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

合集下载

10种民俗活动

10种民俗活动

10种民俗活动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

2.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3.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人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5.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6.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人们登高望远、赏菊花、饮菊花酒等。

7. 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吃腊八粥、祭祖、熬腊八蒜等。

8. 庙会:在中国的一些庙宇或公园举办的传统集市,人们可以品尝传统美食、观看表演、购买纪念品等。

9. 婚礼:各地的婚礼习俗各不相同,但都有庄重的仪式和喜庆的活动,如拜堂、敬茶、喜酒等。

10. 舞狮舞龙:在中国的许多节日和庆典上,人们会表演舞狮舞龙,以祈求好运和祝福。

传统节日民俗文娱活动

传统节日民俗文娱活动

传统节日民俗文娱活动是指根据传统习俗举办的各种文化
娱乐活动,旨在庆祝节日、传承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娱活动:
1. 舞龙舞狮:这是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之一,通过舞龙舞
狮表演来祈求平安和吉祥。

2.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具
有驱邪避祟、迎祥纳福的意义。

3.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人们
通过猜谜语来欢度佳节。

4.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具有
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

5. 踩高跷: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表演者踩
着高跷行走、跳舞,非常惊险刺激。

6. 扭秧歌:扭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过扭秧歌来表达喜悦和祈求丰收。

7. 打鼓、击鼓传花:通过打鼓、击鼓传花等方式来进行
游戏和娱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文娱活动。

8. 赛诗会:赛诗会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通
过吟咏诗歌来抒发情感和展示才华。

9. 戏曲演出: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戏
曲演出可以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除了以上列举的活动外,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许多独特的
传统节日民俗文娱活动,如苗族的芦笙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我国有哪些民间风俗习惯?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中国民俗文化特色风俗数不胜数,接下来就跟店铺一起来看看中国民间风俗习惯大全,对民间风俗习惯有更多的了解吧!中国民间风俗习惯一、正月拜年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

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

〔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

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

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中国各地有趣的风俗

中国各地有趣的风俗

中国各地有趣的风俗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风俗习惯的国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各地有趣的风俗。

1. 年夜饭:中国人过年时都会吃年夜饭,这是一顿团圆的晚餐。

不同地方的年夜饭风俗也不同,比如南方人吃饺子,北方人吃饺子和炖羊肉。

2. 舞龙舞狮:这是一种流传于中国的传统表演形式,通常在新春佳节和其他重要场合表演。

龙和狮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3. 红包:在中国,送红包是一种传统的方式,通常在节日或者庆祝活动中使用。

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祝福和财富。

4. 风筝:中国是风筝的起源地之一,风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每年的清明节,中国人会放风筝,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风筝比赛。

5. 燃放爆竹:在中国,燃放爆竹是一种庆祝活动,通常在新年期间使用。

爆竹的声音象征着驱除厄运和带来好运。

6. 赏花灯:这是一种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活动,人们一起赏花灯,感受节日的氛围。

7. 走亲访友:中国人习惯在节日或者重要的日子里走亲访友,这是一种表达友情和亲情的方式。

以上是中国各地有趣的风俗,这些传统习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底蕴。

- 1 -。

03373_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03373_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20
曲艺杂技传承发展
曲艺
相声、评书、快板等,以 口头语言和说唱为主要表 现手段。
2024/1/28
杂技
包括平衡技巧、柔术、车 技、口技等,展现人类身 体极限和技巧。
传承发展
通过师徒传承、学校培训 等方式,不断推动曲艺杂 技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21
游戏竞技活动丰富多样
儿童游戏
如捉迷藏、跳皮筋、滚 铁环等,充满童趣和欢
猜灯谜
在灯会上,人们会猜灯谜,这 是一种富有智慧和文化底蕴的 传统游戏。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 表演节目之一,象征着祥瑞和
好运。
27
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气习俗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 后。以下是一些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祭拜祖 先,表达孝道和思念之情。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4
民俗特点
民俗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 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 规范性和服务性等特点。
4
起源与历史发展
起源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 形成、扩布和演变。
历史发展
中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经历了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个时 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丰富多 彩的民俗文化。
10
03
社会组织制度民俗
2024/1/28
11
家族观念及家谱编纂
家族观念
强调家族血缘关系,注重家族荣誉和传承,倡导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家族精神 。
家谱编纂

