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革路径探讨
论述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的实施
总结词
强化法制保障,确保制度落实
详细描述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 完善,明确农村土地使用的权利、义务和 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为农村土地制度 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加强执法力 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侵犯农民土 地权益等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平 正义。
要点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等方法, 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 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农村土地制度 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结合典型案例的调查和 分析,探讨不同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最后,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 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0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 的方向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稳定承包关系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承包期限,让农 民拥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
用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落实承包权益
加强承包土地的权益保护,确保 农民在承包土地上享有充分的收 益权和处置权,激发农民对土地 投资的积极性。
完善承包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困难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中介 服务,导致土地流转困难,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
一些地方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够稳定,承包期限短且经常调整,影 响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 致流转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02
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
土地改革阶段
土地改革阶段是中国农村土地 制度的重要历史阶段,其主要 目的是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 “ j农 问题 ”的核心 ,积极探索我 国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的方 向与路径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
要 的环 节 。
2 目前 我 国 农地 土 地 产权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其 影 响
然与承包经营权的真正内涵相比,其权利所包含的内容是不
充 分 的 , 其权 能 是 残缺 的 。承 包 经营 权 不 充 分 、不 明 确 的 原 因 在 于 两权 分 离 不 足真 正 建 立在 商品 化 、 场 化 基 础 上 的 平
等关系,而是基于国家意志和意识形态偏好, 所订权t体
23 土 地 产 权 的 不 完 整 性 。家 庭 承 包 经 营 制 被 形象 地 称 为 _ 所 有 权 与经 营 权 分 离 ,但 是 我 国农 村 日前 的承 包 经 营权 的 内 涵 是 不 充分 、不 明确 的 ,充 其量 是 一 种 耕种 权 。经营 权 从 本 一
质上说应该属于使f 权,而使用权可以衍生 转 } j l 、转 租、
3 产 权 理 论与 土 地 产权
模 、分散型生产 ,~方面其盲 同性和趋同性极 易导致 “ 一 一哄
而 上 ,一 哄 而 下 ” 形 成农 业 产 品 生产 循 环 波 动 的怪 圈 ; 另 ,
…
方 面 , 土地 的小 规模 分 散 经 营难 以形 成 规模 经 济 ,适 应现
代 化 大 生 产 的 要 求 ,使 广 大 农 民 只 能 依 靠 土 地 解 决 温 饱 问
入股、抵押 、收益等项权利。而作为具有使用权性质的承包
经 营 权 却 只有 耕 种权 、部 分 的 收 益权 和 极 少量 的处 置权 。显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可行路径探析——有限制的土地私有化和集体所有制下的土地扩权
[ 文献标识码 ] A
关 的 可行 路径 , 以供 参 考 。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我 国经济 长期保持 高速 增长 , 人 民生 活
水平 获得 较 大提 高 。 但 与此 同时 , 增长也 带来 了新 问题 、 新 挑 战 。“ 三农 ” 问 题 就 是 近 年 来 引 起 极 大 关 注 的热 点 之 一 。城 乡 收
忧 。 如 何 遏 制 并 逐 步 扭 转 这 种 令 人 不 安 的趋 势 , 实 现农 民收 入
1 土 地产 权私 有 , 同时也 作 出相应 限制
以杨 小 凯 、 文贯 中 、 周 其 仁 等 为 代 表 一 些 经 济 学 家 支 持 并
建 议 实 行 农 村 土 地 产 权 私 有 化 。 因为 私 有 化 的 产 权 是 一 种 界 定 最为清晰 、 权 利 最 为完 整 的产 权 。它 是 一 个包 括 了所 有 权 、 使用 权、 收益权 、 转 让权 、 处置 权、 开发权 、 抵 押权 等 多 种 权 利 的 权 利 柬 。私有 产权 具有 完全 的排 他 性 , 既 要 求 排 他 性 地 获取 收益 , 也
范 奉 群 : 中 国 农村 土地 产 权 改 革 的 可 行 路 径 探 析
农 业 经 济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可行路径探析
有 限制 的 土 地 私 有 化 和 集 体 所 有 制 下 的 土地 扩 权
范 奉 群
( 上海大 学, 上海
2 0 0 4 4 4 )
[ 摘 要 ] 制 度 都 有 其 时代 局 限 性 。改革 初 期 实行 的 家庭 联 产 承 包责 任 制 在 当 时具 有 先 进 性 , 解放 了 农村 生产 力 , 促 进 了农 村 经济 发 展 . 但 时 至 今 日。 “ 三农” 问题、 城 乡收 入 差 距 的 不 断 扩 大 都 让 我 们 不 得 不 再 次 将 目光投 向农 村 的 土 地 改革 领 域 。以 目前 学界 中的 两种 改革 思路 为基 础 , 并 结 合 台湾 、 日本 、 韩 国等 高人 口密 度 国 家的 农 村 发展 经验 , 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了 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农民收入的增长
土地权益保障
农村土地改革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使他们能够从土地上获得 更多的收益。
多元化收入来源
土地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和收入来源,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
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 益。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规范 土地流转行为。
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
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和执法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土地 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05
对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展望和 建议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02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改革农村土地制
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03
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村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
0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开始,中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所有的土地
人口流动
土地改革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口交流 和融合。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扩张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城市的承载 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速了工业化、信息化 和现代化进程。
浅析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趋向
浅析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趋向摘要: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是农民利益的保障,土地所有权的明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实行土地国有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
关键词:土地所有权;农业;集体土地;国有化;权属;规划中图分类号:[b-0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47-1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随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远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的提出及路径的思考都要考虑到先处理好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确定好土地所有权的权属问题。
1 我国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村土地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农村土地纠纷成为目前农民维权活动的焦点,造成因土地问题引起的群访事件经常发生,给国家造成麻烦,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
