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总论

合集下载

骨科总论-2

骨科总论-2

4.观察伤口,估计损伤的深度,软组织损伤 情况和污染程度。 5.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 和移位。
(二)清创的时间 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 早期细菌停留在创口表面,仅为污染,以 后才繁殖并侵人组织内部发生感染,这段 时间称为潜伏期。 应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进行清 创。 伤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 愈合。 少数病例在伤后12~24小时,仍可清创。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1.

血肿机化演进期
骨折部位血肿—骨折端骨质坏死—毛细 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等侵入,形成肉 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

为期两周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膜内化骨: 骨内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骨化 —梭形内骨痂和外骨痂。 软骨内化骨:骨折端间和髓腔内纤维组织—软骨 组织—软骨细胞增生、钙化、骨化—环状骨痂、 腔内骨痂。
(4)肩胛骨骨折。 (5)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结核。
4. 持续牵引—复位及外固定作用

皮肤牵引是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 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进行牵引。

骨牵引是用骨圆钉或不锈钢针贯穿骨端松质 骨,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
持续牵引的指征:
(1)颈椎骨折脱位—枕颁布托牵引或颅骨牵 引。 (2)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骨 牵引。
第五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 年龄:儿童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折愈 合时间较长。 2. 健康状况:糖尿病、营养不良、钙磷代 谢紊乱、恶性肿瘤……
(二) 局部因素
1. 骨折的类型和数量: 螺旋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骨折 2. 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1)两骨折段血供均良好 (2)一骨折段血供较差 (3)两骨折段血供均差 (4)一骨折段完全丧失血供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总论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总论

第二章 骨关节的形成
第一节 骨的形成 一.骨的发生 概述: 骨由间充质发生 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一层弥散疏松 的细胞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间叶 间充质逐渐分化为骨、软骨、筋膜和肌肉 等各种结缔组织结构。 从胚胎早期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起始,到 骨发育完善为止,历时约20年以上。
第一节
骨的形成
骨的发育经历不断生长与改建的复杂演变,具 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分解 吸收,两者相辅相成。 骨发育完善后,仍保持形成与分解吸收交替进 行的内部改建,终身不止,但改建速度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缓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 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第三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律和牛顿 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发生作用所产生的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 同)。 力学效应描述是以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和胡克定律为基础的。
第三章 骨伤科生物力学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 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给出了力的定性含义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3.纤维关节 发育骨之 间的间充质 分化为致密 的结缔组织, 如颅骨缝。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三、关节软骨的结构 关节的骨端有 透明软骨覆盖。这 种软骨没有血管、 神经,也没有淋巴 管。
第二节 关节的形成
软骨基质主要是硫酸化的酸性粘多糖嗜水 大分子结构,或与蛋白中心相连的葡糖胺多糖。 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交换是通 过关节液完成。
任何物体承受力时,都会引起物体的变 形(包括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 种基本类型) ,改变了原有的尺度,在物体 内将会产生内力。物体任何一点均会发生变 形,称为该点的应变,内力强度称为该点的 应力。

骨科总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骨科总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骨科总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骨科的基本概念1.1 概述骨科是外科的一个分支科,主要治疗骨骼及其软组织的疾病与损伤。

骨科手术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手术。

开放性手术是通过外科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并进行复位固定的手术。

闭合性手术是指通过皮肤中或皮下渗漏的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的手术。

1.2 骨科的分类骨科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创伤骨科、脊柱骨科、关节骨科和骨肿瘤骨科等。

1.3 骨科的研究方向骨科研究的领域包括骨折愈合、骨骼生长发育、骨代谢及相关疾病、骨骼再生与再造、骨植入物和骨修复材料等。

二、骨科常见疾病与损伤2.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组织正常结构遭到破坏,通常是由外力作用所致。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螺旋骨折等。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取决于骨折类型及其位置。

2.2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质变薄和密度降低为特征的疾病,易导致骨折。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和运动锻炼。

2.3 骨骺炎骨骺炎是一种儿童骨骼生长期慢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及功能受限。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2.4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常见于青少年期。

治疗方法包括矫形治疗和手术治疗。

2.5 骨与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及辅助疗法。

2.6 韧带损伤韧带损伤是指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的情况,常见于关节运动过度或受外力冲击。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三、骨科诊断与治疗技术3.1 影像学诊断X线是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用于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广泛应用于骨科诊断。

