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文献综述作者:沈兴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量村镇、市郊演化为城市,引起了学界对城市发展尤其社区建设的普遍关注和浓厚的研究兴趣。
各类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文献材料、学术成果源源不断的涌现,为社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们在充分研究各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社区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从社区概念、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发展的历史沿革、社区服务以及社区文化等几个方面对社区研究进行了详细分类,在此基础上,笔者就我国社区建设方向提出个人看法,并就社区研究的新领域做出预测。
[关键词]社区概念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34-01一社区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学角度对社区概念进行界定,多强调地域性的概念,通过与社会、国家、城市、社会群体等不同概念的对比中得出社区的含义,“更多的社会学家是从一定地域社会关系结构的角度,或者从社区的功能与地域空间相结合的角度社区下定义”。
一种观点从社区与社会对比的角度诠释社区概念,“在方法论上,社会是一个一般的概念,它的性质是无法使用实证资料来论证的”,“研究者只能做出范围较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社区研究,从社区研究中取得实证资料来论证社区的性质并进而推出社会的性质”。
这种定义方法将社区作为社会的特例,是从哲学角度对社区进行的界定。
它比较重视社区、社会的对比,并对这两种经常被人们搞混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基本厘清了社区、社会的含义;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是用对比的方式告诉了人们社区不同于社会,而缺乏从自身出发的论证,没有明确指出社区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因而无从说明社区的本质。
另一种观点是从社区与国家、城市及社会共同体的对比关系中对社区加以解释。
该观点认为国家“始终是和主权不可侵犯的要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社区是“早在私有制产生之前人类就有了自己的共同体方式”,社区要表达的是“居住在同一社群、同一地方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模式”,因而从本质上或者是产生历史上,社区和国家都是截然不同的。
社区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城市社区归属感的文献综述1.引言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栖息地和群体心灵的归属地。
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城市是一个失败的城市,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城市城市应该如何建立起其居民对于该城市的归属感。
实质上,任何一个城市都由一个个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区构成。
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社区的的均衡、良好发展。
由各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提供给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是城市与其居民产生联系的基本模式之一,通过对居民的归属感从而建立起对城市的归属感。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我国城市归属感不高。
【1】以下,是我通过整合一些研究社区归属感的文献,总结出的目前城市社区归属感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提高社区归属感的方法。
2.正文2.1.什么是社区归属感?通过对文献中的定义的概括,我认为社区归属感可被是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社会群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
在许多研究中,社区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经常被混淆,但是必须明确这是三个同一范畴的不同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是在表达的程度和层次上,社区认同感层次最低,而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层次上不断加强。
通过心理学的解释我归纳出:归属感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本社区地域和社会群体的所有属性的连续性的辨识基础上,才有归属感的追寻和建构的可能。
社区归属感的高低是度量城市“心理社区”是否消亡的重要指标,探讨影响现代都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因素,对于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并重建和发展社区,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4】 2.2中国城市归属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2.1单位制的解体造成从前有单位人本身归属感的下降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具有很强的社会控制功能。
不但职工的住房与伙食均、医疗、甚至子女幼儿园由单位提供,就连结婚与外出旅行等等也要单位批准。
一个较大的单位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单位的种种社会功能逐渐减弱消失。
7这种小而全的社会,它对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它充当凝结社会成员的全部情感和心灵归属的载体。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 共23页PPT资料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的大潮滚滚袭来,经济体制改革深 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社会发展的车 辙大步向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 逐步得到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以及对城 市生活的追求,人们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乡村住 进了城市社区。一个个社区连结,成了城市的主 体内容。
我们生活在社区之中,一方面能够享 受社区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与舒适感、幸福 感。同时,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社区的 某些方面显得不够满意,希望能够加以改 善。理所应当地,如何让社区生活更舒适 更美好便成了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
社区居民自治,是按照社区居民“自己管 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大家办”的 原则,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 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民主协 商的方式,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 业方面的问题,共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管理中很重要的环 节。可以说,只有居民主动参与并管理好 自己的事情,作为城市管理重要平台的社 区才有可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居民自治有别于社区 自治。社区作为一个小社会,构成的要素 是多元的,除了居民之外,还有商店、学 校、国有企业乃至机关等各种单位。很显 然,社区包含的要素远远大于居民的范围。
• 顾建健、刘中起(2019)认为城市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 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会居民、社区单位等, 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 方式,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
• 张兴杰(2019)认为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有社 区内的基层政权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为维护社区 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而对社区的各项公共失误 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社会安全建设文献综述
城市社区安全建设文献综述1.前言“安全社区(safe community)”是于1989年斯德哥尔摩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提出的[1]。
2002年引入中国,多地政府推广并开展建设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建设是集系统性、先进性、预防性、全过程控制等特点一体化的事故伤害预防模式。
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实施安全促进能有效减少各类事故伤害。
我国对社区安全关注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社区服务与社区安全之间的联系、风险控制如何策划等关键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2.国外研究概述西方国家相关研究比较早,相关理论比较系统全面。
20世纪60年代,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批评了美国大城市为快速发展而破环传统社会的生活形态,造成了人际关系逐渐淡薄、疏离,抑制犯罪的社会自然监控力减弱; 20世纪70年代,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提出“可防卫空间”理论;以及杨·盖尔提到良好的室外空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生活[2]。
3.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相应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社区安全建设进行探究。
社区安全防范体系方面,肖佳着眼于公共安全防范,提出通过公安机关与城建规划等部门通力合作,可从空间层面一定程度降低犯罪隐患,提高社区预防犯罪的能力[3]。
