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精简版)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绪论)1、教育学:(P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在我国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2、实验教育学:(P15)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它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但它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惟一有效方法,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3、文化教育学:(P16)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既不能采用纯粹的概念思辨来研究,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方法来研究,而必须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思辨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4、制度教育学:(P17)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等人。

认为教育制度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教育制度来完成社会的改革;其缺点在于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显得不科学,缺乏说服力。

5、批判教育学:(P19)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新的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金蒂斯等人。

他们认为当代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其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通过对他们进行“启蒙”来消除学校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第一章)1、教育:(P36)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

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

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

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

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教材电子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1. 在四科当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2. 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关系是,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存在本质的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三)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要素构成科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教师资格(省)-小学教育学-精-第二章

教师资格(省)-小学教育学-精-第二章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 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 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
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
“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育的目的体现了小学教育的本质,是小学教
B.六三三学制
C.五四学制 D.九年一贯学制 【答案】 BCD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小学教育目的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 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三)《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1、 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
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例题·简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案】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 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一节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例题·名词解释题】
义务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3、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高校组)-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高校组)-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高校组)-1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______。

A.古希腊学园B.中世纪大学√C.赠地学院D.红砖大学解析: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应该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它确立了一系列制度,由此开创了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

2.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______。

A.服务社会B.了解国情C.培养学生√D.勤工俭学解析: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表现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完善了品格修养,改造了自身,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3.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______。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解析: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______。

A.德、智、体诸育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学与科研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析: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劳动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5.提倡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柏拉图√B.卢梭C.斯宾塞D.赫钦斯解析:社会本位价值观在西方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他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理想国”需要的哲学王和军人,高等教育是为了建立理想的社会而对个体进行教化,使个人形成随时随地可以献身于国家的态度。

这种观点是典型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教师资格(省)-小学教育学-精-第一章

教师资格(省)-小学教育学-精-第一章
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
的基
的基础
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答案】伦理学,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例题·填空题】
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
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特教育学
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
家杜威的 教育理论。 【答案】实用主义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例题·材料分析题】 一女孩幼时聪明伶俐,做教师的父亲从不强迫她背诵唐诗 宋词,却想方设法让她玩,从玩中学。“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使她入学前已达到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入学后这孩子不适应学
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
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例题·选择题】
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 赞可夫 C. 布鲁纳 D. 维果斯基 【答案】A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涉及不多,
教师资格 小学教育学
精讲班 主讲老师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2.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主张“在做 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他的这种主
பைடு நூலகம்
张被称为儿童中心主义。他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
校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反复的灌输教学,考试成绩倒数几名,被
认为“弱智”致使退了学。退学后,由父亲亲自教育。他父亲 大胆调整学科教学程序,打破教材范围,结果,女孩12岁参加 高考,竟以544分的成绩跨入大学的校门。 该案例主要体现了现代教育学发展中哪个流派的观点? 【答案】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教育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教育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教育学)及概念介绍: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教学的意义与任务,首先需要了解教学的概念。

教学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教”和“学”,意为教导、指导学生研究。

而在西方,教学则是“teaching and learning”的组合,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研究过程。

因此,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其能力和潜力。

2、教学的意义:教学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的途径。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同时也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在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教学的任务:教学的任务包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以及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如语言、数学、思维、创新等。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并与学校中其他各项工作联系起来。

为此,我们将从中西方教育家对教学的认识出发,帮助学生厘清教学的概念。

而教学的难点则在于如何认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为此,我们将采用提问引导、音乐资料、书等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把握讲解速度,随堂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反馈信息。

5、教学单元的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在学生认识教学的意义之前,我们需要补充介绍教学的词源及内涵,让学生对教学本身有清晰的认识。

当学生厘清教学的概念后,我们将介绍教学的意义,包括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分析教学的任务,强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理解教学的意义和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l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精华)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精华)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精华)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是晋升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文
档将介绍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的精华内容,帮助教师们更
好地准备申请资格证考试。

1. 课程一:教育学原理
- 课程简介:深入探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教育心
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 内容要点: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教育方法、教育心理等。

2. 课程二:高等教育学
- 课程简介:介绍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能力。

- 内容要点:高等教育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教学理念等。

3. 课程三:教育法学
- 课程简介: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理解教育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 内容要点:中小学法律法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行政
管理等。

4. 课程四: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简介:探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教师设
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 内容要点:课程构建原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与改
革等。

5. 课程五:学科教学方法
- 课程简介:介绍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提高
学科教学质量。

- 内容要点:学科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6. 课程六:教育评价学
- 课程简介:探讨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教师科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能力。

- 内容要点:教育评价模式、评价方法、评价工具、数据分析等。

希望以上精华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

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中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中学)

第一章1.生产力,政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相互作用。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最根本上决定,最终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水平发展。

口诀:“专柜内结账”教育对生产力起反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决定受教育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教育内容的取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教育体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口诀:“领教慕容体格”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口诀:“人才论民主”③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制约着课程的发展;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者的观念;文化具有价值定向的作用;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口诀:“法官只克慕容”教育对文化具有反作用:教育能过传承文化;教育能过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口诀:“两传创改文化”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口诀:“手掌”德育是首位和灵魂,智育是核心和认识基础,体育是物质基础,美育,劳动技术;“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口诀:“手掌”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个作用。

