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统计方法实施要点(doc 16页)

合集下载

统计工作制度范文

统计工作制度范文

统计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和提高统计管理水平,不断规范统计工作,建立我国统计工作制度。

第二条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

第三条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数据。

第四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在下列方面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一)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二)吸收和组织统计人员参加社会经济管理和决策,发挥统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三)切实保证统计工作所必需的人员、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

第二章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第五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财务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统计网络。

第六条统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调查和部门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二)对本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三)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统计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得泄露统计资料;(三)定期接受统计业务培训。

第三章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第八条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计调查计划的要求,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工作。

第九条统计调查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章统计资料的公布与使用第十一条各部门、各单位应依法及时公布统计资料,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统计资料的使用应遵循保密、合法、公正的原则,不得用于非法目的。

第五章统计监督与法律责任第十三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确保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执行。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比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统计基础》课程标准

《统计基础》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统计基础》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统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二、基本理念统计学的课程目标体系追求基础和应用并重的理念。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中强调一致性,而在方法的具体应用方面则强调发散性,即在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利用统计方法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本课程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以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社会上对统计有一种偏见,认为作用相当有限,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财经类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

为了使学生对统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体会到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统计方法的成功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显得相当必要。

这就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汲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要适当扩展知识面,不仅要讲明“是什么”、“怎么做”,更要讲清“为什么”,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基本概论和基本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

统计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其科学性是十分可信赖的,因此,打好基础,充分掌握这种工具就显得十分重要。

课程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十分必要。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引言。

统计调查是一种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特定群体的情况、趋势和特征。

因此,一个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对于研究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确定调查目的。

在设计统计调查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目标。

调查目的可以是了解某一群体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一社会问题的现状、评估某一政策的效果等。

明确的调查目的将有助于确定调查的内容和范围,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三、选择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对象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重要步骤。

调查对象可以是个人、家庭、组织、社区等不同的群体。

在选择调查对象时,需要考虑到调查的目的、调查的难易程度、调查的时限等因素,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确定调查内容和指标。

在确定调查对象之后,需要明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

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经济状况、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而调查指标可以包括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指标。

确定清晰的调查内容和指标将有助于后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五、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调查问卷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需要考虑到问卷的结构、问题的设置、选项的设计等方面。

问卷设计应当简洁明了,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被调查对象准确理解和填写。

六、确定调查样本。

确定调查样本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调查样本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确定调查样本时,需要考虑到样本的大小、抽样的方法、样本的分层等因素,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七、实施调查。

实施调查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实施调查时,需要确保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和真实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保证调查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八、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最后环节。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进行数据的整理、清洗、统计和分析,以得出客观、准确的调查结论。

统计师如何进行统计表分析

统计师如何进行统计表分析

统计师如何进行统计表分析统计表分析是统计师在数据处理和数据解读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有效地分析和解读统计表,统计师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统计师进行统计表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旨在帮助统计师更好地应对数据分析工作。

第一步:获取和理解统计表在进行统计表分析之前,统计师需要获取相应的统计表,并对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理解。

统计师应该熟悉表格中列与行的意义,了解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以及数据的时间范围和统计方法。

第二步: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统计师在进行统计表分析之前,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验证。

他们应该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或缺失,并与数据源进行比对,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数据存在问题,统计师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三步:确定统计目标与重点在进行统计表分析之前,统计师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和重点。

他们应该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和提取的信息,并根据这些目标和重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第四步: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根据统计目标和重点,统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统计表。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在选择统计方法时,统计师应考虑数据的类型、分布和相关性,以及统计结果的解释和应用场景。

第五步:进行统计结果解读和评估在进行统计表分析后,统计师需要对统计结果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评估。

他们应该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并将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统计师还应该评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置信度,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第六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最后,统计师需要将统计表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进行撰写。

统计分析报告应该清晰、简洁地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使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

