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一)有些实词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改变基本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来使用,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名”式,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①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庄子·德充符》)(兀:通“刖”。
王:高出。
庸:普通人。
)②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战国策·赵策三》)(脯:把……做成肉脯。
)③踵门..而告文公。
(《孟子·许行》)(踵:脚后跟。
代人身,“亲自到”的意思。
)族.秦者,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族:使……灭族。
)④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韩非子·六反》)(罪:惩罚。
)(2)“(状)+名+补”式,构成状中或动补关系。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吕氏春秋·察今》)(表:做标记。
)②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舍:筑房舍定居。
)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乐:欣赏音乐。
)④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
(《史记·张仪列传》)(境:接壤。
)2、“名+代(之)”的形式,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②襄主(赵襄子)曰:“我取(壬)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足、可、能、欲”等修饰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②左右欲刃..相如。
(《廉閵列传》)③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孟子·许行》)(名:用语言形容。
)(尧的恩德)多么广大呀,人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4、“副+名”,即名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丘也与汝,皆梦..也。
古汉语语法之词类活用
动词
▪
19.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 ▪
动词
23.止增笑耳 ▪
动词
名词
20.狼不敢前 ▪
名词
动词 24.国人道之
▪
名词
动词
25.闻之于宋君 ▪
26.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
27.一屠晚归 ▪
28.夕阳西下 ▪
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状语 状语
2020
感谢收看
邱智
2020.2.19
练习(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
名词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
3.饭疏食,饮水
名词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名词
动词 5.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
状语
名词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名词
动词
动词 7.闻道龙标过五溪 名词
动词
状语 8.归雁洛阳边
使动用法
练习(二)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说它们是怎样活用的,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小结:
词类活用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如果 只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常思路,就容易成为理解文意的障碍,甚至 会导致理解错误(如:其一犬坐于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 些常见的活用(名-动,名-装,动-名,形-名,形-动,使动、意 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理解句 中的词语,有的时候,还要借助句子成分加以判断(如:判定主 语、宾语后,确定句中的名词作谓语动词的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怎么样”的意思。 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例如:项伯杀人, 内容。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能带宾 语活用为使动。 语活用为使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动词的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里, 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今以钟磬置水中,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 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 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将军披坚执 例如:将军披 执锐。 兼有百花之长而各去其 而各去其短 兼有百花之 而各去其短。 欲往投之。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 旧,欲往投之。
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 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 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 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今夫水,搏而跃 可使在山。 例如: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在山。 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操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1. 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在古代文献中,汉语的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现象。
不同于现代汉语,古汉语的词类活用是广泛应用的,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地介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一、名词类1. 名词的数古汉语名词的数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复数形式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们”,“等”等结尾,如众人,诸侯等;2)重复同一个名词,如船船,马马,云云等;3)以“家”,“处”等词语表示单位数量,如三家、五处等。
例如:“笔下生花,语惊四座。
赖有牛倌心疼,毛驴皆知我心事。
”这里的“牛倌”和“毛驴”都是复数形式。
古汉语的名词有主格、宾格、属格、呼格、纪格等格。
其中,主格表示名词是主语,宾格表示名词是宾语,属格表示名词为某物的属主,呼格表示名词为被称呼的对象,纪格表示名词的标志。
例如:“夫君入宫天一九年,铜马铁骑空相见。
”这里的“夫君”是主格,“天”是宾格,“骑”是属格,“铜马铁骑”是呼格,“九年”是纪格。
二、动词类古汉语动词的时态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
例如:“圣人于帝王之世,主文修武,将海内九州融为一体。
”这里的“于帝王之世”表示过去时,“主文修武”表示现在时,“将海内九州融为一体”表示将来时。
2. 动词的语气古汉语动词的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假设语气等。
例如:“请安!疏阔虑得太深,盼吾妻永保清明。
”这里的“请安”是祈使语气,“盼吾妻永保清明”是假设语气。
三、形容词、副词类1.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古汉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相似,一般在词尾加上“于”、“之”的后缀来构成。
例如:“楚王好为长鲸,将千里馀余。
虽有剧波亦不沉,猖珵可餐,不可制伏者也。
”这里的“长”是比较级,“最”是最高级。
古汉语形容词和副词的程度有“甚”的方式。
例如:“甚矣吾衰!”这里的“甚”表示非常,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
综上所述,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中的“奔”,本是动词,“奔驰、奔腾”,此处为名词,意为“快马”、“奔驰的骏马”。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以下“三位”、“三动”和词的活用是笔者对常见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归纳。
一、“三位”“三位”指词在句中的位置,主要有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介宾短语作补语译作状语。
1.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比喻。
猿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狐鸣呼曰:“大楚兴,陈涉王。
”(《史记?陈涉世家》)这里的“人、云、景、狐”都是名词,译作“像人、像云、像影、像狐”,在句中作状语,这种用法,修辞的意味非常浓厚。
(2)表示对人的态度。
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及(《孟子?万章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3)表示处所或工具。
舜勤於民事而野死。
(《国语?鲁语》)童子隅坐而执烛。
(《李记?檀弓上》)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4)表示时间。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左传隐公元年》)夜追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左传僖公三十年》)2.动词用作状语用作状语的动词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字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这种情况比较多。
例如:坐而假寐。
(《左传宣公二年》)子路拱而立。
(《论语?微子》)箕踞以为。
(《战国策?燕策》)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在词序上和连动式一样,在意思上和连动式不同,连动式一般表示一先一后的行为,不分主次。
动词或动宾词组用作状语,是修饰动词谓语的,有主有次。
3.介宾短语作补语译作状语(例略)二、“三动”三动是指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被动用法。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庄公使姜氏吃惊。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古汉语:词类的活用
二、意动用法
(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词的性 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质和状态) 质和状态)
