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困境与对策——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

合集下载

闽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闽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闽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摘要:一、闽侯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基础扎实2.产业链条完整3.产业集群初具规模4.政策支持有力二、闽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产业创新能力不足2.高端人才短缺3.市场竞争加剧4.环境约束增强三、对闽侯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强绿色发展正文:闽侯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近年来,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闽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一、闽侯产业发展现状闽侯产业基础扎实,拥有多个优势产业,如纺织、轻工、机械等。

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企业相互配套,形成了较好的产业生态。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一些特色产业基地逐渐崭露头角。

政策支持有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闽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闽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高端人才短缺,尤其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升级。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给闽侯产业带来较大压力。

环境约束增强,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环保要求。

三、对闽侯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闽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

4.加强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闽侯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仍需在创新、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闽侯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是福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闽侯县的县域经济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县域经济仍面临一定的发展难题,如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发展思路单一等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问题1.闽侯县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如何促进闽侯县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3.如何推动闽侯县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4.如何加强闽侯县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和联动,实现共赢发展?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闽侯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2.中小企业在闽侯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其发展的对策;3.闽侯县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及推进措施;4.闽侯县与周边地区经济协作和联动的现状及提升方法。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针对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其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预期成果包括:1.对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深入的分析;2.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提升其市场竞争力;3.提出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4.提出加强闽侯县与周边地区经济协作和联动的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闽侯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以达到促进该地区经济繁荣的目的。

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福建省城镇化对策分析

福建省城镇化对策分析

福建省城镇化对策分析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之下,福建省的城镇化步伐也在加快,然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户籍制度制约城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中村”现象阻碍城镇化发展等问题。

由此可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根据地区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规划解决“城中村”问题,将有助于福建省城镇化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标签:福建省;城镇化;海西经济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区,应该认清当前城镇化状况,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城镇化发展道路,从而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方面的研究有:刘福垣(2000)认为要加速城镇化进程,必须选准切入点,扫除城镇化的一切人为障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不利于城乡要素流通的相关政策是当务之急。

仇保兴(2009)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即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高效,又能低成本地补偿其负面影响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李培林(2012)提出我国已经从工业化引领的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城镇化引领的新成长阶段,城镇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发展的巨大引擎。

1福建省城镇化现状近十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全省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镇体系基本形成,等级结构和空间布局渐趋合理,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1.1城镇化的速度与水平纵向来看,从2000年到2011年,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由41.99%上升到58.09%,提高了16.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99个百分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见表1,图1)。

综上所述,从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量两个指标来衡量,福建省城镇化水平基本处于全国中上位置,但相对于周边先进省份,如广东与浙江,城镇化还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王丽娟刘奕辰摘要: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

研究了城乡结合部的内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讨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现城乡结合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发展;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08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的最前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笔者系统梳理了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寻了目前城乡结合部广泛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城乡结合部的对策建议。

1 城乡结合部的内涵城乡结合部一词首先是德国地理学家在1936年提出来的,现在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性质特征、形成过程[1]等角度来界定城乡结合部。

许月明[2]、金平[3]探讨了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地理位置,他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是城市与乡村互相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赵自胜[4]、杨向荣[5]等学者从形成过程定义城乡结合部,他们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界区域,是城市向乡村扩展、乡村向城市发展的特殊地理区域。

黄公元[1]提出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综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吕维真[6]从性质特征角度来理解城乡结合部,他指出城乡结合部的形成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人们自主地在城乡交接的边缘地带构建的城乡社会区域和利益共同体。

综上所述,从地理位置上讲,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是城市内部市区和郊区相衔接的地带;从经济社会特征上讲,城乡结合部是除城市、农村之外的第三类社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发展过程来讲,城乡结合部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城市化,原有的城乡结合部变成城市,在城市周边地区又形成新的城乡结合部[7]。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城镇化不平衡、农民迁徙问题以及城乡发展不协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举措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问题、对策、发展、经济、社会、进程、不平衡、迁徙、协调、城乡统筹、土地利用、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

1. 引言1.1 我国农村城镇化现状我国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城镇人口占比大幅增加。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也有所提升。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我国农村城镇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镇化进程不平衡,一些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留守老人、儿童”的现象。

我国农村城镇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农村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村消费水平也在提升。

