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单课演练
山东省栖霞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荷塘月色》评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一、基础演练(每小题3分,共21分)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脉脉(mài) 似的(shì)脖颈(gěng)独处(chǔ)B.酣(hān)睡参差(cēncī) 拮据 (jù) 踱步(duó)C.点缀(zhuì) 倩(qiàn)影颤动(chàn) 梵语(fàn)D.煤屑(xiāo) 羞涩(sè) 惦念(diàn)幽僻(pì)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弥望倩影蓊蓊郁郁没精打彩B.缈茫幽辟隐隐约约嬉皮笑脸C.宛然敛裾婷婷玉立一泻千里D.风致袅娜迷迷糊糊不绝如缕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不相同的句子()A.紫菊雨中怒放,红蕉风中婀娜,为客居异乡的游子奏出秋日的交响乐。
B.你渐行渐远的身影如一支舒缓而悲伤的乐曲,吹在我耳畔。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4、依次添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地一组是()①重复建设,产业______,是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
②广告是一种宣传工具,商业广告的目的是______。
③经微软公司______,这家店成为本市唯一一家经营微软公司软件的专卖店。
A趋同赢利授权 B雷同赢利受权C雷同营利受权 D趋同营利授权5.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横跨欧亚6国,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了基础。
B.“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C.小王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
叫她,不应;碰她,不理。
她仿佛要从家常百味中体会人生百味。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精选16篇)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精选16篇)《荷塘月色》课堂实录篇1教学目标:1.品尝语言,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2.体会简单的思想感情教学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下简称师):同学们好,今日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板书篇目、)朱自清先生曾经很自信地说,他有一种奇妙的本事,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觉和制造令人“惊异”的美。
荷塘,平凡吧;月色,一般吧。
要从其中制造令人惊异的美,真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就渐渐观赏吧。
二、诵读感知师:首先,我朗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在听准字音的基础上,感受文本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掌声)师: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说一说文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写了观赏月下荷塘美景的过程以及之后的一些感受。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还抒发了他的情感。
师:非常好,不仅有眼前之景,还有胸中之情。
师:题目是“荷塘月色”,那些段落集中写了“荷塘月色”。
生:四、五、六自然段。
师:你觉得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哪些段落写了月色呢?生:第四段、六段写荷塘,第五段写月色。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都是写的荷塘,没有写月色。
师:题目为什么叫“荷塘月色”呢?生:月色无形无声,很难把握。
所以借助荷塘来写。
师:侧面描写,这才是高超的地方。
第四段只写了荷塘,第五段只写了月色吗?生:(恍然)都是既有荷塘,又有月色。
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才更加丰富。
三、品尝语言(主要是四、五两段,诵读贯穿整个环节)第一部分:鉴赏四、五段,让同学自由发觉鉴赏点,老师适当引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查找“惊异”之美。
先鉴赏第四段。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留意读准字音、停顿,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
生:(有感情地读)师:同学们说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众生:挺好。
师:不错,这位同学开了个好头。
下面同学们认真阅读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
预备好了请举手。
(给同学二三分钟思索时间)生:我觉得“层层的叶子中间……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非常好。
语文高考系列— 5 荷塘月色(知识点与达标演练)
5 荷塘月色一、读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1.生难字羞涩.(sè) 煤屑.(xiè) 幽僻.(pì) 蓊.蓊郁郁(wěnɡ) 踱.步(duó) 袅娜.(nuó) 渺.茫(miǎo) 霎.时(shà) 酣.眠(hān) 梵.婀玲(fàn) 斑驳.(bó) 媛.女(yuàn) 鹢.首(yì) 敛裾.(jū) 乘.凉(chénɡ) 2.多音字⎩⎨⎧ 笼.罩ɡ资金回笼.ɡ ⎩⎨⎧ 独处.妙处.⎩⎨⎧纤.腰纤.夫 ⎩⎨⎧旋.律旋.风⎩⎨⎧ 曲.折歌曲. ⎩⎨⎧ 参.差人参.参.加 ⎩⎨⎧ 脉.脉山脉. ⎩⎨⎧ 浅.笑流水浅浅.二、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幽.僻 点缀. 踱.步 袅.娜 渺茫.. 倩.影 惦.记 船棹.三、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苍茫 渺茫1.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修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如:天然的灵秀和训练有素的气质使她如同出水芙蓉,亭亭玉立。
2.婀娜多姿:形容轻盈柔美的姿态。
如:我忘不了她那婀娜多姿的舞蹈。
3.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程度较轻。
如:你看他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准是在家里挨了臭骂。
4.萎靡不振:形容精神颓靡,意志消沉,程度较重。
如:近年来,他的精神一直萎靡不振。
5.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绍兴,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主要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文学常识:朱自清散文的特点:①感情真挚淳朴;②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③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④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包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主要内容]《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
