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解答本题,考生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 境来推断,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的辨
别。一般来说,选项中有的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如“归”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中有“吾妻来归”,“庶几”在《庄暴见孟子》中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这 体现了由课内指向课外的原则,考生只要熟读课文,稍加迁移即可明确;对于陌 生的实词,考生一方面可根据语境加以判断,另一方面可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解析 B项“容止”指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 B.其平居语言容止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D.庶几以慰其魂 归:出嫁 容止:形貌 著:彰显 庶几:希望
(
)
【名师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的能力,
考点点击
常见文言实词(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疾 克

及 类

即 怜

既 弥

假 莫

间 乃

见 内

解 期

就 奇

举 迁

绝 请

堪 穷

适 亡

书 王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师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师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学习目标:1、积累课本文言实词,掌握《考试说明》规定120个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

2、掌握古今异议、通假字的一般规律,学会推断文言文中古今异议、通假字的含义。

学习难点:古今异议、通假字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解读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点剖析(1)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异义而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含义。

3.命题规律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

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

《考试说明》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

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基础积累积累江苏《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60个.(见核按钮54页)三、古今异议词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注意通假字及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异读字、异体字及古今异义情况.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在复习文言实词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有些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有四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诗〞、“书〞等,以往都是专指,现在则是泛指。

二是词义缩小,如“金〞、“臭〞、“谷〞等.三是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偷〞字的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后来转移为偷窃。

四是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别有用心〞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3〕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

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

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4〕注意古今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字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有三种情况:一是用声旁代替本字,如“县〞通“悬〞,“禽〞通“擒〞,“卒〞通“猝〞;二是用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如“谕〞通“喻〞,“辨〞通“辩〞,“说〞通“悦〞;三是用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代替本字,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21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1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一讲突破文言基础知识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

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

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安排一节课,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

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1:一词多义【知识点拨】“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比照成语“投笔从戎”作出判断
投:扔掉、抛弃
6.借助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来推断 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绝大多数字即 词,词即字。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古 今字词有联系,可以用组词再选择的形式来 推断文言词的意思。
7、借助课文学过的字词推断 8、代入原文推断词义 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 至也。 相:辅助? 辅助! 相互?
翻译:让老弱女子
根据句意即“登上”
城墙
如:师亦哀原(人名)之言而为之泣 哀:同情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 若等安能及之哉!”
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 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 得上他呢?”
语境: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 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 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 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应解释 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 ,再根 据文意,应作“神态、样子”解。
4.借助句式特点推断
一些排比、对偶等整齐的句子中,由于句子前后位 置对称、结构相似,就可以由已知的词义词性推测未 知的词义词性。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其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是近几年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试题所选的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考查的实词却往往离不开课本考查的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解析
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常 见文言实词” ,指的是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频 率较高的实词。 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 等,其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是近几年高考文言 实词考查的重点,试题所选的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 但是考查的实词却往往离不开课本,考查的是教材 中经常出现的词。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

文言实词复习要点
从恢复高考以来的语文试卷看,文言文 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词 语,而且也是平时所读的文言文中极常见的 词语。根据文言常用实词单音性,多义性,近 义性,活用性,通假性的特点,在复习中要注意 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 假字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 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 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的 办法,要扎实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实 词的意义,逐课积累,并努力培养根据 一定的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的能力。

9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1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喜爱
11则又爱之太殷
爱护
1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喜欢
13诸侯以惠爱为德
爱惜
1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爱护
15最爱湖东行不足
喜爱、喜欢
16古之遗爱也
恩惠

17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舍不得
18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19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20兄爱弟敬 ——《左传》 2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22 爱莫能助

9、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遮盖
10、被以不慈之伪名 加在……之上,加于,给于
11、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散开
12、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子
1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及;到达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 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 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心爱的 贪;喜爱 友爱 男女间有情 同情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 (如“爱女”)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肃:恭敬 适逢。 会:适逢。 堪:忍受 动:招致
D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解析: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 要求的选项。 经常。 要求的选项。动:经常。
• 例4: (09全国卷2) 09全国卷 全国卷2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对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 •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解析】 托付)、引却(后退)、魁垒 )、引却 )、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率” 高大)均正确.“率倜傥非常之人”中的“ .“率倜傥非常之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全, 都)。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万物的生长是有季节、有限 通 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度,则物力必屈。 度的,如果无限度的滥用, “无”,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论积贮疏》 那么物质财力就必然短缺。 没有
例句
译文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 赵王扫除自迎,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 台阶亲自 主人之礼, 迎接, 主人之礼,引公子 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 也就除去 除去了 矣。 也就除去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了。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 当道, 者请求,立即清理 清理废弃 当道,即除魏阉废 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 祠以葬之。 祠以葬之。 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 埋葬五位壮士。 埋葬五位壮士。 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使。 使