农村城镇化还能带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在社会方面,农村城镇化可以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农村城镇化还能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农村城镇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乡村治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乡村治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乡村治理问题与对策分析农村治理问题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难题,涉及农民生活、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乡村治理问题的现状入手,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

现阶段,乡村治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设施滞后,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其次,农村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枯竭,农业生产受阻;再次,村庄环境脏乱差,垃圾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最后,乡村社会组织建设滞后,村民自治意识不强,导致农村治理机制不健全。

针对农村治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首先,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水土保护工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再次,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提升乡村环境整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最后,要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动乡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和能力,形成健全的农村治理机制。

此外,为了解决乡村治理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创新举措。

比如,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推广数字化农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可以加强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在乡村治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应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投资农村建设,激发农民积极性,推动农村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上所述,乡村治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根本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对农村治理问题的现状和对策分析,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社会 科教文卫基础 设施建设 等方面 , 距都有 进一 步拉大 的 差 趋 势。这种现象 的存在 , 不仅 不利 于全省 整体经 济水平 的提 高, 也会 引起 农村居民 的不满 , 产生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当 前福 建省城 乡发展 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城 乡居 民收入和 消 费水平差距 日益增大 一) 根据统计年鉴 数据显示 , 福建 省城镇 居民人 均可 支配收 入 由 20 0 0年的 7 3 4 2元增加 到 2 1 的 2 8 1元 , 0 0年 17 年均增长
【 作者 简介 】 张若 男(97 )女 , 建福 州人 , 建农林 大学人 文社会科 学 学院 区域 经济 学专业 2 1 硕士 生 , 究方 18 一 , 福 福 00级 研
向: 区域 经济战略 与管理研 究。蔡 雪雄 (9博士 , 建社会科 学 院研 究 员, 究 方 向: 福 研 区域经 济 学、 公共 管理 。
设施建设的投入较低 , 意去 农村服 务 、 愿 工作 的技 术人 员、 大 学毕业生 少之 又少 , 这进一步加剧农村 在教育等方面 的失衡 。 另外 , 乡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所不 同 , 城 城市居 民能 够享受到 完 备 的社会保障体 系带给他 们的权利——老有所 养 、 所医 、 病有 住有所居 ; 而农村 由于社会保障体 系还 不够完善 , 尤其对于 一 些困难群众 , 整个家庭只要有人生场 大病就被拖垮 , 这种现 象 在农村还大 有所在 。 ( ) 乡产 业发展 不平衡 三 城 改革开放三 十多年 , 福建省城 乡产 业都有了长足发 展 , 城 乡产业 的关 联度 也有所提 高 , 城 乡产业发 展 的不平衡 问题 但 越显突 出。一方面 , 的生产 活动仍 然停 留在 传统农 业 的 农村 分散经营模 式 , 大多数农 户是 自行 进行农业生产 , 并将初级 农 产 品销 售给 收购 商或者 由农户 自行出 售 , 样 的生产 模式 效 这 率低 且收益 小。如 果要改变这种生产模式 , 需要懂 生产 、 经 会 营 的“ 知识型” 民 , 农 而政府 当前在 推进这 项工作 方面 的投 入 较少, 农业生产现状未能 得到有效 改变 。另一方面 , 从全省 产 业分布 来看 , 具有先进生产 力和 高端生产要素 的资本 密集型 、 技 术密集型 产业多数集 中在城 市 , 村 则主要 以农业 生产 为 农 主, 其他则多是一些小作 坊 、 劳动密 集型产 业 。2这种 产业 格 _ 局 必然 导致城 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 大。 二、 建省城 乡发 展不协调的成 因分析 福 纵观改 革开放三十多年 以来福 建 的发 展 , 城 乡不 协 造成 调越发 显著有多方面 的原 因, 既有历史遗留下来 的问题 , 有 也 体 制机 制上的不足。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城 乡发展不协 调 的关键 所在 : ( ) 乡二元 经济结构导致城 乡分割 一 城 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形 成于计 划经 济时代 , 有漫 长 的历 具 史, 其主要是根据不 同的经 济利益将 居民 分成农 村居 民和城 镇居民两个群体。农业的经济效益相对 于工业和 服务业低 很 多 , 目前农村生产还 正处 于向农业现代化转变 的过 程 中 , 并且 农业生产效 率偏 低 ; 生产方式 陈旧 , 这一 系列原因导致农村 居 民的经济收入比城镇居民低 , 且差距不断拉大 。同时 , 在工 业 化、 城市化 的过程 中 , 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 为非农业用地是 不 可避 免的 , 失去土地 影响了农 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 , 老 加上 辈农 民受 教育水平低 , 即便城 市 中有充裕 的就 业岗位 他们 也无法 胜任 , 只能继续 留在农 村靠 -d 片 田地换 取 小额收 而 , 入, 这样就导致城市人越来越富 、 农村人越来越 穷的两极分化 的局面 。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农村面临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就业问题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缺乏技术和专业知识,农民很难在城市找到稳定和体面的就业岗位。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2. 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

