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变迁_以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为例

合集下载

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产业集群绩效分析

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产业集群绩效分析

W ANG Xi a o x u a n
(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i c s& M a n a g e me n t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B a o t o u 0 1 4 0 1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i n f o r m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s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s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d u s t i f a l c l u s t e r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a r e a .T h e d a t a a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p r o c e s s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o w a r d t h o s e i n —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i n f o ma r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ma k e s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t o f o m r t h e e x t e r n a l e f f e c t w h i c h h a s d i f f u s i o n f u n c t i o n .T h e r e g r e s s i o n mo d e l s h o ws t h a t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f a c t o r p r o mo t e s t h e p e fo r r ma n c e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b y b e l i e f a n d c u s t o m .h o w e v e r t h e s o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b a s e d o n v a l u e s i n h i b i t t h e p e f r o m a r n c e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

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以中国城镇为例

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以中国城镇为例
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以中国城镇为例
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以中国城镇为例 文章作者:康建中 关克难
一、产业集群的内在动因 产业集群是一种属地现象,表现为在投入产出链上具有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或水平关联的一系列产业和企业在特定区位上的集聚。产业集群可以产生三大效应: 1、规模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内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直接由产业集群造成的。当特定的产业在一定的区位上集聚时,它的投入流量和产出流量会创造出诱人的商机,带动价值链中相关环节的膨胀,从而孕育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使得内在规模经济更加趋于合理。 2、极化效应。产业集群会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极所聚合的产业能量会沿着业务流程扩散,产生扩散效应,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极化效应会造就区域经济中心;会吸引各种要素向中心集中;会造就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形成区域特色。 3、回程效应。地区增长极的形成会促使原来流出的生产要素产生回流现象,产业集群所造成的市场引力,会使资本持有者看到投资机会,由于新崛起的增长极造就的增长空间要比传统增长极更大,这样,资本持有者便会携带有效要素流入新的赢利空间。地区增长极形成的“群”的效应,会给发展中的地区带来反梯度跨越的可能。 对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而言,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弄清了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可以使城镇经济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政策更有实效性。目前,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小区的建设,但是,不明确产业集群的基本道理,招商引资和小区建设就会非常盲目,永远形成不了新的增长极。 产业集群首先与需求拉动和企业追求溢价效应有关。凡是在特定区位集聚的产业,都是面向一个大规模成长的市场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一定是靠需求拉动的,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是靠活跃的贸易形态拉动的。面对活跃的贸易,企业以集群/组团的方式比单独

传统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分析——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为例

传统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分析——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为例

3 1集群 内缺乏龙头 型的知名 品牌 .
景德镇 陶瓷 闻名 于世 已经 成百上 千年 . 可屈 指数来 . 真正 知名 的企 业品牌 还真不多 , 特别是 近些年 来 . 在景德 镇手 工作坊 占很大 比例的情况 下 ,几 乎找不 到有 一定知
3 5 自主创新 能力缺乏 。 群 内部抄 袭盛行 . 集
烂 , 因之一 就是集群 内知名 品牌 的带动效应 不足 。 原 如浙 键 性技术 主要靠 引进 .缺乏能 够支持 行业 结构调 整 和产
江嵊州有 几家领 带企业 生产 的都 是世界 名牌领 带 .从而 业 升级 的技 术支 持 ; 陶瓷 产 品 品种单 一 、 技术 含 量低 、 抄 带动 了嵊州 领带产业 集群 的知名度 .增 强 了产 业集 群的 袭严 重 , 在产 品 设计 、 艺 配方 、 工 模具 材料 开 发 创新 等方 竞争 力 。 面存 在严重不 足。
关键词 传统产业集群 品牌 , 产业集群 , 竞争力
1 引

用 及个 性等 , 成 了独 特 的集 群 品牌 , 此 同时 , 形 与 提高 了 顾 客 的忠诚 度 , 吸引 了更 多 的成员加 入 , 善 了集群 内的 完
从 我 国产 业集 群从发 展形 态分可 分为 两种类 型 :一是 产业链 , 而增强 了集群 的整体实力 。集群 品牌和集群 竞 所示 。因此 , 产业集 群必然要 以集 群 创新产 品 的产业 集群 , 型 的代 表是 高科技 产业 ; 是传 争力 的关系如下 图 l 典 二
熏 历 t- 群 史 - - -
鼻 形 L一 群 象
/ 、 — /覆簪 忠诚 \
鼻 声 l- 群鲁 -
纂 群值带 L一
服务性企业 子群关 联耦合 。因此 集群 内企业 的竞争 力难 以依靠传统 的产 品优 势 、 规模 优势 、 技术 优势 、 资本 优势 、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影响。

