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专题07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代诗文阅读(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07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预测2020年高考,是江苏省语文卷的必考内容。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 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

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

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

这样收效会好一些。

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

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

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

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一)掌握文言实词。

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

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

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

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以下是文言文词典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常见的实词:
1. 安:怎么(安能)
2. 薄:迫近,接近(薄暮)
3. 策:记录(策之不以其道)
4.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5. 殆:大概(吾殆已忘矣!)
6. 伐:夸耀(毋夸耀)
7. 方:才,刚刚(方欲行)
8. 负:背(负者歌于途)
9. 更:再(更若役)
10. 苟:如果(苟无饥渴)
常见的虚词:
1. 焉:语气词,无义(不复出焉)
2. 之:他,她,它(吾妻之美我者)
3. 然:样子(欣然起行)
4. 于:在,对于,被,给,向(舜发于畎亩之中)
5. 以:因为,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则:却(于予与何诛)
7. 乃:才,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其:他,她,它(其真无马邪)
9. 且:将,将要(吾今且赴府)
10. 虽:虽然(虽我之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由于文言文词汇众多,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虚词需要掌握。

通过多读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整理精校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整理精校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必修教案1015 19:58::《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1. 常见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形式主要有:1. 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

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2. 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

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

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

【例】(2015高考模拟·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考语文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

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目标:1.在练习中掌握实词推断的常用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探究文言实词高考命题规律,重视语文教材在复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巧妙地运用相关方法,推知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年前,校园里已流传一句民谣说,中学生读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虽然是戏说,却反映出我们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窘境。

但高考摆在面前,我们逃无可逃,我们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点解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问:假如你是高考命题者,在命题中针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你会特别关注这句话中的什么词来考查“文言实词”?明确:①应抓住“常见”这个词。

高考不会考特别生僻的词,会考和课文有关的一些词。

②应该抓住它“在文中”的含义。

需要联系上下文,考虑它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三、方法探寻(一)判断选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更正,并试着找寻方法确保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1.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节选自归庄《严祺先文集序》)◆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2.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舟人以公貌闲意说.说:劝说3.太祖将取某某,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像鸟的翅膀一样(二)讨论、寻找方法(可从相对简单的第2题或第3题说起)1.第3题是错的,应是“像鸟的翅膀一样保护”的意思。

理由讨论:①把词义代入句中,发现理解不通。

这就是“代入选文法”。

②“云”在这里是主语,“太祖”是宾语,中间应该是个谓语动词。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0
(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 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
【例如】
“秋”。 《说文》:“禾谷熟也。”本指
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 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 不见,如隔三秋”。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1
2、词义缩小
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 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 的现象。
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
后》:“丈夫变爱怜其子乎?”这里指成年男子。
今义“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③“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
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④“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4
(3)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如】
①“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18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 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
①甘”。
《说文》:“美也。”“物之甘美者也,甜
也。”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指味美,味道甜之外,
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
②“苦”。
《说文》:“苦,苓也。”“苓”是一种苦
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不仅有
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谢Fra bibliotek你的关注谢谢你的关注
1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 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 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 我们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文言实词的识别与理解。

2. 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3. 练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能力。

2. 难点:学会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 练习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篇目。

2. 教具:多媒体设备。

3. 参考资料:文言实词词典、相关学术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巩固记忆。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讲解常见文言实词(15分钟)1. 举例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2. 强调重点词语,提醒学生注意。

三、语境推断词语含义(15分钟)1. 提供几个含有重点词语的文言文段落。

2. 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校对答案,讲解错误原因。

3. 针对学生错误,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言文阅读范围。

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常见文言实词、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练习与巩固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含有重点文言实词的文言文段落。

2.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尝试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3. 分析推断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共同讨论解决。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有点难)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有点难)

