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国际收支持继双顺差的成因

合集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也日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即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均呈现顺差状态。

这种双顺差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成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

一、成因1.外贸优势突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拥有雄厚的出口实力。

加之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旺盛,出口量大大超出了进口量,造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资大幅度流入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外商投资政策的放开,大量外资涌向中国,形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

外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资金,也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供了机会。

3.汇率政策影响我国的汇率政策一直较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这也造成了资本账户的顺差,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二、影响1.国内产业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导致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大量资源被浪费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中,而高附加值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2.汇率波动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汇率波动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一旦汇率大幅波动,将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金融安全风险资本账户的顺差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安全风险。

大量外资的流入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过热,股市和楼市泡沫的膨胀,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调整外贸结构应该调整外贸结构,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外贸技术和品牌的引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强汇率政策调控应该加强对汇率政策的调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科学设置汇率浮动范围,适时进行干预,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关键词:双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成因解决途径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始终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如表1),即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金融项目同时保持顺差。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增加趋势。

双顺差虽然给我国对内对外经济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埋藏了很多潜在风险与损失。

所以,双顺差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下面,我就简单地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成因一、特征和变化趋势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双顺差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格局。

进一步观察,1994 - 1997 年(94、95表1未列)这段时间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较大,而经常帐户盈余较小。

1998 - 2000 年之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资本与金融帐户盈余较小,甚至在1998 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出(表1粗斜体数据),而经常账户盈余相对较大。

2001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呈现交错状态。

2004年开始,两个账户各自交替出现大幅增长。

其中,从2005至2008年,经常账户保持较大盈余,远高于资本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下,2006年较2005年增长57.5%,2007年较2006年增长46.8%,2008年又比2007年增长了14.6%。

至2009年,资本金融账户反超经常账户3000余亿美元。

因此,即使在双顺差的大格局下,两个账户双顺差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表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1996 – 2009年 ,单位:亿美元) 然后来具体看一下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的变化趋势。

同样,两和服务项目,还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年度顺差波动幅度不是太大,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图1)。

而04 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差额从549 亿美元调升至791 亿美元,并于07年、08年增至1300亿美元之上的高位,然后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在2009年回落至与2006年持平状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

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

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

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

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失衡形成原因(一)国际环境因素1.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变化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走上市场经济轨道。

正是经济体制的开放,满足了发达国家资本的渴望,使得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主要面向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又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并以资本输出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输出。

在发达国家资本输出过程中,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并主导全球资源的配置,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近年来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过程中,由于美国国内“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直接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而亚洲国家形成大量贸易盈余,从而改变了世界贸易差额结构,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了明显失衡:美国对欧盟、东亚两个区域的贸易由“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转变为“双逆差”,欧盟从“双顺差”变为“一顺一逆”(对美顺差、对东亚逆差),而东亚则持续“双顺差”运行格局,对欧美贸易顺差规模出现迅猛增长。

2.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过程的必然现象。

在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力布局、国际产业分工过程中,我国优良的投资环境、大量廉价的熟练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凸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端产业如加工制造业纷纷向我国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见图1)。

另一方面,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对外经济政策取向是以实现资本积累为主,而资本输出是次要的。

因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决定了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必然出现大量顺差,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二)国内因素1.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是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

2001年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国家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往来的总和,它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部分。

而其中的双顺差则是指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同时存在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表现出双顺差的现象,这一现象虽然在短期内给予了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从长期来看,双顺差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我国的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对外投资方便,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在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和扩大出口;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来鼓励进口和使用外资,以实现国际收支的盈余。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

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稳定了国际收支,增强了国际支付能力;双顺差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输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但与此双顺差也导致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低成本优势,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而陷入被动地位,也给我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应该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加快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促进投资和外贸平衡发展,扩大进口,增加对外投资,降低国际收支的盈余,避免外汇储备过多积累。

