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
zhuó:遭 受,承受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零 只落 有成 香泥 如碾 故作 。尘
,
一沉
陆游 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45 前任镇江通 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 二、从 46 岁 (1170)入蜀从军到 65 岁被劾罢官;三、66 岁后在山 阴农村闲居 20 年,在 1189 年后在做官和闲居中徘徊。 可以说, 66 岁前的陆游怀着高涨的激情希望步入仕途, 抗敌复国, 收复中原。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宏伟抱负 不会一帆风顺。在他 29 岁时,因为进士考试成绩 列于 秦桧孙子之前,而在复试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进士。 后来在仕途中又因为两度力主 抗金而被罢职。
梅“香”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不久, 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 “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高宗酷爱珍 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shèn)病故,宋光宗赵 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知阁门事韩侂胄(tuō zhòu)与知枢 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 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 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部编八下语文古诗《卜算子咏梅》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电子教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课文知识点卜算子•咏梅一、注释1.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2.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3.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4.更: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5.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6.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7.碾(n 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8.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故:指花开时。
9.零落:凋谢。
二、译文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过问。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的了,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宠斗艳,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三、问题归纳1.在上片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的恶劣环境中?如此环境中,梅花还是开了,可见梅花有什么精神?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桥边(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外),凄风苦雨(寒风冷雨)的黄昏。
不畏困境的顽强精神。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以花喻人,表现了词人的什么品格?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排挤打击)、坚贞自守的傲骨(孤高气节)。
四、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卜算子原文:卜算子,九岁瞻叱丹,十岁学究《周易》三易,究易日遍,日夜唱《易》,又问》筮数,两术参□,星忽烁烁如彗章。
痴子畸少适耽奋,遭难涧底在江边。
荆人泪尽马首断,儿童时腐蚀肠肺。
赏析:《卜算子》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卜算子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和遭遇,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首先,诗中描绘了卜算子的求学过程。
他在九岁时受到家中长辈的严厉教诲,开始学习《周易》这部古代经典著作并掌握了其中的三易之法。
从此,卜算子沉迷于理解和研究《易经》,每天日夜阅读和吟诵。
此处展示了卜算子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其次,诗中反映了卜算子的境遇。
卜算子年少时投入学问中,对周易和筮数深入探索,并将两种术法相互参照。
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卓越天赋的痴迷者,仿佛星辰闪烁,犹如彗星般耀眼。
然而,这种醉心于学术的努力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尊重和认可。
他遭受了家庭的困难,被迫贫困潦倒地生活在江边的涧底。
这表明了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忽视和冷遇,以及知识和贫困之间的矛盾。
最后,诗中表达了杜牧对弱者遭遇的关注和同情。
当荆人泪尽,马首断时,诗人通过这个形象描绘了遭受困境的儿童,他们的生活如同腐蚀肠肺一般残酷。
这种描写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以及诗人对于社会议题的关切和批判。
综上所述,《卜算子》以其独特的题材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位少年学者的求学征程和遭遇。
诗中通过对学者遭遇困境和追求知识的执着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弱者的同情和呼吁。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内涵,对读者具有深远的思考意义。
2023年《卜算子》原文及赏析
2023年《卜算子》原文及赏析2023年《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谓夜已深。
幽人:幽居之人。
此是形容孤雁。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了解。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
词作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
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2023年《卜算子》原文及赏析2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翻译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衰老之谓。
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赏析上片直陈其事,直说别情。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将江北与江南对举,由别离联根到聚会。
二句所说,并非实写,而将这次别离推而广之,即将这次别离看作一般的聚散离合,而不仅仅是尔汝之间的别离。
意即:聚久必散,散了还聚,送往迎来乃人生之常事。
二句所说,似甚通达,并未将这次别离看得太重,而“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则流露出借别之情。
谓:江北江南,几度春秋,人们对于不断的迎送似已司空见惯,但人的一生经不起几次迎送。
“朱颜”在梦里更换谓岁月不饶人,只能在不断的迎送中老去。
这里所谓“朱颜”更换,不是在镜中,而是在梦里,含有“人生如梦”之意。
这是上片,既说别情,又抒发感慨。
卜算子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
