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工业用地分类的思考与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工业用地在规划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浅谈工业用地在规划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浅谈工业用地在规划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建议传统的工业用地一般都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以知识技术为特征的研发、设计、创意、检测等新型产业用地,此类产业通常是国家支持的产业类型,也是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向,但很多时候,社会的发展与管理、技术的研究等并不是同步的,乃至出现了新型产业用地在规划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尝试从规划管理的角度,对工业用地在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工业用地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性质的问题说到工业用地,我们一般想到的是生产制造、大体量的模块厂房。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产品设计、中试、孵化、检验检测等行业的兴起,工业用地似乎早就不再局限于机器化的厂房制造,再加上工业用地有7%的配套设施用地,这也给不少项目予以“发挥的空间”。

因此,不管是从城市景观还是建筑的使用需求上来说,现代的工业用地越来越楼宇化,很多工业建筑甚至与办公楼“雌雄难辨”。

因此,也就出现了部分企业以工业用地之名拿下土地、以工业建筑报建,最后却用于商务办公,甚至是商业配套的使用功能。

另外,也有部分工业用地因低效使用,商家为了追逐利益,将工业厂房改装成公寓、办公、商业或甚至住宅进行出租,引发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

总之,不管何种原因,都脱离不了监管难的问题。

国土规划部门与城市管理部门职能独立,各行其政,前期供地与后期监管难以衔接,让部分开发商利用政策漏洞与管理的缺失大做文章,以至工业用地最终并不是真正的用于工业生产。

(二)规划技术指标的问题容积率基本是所有用地性质指标的关键问题,为了鼓励生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工业用地通常会设定容积率下限,如《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就要求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下限为2.0,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下限为1.2,三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下限为1.2,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容积率应不低于0.8。

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和建议

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和建议

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和建议经济发展服务局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新增大量建设用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的占用耕地。

因此,必须把节约土地放在重要位置,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

所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国土资源部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并不是不许用地,二是要用得合理,用得科学,用得有效率。

不该用的地就不用,能少用的地就少用,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尽量不占耕地。

一、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

深入研究和挖掘现有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可以节约用地,有效地减少项目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省园区建设用地。

投资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投入,提高园区用地布局和产业集聚程度。

而集聚所产生的规模效益,是社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前提。

园区建设应当集中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以减少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以便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经济减少与土地功能的有机结合。

土地的聚合优化、园区功能化,使土地利用从“松散型”、“粗放型”走向“节约集约化”的管理模式,科学的推进土地使用的“变迁”价值。

土地的经济价值的提升,凝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综合竞争力。

二、促进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考与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把入园项目。

成立以工业园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国土、经信、住建、环保、招商、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业投资项目联审领导小组,在项目落户前,对项目进行联审。

工业用地建议

工业用地建议

工业用地建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

工业用地的选址和规划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对工业用地的建议如下。

首先,要合理规划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的规划应考虑工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要优先选择适宜发展工业的区域,如已有较强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同时要避免将工业用地过度集中在少数地区,以防产业过度集聚产生副作用。

此外,工业用地的规划应注重合理布局,将不同类型的企业合理分区,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冲突。

其次,要加强工业用地的保护。

工业用地是有限资源,应加强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

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使用不当或闲置的问题。

对于使用不当的工业用地,要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原有用途或进行合理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整治和维护,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扩大。

第三,要加强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和管理工业用地时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应鼓励工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鼓励工业用地的绿化和生态恢复,提高工业用地的环境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资源消耗。

最后,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监管和评估。

工业用地的规划和使用需要政府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工业用地的开发和使用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评估和审批,确保工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政府也应加强与企业和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用地的建议包括合理规划、加强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评估等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工业用地,才能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产业发展方向工业用地在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土地分类标准中,工业用地主要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这三类工业用地所面向的产业发展方向各不相同,需要进行清晰的区分和明确的定位。

本文将探讨如何准确定位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一类工业用地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工业用地,通常位于城市功能中心或者发展区域的核心区域,其发展方向应该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为主。

一类工业用地可以承载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创新研发中心等高端产业。

这类工业用地应该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资源优势和人才集聚的环境,以吸引和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政府在规划中应该注重配套服务的建设,例如科研机构、高校、研发中心等,提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

同时,一类工业用地需要加强环保要求,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类工业用地位于城市功能中心的外围区域,其发展方向应以中低端制造业和大型装备制造业为主。