吕立波则从技术出发,认为完善社区安防监控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具体措施以加强社区安防体系[4]。
刘鹏认为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对安防意识形态进行宣传、建立有效的社区举报奖励联动机制来提高防范水平[5]。
社区安全服务的研究中,唐静认为我国目前社区安全服务需求呈多样化趋势,提出社区安全服务参与主体呈现多种力量并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6]。
沈叶明和徐颖通过对边缘城市社区社会治安问题的阐述,建议加快基层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探索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的多元化市场供给渠道、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成服务模式[7]。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精)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实践、优势、问题、建议2011年 4月 28日(星期四上午 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人口为 1339724852人,其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个百分点。
不可置疑,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 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 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05到 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增长 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 2.02亿。
【 1】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瓦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从而将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影响并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和尽早制定相应对策的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
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所做的研究分析, 重点概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 探讨该模式提出的背景、相关的研究综述、个地方的经验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从而试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
根据学者们的学术报告, 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居家养老的涵义关于居家养老的涵义, 在国内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但总体来说, 大多数学者支持以下的观点: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 以社区为依托, 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文献综述
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文献综述作者:杨宇涵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社区治理模式,从开始被提出就寄予了很高的厚望,经过一批批学者的研究与改进,此模式已基本成型并在试点地区收获了不错的实践效果。
本文试图对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对策等多个角度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入研究社区网格化治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社区;社区治理;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城市的最小组成单元,因此,可以说社区的治理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发展程度,社区治理的效果关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而社区网格化治理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治理模式,从目前看来基本符合我国当今以及未来一段时的社区发展形势,本文将立足于如何更好地应用社区网格化治理并不断完善网格化治理方式,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
1 国外的相关研究综述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社区的发展,对社区展开广泛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对当今的社区研究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当中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学者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开始对社区治理展开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深入研究国外已经产生了系统的、多角度的研究格局,以下将进行具体的整理和分析。
1.1 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自进行社区治理研究以来各个国家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治型,其主要依靠市场运行,由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为治理主体,是一种大社会、小政府的治理模式。
第二类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主要由政府设置相关部门对社区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大政府、小社会的治理模式。
第三类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治理模式,由处于同等地位的政府和社区组织以及居民协同治理,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分工合作,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社区提供规划和资金支持,社区组织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600字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网上,图书馆等搜集整理成本核算相关研究资料,并仔细整理阅读,为研究定下方向,做前期理论准备
(二)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了解西安市兴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对社区的看法,调查社区现在工作情况,询问社区管理模式,了解某市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相关的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简要评价
总体来看,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创新问题的比较少,缺乏一些归纳总结性的分析。因而,在具体的城市社区管理实践中难以取得共识。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选题既梳理和分析了城市社区管理的相关理论,从而丰富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的研究理论,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提高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
(5)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同
三、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组织机制落后
(二)社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三)社区管理权责落实不到位
(四)居民参与度低
四、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社区组织机制
(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
(三)规范社区管理权责
(四)创建居民参与机制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3、研究条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方面。如,齐美尔、沃思提出的社区失落论,他们认为城市的强刺激环境使人们渐渐失去本真,进而形成阴暗奸诈而又冷漠无情的人格,人与人之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因为人口集聚、大量涌入城市,并且存在差异,使得社会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使得滕尼斯提出的理论不再适用,这就是“社区失落”;继而刘易斯、甘斯提出了社区继存论,把城市居民分为五类进行分析;费舍尔、雷顿提出了社区解放论,即个人在社区行为上是自由的,可以同时参加多种社会关系而不受约束。这种理论主张应打破对邻里关系的强调,社区居民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场所,可以更加自由的广交好友,建立更为先进的初级群体关系。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学生姓名:毛水榕院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专业:人口学指导老师:万向东教授20011 年 8 月 8 日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邻里间关系的日益淡漠与人们对回复往昔邻里间和睦融洽关系的渴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城市社区邻里间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试图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探讨国内外城市社区新型邻里关系相关的研究情况,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试图从中探讨出新型邻里关系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这是孟子对理想邻里关系的描述。
传统的中国社会在千年来也是如此演绎着,“远亲不如近邻”,相互帮助、闲聊、串门,父辈、子辈、孙辈,世世代代传承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地带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邻里关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已被现代社区多元化的新型邻里关系所代替,邻里矛盾也更加突出。