⼘算⼦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算⼦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算⼦词牌简介⼘算⼦,词牌名,⼜名“⼘算⼦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元⾼拭词注:仙吕调。
苏轼词,有“缺⽉挂疏桐”句,名《缺⽉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名⽒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清⽑先舒《填词名解》云:唐骆宾王诗好⽤数名,⼈称为“⼘算⼦”,词取以为名。
清万树《词律》据北宋黄庭坚“似扶着,卖⼘算”词句,认为取义于卖⼘算命之⼈。
⼦:“曲⼦”的省称。
即⼩曲的意思。
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测算的⼩曲。
此调之始词是北宋初年张先之作,在宋代作者甚众,名篇佳作极多。
如李之仪的《⼘算⼦·我住长江头》、陆游的《⼘算⼦·咏梅》、苏轼的《⼘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
⼘算⼦风格平和婉转,适⽤范围很⼴。
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意苦争春,⼀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严蕊的“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等意脉连贯、含蓄惟美,符合此调平和婉转的特点。
⾟弃疾的词则具另⼀风格,如“⼀以我为⽜,⼀以我为马。
⼈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在周者。
江海任虚⾈,风⾬从飘⽡。
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于天也。
”⽑泽东的《⼘算⼦·咏梅》更是⼘算⼦中的极品。
⼆、格律说明及与例词对照⼘算⼦以苏轼《⼘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正体为双调四⼗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另有双调四⼗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
(⼀)正体格律与例词对照正体为双调四⼗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以苏轼《⼘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代表。
格律与例词对照如下:(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 全文及注释
卜算子全文及注释卜算子卜算子是唐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一首名篇,形式为五言绝句,以深刻的思索和哲理见长。
下面是《卜算子》的全文及注释: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第一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诗人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两个人的地理距离遥远,相隔江头江尾,无法直接相见的情景。
- 第二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诗人日复一日地思念心中的人,尽管无法相见,但通过共饮长江水来象征着心灵的相通与联结。
- 第三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 诗人对于思念之情的延续提出了疑问,此水何时才会停止流动,此恨何时才能消散。
- 第四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诗人表达了对于相思之情的期望,希望对方的心境能够与自己一致,共同承担相思之苦。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了深情厚意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长江的隐喻,将地理距离与心灵的相通相结合,展现了他对于远离的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爱人心境的期望,希望对方能够与自己情意相投,共同经历相思之苦。
《卜算子》在表达爱情追思之情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人通过描绘人们面对时光流转和无法预知未来的无奈,表达了对于生命中遗憾和无法挽回的事物的思考。
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当下,把握眼前的美好,不负相思之意。
总之,李之仪的《卜算子》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远离心仪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于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这首名篇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初中语文文言文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
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花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⑥待:等待译文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词牌:卜算子
词牌:卜算子一、词牌起源卜算子的词牌名,一说来自骆宾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据说七岁时作《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被誉为“神童”。
骆宾王早年落魄无行,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
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出狱后为临海县丞。
唐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
骆宾王为徐府属,掌管文书机要。
他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当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不禁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不久,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传说宋之问被贬江南,曾到灵隐寺游览。
是夜明月当空,他不禁吟了一句诗:“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
”可却接不下去,正在吟哦之际,一个老僧朗声应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击掌称善,连连赞叹:妙!这两句诗对仗精工,气象阔大。
随后宋之问很快完成了全诗。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却见不到了。
寺中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
他的《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歌行,当时以为绝唱,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
因此,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写诗时,特别喜欢在对仗中使用数字对,比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万,大道青楼十二重”、“且论二八千金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等,因此人们给他一个雅号叫做“算博士”、“卜算子”。
据说卜算子一词的词牌,就是借用骆宾王的绰号。
二、词牌格律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卜算子》原文及鉴赏
《⼘算⼦》原⽂及鉴赏《⼘算⼦》原⽂及鉴赏《⼘算⼦》原⽂及鉴赏1 《⼘算⼦·送鲍浩然之浙东》 ⽔是眼波横,⼭是眉峰聚。
欲问⾏⼈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诗简介 古诗简介 《⼘算⼦·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王观创作的词。
题⽬⼀作《别意》。
这是⼀⾸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鲍浩然,表达了词⼈送别友⼈鲍浩然时的⼼绪。
