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授课人
教学目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的体积和小块固体
(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
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
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
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
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体验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
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
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敢于提出与别人
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难点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
密度.
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

教师:课件、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蜡块、粉笔等.
学生: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等.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地质勘探、科学考察常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测量,工直接以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

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 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分析总结 由公式ρ=m 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 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 3)?1 mL =________cm 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3.如何读数?总结归纳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 =1 cm 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合作探究】演示量筒1.量筒是以什么为单位标度的?答:单位 mL.2.此量筒的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答:量程为50 mL,分度值为1 mL. 3.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请指出如图甲、乙读书方法会造成什么错误?答: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仰视,读数偏低.知识点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合作探究】1.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量盐水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盐水.(2)原理是:ρ= mV .(3)方法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 m 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 2.④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m = m 1- m 2. ⑤求出盐水的密度ρ= m 1- m 2 m1- m2V.2.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2)方法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为 m .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为V 1.③将石块用细线系住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 2.④石块的密度ρ=mV2-V1.注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知识拓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尝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普通物体密度的测量。

3.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进而求出物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及密度计算公式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量筒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教学难点量筒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和砝码、水、量筒、石头盐水细线烧杯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体积较大的铁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问:要测这铁块和铜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和铜块的密度?出示盐水问怎样求出盐水的密度?(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部编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部编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部编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会使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难点:实验分析论证,总结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1甲、乙,展示了《乌鸦喝水》寓言中的场景。

如图2甲、乙所示,是实验室内经常可以见到的场景。

由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量筒的使用133.5 20 35 15 8.94.妈妈买回来一箱牛奶。

小雯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量出烧杯质量m1=20 g;B.取适量牛奶作为样品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C.将烧杯中的牛奶倒进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如图乙所示。

(1)牛奶样品的质量m=48g。

(2)牛奶样品的体积V=30cm3。

(3)牛奶的密度ρ=1.6g/cm3。

(4)小雯测出的牛奶密度会偏大(选填“大”或“小”)。

对学:分享独学1~4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方案请尝试设计“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并实际操作测出盐水的密度。

答:(1)用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m=m1-m2;(5)求出盐水的密度ρ=m1-m2 V。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

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测量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鉴别皇冠”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听故事思考故事中的问题:怎样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有测量皇冠的密度的。

【教学过程】量筒的使用[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板书] 实验原理:Vm=ρ[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 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人教版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能较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铁块、烧杯、小石块、石蜡块、天平及砝码、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

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量筒的使用由公式ρ=m 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观察桌面上的100 mL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毫升(mL) 单位标度的,1 mL=__1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__100_mL__,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__1_mL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教材P117图 6.3-1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教材P118图6.3-2看怎样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准备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二、合作探究1.量筒的使用(1)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呢?教师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分度值.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教师提问:使用量简时应如何读数呢?教师归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教师提问: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简直接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可先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2.测液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盐水的密度.教师提问:测盐水的密度,为什么要先测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且采用剩余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形成共识.教师点拨:测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盐水体积,把量筒中的盐水倒人小烧杯时,总有一部分盐水会残留在量筒中,故测出的盐水质量偏小;同样,如果先测小烧杯的质量,再将盐水倒人小烧杯测出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最后将盐水倒人量简测体积,总有一部分盐水会残留在小烧杯中,故测出盐水体积偏小.3.测固体的密度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并尝试着测量石块的密度.教师提问:测石块密度时,为什么不先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回答:若先测石块体积,石块沾水,测出的质量会偏大.教师进一步设问:如何用量筒测最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可采用“悬垂法”.具体的做法是:先测出悬挂重物浸没于量筒中时液体对应的体积,然后将物体与重物系在一起浸人量筒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还可采用“针压法”.具体的做法是:先读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用针将物体压没于水中,读取此时的体积,两者的差值便是物体的体积.三、课堂小结测量液体的体积1.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体积2.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步骤:(1)在烧杯中倒人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人量筒一部分,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3)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计算盐水密度:ρ=m1-m2/V3.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步骤:(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简的示数V2;(4)计算石块的密度: ρ=m/V2-V1.四、检测反馈1.实验室现有如下四种规格的量筒,应用密度知识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 g酒精,那么可以选用的量筒是()A.测量范围是0~100 mL、分度值为1 mL的量筒B.测量范围是0~2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C.测量范围是0~250 mL、分度值为5 mL的量筒D.测量范围是0~400 mL、分度值为10 mL的量筒2.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A.(1)B.(2)或(4)C.(3)D.都不能省去3.小明为测量“花花牛”牌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B.将适量的牛奶倒人杯中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D.将标中牛奶倒人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E.计算牛奶的密度ρ=m2-m1/V(1)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2)请你提出改进实验的办法.(3)如图所示为用天平测玻璃杯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情况,则玻璃杯的质量 g.板书设计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2.用最筒测固体的体积二、测量液体的密度1.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倒人量筒部分盐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4.计算密度ρ=m1-m2/V三、测量固体的密度1.测出石块的质量m2.将量简中加入适量水,记下示数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示数V24.计算密度:ρ=m/V2-V1。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小组问题探讨:
若是量取特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俯视又会造成怎样的读数偏差呢?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
漂浮物密度的测量
特别提醒:
采用“溢水法”测密度,一般适用于测量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内),此时需要借助溢水杯间接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其密度.由于烧杯内不免有水残留,故测量的物体体积会偏小,导致测量出的密度偏大.
易溶物密度的测量
等效替代法测密度
技巧点拨:
正常情况下,测量物体或液体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用量筒.如果测量液体密度时缺少量筒,可以借助一个瓶子及水来完成体积的测量,装满水后间接测出水的质量,可以根据ρ=m/V计算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在灌满另一种液体后,液体体积就知道了,再测量出液体质量,就可以根据密度公式V=m/ρ计算出液体密度了.
小组问题探讨: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11 / 1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引入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与理论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能力,以及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报告,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包括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密度的定义图解、密度公式示意图、实验操作步骤图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辅助,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密度概念的讲解和练习: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2.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减少实验误差。
3.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1.科学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需要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操作方法。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密度公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呈现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公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本节课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密度的概念,并学习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密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作业反馈:
1.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否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将对学生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是否能够准确计算密度值。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采用彩色粉笔,突出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设计有趣的图形,如量筒和天平,形象地展示测量密度的工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对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液体、固体等。

2.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解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重点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5.拓展(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船舶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新课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3)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实验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5)总结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总结讲解:讲解实验结果,强调密度的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评价: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通过密度测量实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测量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课堂导学: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