3.2 内固定术内固定术是通过金属器械或生物材料将断裂的骨骼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见的内固定器械包括金属钢板、螺钉和钢丝等。

3.3 外固定术外固定术是通过将金属框架或器械外置于身体表面来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外科学骨科总论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骨科总论试题及答案

外科学骨科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骨折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闭合性骨折B. 开放性骨折C. 粉碎性骨折D. 骨折愈合不良答案:D2. 骨折的急救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保持伤肢静止B. 立即进行复位C. 止血、包扎伤口D. 尽快转运至医院答案:B3. 骨折愈合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不涉及?A. 炎症期B. 修复期C. 重塑期D. 骨折部位的感染期答案:D4. 骨折的愈合时间通常受哪些因素影响?A. 骨折类型B. 患者的年龄C. 骨折部位的血供情况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5. 骨折内固定术中,以下哪种固定方式是最常见的?A. 钢板固定B. 钢针固定C. 钢丝固定D. 螺钉固定答案:A二、判断题1. 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

(对)2. 所有类型的骨折都需要手术治疗。

(错)3. 骨折的复位可以由非专业人员进行。

(错)4. 骨折愈合不良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错)5. 骨折部位的血供情况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

(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骨折的临床诊断方法。

答案:骨折的临床诊断通常包括病史收集、体格检查、X光片检查等。

病史收集主要了解受伤的经过和疼痛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触诊和活动度检查;X光片检查是确诊骨折的重要手段。

2. 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复位是将骨折端重新对齐;固定是保持骨折端在复位后的位置,以促进愈合;功能锻炼则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四、论述题1. 论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的特点。

答案:炎症期是骨折愈合的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的出血、肿胀和炎症反应。

修复期是骨折愈合的中间阶段,此时骨折端开始形成软骨和骨质,形成初步的骨性连接。

重塑期是骨折愈合的最后阶段,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使骨折部位的骨质逐渐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大家对外科学骨科总论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骨科总论讲义介绍

骨科总论讲义介绍

骨折总论四肢伤,在战伤中占70%,其中骨折约占60%,在平时,工农业生产、交通、体育运动和军事训练中的意外事故,骨折也很多见。

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残疾和死亡。

第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与骨折段的移位一、定义骨质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性中断称骨折。

二、原因(一)主因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的部位。

如打伤、撞伤及火器伤等。

多为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常较重。

2.间接暴力骨折距暴力接触点较远。

大多为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例如走路不慎滑倒时,以手掌撑地(如图3-1),根据跌倒时上肢与地面所成不同角度,可发生桡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或锁骨骨折等。

图3-1 间接暴力图3-2 肌肉拉力引起骨折(1)挤压作用身体自高处跌下,与地面接触,如足部着地,暴力集中作用于脊柱或跟骨等,可发生脊柱及跟骨压缩骨折。

(2)折断作用跌倒时,如手掌着地,通过传导(或杠杆)作用,依不同角度及各部承受力量的大小,可发生不同的上肢骨折,如桡骨下端及肱骨髁上骨折等。

(3)扭转作用如肢体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强力扭转,可发生骨折。

如一足突然踏进坑内,身体因行进的惯性继续向前,在踝部形成扭转力量,可引起踝部骨折。

(4)肌肉收缩肌肉强力收缩,在肌内附着处发生骨折。

如踢足球及骤然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图3-2)。

(二)诱因1.与疾病的关系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结构变脆弱,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折,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1)全身性疾病如软骨病、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脆骨症、骨软化症等。

(2)局部骨质病变如骨髓炎、骨囊肿、骨肿瘤等。

2.积劳性劳损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如长途行走),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如第二、三跖骨及胫骨或腓骨干下1/3的疲劳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3.与年龄关系骨折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儿童骨质韧性大而强度不足,易发生青枝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脆性大,加上年龄大行走协调性差易发生Colles 骨折及股骨颈骨折,且骨折后不易愈合。

骨科总论(完整课件)