这类工业用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政府需要在规划中注重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物流配套设施,以满足企业的运输需求。

同时,二类工业用地也需要注重绿化和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并建立工业园区或者科技产业园,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三类工业用地位于城市郊区或者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其发展方向应以传统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

这类工业用地相对于一类和二类工业用地来说,土地成本较低,能够吸引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

政府应该加强对三类工业用地的规划管理,并注重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确定工业用地的产业发展方向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政府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平衡各类工业用地之间的布局,确保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类分析工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讨论。

一、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是指工业园区内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情况和利用方式。

一般来说,工业园区经过规划和布局后,土地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生产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绿化景观区等。

通过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和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工业园区土地利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生产制造区:生产制造是工业园区的核心功能,因此生产制造区是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制造区主要包括工厂大楼、生产车间、生产线等,占用土地面积较大。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智能制造的兴起,许多企业开始采用高效、紧凑的生产模式,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

2. 仓储物流区: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仓储物流区成为了工业园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仓储物流区通常包括货物仓库、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等。

这些区域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

3. 绿化景观区:工业园区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绿化景观区在工业园区中起到了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作用。

绿化景观区包括公园绿地、湖泊水系和景观花坛等。

虽然绿化景观区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小,但对于提升工业园区整体形象和吸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 交通道路区:工业园区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来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交通道路区包括公路、铁路和道路网等。

这些区域通常占据工业园区较大的面积,因为它们是工业园区与外部资源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

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分类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和功能,可以将工业园区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1. 生产制造区:这是工业园区的核心功能区,包括工厂大楼、生产车间和生产线等。

生产制造区的土地利用主要以生产活动为主,并且需要满足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布局需求。

关于加快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的建议

关于加快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的建议

关于加快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的建议
加快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的课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1. 政策层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低效工业用
地改造。

例如,可以制定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补贴等,吸引企业进行用地改造。

同时,建立健全的用地规划和管理体系,
加强对低效工业用地的监管和整治,推动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
和节能技术,在改造过程中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励企业进行绿色工业用地改造,推动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利用。

3.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低效工业用地改造项目的实施。

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用地改造
提供资金保障,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社会参与,加强与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包括企业、居民和环保组织等,形成多方共识,共同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工
作。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对低效工业用地改造的
认识和支持度。

5. 综合规划,在用地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城市
发展的整体规划,注重用地功能的优化和协调。

推动低效工业用地
改造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总的来说,加快低效工业用地改造需要政策、技术、资金和社
会参与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工作,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
更新的目标。

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土地开发利用粗放,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 土地权属纠纷和利益分配不公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 •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不佳。 • 土地开发整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 对当前问题的思考 •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 建立健全土地权属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各方利益均衡。 • 强化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 • 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工作水平。
02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 实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03
土地开发整理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
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 复工作,促进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精细…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土地开发整 理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项目实施 效果。
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工作水 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和利益…
逐步完善土地权属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保 障各方利益均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长期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考虑未来的发 展需求和生态平衡。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土地养护和集约利用是中国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鉴于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必须长期维持这种基本做法,建立合理和经济的土地密集使用制度,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并鼓励从数量上扩大到质量上改进土地使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土地养护政策从萌芽到成熟,并在八个劳动密集型土地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系统和全面的政策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

本文主要分析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引言工业用地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土地承载力、助力做好稳经济促增长的重要举措。

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存在土地利用闲置低效、批而未供处置难、后期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造成项目用地效益低、土地供需矛盾紧张、土地资源浪费等情况。

1、节约用地政策的出现1986年《土地管理法》出台之前,我国土地资源的配置主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特点是“无偿、无期限、无流动”。

第一批合理使用土地的建议是根据1953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提出的,该法强调,在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土地单位有责任根据土地的经济利用原则提交土地征用计划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将土地保护定为国家的第一项政策,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符合经济效益和改善土地利用的原则。

1986年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建立了国家基本的土地管理制度。

《宪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执行合理利用土地的政策,结束非法占有和滥用土地的现象,国家建设和村镇建设必须节约土地使用。

1988年和1998年,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两次修订,以建立一个新的土地管理制度,重点是控制土地使用,严格限制农业用地转为可耕地,控制可耕地总量,并对耕地给予特别保护。

2、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2.1对闲置低效用地的监管约束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对于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只管进、不管出”,或担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大,或顾虑企业退出成本过高,致使一些土地闲置现象长期存在,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