首先,以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集群为例。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为代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和服务企业。

这种集聚效应带来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和资金的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以意大利的时尚产业集群为例。

意大利以米兰为代表的时尚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完善的产业链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地区,设计师、面料供应商、加工厂、品牌商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带动了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时尚产业的引领者和标杆。

再次,以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为中心,形成了世界知名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以及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企业。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竞争激烈,合作与竞争的平衡需要谨慎把握;产业集群外部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区内,一个或多个相关产业之间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系的生产和经营网络。

这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市场开拓、经济增长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作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来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实现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断聚集同一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生产和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进而达到集中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等目的。

在集群经济中,主导性企业集中在某一区域,其他企业则为其服务,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产业生态系统。

二、产业集群的作用1.提高经济效益集聚同一产业的企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整合产业资源、技术和人才,提高产业效益。

同时,通过共享设施、技术、信息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科技创新在产业集群中,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往往集中在一个区域内,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技术需求。

这种“技术需求”可以促进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在此基础上,互相刺激促进创新。

3.扩大市场份额在产业集群中,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往往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这些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拓展市场,提高自身市场份额。

同时,完整的产业链赋予了企业更大的市场和销售机会。

4.提高就业率集聚同一产业的企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群体,因此可以为当地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就业率。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三、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1.深圳华强北电子集群深圳华强北电子集群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品交易市场。

该产业集群汇集了数以万计的电子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电子生产、代工、贸易、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深圳华强北电子集群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如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响应市场需求,对于深圳市电子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2、成长期: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产业集群开始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企业 间合作加强,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源流动加快。这个阶段需要注重加强产业链的完 善和升级,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成熟期:当产业集群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时,将进入成熟期。这个 阶段需要注重品牌建设、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企业间的战略 合作,提高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高校、科 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 竞争力。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群的演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创新。然而,如何理解产业 集群的演进规律和内部机制,以及如何预测未来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 焦点。基于生态观的研究为产业集群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产业集群演进的历程和现状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个体在地理上的 集聚现象。从全球范围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以资 源导向为主的产业集群,到后来的以技术导向为主的产业集群,再到以创新导向 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 点。
4、转型期: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 这个阶段需要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与国际接轨, 提高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
案例分析
以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例,该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四个阶 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形成的一种集群现象。

产业集群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是一块特定的地理区域,该区域内的企业主要从事相同或相关的产业,通过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集中程度高的现象。

这种集聚在空间上的集中,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升整体竞争力。

2.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往往在生产环节、销售渠道、技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关联。

通过这些关联,企业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市场合作等,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3.产业导向:产业集群往往是由其中一种或几种产业核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形成的。

这些核心企业通常具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它们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着技术带动、市场引领的角色。

4.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

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同面对市场的挑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促进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内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1.起步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开始涌现出一些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比如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一阶段,主要的特点是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技术层次较低,集群发展水平较低。

2.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国内产业集群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国内许多地区如杭州、成都、西安等纷纷形成了以互联网、软件开发、新材料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产业链逐渐完善,企业之间形成了更多的技术合作和资本合作,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

3.建设期:从21世纪初到现在,国内在政策引导下加大了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产业集群的建设模式。

例如,成立了多个国家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对集群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

同时,各大城市也积极打造自己的产业特色,不断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建设。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

产业集群论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是指在某一地区内,一种或多种相关产业集中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群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定义、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定义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内,具有相同或相关特征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和组织聚集在一起,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

这些企业可以是同一个行业内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不同行业之间具有关联性的企业。

通过合作与交流,这些企业能够共享资源、共同开展研发创新,并提高整体竞争力。

其次,我们来探讨产业集群的特点。

首先,产业集群具有空间聚集性。

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地理范围内聚集了大量相关企事单位于此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