中国的传统民俗和寓意

中国的传统民俗和寓意

中国的传统民俗和寓意
中国的传统民俗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传统民俗和它们的寓意:
1.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和
幸福。

拜年的行为寓意着互相尊重和团结,希望彼此的生
活都能如春节一样充满喜庆和繁荣。

2.舞龙舞狮: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祥瑞和力量的象征意
义,舞龙舞狮是为了迎接吉祥的标志。

舞者扮演的龙和狮
子传递着祝福和喜庆的信息,同时还有驱邪和辟邪的意义。

3.破五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划龙船、放龙舟,以纪
念古代诗人屈原,并清除瘟疫和灾难。

破五节象征着驱邪
和辟病,也是为了呼唤丰收和保佑。

4.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多种多样,在其中包含着对
夫妻和婚姻的寓意和祝福。

例如,新郎新娘敬茶象征着尊
敬和感恩;喜饼和红包代表着祝福和财富。

5.制作汤圆:汤圆是许多传统节日的必备食物,特别是在元
宵节,它寓意着团圆、家庭和睦。

汤圆的圆形象征着团结
和完整,吃汤圆寓意着合家团圆和幸福安康。

6.红包:在春节和其他重大庆典上,人们会给孩子和年长者
发红包,其中放着一定金额的钱。

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好运,也代表着对受红包者的关爱和尊重。

以上只是一些中国传统民俗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每个习俗中还
有许多细节和地域特色。

这些民俗传承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一、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

二、婚嫁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拜堂、过大门、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

这些环节代表着家族的传承、祖先的祝福和夫妻间的承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婚礼仪式也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2. 嫁妆与聘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嫁妆与聘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寿礼、锦囊、首饰等,这些礼品代表着祝福和财富。

聘礼则是新郎一家给予新娘家的礼物,表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三、祭祀习俗1. 祭祀祖先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活动。

祭祖有固定的时间,如农历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将食物、酒水等供奉在神龛或祖先牌位前,并烧香祷告,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2. 祭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界也抱有敬畏之心,因此,祭祀自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习俗。

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在户外放飞孔明灯,表达对自然的尊重,祈求平安和福运。

四、节庆活动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

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赠红包等,表达对亲友间的关爱和祝福。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也是保护民俗遗产的节日。

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和预防疫病。

此外,还有粽叶装饰、赛龙舟等民间游戏和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结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传统观念。

通过婚嫁习俗、祭祀习俗和节庆活动,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中国十大传统文化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习俗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中国的十大传统文化习俗。

一、春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团聚和祭祀祖先的时刻。

人们会走亲访友,贴对联、剪窗花,吃饺子、团年饭等。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拜祭祖先,烧香祈福,希望新的一年能平安顺利。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是人们祭扫墓地,悼念祖先的时刻。

人们会扫墓,烧纸钱,并在墓前祭奠祖先。

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家人朋友可以一起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等。

端午节与屈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会通过各种仪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赋诗作赋。

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共度佳节。

中秋节还有各种有趣的习俗,如玩柚子灯、拜月等。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驱邪祈福仪式。

龙象征着祥瑞和权势,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舞龙舞狮表演热闹、欢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庆典活动。

六、戏曲艺术中国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戏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等元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七、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被誉为中国的国饮。

中国人讲究茶道,追求茶香,重视泡茶的过程。

泡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茶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八、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

列举8种家乡节日风俗民俗1、春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在除夕当天晚上吃团圆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代表团圆美满,红灯笼、爆竹也是不可缺少的,人们贴春联,穿新衣,逛街购物,看春晚,拜年,贴门神,香案点灯,分发红包等,每家每户举行庆祝仪式,为迎接新的一年添福气。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一般要把端午节作为拜拜文明,尊师重道这样一个机会。