工业用地现状调研报告

工业用地现状调研报告

工业用地现状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工业用地是指专门用于工业生产和经营的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了解当前工业用地的现状,本报告进行了一项详尽的调研,旨在探讨工业用地的分布情况、利用率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地理分布2.1 地域分布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此外,沿长江经济带以及珠三角地区也是工业用地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2 区域分布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也较为集中,往往位于城市的郊区或工业园区。

这是为了实现与居民区的分离,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利用率分析3.1 工业用地利用率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率较低,尤其是老工业区或重工业区域。

这与一些企业破产倒闭或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有关。

3.2 闲置工业用地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工业用地长期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闲置现象主要源于生产需求减少、产业升级以及土地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4. 问题分析4.1 环境污染部分工业用地周边环境存在较严重的污染问题,这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工业企业应加强环保工作,积极采取控制污染的措施。

4.2 土地浪费部分工业用地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导致土地浪费现象。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5. 对策建议5.1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转型,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5.2 加强环保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5.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政府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土地的浪费。

6. 结论通过对工业用地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工业用地分布较为集中,利用率存在不足,同时还存在环境污染和土地浪费等问题。

破解工业用地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

破解工业用地难题的思考与建议.doc

破解工业用地难题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冷水滩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更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冷水滩区工业仍然存在项目不多不大,缺乏旗舰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等与中心城区地位不相称的诸多矛盾。

纵观这些矛盾的产生,与当前制约冷水滩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瓶颈用地难问题不无关系。

一是工业用地指标少。

虽然冷水滩土地较为宽广,但由于国家对土地实施宏观调控,冷水滩又与其他县区具有不同的市、区两级土地管理体制,导致用地指标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硬缺口。

几年前,就是因为用地问题,八方制药、永昌化工等生产企业搬离了冷水滩,松脂加工等签约项目旁落他乡。

二是工业用地成本高。

按照有关文件,冷水滩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达到13.6万元/亩,并实行招拍挂,且不能以任何形式补偿项目,如果加上省、市收取的各项审批费用每亩成本将更高,令企业和政府难以承受。

三是工业征地手续繁。

工业项目若涉及征用农用地,需要实地踏勘、选址、预审、会审、报批等手续,项目准备的资料也多,既要时间,又费精力,弄得不好,就会贻误商机。

四是工业用地利用率低。

不可否认,在冷水滩地界,如凤凰工业园部分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不够,容积率低,建筑系数不大,土地产出率不高,多征少用、征而不用、囤地圈地现象也不少见。

针对用地难的问题,要从冷水滩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灵活运用土地政策,采取过硬可行的措施,从源头上破解难题,亦可推而广之。

一、在用地计划上做足文章,向政策要土地。

一是想方设法增加用地指标。

认真学好用好、用足用活现有土地政策,向上级国土部门多汇报、勤请示,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从长计议,积极参与永州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修编时充分考虑冷水滩后一个规划期的工业发展用地需要,坚决把马坪纳入冷水滩高科园扩园规划,作为其物流配套园区;发展圈外工业,圈外用地实行以租代征;设立冷水滩区专项支持项目发展资金,先向入园企业收取国家政策规定的土地出让金,以保证土地公开出让的程序合法履行,再根据投资项目的规模和性质,通过项目发展资金返给企业用于项目建设。

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建设工业及相关用途的土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资源。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用地的利用状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业用地的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与建议。

一、工业用地的总体情况当前,工业用地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工业用地的总面积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工业用地的布局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区工业用地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严重的供给不足。

其次,工业用地利用率不高,存在空置和闲置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此外,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也值得关注和解决。

二、工业用地的利用现状分析1.工业用地的布局不均衡在我国各地区,工业用地的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工业用地过剩,导致部分工业园区存在闲置和空置情况,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工业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工业用地的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2.工业用地的利用率不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是评价其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并不高。

很多工业园区存在用地空置的现象,部分企业也存在着低效用地的情况。

造成工业用地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规划和建设不合理,导致部分用地无法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问题,一些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用地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加强工业用地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利用效率。

3.工业用地污染问题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性,一些工业用地的土壤、水源等受到污染,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危害。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治理工业用地的污染问题,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工业用地布局不均衡的问题针对工业用地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建议加强工业用地的规划与布局。