报告应该包括数据的描述、分析方法的说明、结果的解释和评估,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师在进行统计表分析时需要依次进行数据获取和理解、数据验证、确定统计目标与重点、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结果解读和评估,以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学的对象、性质与基本范畴(doc 15页)

统计学的对象、性质与基本范畴(doc 15页)

统计学的对象、性质与基本范畴(doc 15页)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这一章,将使你对统计这门课程整体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重点、难点:什么是统计、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三、课堂设计总体以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数据讲解。

四、学时安排共四个学时五、教学实施效果追记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当前实际数据讲解基本范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主要参考书1、《统计发展史》于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社会经济学》吴寒光著,工商出版社第一节统计学的对象和性质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他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统计工作: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总称。

统计学:从理论上阐述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我们通常所说的:统计一般指统计工作。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数量性:“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具体的数量。

这与数学上的数量不同。

(2)总体性:统计上的数量是大量个体的综合,反映现象的共性,具有稳定性、普遍性、规律性。

(3)变异性:统计研究对象的变异性是指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的差异。

变异: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某一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二、统计学的性质1、统计学是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统计学是一级学科,其理论和方法既可用研究自然现象,也可用于研究社会现象。

各专业统计学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统计学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流派1、统计实践的产生及发展:(1)人类计数的历史就是统计实践的历史。

(2)统计实践萌芽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现代化大生产对统计提出新的要求。

(3)我国最早的统计局设置于1906年。

QC小组活动中基本统计方法(ppt 76页)

QC小组活动中基本统计方法(ppt 76页)

如:不合格数只能得到1件、2件或1台、2台…。
计件数
计点数
四 、统计特征数
1、样本平均值 X
2、样本中位数 X
表示数据集中程度
3、样本众数 M
4、样本方差
S2
5、样本标准偏差 S
表示数据离散程度
6、样本极差
R
计算实例
测得某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数据为:8、7、 9 、 8 、6、7;请计算 X 、X 、S2、S、 R(可保留根号)。公式见P105页
调查人: 王平 调查地点:第一百货商场
调查日期:2006年1月20日 调查方式:根据用户意见本上的原始记录
用户意见类别
序时 间 号 2005年
商品 不齐 全
服务 态度 差
接待 不及 时
购物 环境 差
设施 不齐 全
价格 偏高
包装 不精 美
样品 不销 售
同顾 客 吵架
1 一季度 14 2 8 1 2 1
统计数据,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 来应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 图法和分层调查表等。
分层标志: 人员、机器、 材料、方法、 测量、 环境、时间、 其它
注意事项:运用分层 法时,不宜简单地按 单一因素分层,必须 考虑各个因素的综合 影响效果。
分层的目的
不同,分层
的标志也不 一样
同一层次内的数据
50
3 松紧差 8000 95.8
4 白度低 3000 98.3
5 其它
2000 100
合 计
118000
01 2 3 4 5 0
制图人:王华 时间:2006年1月20日
排列图实例
例题:某车站统计2005年度用户意见:卫 生差720条、开水供应不及时1440条、买车 票难3420条、工作人员态度恶劣180条、出 站不方便、安全检查慢等其他意见共240条, 请画排列图并指出意见最大的是什么问题 (大家自已画)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

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比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统计工作实施计划

统计工作实施计划

统计工作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实现数据采集、调查和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开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任务
1. 开展年度统计调查工作。

对城镇企业、乡村场所和民工进行定期调查,统计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2. 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库。

整合现有数据库,建立统一的统计信息汇总保管系统。

3. 强化统计理论研究。

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统计方法和新技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4. 加强对外合作。

与上级统计部门交流合作,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

5. 建立质量检查。

随机抽查调查表,检查数据质量。

三、重点工作
1. 2021年度工业企业统计。

重点做好产值、利润等核心指标调研。

2. 2021年度第六次人口普查后续工作。

完善普查数据库,保证数据
应用。

3. 全面统计信息系统开发。

建设年度统计工作数据库管理平台。

4. 统计人员培训。

对新人开展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能力。

五、工作保障
分配必要经费和人力资源,全面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督促各部门配合提供信息,共同完成统计任务。

