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凝血与抗凝血因子活性或含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医学讲义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讲义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讲义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血栓与止血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液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医学讲义中,通常会详细介绍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以下是一个超过1200字的讲义示例,涵盖了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各个方面。

一、血栓检验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外源凝血通路的指标,也常用于观察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参考范围的比值,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一般来说,INR低于1表示凝血功能正常,高于1则表示凝血功能异常。

PT的正常范围通常为11-13秒。

2.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是评估内源凝血通路的指标。

类似于PT,APTT的正常范围通常为30-40秒。

延长的APTT可能与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或特定抗凝药物(如肝素)的使用有关。

3.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用于评估凝血酶浓度,以及血浆中抗凝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时间为15-20秒。

4.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降解纤维蛋白过程的产物,因此,它的水平可用于评估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分解程度。

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表明存在血栓形成或者纤维蛋白分解增加。

因此,D-二聚体被广泛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的可能性。

5.血小板计数与活化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凝聚能力。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通常在150-450×109/L之间。

此外,血小板功能的评估可以通过使用成熟的血小板活化试剂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方法进行。

6.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在凝血过程中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血浆蛋白,也是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为2-4g/L。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可能与出血或血栓形成有关。

二、止血检验1.出血时间出血时间是评估止血过程的指标之一、此测试方法通常通过在特定部位划开一小段皮肤,并观察血液停止流出所需的时间。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血栓与止血是与人体止血功能与凝血机制密切相关的医学领域。

下面将介绍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它可以生理性存在在受伤血管内部以维持止血作用,但也可能在异常情况下形成,导致血管堵塞或栓塞。

血栓形成与抗凝机制紊乱、血管壁损伤、血液流动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血栓的检验包括血栓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血栓指标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这些指标可以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它是用来评估外源凝血途径的活性,常用来检测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异常。

正常值为11-14秒。

3.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它是用来评估内源凝血途径的活性,常用来检测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和Ⅴ的异常。

正常值为25-35秒。

4.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是血栓最终形成的重要物质,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评估血浆中凝血酶和抗凝酶的平衡状态。

正常值为2-4g/L。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血管内的血栓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而评估血流情况和血栓的病理改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精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血管内血栓的存在与程度。

止血是人体维持循环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功能,它与凝血机制密切相关。

止血检验可以评估止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判断出血的原因。

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的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止血功能。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粘附在血管壁并参与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止血功能异常。

3.凝血酶测定:凝血酶是血液凝固的最终产物,凝血酶测定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最后阶段是否正常。

dic测量标准

dic测量标准

DIC测量标准
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身性微血管血栓形成,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缺血性损害的病理过程。

对于DIC的测量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血小板计数: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往往降低,因此血小板计数的测量是DIC测量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一般大于100×10^9/L,而DIC患者血小板计数往往低于此值。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两项指标的延长是DIC的典型表现,因为DIC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凝血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Fbg):DIC时,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这反映了凝血因子的减少。

正常值一般大于200mg/dl,而DIC患者可能低于此值。

纤溶指标:DIC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导致纤溶指标如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等升高。

微血管指标:DIC导致微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因此一些针对微血管的指标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等也可能用于DIC的测量。

除了上述实验室指标外,临床实践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患者可能出现的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休克等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中其他与凝血和纤溶相关的指标异常,都可能提示DIC 的存在。

总之,对于DIC的测量标准,需要结合多种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只有准确及时的诊断和处理,才能有效减少DIC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回复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回复

关于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 -回复凝血功能是机体在出血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将凝血因子激活并形成凝块的过程。

凝血功能的监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凝血功能监测的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功能以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等。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外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其测定与血液中凝血酶原、促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活化时间以及维生素K等有关。

常用的方法是将钠离子与凝血酶原试剂(如Thromboplastin校正时间或Quick试剂)混合,观察加入酵素后开始凝固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在12-14秒之间,若延长则提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关。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评估内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其测定与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及纤维蛋白原有关。

常用的方法是将钠离子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混合,再加入凝血酶和钙离子,观察开始凝固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在25-35秒之间,若延长则提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关。

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指标,其测定可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或显微镜进行。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150-400×10^9/L之间,较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受损,易发生出血。

四、血小板凝集功能血小板凝集功能是评估血小板聚集情况的指标,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外循环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试验(例如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血小板在血管损伤时的聚集能力。

