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必修3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棉纺织技术的创新(1)创新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④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使英国的棉纺织业逐步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明:1769~1782英国工人瓦特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
3.意义(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4.蒸汽动力的应用(1)推动交通工具的改进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造出了汽船,并试航成功;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2)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①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
②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
③到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
[关键点拨]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的发明和应用(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3)影响: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发明①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学习目标】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了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3.掌握两次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导读,20分钟)【模块一】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棉纺织业2.蒸汽动力原因:的直接推动和长期孕育。
3.交通运输4.机械加工和制造业【模块二】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电力注:格拉姆是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2.内燃机3.化学工业的建立⑴无烟炸药:1867年(瑞典)发明,并在欧美建立工厂。
⑵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有突出贡献的人。
年开始颁发。
(二)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探究一、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1.积极:⑴经济:社会大幅度提高。
⑵政治:确立和巩固的统治。
⑶世界格局: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⑷社会生活: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带来、、、等社会问题。
探究二: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1.社会大幅度提高;人类先后进入了和。
2. 和世界形势的改变;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3. 进程加快,人类的改变,生活更加多彩.(交通、电器、业余生活的多样化)(三)课堂学习整合(3分钟)(四)课堂训练评价(7分钟)1.18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最早实现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梦想的是( )。
A.凯伊B.哈格里夫斯C.阿克莱特D.克隆普顿2.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
这表明( )。
A.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
高中历史 专题7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邻水九龙中学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导学案编辑者: 张德凯 审阅者:丁彬、申小芬 使用年级:高2015级_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小组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 年____ 月______日学习目标引领自主预习梳理【答案】 ①棉纺织 ②凯伊 ③1765 ④骡机 ⑤卡特莱特 ⑥机器大工业 ⑦巴本 ⑧纽可门 ⑨旋转运动 ⑩驯服自然力 ○11工厂 ○12蒸汽时代 ○131803 ○14史蒂芬孙 ○15铁路时代 ○16英 ○17英 ○18电磁感应现象 ○191866 ○20西门子 ○21比利时 ○22格拉姆 ○23电力工业 ○24电灯 ○25电报 ○26电话 ○27爱迪生 ○28纽约 ○29卡尔·本茨 ○30戴姆勒 ○31飞机 ○32轮船 ○33石油开采 ○34石油化学 ○351867 ○36瑞典 ○37炸药 ○38诺贝尔奖 ○39物理 ○40医学 ○41和平事业重难疑点探究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①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迅速发展,而火车和轮船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②发电机的发明及电气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③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①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推动城市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2.对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理解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本质区别主要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
首先,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近代科技重实验。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代表成就(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发明、改造过程2.历史影响(1)推动了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2)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蒸汽机车。
(3)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推动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3)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4)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5)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1887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3)19世纪末汽车诞生,汽车工业建立。
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4)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则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的,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真正的结合。
2.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史料探究]材料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精品】高中历史精编 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内容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具体史实,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导入:师: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题四的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生: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引擎”中的一些具体史实的了解,来进一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什么是引擎,一般指什么?生:发动机或马达,是动力装置。
师:那么这里所说的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指的是什么?生:科学技术~~~~。
师:根据预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了三次工业革命中,该节介绍的主要是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使用教材达成课标要求:师: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开始行业。
生:英国。
棉纺织业。
师:那么在棉纺织业方面主要有哪些技术发明和创新呢?生:学生说出包括纺和织方面,并进行列举。
师:1教师根据学生所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需要的直接推动,由生产者根据实践经验而发明创新。
高中历史 专题七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课前预习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⑨________的长期孕育。
2.历程⑴法国工程师⑩________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化为⑪________能。
⑵1705年,⑫________等人合作制造出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
⑶1769年,⑬________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
⑷1782年,瓦特又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并使其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⑭________运动。
3.影响⑴成为“万能的原动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⑮________力方面的最大成果。
⑵使⑯________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⑰________时代。
特别提醒之所以说“蒸汽机是城市之母”,这是因为:蒸汽机发明之前,工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为了依靠水力提供动力,只能分布在靠近河流的地方。
蒸汽机发明后,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使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自我校对:①飞梭;②织布;③纺纱;④水力;⑤骡机;⑥织布机;⑦棉纺织;⑧机器大工业;⑨实验科学;⑩巴本;⑪机械;⑫纽可门;⑬瓦特;⑭旋转;⑮自然;⑯工厂;⑰蒸汽;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交通工具的改进⑴1803年,美国工程师①________发明汽船并投入使用。
⑵英国人②________研制的蒸汽机车获得成功,昭示着“③________时代”的到来。
2.机器制造业诞生⑴1794年,英国人④________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⑤________。