统计方法选择范文

统计方法选择范文

统计方法选择范文在统计学中,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选择的原则和几种常见的统计方法。

首先,选择统计方法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来确定。

研究目的可以是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关联性统计、因果性统计等。

研究设计可以是实验设计、观察设计、问卷调查设计等。

只有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的特点,才能选择到适合的统计方法。

其次,选择统计方法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和分布。

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运算的,如年龄、身高、体重等;定性数据是不能进行数值运算的,如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等。

对于定量数据,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和推断性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于定性数据,可以使用关联性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等)。

再次,选择统计方法需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分布。

样本大小是指研究中观察或测量的样本数量,样本分布可以是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

对于样本大小较小且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可以使用参数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于样本大小较大或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可以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如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等)。

最后,选择统计方法需要考虑研究的复杂性和需求。

有些研究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统计方法来综合分析数据,例如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并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方法:1.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对数据进行整体和个体特征的描述和总结,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数等。

2.推断性统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包括t 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3.关联性统计方法: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等。

4.因果性统计方法:用于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线性回归分析、逻辑回归分析等。

小学统计工作的规定与方法

小学统计工作的规定与方法

小学统计工作的规定与方法1. 规定小学统计工作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 统计范围统计范围应涵盖全校所有学生和教职工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

1.2 统计时间统计时间应根据学校的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统计,以及每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

1.3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应采用科学、准确的方式进行,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数据采集、数据库管理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4 统计责任统计工作应有专门的责任人负责,该责任人应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并且应定期对统计结果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 方法小学统计工作的方法应简单明了,避免法律纠纷和复杂的程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2.1 学生统计学生统计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收集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基本信息。

- 统计学生人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计算学生总人数和各年级、班级的人数。

- 分析学生特征: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特征,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

2.2 教职工统计教职工统计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收集教职工信息:包括教职工姓名、性别、职务等基本信息。

- 统计教职工人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计算教职工总人数和各职务的人数。

- 分析教职工特征:通过统计结果,分析教职工的性别比例、职务分布等特征,为学校管理和安排提供参考。

2.3 出勤统计出勤统计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收集出勤数据:每日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请假等信息。

- 统计出勤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勤率,以班级和全校为单位进行统计。

- 分析出勤情况: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小学统计工作的规定与方法,通过科学的统计方式和简单的策略,可以有效地为学校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CPK基础

CPK基础

CPK基礎1999年对公司来说,可定义为OEM品质年,此话怎讲?因为从去年HP的PIGLET开始生产后,陆陆续续接到OEM客户的订单,诸如NEC、PANASONIC、广宇、以及最近的通用、INTEL等等;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与事实,去观察与分析OEM客户非常重视产品的品质管制,认为供货商是产品生产系统的源头或重要的一部份,足以影响产品是否能及时推上市,获得好评的重要关键之一。

因此对于品质管制手法的使用,一直是OEM客户注意的焦点。

尤其是制程能力分析(Analysis for Process Capability) 的应用,大家都视为是一新开发产品导入量产阶段的指针,所以本文的主题将针对制程能力分析来进行研讨。

接下来将透过下列几个问题,来切入正题:一、制程能力是个什么东西?二、制程能力分析在什么时候实施是正确的?三、执行制程能力分析前有那些步骤?四、制程能力分析的数据要如何评价?五、制程能力分析的数据要如何应用?六、究竟要量测多少个样品才能计算Cpk?七、Cpk 是否能监测连续生产之制程?一、制程能力是个什么东西?所谓『制程能力』就是一个制程在固定的生产因素(条件)及稳定管制下所展现的品质能力。