还需要通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金融风险。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
通常来说,一个经济相对健康稳定的国家 的国际收支,是通过两大账户的互补,达 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我国的国际收支 自90年代初开始,就连续多年出现经常账 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状况.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及趋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 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 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中国国际收支过去十几年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出现双 顺差,尤其是近年双顺差增长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 顺差,尤其是近年双顺差增长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 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成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 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
3、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缓解了通 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 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 货紧缩的压力 4、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 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 、 构调整 2 、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体系 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 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导致我国收支不平衡的主要 原因
1、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2、我国金融体制相对落后,经济调节 、我国金融体制相对落后, 的政策和目标往往不协调
3 、我国经济中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我国经济中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购买力较差,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 购买力较差 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 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4 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

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落脚到FDI的引进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上。

经济对外资的依赖过大等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落后而引起国内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FDI,资源配置一、国际收支概况及成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

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

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

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亿美元,下降11%;证券投资逆差676亿美元,增长12.7倍;其他投资顺差133亿美元,上年为逆差40亿美元。

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截至2007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2万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至1990年开始,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从我国内外经济情况分析,不难发现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

论文大全。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经济。

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的缺口,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我国居民和企业都被迫过度储蓄,而资本市场的落后使得储蓄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

3、外资政策的扭曲。

我国各省、市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结构趋同率高达70%,不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摘要】:目前,中国国际收支正处于双顺差阶段。

文章将主要分析双顺差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分析双顺差的原因是主要从储蓄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股票市场的发展三个方面着手。

最后针对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 双顺差; 有效需求; 产业结构一、对国际收支问题的简述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帐户与金融帐户收支同时出现顺差的经济现象。

根据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显示,2006年1-6月,经常项目顺差为9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为38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

由于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例较上年同期上升了 6 个百分点,达到70%,是国际收支顺差的主导因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比30%。

由于多年“双顺差”,到2006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达941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高额的外汇储备尽管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际支付能力,但也带来了譬如贸易摩擦、流动性过剩等问题。

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一)储蓄相对于投资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来看,经常账户差额表明了一国是向世界其他国家筹资的净借款人,还是对世界其他国家融资的净贷款人,而且还反映一国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即CA=S-I式中:CA代表经常账户,S代表储蓄,I代表投资。

我国经常项目持续盈余十二年,即S=A=CA>0,S>A.。

这说明多年来,我国的储蓄相对于投资是过剩的,储蓄超过了投资的需求,剩余的储蓄通过净出口而流出。

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

把储蓄转化为经济增长必须经过下述两个环节: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转化为产出。

有了储蓄,但缺乏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如果投资不能形成有效产出,不能给投资者带来与投资风险相对应的回报,投资也就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将缺乏动力。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同时实现了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情况,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取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1.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加之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大量产品出口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从而形成了经常账户顺差。

2.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另一个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或进行投资,这些外国企业带来的直接投资成为了我国资本账户顺差的重要来源。

3.贸易顺差与投资收益的结合我国既有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又有大量的对外投资,在海外投资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这种贸易顺差与投资收益的结合,使得我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大幅增加,导致国际收支形成双顺差。

1.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会持续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这就会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并且可以用于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可能会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方面,国际收支双顺差可能会导致我国的货币过度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加剧经常账户顺差。

资本账户顺差也可能会带来国际投资的不稳定,加剧资本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3.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持续恶化,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尤其是资本账户顺差可能带来的外汇市场波动,可能引发汇率风险和资本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重大威胁。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我国国际收支实际状况出现了同时贸易顺差和服务账户逆差的现象。

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也随之产生。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成因包括外贸层面的原因、金融及投资层面的原因以及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原因。

外贸层面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出口历史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1994年以来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减少态势,比如受中国地区国家货币贬值影响,美国、欧盟和日本大量进口,使我国出口面临很大压力,而缺乏有效的出口增加措施,导致贸易收支存有差额,存在双顺差现象。

金融及投资层面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等导致的投资和外汇流动性减少,影响到了资金的流动性,而随着投资投资者的增加,我国人民币汇率也因此变得容易外流,导致服务收支出现了负值,造成双顺差现象。

