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阶段性评估检测卷(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检测2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阶段检测二(专题三、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源的《海国图志》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可知魏源看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其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选D项。
2.“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
”该思想在以下哪一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这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故选A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而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3.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逮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全国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即教育应该普及所有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教育对象,没有涉及教育内容问题,故A项错误;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与材料体现的全民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4.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由此可知,康有为(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表明康有为关注边疆危机,关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
2019高三历史ⅲ专项三、四阶段性测试题
2019高三历史ⅲ专项三、四阶段性测试题(必修三专题【三】四专题测试)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8·吉林质检)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⑴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⑵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吗?'⑶对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A、对古代制度的彻底否定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C、不很相信存在过的事物D、对事物怀疑、质疑的态度【答案】D【解析】材料的基本思想是依靠人的理性和判断,通过质疑对过去的制度、圣贤教训和社会上公认的一些行为进行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
文中指出对古代的一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持怀疑的态度,不是彻底否定,排除A项,材料说的只是对事物的态度而不是评判的依据,排除B项;C项的表达也失之偏颇,不符合材料的基本思想。
2、(2018·德州)《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
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
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分析书籍的内容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④书籍的知识缺陷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书籍的知识缺陷与其历史影响关系不大,故排除含④的各项。
3、(2018·滨州)“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
”该观点应该出自()A、曾国藩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A【解析】材料表达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四者中只有曾国藩是其代表人物。
2019高三历史ⅱ阶段性测试题
2019高三历史ⅱ阶段性测试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本卷共6道小题,每题15分,总分值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8·吉林质检)国家的主权从何而来?是谁赋予的?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卢梭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材料三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
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卢梭的观点和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的相同点是什么?(3分)(3)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及其作用。
(8分)【答案】(1)不同:阿奎那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教权高于神权;詹姆士一世认为君权由上帝授予,所以王权至上、不受限制。
同:君主在世俗社会中专制。
(4分)(2)人民主权说。
(3分)(3)举措: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轴心时代”对应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诸子百家互相辩驳、争鸣斗胜的盛况,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项。
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B.严刑峻法C.道法自然D.以民为本答案 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人,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人民当作镜子”,体现了作者强调统治者制定统治措施要把“民”的反应作为政策好坏的衡量标准,即“当于民监”,反映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D。
A是墨家的主张;B是法家思想;C是道家的思想,与题意不符。
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 A解析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招收学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故选A。
4.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答案 D解析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
A不符合孔子的思想;B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且不属于“他律”。
5.“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答案 B解析论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题干中信息“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是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选B。
2019高中历史 阶段性评估检测卷(期末)人民版必修3
阶段性评估检测卷(期末)(测试范围:专题一~专题八)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表明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 )A.让百姓丰衣足食B.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C.以“仁”统领人们的思想D.以诚信对待百姓答案:D解析:在孔子看来,食、兵和信都很重要,但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信,讲求信用是巩固统治的基本条件。
2.北宋欧阳修说:“董生,儒者。
其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朔……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刘敞也指出“然仲舒好言灾异,几陷大刑……背于圣人之道,惑于性命之理者也。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董仲舒的思想不能满足君主的需要B.欧阳修、刘敞认为董仲舒偏离了先秦儒学C.董仲舒对儒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D.欧阳修、刘敞的观点得不到儒家的认可答案:B解析:欧阳修和刘敞对董仲舒的学术思想作出了较为一致的评价,在他们看来,董仲舒的思想偏离了先秦儒家的方向,应该批判。
3.朱熹说:“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这表明朱熹把格物的目标定为( )A.“存天理,灭人欲”B.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C.明道德之善D.探究科学真谛答案:C解析:朱熹在材料中提到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目标在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停留在对个别事物和技巧的认识。
4.王夫之提出:“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民主共和制B.实行君主专制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天下为公答案:D解析:王夫之在材料中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试图永久维持自己的统治,不符合公义,所以失败。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专题一、专题二)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测评(一)(专题一、专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X,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B[孔子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而不是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故A项错误;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提出“克己复礼”的主X,表明他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也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C、D两项错误。