三、文言实词词义理解出错的主要原因 1.不明词义 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 择,难以辨析古今意义的细微差别,这都 会导致错解实词。 【例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1 .同音通假。同音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读音相同。例如:蒲苇纫 ( 纫,通“韧” ) 如丝。 ( 《孔雀东南 飞》) 2 .双声通假。双声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例 如: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 “纳”)。(《鸿门宴》) 3 .叠韵通假。叠韵通假指的是通 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例 如:举酒属(属,通“嘱”)客。 (《赤壁赋》)
则其负(载)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
武安负 ( 依仗 ) 贵而好权。 ( 《史记·魏其武
安侯列传》)
2.音不同,义也不同。此类多为多音 多义词。例如: “属”: (1 )shǔ,意思有:①隶属, 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 部”(《琵琶行》);②掌管,如“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 《扁鹊见蔡桓 公》 ) ;③类,等辈,如“不者,若属皆 且为所虏”(《鸿门宴》)。(2)zhǔ,意思 有:①连接,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 异”(《三峡》);②撰写,如“衡少善属 文”(《张衡传》)。
4.词的古今感情色彩不同
词的感情色彩不同,表现的意思也不一样。
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的“爪牙”,古
义指“兽类的脚爪和牙齿”,无贬义;今义喻指 坏人的党羽,属贬义词。又如,“先帝不以臣卑 鄙”(《出师表》)的“卑鄙”,古义为“低微浅 陋”,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是品质恶劣,属贬 义词。

古诗文阅读专题1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古诗文阅读专题1第1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 ,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 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暗 衬。
•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 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 [解析] A.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 此处是偏义复词,偏指“作”。B.希望可以救助 的应是“急”,此处“缓”为暗衬。C.“得”指“成功” ,“失”指“失败”,此处是单音词连用,无偏指 。D.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偏指“入”,此处是 偏义复词。
• 文章助读
• 批注:①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 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 、性情有关。如本层中:姓名,马文升;字 ,负图;品行,刚正不阿。
• 批注②:主要事迹一。在阅读时要理清时间 、地点、人物、官职、事物等。时间:成化 年间。事件1,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卿。事件 2,满四之乱,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灾民, 并分别于黑水口、汤羊岭败贼。事件3,晋升 右都御史,调粮、盐价银救百姓。事件4,孝
• 批注⑤:主要事迹四。事件,正德年间告老 还乡,正德五年去世。
• 批注⑥:整体概括。1.文武全才、随机应变。
• [审明题意] 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
• [解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 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 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A.“登”,在 此处应为“考中”之意。“进士”不是官职,只相 当于当代的“学历”,所以此处不能译为“升职” 。据下文“授御史”,可知应是先考中进士,后 授御史一职。B.“录”,记载。可见熟语“备忘 录”。C.“振”通“赈”,救济。D.“勒”,铭刻,可 见于范仲淹《渔家傲》有“燕然未勒归无计”就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 穷
2021/4/6
3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是
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 涕徒
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 行幸
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 右再
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
左 坐 2021/4/6
4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
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 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 和用法。充分利早读把学过的课 文,口头直译一用遍。
2021/4/6
《〈指南录〉后序》 13
顾:
回头,回头看
A、荆柯顾笑武阳。 (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 看),视
C、将军宜枉驾顾之 ( 看望,拜)访
D、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顾念,)关心
E、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顾)及
F、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
仪?”
( )返回
G、吾念此,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手和武士,是用其比喻义。
2021/4/6
7
3、“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 ①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 ②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梅尧臣《宣州环波亭》) 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
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说文》:“禾谷熟也。”本指一年四季中的
“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
(3) 秦氏有好女,自名秦罗敷
“好”原义指女子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善良的品质等。
2021/4/6
19
(二)词义缩小
(1)购: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 ①悬赏。 ②购买。于购三百盆皆病者。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4.指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B.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C.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D.约从离衡。(《过秦论》)
【答案】 D (D.“从”通“纵”,“衡”通“横”。)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金就砺则利。(《劝学》)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原毁》) D.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20.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答案】 B (A.“乡”通“向”;C.“取”通“娶”;D.“信”
___遭__受____ _动__词__
③妆成每被秋娘妒。
__表__被__动___ _介__词__
④如被冰雪。
___覆__盖____ _动__词__
3.倍: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倍__数___ _量__词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通__“__背__”__,_违__背__ _名__词__
【答案】 D (A.“见”通“现”;B.“食”通“饲”,“材”通 “才”;C.“邪”通“耶”。)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D.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答案】 D (A.“诎”通“曲”; B.“有”通“又”;C.“衡” 通“横”。)
【答案】 D (A.“取”通“娶”;B.“被”通“披”;C.“唱” 通“倡”。)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生版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用准确迁移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Ⅰ如何掌握文言实词的五大知识点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