骨科总论(完整课件)
骨外科学
骨折的定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骨的连续性和完全性中断称骨折。
骨折的成因
与疾病的关系 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 骨结构变脆弱,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 折,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1)全身性疾病 脆骨症、骨软化症 等。
(2)局部骨质病变 如骨髓炎、骨囊肿、 骨肿瘤等。
骨折的成因
1. 直接暴力 多为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 伤常较重。
(二)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 部分中断,如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 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2.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 部中断。
(三)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发生在
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两块以上。 3.压缩骨折 4.嵌插骨折 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5.骨骺损伤
3.复位的方法 主要有三种:
(1)手法复位 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 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 位。如胫腓骨横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指骨骨折等,具体方法 如下:
(2)持续牵引复位
多用于肌肉较强有移位的复位,如股骨 骨折;
牵引可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
皮肤牵引 此法适用于(4~ 5岁以下的幼儿),儿
童及老年肌肉软弱,骨折无移位者。 骨牵引 用不锈钢针穿过骨质,通过牵引
弓、绳子及滑车进行牵引。
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石膏外固定 2.小夹板的固定 3.牵引固定法 4.外固定架固定 5.手术治疗
(三)功能锻炼
二、症状和体征 (一)全身表现
1.休克 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 脏损伤等引起休克。
2.体温增高 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 过38℃。
(二)局部表现

骨科学总论简答题

骨科学总论简答题

骨科学总论简答题问题一:Q:什么是骨科学?骨科学是研究骨骼系统结构、功能和病理生理的学科,涉及骨骼发育、成熟和退化过程,以及骨骼系统各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Q:骨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相关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骨头、骨骼、骨髓和韧带组成的。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结构,包括滑膜、关节囊和关节软骨。

相关肌肉与骨骼相连,使骨骼能够进行运动。

Q:为什么骨科学重要?骨科学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撑系统,同时也参与到运动、代谢和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功能中。

通过研究骨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骨骼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问题二:Q:骨科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骨科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发育和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2. 骨骼退化和老化的病理生理学研究;3. 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4. 骨髓移植和骨骼重建的手术技术研究;5. 骨骼系统康复和功能恢复的研究。

Q:举例说明骨科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骨科学在临床中有许多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1. 骨折修复:骨科医生使用技术和设备来修复和固定骨折,促进骨骼愈合。

2. 人工关节置换:骨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将人工关节植入患者体内,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能力。

3.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骨髓移植给患者,帮助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4. 关节炎治疗:骨科医生可以通过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来帮助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问题三:Q:骨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骨科学正朝着以下趋势发展: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2. 创伤修复技术的进步:借助创新的手术技术和材料,提高骨折和损伤的修复效果。

3. 生物材料的应用: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促进骨骼愈合和再生。

1 骨科总论

1 骨科总论

骨科总论骨折类型与愈后的关系试述四肢长骨的血供、骨膜结构及二者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四肢主要动脉伤特征为何? 怎样处理开放性股骨骨折合并股动脉伤? 四肢长骨骨折合并哪些神经损伤?长骨骨折及神经损伤的处理原则?四肢长骨骨干骨折内、外固定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儿童骨折治疗原则2试述骨骺骨折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略述骨组织工程的三要素及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

骨折内固定的机制和方法骨外固定优点:骨外固定适应证内固定并发症试述骨骺骨折的分型和处理原则。

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适应症?骨折的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AO与BO的概念试述骨折晚期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简述骨折不愈合的定义及X线片特点何谓骨不连,2如何处理骨不连的分类、诊断、治疗原则骨不连的原因生物学接骨生物学固定机理概述骨不连治疗中,几个方面如生物、机械、电学等进展和应用。

试述骨不连形成的原因及内源性骨性骨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学接骨;生物学固定机理;外固定器在骨科上的应用;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定义、治疗的主要目的、分度及处理2试述小儿长骨骺板的结构,骨骺损伤的类型及其治疗原则。

老年人轻微外伤所致严重骨折的原因有哪些?简述其进一步诊断及处理要点。

老年人易患骨折的原因、诊断、处理有哪些?简述其进一步诊断及处理要点。

试述筋膜间隔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要点。

试述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简述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论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简述肢体发生缺血性挛缩的原因、常见部位、爱累组织、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

骺板的组织学结构是什么?略述骨组织工程的三要素及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

骨组织工程的治疗进展对矫形外科植入用生物材料有何具体要求? 目前常用的有哪些材料, 各有何优缺点?试述各种植骨材料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