小鲁, 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1)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心上》) )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认为鲁小;认为天下小。 认为鲁小;认为天下小。 少仲尼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且夫我尝闻少仲 之闻, 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认为仲尼之闻少; 认为仲尼之闻少;认为伯夷之义轻 3)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荀子 天论》) 可也, 荀子·天论 (3)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 认为它怪异 故人重之 (4)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xie2)驾,故人重之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 xie2 认为它重要 贵五谷而 (5)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 是故明君贵五谷 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认为五谷贵重; 认为五谷贵重;认为金玉轻贱 异之。 陶潜《桃花源记》) (6)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 渔人甚异之 奇其言, (7)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滕公奇其言 壮其貌,释而不斩。 梁以此奇籍 奇籍。 (8)梁以此奇籍。
(一) 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 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不带宾语; 1、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不带宾语;如带宾语 即用作使动。) 即用作使动。)
僖三十年》) 亡郑以陪 (1)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左·僖三十年》) )焉用亡郑以陪(增加) 。(《左 僖三十年 。(《史 鸿门宴》) (2)项伯杀人,臣活之。(《史·鸿门宴》) )项伯杀人, 活之。(《 鸿门宴 )(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起义 。(《史 陈涉起义》) (3)(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陈涉起义》) )( 而后畏。 (4)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柳宗元《封建论》) )告之以直而不改, 痛之而后畏 柳宗元《封建论》) )(《荀子 天论》) 荀子·天论 (5)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荀子 天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比较: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使之全。 (比较: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操军方( 连船舰, 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 ( 6) ( 曹 ) 操军方 ( 并 ) 连船舰 , 首尾相接 , 可烧而 走 ( 之 ) 也 。 )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与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文言文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
(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
4、少仲尼之闻闻,听到的事。
(二)动词使动用法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三)动词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晏子春秋》
上述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Ⅲ、方位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例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畚(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从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②予分当引决。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职分应该自杀。
Ⅱ、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砍骨头
①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类活用63399
古汉语词类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一)有些实词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改变基本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来使用,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名”式,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①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庄子·德充符》)(兀:通“刖”。
王:高出。
庸:普通人。
)②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战国策·赵策三》)(脯:把……做成肉脯。
)③踵门..而告文公。
(《孟子·许行》)(踵:脚后跟。
代人身,“亲自到”的意思。
)族.秦者,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族:使……灭族。
)④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韩非子·六反》)(罪:惩罚。
)(2)“(状)+名+补”式,构成状中或动补关系。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吕氏春秋·察今》)(表:做标记。
)②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舍:筑房舍定居。
)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乐:欣赏音乐。
)④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
(《史记·张仪列传》)(境:接壤。
)2、“名+代(之)”的形式,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②襄主(赵襄子)曰:“我取(壬)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足、可、能、欲”等修饰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②左右欲刃..相如。
(《廉閵列传》)③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孟子·许行》)(名:用语言形容。
)(尧的恩德)多么广大呀,人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4、“副+名”,即名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丘也与汝,皆梦..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 ①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 说赵太后》 说赵太后》 ②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益 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吕氏春秋·察今》 ①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察今》 ②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其家必日益。 吕氏春秋·贵当》 ③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 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学也。《论语·卫灵公》
五、古汉语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 所谓使动用法, 怎么样的意思。 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 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 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 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 如: 起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①(张)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 ②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 左传·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五年》 (《左传 宣公十五年》)
语法(下) 语法(
实词的活用
一、词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 出来的类别。 出来的类别。 也即根据词与其他词的结合能力, 也即根据词与其他词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在 句子中充当结构成分的能力, 结构成分的能力 句子中充当结构成分的能力,对词在语法上 的分类。 的分类。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 基本与现代汉语一致。 基本与现代汉语一致。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 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等十 一类。 一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宾语,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宾语,多是使 动的特殊用法。 动的特殊用法。 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 其活用。当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时, 其活用。当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时,发出动词所 表示的动作的,不是主语而是宾语。 表示的动作的,不是主语而是宾语。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记 。(史记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 项羽本记 )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柳宗元.封 。(柳宗元 ②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柳宗元 封 建论) 建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之 。 ③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之]。…… 养略而动 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 天论) 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 天论)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主 要根据上下文意确定。及物动词用作使动, 要根据上下文意确定。及物动词用作使动,为与 一般用法相区别,一般要破读。 一般用法相区别,一般要破读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 龚遂传》 。(《 ①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龚遂传》) 秋九月,晋侯饮( n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② 秋九月,晋侯饮(yìn)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左传·宣公二年 宣公二年) (左传 宣公二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魏风 硕鼠》 魏风•硕鼠 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 硕鼠》)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 (sì) (xiàn) ④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 )之,见(xi n) 其二子焉。 论语·子路从而后 子路从而后) 其二子焉。 (论语 子路从而后)