其次,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链条的完整性。

不同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再次,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密集性。

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知识和技术得以共享和传承,进而促进了创新和升级。

最后,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由于企业之间在某一地区内的聚集,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

首先是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是产业集群形成最基本、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某一地区具有特定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等特点可以促使某种特定行业在该地区内聚集发展。

其次是制度环境因素。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支持以及全面配套服务等条件,从而吸引企事单位于该地区发展并形成聚集效应。

然后我们来探讨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增长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其次是就业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吸引大量企事单位于该地区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

再次是创新效应。

产业集群内企事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广东产业集群实施方案

广东产业集群实施方案

广东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一、产业集群的背景。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提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集群的意义。

1. 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2. 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三、广东产业集群实施方案。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

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3.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4. 建设产业集群基础设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生产和运营效率。

5.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总结。

产业集群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应当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为广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还能在聚集经济规模和资源的同时,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每个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只有深入分析其特征和规律,才能找到适合这个特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概念解析华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洛阳市的制瓷产业集群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企业集中的区域,以特定产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诸多企业在物流、资金、转移、人才方面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集体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根据学者的定义,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业集中。

众多同质性或互补性企业在特定的区域内高度集中,形成特定的产业群体。

2. 近在咫尺。

这些企业聚集在一起,企业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方便人员、物资流动。

3. 产业导向。

这些企业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运作机制和关系。

4. 产业联盟。

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产业联盟或协会,加强了交流和协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于一个产业集群来说,其发展路径和模式取决于产业集群的起源,其背景、历史和现状。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和发展方式。

(一)萌芽期在产业集群的萌芽期,主要是一些原始的、单一的企业集中于某一地区,建立了初始的产业基础。

这些企业的特色在于小、散、乱,资金较为紧缺,无法完成想要的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大。

但是,这个阶段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加码扶持,形成一定规模,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萌芽期的发展模式:1.政府引导。

政府给予相应扶持,包括资金、税收、补贴等,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2.招商引资。

政府引进一些大户企业,通过压缩其生产成本,给本地企业创造合作机会。

谈产业集群效应

谈产业集群效应

谈产业集群效应谈产业集群效应以卫浴行业为例,在广东佛山、潮州及周边地带,浙江的台州、杭州萧山及湖州平湖、福建泉州南平等地聚集了国内的主要卫浴生产企业。

因为这些主要企业的聚集,在以上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聚集了行业的大多数人材。

这种现象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我认为,产业的聚集必然会产生相对应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的产生会带动这个产业聚集区域的行业整体的发展,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烈的“地域品牌”效应,这些可以总结为“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机群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产业集群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

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集群将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

集群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合作上。

从合作角度而言,或许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尚不明显,陶瓷卫浴行业主要体现在上游供应商与生产商、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上。

很显然,地处安徽的企业很难得到佛山周边供应商的大力支持,即使这家企业的信誉很好。

而对于在佛山的企业来说,获得供应商的支持就非常容易。

在与经销商的合作上,经销商对佛山企业的认可程度明显要强于其它区域的厂商。

比如说佛山很多陶瓷企业的经济实力或者规模可能比不上山东淄博的企业,但或许仅仅是与“佛山”两个字联系上,就可能在经销商眼中成了宠尔,久而久之消费者也认为佛山的陶瓷企业就是比山东的好。

卫浴企业也是如此,佛山的产品感觉上总是比浙江的、潮州的要好。

如果论单个企业的实力,佛山绝大多数企业远远落后与唐山的惠达、重庆的四维,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不少后起的佛山中小企业都要优于上面的两个企业。