人们调制粽子,喝雄黄酒,吃桂花糕,赏菖蒲,赛龙舟,悬赏英雄,歌咏诗词,宣扬抗击疾病的伟大事迹等。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人们在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赏月、赋诗和吃月饼。

中秋节拜月艺术诞生于汉代,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代表着民族精神的团圆,是传统的民族节日。

4、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以祭祖和登高观花为主要内容。

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熬制花粥、厨房制作糕点、特制餐桌上摆满食品,整个重阳节都是一片秋意和欢乐的集体盛宴。

5、中元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冥节,是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属于七夕的前一天,一般七月十五日,有“赛鬼”和“赛神”的习俗。

它化灭阴阳,传授归元的精神。

中元节有划船比赛,有灯谜题,有拜祭先祖,有礼佛祈请福禄,还有热闹非凡的肉宴,这是中元节的主要风俗习惯。

6、乞巧节:乞巧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唯一一个专门庆祝女子的节日。

当晚,家家户户都要设桌,在桌子上摆上糖果,水果,糕点等,以示对女儿的祝福。

有专门的民俗歌曲,歌述和表达了丰富的乞巧要求和祝愿。

7、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新年里最后一个传统的节日,往往是十五天的中国节日里最热闹的一天,也是一年之末的节日,是一种传递岁月的祝福与希冀的象征。

当日,家家户户要精心准备吃元宵,然后放爆竹,看花灯。

人们欢声笑语,互劝元宵,街上到处都是灯火辉煌,充满欢乐和祝福。

8、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又称寒食节,人们要在晚上尝冷饭吃寒食,全家大小男老女小,老人与小孩都要尝冷饭吃,表达全家团圆的情意。

民俗知识大全

民俗知识大全

民俗知识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领域,涵盖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传统习惯、信仰、仪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俗知识:
1. 年俗: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也称为过年。

春节期间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包饺子、送红包等。

这些习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寓意着吉祥、团圆、和谐等美好愿望。

2. 婚俗: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各地都有独特的婚俗习惯。

如中国的传统婚礼包括订婚、结婚、回门等程序,其中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独特的婚礼习俗,如泼水节婚礼、火把节婚礼等。

3. 丧葬习俗:人们对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信仰,因此各地都有独特的丧葬习俗。

如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包括停尸、报丧、入殓、守灵、出殡等程序,其中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如天葬、水葬等。

4. 节日习俗:除了春节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传统食品,如清明节的扫墓、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

5. 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信仰现象,包括各种神祇、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以上只是民俗知识的一部分,实际上民俗知识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如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下面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1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传统的民俗与民间习惯

中国传统的民俗与民间习惯

中国传统的民俗与民间习惯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习惯。

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不仅是中国人民丰富的心灵财富,也是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的民俗和民间习惯,带您一窥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1. 春节习俗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

春节期间,人们会挂红灯笼、贴对联、燃放鞭炮,以驱走邪灵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而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互道“新年好”,送红包以及拜访亲朋好友,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

2.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圆和感恩的时刻。

人们会饮用月饼、赏月、点亮灯笼,拜月祭祖。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家庭和团结的向往。

3. 婚礼习俗中国的婚礼习俗因地区而异,但总体上都融入了许多传统元素。

婚礼通常会举行全天的庆典,包括接亲、过大门、拜堂、敬茶、道具等环节。

红色是中国婚礼的主题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此外,新人还会穿上传统的礼服,如汉服或旗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 红白喜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因此,在各种喜事上,人们通常会选择红色作为主题色。

例如,新生儿出生时,亲友会送红色礼物来表示庆祝。

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则被视为丧礼的颜色,因此在婚礼等喜事上会尽量避免使用白色。

5. 节日庆祝除了春节和中秋节,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

例如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踏青等。

端午节,则是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

这些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6. 风水迷信中国人民深信风水的力量,认为它能够影响人的运势和命运。

风水迷信包括了方位学,例如在选址时要考虑的朝向和地势;还有吉祥物,如招财猫和金元宝等,人们相信这些物品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尽管科学并不能证实风水的有效性,但这种信仰在中国仍然广泛存在。

传统民俗习惯

传统民俗习惯

传统民俗习惯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众多传统民俗习惯。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不仅为人们带来欢乐,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习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最盛大的庆祝活动。