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的感受,表达了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三个课时)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首诗是江总书记在1998年11月11日为纪念某位作家诞辰100周年而亲笔题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
生:“晨鸣共北门,谈校少时情。
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
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
清淡传香远,百代名。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大家猜得出,江总书记是为纪念谁而题的诗吗?生:朱自清。
师:完全正确!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吗?生:有《背影》,有《荷塘月色》。
师:很好,大家非常聪明。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了。
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没有?生:《春》、《匆匆》……师:看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更加有名的——《荷塘月色》。
(板书:题目及作者)【作者简介】师:谁来说说,关于朱自清,你有怎样的了解和认识?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向我们介绍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先生的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师:刚才有同学也表达了他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佩之情。
老师跟大家一样,同样非常佩服这位也曾当过中学语文老师的大作家。
毛泽东曾经写过一篇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里面就有这样的话,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江总书记题的这首诗就是希望青年学子学习和继承朱自清先生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和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
毛泽东: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第1课 荷塘月色》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8.第⑤段对月光的描写被评价为“状难摹之景,如在眼前”, 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除了直接描写月色,还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 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 是后置定语,形容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 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 番样子。
过不同景物,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如“月光如流
水一般”用“流水”的比喻,把月光写得流动、轻柔,而且突出了 它空灵、明澈的特点;“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直接写月色的特点。 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来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用 树影的明暗掩映、错落有致来反衬月光的轻盈荡漾。
》
B 。 , “ , ”( 无 《 》)。
C , 。“, ”
(
《 》)。
D 。 , “ , 。” 无 《
》
答案 B 解析 ①处一句话已经结束,用句号;②处一句话未了,应 用逗号;③至⑤是引用的话,⑤至⑧是补充说明,应用括号;⑦ 至⑧是书信,应用书名号;最后句子末尾加上句号表示该句已结 束。
6.“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 象相关。完成(1)~(3)题。
《荷塘月色》课课练
《荷塘月色》课课练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因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中所描写的池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七一五”大TS,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GM或反GM,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妻子女儿一大家,都指着我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又不能安然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二、课文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乘.凉()煤屑.()幽僻..()蓊.蓊郁郁()踱.着()曲.折()袅娜..()弥.望()点缀.()羞涩.()参差..()宛.然()渺.茫()颤.动()斑驳..()霎.时()脉.脉()酣.眠()稀疏.()纤.腰()敛裾.()媛.女()峭愣..愣()2.解释下列字和词。
(1)幽僻:(2)蓊蓊郁郁:(3)踱:(4)弥望:(5)田田:(6)亭亭:(7)点缀:(8)袅娜:(9)羞涩:(10)凝碧:(11)脉脉:(12)风致:(13)丰姿:(14)参差:(15)斑驳:(16)峭楞楞:(17)倩影:(18)一例:(19)没精打采:(20)艳歌:(21)风流:(22)妖童媛女:(23)鹢首:(24)羽杯:(25)棹:(26)敛裾:(27)消受:三、阅读全词,完成下列填充。
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
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现如今,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测试题及答案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运用 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倩影(qiàn) 霎时(shà) 参差(cēn) 脉脉(mò) B.袅娜(niǎo) 独处(chù) 幽僻(pì) 煤屑(xiè) C.颤动(chàn) 纤腰(xiān) 弥望(m í) 踱步(duó) D.酣眠(hān) 乍看(zhà) 敛裾(jū) 宛然(wǎn) 2.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3.了解作者并填空。
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家、学者。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文学研究会成员。
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等。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归恰当的一项是()①白天少人走,夜晚就更加寂寞。
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技 巧。
《听听那冷雨》教案
01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02
投影仪、PPT、教学视频等。
03
教学方法
《听听那冷雨》教案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雨的美。
《听听那冷雨》教案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