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原因是我国人民对对外投资的渴望,尤其是对外国货物的购买力强大,把消费销售的货币转移到外国,使得我国的服务收支产生了大量逆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财政赤字的增多,还会加剧我国外汇储备的流失,对实现经济稳定步伐和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举措:一是积极引进外资,建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外商投资项目,促进外资流入;二是加强出口促进,加大出口扶贫补贴,极力吸引外国投资者购买我国产品和服务;三是提高对内需,加强对内外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改革;四是有效监管奉行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五是及时应对汇率波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汇率波动,以降低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造成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由外贸层面、金融投资层面、消费购买力层面的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其影响有时会造成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如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出口促进,提高对内需,有效监管奉行政策以及及时应对汇率波动,共同努力克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和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与对策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摘要: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

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除个别年份以外,中国保持了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格局。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收支双顺差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双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投资外需转变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经常项目顺差是指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

资本项目顺差,指入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

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1、从国际方面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的产业转移。

中国国内丰富而又低廉的人力资源,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使中国成了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转移基地。

此外,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

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

但一些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弱势产业和某些政治目的,鼓励自己处于比较弱势的产品出口,而为了防止发展中国家赶超,限制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2、从国内方面分析第一、我国经济中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我国经济结构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投资的比重过大,而且还在不断提高。

我国消费的比重长期过低,高储蓄,低消费,内需不足进而扩大了经常项目的顺差。

第二、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

国家为此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采取了出口退税、税收优惠、出口信贷、信用保险等优惠政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与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与对策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通常包括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方面,其中内部均衡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经济增长,外部均衡是指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

无论是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均衡,其实质都是为了一国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内部均衡是首要目标,外部均衡是条件,应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外部均衡,而不应以牺牲内部均衡来谋求外部均衡的实现。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

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权制度变迁,财政体制、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体制重建等产生的内部经济矛盾,还要面对国际游资冲击、国际贸易不均衡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和国际收支失衡等外部矛盾。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大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

到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8,357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到2006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

2007年全年新增外汇储备4,235.57亿美元,再创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至2008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6,821.77亿美元。

外汇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国经济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的标志,说明了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程度。

在当今经济信息化、知识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外汇储备具有三大新功能:提高货币政策信誉,稳定汇率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缓解货币替代的影响;增加国家财力。

但是,从理论上讲,一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外汇储备量过高也会加速提高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并且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是持有美国国债,必然要承担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主要来自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持续增长,也就是双顺差状况的出现。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我国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方面出现的出口大于进口和资本净流入的情况。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竞争优势: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丰富的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从而促使出口增加。

2. 强劲的内需市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市场规模庞大,内需市场强劲,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和动力。

3.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海外经济合作区等,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外资流入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外资的增加也带动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带动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我国的出口和资本流入增加,可以带动国内生产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2. 改善就业形势: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就业增加,可以减缓就业压力,改善就业形势。

3. 加强国家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双顺差意味着外汇收入增加,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的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4. 影响货币汇率:国际收支双顺差也会对货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本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

2. 改善外贸结构:加大对中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出口力度,减少对原材料和低端产品的依赖。

3. 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企业投资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推动资本流入的增加。

4. 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发展力度: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国内市场的繁荣,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目前 ,影 响我 国 国际收支 平衡 的主要 矛 的差 额与整 个经 常项 目差额 的相 关性很 业对此类 政 策会继 续调 整 的预期 ,因此 盾 已由过 去 的外汇短 缺转 为 贸易顺差 过 大 , 左右着经常项 目差额 的大小 。它充分 短期 内都在加快 出 口步伐 。 大和外 汇储备增 长过 快 。国 际收支不 平 }反 映 了我 国出 口导 向型的经 济战 略 以及 国内产 品竞 争力 提高 ,进 口替代 效
维普资讯
双赣差构囚
通过 上面 的结构性 分析结 合我 国 目
前 的经济 情况 ,我们认 为我 国长期 的双
顺差 主要 有 以下两个原 因 :
国际产 业转 移 、 国内经济政 策调整 、 生产发展 与消 费需求 相对不 足 的矛盾等
长期 性 、结构性 因素 是决定顺 差在 相 当 高的水平上长期存在 的主要原 因 。 国际产 业转 移形成 的 出 口膨胀 。改
TE R I H O Y 理论 探研 一
优惠政 策 。特别 是近 年来 招 商引资 被各 理政 策 , 资本输 出渠道不 畅 。虽然近 年 经验 , 使 多方采 取有 效 措施 , 步缓 解现 阶 逐 级地方 政府 指标 化 、任务 化并 且作 为 对 来 取 消 了一 些 境 外 投 资 的相 关 限 制 , 但 段我 国的 国际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 。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积 极承接 国际产 业转
移, 大力引进 外 国投 资 , 国 已连续 十五 我
年保 持发 展 中国家吸 收外 国直接投 资 的
首位 。我 国已逐渐成为世界 加工厂 , 导致 货 物 贸易差额 中加 工 贸易顺差 、外商投 资企业 出口顺差 占 比较 大。 外贸体 制改 革进程 加快 ,集体 私 营 企 业成 为推 动外 贸增长 的新亮 点 。2 0 05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现象。