广东制造业集聚转移博弈与产业空间结构演进——陶瓷产业转移(佛山南庄-清远源潭)案例研究

广东制造业集聚转移博弈与产业空间结构演进——陶瓷产业转移(佛山南庄-清远源潭)案例研究
专题 I 『 专业镇转型升级搭上“ 产学研’ ’ “ , 快车. 坛论剑 镇’
广 东 制 造 业 集 聚 转 移 博 弈 与 产 业 空 间结构 演进 *
陶瓷产业转移( 山南庄 一清远源潭 ) 佛 案例研 究
口文 / 陆剑 宝 梁 琦
摘 要 : 久必 分 , 造业 集聚尽 管推 动 了区域 经济 的发展 , 是 发展 到 一 定阶段 , 聚 制 但 受企 业 战略 和 集聚 区 内
制造企 业转 移 到外 围地 区 , 发 展起 以高 档 房地产 为 原地 主 的服 务 业 集聚 。 佛 山南 庄 是我 国著 名 的 陶瓷 生产 基 地 , 2 0 年 开始 在市 场和政 府 两种 力量 的驱动 下 , 从 07 当
地 大部 分 陶 瓷企 业 的 生产 工 厂开 始 转 移到 广 东 北部 山 区 以及 四川 、 西 两省 的欠 发达 地 区 , 江 原地 发 展 成 为 陶
的产业 升级优 化 目的 , 制造 业 中心转 变为先进 服务 业 中心 。欠发 达地 区通过 承接 产业转 移 , 农 业外 围 从 从 演 变为制造 业 中心 , 产业 空间转 移过程 中带来 的污染转 移则是 转移 的一 大制 约 因素。 而
产 业转移 是一 个 历史话 题 , 是一 个 永恒话 题 。广 也 东“ 双转 移 ” 策推 动 下佛 山陶 瓷企 业 的 集群 式 转移 无 政
二 、案例 设 计——转 出地 与承 接 地 的对 比 研究
( ) 例 I 取 —— 佛 山 南庄 陶瓷产 业 集聚 一 案 选 与 转移
化: 一是经 济衰 退 , 的如 美 国底特 律 , 的如 改革 开放 远 近 后 我 国东北 三省 工业 基地 和广 东省 的 韶关 市。 二是 “ 腾 龙换鸟 ” 实现产 业升 级 , 如广 州工 业大道 和佛 山南庄 。 广 州工 业大 道 通 过市 政 手 段把 集聚 于此 的 多个 大 型 国 有

现代产业集群申论作文

现代产业集群申论作文

现代产业集群申论作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相关产业所形成的密集化、集约化的产业组织形式。

其具备资源集聚、技术创新、市场规模等优势,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相关企业和产业链上的企业能够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资源的密集态势。

这样一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以分享共同的供应链和物流网络,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同时,产业集群还能够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完整闭环,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其次,现代产业集群具备技术创新能力。

由于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接近,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更加频繁和便捷。

企业之间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形成技术创新的合作氛围。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集群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还可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交叉融合,产生更多创新的可能。

最后,现代产业集群具备市场规模优势。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数量众多,总体规模庞大,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意味着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又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通过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开展合资合作活动,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总之,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和引导,鼓励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市场规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论文(5篇材料)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论文(5篇材料)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摘要:介绍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特点与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关系,二者之间互为前提又互相促进;提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一是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定农业产业集群规划,二是注重培养和扶持实施地理标志的龙头企业。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产业集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拥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数量日益增多。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标志所在地区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该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弘扬和宣传。

地理标志与农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充分的法律保护,加强对其品牌效应的利用,将成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与作用(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解释,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理标志区别于传统知识产权的两大特点为:第一,地理标志的权利主体是特定区域内的全体农民,而非某个特定的权利人专属,即地理标志为一项共有权利。

第二,地理标志不像商标权、著作权那样具有一定的权力保护期限,地理标志的保护是没有期限的,即地理标志的保护是永久性的。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作用首先,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

农产品地理标志采取登记保护制度,特定区域内的达标企业和农户可以无期限地使用该地理标志,标注该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即表明其来源于特定区域并且达到了较高的质量要求且具备特有品质,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基于对地理标志的信赖而更倾向于购买其产品。

产业集群治理中正式和非正式机制探讨

产业集群治理中正式和非正式机制探讨

产业集群治理中正式和非正式机制探讨产业集群已经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形态,本文对产业集群的正式和非正式机制进行探讨。

标签:产业集群正式机制非正式机制目前关于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并且都是借鉴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理论。

在研究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具体的机制。

但目前的研究都是基于这种网络组织已经高效运转为前提的,并没有考虑到产业集群这种松散的网络组织建立时那种所谓的契约联结的特殊性。

在产业集群组织结点结网时,结点之间的契约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新古典契约,而非关系性契约。