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本义为“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为“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掌握多义实词的方法有:1.巧记本义引申解(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比喻义: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比喻义:(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系。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清除,废除,除掉,去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⑤爆竹声中一岁除.。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文言文阅读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61.吹嘘:古,嘴里嘘气,如“那十一个禁军雨汗 通流,都叹气吹嘘”;
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62.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 卖”; 今,左边和右边。 63.细作:古,侦察军事情报的人,名词,如 “孔明急唤细作问之”; 今,小气,吝啬,形容 词。 6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 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
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今,面貌。
13.至于: 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
99.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
如“目”改称“眼睛”, “日”改称“太阳”, “寡”改称“少”。
【附: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
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
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 如“惟君左右之”; 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 死”; 今,导致死亡。
如“中国”,本义:中原地区; 今义:全中国。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
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怨”,古义:恨 ; 今义:不满意,责备 。 如“谷”,古义:粮食作物的总称; 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 在南方专指稻谷。 如“迁”:古义:迁移、变换, 调任、升职, 贬谪、流放; 今义:迁移、变换。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常用实词。

这些实词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文言文常用实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材料。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用来代替特定的人或物。

常用的人称代词包括:“吾”、“尔”、“其”、“彼”等。

其中,“吾”用来代指说话人自己,“尔”用来代指对方,“其”用来指代第三人,而“彼”则表示离说话人较远的人或事物。

二、动词动词是文言文中非常重要的词汇,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常见的动词包括:“行”、“来”、“去”、“言”、“受”等。

这些动词在文言文中通常有着特定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文言文中常用的形容词有:“美”、“善”、“强”、“恶”等。

这些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增强描述的力度和准确性。

四、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词。

文言文中常见的名词包括:“人”、“物”、“天”、“地”等。

这些名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实用性的作用,用来指代实际存在的人、物或概念。

五、副词副词在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常见的副词有:“众”、“亦”、“已”、“复”等。

这些副词在句子中往往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

六、连词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词语,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文言文中常见的连词有:“而”、“乃”、“若”、“则”等。

这些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连接上下文和衔接语义的作用,使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七、量词量词用来表示数量或计算单位。

在文言文中,量词常用的有:“千”、“百”、“万”、“斤”等。

这些量词在描述数量时,需要与名词搭配使用,形成具体的数量概念。

八、介词介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位置。

文言文中的常用介词有:“于”、“与”、“自”、“至”等。

这些介词在句子中起到状语或定语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分点训练(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考点精讲【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

----摘自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考点解读】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常见,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在文中,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理解,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

【常考题型】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推断)和翻译题上。

(注:由于翻译单独作为一个考点,本专题将专门探讨选择题。

)金题回顾1.(2008年江苏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金题回顾2.(2009年广东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弛:延缓二、尝试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关桥老僧事朱辰应①里巷之侠,有尺寸之长,则思自表见于世。

予读徐丈学观所传关桥老僧事至奇,顾.溷迹浮屠以老,何与? 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呜呼!有明之季,戎政不修,而御.下过急,试一不效,即从而弃之。