那些是「固定的生产因素(条件)」;如设计的品质、模治具、机器设备、作业方法与作业者的训练、作业照明与环境、检验设备、检验方法与检验者的训练….等等皆属之。

什么是「稳定管制」;就是以上因素加以标准化设定后,并彻底实施后,且该制程之测定值,都是在稳定的管制状态之下,此时的品质能力才可说是该制程的制程能力。

制程能力如何表示:1.制程准确度Ca (Capability of accuracy)2.制程精确度Cp (Capability of precision )3.综合评价 (不良率 p )4.制程能力指数 Cpk以上最常用的是 Cpk、Cp、Ca,而 p比较少有人使用。

1. 制程准确度Ca (Capability of accuracy)凡从制程中所获得之数据(实绩),其平均值( x ) 与规格中心值(μ) 之间偏差的程度,称为制程准确度CaCa=( X -μ ) / ( T / 2 )T= SU - SL =规格上线-规格下线※如系单边公差时,则不适用由上述可知:1.平均值( x ) 愈接近规格中心值(μ) 愈好 (尽量趋近或相等)2.所以Ca值愈小愈好 (尽量趋近于0)3.惟群体呈左右对称之常态分布时,才能使用Ca做制程能力分析。

简单的统计分析

简单的统计分析

简单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一种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通过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实际应用场景。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与作用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和推断,从中寻找数据间关系和规律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点、趋势和变化,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用于决策、研究和预测等领域。

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指通过总结与归纳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来了解数据的分布和集中程度。

常用的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图表、频数分布、概率分布等。

2. 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是指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进行统计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推论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方差分析等。

三、统计分析的应用场景统计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经济领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增长趋势等。

2. 医学领域:通过对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预测病情的发展等。

3. 教育领域: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评估教学质量、制定学生辅导计划等。

4. 市场调研:通过对消费者的统计分析,了解市场需求、预测产品销售量等。

5. 社会调查:通过对受访者的统计分析,了解民意、社会问题等。

四、统计分析的典型案例为了更好地描述统计分析的应用,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过程:假设某手机公司想要了解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情况,以便制定销售策略。

他们收集到了一份销售数据,包括自家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销售量。

首先,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各个产品的平均销售量、标准差等,来了解销售的分布情况和波动程度。

其次,通过推论统计分析,可以进行假设检验,比如检验自家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销售量是否有显著差异。

同时,可以利用置信区间估计方法,估计自家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工作报告中的精确数据统计方法

工作报告中的精确数据统计方法

工作报告中的精确数据统计方法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数据统计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准确的数据统计是各种决策和规划的基础。

而在工作报告中,精确的数据统计更是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报告的可信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工作报告中的精确数据统计方法。

二、明确统计目标在进行数据统计之前,需要明确统计的目标。

只有明确了统计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统计方法,获得准确的数据。

例如,如果要统计某公司销售额的增长率,就需要明确统计的时间范围和统计的具体指标。

三、选择合适的统计样本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统计结果,选择合适的统计样本非常重要。

样本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情况。

如果样本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失真,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四、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是数据统计的基础。

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数据库查询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为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计,避免数据丢失和错误。

同时,数据管理系统还可以提高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效率,为工作报告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六、使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在进行数据统计之后,需要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规律,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区间分析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准确且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七、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是精确数据统计的基本要求。

在统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数据错误和数据重复。

可以通过多次核对、数据比对以及合理的数据清洗和筛选等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八、进行数据验证和评估在得到数据统计结果之后,应该进行数据验证和评估。