因此,在结网时往往使用三边规制结构,因为双方对彼此的信誉互不了解,暂时缺乏信任基础,第三方的仲裁是必要的。

网络组织结点结网以后,随著结点间信任程度的增加,三边规制将过渡到双边规制。

双边规制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是关系性缔约活动,这种契约具有长期性特征。

这就决定了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阶段性特征。

在产业集群组织创建时,主要采用正式治理机制,即新古典契约的三边规制。

而在产业集群组织创建之后采用的更多的是关系治理机制,即关系型契约的双边规制。

新古典契约的三边规制是通过书面合约形式所决定的可观察的规则或通过权力和所有权等正式职位所决定和执行的规则,这种治理机制也可称为正式制度安排;而关系型契约的双边规制是指通过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治理机制,它是社会关系所衍生出的隐喻,因而不可能通过书面合约获得,也不必通过正式职位来制裁,可以称为非正式制度安排。

一、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正式制度安排对于一种松散的网络组织而言,其治理机制中的正式制度安排是指通过某种权威来保障在产业集群内部制度的执行,通常通过正式的契约或者明示的法规等来保障制度的运行。

同非正式制度相比,其法律上操作性较强,可以弥补非正式契约的不足。

正式契约往往以明确的法律、制度和组织规范来对成员产生约束力。

这种制度安排在产业集群网络组织建立之初尤为重要。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现存于产业集群中的正式制度安排一般包括法律、合约以及政府机构等。

污染重镇变身生态新城——广东省佛山市南庄镇转型发展记

污染重镇变身生态新城——广东省佛山市南庄镇转型发展记

Regions区域十年前,这里被誉为“中国建陶第一镇”;五年前,这里承受着“污染重镇”反面教材的压力;今天,这里成就了一座新生的生态宜居城。

看着眼前环境如画的岭南水乡,很难让人把它与五年前的污染重镇联系起来。

片面发展经济的恶果改革开放之初,南庄发挥陶土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全国建材供不应求的机遇,选择建筑陶瓷作为发展工业的突破口,快速成长为以陶瓷业为主的经济强镇。

凭借陶瓷年产量6亿平方米、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的成绩,成为“中国建陶第一镇”。

同时,2001年南庄被评为“广东省乡镇企业十强镇”,在全省1500个乡镇中排列第七位。

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南庄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急剧恶化,成为烟囱、尘土、灰霾为特征的污染重镇。

土生土长的南庄人纷纷搬离家园,甚至连镇领导、陶瓷企业家,都没有一个住在南庄。

很多的投资企业都因当地的环境问题望而却步。

禅城区副区长、南庄镇委书记张辉明说,当时陶瓷厂排放的粉尘到处飘,一些离陶瓷厂比较近的房屋,居民们平时都不敢打开窗户。

镇领导去省委党校学习,经常被学者们点名批评,“反面教材让人忍无可忍。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时南庄的陶瓷厂大多使用重油烧窑,燃烧1吨重油会产生20公斤二氧化硫。

换言之,一家陶瓷厂每天至少能产生100公斤的二氧化硫。

陶瓷制造格局大洗牌2006年,南庄领导班子认识到,这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如果不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南庄发展势必陷入困境。

经过走访企业、乡村,同企业家、村干部和村民们商讨,最终确定了“岭南水都、商居南庄”的发展新定位,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新城。

“提出这个概念后,政府的压力很大。

”曾有领导这样表示,陶瓷是南庄镇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值大,所涉及的就业人数多,弄不好,就会成为一件政府要背骂名的事。

通过严格规划,2007年,南庄决定按照“有关有开、有出有进”的原则,启动陶瓷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对传统的陶瓷制造格局进行重新洗牌。

农村房屋拆迁中非正式制度的应用及价值——以北京市X镇T村为例

农村房屋拆迁中非正式制度的应用及价值——以北京市X镇T村为例

农村房屋拆迁中非正式制度的应用及价值——以北京市X镇
T村为例
高建强
【期刊名称】《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非正式制度作为一种柔性治理结构,在政府治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北京市X镇T村房屋拆迁为范本研究发现,相对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更容易赢得农民的理解与配合,能够较好地发挥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实施的作用,这为研究农村房屋拆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维度.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高建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产业集群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变迁——以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为例[J], 赵祥
2.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规划探讨——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刘各庄村为例 [J], 吴佳;邓旭晖;邹洪涛
3.农村垃圾治理的实践和思考——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为例 [J], 唐莹莹
4.基于进村入户项目探索农村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构建新途径
——以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瓜厂村为例 [J], 张林红
5.苗族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分析——以福泉市高坪镇王卡村苗族为例 [J], 王淑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庄:陶瓷重镇的蜕变