所以明确的土地所有权的权属在法律制度上实现稳定合理,使农民获得自身的利益,并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建设。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1.1.1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虚无化农民集体虽然在法律上是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行使所有权人的实质权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只是在法律书面中的名词,而实际直接控制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是村支部书记或上级指派行使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自己享有的土地发包权,改包权等权力对土地行使所谓的权能。
所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是虚无化的。
1.1.2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多元化在相关法律中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实行“三级所有”的体制,乡(镇)、村、村民小组三级所有权主体的存在。
这就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主体会导致对土地所有权权力的行使含混不清,使主体之间存在许多矛盾,使主体行使权力时存在许多矛盾和弊端,其行使权力的结果会造成混乱,形成上访等矛盾的根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践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从土地革命到农村改革,再到农村土地流转,这一系列变革实践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探索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制度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革命成为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重要一环。
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苏省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通过将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
这一变革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也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进一步的变革。
农村改革时期,江苏省积极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农民经济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经济组织体系。
在土地制度方面,江苏省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将土地分给农民承包经营,实现了土地的稳定流转,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江苏省还注重发展农村经济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农村产业的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还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农村土地流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农民的利益。
由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土地流转可能会引起农民的抵触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农村土地流转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的支持。
目前,江苏省正在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实践中,江苏省也积极探索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和经验。
农村“三权分置”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探析
农村“三权分置”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探析自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开始全面推行“三权分置”改革,即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权和农村土地使用权三项权利剥离出去,并交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政府使用。
此乃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然而,这种改革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境,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首先,当前农村收入不稳定,农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在“三权分置”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交还给农民,使得耕地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但是,这一改革也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
例如,一些承包土地者不知道土地值多钱,不懂得土地的使用和管理,等等。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时间有限,对于长期投资和发展乡村经济来说,这样的制度安排难以满足需要。
农民的视野和经验有限,他们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产业链的运作不够了解,这使得许多新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其次,“三权分置”实施中,政府的角色比以往更加突出。
政府可以利用土地、资源和金融资源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为农村提供必要的投资和支持。
同时,政府也发挥了强制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是,在“三权分置”改革中,政府的作用可能过于突出,而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被忽视。
政府过度干预可能导致农村产业结构、规模和生产方式的过程性调整,可能阻碍农民的创业和发展动力。
政府应该按照市场法则的规律进行管理,在农村发展中发挥适度的角色。
最后,“三权分置”改革需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当前,加强乡村治理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
从“三权分置”改革的角度来看,农村社会治理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力量的作用。
这些力量合作应该建立在尊重乡村治理的原则之上,将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和市场的功能与职责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推动“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三权分置”改革对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与路径选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难点与路径选择一、起因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多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一直存在,广大农民的土地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越来越显著,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逐渐得到落实。
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利益格局、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利益纠葛,都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难点和路径选择。
二、难点分析1. 土地所有权问题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一直是改革的难点。
过去,农村土地资源的集体所有制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
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被征用和交易,让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改革过程中,如何平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土地利益,呵护农民利益,是难点之一。
2. 安置农民和保障社会稳定改革会带来收益,但也伴随着成本。
农村土地改革不同于城市,城市居民可以转型就业,而农村居民则需要找到新的生计来源。
因此,改革过程中,需要给予农民充分的保障和安置,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土地制度改革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动荡,如何平衡改革成效和社会稳定,是难点之一。
3. 利益相关者的纷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已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改革面临的困难之一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协商达成永久性的改革方案。
三、路径选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分阶段、逐渐推进。
在推进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改革方案。
1. 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当下最为主要的改革方案,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让土地具有市场价值,让农村土地利益得到最优化的分配。