巩固练习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应和问题,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
使用黑板、粉笔等传统工具进行重点 难点的讲解和板书。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 ,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和影像 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在线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阅 读、讨论和交流,拓宽学习视野。
《荷塘月色》《听听那 冷雨》教案及练习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练习题及答案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荷塘月色》和 《听听那冷雨》两篇 散文的文学常识、背 景和主题。
了解两篇散文的语言 特点,包括用词、句 式和语调等。
《荷塘月色》教案
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
讲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引 导学生学习。
分析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 作者的情感。
《荷塘月色》教案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景和作者的情感。
重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和写 作技巧。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练习)高一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必修上册)
7.14.2《荷塘月色》课时作业(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颤动”的“颤”应读chàn。
C.“梵婀玲”的“梵”应读fàn。
D.“踱着步”的“踱”应读duó。
故选B。
2.下列句子在修辞特点上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C.太阳暗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是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形成感官上的互通。
A.比喻,把“树缝里漏着的一两点路灯光”比喻成“渴睡人的眼”。
B.拟人,“邀来”赋予牛蛙以人的行为特点。
C.拟人,“悲叹”“脱”“披”赋予风、树木以人的行为特点。
D.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形成感官上的互通。
故选D。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候在深夜,湫隘的小巷之中,万籁俱寂,只有自己的足音,橐橐地回响着,沉重地敲在心上,叫人惊悸不安;窸窸窣窣的衣裾,仿佛有谁尾随在背后似的,更令人惶悚。
然而这种静寂,在过惯了喧阗生活的我看来,是大有风趣的。
《荷塘月色》试讲逐字稿
《荷塘月色》试讲逐字稿一、教学过程1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荷花、荷叶的组图)师:请同学们分享下观看之后的感受吧。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几个睡莲,歪着脑袋紧贴水面,像一个个羞答答的大姑娘。
生: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师:听着同学们诗情画意的描绘,仿佛荷花就在我们的身边绽放。
那么在作家朱自清眼中的花和我们眼中的有所不同呢?今天我一起来学习《荷塘月色》。
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桌间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朱自清以及写作背景?生:朱自清是民主战士,作品结构严谨,观察细致,笔触细腻,感情真挚。
本文写作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作者抗争无力,转而进入“象牙塔”,但内心又无法平息对现实的不满,对生活的惶惑,内心无法排解的忧愁,促使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师: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作者所处的地点发生了几次变化?心情又有哪些变化?文段可分为哪几部分?生:文中作者从家——小路——荷塘——家。
师:那心情呢?生:心情由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出宁静。
师:是的,这一明一暗,两条线交织,情景两方面相融合。
那么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谁能说说你的看法?生:第一部分,心不静,夜出游;第二部分,荷与月,喜与愁;第三部分,忆江南,向美好。
师:是的,分析得很透彻。
这就是作者眼中的荷塘月色。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具体的感受下其中的美景吧。
3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师:齐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本文的“文眼”。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本句话是全文的文眼。
师:找得很准确。
句中“颇”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大家反复诵读这一句话,品味一下“颇”字。
生:“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3.9《荷塘月色》实战演练 粤教版必修1
3.9 荷塘月色实战演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脉.脉(mò)颤.动(zhàn)(chénɡ)独处.(chǔ)B.酣.睡(hān)参差..(cēn cī)(nà)蓊蓊郁.(yù)C.点缀.(zhuì)倩.影(qiàn)(xié)斑驳.(bó)D.煤屑.(xiāo)羞涩.(sè)(duó)幽僻..(yōu pì)解析:A.颤chàn动;B.袅娜nuó;D.煤屑xiè。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霎时倩影稀疏没精打彩笼着轻纱B.缈茫虚无飘渺隐隐约约嬉游无度C.和谐妖童嫒女纤腰束素迁延顾步D.风致丰姿绰约不绝如缕叶嫩花初解析:A.没精打彩—没精打采;B.缈茫—渺茫;C.妖童嫒女—妖童媛女。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A.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可.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B.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就.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C.这是独处的妙处,我将.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D.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解析:A.可:表示转折。
用“可”表达了对“月光淡淡”的遗憾,与文意不符。
B.根据课文理解,作者并没能完全超脱于现实生活,句中用“就”不妥当。
C.“将”指“将要”,不与“好了”搭配。
注意仔细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匠心。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民族美德积重难返....,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间所能改变得了的。