春节习俗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贴春联、扫年神、放鞭炮等。

贴春联是春节最早出现的习俗之一,人们用毛笔和红纸书写吉祥的对联,贴在门口或墙上以祈求幸福和吉祥。

扫年神则是为了驱走旧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此外,放鞭炮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活动,鞭炮的声音被认为可以驱走邪恶的灵魂。

二、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并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赛龙舟和吃粽子了。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激烈的竞技活动之一,人们划着彩装的龙舟,载着划呀划,呼喊加油声的同时,庆祝屈原在汨罗江抱石投江的事迹。

此外,人们还会包粽子,将糯米、豆子、红枣等馅料裹在粽子叶子里,用细绳系好煮熟后食用。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和避灾,也是对屈原的纪念。

三、中秋节习俗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与月亮有关,因此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赏月。

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会在户外聚集在一起,观赏皎洁的明月,并品尝着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由各种口味的馅料包裹在糕皮里,供人们分享和赠送亲友。

此外,赏花灯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制作各种形状的灯笼,点亮室内外的空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四、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每年农历四月四或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并进行一些纪念和守望的活动。

最具有代表性的清明节习俗当属扫墓和踏青。

扫墓是传统的祭祀仪式,人们会清理墓地,祭拜祖先,并向他们表达思念之情。

而踏青则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人们会到公园、郊外等地,欣赏春天的美景,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展开繁忙而有意义的一天。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中国的风俗习惯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习俗。

这些习俗是民族繁衍的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国风俗习惯,希望对你们有用!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你了解多少1、守岁习俗过年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因此,守岁是过年的习俗之一。

除夕之夜过年守岁,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挂灯笼习俗过年各处商场、公园、街道都喜欢挂着灯笼,总给人一种喜庆洋洋的感觉。

红灯笼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装饰出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每逢过年甚至在异国他乡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上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中国的过年灯笼又统称为灯彩。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过年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3、备年货习俗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过年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

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4、拜年习俗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祖国的民俗文化传统

祖国的民俗文化传统

祖国的民俗文化传统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既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

它们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等方面,探索祖国的民俗文化传统。

一、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全国各地的人们齐聚一堂,共庆佳节。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也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是民众欢愉的时刻,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民间艺术中国拥有独特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京剧、评弹、豫剧等。

这些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创作内涵,精湛的表演技艺,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赞誉。

以京剧为例,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京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京剧,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故事和价值观。

三、传统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祭祖、互赠红包等。

而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们会举行龙舟赛、包粽子等活动,以纪念屈原并驱邪避灾。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和习俗,如清明节上坟、中元节祭祖、重阳节登高等,这些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还体现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中国拥有众多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如四川的川剧变脸、江苏的苏州园林、福建的土楼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古老的智慧和传统技艺,通过保护、传承和推广,有助于持续传承中国的民俗文化。

总结:祖国的民俗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通过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表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风俗介绍

中国传统风俗介绍

中国传统风俗介绍【除夕】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春节】春节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

3、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寒食节】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吃饺子流行于北方地区,一般除夕吃肉馅,大年初一吃素馅。

新年饺子要皮薄、馅多,捏得严实,不能煮烂,荤饺子要有猪肉、羊肉、牛肉、鸡肉的,也有两种肉拌在一起的鸳鸯饺子,以及百味杂陈的“饺子宴”。

素饺子多用各种新鲜蔬菜。

饺子的形态甚多,有冠顶饺、蝴蝶饺、金鱼饺、花边饺,也有推捏、叠捏、扭捏、花捏的月牙饺,以及挤捏的木鱼饺。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习惯中国风俗习惯(一):中国传统节日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向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齐吃年夜饭,称“团年”。

然后一齐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这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支柱,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既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也有丰富的现代延伸。

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自然、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一、节日民俗中国的节日众多,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民俗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国范围内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时,家家户户会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等。

在华北地区,还有“舞狮子”、“舞龙灯”等诸多特色。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

中秋节是中国又一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感恩的时刻。

民俗活动包括吃团圆饭、月饼、赏月、玩桂花灯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婚俗民俗婚礼是中国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婚俗文化的代表。