同时,也可以推动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但是,在推进土地流转时,应加大政府监管力度,避免外来资本和地方官员“圈地”、大规模流转,让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2.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框架土地制度改革应当以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为基础,建立统一、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框架。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探索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从改革农村土地政策、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产业、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发展农村科技创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十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经验和思路。
一、改革农村土地政策目前,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稳定的土地产权,鼓励土地流转,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二、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发展特色农业。
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户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性。
三、发展农村产业除发展特色农业外,还应积极发展农村产业。
合理规划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农机制造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四、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是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塑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农村经济文化价值。
五、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
应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鼓励高校毕业生、城市人才回归农村创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倾斜,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发展农村科技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应加大农村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创新平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小产权房”合法化为视角
21 0 0年
总第 18期 1
第 1期
科学 ・ 经济 ・ 社会
S E CI NCE ・ECONOM Y ・S oCl Y ET
Vo . 8,S m . 1 12 u No 1 8 No 1,2 1 . 00
农 村 集 体 土 地 制 度 改 革 的 路 径 选 择
— —
中 图 分 类号 : 9 3 2 D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5 2 1 0 03 0 10 2 1 (00)1— 17— 5
Pa h S lci n o t ee to fRur lColci e—o e n se f r a le tv - wn d La d Sy tm Re o m
“ 小产权 房” 是指建设在农 村集体 土地上 的具 有商 品性 的住宅 。由于没有交纳土地使用权 出让 金 、 市基 础设施配 城 套 费和其他税费 ,小产权房 ” “ 的开发成本 比在 出让土地上建 设 的商 品房低 , 其低廉 的价 格吸 引了大批低 收入 者 , 速形 迅 成 了繁荣 、 稳定 的“ 小产权房 ” 供求 市场。但 是 , 目前 的制 在 度框架下 , 小产权房 ” “ 却遭 到行政机关 的严厉查 禁 , 这必 然 产生“ 为什么农民集体 在 自己土地上盖房子拿去卖却成 了非
te r b tce n r cia i c h e fc l ci e—o n d l n ai n l ain. O mana nn olc ie—o n d l n h o y o sa ls a d p a t ld f u is o ol t c i f e v w e a d n t ai t o z o S i ti i g c l t e v w e a d o e s i smoe r ait .Al w n h ol cie—o n d ln s g t i t u l i u ain a d i r vn ee a t wn rh p i r e l i sc l i g te c l t o e v w e a d u e f h s n o p bi cr lt n mp o ig rl v n i c c o s c r y s se e u i y t m, i e e ca t r moe e c e t u i g o a d r s u c s a d ae u r h ne e t f f r r , t s n f il o p o t f in sn f l n e o r e , n s fg a d t e i tr ss o ames b i i fn a n al o vn h o e t o ilp o lmsa ien r m “ malp o e t o m” u d me tl s l ig t e p t ni s ca r b e rs ig fo y l a s l rp r ro . y Ke r s ma l r p r o m ;c l c ie—o n d ln y wo d :s l p o e y ro t ol t e v w e a d;ln w e h p a d u e r h s a in iai n a d o n r i ;l n s i t ;n t a z t s g ol o
政策解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政策解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政策,本文将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改革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在过去的土地制度中,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承包政策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革目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农村土地制度。
这其中包括确权登记、租赁流转、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改革内容1.确权登记确权登记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通过确权登记,可以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促进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租赁流转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农业土地的租赁流转。
通过土地的租赁流转,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建设土地流转市场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设土地流转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公开、透明、有序的土地流转平台,促进土地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4.收益分配机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土地利益问题。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
在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重点:1.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2.土地权属问题的公平公正处理,确保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3.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害;4.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规范,确保流转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五、改革路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路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提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仅是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旨在为未来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机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确权登记制度,充分尊重农民的自愿意愿和合法权益。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使农民能够依法享受土地流转所带来的收益。
同时,建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制度,使农民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
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和责任机制,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合同的监管,避免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促进规模经营、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土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此外,土地制度改革还可以促进乡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统一的土地管理体系,可以避免农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恶性竞争,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合理划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红线,保护重要农用地和生态功能区,确保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提升农村土地价值的创新机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从提升土地价值的角度进行创新。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市场体系,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有序流转和增值,激发农民的土地资本,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以引入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提高土地的资本效益。