B.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能够见仁见智....,达成共识,说明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强的。
C.美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已箭在弦上....。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朱自清《荷塘月色》课后习题及答案
《荷塘月色》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隙.(xī)脉.脉(mò)颤.动(chàn)遮.住(zhē)B.霎.时(shà)独处.(chù)约.略(yuē)梵.婀玲(fán)C.蓊.郁(wěnɡ)薄.雾(bó)睡熟.(shú)参差..(cēn cī)D.袅娜.(nuó)踱.步(dù)一例.(lì) 酣.眠(hān)2.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霄路。
B. 树色一列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C.叶子底下是默默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4.下列各句中的“像”字不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A.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B.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无误的一项是()。
①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③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月色》教案两课时优秀
《荷塘月色》教案两课时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感受《荷塘月色》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荷塘月色》这个题目,提问:你们觉得荷塘月色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分析课文2.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对比、排比、拟人等。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清新、优美、抒情。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赞美之情?(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月色”、“荷塘”等。
2.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变化:从赞美大自然到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荷塘月色》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2.强调文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美好。
五、课后作业1.背诵《荷塘月色》中的精彩语句。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景的散文,借鉴《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荷塘月色》,让学生感受到了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2.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作者及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2. 介绍荷塘月色的自然风光和特色。
教学活动:1. 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讲述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学生分享对荷塘月色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内容:1.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风和艺术特点。
2.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3. 教师总结并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荷塘月色》中的写作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背景的短文。
教学活动:1. 教师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象征手法等。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发挥想象。
3.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第四章: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技巧,如水彩画、剪纸等。
2. 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章:综合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设计综合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
2. 学生展示综合活动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选择活动形式和角色。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综合活动。
高中语文1荷塘月色演练(含解析)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凤凰传奇)歌词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赏古诗采莲曲二首(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赏析】本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艳,美色纷呈的景象。
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
因为要划船竞采,顾不得水湿衣衫。
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
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时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也写出了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享受的。
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是花儿依依不舍地送别她们。
“花迎入”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别有韵味。
在《荷塘月色》里,朱自清先生用超然的态度来看待外在事物。
无论荷塘里多么热闹,他隔着不能朗照的月色看过去,不觉吵闹得无法忍受,也不去禁止蝉噪和蛙鸣,只是这么远远地观看,居然还看出一些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先生在这么嘈杂的荷塘旁,仍能感受到和谐,这种心态自是超然。
他在尽力追寻一种美景,通过“另一个世界”来安慰自己的心灵。