双顺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融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特点,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消费需求不足是双顺差形成的根本原因。

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

分析该双顺差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解决措施,更好地促进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提供一个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理论框架,分析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持续较大的双顺差格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经常项目;政策;解决措施AbstractOur country macroscopical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gnificant deficit in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surplus phenomenon. Double surplus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rapi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o the results, reflecting China's savings over investm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sufficient national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consumption demand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forming of double surplus. Internation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ctivities described a kind of economic phenomenon, reflecting a country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ll external contacts monetary payment activities. Analysis of the double surplus and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o better promote the new era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ously healthy progres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payment surplus theory, analysis of the double surplu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China'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urplus in successive years, larger persistent pattern of doubl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economic operation in China: a prominent feature.Key words: often project; policy; solving measures目录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1)(一)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1)(二)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三)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 (2)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主要原因 (5)(一)内需不足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 (5)(二)收入增长缓慢 (6)(三)外资政策和投资环境 (6)(四)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 (6)(五)资本管制严 (7)三、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法 (7)(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7)(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8)(三)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8)(四)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9)(五)重视进出口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解决方法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一)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国际收支是我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收支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外向型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

而其中,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财政和经常项目双方面都有顺差现象,是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状况之一。

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够取得这样的收支状况。

那么什么是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如何形成的?又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呢?什么是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财政收入与支出以及经常项目收入与支出都有盈余的情况。

其中,财政收入与支出通常指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包括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项目开支、债务利息等方面。

而经常项目收入与支出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一些资金流入与流出等方面的收支情况。

如果在一个相对长时间内,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和经常项目收支都是超盈的状态,那么我们便可以认为这个国家双顺差。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双顺差并不等同于一个国家收入一定比支出高。

因为一个国家的收入与支出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有时候某个领域的支出会大于收入,但其他领域的收入会更多,最终导致整体上收支保持平衡。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其境内外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各个领域收支的平衡。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比较符合国际市场需求,那么其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收入就有可能比支出更多,从而形成经常项目顺差。

而如果这个国家的政府的税收水平得当,其财政收入也会比支出更多,从而形成财政顺差。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良好,吸引到了大量海外投资,那么其境内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从而形成双顺差。

汇率汇率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收支状况。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相对较低,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那么其出口贸易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及 可 能 的 解 决措 施 。
关 键 词 : 顺 差 ; 构 性 失 衡 ; 口鼓 励 政 策 ; 业 结 构 ; 民 币升 值 压 力 双 结 出 产 人
中 图 分 类 号 : 1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8 1 —1 80 1 7—1 8 2 0 ) 00 4 —2
了本 国” 。其 结果 是新兴市场经 济 国家对 欧美 市场 的贸易顺
欧 亚 平 的 大 幅 提 升 , 来 的 成 本 优 势 更 为 有 利 , 中 国 的 出 口产 差 加 大 。在 我 国对 美 、 贸 易 顺 差 迅 速 增 加 同 时 , 洲 几 个 原 使 欧 原 品极 具 吸 引 力 。2 0 0 1年 之 后 , 国 加 入 了 世 贸 组 织 , 消 了 主 要 经 济 体 对 美 、 的 顺 差 是 逐 渐 缩 小 的 。 也 就 是 说 , 来 中 取
所 些 不 利 于 出 口 的 关 税 壁 垒 ,0 5年 初 , 织 品 配 额 被 取 属于亚洲其他 国家 的顺 差 也进 一 步 转 移 到 中 国来 了。“ 20 纺 十多 年 来 我 国商 品 进 出 口 的 迅 速 增 长 和 顺 差 的 扩 大 , 与 消 。这些都 有利于外 向型经济 发展 的政 策措 的实施 和体 以 , 国际 间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 部 分 加 工 出 口产 业 以外 商 投 资 形 一 制环境 的形成 。 出 口于是 高 速 增 长 , 也进 一 步导 致 经 常项
储 大 原 因就 是 近 年 来 国 内 储 蓄 总 量 高 于 国 内 投 资 与 消 费 而 导 资本市场不 发达 , 蓄 也不 能 通过 其他 渠 道 转 化为 国 内投 致 的 内部 失 衡 。长 期 以 来 , 储 蓄 , 消 费 一 直 是 中 国人 的 资 。而 鼓 励 外 资 进 入 的 各 种 优 惠 政 策 使 得 企 业 可 以 通 过 合 高 低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_影响与政策取向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_影响与政策取向