]2.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
“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 )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X“仁政”,与题干“事少而功多”的描述不符,故A项错误;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X“无为而治”,与题干“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相符,故B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X“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X法治、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
] 3.“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无用也。
”(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X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D[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X属于道家学派,由D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其主X“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
A项属于心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同,故排除。
(江苏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阶段检测(二)一、选择题1.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 )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C.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可以得出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故C项正确。
2.19世纪末美国国民运动(PopulistMovement,或译为人民运动)倡导者亨利·乔治著有《进步与贫穷》一书,提出土地法、“单税法”等近乎社会主义的构想,一时在美国影响巨大,底层民众随之组建了人民党,并一度成为美国第三大党。
据历史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曾深受其影响,具体表现为( )A.驱除鞑虏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耕者有其田答案 B3.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的文件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其共同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宣传新三民主义答案 C解析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言论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
4.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答案 A解析1925年,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撰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A正确。
5.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 C解析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建设”可知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论十大关系》,故C项正确。
2019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练:专题1、2测评
专题一、专题二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天法道,道法自然”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强调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孟子的观点,C项是儒家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答案:A2规范的社会秩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史载孔子编订《春秋》时寓褒贬、别善恶,后世僭越者多惧之。
孔子的目的在于宣扬()A.尚贤B.礼治C.“君轻民贵”D.儒法并用解析:A项属于墨家思想,C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D项是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
孔子在编订《春秋》时,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立场体现在《春秋》中,其观点的依据是西周的礼治,故B项正确。
答案:B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解析:孔子、墨子和孟子均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主张旨在结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混乱局势,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属于“共同社会背景”。
答案:A4董仲舒提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这句话的寓意不包括()A.“君权天授”B.“屈君而伸民”C.“天人合一”D.“屈君而伸天”解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等信息,反映了董仲舒的“君主受命于天”主张,蕴涵了“君权天授”“天人合一”“屈君而伸天”的思想,但没有体现“屈君而伸民”的思想观点。
答案:B5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朱熹的理学体系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但以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目的,故A项符合题意;“忠”“孝”“廉”“节”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能说明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2019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 新人教版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 (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导学号:12322072】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A[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互相诘难、批驳,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导学号:12322073】A.风俗B.贡赋C.礼仪D.秩序D[春秋时期,孔子强调“礼”即西周等级秩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指秩序,故选D。
风俗、贡赋、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含义,A、B、C三项错误。
]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放在君主之上,显然是重视民生,因而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A项是法家思想;B、D两项是道家思想,故排除。
]4.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导学号:12322074】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B[“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项。
A、C两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都不能体现融合倾向,排除。
]5.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
【新人教版】2019-2020高中历史 阶段性评估检测卷(期中)人民版必修3
阶段性评估检测卷(期中)(测试范围:专题一~专题四)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提出“仁”,并以仁释礼,但道家宣称“绝仁弃义”,韩非子则认为儒家的仁“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
这反映了( )A.道家、法家不满儒家的正统地位B.道家、法家思想更有合理性C.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思想争鸣局面D.儒家思想遭到一致反对答案:C解析:材料中道家和法家都对儒家“仁”的思想提出质疑,表明这一时期各思想流派纷纷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在思想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人人平等B.民贵君轻C.性本善 D.以法治国答案:C解析:孟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本身固有“仁义礼智”等善性,符合“性本善”的主张。
3.据史载,汉文帝“初即位,施德惠天下”,“赏赐长老,收恤孤独,除田之租税”。
这表明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是( )A.休养生息,“无为而治”B.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C.整顿吏治,稳定统治D.重视工商,发展经济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来考虑,材料中汉文帝的做法体现了西汉初年社会环境较差,为恢复生产,统治者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4.董仲舒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
”董仲舒这样说的目的是( )A.警示君主要实行仁政以免违背天意B.宣扬君主的权力来源于民众C.加强皇权,使百姓顺从君主的统治D.用思想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统一答案:A解析:董仲舒这段话意在说明上天通过“出灾异”告诫君主,目的是要君主施行仁政以顺从天意。
5.程颐提出:“语其大,至天地之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学者皆当理会。
2019高三历史ⅰ专项二、三阶段性测试题
2019高三历史ⅰ专项二、三阶段性测试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必修一专题【二】三专题测试)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8·山西大学附中)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由材料1514年的325年后可推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