这⾸词以眼喻⽔,以眉喻⼭,设喻巧妙、情趣盎然,⼜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在送别词中独树⼀帜。
译⽂译⽂ ⽔像美⼈流动的眼波,⼭如美⼈蹙起的眉⽑。
想问⾏⼈去哪⾥?到⼭⽔交汇的地⽅。
刚送⾛了春天,⼜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留住。
注释 注释 ①⼘算⼦:词牌名。
北宋时盛⾏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算命之⼈”。
双调,四⼗四字,上下⽚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句为六⾔句,于第三字⾖。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歇指调”。
⼋⼗九字,前⽚四仄韵,后⽚五仄韵。
②鲍浩然:⽣平不详,词⼈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是眼波横:⽔像美⼈流动的眼波。
古⼈常以秋⽔喻美⼈之眼,这⾥反⽤。
眼波:⽐喻⽬光似流动的⽔波。
④⼭是眉峰聚:⼭如美⼈蹙起的眉⽑。
《西京杂记》载卓⽂君容貌姣好,眉⾊如望远⼭,时⼈效画远⼭眉。
后⼈遂喻美⼈之眉为远⼭,这⾥反⽤。
⑤欲:想,想要。
⑥⾏⼈:指词⼈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说⽐喻⼭⽔交汇的地⽅,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上⼈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
⑧才始:⽅才。
赏析赏析/鉴赏 这⾸词虽是⼀⾸送别词,但并⽆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写回程的⼭⽔⾏程。
“⽔是”、“⼭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情为有情,启⼈遐想,⽽且运⽤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动容的有情之物。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
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花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时候)⑥待:等待译文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俏丽的开放。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
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
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
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
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
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卜算子》原文及赏析(通用17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卜算子》原文及赏析(通用1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篇1卜算子原文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逋。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译文红嫩的荷花婷婷袅袅,不攀不附地生在长满芦苇的岸边。
一阵西风吹来,泛起淡淡轻烟,又落下稀稀疏疏的雨滴。
饮酒后随意的放好酒杯,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
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水芝:荷花的别称。
蒹葭浦:即指一般的、寻常的水滨。
蒹葭,河辺芦菷。
草草:随意、潦草。
杯觞:酒杯。
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借指荷花。
叶叶:言以荷花为盛酒之具。
流霞:神话中的仙酒,见《论衡·道虚篇》,此处指美酒。
赏析:赏荷花而饮美酒,是古人的一种雅兴。
如南朝陈孙德琏(坐)镇郢州时,泛船饮酒赏荷,宾僚并集,时称胜赏;宋代欧阳修在扬州时,也曾邀集宾客,对荷而坐,传诗饮酒,成为佳话。
葛立方也不乏这样的雅兴,此词使是在赏荷席间所作。
此词篇幅虽小,但写荷花却颇具特色。
作者对荷花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与刻划。
把荷花的状态形象写活了;尤其善用叠字,利用叠字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摹景状物,把荷花的精神也写活了。
词的上片首句点出所咏之物。
“水芝”是荷花异名,“红”既写其颜色之美,同时也写其开放之盛;“袅袅”则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卜算子·咏梅》知识总结
《卜算子·咏梅》知识总结一、文学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陆游现存诗作有九千多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常见的表现手法:拟人、反衬、象征、托物言志。
二、注释驿外:驿站之外。
指荒僻、冷清之地。
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又,再。
著:遭受,承受。
苦:尽力,竭力。
争春:在春天与百花争奇斗艳。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碾: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尘。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故:指花开时三、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
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与百花争奇斗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
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被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四、问题**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
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的品质。
**2、“驿外断桥”“寂寞”点明了梅怎样的生长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答:点明了梅花荒僻、残破、凄清的生长环境,烘托了梅顽强、高洁的品质。
**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答: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4、本诗所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举一例并赏析。
答:托物言志。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意思是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它的芳香依旧不变。
陆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卜算子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卜算子卜算子皎皎白日上青天,墨色流金魂,深邃的思绪在行云流水的文字间碰撞,带着我们踏足古老的文化长廊。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收录了许多经典之作,其中就有一首鲜有人知却别具深意的诗歌——《卜算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之仪创作的,为了更好地探究其意境和文化内涵,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卜算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整首诗共计七言绝句四首。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明媚的阳光下,墨色的字迹像流金魂般在青天上流淌。
墨色流金,一方面形容文字的描绘力,另一方面也寓意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深情追忆。