南庄:陶瓷重镇的蜕变

南庄:陶瓷重镇的蜕变去年12月中旬,最严重的一次雾霾的影响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区市,面积142万平方公里,超过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笼罩。

河北石家庄的一些监测点,PM2.5指数竟一度突破1000。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省等省共23个城市,均已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而这个时间,曾经作为工业重镇的南庄镇却几乎天天都是蓝天白云。

曾经,众多陶瓷企业在给区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南庄染上一层灰霾的污染。

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原本高污染低产出的厂房,已被一座又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型产业园区所取代,旧村居环境经过环境改造和提升变成了鸟语花香,季华大桥旁呈现出绿水蓝天的绿岛湖旖旎风光,南庄已实现了从“工业重镇”到“宜居新城”的华丽转型。

历经多年积淀,南庄在中国建陶产业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其陶瓷销售额和出口额占全国的50%左右。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建陶产业,到1998年前后对陶瓷集体企业转制,再到2002年建设华夏陶瓷博览城,2006年建设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国际陶瓷卫浴城,乃至2008年前后的“腾笼换鸟”,南庄陶瓷的发展,浓缩了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史。

随着该镇2015年对陶瓷产业进行提升,在2016年成立陶促会、青商会,南庄为陶瓷产业再次出发,探寻新的道路。

壮士断腕南庄镇曾流传一个“灰色”笑话,一个孩子画的画中,天是灰色的,老师告诉孩子天应该是蓝的,孩子晃着头说看到的天就是灰的,不是蓝色的。

而现在,南庄的蓝天时常可见。

“我十多年没来南庄了,现在空气变得这么好。

”一位曾来过南庄谈生意的李先生十分感慨,十几年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入住了当时南庄最豪华酒店的他,却因为空气太差,在半夜咳醒,连夜搬离南庄。

“南庄镇陶瓷最初的发展,是以量占领建陶行业份额。

”南庄镇陶瓷产业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冼永恒回忆,鼎盛时期全镇76.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75家陶瓷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

南庄将淘汰转移3/4建陶企业

南庄将淘汰转移3/4建陶企业

南庄将淘汰转移3/4建陶企业
佚名
【期刊名称】《佛山陶瓷》
【年(卷),期】2007(17)12
【摘要】从06下半年开始,南庄镇政府已经加快推动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并开始了建筑陶瓷生产环节的铁腕整治。

目前,南庄大道旁已有十多家陶企被关停,占地面积超过2000亩。

而整治将继续深入。

【总页数】2页(PI0009-I0010)
【关键词】建陶企业;优化升级;陶瓷产业;生产环节;建筑陶瓷;占地面积;整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专业镇经济国际化发展研究——以佛山南庄建陶专业镇发展研究为例 [J], 兰婷
2.“特色小镇”背景下的专业镇空间重塑——以南庄建陶小镇为例 [J], 曹伯威;黄娜
3.南庄建陶企业集群的吸收能力研究 [J], 符正平;唐群辉;
4.建陶重镇南庄关停陶瓷生产线107条陶瓷以外的制造业产值升至50% [J],
5.淄博243家企业被淘汰取缔涉及建陶上游企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0—15作者简介:赵祥(1971—),男,安徽天长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第19卷第1期2007年2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 nstitute of Public Adm inistrati onVol 119No 11Feb 12007产业集群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与变迁———以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为例赵 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53)摘要:非正式制度是在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由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构成,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一个动态变迁过程。

从对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的变迁考察可见,在市场发展早期要素市场缺失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出现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人格化交易逐步被匿名的市场交易所替代,非正式制度治理经济交易的功能受到了严重削弱,并逐渐被正式制度所替代。