医用生物材料的要求、种类及其在矫外的应用概况与发展方向。

长段骨缺损的治疗新进展哪些情况需植骨,植骨来源有哪几种, 各有何优缺点?试述髋关节的理学检查方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骨科总论

骨科总论

骨科总论1、体温平稳后,抗生素还需继续使用3周,同时患肢需制动控制炎症血源性骨髓炎可能,抗生素应用三天无效,需手术切开引流。

消瘦、脊柱后突畸形、椎间隙消失,提示脊柱结核2、金制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治疗剂量需长期维持使用,停药后有复发可能,但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因此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

3、胫骨结节骨软骨病是由于股四头肌的长期、反复、猛烈的收缩暴力,通过髌骨和髌韧带集中于胫骨结节骨骺,使其发生慢性损伤,以致骨骺缺血坏死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4、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骨性手术有A. 三关节固定术B. 松质骨挖除术C. 距骨切除术D. 跟骨截骨术E. 胫骨旋转截骨术5、早期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在发病2周内骨破坏还不明显,X线摄片的诊断价值有限6、物理学检查中“视触扣听”包括,望诊:发育与营养、体型、步态与跛行、畸形;触诊:皮肤、肿块、压痛点;叩诊: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脊柱棘突叩击痛、间接叩痛、挤压痛;听诊:骨擦音、清晰和迟钝短促响声、短促较大而粗糙轧声、清脆弹响声、皮下捻发音、骨传导试验等7、测量下肢长度时误差不应超过0.5cm,手长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2cm8、骨折的X线表现可清楚的显示骨折程度、明确骨折的类型、判断骨折移位的方向9、骨转移瘤好发于躯干及四肢骨近端,脑转移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的特点是高烧后,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患小儿麻痹症的儿童约有20%的患儿残留不同程度的畸形,患小儿麻痹症受累肢体两年后未恢复就称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10、跟腱腱鞘炎主要症状为跟腱疼痛和肿胀。

如系跟腱后滑囊炎,则局部隆突更明显,在跟腱附着点的上方有压痛,行走时或跑步、跳高时,疼痛更剧烈。

若系跟骨后滑囊炎时,在踝关节的侧位片上可见其后方的透高三角形区消失或不清晰,在跟骨与跟腱间隙可触及压痛明显,若作穿刺时,则能鉴别其系跟腱后滑囊炎还是跟骨后滑囊炎。

11、以足尖落地或健侧下肢屈膝跳跃状行走,一侧下肢缩短3cm以上则可出现跛行,见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骨科基本理论总结

!!!骨科基本理论总结

基本理论1.软骨起源于胚胎中胚层体节的生骨节,生骨节为疏松间充质,其中间充质细胞是分化很低的细胞,衍变为成软骨细胞而形成软骨。

2.软骨的生长方式:附加生长(软骨膜下生长)和间质性生长(内积生长)。

3.软骨的种类:(根据基质内所含纤维成分不同分为3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4.软骨的结构:由软骨组织(软骨细胞、基质、纤维)和软骨膜构成。

5.软骨的营养来源于软骨下骨组织的血运、关节囊与软骨交接的骨膜下血管、滑液。

6.成年软骨是通过无丝分裂而成长。

软骨损伤程度不同,其修复方式也不同。

7.骨的发生又称骨化或成骨,骨化过程有骨组织形成、吸收和改建。

骨组织的形成是由骨原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它合成和分泌基质及纤维,将本身埋于其中,成骨细胞变为骨细胞经钙盐沉积,而成骨组织。

骨组织的吸收是由破骨细胞贴附在骨组织吸收部位,通过释放溶酶体酶等溶解吸收骨组织。

改建是在骨化过程中,通过骨组织形成与吸收,使骨的结构与外形不断适应机体的发育及技能活动。

8.骨的骨化有2种方式,即膜性骨化、软骨性骨化。

9.骨由骨皮质、松质骨、骨髓、骨膜、血管和神经等构成。

10.骨皮质主要分布于骨表面或长骨骨干。

骨干由板层骨构成。

有3种骨板: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11.骨组织的细胞包括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原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纤维及基质的功能;破骨细胞内含大量线粒体、溶酶体及高尔基复合体,可释放溶体酶和乳酸等,溶解骨组织。