低效工业用地更新改造的经验及启示

低效工业用地更新改造的经验及启示

低效工业用地更新改造的经验及启示
低效工业用地更新改造的经验及启示有以下几点:
1. 系统规划:更新改造低效工业用地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对现有用地的调查研究、分析用地的特点和潜力,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和目标。

2. 创新思维:在低效工业用地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需要注入创新思维,采取新的理念和方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可以考虑将工业用地转变为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引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产业,提升用地价值和经济效益。

3. 多元利益协调:在更新改造低效工业用地时,需要协调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利益,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

要尊重各方的权益,确保改造过程中的公平公正,达到多赢的结果。

4. 资金支持:更新改造低效工业用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等。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改造项目。

5. 环保考虑:在更新改造低效工业用地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采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更新改造低效工业用地需要系统规划、创新思维、多元利益协调和资金支持等,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

这些经验和启示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参考,促进低效工业用地的有效更新改造。

关于北京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城市更新策略的思考

关于北京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城市更新策略的思考

关于北京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城市更新策略的思考01、工业空间综述工业用地(M)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装备修理、自用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采矿用地(H5)。

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升级使得工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间界限更加模糊。

新出现的知识密集型2.5产业介于二三产之间,具有二产研发运营和三产服务管理等职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创新的产业,促进高素质人才集聚。

(国家统计局数据,北京2021年GDP(生产总值)约4万亿元,其中二产占比约18%,三产占比约82%。

2.5产业的占比逐年增加)工业用地M1、M2、M3 是以车间、厂房等构筑物、建筑物为基本要素;M4、M0用地是以技术研发、中试为主的工业研发用地和新型产业用地。

三产相辅相成,农业发展是前提条件,工业化是最基本动力,三产是推动力。

截至2021年,北京共有3 个国家级开发区、16 个市级开发区及22 个其他重要开发区,除文化创意、金融保险服务之外,与工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仓储物流、能源电力、科技服务、医疗医药和电子信息是北京产业园最主要的功能。

根据2018市规委发《建设项目规划使用性质正面和负面清单》,按照鼓励疏解非首都功能,鼓励补齐地区配套短板,鼓励完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加强职住平衡的原则,对社会投资项目按不同地区(核心区、中心城四区、副中心、中轴及长安沿线、平原五新城、山区七涵养区)制定了清单。

其中的平原五新城包含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限制一般制造业,鼓励工业用地调整为科创、高新及新兴产业用房。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1版)》适用于全市范围的基础措施,限制制造业。

(研发、中试、设计、营销、财务、技术服务、总部管理、调试组装、系统集成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非生产制造环节除外)北京16区,分区域差异化管理“1+5”措施,进一步体现分区域梯度发展和承接。

“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的基础措施,“5”分别适用于核心区(东西城)、城四区(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其他平原地区(大兴区、顺义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平原部分)、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

2024年工业用地出让管理总结

2024年工业用地出让管理总结

2024年工业用地出让管理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用地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工业用地,促进工业发展,各级政府在2024年对工业用地出让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总结2024年工业用地出让管理的亮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工业用地出让管理的亮点1. 划定合理用地规模:2024年,各级政府根据工业用地需求和发展规划,划定了合理的用地规模。

通过科学的调研和规划,将工业用地规模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避免了过大或过小的用地规模,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引入市场化机制:2024年,各级政府采取了市场化的出让方式,通过竞拍或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工业用地的出让。

这种市场化机制使得用地出让更加透明、公平,有效避免了行政干预和权力寻租的问题,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3. 加强监管和审批:2024年,各级政府对工业用地的监管和审批加强了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用地管理制度,对用地出让和使用进行审查,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有效遏制了乱象和不当行为,保障了工业用地的合理利用。

4. 优化用地环境:2024年,各地在工业用地出让管理中注重优化用地环境。

在用地出让过程中,要求企业提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保证金,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给予支持和倾斜,以保护环境和提升工业用地的质量。

二、工业用地出让管理存在的问题1.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尽管2024年采取了市场化的出让方式,但目前市场机制仍不完善。

一方面,行业竞争不充分,导致少数投资者垄断市场,影响了公平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面,用地价格过高,企业承担过大压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2. 监管和审批仍有漏洞:尽管加强了监管和审批力度,但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和制度不健全,仍存在监管漏洞和审批滞后的问题。