⑵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⑥________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⑵1838年,俄国的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⑧________。
⑶1866年,德国工程师⑨________制成发电机。
⑷1870年,比利时人⑩________制成了直流电动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绚烂第三从“蒸汽代”到“ 气代”教案(有答案)【学目】程准要点点以蒸汽机的明和气技的 1.科学技步社会展及人思想解放的作用。
(点 )用等例,明科学技步2.比两次工革命的不一样。
(重社会展的作用。
点 )【自主学】一、棉的技新1.代表成就(1)伊明梭,提升了布效率。
(2)1765 年:哈格里夫斯明“珍妮机”。
(3)1769 年:阿克莱特明水力机。
(4)1779 年:克隆普明“ 机”,提升了的量和量。
(5)1785 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布机。
2.意:揭开了工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在技上达成了由手工向机器大工的渡。
二、“全能的原机”1.蒸汽机的明(1)原由:社会生的直接推和科学的期孕育。
(2)程①巴本明有活塞的型汽缸。
②1705 年,可蒸汽机世。
③1782 年,瓦特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④瓦特出杆曲柄装置,使蒸汽机供给的力运形式从直来去运旋运。
(3)意①蒸汽机获得宽泛用,成“全能的原机”。
②它是人明用火以后,在服自然力方面所获得的最大成就。
③工厂大量出,史跨入一个新的代——蒸汽代。
④推了交通运工具的改。
2.交通工具的改(1)1803 年:美国人富制成汽船。
(2)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研制成蒸汽机,明示着“ 路代”的到来。
3.机械加工制造的生(1)志:1794 年,英国人莫利明移刀架, 1797 年制成床,使刀具的制作了机械化。
(2)意: 19 世初,新工部——机械加工制造生,近代工生系统最确定。
三、“科”“技” 合的模范1.的明和用(1)理新: 1831 年,英国的法拉第磁感象,提出机的理基。
(2)技新①1838 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纳磁做子,制成了第一台用的机。
②1866 年,德国工程西子制成机。
③1870 年,比利人品拉姆制成了机。
(3)意:机和机的明,力工开拓了广的远景,人入气代。
2.内燃机的明和用(1)明①19 世 80 年月先期,德国人卡·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燃料的内燃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七单元,以“科学技术与社会”为主题,其中7.3节《人类文明的引擎》旨在引导学生探索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本节内容涉及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与生产力的关系,认识到科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将结合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辨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感受科技的力量,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辩论会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科技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科学的历史观。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4.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讨论,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七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导学案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②编制科技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年表,认识生产力进步与科技进步的同步发展历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④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人类生产力提高过程中,从经验型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型,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②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③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②通过对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为祖国富强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密切关注社会进步、关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18、19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是人类文明的引擎,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概况2、意义(1)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的序幕。
(2)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的过渡。
特别提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主要发明都是技术的创新,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关系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并不是非常的紧密,这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万能的原动机”1、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的长期孕育。
2、发明过程(1)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高中历史 专题七 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内容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具体史实,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导入:师: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题四的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生: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引擎”中的一些具体史实的了解,来进一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什么是引擎,一般指什么?生:发动机或马达,是动力装置。
师:那么这里所说的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指的是什么?生:科学技术~~~~。
师:根据预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了三次工业革命中,该节介绍的主要是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使用教材达成课标要求:师: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开始行业。
生:英国。
棉纺织业。
师:那么在棉纺织业方面主要有哪些技术发明和创新呢?生:学生说出包括纺和织方面,并进行列举。
师:1教师根据学生所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需要的直接推动,由生产者根据实践经验而发明创新。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第三节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一、课标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学习要求:㈠知识与技能1、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理解“蒸汽时代”概念。
2、识记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理解“电气时代”的概念。
3、识记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1、可收集历代科学家对电探索的音像资料,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几国几代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结果,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
3、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4、用历史比较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工业机器和动力的发明应用的学习,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四、自主学习㈠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8世纪,英国的 ① 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②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1771年, ③ 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纺纱机装备的纺纱厂;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 ④ ,使棉纱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1785年,牧师卡特莱特研制出 ⑤,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 ⑥ 的过渡。
㈡“万能的原动机”1769年,英国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的热效率大大提高。
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⑦ ”,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⑧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1 精
7.3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了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2、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3、能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4、通过学习,了解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了解发明的艰辛,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同志在《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也曾提到: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新课学习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和电的革命投影18世纪英国棉纺织机器发明表。
问:从这张表格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答:当时的棉纺织机器使用的是自然力(人力、水力)。
思考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答:……一、瓦特改良蒸汽机1.背景(1)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