12.骨基质即骨的细胞间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含水极少。

有机成分由成骨细胞分泌形成,包括大量胶原纤维(占有机成分的95%)及少量无定形基质。

基质中含有中性或弱碱性糖胺多糖及两种钙结合蛋白(骨钙蛋白和骨磷蛋白)。

无机成分又称骨盐,主要为羟磷灰石结晶。

13.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内含量最大的无机盐,约99%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它们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骨科学总论

骨科学总论

骨科学总论一、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二、关节软骨生物力学……………………………………………………………………………三、关节力学………………………………………………………………………………………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关节的稳定性………………………………………………………………………………………关节的力和力矩……………………………………………………………………………………四、骨折力学………………………………………………………………………………………五、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第二章骨和骨组织的生物力学一、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慨念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研究人体活动的力和运动的一门科学,涉及工程学、医学、仿生学、体育等多种学科,在骨科领域中,应用生物力学的概念和原理解释人体正常和异常的解剖与生理现象,有助于骨科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

因此,骨骼力学已成为现代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科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人体运动器官的功能包括支撑与运动两个方面。

人体骨骼是身体的坚强支柱,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三大部分。

成人的骨共有206块,就像一台机器共有206个构件,每个构件在人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都承受着足够的承载能力,它由三方面来衡量。

1.要求骨骼有足够的强度——抵抗破坏骨折的能力,如四肢骨在剧烈运动和强劳动时不应该发生骨折。

2.要求骨骼有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如脊柱在弯曲时不应该发生损伤或是侧凸。

3.要求骨骼有足够的稳定性——保持平衡的能力,如长骨在压力作用下有被压弯的可能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原有直线平衡形状不变。

(二)外力与内力所谓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人体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都会对机体的每块骨产生复杂的力,如人体在长跑时受到的外力为体重、迎面风力及地面反作用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总论我们先来复习有关骨的一些知识: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一定的形态,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具有一定的功能,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重塑的能力。

经常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

骨是人体钙、磷的储存库,参与体内钙、磷代谢。

成人体内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前二者称中轴骨,四肢骨又称附肢骨。

附肢骨包括上下肢骨均由肢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

骨的表面形态:受肌肉牵拉、血管神经的走行和贯通及与周围脏器毗邻而产生一定的形态并赋予特定的名称1. 骨面的突起突然高起的称为突,较尖锐的小突起称为棘,基底较大的突起称为隆起,隆起粗糙的称粗隆,圆形的隆起称结节和小结,细长的锐缘称嵴,低而粗涩的嵴称线。

2. 骨面的凹陷大的凹陷称窝,小的凹陷称凹或小凹,长形的凹称沟,浅的凹称压迹。

3. 骨端的膨大较圆的膨大称头或小头,头下约细的部分称颈,椭圆的膨大称髁,髁上的突出部分称上髁。

4. 骨的空腔骨内的腔洞称腔、窦或房,小的称小房,长形的称官或道,腔或管的开口称口或孔,不整齐的口称裂孔。

5. 平滑的骨面称面,骨的边缘称缘,边缘的缺口称切迹。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长骨的动脉包括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和骨膜动脉。

滋养动脉是长骨的主要动脉,一般有1~2支。

各动脉均有静脉伴行。

骨膜的淋巴管非常丰富,骨质内有否淋巴管,尚存争论。

神经伴滋养血管进入骨内,分布到哈弗斯管的血管周围间隙中,主要为内脏传出纤维分布到血管壁;躯体传入纤维则多分布于骨膜。

骨膜对张力或撕扯的刺激较为敏感,所以骨脓肿和骨折常引起剧痛。

骨的可塑性骨的基本形态是由遗传因子调控的,但环境因素对骨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有神经,内分泌,营养,疾病和其它物理和化学因素等,神经系统调节骨的营养过程。

功能增强时,可促使骨质增生,使骨坚韧粗壮,功能减弱时,使骨质变的疏松,神经损伤后的瘫痪病人骨出现脱钙,疏松和骨质吸收,甚至出现自发性骨折,机械因素对骨的生长发育也起重要作用,加强锻炼可使骨得到正常发育,长期对骨的不正常压迫可引起骨的变形,骨折后折断处有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初期,骨痂不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收和改建,骨可基本恢复原貌。