高考语文一 文言文阅读2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一 文言文阅读2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 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头/动词;②⑥穷尽/动词;①④处境困难/形容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树将军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 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 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
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⑥/③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④⑥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③⑤寻求到尽
解析:选 A。B 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 项,②应解释为
“停息”;D 项,①应解释为“赞扬”。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 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称 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 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隶 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上天没有赐给我们翅膀, 就让我们带着梦想去飞翔。 — — —辽宁省阜新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 张仪
!
一项 (! !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 而 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 )’ 山东豪杰遂并起 *’ 诚宜开张圣听 !! !! !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 “ 众寡” 是偏义复词, 【分析】 词义偏在 “ 众” 字上, ( 项中 “ 口舌” 、 ) 项中 “ 豪杰” 、 * 项中 “ 开张” 均是并列式合成 词, 意思分别为 “ 说话” 、 “ 英雄人物” 、 “ 广泛” , 只有 & 项中 “ 国家” 是偏义复词, 词义 偏在 “ 国” 字上。 【 答案】 ! & ! ! 【 技巧点拨】 ! 本题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形式上均为并列式合成词, 但偏义复 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相关、 相对或相反, 而一般合成词则不一定如此。阅读时遇 到偏义复词, 一定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词义, 哪一个语素为衬 字, 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 因河为池 ( 城: 城墙。池: 护城河) !践华为城, ! ! 程不识者 ( 爪牙: 帮凶) "宿将爪牙若李广、 !! ( 丈夫: 男子) #古者丈夫不耕 !! ! $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 ( 中国: 中原) !! ( 方: 纵横) %今齐地方千里 ! 折颈而死 ( 走: 行走) &兔走触株, ! 二曰民族少, 三曰劝农耕 ( 劝: 鼓励、 奖励) ’一曰主用足,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去: 前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 !"#$ (’ !$%’ )’ #$%& #’ 下列各句中的 “ 举” 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 )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用准确迁移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Ⅰ如何掌握文言实词的五大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比喻义: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比喻义:(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清除,废除,除掉,去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爆竹声中一岁除.。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文言文分点训练(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点精讲【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

----摘自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考点解读】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常见,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在文中,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理解,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

【常考题型】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推断)和翻译题上。

(注:由于翻译单独作为一个考点,本专题将专门探讨选择题。

)金题回顾1.(2008年江苏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金题回顾2.(2009年广东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二、尝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关桥老僧事朱辰应①里巷之侠,有尺寸之长,则思自表见于世。

予读徐丈学观所传关桥老僧事至奇,顾.溷迹浮屠以老,何与? 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呜呼!有明之季,戎政不修,而御.下过急,试一不效,即从而弃之。

既已无所归,则往往颓坠放废,老僧殆其流欤?惜乎老僧英略武备,仅见于关桥,而社稷已堕壤矣。

②关桥吾禾郡治东南之通衢也。

崇祯间,老僧偕其徒结庐驻锡,气昂藏,不善作缁流态。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

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一)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在新高考中,语文考试对文言文的要求较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下面是文言实词中常见的一些词语及其含义。

一、动词1.行:走,移动,也可以表示做事、从事、执行等意义。

2.致:送达、达到。

3.遂:成功实现、达到目的,如“遂志”。

4.奉:遵从、侍奉,如“奉行”。

5.缘:由此引起,如“缘由”。

6.诱:引诱、劝说,如“诱敌”。

二、副词1.亦:也、同样。

2.乃:就是、即是、仅仅。

3.皆:都、均、全都。

4.俱:一齐、共同,如“俱往矣”。

5.徒:仅仅、不过,如“徒有其表”。

6.恍:模糊、不清楚,如“恍如隔世”。

三、形容词1.忽:突然、猛然,也可表示忽略。

2.久:长久的、长时间的,如“久居”。

3.净:完全、全部,如“净知”。

4.曲:弯曲、曲折、偏。

5.独:单独、独特、仅仅。

6.卒:突然、忽然,如“卒然”。

四、连词1.且:并且、而且。

2.然:但是、可是。

3.或:或者、或是。

4.既:既然、既是。

5.亦:也、同样。

6.若:如果、似乎。

以上就是新高考语文轮复习知识清单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掌握这些实词的含义,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取得高分。

同时,建议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名著,以积累更为丰富的文言文知识。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含解析)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向一一词多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一词多义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编纂,编写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忧,忧虑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确实,的确D.数.罟不入洿池数:很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来歙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

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

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

更始①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

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以衣之,拜为太中大夫。

备战2021年高三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三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考点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考向三词类活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昂贵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多数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多数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假设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

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

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

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尽杀以食.军士食:吃B.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鞭:用鞭子抽打C.帝甘.之,复一村十年甘:感到甜美D.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北:向北【答案】A座,下文讲众星“向北〞移动。

“众星北流〞中,“流〞是动词,做谓词,“北〞是方位名词,在谓语前,做状语,译为“向北〞。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假设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答案】这黄河水向东流而我却向西而上,若是能再次拜谒洛阳的太庙,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绩啊。

名师点睛备考时,我们要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从而快速掌握词类活用: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向一一词多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而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采用的是将其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的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判断出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第14题。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如北京卷和重庆卷都采用过此种考查方式。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均采用了此种考查方式。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考向一一词多义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修:编纂,编写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担忧,忧虑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确实,的确D.数.罟不入洿池数:很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D项,数(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来歙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