婚礼前会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选良辰吉日、订婚、闹洞房等。

在婚礼当天,人们会进行传统礼仪,如迎亲、拜堂、敬茶等。

婚俗活动还包括燃放礼花,赠款、举行酒宴等。

中国婚俗文化的特点是注重祖传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带有吉祥寓意。

在现代社会,一些新式婚俗也不断涌现,如海外婚礼、婚纱照等。

三、宗教民俗中国是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其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具有重大影响。

宗教民俗是这些宗教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佛教寺庙中的香火文化,道教庙宇中的法会仪式,都是宗教民俗的典型体现。

伊斯兰教的宗教声音和礼拜仪式,基督教的庆祝圣诞和复活节等,也都拥有自己的民俗特点。

中国宗教民俗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道德传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四、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民族器乐、民间歌曲等。

舞蹈也有传统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功夫舞等丰富多彩的演出。

曲艺包括相声、评书、快板等。

民间艺术具有普遍性、生动性、纪实性、人民性等特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溯源历史上八音曾两度遭遇浩劫八音早在唐宋就出现雏形,明代已经十分成熟。

明代琼山县就出了一位熟操八音而闻名京城的音乐家汪浩然。

海南八音乐在清代、民国以及解放后都盛行,流行海南岛,并随着琼侨的脚步走向东南亚各国。

在历史上,八音曾经两度遭到浩劫。

一是民国二十八年,日本入侵海南以后,实行“三光”政策,人民流离失所,土戏班停锣息鼓或远走东南亚,广大城乡民间乐社队瘫痪,弦断管破,锣罢鼓停。

仅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红军和各县赤卫队所在的农村根据地,还组织一些八音队配合进行革命宣传。

抗日胜利后,八音社队又得以复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海南各大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八音社队,当时琼山县的灵山地区就组织有八音队200多支。

在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八音”被视为“四旧”、“毒草”横扫,八音再度遭到沉重打击。

在灵山镇儒杨村村民杨文林的家中,摆放着一个古老的八音乐器,一把用椰子壳做的椰胡,据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把花梨木做的唢呐,也出自一百多年前。

灵山镇有两支较活跃并很有影响的八音队,杨文林所任队长的八音乐队就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1946年的杨文林,1968年在部队文工团呆过,多才多艺,不仅是队长,也是胡琴手,能够现场根据调子,现编现唱出歌颂新生活、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词来。

杨文林的祖父杨天新在200多年前就因八音远近闻名,祖父死后传艺与杨文林的父亲杨仁和,杨仁和再传艺杨文林。

杨文林说,原来他父亲手头有一本厚厚的八音曲谱,录载了几百首八音曲目,都是从祖父杨天新手中传下来的,但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这本曲谱被毁,自己只是从其中录抄了一些。

杨文林感叹地说,这实在可惜。

杨文林手中这一本小小的笔记本,有八音曲目11首。

但八音乐谱都是用特殊的符号,外行人看到就如同天书。

据儒杨村老人介绍,八音乐源于乡间,乐手对音乐的记谱方式不甚明了,所以就用这样的符号代替。

编辑本段影响一般会到婚宴公期上表演八音在一些农村人的眼里,还是一种吃饭工具。

杨文林说,自己所在的八音队,一般会到婚宴、公期上表演,从不去“白喜事(即丧礼)”。

他说,一方面八音主调比较喜庆,不适合这样的场合,另一方面如果去做白喜事,在别人看来就很晦气,以后有喜庆的场合,人家也很少请。

根据当前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八音乐队出席一场结婚仪式,收入在千元左右,队中每人都分配到几十元至一百元。