一些企业利用漏洞和空子,违规使用用地,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和审批机制。

3. 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注重优化用地环境,但工业用地的环保问题仍然突出。

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转型和更新速度

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转型和更新速度

区分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转型和更新速度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仓储、物流等经济活动的土地。

根据用地的不同功能和性质,工业用地可以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区分这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转型和更新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是指城市工业功能集中区的主导地位,主要依托工业企业实施的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集中规模,技术密集度高,生产效益较大。

二类工业用地是指城市工业功能区之外的较集中和规模较大的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相对于一类工业用地来说,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三类工业用地是指城市工业功能区之外的分散和小型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不仅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而且生产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较低。

二、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转型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一类工业用地的用地转型速度较快。

由于一类工业用地的规模大、技术密集度高,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使得其更容易实现用地的更新与转型。

二类工业用地的转型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原因是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

虽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二类工业用地也逐渐实现了一定的用地更新和转型,但相对于一类工业用地来说,转型速度较慢。

三类工业用地的转型速度较为困难,主要因为三类工业用地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且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

这些因素导致了三类工业用地的转型和更新速度较慢,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三、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更新速度一类工业用地的更新速度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具备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和企业对于一类工业用地的更新投入较多,致力于提升用地的产业价值和效益。

二类工业用地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原因是其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和面临的诸多限制。

尽管二类工业用地也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但相对于一类工业用地而言,更新速度较慢。

区别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

区别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

区别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一、引言工业用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业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在用地利用效率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的差异。

二、用地规模与用地利用效率一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用地,其用地规模通常较大。

由于一类工业用地通常用于重要的工业项目,因此其用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在合理规划和设计的情况下,一类工业用地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一般工业项目的用地,其用地规模通常较小。

与一类工业用地相比,二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二类工业用地所承载的工业项目规模较小,资源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由于二类工业用地多位于城市边缘或次要区域,交通不便等因素也限制了其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三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轻工业和支持性工业项目的用地,其用地规模较小,且一般位于城市边缘或次要区域。

在用地利用效率方面,三类工业用地相对于一类与二类工业用地来说表现出更低的效率。

这主要是因为轻工业和支持性工业项目的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且该类工业用地多用于非重要的工业项目。

三、土地利用工艺与用地利用效率一类工业用地作为重大工业项目的承载平台,其土地利用工艺较为精细和高效。

例如,在厂房布局上,一类工业用地通常采用流线化布局方式,使生产过程更加紧凑和高效。

同时,一类工业用地在配套设施建设上也注重高效利用,如合理规划园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这些特点使得一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二类工业用地的土地利用工艺相对简单和粗放。

由于用地规模较小,二类工业用地往往缺乏完善的规划和设计,厂房和设施布局较为混乱,资源利用不够高效。

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规范的管理,也限制了二类工业用地的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

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

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工业用地是指为工业生产及相关服务提供土地资源的区域,根据不同的规划和要求,工业用地可以分为一类工业用地和二类工业用地。

这两类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土地规划、用地标准、功能布局和环境要求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与比较。

一、土地规划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的土地规划有所不同。

一类工业用地通常位于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或工业园区内,相对容易获取。

而二类工业用地则可能分布在城市郊区或乡村地区,获取难度较高。

二、用地标准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的用地标准也存在差异。

根据相关规定,一类工业用地通常需要具备较大的面积和较高的建筑高度,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而二类工业用地则对面积和建筑高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更适合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功能布局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在功能布局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类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需要配备完善的生产设备和较大的办公空间,同时还需要考虑噪音、环境等因素对周边的影响。

而二类工业用地则更多用于小型工业企业、仓储物流等功能,布局相对灵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四、环境要求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对环境要求也存在差异。

一类工业用地通常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工作,以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而二类工业用地则相对较少受到环境要求的限制,但也需要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综上所述,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制定不同的用地标准、注重功能布局和环境要求的合理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然而,无论是一类工业用地还是二类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都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人们提供更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工业用地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的依据及区别

工业用地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的依据及区别

工业用地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的依据及区别工业用地的划分是为了规范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资源。

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和地方实际情况,工业用地通常被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用地划分的依据及各类别的区别。

一、工业用地划分的依据工业用地的划分主要依据包括土地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因素等。

1. 土地性质:土地的性质是划分工业用地的基本依据之一。

根据土地的基础条件,如地貌、土壤质量等,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2. 使用功能:工业用地的划分还要考虑到不同工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工业用地的使用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相应的类别,以满足不同类型工业的需求。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用地的划分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工业用地距离居民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远近,将会对工业用地的划分产生影响。