《荷塘月色》里所寻求的美景,正是这种“追求”心态的写照。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基础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mí)点缀.(zhuì)幽僻.(pì)B.倩.影(qiàn) 袅娜.(nuó) 斑驳.(bó)C.参差.(cī) 脉脉.(mò) 名曲.(qǔ)D.梵.婀玲(fán) 空.隙(kònɡ) 颤.动(chàn)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 )A.没精打采参差剑裾和谐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C.纤腰束素倩影斑驳酣眠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是独处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C.妙处点缀漏着D.好处盛开透出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眠.歌(睡眠) 弥.望(满)B.袅娜..(柔美的样子) 丰姿..(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C.倩.影(美丽) 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D.妖.童媛女(艳丽) 兼.传羽杯(双方)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边的荷香月色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④热闹的蛙声、蝉声⑤江南采莲的盛况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也像超过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C.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7.下列句中修辞特点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
一、基础知识演练
1.填空。
朱自清,字_______,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土,毛泽东同志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脉脉(mò) 颤(zhàn)动乘(chéng)凉独处(chù)的妙处(chù)
B.酣眠(hān) 参差(cī) 袅娜(nà) 幽僻(bì)
C.点缀(zhuì) 倩(qiàn)影蓊蓊(wèng)郁郁梵婀(ā)玲
D.弥(mí)望羞涩(sè) 踱(duó)步煤屑(xiè)路
3.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B.杨柳的丰姿。
(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比喻、比拟)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比喻、比拟) 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比喻、顶真、对仗)
5.《荷塘月色》中作者引用《西洲曲》中采莲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B.为了表达作者喜爱荷塘月色,喜欢采莲的心情。
C.为了表达作者对儿时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热爱。
D.为了表达作者洁身自好,虽无力反抗但可避开现实矛盾,不同流合污的心情。
6.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表转折 B.表停顿
C.表解释说明 D.表递进
7.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弥望”和“田田”两个词是什么意思?除了文中注解中提到的古乐府诗句外,你还能想出哪一句类似的描写荷叶的古诗?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际社会都期待美国为缓解以巴紧张_______做出努力。
②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是不容_______的。
③德国外交部13日宣布,德国外长菲舍尔将于下周一赴中东再度对巴以冲突进行 _______。
A.形势置疑调停
B.形势质疑调解
C.局势置疑调解
D.局势质疑调停
参考答案
1.佩弦 2.D 3.C (乍:刚刚开始,起初) 4.D 5.A 6.C
7. 第四自然段写月下荷塘;“弥”是“满”的意思,“弥望”即满眼;“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8.C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语段,解答下列问题。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岿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词,应依次填入正确的一组是[ ]
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
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
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
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
2.文中第4句的“酣眠”是指_______;“小睡”是指_______。
3.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么划分?试用“|”在下列序号间隔开。
①②③④⑤⑥
4.试概括两层的内容。
(不超过20字)
第—层:
第二层:
参考答案:
1.D。
2.满月的朗照,可喻指欢乐、畅快;朦胧的月色,可喻指本段中所抒写的轻松、闲适的感受,淡淡的喜悦之情。
3.①②③④|⑤⑥。
4.第一层:结合荷叶、荷花写月,表现月色朦胧恰到好处;第二层:结合树影写月,表现光与影组合和谐。
三、课外拓展阅读
品读下文,回答1-4题。
白水漈
朱自清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jì,水边,指瀑布)。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
有时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下一片飞烟而已。
从前有所谓“雾谷”,大概就是这样了。
(A)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B)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
(C)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D)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
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形成了一个软弧;但她
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回来了。
我所以猜疑,或
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
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1.空格中最恰当的词语分别是
甲: A飘 B透 C晃 D闪 [ ]
乙: A洒 B飞 C泻 D流 [ ]
丙: A缩 B退 C弯 D弹 [ ]
2.“当那空处,最是奇迹。
”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原来在文中所处的是[ ]
A B C D
3.“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句中“微风”要夺的东西指的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这篇散文在描摹刻画方面有哪些特色?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有时着些须的白光”、“白光嬗为飞烟”描绘是众高亮的变化上把握瀑布的“又薄又细”的特点,给人一种似有若无,飘忽不定的美感。
B.“微风过来”将影子似的水帘吹成一个“软弧”,微风息了,那影子又像橡皮带儿似的,“伏伏贴贴的回来了”,这是从动态上捕捉了白水祭的“最奇迹”之处。
C.朱自清仿佛感到这并非完全出于自然现象,而是有两位看不见的女子在嬉戏:一位“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另一位“想夺了她的”,这才形成了上述的奇观。
D.白水漈本身并没有这么一个“幻网”,自然界也不存在一双编织“幻网”的巧手,朱自清用文字描绘出来的这幅图景,是超脱客体的一种主观现象。
参考答案
1.DBA 2.C 3.影子织成的网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