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路径5篇
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路径5篇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路径探讨前言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振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的振兴路径,以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篇:优化资源配置1. 资源整合:通过土地整理、资源整合,提高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2. 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3. 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篇:深化农村改革1. 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2. 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3. 农村基层治理改革:优化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篇:推动产业升级1. 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链延伸。
2. 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农村新型产业体系。
3. 数字农业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智能化水平。
第四篇:提升人才素质1. 农民培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 人才引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回乡创业,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3. 人才激励: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篇:加强政策支持1. 财政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
2. 政策引导:完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集体经济,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农村土地改革“分田到户”走的依然是集体化道路,而不是私有化
农村土地改革“分田到户”走的依然是集体化道路,而不是私有化(此文比较长,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有人说“分田到户”是单干私有化,农村必须走集体化的道路。
言下之意,“分田到户”走的不是“集体化道路”,而是私有化道路。
那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分田到户”到底是不是“集体化道路”?今天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毛主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解放前夕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革命”其实就是“分田到户”上世纪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从此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非常大,农民的力量是最大的力量,谁忽视了农民,谁终将会失败,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谁就会获得政权取得最终胜利。
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领导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解放区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也就是“分田到户”,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革命”,把少数地主手里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农民拥有了土地,才真正成为主人。
从1949年到1957年人民公社成立之前,农村土地还是私有制,尽管后来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但农村的土地性质并未改变,依然是私有土地,农民只是通过入股的形式把土地、农具集中起来使用。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成立人民公社,把土地全部归公,实行得出的大集体管理经营呢?其原因并不是实行土地生产队大集体经营效率高,而是根据当时的基本国情的正确选择,是因为当时国民党留下的工业基础太落后,我们首先要优先发展工业而决定的。
因为,要发展工业,就要花钱,而且要花很多钱,但钱从哪里来?由于工业落后,税收仅占整个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农业税。
而只有实行计划经济,将土地集中经营,才利于农业税的征收。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国家,不仅工业落后,农业生产力也十分落后,土地整修、水利建设、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大事”都需要集中力量办。
农村土地改革政策解读
农村土地改革政策解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政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土地作为农民的生产要素,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改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农村土地改革政策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背景、目标和实施路径。
一、农村土地改革的背景农村土地改革是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农村地区土地多年来一直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在农民群众中存在着土地分配不均、承包土地无法流转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农村土地改革的目标,即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进一步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民土地的经营效益。
二、农村土地改革政策措施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改革的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下是其中的几项重要内容:1. 承包期延长政策:为了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政府逐步延长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期限。
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土地经营环境,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2.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形式,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或规模经营主体,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同时,政府规定了流转土地的权益保护和价格确定等具体政策,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为了促进农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限制。
通过这一政策,农民可以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给农业企业或新型农村合作社,用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
4.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了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农村土地所有权分离的原则,政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农民的土地承包、栽种、收益等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农村土地改革的意义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
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摘要】农村土地退出是当前重要的议题,本文旨在研究其路径。
在介绍了农村土地退出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正文包括对农村土地退出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政策分析与途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研究,以及案例分析。