二、一类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属于国家级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用地。

其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功能:一类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国家重点产业的发展,涵盖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这些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2. 地理位置:一类工业用地通常位于经济发展比较集中的城市或地区,便于形成聚集效应和提供便利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

3. 环境要求:一类工业用地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要求较高,需要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三、二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一般工业活动的用地,主要包括传统制造业、基础材料工业、轻工业等。

其划分的依据如下:1. 产业特点:二类工业用地适用于一般工业活动,涵盖了传统制造业和基础材料工业等传统工业部门,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2. 地理位置:二类工业用地通常分布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但相对于一类工业用地来说,其地理位置并不要求过于优越。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径与存在问题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径与存在问题

国土资源GUANLIYUANDILAND&RESOURCES31管理园地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和高风险区域开展多参数自动化监测,推广一般地质灾害隐患和重点巡查区简易监测。

加强预警方法和技术研究,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模型,丰富预警信息发布方法和手段,增强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逐步实现从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向精细化预警预报转变。

四是科学完善应急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进一步完善全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使应急预案体系更科学,更高效。

强化对各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和应急演练的指导。

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应急装备的配备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应急处置,及时开展重大地质灾害灾险情的应急调查和处置指导工作。

五是科学设置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

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热矿水勘查等,进一步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为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进一步扩大杭嘉湖、萧绍姚、温黄、平苍等平原的地面沉降监测范围,实现沿海平原地面沉降易发区监测全覆盖,完善多方法地面沉降监测体系,提升地面沉降监控能力。

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环境信息化水平。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遵循“需求导向、标准规范、信息安全、建用并举”的原则,加快推进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涵盖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调查、监测、预警、保护和管理全流程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大数据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

三、注重制度创新,强化队伍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单位制度建设。

要紧跟当前的形势,对技术、行政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各项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形成遵章守约、科学严谨、廉政节约等工作制度的常态化。

二是加快人才的培养,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加大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地质成果转化水平,逐步建成一支凝聚力强、实力雄厚的地质环境管理技术支撑队伍。

《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破解工业发展土地瓶颈制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工业项目用地现状(一)工业项目获取建设用地难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主要依靠政府供应国有土地,但征用土地被严格限制后,新增建设用地困难,工业项目用地紧张。

(二)工业项目存量建设用地不足全县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存量土地尚有600余亩,主要分布在福集、、嘉明等镇。

24个镇中,多数镇面临工业项目用地难问题。

(三)工业项目土地利用相对粗放202x年,全县工业企业新占地300亩,平均建筑容积率小于0.4,投资强度每亩低于40万元,较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水平相差甚远,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四)工业项目用地成本增加目前征用土地成本价平均每亩比202x年2月之前高出4万元以上,地价上涨直接抬升了工业项目用地成本。

二、土地瓶颈制约原因分析(一)土地一级市场被严格限制土地一级市场只能在“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挂牌”、产业政策限制等一系列制度约束下进行,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都不可以自由处置土地使用权;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限制了不同用途土地之间的相互流转;征用土地进入一级市场的渠道被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方式的探索相对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而且我县尚处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底子薄,集聚效应不大,引进的项目多为中小型传统项目,其建设和扩张大都依赖原有存量土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用地难问题的出现。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瞻性不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当、地块规划用途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相符等问题,储备土地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间存在差异,一旦新上项目,许多镇需要临时调规,不能及时保障用地需求。

(三)企业追求土地资产最大化工业企业发展需要土地这个载体,但若干企业更看重它是一种资产,一旦获得土地使用权,便千方百计把它转化为抵押物,通过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同时等待时机,争取土地增值利益。

因此,企业在发展之初,往往是抓住各地急切招商引资的心理,把取得土地的多少及其土地价格问题作为投资谈判的重要条件之一,想方设法圈占更多土地,土地被隐形闲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摘要】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工业用地分类的局限性,结合实践过程具体产业用地归属的困难性,对现有的工业用地分类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应细化工业用地分类,以适应规划编制需求,更好地引导与控制产业园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 用地分类 产业园 细化Considering and Reform-ing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rrent IndustrialLand UseAbstract:The paper, contraposing the limi-t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landuse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 combiningthe difficulty in specific industry attachmentduring the practical process, ponders on thecurrent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land use.Then it puts forwards the method of subdi-viding the industrial land use, so as to adaptthe needs of planning workout, and direct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zone.Key words:Industry,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Industry zone, Subdivision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催生了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的建设热潮仍然势头不减,诸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在各地层出不穷。