异常的血小板凝集功能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

五、纤维蛋白原浓度纤维蛋白原是构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对于正常的凝血功能至关重要。

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测定可通过免疫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浓度在2-4 g/L之间,过低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出血倾向。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介绍: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是对人体内的各种凝血因子进行活性测定,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测定各个凝血因子的活性,有助于判断血友病的类型,血友病的轻重程度以及某些病理情况下的凝血状况。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正常值:因子Ⅱ:C 、因子Ⅴ:C 、因子Ⅶ:C 、因子Ⅶ:C 、因子Ⅸ:C、因子Ⅹ:C、因子Ⅺ:C、因子Ⅻ:C均为 0.80~1.20因子Ⅷ:C为 0.60~1.60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降低:1. Ⅷ:C降低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2.因子Ⅸ:C降低见于血友病C,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抗凝药等;3.因子Ⅺ:C降低可见于先天性因子Ⅺ缺乏,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4.因子Ⅻ:C降低可见于先天性因子Ⅻ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脏疾病等;5.因子Ⅱ:C ,因子Ⅴ:C ,因子Ⅶ:C ,因子Ⅹ:C降低,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获得性凝血因子降低,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口服抗凝药及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等。

升高: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因子Ⅷ也见于肝脏疾病。

需要检查的人群:患有血液病的人群。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禁止服用阿司匹林,检查前禁止服用各种药物,以免造成影响。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检查过程:取标准品,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效价(U/mL)分别为5、6、7、8、9、10的标准品溶液。

另取1×10 cm的塑料试管6支,各加入0.1 %纤维蛋白原溶液450 μl,置37℃水浴预热5 min,再分别取已37℃预热的上述6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各50 μl,迅速加入上述各试管中,立即计时并摇匀,记录凝固时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一、血浆D二聚体血浆D二聚体是一种血栓溶解产物,它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原在血栓溶解过程中被酶解而产生的产物,其浓度升高可以提示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正在进行。

因此,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用于判断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存在与否。

二、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P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活性,而APTT则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

在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会发生改变,导致PT和APTT的延长。

因此,通过测定PT和APTT的时间可以初步判断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存在与否。

三、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个重要凝血因子,它可以转化为纤维蛋白,参与血栓形成的最后阶段。

在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来判断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存在与否。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浓度较为稳定,但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时会升高。

四、抗凝血酶和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和凝血酶时间是评估凝血系统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

凝血酶是血液中的一种酶类,它参与血栓形成的最后步骤。

抗凝血酶是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维持血液的流动性。

在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凝血酶和抗凝血酶的平衡会发生改变,导致抗凝血酶和凝血酶时间的延长。

因此,通过测定抗凝血酶和凝血酶时间可以初步判断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存在与否。

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抗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抗体是一种与凝血系统功能相关的抗体,它可以干扰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而影响血栓形成的过程。

在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抗体的浓度会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抗体的浓度可以初步判断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存在与否。

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抗凝血酶和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抗体是评估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指标。

血栓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栓四项的临床意义

当前出凝血检测指标缺陷
早期的监测不够灵敏
难以鉴别诊断
不利于治疗监测
血栓 四项
血栓四项介绍
详细解析血栓四项
血栓四项
• 1.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启动凝血系统的标志物、抗凝治疗 的敏感性指标,反映血栓开始形成,可帮助判断抗凝治疗最佳时机,检测TAT对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 血 (DIC)、深静脉血栓 (DVT)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都有重要的意义。
• 筛选试验:
• 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筛选-血小板计数(PLT)及出血时间(BT)的测定
• 凝血和抗凝物质筛选-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 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检测: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抑制物(TAFI)
血栓四项的临床意义
TM、TAT、PIC、t-PAIC
XXX 2024/2/5
目录
1. 血栓概述 2. 血栓四项检测 3. 血栓四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4. 临床案例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血栓概述
了解血栓的定义、类型与被打破,就会出现血栓或出血的现象
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 2.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α2-Plas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 PIC),在纤溶系统起核心作用的纤溶酶的半衰期仅为0.1秒,不便进行测定,纤溶酶生成后迅速与α2-抗纤 溶酶1:1摩尔形成复合物使纤溶酶灭活,反映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栓形成过程中。

血栓检验项目检测方法(一)

血栓检验项目检测方法(一)