原先在人际交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邻里关系逐渐走向衰落,变得越来越淡薄和冷漠。
城市社区新型邻里关系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学术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民生、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问题。
从现有文献来看,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普遍表现了对城市邻里关系问题的关注,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
本文试图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探讨国内外城市社区新型邻里关系相关的研究情况,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为之后的研究初步做出一个研究设计。
二、国外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研究综述产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城市社区的出现,使得多学科学者将目光转向城市中的邻里关系研究。
西方学者有关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研究成果往往分散于各种著作中,纷繁复杂,交叉着多种学科。
文献综述
一.前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上去在我国也如雨后春笋般飞速的成长,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场所,而更加看中社区的环境、文化和物业管理,在它们中间,物业管理又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同时,物业管理公司也应运而生,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许加强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管理水平。
但是,随着小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住户的不断增多,像先去中的汽车,小区附带设施,小区的各项维修、投诉等都将越来越复杂,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各种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比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对于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绝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都选择了使用为社区量身定做的物业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完全有能力利用当今的技术条件和硬件条件,完成对社区的现代化、高效率管理。
而采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此目标是目前主要的途径。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小区物业单位的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小区物业的科学化。
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社区物业管理系统已广泛地被各个物业公司采用,使得在传统体制中承担信息的搜索、加工、统计的中间管理层次成为多余,它的融入和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物业管理的理念。
依靠日益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物业管理系统也越发完善,逐步以计算机智能信息系统取代了人工信息整理的烦琐工作,从而从局部到整体全面的提高了社区物业管理的效率。
二.主题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共有建筑物、场所、设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对业主共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场所、场地进行管理的活动。
《智慧社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智慧社区发展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城市管理、社区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一种新的社区建设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一种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涉及到社区居民生活各个领域,通过建设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工程,构建社区新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信心与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
智慧社区建设管理模式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以社区群众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一、前言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不断探索、尝试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出现,令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在此环境背景之下,一种新的社区建设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接受,即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被公认为目前解决社区建设与发展核心问题的主要方向二、国内外研究在智慧社区的研究方面,国外的Noebert A(2009)提出来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如明确各类信息不同的使用者,设定满足不同人需求的功能等;Juan Carlos(2010)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人类生活情况的研究,对智慧社区运营模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Jonathan Wareham(2012)以巴塞罗那为例展开了研究,提出智慧社区应当以创造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生态系统作为目标和战略展开的一系列社区建设与服务活动;Caragliu等(2011)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六个维度,即智慧经济、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人群、智慧空间、智慧家庭、智慧政府。
我国智慧社区的研究真正开始于2009年。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巫细波等(2009)指出智慧城市实际就是技术升级的城市,是“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城市”或者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姜德峰(2011)提出,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模板或标准,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城市独特性作为根本出发点,抓住各个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避免出现模板建设的情况和问题。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思考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简单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献综述社区是社会结构中较为基本的社会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改革已取得较大成绩,逐步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的新格局。
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政府与社区互动不足、治理结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本文综合梳理国内外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思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单建议。
一、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观点(一)社区支持系统(CSS:Community Support System)社区支持系统在美国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方面贡献突出。
目前,较为明确的社区支持系统概念是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提出的:社区支持系统是一个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帮助,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它可以使弱势人群免于在社区内遭遇歧视或排挤。
美国学者Judith Clark Turner、William J. TenHoor(1978)指出了社区支持系统需要包含的几大要素:对目标人群需求状况进行严格评估;协助目标人群获取受助资格;社区支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可以持续满足人们生存、工作的需要,直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系统内的各个部分严格保护目标人群的权利,包括社区内及社区外,例如社区成员在社区外医院、企业的权利也要得到该支持系统的保护。
(二)社区能力建设(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国外对于社区能力建设的定义较多,角度也各不相同。
社区能力建设的代表性观点主要由Labonte R.、Laverack G.等学者提出。
Labonte R.及Laverack G.(2011)认为社区能力建设是社区领导组织为了向社区成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在完善社区议事流程、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城市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
,
“
”
,
“
”
区 社会 组织 以 及 社 区 居 民 等 多 方 共 同参 与 实现社 区 人 力 资 源 的
,
合 理配 置 和 有 效 利 用
:
.