开发区的建设一般以工业用地为主,并配有一定比例的居住、公建、市政和仓储等用地,是城市的重要产业区。

然而笔者发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面对开发区拟发展的形形色色工业项目,在用地分类上却较难“对号入座”,产生了某类产业不知该归属于哪类工业用地的尴尬境况,这对只有三种分类的工业用地来说,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文章对现行的工业用地分类标准进行思考,提出了改良工业用地分类的方法与作用,以期使工业用地的分类适应当前的工业多样化发展的状况,并透过工业用地分类的改革,促使其他用地进行重新分类与调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对当前工业用地分类的思考与改革何朝俊 金继晶21《分类与标准》今日仍然被用来编制、审批和实施城市规划。

然而,随着我国规划工作的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的日益兴旺,原有的用地分类已出现不能完全适应规划的状况。

因此,不少地方规划部门已经采取了“权宜行事”的做法,如深圳市结合自己的特殊情况编制了城市用地分类的《标准与准则》,将行政办公、文化设施等公益性用地从国标中的C类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大类GIC类用地(政府社团用地),用以更好地指导本地的发展。

根据《分类与标准》,我国的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基本上反映了土地分类的目的。

而在10大类用地中,只有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特殊用地只划分到中类,没有小类。

特别是工业用地,作为城市的主要用地类型,一般占到建设用地的15% ̄25%,却只分为3个中类(表1)。

工业用地划分是以工业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的干扰和污染程度为标准的,这样的分类确实是比较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以干扰和污染程度进行工业用地划分存在以偏概全之嫌。

如《分类与标准》中规定纺织工业属于二类工业用地,原因是其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然而在重污染工业分类中,纺织工业和发电厂、水泥厂、金属冶炼厂等都属于严重的噪声污染源[3],实属严重干扰居民生活的企业,按理应归为三类工业用地。

还有报道称,芬欧汇川(常熟) 纸业有限公司工程35万吨造纸项目和金东纸业公司年产135万吨造纸项目第一阶段工程入选“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 从另一方面说明造纸业不一定都是污染工业,关键在于企业对环境保护是否有负责的态度[4]。

这样来看,将传统认为严重污染的造纸业划归到三类工业,也是不恰当的了。

2 工业用地分类标准之再思考针对上述工业用地混乱的情况,有必要对工业用地的分类标准重新思考,以使土地用途分类适应于规划编制。

2.1 依据工业部门分类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现有的工业分类已经存在,可以直接使用,包括按工业产品分类(重工业、轻工业)、按产品的加工程度分类(采掘工业、加工工业)等。

以按工业产品分类为例,重工业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以冶金、采矿、机械、建材、化工等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为主,它们应归属于《分类与标准》中的三类工业用地。

轻工业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工艺品等污染少、影响小的行业,属于《分类与标准》中的一、二类工业用地。

也有例外情况,如轻工业中的传统造纸业一般就认为是污染严重的行业;重工业中的电子工业则属于较“卫生”的行业。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工业污染状况来划分工业用地类别,但工业污染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决定工业用地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重要因素。

2.2 依据能耗与污染分类此种分类类似于现有的工业用地分类标准,但在考虑污染的同时加入了能耗这一指标,使得分类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是新时期我国工业用地与工业发展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容之一。

表2中显示了我国不同行业环境污染负荷情况,分别以万元产值能耗和万元产值的SO2排放水平为标准,将部分主要行业分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中能耗、中污染产业,及低能耗、低污染产业三大类。

如果工业用地分类与此分类相对应,则一类工业用地(低)、二类工业用地(中)、三类工业用地(高)与《分类与标准》中较多用地有一定的出入:新的木材加工及竹藤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属于三类用地,而在原分类中却属于一类用地;新的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是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属于一类用地,而在原分类中却属于二类用地。

诸如此类的还有一部分,但大多数用地能够相对应,如电子工业、纺织工业、采掘工业等在两种用地分类标准中相一致。

当然,表2中工业分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塑料制表1 现行工业用地分类和代号22品业能耗较高,但污染系数只有2.08,只能属于高能耗、低污染的产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污染较严重,但能耗只有0.97,应将其归为中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其他的还有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按指标应是低能耗、中污染的产业。