血栓检验项目检测方法(一)血栓检验项目检测简介血栓检验是一种评估患者血液中血栓形成风险的重要检测项目。

通过血栓检验,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栓检验方法。

1. 凝血时间检测•凝血时间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方法有:–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检测:通过检测凝血过程中磷脂质、石蜡胶体和活化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评估血浆凝血活性。

–纤维蛋白原时间(FIB)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凝聚能力来反映血浆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与钙离子的相互作用来评估凝血时间。

2. 凝血酶原活动检测•凝血酶原活性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凝血酶原活动测定(AT):通过检测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活性水平来评估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复合物(PTC)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能力来评估凝血酶原活性。

3. 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功能是评估血液凝固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常用的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检测: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来评估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释放率检测:通过检测血小板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来评估血小板功能。

4. 环境因素检测•血液凝固功能还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血液pH、温度等。

常用的环境因素检测方法有:–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通过测定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来评估环境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酸碱度检测:通过测定患者血液的pH值来评估环境因素对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

结论血栓检验项目检测是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干预血液凝固异常的情况。

常用的血栓检验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凝血酶原活动检测、血小板功能检测和环境因素检测等。

通过对这些检测项目的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血栓检验项目检测简介血栓检验是一种评估患者血液中血栓形成风险的重要检测项目。

血栓检查指标

血栓检查指标

血液学检查,血栓形成的实验室诊断并无统一的认识,目前似缺乏实验室特异性诊断指标,而且血栓形成过程中实验室发现的结果值变异较大,兼之检测的方法不够敏感,特别是有关血栓形成的早期,如何准确判断血栓前期或高凝状态仍有很多困难。

以下一些血液检查,可以确诊或预示血栓形成。

1.内皮素-1检测内皮素—1(ET-1)是惟一由血管内皮合成和分泌的内皮素,ET-1有强烈的缩血管生物活性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PA的功能。

在人群分布中,老年人ET—1的血浆水平较人群为高可能是老年人易患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2。

凝血酶调节蛋白增高:凝血酶调节蛋白或称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TM)是一种作为凝血酶之受体,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单链抗凝糖蛋白。

TM与凝血酶在内皮细胞表面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特异性地使蛋白C转变为活化蛋白C(APC)。

TM是反映内皮细胞受损的敏感的特异分子标志物之一。

血浆或内皮细胞表面TM增高,表明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3。

血小板检查包括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浆中血小板释放物含量增高,特别是α颗粒中特异蛋白质β血栓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增高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增高,血浆中α血小板致密颗粒的释放物5-羟色胺含量增高而血小板内浓度下降;血浆TXA2的代谢产物TXB2增高和(或)前列环素化时产物(6-酮-PGF1α)减低;都反应血小板被激活。

4。

凝血因子活化增高人体凝血因子促凝活性(F:A)及抗原性(F:Ag)的水平一般在100%。

在血栓性疾病中,F:A及F:Ag可明显增高。

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片段2(F2)水平升高,F1+2是反映凝血酶的活性,F1和F2是反映内生凝血酶的活性。

凝血时间和APTT缩短。

5。

血浆抗凝血因子减少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HC-Ⅱ、APC敏感率及cl—抑制剂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遗传性、家族性血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六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促凝血酶原激酶
TF
VII
VIIa TF Ca2+
X
IXa Ⅷa
Xa,Ⅴa
Va C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II因子)
凝血酶(活 化的II因子)
测定时间(秒)
纤维蛋 白凝块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PT 试验 PTR= 样本PT时间
正常人PT时间
ISI 样本PT时间
INR = 正常人PT时间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抗凝—纤溶 动态平衡破坏-----出血/血栓
凝血减低(凝血因子减低) 抗凝增强 纤溶增强(原发或继发)
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增强 抗凝减低(易栓症) 纤溶正常或减低
炎症、感染、外伤、大手术等
出血 血栓形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肝脏疾病 • 维生素缺乏 • 长期腹泻
出血
• 凝血酶、抗凝血酶、纤溶酶---肝脏合成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 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功能异常 • 血小板无力症
出血
• 血小板数量增高或活化------易形成血栓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凝血系统的止血作用
血液凝固系统 包括12个经典的凝血因子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 Ⅶ Ⅸ Ⅹ。 接触因子: Ⅻ、 Ⅺ 、激肽释放酶元(PK)、 高分子量激肽原
主讲人: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越
检验目的:
1、评价机体出血的可能性 出血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低/功能低下 2)凝血功能减低(凝血因子缺乏) 3)抗凝功能增强 4)纤溶功能亢进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一)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一)