A、C、D三项分别是鸦片战争在经济、政治、整体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虽然在思想上也引起了震动,但远没有达到“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程度,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所以选B项。
2、(2018·丰台)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可以建立中华共和国,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即建立近代的资产阶级政体形式,实现民主权利,这是与当时中国实际情况不符的。
2019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2 新人教版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 (二)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
”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导学号:12322147】A.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D.造纸术D[“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造纸术,因此选D项。
] 2.甘薯传入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增加而粮食不足问题,甘薯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图书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
这部图书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D[甘薯在明代时才传入中国,《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故A项错误;《农书》出现在元代,故B 项错误;《本草纲目》是药物学书籍,故C项错误;《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代,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故D项正确。
]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应该查阅的资料是( ) 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齐民要术》D.《授时历》D[题干要求是“宋元时期”,A项是明朝,B项是西汉,C项是北魏,D项是元代。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A[“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A项正确。
]5.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A[“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南方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的代表是《离骚》。
2019-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2 (第3、4单元)
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学界一般认为,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
下列各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A.民间传说B.某家族的家谱记载C.官方史书记载D.汉代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D[民间传说、某家族的家谱记载、官方史书记载都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遗址和墓葬里出土的文物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史实。
故D项符合题意。
]2.(2018·大连高二检测)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 )A.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B.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C.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D.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B[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3.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B[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中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4.有一首诗中曾写道:“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上三乘。
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短不灵。
”诗中描述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B[根据材料“针路明”“南方张度”和“差却毫厘短不灵”可知为指南针,故B项正确。
]5.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A[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检测卷一 含解析
专题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其中“教育公平”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B。
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关心两大实际问题: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实行变革,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法治,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④主张“尚贤”“非攻”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④解析: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由此可知①②③正确,“尚贤”、“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答案:A4.“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反映出庄子()①看到了事物具有相对性的一面②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③否定了各种事物的差别④走上了不可知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从题干的两段话可知,庄子把事物的相对性绝对化了,从而抹杀了事物的相对性,走上相对主义,否定了各种事物的差别,必然走上了不可知论的道路。
答案:D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解析:B为儒家思想,C为道家思想,D为法家思想。
答案:A6.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
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A.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解析:从图表分析,“天人合一”思想讲的是“天”与“人”(或人类社会)的关系;C项说的是“昆虫”、“草木”的生活现象,没有说到“人”,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因而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中“形体上”一栏对应;B项与“意识上”一栏对应;D项与“政治上”一栏对应。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word)
宋楼中学必修三1—3专题测试一、选择题:45×2=90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2.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3.孔子、孟子、荀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重视民意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一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B、富商利益C、奴隶主利益D、平民利益(小生产者)6.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法 B. 儒、法、道 C. 法、儒、道 D. 道、法、儒8.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反映了重民思想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9.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10.“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1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4.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神学倾向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15.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17.李蛰的“离经叛道”主要体现在A.反对迷信孔子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 D.主张物质第一性18.“有亡国,有亡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评估检测卷(专题一~专题二)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图中的三位思想家是“诸子百家”中的杰出代表,下列对图示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是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B.图中文字是他们提出的治国济世的思想主张C.他们从根本上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D.他们的思想主张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早期儒学,解题的关键是阅读、理解图片信息。
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可知这三位思想家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的理解是正确的,应排除;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人,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故C符合题意。
2.《汉书·董仲舒传》中载:“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