未来发展方向将指引该领域的进一步工作。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提出了研究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土地退出的相关议题,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退出、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与问题、政策分析、经济效益、社会影响、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研究启示、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农村土地退出是指将农村的集体土地流转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或其他经济主体,进行规模经营或用于建设用地等用途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农村土地的有序退出和有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土地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研究农村土地退出路径,可以有效调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土地退出还可以缓解农地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土地退出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农村土地退出路径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退出对于解决农村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农村土地退出路径,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新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确立,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了土地革命。
随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度,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体经营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和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土地承包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土地流转不畅、人口流动问题等,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背景,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1.2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问题农村土地资源过度集中。
由于土地承包制度的存在,大量农村土地被少数人或家庭长期占有,导致土地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民普遍感受到土地流转不畅,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农村土地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农民耕作方式传统且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土地承包制度存在漏洞。
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承包合同不明确、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土地权益无法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受损。
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一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强制性、不公平性等问题,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受损,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改革与完善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2. 正文2.1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历史演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庞大的农杞人口和广大的农村土地。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新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土地改革与农村发展
土地改革与农村发展近年来,土地改革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
土地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重要财富,其改革对于农村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土地改革与农村发展展开讨论,以明确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新途径。
首先,土地改革的推进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问题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改革的进行可以使农村集体土地有更多的流转和灵活使用,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流转土地还可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土地改革也可以刺激农村就业的增长。
传统上,农村人口主要依赖农业劳动就业,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一种趋势。
土地改革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农村土地的流转和经营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土地流转可以带动农村周边的农业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然而,土地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存在不平等现象。
有些农民由于缺乏土地资源、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参与土地流转,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性和良性发展。
其次,土地流转还涉及到土地管理、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制度的配套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土地改革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土地流转中的土地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的完善。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评估、交易等相关机制,确保土地流转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加大对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的支持力度,提供农民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贷款支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其在农业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农地“三权分置”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分析
农地“三权分置”研究热点和演进路径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地“三权分置”是指将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权和土地所有权分开进行管理和流转的制度安排。
在中国农村改革中,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被提出并逐步推行,旨在实现农业生产权、土地资源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背景部分应该对农地“三权分置”的相关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介绍问题所在并引发研究的动机。
当前,农地“三权分置”政策面临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
加强对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演进历程和研究热点,探讨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启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农地“三权分置”作为农业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地“三权分置”的概念、政策演进历程以及研究热点,从而全面了解其影响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不同研究方法的探讨和展望,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提出对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建议,有助于指导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分析农地“三权分置”,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推动农业改革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地“三权分置”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解决农民土地流转难题、提高农民土地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三权分置”政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政策背景、政策目的及实施效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研究农地“三权分置”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增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析
经营管理 652021.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析徐菲菲(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108)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如激发农民积极性、释放农民主体性、拓宽战略实施路径。
1 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巩固完善为巩固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推进制度优化和细化。
承包权的完善稳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落实、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放活属于“三权分置”制度作用发挥的关键。