人凝血因子检验方法(一)人凝血因子检验1. 什么是人凝血因子检验人凝血因子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浓度水平来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凝血疾病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凝血因子的检验。

2. 检测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人体凝血因子检验方法:2.1 凝血酶原时间 (PT)•PT是一种常见的凝血因子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活性。

2.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APTT是用来测量体内凝血因子的固有和共同通路的方法,常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Ⅶ、Ⅴ、Ⅱ。

2.3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INR是一种标准化的凝血时间结果,用于监测和控制在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

2.4 凝血酶原活性 (FII)•通过比较未知样品和正常血浆的凝血时间,来测量凝血因子Ⅱ的活性。

2.5 凝血因子浓度检测•通过测量各凝血因子的浓度来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 使用注意事项在进行人凝血因子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由于不同的凝血因子具有不同的正常活性和浓度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来做出评估。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使用、疾病状态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进行凝血因子检验前,需要告知医生关于个人的药物使用和疾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解读检测结果。

结论人凝血因子检验是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凝血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人体内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浓度水平,从而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但需要注意,检测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4. 其他凝血因子检测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凝血因子检测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4.1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纤维蛋白原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血栓实验室指标

血栓实验室指标

血栓实验室指标血栓在人体内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在很多疾病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血栓实验室指标是评估血栓形成和溶解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

血栓实验室指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和相关疾病,还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

本文将详细探讨血栓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内容,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血栓是血液中凝块形成的过程,当血液凝块阻塞了血管时就会出现血栓形成。

血栓在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有血栓症的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血栓实验室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血栓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

例如,PT 是评估外源凝血系统和共同凝血途径功能的指标,APTT是评估内源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INR是评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功能的指标。

血栓实验室指标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血栓实验室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诊断和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监测PT、APTT和INR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抗凝治疗的选择。

其次,血栓实验室指标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例如,对于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

血栓实验室指标的研究还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血栓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

例如,对于患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通过监测PT、APTT和INR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选择适当的抗凝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抗凝药物的使用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监测凝血酶时间和INR可以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凝血、抗凝、溶栓与检测讲解

凝血、抗凝、溶栓与检测讲解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N/A

O


O
2010年11月,利伐沙班里程碑式的研究 ROCKET AF试验结果在AHA 2010上发布
来自全球5000多名心血管医生见证了这一时刻!
AHA:美国心脏协会;ROCKET AF: 利伐沙班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III期临床研究

凝血酶原 的激活

Ⅱa
Ca2+
XIII
XIIIa Ca2+
纤维蛋白 的形成

纤维蛋白单 体(可溶)
纤维蛋白多 聚体(不可 溶)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u-PA (+) 纤溶酶 PL (+) Ⅻa K Ⅱa
纤溶酶原
PLG
( -)
纤溶酶抑制物
水解
纤维蛋白及 纤维蛋白原
ⅧⅨⅩⅪⅫ XⅢ 纤维蛋白 血小板聚集 降解产物 (-) D-D等
AHA 2010
主要安全性终点 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当
利伐沙班 事件发生率 华法林 事件发生率 HR (95% CI) Pvalue
大出血和临床相关的非 大出血事件
大出血事件 临床相关的非大出 血事件
14.91
3.60 11.80
14.52
3.45 11.37
1.03 (0.96, 1.11)
1.04 (0.90, 1.20) 1.04 (0.96, 1.13)
HR (95% CI): 0.79 (0.66, 0.96)
P(非劣性): <0.001
No. at risk: 利伐沙班 华法林

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指标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具体情况如下: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酶的特异性分子的标志物,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可高达99%以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高、准确性也很高,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办法,适用于患者的监测以及测定;
3、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高,可同时检测腹部、盆腔及下肢深静脉的情况;
4、MRI静脉成像:可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无法较好的显示小腿静脉的血栓,无需使用造影剂;
5、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的判断有无血栓,还可以判断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且常用来鉴定其它方法的诊断价值。

血栓测定实验报告

血栓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栓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血栓测定的方法。