关键词:产业集群;非正式制度;作用;变迁中图分类号:F127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07)01—0043—06 非正式制度是在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通过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价值观等起作用,并成为历史传承的文化的一部分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诺思指出,“制度是人类设计的对人们相互交往活动的约束,它们由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为准则)和它们的强制性所构成。

”[1]62其中的非正式约束便是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是一系列基于特定社会网络、信任关系、隐含知识和组织资本的行为规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调节了大量的人类行为。

很多研究将非正式制度与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联系起来考察。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浙江“块状经济”的探讨上。

在对浙江地区集群所进行的案例研究中,许多学者发现,蕴含于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非正式规范促进了当地集群经济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选择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原南海市)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进行这方面的案例研究。

非正式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补充或替代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交换,它与市场交易相互影响,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的时候,社会网络就会较多地作用于现实的经济交换,调节稀缺资源的分配。

在发展初期的乡村地区通常具有运转良好的非正式制度,那里的市场发展很不充分,大部分交易都是高度人格化的,个人社会关系被用来保证契约实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易关系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市场深化削弱了非正式制度的交易治理功能,扎根于完善法律体系中的市场契约大大扩展了交易的范围,增加了交易的一致性,[2]从而提高了社会的经济交易和资源配置效率,正式制度便替代了过去的社区规范来保障契约实施和产权的确定。

我国是一个长期法治缺失的传统社会,在经历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后,各种没有经过法律和正规组织认可的传统规则仍在较大范围内支配着人们的行动,这些行动规范从传统的宗法34文化中产生,并基于血缘、地缘等因素而形成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3]这些协调个体和组织之间关系的非正规制度具有很大的生产性,这不仅体现在它本身可以带来收入流,而且它也是新的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制度变迁中的产权结构和财产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渐进式改革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由于各地区初始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经济转型的路径也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极富地方特色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模式,其中大量体制外经济主体集群化发展便是一个重要特征。

2000年,广东省经济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市辖镇有300个左右,其中具有企业集群特征、经济规模20亿元以上的约150个左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4]这种企业集群的发展既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以市场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创新过程,为我们观察非正式制度和市场机制相互作用的过程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

在此,我们通过对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的考察,力图回答二个问题:(1)非正式制度在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非正式制度的角色是如何随着建陶产业集群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一、非正式制度与南庄建陶产业集群的早期发展南庄镇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面积55平方公里,目前人口为17万,其中本地人口716万人,外来人口914万人。

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8136亿元,工业总产值75146亿元,工业占总产值比重为9613%,建陶产业总产值约5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2189%;陶瓷产业就业人数约为9万人,占当年全镇总人口的54%。

南庄镇现有大中型建陶生产企业共80家,拥有先进的建陶自动化生产线400多条,年产陶瓷墙地砖6亿多平方米,占全国产量的25%左右,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最集中的地区。

建陶产业在当地已形成了强大的聚集效应,各企业生产差异化的建陶产品,呈现出水平横向分工的特征。

(一)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家供给。

南庄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创新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具有模糊产权特征的集体企业纷纷建立,当时在南庄从事制度创新的企业家们面临的是一个不存在排他性产权,因而也不存在市场交易的制度空间。

人们不能利用市场交易来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式,实现渐进的帕累托福利改善。

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缺乏意味着不可能由市场来内生出投资者和企业家,那么制度创新的第一批企业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出现的呢?在南庄的乡镇社区中,有两种机制替代了市场选出了创新的企业家:一是乡镇正式组织(即乡、村、镇级政府部门)的认可;二是乡镇社区的非正式制度认可。

[5]这里的乡村非正式制度是指生活于这一社区的人们所共有的习俗、惯例以及人际关系规范,这些惯例和习俗评价调节着居民的行为。

而乡村正规行政组织在乡村社区建立了新的人际协调规则,它对人的行为协调是建立在法定的等级结构和行政体系之上的,所有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的规定。

因此,一个乡村精英人物必须同时得到这两种体制的认可,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乡村社会制度创新的发动者。

我们观察到,南庄镇最先出来办陶瓷企业的一批人通常首先必须是乡或村的干部,得到了正规组织的认可和支持,惟其如此,他们才能有合法的创新渠道,继而控制和使用正式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创新活动。