QC小组活动中基本统计方法

QC小组活动中基本统计方法
(7)对主要项目采取改进措施后,检查效果时要重画
7、判断 若排列图排出的主要项目改进后
总频数减少,排列次序后移,说明措施有 效;
总频数未变或只有少量变化,说明措施不 明显;
主要项目后移,次要项目前移,而总频数 无多大变化,则说明项目之间存在着相互影 响,有些项目措施可能有副作用。
排列图在QC小组活动中运用场合
课题选定
降低DVD光驱调整误判率
分层法
三、分 层 法
1、概念: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 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 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一 种方法。
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 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 映客观事实。
2、分层法作用 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
2、统计技术的作用:归纳、分析问题和显
示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 题。
▪ 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现场中,我们到
处都要同变量、波动和风险打交道。经常要 用到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判断等统计 思想方法考虑问题。
3、 统计技术的用途:
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 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 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 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 方案; 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 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
三、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1、计量数据
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 工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 据,就叫计量值数据。 如:长度、容积、重量、化学成份、温 度…..等。
2、计数数据
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用测量 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 0或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就叫计 数数据。

统计学复习要点

统计学复习要点

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为了说明研究对象某种数量特征和规律性,对客观对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或称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工作所获得的各种有关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也称统计理论,是指系统论述统计工作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4、统计学的性质: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方法论科学。

5、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6、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7、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统计资料。

8、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信息智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9、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和管理。

10、统计总体:是指有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1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12、总体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13、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他们互为存在条件。

总体是界定总体单位的前提条件,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

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5、标志分类:按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16、统计指标:也称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17、指标的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具体数值。

18、统计指标的分类:按反应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反应时间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9、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标志与指标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基本统计方法实施要点

基本统计方法实施要点

1数据:依据测量所获得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

数据(尤其是统计数据)的作用很大,它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1.1数据的分类:1.1.1依特性可分为:∙定性数据:利用人的感官判断而来的数据。

∙定量数据:定量数据又包括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其中:1)计量数据:重量、时间、含量、长度等可以测量的数据,通称为计量值。

2)计数数据:良品数、缺点数等使用点数计算而得之数据,通称为计数值。

1.1.2依时间先后可分为:∙过去数据∙日常数据∙新数据等1.1.3依来源可分为:∙原材料及制品市场数据∙过程数据∙检验数据等。

1.2使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1.2.1搜集正确可用的数据:若搜集的是不正确或错误的数据,将导致真正的问题点无法显示出来。

1.2.2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没有依据事实资讯,而以个人主观意识的判断作结论,往往无法解决问题。

1.2.3掌握事实的真相:为预防错误判断发生,先应确实掌握数据,即应掌握事实的真相,拟定正确的对策,矫正行动才能无误的达到预期效果。

1.3整理数据的方法:1.3.1机器整理法:1.3.2人工整理法:∙卡片法:利用质地较紧硬的纸,做成大小相同的卡片,将每一单位之事实,转记于卡片上,并依特定之标准分类后,加以确认至无误为止,最后将卡片计数登录在整理表上。

∙画记法:以“正”字记号及“++++”形记号,经画记号后统计各类数据之所有个数。

1.4整理数据的原则:1.4.1发生问题而需采取改善对策前,必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1.4.2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清楚了解。

1.4.3当数据搜集完成后,应立即使用它。

1.4.4数据的整理与运用,改善前、改善后所具备的条件应一致。

1.4.5数据不可造假,否则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2图表 :数据或者资料,用点、线、面、体等来表示大概情形及大小变化于纸上的图形。

2.1制作图表的目的:2.1.1方便人的视觉,使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使之能传达更迅速,更容易被人了解,更快的看出其内容。

2.1.2从一组数据,能把握到更多的信息,而能采取必要的对策。

统计中级职称考试统计方法复习要点

统计中级职称考试统计方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复习要点一、基本含义1.统计就是用来处理数据的,它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2.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

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推断统计则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

3.统计的应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应用统计,但是在应用中应注意分辨被误用与滥用的现象。

二、数据类型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特征的反映,而由于客观现象的复杂性,在反映这些现象特征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从而得到不同类型的数据。

1.定性变量(数据)与定量变量(数据)(1)定性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这类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它只能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而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只有分类特征,没有量的特征;这种只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又称为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的观察结果就是分类数据.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相应的观察结果就是顺序数据.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由此可见,定性数据只能用来区分事物,而不能用来表明事物之间的大小、优劣关系。