骨科常见的检查方法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1望诊观察局部皮肤色泽,有无肿块,伤口或窦道,有无肌萎缩或畸形,肢体活动及下肢步态。

2触诊根据压痛部位,范围,程度,往往可提示某部位的病变,肿块可明白其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3动诊两侧对比检查关节的活动和肌肉的收缩力,检查诱发疼痛时的体位和姿势4量诊包括肢体长度,肢体周径的测量,关节运动幅度,肌力及深浅感觉障碍的程度。

●肢体长度,测量时必须将健肢与患肢放在同一位置,现在肢体上定出骨性标志,然后测量其距离。

(上肢测肩峰至桡骨茎突,下肢:髂前上棘经髌骨至胫骨内踝。

)●肢体周径定出相对应的部位测量,并作双侧对比。

●关节运动幅度:用量角器或用视觉估计,关节中和位为0度。

●肌力一般用0-5级来记录。

0级:无关节活动,无肌收缩;1级:无关节活动,有轻度肌收缩;2级:不在抗引力下,有完全关节运动幅度;3级:抗引力时有完全关节运动幅度;4级:抗引力抗中度阻力时有完全关节运动幅度;5级:抗引力抗最大阻力时,有完全关节运动幅度。

影响学检查X平片,x线断层摄片,X线造影,CT扫描,核素骨扫描,MRI成像。

骨是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之一,不论是创伤,病理或是肿瘤等因素都容易导致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称之为骨折,它可由创伤所致称为创伤性骨折,也可由骨骼疾病所致导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作用及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骨折的专有体征是: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出现一种即可定为骨折,我们科室主要骨科手术就是骨折内外固定,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椎间盘切除,骨肿瘤等。

因各论都有分有专门老师讲解,所以这里就不讲有关的解剖和手术配合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结合骨折病人的个性特点采用一切现行的科学而理性化的手段,为骨折顺利愈合及后期机体功能恢复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复位、固定、康复治疗。

复位和固定分闭合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是用手法或持续牵引进行复位,然后用石膏绷带作外固定,其固定范围必须包括骨折上下关节在内。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指通过切开皮肤、软组织,直接显露骨折部,或不切开骨折部而仅切开内固定安放部,骨折复位后,用与机体相容性好的金属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钢丝或生物合成材料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

骨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

其目的和作用是骨折和脱位的复位和维持复位后的稳定,矫正治疗挛缩畸形肢体,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回流,消除肢体肿胀,为骨与关节的手法或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也可用于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便于伤口的冲洗和换药。

其种类有:皮肤牵引,兜带牵引和骨牵引。

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其牵引力较大,持续时间长,可达到有效调节,牵引时必须有相应的对抗牵引力。

常用的牵引穿针部位有:颅骨骨板,尺骨鹰嘴,胫骨结节,股骨髁上以及跟骨。

,常用于颈椎骨折,脱位,肢体开放性骨折,肌肉丰富处的骨折。

1适应症:成人长骨不稳定骨折,骨折部位的皮肤损伤,开放骨折感染,伤员合并胸腹损伤者需密切观察肢体不宜作其它固定者,颈椎骨折脱位以及颈椎术后固定。

2并发症:皮肤水泡,溃疡和压疮,血管神经损伤,牵引针眼感染,关节僵硬,足下垂,坠积性肺炎,便秘等。

3用物准备:我们科室有普通四肢骨牵引弓和颅骨牵引弓两种。

手摇钻,电钻,牵引弓,清创包,克氏针(根据手术部位,患者年龄选择)石膏绷带术是以熟石膏的细末撒布在稀孔纱布绷带上制成,常作为固定,制动和制作模型用,主要用于骨折整复后的固定,关节损伤和关节复位后的固定,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急慢性骨与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矫形术后的固定。

1适应症:骨折整复后的固定;关节损伤关节脱位后的固定;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急慢性骨与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矫形手术后的固定。

2禁忌症:全身情况差心肺功能不全或患者有进行性腹水等,局部伤口有厌氧菌感染3用物准备:温水25-30℃,石膏绷带(我们科室有7cm,10cm,15cm 根据病人的年龄,肢体部位选择)棉垫,纱布绷带。

4注意事项:内置棉垫保护骨头突起部位,水温适宜,待气泡完全停止后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减少石膏流失,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