杨文林说,最忙的季节,八音队一个月可以演出10多场,农村做公期时,钱会多一些,但乐队会更累一些。

八音有历代流传的乐曲500多首,杨文林的八音队在日常参加婚礼时,经常会演奏一些《大贺喜》、《小贺喜》、《送子》、《大贺寿》、《拜堂》等喜庆的乐曲。

八音队也根本不演奏流行歌曲,因为队里的老人们对这些接触甚少。

结婚时,场面都是热热闹闹,也有不少年轻人为八音队的表演鼓掌喝彩,但杨文林说,真正懂八音的年轻人还是不多。

做公期时,是杨文林他们最累的时候,有时要连续演出30多个小时,中间很少休息。

杨文林说,队员们都来自农村,虽然年纪都比较大,但身体也都很硬朗,有时连续演出30多个小时后,睡上一两个小时,又精神抖擞。

杨文林说,其实更多的时候出于对八音的热爱,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乐队的劳动成果,队员脸上也有光彩。

编辑本段保护每个文明生态村建一支八音队在平时,乐队很少在一起排练,乐队里的陈起秀大爷是操秦琴的,今年72岁,一演奏起来,浑身是劲,根本不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

陈起秀说,陈文林、唢呐手杨文泉和自己,在年轻时就在一起合作,至今已经有几十年了,配合相当默契,所以根本不需要排练。

几位老人还现场演奏了一曲《河边洗裙》,二胡悠扬,长喉管音浑厚,秦琴声音清澈,层次分明,展示了八音独特的魅力。

在现今灵山镇,会八音的都为中老年人,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年纪最大的已有80多岁。

杨文林的八音队,共有队员13人,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而灵山的八个八音社队中,队员的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

由于农村的村民忙于各自生计,没有多少闲散的时间操练八音乐,特别是农村大批青年外出经商、打工,也就告别了海南八音,使得八音队伍青黄不接。

同时,时尚文化的冲击,传统八音乐的欣赏人群流失,小青年对八音乐逐渐失去兴趣。

特别是现代乐曲逐步淘汰传统古乐曲,八音乐器、乐曲都有失传之危。

杨文林说,如果政府对八音不予支持,那么八音真有可能成为绝响,自己最怕的就是八音后继无人。

他虽育有两男两女,但孩子们都不愿意学。

他说,也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对八音很好奇,愿意学习八音的。

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也就能找到传承人。

海南八音乐海南八音乐是海南器乐曲主要品种。

它是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

海南人俗称的八音,既包括乐器,包括乐曲,也包括乐队。

八音,据我国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记载,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出现的乐器已有30多种。

人们便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将众多的乐器归纳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史书从唐起记载海南有八音性质的器乐活动。

海南的八音乐曲十分丰富。

它有两大来源:一是自外传入的古曲,二是本地艺人的创作。

海南的八音乐曲,按演奏形式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等四类。

1、大吹打。

亦称打大排或打大操。

以双唢呐吹奏,配合大件打击乐(大花鼓、工字锣、大钹、单盅),演奏气势磅礴的乐曲,如《大开门》、《小开门》、《万岁喜》、《南风云》、《叩皇天》等,用于喧染热烈而盛大的场面。

2、锣鼓清音。

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小唢呐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多少不限),配合小件打击乐,演奏热烈欢乐的乐曲,如《庆丰收》、《送京娘》、《喜鸳鸯》等,因为这种演奏形式多用草子锣和草子镲,也称“草子清音”。

另一种是以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演奏雄壮宽阔的乐曲,如《闹军坡》、《万花灯》、《六国封相》、《仙姬送子》等。