2. 了解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3.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测定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血栓形成是血管内血液凝固过程的结果,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

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血小板血栓,最终发展为纤维蛋白血栓。

本实验通过观察血栓形成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探讨血栓形成的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兔血、凝血酶、生理盐水、钙离子、纤维蛋白原、EDTA-K2、血液凝固仪、血小板计数仪、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血液凝固仪、血小板计数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栓形成实验(1)取新鲜兔血2ml,加入EDTA-K2抗凝剂,混匀。

(2)将兔血分为两组,每组1ml。

一组加入凝血酶,另一组不加凝血酶。

(3)将两组兔血置于恒温水浴箱中,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凝固时间。

2. 血小板计数实验(1)取新鲜兔血2ml,加入EDTA-K2抗凝剂,混匀。

(2)使用血小板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

3. 纤维蛋白原测定实验(1)取新鲜兔血2ml,加入EDTA-K2抗凝剂,混匀。

(2)使用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五、实验结果1. 血栓形成实验表1:兔血凝固时间(min)时间组别0 未加凝血酶组2 未加凝血酶组4 未加凝血酶组6 未加凝血酶组8 未加凝血酶组10 未加凝血酶组12 未加凝血酶组14 未加凝血酶组16 未加凝血酶组18 未加凝血酶组20 未加凝血酶组22 未加凝血酶组24 未加凝血酶组26 未加凝血酶组28 未加凝血酶组30 未加凝血酶组32 未加凝血酶组34 未加凝血酶组36 未加凝血酶组38 未加凝血酶组42 未加凝血酶组44 未加凝血酶组46 未加凝血酶组48 未加凝血酶组50 未加凝血酶组52 未加凝血酶组54 未加凝血酶组56 未加凝血酶组58 未加凝血酶组60 未加凝血酶组62 未加凝血酶组64 未加凝血酶组66 未加凝血酶组68 未加凝血酶组70 未加凝血酶组72 未加凝血酶组74 未加凝血酶组76 未加凝血酶组78 未加凝血酶组80 未加凝血酶组82 未加凝血酶组84 未加凝血酶组88 未加凝血酶组90 未加凝血酶组92 未加凝血酶组94 未加凝血酶组96 未加凝血酶组98 未加凝血酶组100 未加凝血酶组102 未加凝血酶组104 未加凝血酶组106 未加凝血酶组108 未加凝血酶组110 未加凝血酶组112 未加凝血酶组114 未加凝血酶组116 未加凝血酶组118 未加凝血酶组120 未加凝血酶组122 未加凝血酶组124 未加凝血酶组126 未加凝血酶组128 未加凝血酶组130 未加凝血酶组134 未加凝血酶组136 未加凝血酶组138 未加凝血酶组140 未加凝血酶组142 未加凝血酶组144 未加凝血酶组146 未加凝血酶组148 未加凝血酶组150 未加凝血酶组152 未加凝血酶组154 未加凝血酶组156 未加凝血酶组158 未加凝血酶组160 未加凝血酶组162 未加凝血酶组164 未加凝血酶组166 未加凝血酶组168 未加凝血酶组170 未加凝血酶组172 未加凝血酶组174 未加凝血酶组176 未加凝血酶组180 未加凝血酶组182 未加凝血酶组184 未加凝血酶组186 未加凝血酶组188 未加凝血酶组190 未加凝血酶组192 未加凝血酶组194 未加凝血酶组196 未加凝血酶组198 未加凝血酶组200 未加凝血酶组202 未加凝血酶组204 未加凝血酶组206 未加凝血酶组208 未加凝血酶组210 未加凝血酶组212 未加凝血酶组214 未加凝血酶组216 未加凝血酶组218 未加凝血酶组220 未加凝血酶组222 未加凝血酶组226 未加凝血酶组228 未加凝血酶组230 未加凝血酶组232 未加凝血酶组234 未加凝血酶组236 未加凝血酶组238 未加凝血酶组240 未加凝血酶组242 未加凝血酶组244 未加凝血酶组246 未加凝血酶组248 未加凝血酶组250 未加凝血酶组252 未加凝血酶组254 未加凝血酶组256 未加凝血酶组258 未加凝血酶组260 未加凝血酶组262 未加凝血酶组264 未加凝血酶组266 未加凝血酶组268 未加凝血酶组272 未加凝血酶组274 未加凝血酶组276 未加凝血酶组278 未加凝血酶组280 未加凝血酶组282 未加凝血酶组284 未加凝血酶组286 未加凝血酶组288 未加凝血酶组290 未加凝血酶组292 未加凝血酶组294 未加凝血酶组296 未加凝血酶组298 未加凝血酶组300 未加凝血酶组302 未加凝血酶组304 未加凝血酶组306 未加凝血酶组308 未加凝血酶组310 未加凝血酶组312 未加凝血酶组314 未加凝血酶组318 未加凝血酶组320 未加凝血酶组322 未加凝血酶组324 未加凝血酶组326 未加凝血酶组328 未加凝血酶组330 未加凝血酶组332 