但如果仅有正规组织的认可是不足以成功开展创新活动的,他们必须达到村民们事实上的评价体系的要求,否则他们便得不到村民们的支持,他们动员资源的能力便大大削弱。

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创办人在本村的威望都很高,村民们对他们充满信任。

这些企业家在创办不属于自己个人的企业时都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在对排他性产权的概念还不甚清晰的时候,这些人最初兴办工厂的目的不是在追求自己的私有财产最大化,而是乡村两委会籍以提高村民福利的手段。

制度创新的企业家世代居住于当地社区之中,他们获得权威的基础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品德以及进行公共服务的才能和精神,甚至其家族成员历史上的口碑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溶洲乡的招氏家族,招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人口较多,招家子弟参加革命、在外工作经商的人较多,在当地乡民中有较大的影响,溶洲两委会成员中就有较多招姓成员。

当没有资本市场来筹集44资本、没有经理市场来筛选经理人才时,社区成员便依赖传统社会规范和习俗来鉴别创新企业家。

而当他又被乡村正式组织认可或是其中一员时,他就具备了成功进行制度创新的现实可能性。

这些乡长、支书头衔在80年代初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身份,还有这种政治身份背后控制正式组织资源的权利。

在那个缺乏启动资金,政策尚不宽松的年代,私人的活动容易招惹政治麻烦。

以乡村“两委会”为依托,既能减少政策上的阻滞,又能较为方便地获得各种生产要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个体制外企业才得以成立。

(二)非正式制度与生产要素供给。

南庄镇属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地少人多。

与其他农村地区一样,长期的中央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乡村非农产业的萎缩,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种植业。

由于人多地少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包产到户”政策除了初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之外,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少收入上的增加。

因此在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兴起之前,南庄镇居民面临着既没有相当的金融资本积累,也没有必需的工业化发展经验的初始条件。

而建陶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专业技术的投入,这样一个行业为什么会在南庄大规模发展起来呢?事实上,南庄建陶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在地理位置上,南庄毗邻广东传统的陶瓷生产基地石湾;第二,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政策上放宽了对农村办工业的限制。

石湾镇天然地为南庄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建陶工业的环境,而国家在政策上放宽对乡村办工业的限制则直接促进了南庄乡镇企业的发展,这些乡镇企业不仅是南庄目前主要私营企业的前身,更是1980年代以来带动南庄乃至整个佛山地区私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石湾是传统上广东乃至全国的陶瓷生产基地,其国有建陶经济一向发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成立,共由51家企业组成,其中一级法人单位23家,二级法人单位28家,其规模为国内少有。

佛陶集团的存在带动了石湾周围地区陶瓷工业的发展,为南庄培养了第一批发展建陶产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南庄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不是来自于佛陶,就是在建厂初期与佛陶进行技术合作的过程中由佛陶培养出来的。

南庄早期的陶瓷企业基本上都是与石湾的陶瓷企业合作建立的,除了正式的合作关系以外,南庄的陶瓷企业还大量聘请从石湾退休回到本乡的陶瓷工人,或者聘请石湾陶瓷企业内在职的本乡人兼任技术或管理职务。

通过这种基于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的非正式合约的介入,南庄陶瓷企业比较容易地突破了行业进入的技术障碍,这正是南庄选择陶瓷而不是其他行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的根本原因。

1990年代初,伴随着南庄陶瓷企业的建立,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石湾陶瓷企业感到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并认识到技术及管理知识流失的危害性。

佛陶集团为了制止员工向南庄输入技术,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包括取消福利保障、停发工资等。

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起作用,因为来自南庄的职工认为帮助本村搞工业,除了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更是作为本村人应当尽的义务。

他们虽然在国有企业工作了多年,但国有企业内部正式制度的作用遭到他们乡土意识的严重削弱。

类似的人情关系还出现在南庄陶瓷企业解决发展所需资金等过程中。

1980年代初,一个现代化的建陶厂前期投入需要上千万,而南庄镇1992年财政收入仅为3531万元。

如果只依赖镇政府,全南庄连三个现代化的陶瓷厂都办不了。

但是,到1998年集体企业转制前,南庄不仅有镇属的十几个陶瓷厂,还有各村办的几十个建陶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