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

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

更始①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

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以衣之,拜为太中大夫。

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

其人始起,以汉为名。

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

”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

五年,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

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

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②不决。

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

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

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

”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

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

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馀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

嚣大惊,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

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

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

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明年,攻拔落门,隗嚣支党周宗、赵恢及天水属县皆降。

初王莽世,羌虏多背叛,而隗嚣招怀其酋豪,遂得为用。

及嚣亡后,五溪、先零诸种数为寇掠,皆营堑自守,州郡不能讨。

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刘尚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馀头,谷数十万斛。

又击破襄武贼傅栗卿等。

十一年,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

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

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邪!”延收泪强起,受所诫。

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绝。

帝闻大惊,使太中大夫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更始:更始帝刘玄。

②冘豫:同“犹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然.之然:认为……正确B.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发:拆掉,毁坏C.使刺客刺歙,未殊.殊:死D.延见歙,因伏.悲哀伏:隐藏【答案】D名师点睛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

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1.语境检验法。

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如第2题中的“发”“殊”都是根据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确定其意思的。

2.语法检验法。

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

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

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

3.相似比较法。

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考向二通假字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

A项,“冯”通“凭”,乘。

B项,“蚤”通“早”。

D项,“唱”通“倡”,倡导。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论衡·幸偶篇王充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

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

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

隐蔽幸,中伤不幸。

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

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伪,赏信者偶,罚疑不偶也。

孔子门徒七十有余,颜回蚤.夭。

孔子曰:“不幸短命死矣!”短命称不幸,则知长命者幸也,短命者不幸也。

服圣贤之道,讲仁义之业,宜蒙福佑。

伯牛有疾,亦复颜回之类,俱不幸也。

蝼蚁行于地,人举足而涉之。

足所履,蝼蚁荏笮死;足所不蹈,全活不伤。

火燔野草,车轹所致,火所不燔,俗或喜之,名曰幸草。

夫足所不蹈,火所不及,未必善也,举火行有适然也。

由是以论,痈疽之发,亦一实也。

气结阏积,聚为痈。

溃为疽创,流血出脓,岂痈疽所发,身之善穴哉?营卫之行,遇不通也。

蜘蛛结网,蜚虫过之,或脱或获;猎者张罗,百兽群扰,或得或失。

渔者罾江河之鱼,或存或亡。

或奸盗大辟而不知,或罚赎小罪而发觉:灾气加人,亦此类也。

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

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则夫顺道而触者,为不幸矣。

立岩墙之下,为坏所压;蹈坼岸之上,为崩所坠,轻遇无端,故为不幸。

鲁城门久朽欲顿,孔子过之,趋.而疾行。

左右曰:“久矣。

”孔子曰:“恶其久也。

”孔子戒慎已甚,如过遭坏,可谓不幸也。

故孔子曰:“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

”又曰:“君子处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佞幸之徒,闳孺、籍孺之辈,无德薄.才,以色称媚,不宜爱而受庞,不当亲而得附,非道理之宜。

故太史公为之作传,邪人反道而受恩宠,与此同科,故合其名谓之《佞幸》。

无德受恩,无过遇祸,同一实也。

俱禀元气,或独为人,或为禽兽。

并为人,或贵或贱,或贫或富。

富或累金,贫或乞食;贵至封侯,贱至奴仆。

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

(原文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日被.霜,蔽者不伤被:遭受B.颜回蚤.夭蚤:通“早”,早早地C.孔子过之,趋.而疾行趋:趋向D.无德薄.才,以色称媚薄: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其中涉及通假字。

A项,由后面的“蔽者不伤”可推知,“被”解释为“遭受”正确。

B项,“蚤”解释为“跳蚤”肯定讲不通,联系《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再结合下文孔子说的“不幸短命死矣!”可知,这里的“蚤”是“早”的通假字,指的是时间,译为“早早地”。

C项,“趋”如果解释为“趋向”则与“而疾行”在逻辑上讲不通,从语境上来看,这里的“趋”应解释为“礼貌性的小步快走”。

D项中的“薄”与“无”位置相同,语法功能相同,在意义上也是相近的,故解释为“少”正确。

技巧点拨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是能准确找出通假字,那么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呢?1.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

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这个时候,就要朝着它的形似字或者同音字的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找出该通假字的本字,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

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该通假字的本字的词性可能与前后成分的搭配非常得当。

如第2题B项中的“蚤”解释为“跳蚤”时不可用来修饰动词“夭”,只有它的同音字“早”才能修饰“夭”,表示“夭”的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公孙弘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

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

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

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

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

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后母死,服丧三年。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二岁中,至左内史。

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上问弘。

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子度嗣为平津侯。

度为山阳太守十馀岁,坐.法失侯。

(选自《史记》,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让谢.国人曰谢:拒绝B.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擢:提拔C.皆倍.其约以顺上旨倍:加倍D.坐.法失侯坐:因为一、【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