①遗传是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②环境是必要条件和外部动力;③教育占主导作用;④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动力、决定性因素。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理学)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理学)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学+心
理学)
考试概述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评估教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考试。

该考试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旨在评估考生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考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考试中将涉及以下主要考点: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
- 研究理论与教学方法
-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
- 学科教育与跨学科教育
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是研究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学科,考试中将涉及以下主要考点: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发展心理学与研究心理学
- 个体差异与智力测量
- 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
- 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备考建议
为了顺利通过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建议考生采取以下备考策略:
- 深入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各个考点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

- 阅读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提高对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复时间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

- 多做模拟试题和真题练,提高应试能力和对考试形式的熟悉程度。

- 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法、归纳法等,提高研究效果。

结语
高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要求较高,考生需要通过系统性学习和充分准备来应对考试。

希望以上资料能为考生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祝愿考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1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C.德国 D.法国A.B.C. √D.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

A.保罗·朗格朗 B.杜威C.洛克 D.卢梭A. √B.C.D.解析: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A.B.C.D. √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教育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就一定要把教育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颁布各项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

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A.B.C. √D.解析: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该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C.生产性 D.未来性A.B.C. √D.解析: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 )。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A.B.C.D. √解析: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机关制订一套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

需求满足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学校产生的时期:学校最早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

学校产生的条件:1.首先,学校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作为广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2.其次,学校的产生是统治阶级维权治国的客观需要。

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统治阶级必须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要维持这样的统治,就需要相当数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人都须经过专门的训练,这就产生了设立专门学校的需要;3.再次,文字的形成,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

在社会文化发展方面,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学校教育来传授这些知识,而文字的出现使得学校具有了记载和传递经验的工具,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基础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基础教育的政治功能:1.基础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2.基础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3.基础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

政治对基础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决定教育的目的;2.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约受教育者的权利;4.政治制约教育内容。

基础教育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4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意义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历史上部分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观点介绍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国末期的《学记》,《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封建社会里,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作有精湛的论述。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1776年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赫尔巴持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了教学的教育作用。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

此外,他还特别重视体育。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实验教育学”这个名称是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来的主张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1903年,另外一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他认为每一种生物都是按照:“感受一一整理——表现(或表达)”.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其代表著作为1 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经验主义的色彩。

苏联1939年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杨贤江于1 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

.他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1975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

.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自1972年以来,苏联连续出版了巴班斯基的几本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教育问题。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的成分(目的、内容)、心理方面的成分(动机、意志、情绪、思维等)和控制方面的成分(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巴班斯基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是对教学论进一步科学化的新探索。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1.历史法所谓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

史料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两种。

.史料的收集还应尽量地做到全面.;第二步是对史料的鉴别.;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

要把历史分析和阶段分析结合起来。

.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它对于制定教育规划、检查教育质量、总结教育经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在运用调查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拟出谝三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常采用的有几种,如观察、谈话、查阅学生作业和教育文件资料、问卷等。

3.实验法实验法在自然科学中被广泛地采用,也是教育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教育学中所使用的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

为了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相区别,可以叫做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4.统计法通过调查、实验可以得到大量的数字资料,对于这些数字资料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只有运用统计的方法,才能揭示出来。

统计法是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各种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统计法包括对数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的方法,举凡统计图表的制作,各种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系数的汁算,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等所运用的方法,都是统计的方法。

研究教育问题时,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采用。

第二章教育概论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

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

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各个不同历史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原始的教育形态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它是在生产劳动过程和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

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原始形态的教育。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没有阶级,因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所有的儿童和青年都同样地享受教育的权利。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1)奴隶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是使用青铜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在当时主要是凭借直接的生产经验和技艺,不是依靠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实现。

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是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的,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独占,奴隶阶级的子弟只能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学习生产斗争的技能,根本无权进入学校学习。

所有的学校都是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他们自己的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场所:从这时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是别上下,分尊卑,维持世袭等级制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乐”是祭祀天地鬼神祖先,颂扬帝王贵族,鼓舞军心的音乐和舞蹈。

“射”、“御”是封箭、驾车等作战技术。

“书”是语言文字的读、写以及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

“数”是计算以叉历法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这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当时的学校教育是轻视体力劳动的。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9000 户奴隶主统治着25万余名奴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引起奴隶们的经常暴动。

斯巴达的奴隶主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特别重视军事的镇压。

因而,他们的教育就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生产发展的水平比斯巴达高,国内的斗争也比较复杂,除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外,还有经营商业的奴隶主和农业奴隶主争夺政权的斗争。

所以雅典的教育措施与斯巴达有所不同。

雅典奴隶主的子弟,从7岁到18岁,可以到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使其子弟既受到体操和军事训练,又受到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以便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2)封建社会的教育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农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广大的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穷困生活,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

官学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历代的私学,表面上是人人可以入学,但由于学费(束修)的限制,贫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弟也是很难进去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