既已无所归,则往往颓坠放废,老僧殆其流欤?惜乎老僧英略武备,仅见于关桥,而社稷已堕壤矣。

②关桥吾禾郡治东南之通衢也。

崇祯间,老僧偕其徒结庐驻锡,气昂藏,不善作缁流态。

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

问其出处,笑不应。

乡之人多忽之。

③顺治二年秋,大兵南下,游骑及关桥。

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

骑至,厉声叱之,不退。

乃引弓射,三射,三握其镞,兵刃交进,鼓声四起。

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骑皆咋舌惊去,戒弗犯。

当是时,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遥见老僧出门前斗时,旌旗蔽空,甲盾森列,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所向莫当,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

自是无问知与不知,始叹老僧固非常人也!既免,各归家,率老幼然香礼拜,老僧笑不纳。

④后数年,老僧出访名山,竟不知所终。

或日:“老僧尝自号海涵,谓其徒曰月照。

精拳棍,类少林家数。

”或日:“人尝从老僧游,遭遇官兵,急不及避。

俄.营帅传入见帐中,握手泣下,劳苦如平生。

窃听其语,若故为军官者,终莫得其真。

”徐丈云。

⑤予既慨老僧溷迹浮屠,不克.表见于世,而复惜徐文有文,而行之不远也。

爰节次纪之,以备外史氏采择。

(选自《清谷文钞》,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涸迹浮屠以老顾:但、不过B.而御.下过急御:任用C.俄.营帅传人见帐中俄:忽然D.不克.表见于世克:能够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老僧“英略武备”的一组是(3分) ( )①常终日危坐,有过之者,瞠目不起②老僧出所持杖,荷以前,负桥而立③老僧迎锋前敌,击杀数十人④奋身搏战于白刃中,闪烁腾伏,左右冲突⑤乡之男妇,罔弗战栗流汗,拊手叫号⑥精拳棍,类少林家数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末不整治军政,朝廷用人无方,致使许多英才颓废堕落,老僧原来是军官,虽混迹于僧侣之中,但不同于稍有一点长处就想在世人面前表现的一般里巷侠客。

B.顺治年间,清兵南下,面对游骑的呵斥与多次射击,老僧独立关桥,搏杀迎击,所向无敌,使游骑惊恐地离去,百姓最终免遭战祸,各自归家。

C.老僧是“至奇”之人:带着徒弟筑屋修行,行为却不同于二般僧人,问他出处,笑而不应;击退清军后对乡里老幼的焚香叩拜,也笑而不纳;后来出访名山,不知所终。

D.作者读了徐学观老人所记载的关桥老僧的事略,叹息徐氏之文流传不广,于是查考老僧行迹,加以删改编写,来准备给野史编写者采纳选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予考其行,盖亦失志于时者之所为也。

(3分)译文:(2)举乡人扶老携幼,狐兔窜伏,从苇茅中探首窃望。

(4分)译文:(3)自是无问知与不知,始叹老僧固非常人也。

(3分)译文:三、尝试归纳1、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2、请你联系前面我们做过的文言文(中自习文言文专项训练),归纳一下文言实词推断题常见设题角度。

四、课堂精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尽在其中,不惟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爱不能舍.,因置草堂舍:________(2)流水周于舍.下舍:________(3)青萝为.墙援为:________(4)白石为.桥道为: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优美的风景B.青萝为墙援.援:引导C.流水周.于舍下周:环绕D.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石阶(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

举进士,选桂州教授。

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

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

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

”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

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

迁翰林学士。

国史久不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

”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

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3分)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蔡京以宫僚之.旧B、推讲而.力行之耳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外连横而.斗诸侯C.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D、以.疾卒,年七十九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

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

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

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

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勋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

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勣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勣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

后来在徐勣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五、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竹溪逸民传宋濂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

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

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

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

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

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

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其友疑其诞。

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

无所利,乐矣。

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