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 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 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 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 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 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 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 用作定语; 用作定语; 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 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 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 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 宾语。(当然,名词可以作判断句的谓语, 。(当然 宾语。(当然,名词可以作判断句的谓语,形容 词可以在描写中作谓语,但均不带宾语) 词可以在描写中作谓语,但均不带宾语) 这三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是由一定分工的, 这三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是由一定分工的, 也就是说,这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 也就是说,这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 也即词有定类 词有定类。 也即词有定类。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铁: 铁了心了。 ⑴铁了心了。 但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情况比较少, 但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情况比较少,远没有古代 汉语普遍。 汉语普遍。如: (2)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 庄公十三 )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 年》)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子·劝学》) 劝学 。(《 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 陈涉世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
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动词、 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名词 ——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经常地用作: 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地用作:主 宾语、定语、 语、宾语、定语、谓语 动词 ——指表示动作 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 指表示动作、 ——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 谓语。 谓语。 形容词 ——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 经常作定语、 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 ——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 状语和谓语。 状语和谓语。
(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 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 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 小雅 斯干》 小雅•斯干 ①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 斯干》) 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之封内尽东其亩。 ②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之封内尽东其亩。 左传•成公二年 成公二年》 (《左传 成公二年》)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③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④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 (《史记 苏秦列传》)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 。(韩愈 进学解) ⑤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韩愈 进学解)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用作使动,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定公十年》 ①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②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③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 襄公二十二年) 传·襄公二十二年) 襄公二十二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 。(史记 晋世家) ④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晋世家)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仍然可以是使 动用法。例如: 动用法。例如: 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 。( 氏》)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⑥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
三、词类活用的定义及其与兼类的区别 各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也即词 各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也即词 有定类。 有定类。 但是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 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充当别的词类使用,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充当别的词类使用,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 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 临时的 的用法 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不同的, 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是不同的,词的活用 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 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而词的兼 类是指某个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动词、 主要只涉及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这三类词 的活用,用法则分为: 的活用,用法则分为: 动词、 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的一般动词用法 为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 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活 临时改变 成了别类词, 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 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 能和语法意义,一旦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 能和语法意义,一旦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 这个词仍然恢复它的固有的词性。 这个词仍然恢复它的固有的词性。 临时”把活用和兼类区别开来。 “临时”把活用和兼类区别开来。 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 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 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 能的表现, 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种 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 经常的, 固定的, 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 偶然的。 的,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 词类。 词类。
将 (1)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 兼语式( ):主语 兼语+谓语。 兼语式(递系式 ):主语 +使+兼语+谓语。 所谓使动用法,不包括出现了“ 的情况: 所谓使动用法,不包括出现了“使”的情况: (2)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 将孙膑——使孙膑当(成为) 将孙膑——使孙膑当(成为)将 ——使孙膑当 动宾结构——表达的递系或兼语的内容 动宾结构——表达的递系或兼语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