3. 发展农村产业,吸纳更多就业人口。

二、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低下。

为改善农村教育状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设施投入,改善学校条件。

2.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前往农村教学。

3. 推广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弥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医疗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费用高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2.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降低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

3. 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公路和桥梁。

2. 完善农村供水和供电系统,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便捷的网络和通信服务。

五、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农村非农产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倡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农村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

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生活美、社会美、环境美、时代美、百姓美的生态和谐之美,而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响应“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全省整治1000 个以上村庄,打造100 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要求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重要通道、重要流域沿线,重点区域、风景名胜周边以及有代表性的美丽村庄建设。

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全省各地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现状和问题(一)各地普遍缺乏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虽然前些年我省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上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村庄规划编制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批量生产”现象,规划成果难以落实。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突出特色。

在今年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大部分村庄原有的规划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规划缺乏可实施性;还有的村没有规划,原有规划的低标准或缺失,造成的后果是为完成今年考核任务而边建边规划,或把规划舍弃,直接做村庄节点整治设计,这样结果势必造成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实施,村庄整体风貌不完整,可能导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不适应建设需要的规划,要修改完善后依法报批”。

然而,各地在执行中,限于经费及时间,不注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行动计划的科学制订,短期行为多、长远设计少,视野狭隘,缺乏全域一体的建设理念。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社区重建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福州闽侯大学城新区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地为例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社区重建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福州闽侯大学城新区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地为例

3.3% 0 2.2% 0 22.2% 8.9% 2.2% 0
130以上 5% 0%
待业
0 0 3.4% 2.2% 0% 16.5% 6.7% 2.3
其他
1.1% 0 0 0 5.6% 1.1% 3.4% 0
收入来源 年龄(岁)
20—50 被上楼前
50以上
20—50 被上楼后
50以上
务农
74.5% 8.9% 0 0
2 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物质空间环境建设与改善情况分析
(1)居住空间规划的不合理 我们对安置区居住空间的调研主要从农 转非过程中居住面积、居住模式、居住环境等 方面切入调查,了解农民的居住状况前后的变 化(表1),调查表明这些安置小区的居住空间 规划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 ①住房面积变化。分析数据得,78%的居 民 反 映 住 房面 积 基 本 没 变 化,2 2%的居民 反 映 住 房面 积 变小。但调 查 表明,“被 上楼”后 居 住 开 始 从 原 来 的 分 散 向 集 中 开 始 转 换。这 些农民在“被上楼”之前传统农村生活往往是 以血亲、宗亲为邻,居住方式较为分散,但这 些 安 置小区都 是 高 密度 高 开发 强 度 的 楼 房, 居住空间被压缩无法满足农民传统生活方式 的需要。 ②居 住 模 式 变 化 。调 查 表 明 伴 随 着居民 “被上楼”后居住空间的分散,很多家庭的居 住模式发生变化,多由三代居转为两代居、单 代居(表2)。而对于这些习惯了独门独院,南 北通透的平房居民,尤其是老人家来说,这些 没有安 装电 梯 的多层 建 筑 给 他 们 的日常出 行 带来诸多的不便。 ③居住环境。在走访的三个住区中,据调 查4 4%的居民对居住环境满意,56%的居民 对居住环境不满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住房 质量,公共活动场所,治安和卫生问题。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乡差异与社会治理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乡差异与社会治理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乡差异与社会治理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城市中心聚集了大量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而农村地区却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落后于城市。

城乡差异不断扩大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城市健康发展及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挑战。

城乡差异带来的社会问题因城乡差异导致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财富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差异、医疗资源不足等。

城市地区的人均收入远高于农村,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甚至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教育机会。