1994 年 以 来 一 直 保 持 着 经 常 项 目 顺 差 , 其 顺 差 额 也 是 连 年 走
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
高 , 从 1994 年 的 76.6 亿 美 元 一 路 攀 升 到 2006 年 的 2498.7 亿 使 得 中 国 处 于 制 造 业 的 终 端 , 承 担 了 许 多 亚 洲 国 家 的 转 移 顺
以来, 增长势头更猛, 同比增长均在 30%以上, 2006 年末超过
10000 亿 美 元 , 达 到 10663.44 亿 美 元,已 超 过 日 本 , 跃 居 全 球 第
一 。我 国 外 汇 储 备 近 年 来 的 持 续 快 速 增 长 是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的 一
项目 经常账户 货物差额及其占经 资本与金融 直接投资差额及其占资
一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现 状
( 一) 外汇储备余额持续增长
表1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表( 1992- 2007)
单位: 亿美元、%
个显著特点。 ( 二) 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连年双顺差 表 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 1994- 2006) 单位: 亿美元、%
年份 外汇储备年末余额 同比增长 年份 外汇储备年末余额 同比增长
年初, 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 房需求和医疗需求。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加之由
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 的形成, 都 使 得 我 国 出 口 商 品 竞 争 优 势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福 利 分 房 制 度 的 改 革 等 , 加 剧 了 居 民 未 来 货 币
38.7
37.1
2000
38.1
3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国国际收支持继双顺差的成因首先,结构性失衡。

而造成这种结构性失衡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近年来国内储蓄总量高于国内投资与消费而导致的内部失衡。

长期以来,高储蓄,低消费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

但这也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无关系,高额的教育投资,医疗费用,以及节节攀升的房价,加上金融体系不发达。

使得国人不得不将大部分收入存入银行以备未来之用。

这就意味着当前国内经济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和资本投入不足共存的现象。

意味着这部分高储蓄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

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

过剩的生产就大量出口到国外,导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同时由于国内储蓄的持续增长。

过剩的储蓄转移到境外,进一步扩大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

于是双顺差就这么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

其次,由于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

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原因,中国一直坚持着出口导向型的工业政策。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原来的成本优势更为有利,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极具吸引力。

2001年之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取消了一些不利于出口的关税壁垒,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

这些都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

出口于是高速增长,也进一步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扩大。

资本项目持续顺差主要是由于外资流入持续高于我国资本输出,尤其因为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且规模越来越大。

外商在中国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形式,再加上几年开放合格境外投资机构,即QUII投资中国的资本市场。

而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一只主导力量,而这又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力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就直接推动了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的走高。

而大量的资本项目顺差又将经常项目顺差越推越高。

第三, 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足。

虽然银行累计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但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如中小企业却因信用等级不高等原因不能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

同时,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储蓄也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

而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合资方式引入外部资金。

有学者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国内信贷市场,或者如果没有偏向性的外资政策,就不会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或者会产生经常项目逆差,而不会产生“双顺差”的格局。

第四, 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我国在劳动力上有资源的比较优势。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优势出口产品都是以纺织为主的加工贸易品。

而西方发达国家也希望“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新型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留在了本国”。

其结果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加大。

在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 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逐渐缩小的。