未加凝血酶组334 未加凝血酶组336 未加凝血酶组338 未加凝血酶组340 未加凝血酶组342 未加凝血酶组344 未加凝血酶组346 未加凝血酶组348 未加凝血酶组350 未加凝血酶组352 未加凝血酶组354 未加凝血酶组356 未加凝血酶组358 未加凝血酶组360 未加凝血酶组364 未加凝血酶组366 未加凝血酶组368 未加凝血酶组370 未加凝血酶组372 未加凝血酶组374 未加凝血酶组376 未加凝血酶组378 未加凝血酶组380 未加凝血酶组382 未加凝血酶组384 未加凝血酶组386 未加凝血酶组388 未加凝血酶组390 未加凝血酶组392 未加凝血酶组394 未加凝血酶组396 未加凝血酶组398 未加凝血酶组400 未加凝血酶组402 未加凝血酶组404 未加凝血酶组406 未加凝血酶组410 未加凝血酶组412 未加凝血酶组414 未加凝血酶组416 未加凝血酶组418 未加凝血酶组420 未加凝血酶组422 未加凝血酶组424 未加凝血酶组426 未加凝血酶组428 未加凝血酶组430 未加凝血酶组432 未加凝血酶组434 未加凝血酶组436 未加凝血酶组438 未加凝血酶组440 未加凝血酶组442 未加凝血酶组444 未加凝血酶组446 未加凝血酶组448 未加凝血酶组450 未加凝血酶组452 未加凝血酶组456 未加凝血酶组458 未加凝血酶组460 未加凝血酶组462 未加凝血酶组464 未加凝血酶组466 未加凝血酶组468 未加凝血酶组470 未加凝血酶组472 未加凝血酶组474 未加凝血酶组476 未加凝血酶组478 未加凝血酶组480 未加凝血酶组482 未加凝血酶组484 未加凝血酶组486 未加凝血酶组488 未加凝血酶组490 未加凝血酶组492 未加凝血酶组494 未加凝血酶组496 未加凝血酶组498 未加凝血酶组502 未加凝血酶组504 未加凝血酶组506 未加凝血酶组508 未加凝血酶组510 未加凝血酶组512 未加凝血酶组514 未加凝血酶组516 未加凝血酶组518 未加凝血酶组520 未加凝血酶组522 未加凝血酶组524 未加凝血酶组526 未加凝血酶组528 未加凝血酶组530 未加凝血酶组532 未加凝血酶组534 未加凝血酶组536 未加凝血酶组538 未加凝血酶组540 未加凝血酶组542 未加凝血酶组544 未加凝血酶组548 未加凝血酶组550 未加凝血酶组552 未加凝血酶组554 未加凝血酶组556 未加凝血酶组558 未加凝血酶组560 未加凝血酶组562 未加凝血酶组564 未加凝血酶组566 未加凝血酶组568 未加凝血酶组570 未加凝血酶组572 未加凝血酶组574 未加凝血酶组576 未加凝血酶组578 未加凝血酶组580 未加凝血酶组582 未加凝血酶组584 未加凝血酶组586 未加凝血酶组588 未加凝血酶组590 未加凝血酶组594 未加凝血酶组596 未加凝血酶组598 未加凝血酶组600 未加凝血酶组602 未加凝血酶组604 未加凝血酶组606 未加凝血酶组608 未加凝血酶组610 未加凝血酶组612 未加凝血酶组614 未加凝血酶组616 未加凝血酶组618 未加凝血酶组620 未加凝血酶组622 未加凝血酶组624 未加凝血酶组626 未加凝血酶组628 未加凝血酶组630 未加凝血酶组632 未加凝血酶组634 未加凝血酶组636 未加凝血酶组640 未加凝血酶组642 未加凝血酶组644 未加凝血酶组646 未加凝血酶组648 未加凝血酶组650 未加凝血酶组652 未加凝血酶组654 未加凝血酶组656 未加凝血酶组658 未加凝血酶组660 未加凝血酶组662 未加凝血酶组664 未加凝血酶组666 未加凝血酶组668 未加凝血酶组670 未加凝血酶组672 未加凝血酶组674 未加凝血酶组676 未加凝血酶组678 未加凝血酶组680 未加凝血酶组682 未加凝血酶组686 未加凝血酶组688 未加凝血酶组690 未加凝血酶组692 未加凝血酶组694 未加凝血酶组696 未加凝血酶组698 未加凝血酶组700 未加凝血酶组702 未加凝血酶组704 未加凝血酶组706 未加凝血酶组708 未加凝血酶组710 未加凝血酶组712 未加凝血酶组714 未加凝血酶组716 未加凝血酶组718 未加凝血酶组720 未加凝血酶组722 未加凝血酶组724 未加凝血酶组726 未加凝血酶组728 未加凝血酶组732 未加凝血酶组734 未加凝血酶组736 未加凝血酶组738 未加凝血酶组740 未加凝血酶组742 未加凝血酶组744 未加凝血酶组746 未加凝血酶组748 未加凝血酶组750 未加凝血酶组752 未加凝血酶组754 未加凝血酶组756 未加凝血酶组758 未加凝血酶组760 未加凝血酶组762 未加凝血酶组764 未加凝血酶组766 未加凝血酶组768 未加凝血酶组770 未加凝血酶组772 未加凝血酶组774 未加凝血酶组778 未加凝血酶组780 未加凝血酶组782 未加凝血酶组784 未加凝血酶组786 未加凝血酶组788 未加凝血酶组790 未加凝血酶组792 未加凝血酶组794 未加凝血酶组796 未加凝血酶组798 未加凝血酶组800 未加凝血酶组802 未加凝血酶组804 未加凝血酶组806 未加凝血酶组808 未加凝血酶组810 未加凝血酶组812 未加凝血酶组814 未加凝血酶组816 未加凝血酶组818 未加凝血酶组820 未加凝血酶组824 未加凝血酶组826 未加凝血酶组828 未加凝血酶组830 未加凝血酶组832 未加凝血酶组834 未加凝血酶组836 未加凝血酶组838 未加凝血酶组840 未加凝血酶组842 未加凝血酶组844 未加凝血酶组846 未加凝血酶组848 未加凝血酶组850 未加凝血酶组852 未加凝血酶组854 未加凝血酶组856 未加凝血酶组8。