如果通过这样的标准对应用地分类,则会出现分类过细的问题。

实际操作中当能耗和污染两者不一致时,需要以其中之一为主导因素,参照一定的指标进行用地的判别,这样的工业用地分类较现行的分类标准更为科学、合理。

2.3 依据产业技术分类按照产业技术分类,则可大致分为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两大类,对应的两类用地分别为传统工业用地和新兴工业用地。

当然也有学者将其分为传统工业用地、高新技术工业用地和新兴工业用地三类[2]61。

事实上,高新技术工业和新兴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一类产业,高新技术是偏重技术的高、精、尖,而新兴则强调新,与“过去的”、“旧的”相对,包括新技术转化成的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成的产业等。

为与传统工业形成对应,在这里采用新兴工业的概念。

一般认为,生物工程技术、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纳米材料和转基因技术等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其用地都属于新兴工业用地。

与原有的《分类与标准》对比,它们均属于一类工业用地,而且污染少、能耗小,更为突出的是技术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

而传统工业中的食品、纺织、钢铁、建材等用地则基本属于《分类与标准》中的二、三类工业用地,以中度污染和重污染为主,效益也不如前者显著。

因此在城市工业用地规划中可以将两者各自独立集中布局,以形成形象突出、功能独立、内部联系紧密的分区特征,同时可以减少污染或集中处理污染,建设良好的园区环境。

3 细化工业用地分类,引导与控制工业用地发展工业用地分类较难制定一个两全其美的标准,现行的《分类与标准》已经出现了矛盾性问题,上述讨论的几种类型也不尽完善,均有顾此失彼之憾。

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分类,需对工业用地分类深度再加强。

有学者建议:“在《分类与标准》基础上以大、中类为主,进行精简和调整,取消小类。

大、中类适用于总体规划的编制阶段,总体规划以下的用途分类以各地的规划管理标准为主。

”[6]这种观点对总体规划没有太大影响,而对以控制和引导为目的的控规来说,则难以进行下去。

当然以各地的规划管理标准进行控规和其他详规的编制也是较好的想法,但笔者认为,最好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国标进行指导与约束,规范地方管理标准体系,形成大同小异的整体格局,避免分类标准的五花八门、自成一家。

3.1 细化工业用地分类的方法采用哪种类型的用地分类标准,只能解决当前工业用地分类的一半问题,另一半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细化、细分工业用地分类,使其达到小类,从而提高规划的确定性。

以上述的依据能耗与污染分类、依据产业技术分类为例。

若依据能耗与污染进行工业用地的分类,则产生高、表2 2005年我国部分主要行业环境污染负荷[5]理论探讨对当前工业用地分类的思考与改革/何朝俊 金继晶23中、低三种类型的企业,进一步细分时,则可将单位面积或单位投入的经济效益作为评判标准,细化到小类。

如在M2中能耗、中污染的产业,可以细分为M21高效中能耗、中污染工业,M22中效中能耗、中污染工业,M23低效中能耗、中污染工业,通过这样的划分,工业用地分类便成为3中类、9个小类(有可能小于9类),内容更具体,指代更明确。

同样的,若在依据产业技术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再分,可以纳入能耗与污染指标,由于新兴工业大都属于干净、能耗不高的产业,那么M1新兴工业可进一步细分为M11低耗、低污类新兴工业,M12中耗、低污类新兴工业,M13低耗、中污类新兴工业和M14中耗、中污类新兴工业。

传统工业也可进行类似的划分,得到M21,M22,M2n类工业用地。

当然上述的经济效益和能耗、污染指标还需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这里想表明的是一种分类的思路与方法,即借鉴其他的分类标准进行交叉再分,最终完成用地的划分。

3.2 细化工业用地分类的意义虽说细化工业用地分类降低了规划的适应性,特别是对市场性和非确定性内容,应以加强地块兼容性和弹性引导,使规划更加适应市场变化[7]。

但工业用地作为城市主要建设用地之一,现状的《分类与标准》对工业用地而言,一方面降低了规划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工业用地不同于商业和居住用地,兼容性和弹性不是很好,其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大多数工业不被其他“邻居”所喜欢,只能跟同类聚在一起,因此细化工业用地分类就与规划的适应性不相矛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