这导致一些农村居民被边缘化,甚至无法享受到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外,城乡差异还带来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些城市地区因寻租等问题产生了黑恶势力,而一些农村地区也因农民工问题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与治理,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当地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城乡差异背后的原因城乡差异的根源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政府投资、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

首先,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高于农村,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更为便捷地享受上下班、上学和生活。

其次,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重点主要放在城市的发展上,这也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

最后,城市的产业结构更为发达,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而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使得农村居民更为贫困。

怎样缩小城乡差异缩小城乡差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减少城乡差距的同时也需要做好社会管理。

首先,应当采取措施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政府应当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农村地区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力度,防止一些不良事件发生。

要缩小城乡差异还需要企业的参与。

企业可以在农村地区进行投资,发展本地的产业、服务等,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企业还可以通过进行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当地社区,增强当地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总之,缩小城乡差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安全防控语境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安全防控语境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治理的逆境与对策一、引言村落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前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逆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进步、社会稳定、环境保卫等多个方面探讨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治理的逆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治理面临的逆境1. 经济进步逆境在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经济进步面临逆境。

由于疫情的爆发和防控措施的实施,村落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严峻影响。

一方面,农夫工返乡造成了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田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另一方面,客流缩减导致旅游业、农家乐等村落产业受到严峻冲击。

这些因素使得村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农夫收入缩减,村落进步面临着巨大挑战。

2. 社会稳定逆境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治理还面临社会稳定逆境。

疫情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安全的担忧,导致了恐慌情绪的扩散。

在这种环境下,村落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加,给村落治理带来了困难。

特殊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落地区,犯罪率明显上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

3. 环境保卫逆境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环境保卫也面临逆境。

随着疫情的严峻,医疗废弃物、口罩等大量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已成为村落治理的一个难题。

同时,部分地区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实行的措施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无法准时清理处理,给村落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三、对策为了应对安全防控语境下村落治理逆境,我们应实行以下对策:1. 加强村落经济进步在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鼓舞农夫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同时,要加大对村落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村落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村落经济的多元化进步。

2. 提升村落社会治理能力加强村落社会治理,应以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为目标,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宏扬,恢复社会秩序。

同时,要加强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提升村落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村落社会治理的水平。

分析村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分析村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分析村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摘要:近年来,因为村镇规划不断得到稳步推进,农村景观逐渐发生变化。

一些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新农村建设形势良好,城乡差距基本消失。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中西部部分地区在该方面的建设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村镇规划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新农村建设,而且影响着建设目标的落实以及国家战略的实现。

农村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从宏观建设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理清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理论基础上展开深入的分析工作,使有关部门和各方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采取具体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完成整个村镇规划过程,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村镇规划;问题分析;对策研究引言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生态建设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地域经济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就实际而言,目前我国村镇规划与建设工作尚有许多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1新农村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首先,随着相关建设决策的实施,我们深刻认识到村镇规划的起点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不相适应。

此外,由于一些经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村镇的建设设计方案已经制定。

即使是得到了实施,但为了省时省力很多时候都是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基础,大部分村镇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规划水平来看,我国的村镇规划水平并不是很高,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完备的村镇规划体系,城镇化进程受到严重制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村镇规划既能适应当前的实际发展需要,又能合理配置和利用农村地区的丰富资源,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村镇规划有利于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能够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相关资源的大规模整合。

从环境角度来看,合理的村镇规划能够引导农民更好地生活和生产,减少相关地区的污染面积,改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闽侯乡镇改革方案

闽侯乡镇改革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闽侯乡镇改革方案# 闽侯乡镇改革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1.1 背景闽侯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下辖多个乡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闽侯乡镇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和问题。

为了推动闽侯乡镇的改革和发展,制定一套适合当前情况的乡镇改革方案是必要的。

### 1.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乡镇改革,实现闽侯乡镇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 二、改革内容和措施### 2.1 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2.1.1 发展特色产业根据闽侯乡镇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推动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2.1.2 优化乡村环境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 2.2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2.1 优化城乡规划根据乡镇的发展定位和需求,制定综合规划,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在城乡规划中,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优化现有城镇结构,提高乡镇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 2.2.2 促进人才流动加强城乡人才交流和培训,为乡镇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乡镇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乡镇人才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城乡人才的互动和融合。