整个意象像是在描述一种内心的清晰明了,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匆匆的无奈与遗憾。
卜算之法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古代,它是远古时代人们借助神灵、巫觋或道士等不同方式的预测方法。
“卜算子”就是卜算之人,他以观天象、卜筮预测吉凶得失的大胆预言者。
李之仪将自己扮演成“卜算子”,言语之中寄托了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命运变迁的想法。
与命运的斗争、对未来的探寻成为了这首诗的灵魂所在。
诗的前两句被赋予了字面意外的描绘,用极简洁而准绝的表达套住了整首诗的基调。
第一句“我住长江头”,一语双关,既有作者居住在长江源头的意味,同时也指他在人生的起点。
第二句“君住长江尾”,也可以理解为他的另一半,位于长江尾流的另一个角落。
因此,整句可以表示作者与他的另一半分离的痛苦与奋斗。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通过比喻和对话等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宏大的宇宙规律相联系。
诗中的“寄意”寓意了小我的感受与大社会的意义的辩证关系,《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也曾有“寄意长江去”的豪言壮志。
不论住在长江头还是尾,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追索、努力和奋斗。
即使遭受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因此,李之仪所宣扬的不仅仅是人的奋斗,更是文人追求善良、正义、真理的品质。
整首诗在语言构造上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例如,“君住长江尾”中的“君”字使用时表示别离的情绪,使用了贴合现实与虚构的写作技巧。
卜算子平仄韵格律
卜算子平仄韵格律
卜算子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在唐诗三百首中都被
认为是一首绝佳的抒情短篇。
这首诗以卜筮为题材,通过卜算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把握和对命运的敬畏之情。
本文将探讨卜算
子的平仄、韵格和律规。
首先,卜算子是一首五言绝句,其平仄规律是: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这种平仄排列的形式使这首诗的节奏感
更加明显,使得诗人的言语更加道地,意境也更加深刻。
比如,诗中
的第二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体现了这种平仄规律的运用。
其中,“贼先”两字是仄声,同时也是射人与擒贼的并列之所在,一字一声,形象生动,宛若射箭擒贼的过程一般,让人忍不住想入非非。
其次,卜算子的韵脚是“侯”、“州”、“流”、“求”。
这种
韵脚既符合五言绝句的韵律,同时也与卜筮有着直接的联系。
比如,“侯”和“州”两个字,是唐代卜筮时用来代表官职和地区的,可以
视为卜算子的一种象征,并为诗歌的语言层次增添了深度和丰富性。
最后,卜算子所遵循的是五律的诗歌结构,具有“律、呼、号、咏、颂”的属性。
其中“律”指的是五言律诗的结构;“呼”指的是
情感的呼唤,即卜算子所表达的感怀;“号”指的是预测卜筮的声音;“咏”指的是礼仪的歌唱和吟咏;“颂”则是对卜筮预测的赞美。
卜
算子在五律的结构上,更显示了它的严谨性和深刻。
因此,卜算子的平仄、韵格和律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体现
了白居易严谨精巧的诗歌才华。
卜算子短小精悍、铿锵有力的体现了
诗歌的意境,无论是用于现代文学创作,还是用于文学教学,都有着
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卜算子最标准的格律表
卜算子最标准的格律表卜算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它以六言绝句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卜算子的格律表,是指卜算子的诗句所遵循的一套规则和要求。
这套格律表,不仅体现了卜算子的独特韵律和美感,也是古代文人在创作卜算子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首先,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都是六个字,这是卜算子的基本特征之一。
六个字的长度,既不过长也不过短,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长度的限制,使得卜算子的诗句更加精炼,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刻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其次,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都是平仄相间的。
平仄是指音节的长短,平指短音节,仄指长音节。
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的平仄要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韵律感。
这种平仄相间的格律,使得卜算子的诗句更加优美动听,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再次,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都要有押韵。
押韵是指诗句中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近。
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的押韵要求严格,一般是AABB的形式。
这种押韵的要求,使得卜算子的诗句更加和谐,给人一种韵律感。
此外,卜算子的格律表还要求每句诗的意境要清晰明了。
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的意境要能够通过诗句本身表达出来,不需要依赖其他的背景知识。
这种要求,使得卜算子的诗句更加独立完整,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
最后,卜算子的格律表还要求每句诗的情感要真挚自然。
卜算子的格律表要求每句诗的情感要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做作不浮夸。
这种要求,使得卜算子的诗句更加质朴深沉,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
综上所述,卜算子最标准的格律表是六个字、平仄相间、押韵严格、意境清晰明了、情感真挚自然。
这套格律表,不仅体现了卜算子的独特韵律和美感,也是古代文人在创作卜算子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通过这套格律表,卜算子的诗句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感受。
卜算子的格律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宝贵的遗产,也是我们在欣赏和创作卜算子时需要认真学习和遵循的规则。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卜算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含译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自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至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
卜算子、卜算子慢,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
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1. 已:完结,停止
2. 休:停止
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夭夭想念你却见不到你,
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总结: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
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卜算子,感谢您的阅读!
卜算子、卜算子慢,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1.已:完结,停止
2.休:停止
翻译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
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总结: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