也就是说,原来属于亚洲其他国家的顺差也进一步转移到中国来了。

“所以,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第五,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随着美元的疲软,人民币也在不断地升值之中,虽然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似乎并构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经常性项目顺差的数量还在走高。

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游资纷纷涌向中国,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贷方余额也不断上升,从而使得顺差再次加大。

2 长期持继的双顺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这是因为持续顺差在贸易上表现为大量商品出口,而大量的出口商品会直接减少国内社会产品供给,是国内需求相对增大;持续顺差产生的储备结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兑换压力,各个持有者的兑换要求,会迫使本国金融当局增加本国货币投放,从而又创造出新的需求,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另外,持续顺差还会使顺差国的国际支付信誉良好,从而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而这又会增加货币投放,从而容易打破原来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状况。

其次,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从而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一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这样,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第三,长期双顺差将加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尤其是欧美的贸易摩擦。

短期内,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摩擦愈演愈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受到更大制约,贸易谈判中需付出更多代价。

第四,持续顺差也将直接冲击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国际收支失衡所形成的大量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量,成为货币供给的另一重要来源。

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产生的影响在于,外国资本流入本国以后,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行交易活动,从而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

同时,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一般的会员银行在外汇持有头寸上都有数量的限制,因此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中央银行不得不大量收购外汇,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外汇占款增量大于基础货币增量的部分需要由中央银行对冲掉。

在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中国货币政策,对中央银行来说,造成了被动投放货币的的重要任务。

“这样巨大压力,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长此以往,必将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并且,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统中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货币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使得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直接冲击。

”3 扭转持继双须差的策略由于双顺差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消费不足,高储蓄而引发生产过剩。

因此,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消费就是一个解决之道。

通过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法有很多。

从根本入手,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以及生产力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同时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制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国家还可以通过类似“黄金周”等政策来刺激国内消费其次,加快步伐调整出口导向型战略。

目前已经到了从根本上改变以出口导向型战略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了。

应当逐步降低高额贸易盈余, 同时不断优化贸易结构。

在出口方面, 可以对一部分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征收出口关税, 并降低出口退税, 从价格信号上影响出口商品结构; 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出口, 并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 从产业政策上引导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上, 有必要调整引资政策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内外资企业的两税合一来实现内外资在税收上的国民待遇。

今后, 还应调整各地引进外资的政策, 逐步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在控制外资流入数量的同时, 提高外资流入的质量。

第三,进一步完善国内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金融创新创造更多金融投资产品使储蓄能够通过更多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而不是大量外流。

同时对外资也要适当加以限制,对外资的流入应取消一些优惠条件,并严格把关。

从而有效地走出“双顺差-外资大量流入-投资企业生产-生产过剩-出口增加-双顺差”这一死循环中。

第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虽然从理论上讲我国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诸如纺织品等加工贸易产品,但实践证明了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更加有利。

可以通过行业政策导向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扶持相关自主品牌行业的发展,限制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商品的出口;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配套服务贸易,使其与加工贸易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对于进口,应继续要求欧美等国家放弃对华技术出口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等的限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第五,灵活运用汇率杠杆,允许人民币更多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在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形势下,汇率杠杆今后应当在调节进出口增长、实现内外经济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渐进性汇率机制改革的原则,采取“小步慢走,渐进升值”的策略,依靠有控制的市场,允许人民币汇率通过“试错”稳妥地向更符合长期均衡的方向浮动。

调节双顺差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必须通过多年不断地实践。

随着双顺差的调节,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将会有巨大的发展。

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将不断被完善。

1、我国劳动力价格便宜,商品成本低,价格便宜,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2、我国对于出口产业有出口退税、免税的鼓励政策。

促进了出口的增加3、我国每年吸引的外商投资据世界前列,每年有近几百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流入影响:1、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我国外汇储备2008年底近1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我国面对风险的能力增加,对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使得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

大量资金流入使得我国的货币供应增加,长期大量的顺差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3、大量的外汇盈余如果找不到适当地投资机会,会产生大量的机会成本。

4、大量资源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使得我国实质性的资源对外流失。

劳动价格的低下,牺牲了人们的福利水平。

长期下去,国内的收入水平增加缓慢,内需无法扩大,贫富差距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