调量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可分为恒值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系统。

下面我们仅就几种系统作简单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