### 2.3 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2.3.1 改善社会福利加大对乡镇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通过完善乡镇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乡镇居民享受社会福利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 2.3.2 加强社区建设建设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为乡镇居民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和活动。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四大困境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四大困境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四大困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我国农村步入了乡政村治的新阶段。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短暂繁荣之后,我国农村发展长期徘徊,各种问题叠加累积,“三农问题”迄今积重难返。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提速,乡村治理正面临着以下四大困境。

人口空心化虚化了治理的主体我国农业不仅产业单一、就业吸纳力低,而且生产效率低、务农收入少,农业就业缺乏吸引力,所以大量农民离乡入城寻求新发展。

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既不能同工同酬,也不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出于经济的考虑,只能把部分妇女、小孩和老人(即俗称的“386199”部队)留在农村。

因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提速,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也日渐突出。

留守的大量妇幼老弱病残人员,不仅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的重任,而且也实际虚化了村民自治。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常年进城务工,很多农村地区不仅组织耕种收割等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就连每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都成了问题。

常年留守农村的妇幼老弱病残人员囿于身体、文化素质和年龄等原因,既无参与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无参与监督的可能。

如此,村民自治既面临着主体虚化的现实,也面临着异化的危险。

作为我国当前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乡政村治重在村治,所以农村人口的空心化客观上虚化了乡村治理的主体。

集体经济衰败弱化了治理的基础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范围的推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迅速解体的同时,先前举办的各类社队企业也大多名存实亡。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及至90年代中后期则陷入发展困境,至今大多破产倒闭。

当前,除少数资源丰富和一些城郊地区的村社企业发展较好、集体经济实力较强之外,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基础甚为薄弱,乃至债台高筑。

村社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衰败,一方面直接导致吸纳就业减少,务工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农村出现人口空心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村社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

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

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摘要:城镇与乡村之间是相互依存、水乳交融的,它们彼此的关系是互利的、共融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状不但未得到根本扭转,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在城镇化政策推动下,农村的人、财、物不断流入城市,导致部分农村日趋衰败,新农村建设陷入困境。

因此,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出路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前言:当在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的发展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该项研究试图通过对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困境与出路的探讨,进一步明确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困境与出路,更好的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一、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的背景1.1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大幅度的拉近城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首先要关注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将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走向,它会将吸收农村过剩劳力,促进农村发展。

根据国外经验来看,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带动这城镇化的迅速提高,从而会带动经济的不断提升。

2005年,我国农村居住人口不到57%,这一现象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下去。

我国也因此现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居住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的农村居住人口也依然很大。

而居住在城镇中的农民,依然是农村户籍,他们的医疗保险、居住也没有实现城镇化,也就是说,我国的城镇化不是短期内就能成效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新型农村的建设应该经过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间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把农业、工业、农村、城市融合到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这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目标和任务.1.2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基本要求第一,生产发展。

论述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出路题目800字

论述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出路题目800字

论述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出路题目800字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成效.当前我国乡村处于转型时期,下面是关于乡村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传统乡村治理范式的改变,同时对乡村治理的思维方式、治理策略等提出新的挑战。

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打破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村民传统意识,优化整合乡村资源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乡村治理主体弱化。

受传统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主要依靠乡镇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

一方面,目前乡镇政府的部分工作人员受教育层次相对比较低,对于乡村治理工作仍采用传统的被动治理模式,导致其工作缺乏创新性。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乡村中基本仅剩老年人及幼童居住。

大部分的青年人涌入城市工作,或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城市就业。

乡村中的老龄化严重,村民自治组织缺乏年轻血液。

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冲击着乡村传统文化,使得乡村治理主体文化意识相对弱化。

乡村村民意识薄弱。

目前居住在乡村的村民政治参与意识比较薄弱,他们一般受教育层次比较低。

对于乡村如何治理促进乡村发展,处于被动状态。

一方面,由于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分散型的生产活动,因而在观念上比较保守、目光相对比较短浅。

部分村民甚至认为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依靠政府就能解决。

同时在过去乡村中多数法治宣传活动是由政府推进的,必然法治执行也是经由政府之手。

这就造成了乡村村民法治意识薄弱。

从而使得部分村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乡村贫困,政府就会一直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村民乡村治理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与自己并无太多联系。