因此相关进度安排必须针对性的优化和细化,具体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性质、农民身份的界定入手,以此保证实现集体所有权“按份共有”,并逐步建立农民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还关注生息型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资本化的完善,以此深入研究“长久不变”的实施路径和深入内涵,基于土地经营权入股、借贷、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资本化探索也需得到重视。
第二,优化土地流转制度实施。
可围绕政策指导、市场基础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土地资源使用探索,依托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市场主体获得政策相关支持,土地使用相关阻力也可同时消除。
政府相关部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强化监督土地使用情况,规避用途偏差等问题。
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开展金融平台服务探索,并充分整合分散资源,紧跟市场发展形势。
第三,提供相应政策激励。
为规模化经营、长期基础投入、产业化经营、农村新型企业发展提供相应激励。
以长期基础投入激励为例,应为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激励支持,如采用以奖代补方式,简化审批程序。
2 优化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与利用农村宅基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属于反映“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关键性指标,需要遵循“资源集约”与“权益保障”原则,具体退出与补偿机制优化需遵循“退出有序、退出有路、退出有利”原则,以此保证退出与优化利用闲置宅基地的通道畅通,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优化自愿有偿退出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革路径探讨
作者:王建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2期
【摘要】在坚持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探讨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革路径: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经营权按现有制度不变,在承包经营权项下设置土地使用权,权利性质同城市土地使用权。
所有权的集体不能直接出让土地使用权,由承包经营权人直接和市场对接。
政府征收集体土地,不得征收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征收的是承包经营权项下设置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市场行情给付承包经营权人相应对价。
【关键词】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项下设置土地使用权
“三权分置”
1.引言
进入2018年,在政府严厉的调控手段下,一线城市房价被抑制,三四线城市房市火热,2016年至今房地产新一轮的暴涨还在持续,全民陷入炒房的狂欢中。
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住房不炒,但在现有房地产制度下,政府垄断土地,一旦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必定上涨,市场追涨情绪就不可遏制。
在中国现有的土地财政下,各地的卖地造城运动本质上把全社会的财富大量转换为钢筋混凝土。
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低效的房地产建设中去,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并可以预料的:居民消费不振,企业资本投入不足、成本高企,财富差距加大,社会结构撕裂,科创动力不足,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本上升、资源及资金被挤占从而抑制了产业结构的升级[1]。
对于摆脱房地产依赖的改革路径,首先政府要放弃现有对土地供应的垄断[2]。
而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2014 年以来中央政府强调应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所有权,“三权分置”随即被视为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3]。
中央的精神是坚持集体所有权是底线,因此本文是在坚持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探讨农村集体土地的改革路径。
2.集体土地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尝试
集体土地所有权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否定农民土地私有权而建立的资源摄取的权力管道。
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剥夺的原因,正如学者所说,根源在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先天缺陷。
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了一个制度陷阱,由于这个陷阱的存在,在面对外部性过程的时候,农民没有谈判权,在土地交易的市场上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4]。
现在我国对于集体土地的利用是一种转化性征收,要消除转化性征收过程中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需找到一条替代转化性征收制度实
现土地供给的路径。
在现有各地所進行的试点中,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一种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化模式,这种模式以深圳土地改革为代表。
该模式以集体土地国有化为基础,在土地所有权国有化之后对集体成员的原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重新确认。
另一种是集体土地使用权直接出让模式,在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实现集体和用地单位之间签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实现部分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从各地的试点来看,现有的集体土地出让模式还未能完全实现对转化性征收的消解[5]。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设想另一种模式。
3.中央改革方向
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实施方案》中将“三权分置”改革明确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2018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4.笔者的集体土地改革思路
笔者认为割裂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是不彻底的,不能连片开发的土地将沦为鸡肋,应当取消宅基地的概念,本文中集体土地包括承包农业用地和宅基地。
4.1.循着“三权分置”的思路,笔者认为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经营权(若宅基地取消则承包经营权包含宅基地)按现有制度不变,在承包经营权项下设置土地使用权,权利性质同城市土地使用权(是次级的用益物权还是租赁权,年限、是否可以继承等问题有待继续探讨)。
另外要规定有所有权的集体不能直接出让土地使用权,由农民直接和市场对接。
这是为了解决政府、企业摄取资源,村委会腐败等侵害农民应有利益的问题。
4.2.土地使用权能否出让,出让的用途等具体细节按照规划局的总体规划。
土地规划是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龙头。
土地规划应积极吸引公众参与决策,避免规划设计的短视和片面[6]。
政府征收集体土地,不得征收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征收是承包经营权项下设置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市场行情给付承包经营权人相应对价。
政府除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强制征收集体土地。
4.3.出于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的路径依赖,集体土地使用权若出让,为了保持权利恒定,在到期后应自动续期,到期后应缴纳地税,否则使用权将变为所有权。
城市土地使用权同理也应收取地税。
但是土地出让金本身是一种土地税,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到期后收税费可能有重复收税的嫌疑。
因此具体的收取方式应该尽早出台,给市场预期来调整土地市场价格。
可以参考香港的房地产税的收取方式[7]。
5.结语
在我们扛着“社会主义”包袱负重前行的时候,及时扔掉重物,包还在就好了。
“管他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中国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而土地制度是横亘在改革前的最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
如果一项改革既利于国家经济又利于广大农民,何乐而不为呢。
后记
作者写作本文基于的观点是“应取消宅基地的概念”,“18亿亩耕地红线不应再坚持”,但是这两个观点都是和中央背道而驰的,也没有多少学者敢违背权威发表意见,又或者我的观点完全错误,但我觉得要深入土地改革,“取消宅基地是否可行”“18亿亩耕地红线是否应坚持”这两个问题是回避不掉的,今后有余力会做深入研究。
另“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应有继承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是否应该‘减人减地、增人增地’”等问题也亟待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文韬,孔晓婷,朱晟君:《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金融发展研究. https:///10.19647/ki.37-1462/f.2018.04.014
[2] 李凤章:《彻底摆脱房地产依赖的魔咒》,社会科学报/2015 年/8 月/20 日/第003 版
[3] 高帆:《中国农地“三权分置”的形成逻辑与实施政策》,经济学家,2018年4月
[4] 李凤章:《通过“空权利”来“反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及其变革》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 2010 年第5 期(总第95 期)
作者简介:王建(1992—),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学历:法学硕士,单位:上海大学,职业:律师,专业方向:擅长处理土地、房产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