血栓标记的方法

血栓标记的方法

血栓标记的方法血栓标记的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体内血栓形成情况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异常情况,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栓标记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栓标记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D-二聚体检测法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功能障碍。

测定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判断血栓形成的标志。

目前常见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包括ELISA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血栓标记方法之一。

二、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法PT和APTT是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它们可以反映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状态。

当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时,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常常会发生变化。

通过检测PT 和APTT可以辅助诊断血栓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为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法血小板参与了血栓形成的过程,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了解机体的凝血状况。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包括全血电阻聚集法、流式细胞术、凝血酶原时间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反映出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膜表面糖蛋白等指标,为血栓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四、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法血液中一些特定的生化指标,如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等的测定也是血栓标志物的方法之一。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依据。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血栓标记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检测技术的出现,为血栓症的检测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方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血栓标记的方法都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生的综合判断,才能得到一个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血栓的实验方法与评价

血栓的实验方法与评价

血栓的实验方法与评价
实验方法:
1、实验需要准备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样品、人血凝血因子Ⅸ、人血部分凝血因子Ⅳ和正常人血清等实验材料;
2、通过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在37摄氏度下,将药物样品和人血凝血因子Ⅸ、人血部分凝血因子Ⅳ混合,利用凝集试验测定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的强弱;
3、在同样的环境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将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样品和正常人血清混合,测定药物样品抑制凝血因子Ⅳ作用的强弱。