目前乡村中部分村民仍然存在“等、靠”思想。

他们认为在乡村治理中,政府仍然会采用"大水灌溉"的形式。

乡村产业经济匮乏。

我国大部分的乡村地区,受地理环境、交通、配套等方面的影响,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家畜养殖等维持生活。

闽侯县振兴乡村

闽侯县振兴乡村

闽侯县振兴乡村闽侯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南部,是福建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县之一。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闽侯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现代化,闽侯县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县政府鼓励农民种植高效经济的农作物,如水稻、蔬菜、水果等。

同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的开发,引导农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提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闽侯县还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和创业热情,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此外,闽侯县还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

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保障。

闽侯县还注重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设立农村人才培训班和农技推广站,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

鼓励高校毕业生、大中专技术人员回乡创业,推动农村人才的流动和更新。

乡村振兴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还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闽侯县政府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

鼓励农民参与乡村规划、村庄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全体农民的共同事业。

闽侯县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乡村振兴不仅带动了农村居民的增收致富,还改善了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工农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治理和农民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总之,闽侯县的乡村振兴工作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较高的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 第 2 期
( 总第 1 4 4期 )
福 建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a l o f Fu j i a n Ad mi ni s t r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No. 2, 20 14
( Ge ne r a 1 No .1 44)
中图 分 类 号 : D4 2 2 .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1 9 9 ( 2 0 1 4 ) 0 2— 0 0 2 9— 0 8
当前 我 国正处 于城镇 化 进程 的快 速发 展 阶段 , 对 于东 南 沿 海 经济 活 跃 地 区及 大 城 市周 边 地 区 而言 , 这 一过 程 显得尤 为 快速 。随 着 大 范 围 的征 地 拆 迁 , 越 来 越 多 的城 市 周 边 乡 村 骤 然 卷人 到城 市 化 的 大潮 中, 经 济社 会发 展状 况 和人 的思想 价值 观 念等 都 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与 此 同时 , 这些 地 区往往 社 会 矛盾
查中, 有 的基层 领导 干部感 叹 , 工 作 越 来越 难 做 了。基 层 政府 的权 威 在严 重 流 失 , 基 层领 导干 部 在 某 些
“ 刁民” 面前 , 几 乎成 为新 的弱势 群体 。
无独有 偶 , 闽侯 县乡村 社会呈 现 的这类 现象 在全 国其 他地 区也存 在 。学 者 贺雪 峰 在《 乡 村 的去 政 治 化及 其后果 》 一 文 中谈 到 , “ 笔者 近年在 全 国农 村调 研 , 几 乎每 次都 发现 , 乡村社 会原 本结 构性 存 在但 却 十 分边 缘化 的 刁民群体 正在变 成 主流 , 正 在替代 农 民成为 乡村社 会秩 序 的主导人 和决 定者 。乡村 社会 中相 当部 分 的秩 序变 得 由这一部 分人来 决定 , 这是 一个 相 当严重 的问题 。 ” [ 1 l 3 。 贺 雪峰 文 中所 谈 的“ 刁 民” , 不 具 有感 情色彩 , “ ‘ 刁 民’ 可 以是 认死 理 的人 , 可 以是 ‘ 刁滑 ’ 之人 , 可 以是好惹 事 的人 , 可 以是 善 于捕 捉获 利 机 会 的人 , 可 以是 喜欢投 机钻 营 的人 。总 之 , ‘ 刁 民’ 是 这 个社 会秩 序 的 挑 战者 , 甚 至破 坏 者 。 ” [ 1 。 他 们 与 笔 者上 文所描 述 的村 民群体极 具相 似性 , 他们 以“ 鸡 生蛋 、 蛋生鸡 ” 的无 赖逻 辑要 求赔偿 , 以牟利 为 目的缠 访
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 : 困境与对策
以福 建 省 闽侯 县 为例
陈 晓林
( 中共 闽侯 县 委 党 校 , 福 建 闽侯 3 5 0 1 9 9 )