顺序变量比分类变量向前进了一步,它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显然,顺序数据的功能比分类数据要强一些,对事物的划分也更精细了一些。

(2)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的变量就是定量变量,也称为数值变量,定量变量的观察结果成为定量数据。

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数值型数据的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绝对距离),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相对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统计方法实施要点(doc 16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1数据:依据测量所获得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

数据(尤其是统计数据)的作用很大,它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1.1数据的分类:1.1.1依特性可分为:•定性数据:利用人的感官判断而来的数据。

•定量数据:定量数据又包括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其中:1)计量数据:重量、时间、含量、长度等可以测量的数据,通称为计量值。

2)计数数据:良品数、缺点数等使用点数计算而得之数据,通称为计数值。

1.1.2依时间先后可分为:•过去数据•日常数据•新数据等1.1.3依来源可分为:•原材料及制品市场数据•过程数据•检验数据等。

1.2使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1.2.1搜集正确可用的数据:若搜集的是不正确或错误的数据,将导致真正的问题点无法显示出来。

1.2.2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没有依据事实资讯,而以个人主观意识的判断作结论,往往无法解决问题。

1.2.3掌握事实的真相:为预防错误判断发生,先应确实掌握数据,即应掌握事实的真相,拟定正确的对策,矫正行动才能无误的达到预期效果。

1.3整理数据的方法:1.3.1机器整理法:1.3.2人工整理法:•卡片法:利用质地较紧硬的纸,做成大小相同的卡片,将每一单位之事实,转记于卡片上,并依特定之标准分类后,加以确认至无误为止,最后将卡片计数登录在整理表上。

•画记法:以“正”字记号及“++++”形记号,经画记号后统计各类数据之所有个数。

1.4整理数据的原则:1.4.1发生问题而需采取改善对策前,必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1.4.2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清楚了解。

1.4.3当数据搜集完成后,应立即使用它。

1.4.4数据的整理与运用,改善前、改善后所具备的条件应一致。

1.4.5数据不可造假,否则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2图表 :数据或者资料,用点、线、面、体等来表示大概情形及大小变化于纸上的图形。

2.1制作图表的目的:2.1.1方便人的视觉,使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使之能传达更迅速,更容易被人了解,更快的看出其内容。

2.1.2从一组数据,能把握到更多的信息,而能采取必要的对策。

2.2图表的作用:2.2.1有利于多种复杂现象的相互比较,可供分析研究之用。

2.2.2费很少的时间可得明确的概念。

2.2.3对于专门知识不足的人,也容易了解。

2.2.4表示各种事务间的关系时,图表比文字或数据更容易加深阅读者的印象。

2.2.5在演讲、宣传或广告时,能给予阅读者深刻印象。

2.2.6可作为预测用。

2.3图表的必备条件:2.3.1能把握全体:即一看就能完全了解其全貌。

2.3.2简单明了:绘图时力求简单明了。

2.3.3迅速了解:不需要任何说明,使阅读者一看便能判断出来。

2.3.4正确的判断:不论刻度大小、线条粗细等,都应刻意讲究,务必正确判断。

2.3.5浮现政策:最高明的图表,是能够从图上看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4图表制作的原则:2.4.1制作前考虑事项:2.4.1.1先确定目的何在?2.4.1.2掌握的资料有哪些?2.4.1.3有哪些可用的数据资料?2.4.1.4制作图表及阅读的对象是谁?2.4.1.5以后用起来是否方便?是否经久可用?2.4.1.6实用性及时间性如何?使用起来是否方便?2.4.1.7符合正确、简洁、清楚的原则?2.4.2制作应遵守的原则:2.4.2.1目的要明确2.4.2.2掌握的数据特性要固定,前后应一致,注意其正确性、适用性。

