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资料1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专题10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代表人物之一。
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选自《告子下》。
题目是编者加的,意思是: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⑴[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⑵ [发]兴起,指被任用。
⑷〔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⑸〔举〕选拔、任用。
⑹〔版筑〕筑,捣土用的杵。
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⑺〔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⑻〔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
⑼ [士]狱官。
⑽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⑾〔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⑿〔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⒀ [市]集市。
⒁〔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⒂〔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⒃ [空乏]财资缺乏。
⒄〔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⒅ [拂]违背。
⒆ [乱]扰乱。
⒇〔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答案】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卖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上被(赎回)而用为相。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命令给这样的人,一定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使他做事不顺。
10篇文言文
10篇文言文1.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文言文复习10马说
文意理解
能为统治阶级出力效劳的人才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__ __比作千 埋没扼杀人才的庸人 里马,把__ __ __ __ __ __ 比作食马者, 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 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 __ __ ___、__ __ 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 ___ ___ ___ __ 怀才不遇 的愤懑之情。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暂时了结, 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提醒读 者注意
句子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 出名。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的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 来喂养它。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 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求其能
能
虽有千里之能 虽有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之不能尽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 动词,用鞭子打马 名词, 名词,马鞭子
策
执策而临之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食或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虽有千里之能 虽有千里之能 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 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名词作动词,驾驭。
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 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 马者 “见”通“现”表现 见
通“饲”,喂 养 其真无马邪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 邪 尽其材 尽其材—— 通“才”,才 能
古今异义
虽有名马 是马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最新)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过秦论(上)·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湖北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专题10: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材料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①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二]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②,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③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④,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注释】①炙:烧煮。
②穷:困厄,处于困境。
③蕴其所有:有才华、有抱负。
④兴于怨刺:写诗来抒发他们的怨恨。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3.以苏轼的经历和创作为例,写出你对上面任一材料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二)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穑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专题10文言文阅读(知识串讲)-九年级语文上期中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与答题方法一、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一)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
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
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ú,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
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
(三)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
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
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
(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1500字以下是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包括10篇选择性必修的文言文,每篇均约1500字。
1. 《论语》中的《学而篇》《学而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的一些言论和教导。
文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实践和经验的相结合,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前言,太史公在自序中阐述了写作《史记》的动机和目的,并谈到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和研究方法。
3. 《孟子》中的《尽心下》《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其中的《尽心下》主要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如何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4. 《周易》中的《系辞篇》《系辞篇》是《周易》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周易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以及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关系。
5. 《庄子》中的《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一篇,表达了庄子对人生的看法,主张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境界。
6. 《红楼梦》中的《贾政怀书寄庆国寺》《贾政怀书寄庆国寺》是《红楼梦》中的一篇诗文,表达了贾政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国的关怀。
7. 《明朝故事》中的《东城故事》《东城故事》是《明朝故事》中的一篇,通过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感悟和价值观转变。
8. 《醒世恒言》中的《林黛玉断臂情怀》《林黛玉断臂情怀》是《醒世恒言》中的一篇,描写了林黛玉在遭受琏二的羞辱后的坚强和坚持自己情感的决心。
9. 《纳兰词》中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纳兰词》中的一首,表达了纳兰容若深情款款地倾诉内心情感和对爱情的向往。
10.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庭堂词》《贾宝玉出庭堂词》是《红楼梦》中的一篇词文,主要描写了贾宝玉在庭堂上发表的自白和对家族的忠诚。
(陕西)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第10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我既然向来推重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4.阅读两文后,分析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 、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 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四时俱备.(完备 ) (2)实.是欲界之仙都( 确实、的确 ) (3)还觅.薜萝(寻找 ) (4)岂徒.语哉( 只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遂葺宇其.上
A.其.真无马邪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问题探究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描画四季以及早晚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 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 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出水面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指人间 5.虚词意义及用法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结构助词,的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代词,指山川美景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选择性必修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报任安书·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中考语文重点复习文言文阅读10游高梁桥记与白洋潮优质
(2)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 以为笑。
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下,像 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 (3)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跟领略山水的情意,全不相关,有什么乐趣? 3. 句子朗读节奏 (1)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 若痴禅者,皆相 视以为笑 (2)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 观梅花而返
解其乐的世俗相,揭示世俗中人不解山情水意的可悲。 表现了自己高雅的情趣。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十一、白洋潮
知识梳理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 “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戊寅八月,吊朱恒 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 呼看潮,余遄(chuán)往,章侯、世培踵至。立 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 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冰花蹴(cù)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
故事:旧例 喧传:哄传 吊: 哀悼 遄: 急速地 踵: 脚后跟 擘翼:展翅 蹴: 惊起 鞭: 鞭打
(9)万首镞镞 (10)看者辟易 (11)走避塘下 (12)尽力一礴 (13)旋卷而右
(14)颜始定 (15)漱激而起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十、游高梁桥记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高梁桥的基本介绍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 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liè)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 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 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1. 词语解释 (1)京师最胜地也 胜:优美的
【答案】 A
最新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1.《孔子语录》(孔子)(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作者是,是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学而不厌()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复习(10):句子翻译
“句子翻译”(文言复习)2016-5-22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1、信——准确。
译文要忠实于原意,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
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字句通顺无语病。
3、雅——优美。
译文要用优美的语言译出原文的写作风格。
(注:就考试而言,考生应当做到前两点)二、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用现代汉语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2、意译——根据语句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字句,可根据句子的特点灵活处理。