(2)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创制3.意义问: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答:……蒸汽机发明的意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②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③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④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投影恩格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7.3《人类文明的引擎》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发生?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化的进程有哪些贡献?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2.运用历史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科技发明、社会影响等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在时间、空间、人物等多维度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对科技创新的敬意,以及对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心得体会,可以从科技发明、社会影响、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2.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字数、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等。
3.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科技。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如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卡尔·本茨的汽车发明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工作场景。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参观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当时的科学家、发明家、工人等角色,通过模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4.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制作简单的内燃机、发电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力量。
历史必修 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案
第三节人类文明的引擎(二课时)一、【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开始: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开始的。
2.概况3.意义(1)棉纺织业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的序幕。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的直接推动和的长期孕育。
3.意义(1)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2) 取代工场,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2010·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2009年广东文基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 D.汽车【解析】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这是20世纪初德国柏林的一个普通的晚上,正是因为有了电及电灯,使得柏林的夜晚如同白昼。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动力无法比拟的。
两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二)互动解疑1.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2.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3.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利条件及主要发明各是什么?(三)课堂总结:三、课后----内化迁移一、选择题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2.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l800年的l000万吨,猛增到l856年的6000万吨。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代表成就(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3)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4)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英国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发明、改造过程2.历史影响(1)推动了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2)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蒸汽机车。
(3)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推动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的发明和应用(1)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3)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4)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5)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1887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3)19世纪末汽车诞生,汽车工业建立。
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4)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则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的,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真正的结合。
2.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史料探究]材料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历史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历史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目标分解1.理解掌握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主要事实2.掌握蒸汽机的发明以及所引起的变化3.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成就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现在正享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是源于一百多年前影响人类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
而这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是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与使用。
是它们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那么,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有哪些?他们的成就是如何转化成生产力的?有何意义?因本课知识在必修二中有所涉及,建议本课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
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讲述“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时,注意分析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以及随之引起的连锁反应。
二是教师在讲授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爱迪生发明时,帮助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作用;同时要向学生解释清楚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为学生投身科学事业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
2.成就: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④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3.意义:英国棉纺织业完成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1.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产生: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设想付诸实施的是法国工程师巴本,他发明实验型汽缸。
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3〕纽可门蒸汽机特点: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但热效率仍然较低,且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高中历史 专题7 人类文明的引擎 公开课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内容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的能力,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工具或技术。
学生能正确评价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能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让学生联系具体史实,了解科技进步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从而认识科技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追求进步的产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导入:师: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题四的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生: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引擎”中的一些具体史实的了解,来进一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什么是引擎,一般指什么?生:发动机或马达,是动力装置。
师:那么这里所说的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引擎指的是什么?生:科学技术~~~~。
师:根据预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了三次工业革命中,该节介绍的主要是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使用教材达成课标要求:师: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及开始行业。
生:英国。
棉纺织业。