评价方法:
1、观察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样品与人血凝血因子Ⅸ、人血部分凝血因子Ⅳ凝集结果,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样品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
2、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来判断样品对凝血因子Ⅳ的抑制作用,用凝血时间比值来评价抗凝性质;
3、将实验测得的结果与同类药物比较,以确定样品的抗凝活性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轩茂 任 景芳 郝 斌 曹文东 刘 秀娥 侯 丽虹 王学峰 丁秋 兰 杨林花
【 摘
要 】 目的
观察 静脉 血栓 栓塞患者血浆凝血 因子和抗凝血 因子活性 或含量变化。方法 9 例 静脉 5
血栓栓 塞患者和 9 名正常对照 , 5 用定量乳胶凝集试验行 D 二 聚体 含量检测 ; 一 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 因子 Ⅱ活性( F 1:)凝血 因子 V活性 ( V: 、 血因子Ⅷ 活性 ( Ⅷ: 和凝 血因子Ⅸ活性 ( I C ; IC 、 F C)凝 F C) FX:) 发色法底物检测蛋 白 C活 性 (CA)1 P :  ̄抗凝血酶活性 ( TA) 结果 1 A: 。 与对照组相比 , 静脉血栓栓塞组血浆纤维蛋 白原( g含量 D 二聚体含 F) 一 量 、 1: 、 V: F  ̄C水平均明显增 高 , I C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 )而 P : FIC F C和 V : FX: P 00 : CA和 A : 5 TA
t e lt x a g u i ain ts a u e f r ls v l fD- i ra d f r o e i ae g l t t e tt me s r o a ma l e so d me n b i g n v n o o p e i n

o e sa e cot g meh d f ra — n — tg lt n t o c i o
l v l fF X: n e u e e eso n e e as o e n t e VT r u e e I C a d r d c d l v l fP a d AT w r l n td i E go p o C o h

tedf rn e r f os t t h i e c swe e o t i i e n as—
t ie fatr 1( IC,V(V:)Ⅷ (Ⅷ :) n i t s co IF1:) vi o f s F C, F C adⅨ fI C, n ho oe i Sbt t asy r cit so P FX:)adcrm gnc U sae sa t ie f C r o f a vi
0 0 01 ia 30 , n Ch .
【 btat O jc v T vlaeteat ie r ls vl o caua o/niog l i c r i p— A s c】 bet e oe a t h cvt s ama ee f og linat auao f t s n a r i u i i op l s t c tn a o t nswt vn u rm omblm (T ) Meh d O 5V E pt nsad9 ona cnrl w sdq ata i t i e osto be oi V E. to s f T ai t n 5nFll ot s eue u ni — e h h s 9 e o. t
b e ot o mbl m H N £ 一 ∞ RE J gfn , A0Bn C n d n, , Ⅱ e HO ih n, Av X e  ̄ A ‘ m 帆 N i -ag H n i. A0 We — og L — . Ul o g — , G u— fn, D N i—a . "eate tfHe a l y S cn fi tdH sil hn i dcl nvr t Ti a eg l G Qu l n D p r n o m t o , eodA l e o t ,S ax Me i i sy a u n m og i a pa a U e i, y
维普资讯
生 量 垦 堕
! 旦 鲞 期CisR ec&Cns a2 7 o , . 笙 箜! 第5 he e ds lc My0 ,l N5 ne m i i , 0 V 。 i 7

39 . 3
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凝血与抗凝血 因子 活性或含量 的测定
adA . sut o p r i om l ot l at ie f C ‘< .1 F C < . 0) n :‘< . ) n T Re l C m ae wt n r a cnr s ci tso V: P 0O) Ⅷ: P 00 1 adF1 C P 0 5 , s d h o , vi F , 0 I 0

水平在 静脉血栓栓塞组虽有降低 .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5 o J 0 结论 p 0 血栓栓塞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 Βιβλιοθήκη 凝血 因子联合作用在静脉
【 关键词 】 静 脉血栓形成 ; 血液凝 固因子 ;抗凝血因子
As e s n fa t iis o l s a l v l f o g l t n a t o g l to a t r n p t n s wih v n u h o . s s me to ci t r p a m e es o a u a i / n i a u a i n f c o si a e t t e o s t t m v e c o c i
l e f l ma b i g n a d d dm r ( < . 0 ) w r g i cnl hg e eV E go p A to g c a e e l o a r o e n - i e P 00 1 ees n a t i r n t T ru . l u h i r d vs ps f n i 0 i f i y h i h h n e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