三、翻译的“关键点”——实词、虚词、句式全国新课标卷的“翻译题”一般是两小题,每题5分,合计10分。
评卷时踩点给分,一般是每小题4个采分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合计5分。
考生在翻译时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关键点一:关键实词关键实词是指文言句子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翻译题中,关键实词是标答的重要赋分点,而多义词又是“重中之重”。
考生若能准确破译这些实词,就能得到相当可观的分数。
关键点二:关键虚词关键虚词是指《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特别是其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确定虚词的意义,要看虚词的位置和上下文语境。
(“而、乃、其、且、焉、以、则、因、于”尤为重要)关键点二: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
“倒装句”分四小类: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
学习时,一定要记清各种句式的语言标志,翻译时合理调整语序,译出句式特点。
四、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口诀: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变)1、留——保留凡是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名、朝代名、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保留不变。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2、删——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这样的虚词主要有:句首发语词(夫、盖)、衬音助词(之)、句中表停顿的虚词(“者、乎、也、焉”表停顿)、句中的结构虚词(“之”用于取独、提宾)、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2021年中考文言文基础过关10.《岳阳楼记》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1.越.明年 ⎩⎪⎨⎪⎧ 古义:到今义:越过或优越2.越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4.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5.气象..万千 ⎩⎨⎧ 古义:景象,景色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6.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7.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8.至若春和景.明 ⎩⎪⎨⎪⎧ 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9.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今义:集会,聚集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11.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指做州郡的太守) 2.名词作状语(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向北;向南) (2)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后)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百废.具兴(各种废弃的事) 4.动词活用为名词或异二者之为.(情感、行为) 四、一词多义1.一(1)而或长烟一.空 全 (2)一.碧万顷 一片 2.观(1)予观.夫巴陵盛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3.极(1)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2)此乐何极.尽头 (3)南极.潇湘 至、到达 4.空(1)浊浪排空.天空 (2)长烟一空.消散 5.通(1)政通.人和 顺利 (2)北通.巫峡 通向 6.和(1)政通人和.和 (2)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7.或(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五、重点实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3.浩浩汤汤 (水势浩大的样子)4.朝晖.夕阴 (日光)5.日星隐曜. (光芒)6.薄.暮冥冥 (迫近)7.把.酒临风(持、执)8.锦鳞..游泳(美丽的鱼)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品德高尚的人)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指朝廷)11.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这;归依)六、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1)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2)不以.物喜介词,因为2.则(1)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于是,就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前省略主语“滕子京”)(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两个“不”前都省略主语“古仁人”)(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和“后”之后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1)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即“微斯人,吾与谁归”)(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八、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十篇必背经典文言文
十篇必背经典文言文一、原文二、重点字词解释1.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习,温习、复习。
2. 说:通“悦”,愉快。
3. 愠:生气,发怒。
4.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5. 信:真诚,诚实。
6.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7.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 殆:疑惑。
9. 女:通“汝”,你。
10.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11. 弘毅:刚强,勇毅。
12. 凋:凋谢。
13.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句子翻译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5.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第10篇三峡(课标篇目)[北魏]郦道元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学常识】1.郦道元(约470—527)【常考知识清单】 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3.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隔断,阻断)绝.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③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④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下霜) ⑤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①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②虽 虽.乘奔御风(即使) ③以 不以.疾也(介词,如,比得上) ④之 春冬之.时(助词,的) 二、重点句子 1.句子朗读节奏划分①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特殊句式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3.重点句子翻译 (1)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复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词篇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精神。
这首诗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通过描绘一个人独处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简洁明快,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二、古文篇1.《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并且要乐于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也要保持谦虚和宽容的态度。
2.《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寡人之于河内也,亦尽心焉耳矣。
察其凶也而趋焉,亦未晚也。
察其不凶而趋于义,亦未迟也。
如使人于予,则皆可使如河内焉,何千乘之有?”这是《孟子》中的一段对话。
孟子在这段对话中向梁惠王解释了为什么他不愿意接受梁惠王的官职。
他认为,只有当国家出现危难的时候,他才会全力以赴去帮助国家。
这段对话表达了孟子对道义的坚持和对君主的忠诚。
三、散文篇1.《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民幸福的向往。
这篇散文通过对楼台景色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人民幸福的祝愿。
2.《黄州快哉亭记》予尝谓汉、魏之际,无可与言者,忽焉有古快哉亭。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译文(参考《教材解读》) 段落(层)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有利于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够取胜。
包围并且进攻它,一定得到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的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被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第一层: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第二层:从攻、守两个方面具体论证中心论点,进一步阐明“人和”的重要性。
第三层:深入论述“得道”,即“得人和”者“战必胜”。
【结构图示】(阅读借鉴)【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⒂缤纷:繁多的样子。
⒃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⒄遂迷遂:终天。
⒅不复出焉焉:于此。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至少三个)(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⑸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⑹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⑺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⑻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⑼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⑽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⑾“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⑿“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⑻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⑼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⑾、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⑿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五柳先生”五.补充:1本文出现的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光亮。
世外桃源:后用以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3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使人觉得桃花源可望不可及,给桃花源增添一了奇异的色彩。
4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美好的地方: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写(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
5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看出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精要笔记:(1)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2)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
(3)采用虚虚实实的写法,开头、结尾的神秘的文字,暗示桃花源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第22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 亵xiâ玩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著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香气。
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⑾谈笑有鸿儒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⑿予谓菊谓:认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⑶《陋室铭》中统领全文的一句(中心名)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⑷《陋室铭》中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⑸《陋室铭》中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⑹《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⑾《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⑿《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⒀《爱莲说》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或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
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默写《爱莲说》第1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字梦得。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学家周敦颐。
补充:精要笔记:(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陋室(1)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赞扬君子品格,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菊,正衬莲;牡丹,反衬莲。
(2)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骈句散句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