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 )A.实现“春秋大一统”B.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C.有利于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春秋”“一元之意”可知,这是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A是其表述,不是“现实意义”;B在当时还没有实现;C是“推恩令”所起到的作用;“春秋大一统”是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故D正确。
3.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与下列哪些思想家的观点相似( )A.韩非子、董仲舒B.韩非子、孟子C.老子、董仲舒 D.荀子、庄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义”的含义,认识其作用在于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韩非子的法治集权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与此相符合。
故A正确。
4.“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
5.某思想家认为:“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
世乱而民乖,志僻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下列论述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B.“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C.“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抓住“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可知,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
A体现的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B体现的是“法治”思想,C体现的是“德政”思想,D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
故A正确。
6.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下发展。
”此话中“他”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墨子C.庄子 D.韩非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调动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7.《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
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
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
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
8.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无论元世祖怎么劝降,都坚持“忠臣不事二主”的人生信念,坚决不投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
这表明程朱理学对后世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 )A.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B.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注重塑造人的价值观和信仰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人的自身修养。
题干材料显示文天祥宁死不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行为深受和朱理学的影响。
故D正确。
A与材料无关,可排除;当时中国社会还不具备转型的条件,排除B;C不符合材料之意。
9.“学界论术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
在社会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朝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服务,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A。
10.清人沈起凤撰写的《谐铎》国载:“荆溪某氏,年十七适仕族某,半载而寡,遗腹产一子。
氏抚孤守节,年八十余,孙曾林立。
临终,召孙曾辈媳妇,环侍床下,曰‘……然晨风夜雨,冷壁孤灯,颇难禁受。
……因此知守寡之难,勿勉强而行之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女子的行为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B.该女子深受理学束缚人性之苦C.该文在当时大受欢迎,令人大受启发D.该文体现了对理学“灭人欲”的反思答案:C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体现的是某女子多年守寡守节,在临终前道出守寡之难;其次要明白清朝的主流思想依然是理学。
据此分析各个选项,该女子守寡守节的行为是符合当时理学对女性忠贞的要求的,A说法正确;由该女子临终前叹守寡之难,嘱咐后人勿勉强而行可知,B、D说法正确;该文体现了对当时主流思想的批判,不能得出是否在当时大受欢迎,C说法绝对化,符合题意。
11.北宋某理学家说:“王安石轻用己私,纷更法令,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不知其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这位理学家这么说的原因是( )A.激烈抨击佛道,复兴儒学B.认为治国应以德而不以法C.社会秩序良好,不需变革D.希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答案:B解析:王安石变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体现出法家的改革精神。
北宋理学家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其不仅“废祖宗法令”,而且废“祖宗之道”,是“忘义”“悖道”的。
由此可知,这位理学家尊崇以德治国。
A、D与变法无关,C与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的国情不符。
故B正确。
12.朱熹在福建武夷山讲学40余年,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的草书楹联对其评价曰:“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
”该联文说明朱熹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 ) A.独一无二 B.承上启下C.登峰造极 D.无法超越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几个关键信息:“伊洛”“闽海”“邹鲁”。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洛阳讲学,开创“洛学”,又称“伊洛之学”(洛阳因有伊水和洛水故又称伊洛);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福建讲学,开创“闽派”;“邹鲁”原指春秋时期的邹国和鲁国,因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故又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
故“接伊洛之渊源”即指朱熹的思想是在“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闽海之邹鲁”指朱熹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可以与孔孟相提并论。
故B正确。
A、C、D都不能准确反映朱熹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13.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提倡人人平等C.反对封建礼教D.反对理学空谈,提供功利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
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因此答案为B。
14.某中学高中历史选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明末清初“工商皆本”从根本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当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可能重视工商业发展。
A项不是根本原因。
15.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C.根植自然经济,重视科技发展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答案:B解析:儒家思想经过历朝历代思想家的不断传承和发展,长期为统治阶级服务,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16.美国某学者说:“倘使没有纸和印刷术,我们将仍然生活在中世纪。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
最后,如果没有指南针,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A.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B.促进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C.促进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加速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概括材料中有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作用:有助于西方社会走出中世纪、打破封建制度、开辟新航路等。
这说明四大发明促进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
17.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农、药、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构成了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农耕经济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④中国古代科技的继承性与实用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
④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故选B。
18.如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运动图标,它是在古代何种字体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A.甲骨文 B.隶书C.楷书 D.篆书答案:B解析:概括材料可知研究甲骨金文可考证出商朝的方国数量、人口等,可见通过甲骨金文可以使商朝史研究走向精细化,据此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