3、清音。

采用“文排”的弦、琴、笛、管(不加唢呐)演奏曲调轻巧跳跃,流畅明快的乐曲,表现的内容和情绪比较丰富广泛。

如表达喜悦、欢快情绪的《弄手花》、《一枝梅》、《欢宴》、《彩帐》、《槟榔香》等,情意缠绵的《送姑》、《比目鱼》等,委婉哀怨的《南漏子》、《怀念》等。

4、戏鼓。

是以海南地方戏曲唱腔联缀而成的“连套曲”,用唢呐吹奏来代替演员的唱腔,其余乐器则作为伴奏使用。

如《琼花怒放》、《普天同庆》等。

海南八音乐曲多数有标题,通过标题提示乐曲的层次和意境。

有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趣的,如《勒马》、《仙姬送子》、《六国封相》、《闹军坡》、《庆丰年》等;表现特定情景,以期引起听众的联想和共鸣的,如《万花灯》、《槟榔香》、《小梅花》、《比目鱼》、《怀念》等;但也有不少乐曲虽有标题曲名,并无特定的音乐形象,如标明来历出处的《小扬州》、《小龙州》、《南漏子》、《南凌一》、《南凌二》、《胡广》等;有的只是说明其用途、特点,如《新拜堂》、《拜寿》、《欢宴》、《酬宴会》、《彩帐》、《喜盈门》等;有的乐曲曲名只当作曲调的标志,如《木鱼》、《巡行八板》、《一锭金》、《金不换》、《西梅》等。

(符策超)留住她逝去的身影“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世,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对于历史,抢救比研究更重要。

”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多次场合曾痛心疾首地说。

中国民间文艺的日渐消亡和缺少传承人,结合此次到灵山镇和三江镇所目睹的现况,让我深有同感。

灵山镇桥东八音队和儒杨八音队乐手们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男子,而70岁左右的居多,有的已经80多岁,还在队里担任主要乐手。

桥东八音队的领队李代胜今年已经65岁,他很小时候就声名远扬,这得益于他著名的家族传承,他的爷爷和父亲皆是清末民初技艺超群的民间艺人,不仅自己成名,还扶助后生,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八音乐的发展。

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李代胜继承了祖辈善吹大唢呐的传统,他的唢呐一吹,主旋律便可一声定音,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我这支唢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我爷爷到我爸爸,现在到我手上,已经历经了好几个朝代。

”李代胜抚摩着手中唢呐说。

黄铜制作的唢呐已经被几代人摸得发亮,这么多日子过去了,他跟爷爷和爸爸弹奏的也许还是相同的曲子,但往昔明月今已非了。

灵山镇文化站李家黎先生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流传此地的故事:300多年前,一个八音艺师来到灵山一带传艺为生,他一生收了无数徒弟,其中李代胜的爷爷李成杰禀赋异出,成为一个佼佼者。

八音艺师死后,李成杰便成了先师的衣钵继承者,成了远近闻名的八音师傅。

他活到96岁,他在世时,他的儿子李先孝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八音手,而且吹拉弹唱更加全面。

李先孝也活了89岁。

他培养的好多八音徒弟,有一位叫吴运芳的老人,今年已经81岁,至今还活跃在八音队里,其矍铄健朗的神情,看不出是一个历经了岁月磨难的人。

“可是不管是吴运芳老人还是我自己,都已经没有自己家族的传人。

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要跟我们学的。

现在,都是我们这帮老人在弹奏,我们的气短了,去哪里找接上这一口气的人?”李代胜显得很无奈。

他生的是女儿,而在传统上,女子是不吹乐器的。

他说,他很愿意像父辈一样将技艺传授出去,要不在他的手中失传,他是很难担得起这个骂名的。

儒杨八音队的领队杨文林也面临着与李代胜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找不到传人,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跟他学。

他出生于八音世家。

爷爷杨天亲、父亲杨仁和都是岛内有名的八音乐手和琼剧演员。

当过兵的杨文林,在部队时就是一个非常出彩的吹奏手,他能说能唱,能弹能打,一角多能。

在演出中,他能一人扮演多个剧中角色,一会儿他是唱腔惨凄的秦香莲,转身他就是虚情薄义的陈世美,观众在凝神细听中辨析出他转瞬的角色变换。

一段完毕,杨文林坐下来又是一个很投入的吹奏手,二胡、唢呐样样皆来。

这些民间艺人个个表情平静,音乐对他们的长年熏陶让他们看起来如此的不同。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远离乡村,现代的娱乐太多,他们已经缺少一种平常的心情来听这些传了几百年的音乐。

只有喜庆的节日里,才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这不是他们的错。

八音传统已经中断了几十年,现在要想恢复,靠民间的力量是很有限的。

”杨文林说。

这个在部队里接受过大熔炉熏陶的人,别有一番见解。

他说,今日在政府的推动下,八音已经得到了重视,现在又逢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好时机,他希望在民间已经深入人心的八音不要失传,这是我们这辈人负责不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