师:那么在棉纺织业方面主要有哪些技术发明和创新呢?生:学生说出包括纺和织方面,并进行列举。
师:1教师根据学生所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技术是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需要的直接推动,由生产者根据实践经验而发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棉纺织技术的创新(1)创新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②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④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使英国的棉纺织业逐步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发明:1769~1782英国工人瓦特完成了蒸汽机的改良。
3.意义(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4.蒸汽动力的应用(1)推动交通工具的改进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造出了汽船,并试航成功;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2)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①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
②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
③到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体系最终确立。
[关键点拨]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的发明和应用(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采用电磁铁做转子,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3)影响: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发明①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②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2)应用:19世纪末,汽车诞生了。
此后,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远洋轮船、飞机等也陆续出现。
(3)意义①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工业建立起来。
②内燃机的发明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关键点拨]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主题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1.瓦特蒸汽机为何被称为“万能蒸汽机”?据此如何理解“蒸汽时代”?(1)主要是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
它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纺织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2)“蒸汽时代”释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由于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大的作用,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进入蒸汽化时代,蒸汽机成为时代的象征。
人们称工业革命时期为“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对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1)成就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汽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②到19世纪初,随着一系列机械加工设备的问世,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
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的最终确立。
(2)作用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制成蒸汽机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机器使用更加普遍,生产技术更加先进;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
材料“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这一发明最重大意义在于什么?答案蒸汽机。
使工厂设立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用图示法归纳“蒸汽时代”主题二电气技术的发明与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何被称为“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2)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促成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
(3)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成就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后来,有人根据这一理论制成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涌现。
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世界跨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又一典范。
19世纪末,汽车诞生了,汽车工业随之建立起来。
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2)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迎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材料(1)依据材料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答案(1)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2)石油。
影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诞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石油相关的新兴工业部门产生,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石油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
用图示法归纳“电气时代”主题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比较1.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的不同(1)产生方式:蒸汽动力主要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是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的产物,主要在英国完成;电力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是建立在电磁学理论基础上的,由多国科学家共同创制出来。
(2)生产组织形式:蒸汽时代是工厂代替工场手工业;电气革命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3)生产力:蒸汽时代出现大机器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程度:蒸汽时代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电气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近代科技的发展表明,科技对社会发展有怎样的作用?(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世界形势的改变,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城市化进程加快。
(4)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①相同点: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发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都是对前人探索成果的总结和升华。
②不同点:科技含量不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则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范围不同: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进行。
而发电机的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更具广泛性。
“科”与“技”结合情况不同: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
表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转换速率加快。
用“三个时代”、“三大推动力”归纳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三个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三大推动力:蒸汽机、电力、信息技术。
1.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瓦特——内燃机B.达尔文——量子理论C.爱迪生——汽车D.爱因斯坦——相对论答案 D解析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内燃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达尔文的成就是进化论;量子理论的创立者是普朗克;爱迪生的发明不包括汽车。
2.“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为机械供给动力”。
四个选项中属于为机械供给动力的为A、C、D三项,D项出现早,B项纺纱机是机器,而非动力。
3.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可能展出的是(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汽车是1885年发明的,飞机是1903年发明,都在伦敦世界博览会后。
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答案 D解析蒸汽时代是以煤、蒸汽为能源动力,电气时代是以电为能源动力的。
5.“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
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工业时代的人们更懂得生活享受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学生易误选A项,原因在于没把握题干的关键词“本质”,A项说明的是现象。
只有B项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表明了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6.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的发明,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工业革命的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资格成为时代特征的发明是________。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时代,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建构世界市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