2.4.2.3管理用图表,应对何时、何人、何种方法绘制及打点都要有明确规定。

2.4.2.4单位应先定好,图上的刻划要合理划分,使整体有美观性及完整性。

2.4.2.5不要使用太多的颜色(最好使用三种以下不同的颜色或记号)。

2.4.2.6要求标准化。

2.4.2.7实用第一,美观次之。

2.4.2.8出现异常,要追查原因并注明。

2.4.2.9简洁的词句运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2.4.2.10布局与文字字体之搭配要突出,以达到图表使用的目的。

2.5图表制作注意事项2.5.1必需把主题(必要时也将副题)简单清楚地写在图表的上部,并且考虑能引起注意的写法。

2.5.2图上之座标特性要标示清楚。

2.5.3分类项目里若出现有数量少的各项目,最好综合为其它项,放在最末端。

2.5.4数据之履历、说明等记入到图表的空白部份或图表栏下面部份。

2.5.5图表所表示数值的限度,一般取3位数。

3查检表:使用简单易于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形,人员只需填入规定之查检记号,再加以统计汇总其数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对比检查用之图表。

3.1查检表的分类:依其工作的目的或种类可分为:3.1.1点检用查检表:在设计时已经定义使用时只做是非或选择的标记,其主要功能是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确保使用时安全用。

3.1.2记录用查检表:用来搜集计划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标记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

3.2查检表制作应注意的事项:3.2.1明了制作查检表的目的。

3.2.2决定查检的项目。

3.2.3决定查检的频率。

3.2.4决定查检的人员及方法。

3.2.5相关条件之记录方式,如作业场所、日期、工程......等。

3.2.6决定查检表格式。

(图形或表格)。

3.2.7决定查检记录的方式。

如:正、++++等。

3.3查检表制作要点:3.3.1查检表的制作,可任意配合需要目的而作更改,故没有特定之形式,但仍有几项重点制作时应特别留意:3.3.2可先参考他人的例子,模仿出新的,使用时如有不理想,再行改善。

3.3.3愈简单愈好,容易记录、看图,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的资料记录下来。

3.3.4一目了然,查检的事项应清楚陈述,使记录者在记录问题的同时,即能明了所登记的内容。

3.3.5应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要项目。

3.3.6设计不会令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查检表,以免影响日后统计分析作业的真实性。

3.4查检表的应用:3.4.1查检表制作完成后,要让工作场所中的人员(使用者)了解,并且做在职训练,在使用查检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并适时反映。

3.4.2搜集完成之数据应立即使用,并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实?3.4.3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而各项目间之差异为何?3.4.4某些事项是否因时间的经过而有所变化?3.4.5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之措施。

3.4.6查检项目应随着作业的改善而改变。

3.4.7对事实的观察应细心、客观。

3.4.8由使用的记录即能迅速判断,采取行动。

3.4.9查检责任者,明确指定谁来做,并使其了解收集目的及方法。

3.4.10数据搜集后,若发现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应重新检查再搜集。

3.4.11查检之项目,期间计算单位等标准,应一致方能进行统计分析。

3.4.12应尽快将结果呈报您要报告的人,并使相关人员也能知晓。

3.4.13.数据的搜集应注意取得样本之随机性与代表性。

3.4.14对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查检记录,应适当保管,并比较其差异性。

3.4.15查检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掌握问题重心。

查检表范例:汽车驾驶前查检表4柏拉图4.1柏拉图的来源:4.1.1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于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分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4.1.2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 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讲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4.1.3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4.1.4“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创始人日本石川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4.2柏拉图的定义: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4.3柏拉图的制作方法:4.3.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4.3.2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着手,以便洞愁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4.3.3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4.3.4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来收集数据。

4.3.5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

4.3.5.1各项目按出现数据之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其累积数。

(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4.3.5.2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之影响度。

4.3.5.3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因素需提出。

4.3.6依数据大小排列并画出柱状图表。

4.3.6.1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