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课后部分答案5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 精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非常全的马哲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版陈先达版课后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哲学的本质和作用?答: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让人们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⑴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体,即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关系,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关系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⑵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因为哲学体系的性质以及如何解答、论述具体问题,决定于如何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答:⑴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科学地解释世界,又强调能动地改造世界。
⑵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⑶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答: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马列主义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020年函授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作业及答案
2020年函授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作业及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第1题:哲学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第2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第3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第4题: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第5题:科学证明,人脑是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 思维的对象第6题: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第7题: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第8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 不可知论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第9题: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第10题: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 昼夜交替B. 寒来暑往C. 磨擦生热D. 电闪雷鸣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第11题: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马哲课后习题
马哲思考题答案(概念简答)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概念1、辩证唯物主义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矛盾、矛盾的二重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作用:(1)同一性: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斗争性: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为新事物。
3、为什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定义即是为什么具有的原因)矛盾的普遍性:定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又有新的矛盾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定义:不同事物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020年函授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第1题:哲学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第2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第3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第4题: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第5题:科学证明,人脑是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 思维的对象第6题: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第7题: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第8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 不可知论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第9题: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第10题: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 昼夜交替B. 寒来暑往C. 磨擦生热D. 电闪雷鸣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0分)第11题: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完整版)马哲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智慧之学”。
哲学不仅是爱智慧的学问,而且它本身就是智慧。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的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中介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来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方式三、哲学的历史演进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特点1.中西古代哲学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关系”西方古代哲学注重“对象世界”在总体上,本体论占主导地位。
2.近代哲学及其特点(1)经验论、唯理论与启蒙哲学(2)德国古典哲学:康德与黑格尔从总体上看,认识论占主导地位。
3.现代哲学及其特点(1)现代西方哲学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的人文哲学,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从总体上看,发生了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
语言、文化、生存等成为主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马哲代表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马哲是世界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哲学。
四、哲学的性质1.哲学具有思想性质2.哲学具有知识性质: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思辨性3.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五、哲学的特点1.哲学具有反思性:后思、本质性之思和反身思维2.哲学具有批判性: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质特征3.哲学具有民族性:哲学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4.哲学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六、哲学的功能总体功能:立场、观点、方法1.描述功能:是什么2.解释功能:为什么3.规范功能:应如何七、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八、唯心主义有哪些理论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心、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根据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人以外的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理、上帝)是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根据九、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十、什么是一元论与二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
马哲答案
最新:《马哲》练习册部分参考答案选择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单选:CBACC BDBAC CACCB BBAAC DB多选:1、ABCD2、BCE3、ACD4、BCE5、CD6、ABCE7、ACD8、CE9、CD10、ABCE 11、全选12、全选13、全选 14、ABCD15、全选16、AB 17、全选18、ABCD19、ABCE20、ABCD第二章单选:CCDAD DCACA DADDA CBDCD BADDD多选:1、ABDE2、BCE3、BCE4、全选5、全选6、ABD7、ABC8、ACE9、BCD 10、全选11、ABCD 12、ABC 13、ABCE14、全选15、ACE 16、ACE17、ACDE 18、ACDE 19、CDE 20、CE第三章单选:CBDAC DDBCA BADBB CDBBC DDCCD DADBA C多选:1、ABDE2、ABCE3、BDE4、BCD5、BCD6、CDE7、AD8、ABC9、CDE 10、CD 11、全选12、全选 13、ABC 14、ACDE15、ACE16、ABD17、ABDE 18、ADE 19、ADE 20、全选21、BCE 22、ACD23、ABC第四章单选:CDABB CDADA BCABD BCCDC CDABC DCA多选:1、AD2、ABD3、BCD4、BE5、全选6、DB7、AC8、ACD9、ACD 10、ABE11、CDE12、BCDE 13、BE 14、全选15、BCDE16、全选 17、AC 18、ACE19、CD 20、AD21 、ABCE22、BCE23、全选24、全选 15、ABC第五章单选:CDDCB BADBA ADDBC ADDAC DB多选:1、ABCD2、ACD3、ABD4、ABC5、ABC6、ABCD7、BCD8、ABC9、ABCE 10、ABCD11、ABCD12、ABE13、ABCE14、ABE15、全选16、CE17、ABCD18、CE19、DE20、ABE21 AB22、全选 23、ABCD 24、BE第六章单选:CCCDD AACDD DBCDB DDDDD BB多选:1、ADE2、全选3、ABDE4、ABCD5、ACDE6、ACE7、ABC8、ABD9、BD10、全选 11、ABCE12、AC13、BCD14、ABD 15、全选16、全选17、ABD第七章单选:ABCAD CABDC BCCDD DACCA DAD多选:1、ABCE2、ABCD3、全选4、CDE5、ABDE6、全选7、ABC8、ABCD9、ABC 10、ACDE11、AC12、BCE13、AB 14、CDE 15、ABCD16、ABCD 17、全选 18、ABD第八章单选:ABDBA DDBCC BDAD多选:1、CD2、全选3、BDE4、ABC5、ABC6、ACDE7、ACDE8、ABE9、ACD 10、ABC11、ABC12、DE13、DE14、ABCD 15、BCD16、AD17、CD辨析题: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错,这是旧哲学的看法,它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马哲课后答案完整版word未加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绪论1、(教材P20 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
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钥匙是( A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2、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 )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3、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D )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4、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5、社会存在( C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多要素的总和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B )。
A.它不是引起社会革命的根源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D.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E.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8、国家的职能是由(BE )。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D.文化传统决定的E.国体决定的9、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0、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 D )A.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混为一谈 D.否认了人类同自然界的区别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11、社会规律的特点是(D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不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C.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D.同人的意志和意识无关12、经济基础是指( A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1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B )。
《马克思哲学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1-5章)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答:一、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劳动对象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4.“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C.哲学、艺术、宗教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10.社会规律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65)()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1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85)()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C.人民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13.社会意识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 7)()A.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C.人民群众的意识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 75)()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21BB 22C 23C 2424C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32BB 33D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答案要点:(、答案要点:(11)正确。
马哲课后习题的答案
第二章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答: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答: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p3)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哲 第5-6章
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基础。
A、物质B、经济C、思想D、文化【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参见教材P221。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垄断资本主义属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自由垄断资本主义D、区域垄断资本主义【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变化。
这以前的垄断主要是私人垄断,或称一般垄断。
参见教材P197。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是()。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C、国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D、私人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
参见教材P197。
4、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国际化。
A、商业B、借贷C、产业D、金融【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参见教材P214。
5、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A、生活满意度B、人们的物质追求矛盾C、社会矛盾D、生产关系【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参见教材P219。
6、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始于()。
A、 19世纪中期B、 19世纪后期C、 20世纪初期D、 20世纪30年代【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
参见教材P220。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马哲课后答案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
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钥匙是( A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2、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 )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3、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D )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4、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5、社会存在( C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多要素的总和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B )。
A.它不是引起社会革命的根源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D.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E.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8、国家的职能是由( BE )。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D.文化传统决定的E.国体决定的9、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0、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 D )A.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混为一谈 D.否认了人类同自然界的区别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11、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D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不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C.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D.同人的意志和意识无关12、经济基础是指( A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1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
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
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任何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
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结合有关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是: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意义更重要。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3.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活动。
缺乏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的反映的特点是: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
4.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保守错误: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
冒进错误:当一个事物还在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5.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根本标准。
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