5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压疮,关节僵硬,化脓性皮炎,石膏综合症6操作方法:固定肢体关节于功能位或所需的特殊体位,肢体位置摆好后不得变动,骨突处垫棉垫,取石膏绷带根据肢体不同长度制成8-10层的石膏条,从两端卷起浸泡后挤出多余的水,在操作台上展平后上面敷以棉垫衬垫,将做好的石膏条置于伤肢所需部位,再用绷带固定,上肢石膏固定的功能位为肘屈曲90°,腕背屈10-15°,拇指位于对掌位。

下肢石膏固定的功能位为患肢屈膝15°,踝关节背屈90°足趾向上。

主要讲下骨科无菌技术,手术准备,特殊用物使用。

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为重要,(现在我们配合骨科手术都有一种感觉就是骨科医生对我们的无菌操作监督的非常严)因为骨科手术常需要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这些异物在无菌条件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感染,它们就成为人体组织部能相容的异物,如不取出感染难以治愈,若取出将导致肢体畸形,处理十分困难,肌腱,韧带等组织血供极差,抵抗力弱,术后如果发生感染,有可能丧失功能,由于以上的原因,所以骨科手术对无菌技术要求更高。

1手术人员的准备:常规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2手术部位的准备:安放病人和手术体位,骨科手术的特点之一是常需要在术中调整体位,将骨折复位或矫形时要作手法牵引与对抗牵引,或术中临时需要将切口延长,所以在术前要有所估计一次安放好,即使病人舒适又便于进行手术,也避免污染,骨科手术主要是四肢和脊柱,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要,不仅应使病人躺卧姿势尽可能符合休息和便于手术操作而且要求允许在手术过程中被动活动手术侧肢体,而不干扰无菌术还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胸腹受压,对耻骨联合,髂前上棘,骶骨等骨性突出部位要主要保护,以免发生压疮,当病人麻醉后,肌肉已松弛更应注意防止牵拉和压迫神经。

3手术部位皮肤灭菌:骨科手术的无菌要求严格,而且在术中常需要更换体位和施行手法牵引,所以骨科手术的皮肤消毒范围较其它手术为广,消毒液成人是用5%的碘酒和75%的酒精,小儿用碘伏。

4铺无菌单,既要求与手术野以外的的皮肤严格隔开又要求变更肢体体位时不影响无菌术。

具体的消毒范围和铺巾顺序由以后讲手术配合的老师讲解。

5洗手巡回护士的准备:手术前一天了解手术方式,手术步骤,及相关的解剖,手术所需的用物。

手术当天提前检查手术用物是否准备齐全,所需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6用物准备主要讲下止血带的使用,在四肢手术时使用止血带可以给手术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是止血带是一种存在潜在危险的器械,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目前科室使用的止血带有充气式气压止血带和橡皮管止血带两种:(1)充气式气压止血带所需要的器械包括气压止血带和驱血带,操作时先用棉衬垫缠绕上臂或大腿绑扎气压止血带为防止松动,可外加绷带绑紧一周固定,气压止血带绑扎妥当后抬高肢体,用驱血带由远到近端拉紧加压缠绕后,向气压止血带充气并保持所需的压力,松开驱血带。

气压止血带所需的压力上肢0.04,下肢0.06.(2)橡皮管止血法:用纱布对折后平整的缠绕大腿上段,将橡皮管置于其上,交叉抓住并拉紧,保证胶管之间无皮肤和纱布,两把血管钳夹紧,这种方法不能在麻醉前使用,否则会导致内收肌持续痉挛,麻醉松弛后使止血带变松。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1)上止血带的部位必须先用衬垫缠绕肢体,然后将止血带缠绕其上。

(2)止血带松紧适宜,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3)为了尽量减少止血带的时间,充气式止血带必须在手术开始前充气,橡胶管也应在手术开始前绑扎。

(4)消毒时不要将消毒液流入止血带下以免引起皮肤烧伤。

(5)使用止血带前通常要驱血。

(6)止血带时间达1小时后应通知医生,一般连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超过1.5小时,否则应于1-1.5小时放松1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钟,充气式止血带应定期检查,止血带压力不准确通常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7使用电刀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病人烧伤,因为骨科手术使用消毒液较多,巡回护士应在消毒后即时更换打湿的床单,使用电刀时应待酒精挥发干后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