要: 闽侯 县 位 于 省 会 城 市 福 州 的边 缘 , 随着福州 大都市 发展战 略的实施 , 城 市 不 断 向周 边 区 域
扩 张 。近 几 年 , 该县 经济发展飞速 , 总 体 经 济 社 会 面 貌 发 生 了深 刻 变 迁 。但 是 , 随 之 而 来 的 乡 村 社 会 秩 序 也 发 生 了 巨大 变 化 , 表 现 为 乡 村 治 理 的失 序 、 信访上 访不 断、 群 体 性 事 件 发 生 率 上 升 。 当 前 闽侯 县 乡 村 治 理 困 境 的 主要 原 因在 于 乡村 基 层 政 府 权 威 的弱 化 。 由 此 , 转 变 乡村 基 层 政府 的 职 能 , 加 强 乡 村 基 层 政权建设 , 满 足 当前 群 众 的 公 共 需 求 , 提 供 良好 的公 共 产 品 和公 共 服 务 , 是 维 护 当前 乡 村 秩 序 稳 定 的 着 力 点 。闽 侯 县 经 济 社 会 面貌 的变 迁 是 城 镇 化 进 程 中城 关 县 域 发 展 的 典 型 , 以此为例 , 对 于城 镇 化 背 景 下 乡 村 治 理 状 况 的研 究 具 有 样 本 意 义 。 关键词 : 城镇 化 ; 乡村 治 理 ; 基层政权 ; 公 共 服 务
此外 , 某村 民对 法 院已经判 决 的案件不 服 而不断 上访 、 缠访 。笔者 以为 , 除 了正常 的 以维 护公 民合 法权 益
为 目的信访 和上 访 , 以及 由此 引发 的群 体性 事件 之外 , 当地 还 有一 批 以牟 利 为 目的 的缠访 、 闹访 之 人 , 甚
至是 以针 对 和挑战基 层政府 权威 为 目的 的难 缠“ 刁 民” , 这种 现象有 成为 一种 主导社 会 风气 之嫌 疑 。在 调
突出, 信访 上访 问题 严重 , 群 体性 事件 多 发 。闽侯 县 即是一 个典 型 的范 例 。


城 镇 化 背景 下 乡村 治 理 陷入 困境
近几 年 , 闽侯县 经 济社会 发 展迅 速 , 县域 经 济排 名 位 居 福 建 省前 列 。但 是 , 当地 社 会 矛盾 重 重 , 信访 上访 数量 激增 。仅 2 0 1 0年 1 ~1 2月 , 县 内信访 总 量 ( 指信 访 网络登 记 总量 ) 为2 0 6 1批 次 1 4 1 2 2人 次 。其 中, 进 省 的集体 上访 3 6批次 7 1 3人次 , 进 京 的非 正常 上访 1 1 批次 3 3 人 次 。信访 内容 主 要涉 及农 村 土 地 征用 和村 务管 理 、 个 人建 房 和违 章建 筑 、 劳动 和社 会 保 障 、 涉法涉诉 、 房 屋 拆 迁补 偿 安 置 等 。在近 几 年 发 生 的群体 性事 件 中 , 尤以 2 0 1 1 年 6月在 某镇 沙堤 村 因征 地 拆 迁 引发 的一 起 群体 性 事 件 较 为典 型 。该 事
件 的参 与 人数 达上 千人 , 历时 1 4 3天 , 现 虽 已妥善 解决 , 但 后续 影 响仍 然严 重 , 比如 , 在之 后某 镇拆 除违 法
建筑 中 , 执 法人 员遭 到村 民殴打 , 并 言称 自己是“ 沙堤 人” 。在 近几 年 的调研 中 , 笔者还 时 常耳 闻一 些 奇怪
收 稿 日期 :2 0 1 4—0 1 —1 9 作 者 简 介 :陈晓 林 ( 1 9 7 8一 ) , 女, 辽宁朝阳人 , 中共 闽 侯 县 委 党 校 讲 师 某镇 一村 民家 的鸡飞 到邻 居 家 , 被邻 家 的狗 咬死 , 在 商 谈赔 偿 中 , 该 村 民要 求 以 “ 鸡 生 蛋、 蛋生 鸡” 的逻辑赔 偿 , 在不 能达成 协 议 时 , 竟 以此 为缘 由上 访 , 要求 由政 府 来 承担 赔 偿 责 任 。2 0 1 2年 某 村村 民参 与聚众赌 博 , 派 出所 在制止 赌博 过程 中, 竟 被一村 民告 称损 害其早 已有 伤 的身体 , 以此要 求 村 委会 支付 1 万 元赔偿 费 。同年某 村 民因意 外事故 死亡 , 被其 家属 抬到 乡镇政 府 门 口, 要 求政 府 给予 赔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