。
资 源 达到 人 尽 其 才 物尽 其 用 的 目标 的 问题 ( 付 兵 2 0 0 9 ) 王 1 4 ) 通 过对 东营 油 田 社 区 人 力 资 源管 理存在 的问题 进行探究 洁 ( 20 发现 油 田 社 区 的人 力 资 源存 在 老龄 化 和 质量差 的趋 势 并且人 才 流失 现 象 突出 严 重制 约着 油 田 社 区 的发展 此外 不 健全 的 人 才评价机制 和考 核机制也加 剧 了 社 区 人才 的外 流 三 关 于 优 化 城 市社 区 人 力资 源 管 理 的 途 径的 综 述 4 ; 王振 艳 在优 化人 力 资 源 配 备 方 面 有 学者 ( 王 丹丹 2 0 1 0 0 2 8 ) 就 当前城 市 社 区 人 力 资 源管 理 的有 效 路 径进行探索 要 确立
、 。 ,
2 00 8
出 在社 区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的过 程 中 专 业化 的社 区 工作者发挥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所 谓 专 业 的 社 区 工 作者 既要 具 有 专 业 的 价 值理
, , , ,
、
念 同时 也要 具 有 良好 的心 理 素 养 和专 业 知识 储备 并且 形 成 专 业
, , 、 、
力
。
社 会工 作介人社 区 管 理方 面 有 学者 提 出应 提 高社工 队伍 的 规 范化 专 业化 职 业化建 设 让 服务 型 人 才 和专 业 性 人才参与 到 社
《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2900字
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目录社会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1)一、关于社会治理的概念 (1)二、关于社会治理的问题方面 (1)三、关于社会治理的对策方面 (2)四、研究评述 (3)五、参考文献 (3)一、关于社会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le Governance)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在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学者开始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展开对治理的讨论,如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区域治理、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等。
学者对社区治理研究的侧重不同导致其对社区治理内涵的概括略有差别,但总体上都包含了社区多元主体,主体间互动与协同,社区持续稳定发展和社区公共利益实现等方面。
如乔恩·皮埃尔(2013)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相互合作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1]。
踪家峰(2013)认为,社区治理是指实现多元主体决策的制度机制[2]。
王佃利(2004)认为,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在相互依赖中,通过沟通、协商、合作的机制,解决社区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增进公共利益[3]。
总的来说,社区治理是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而发展起来的社区管理方式,社区治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传统社区管理方式的扬弃,希望通过纳入更多的利益主体,并促进其相互协调互动,最终达到联合行动,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目的。
二、关于社会治理的问题方面中国社区数量多,社区之间发展差距大,不同规模的社区面临不同的治理问题。
学者对治理问题的讨论往往从一个具体的领域或者特定视角出发进行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道路交通和社区环境治理方面,赵蕾(2013)在研究中指出新建道路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机动车增长带来的道路需求,缓解交通拥堵需要借鉴西方交通需求管理理念,即通过综合运用和完善行政限制、拥挤收费和外延支撑等方面的政策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社区管理文献综述标题: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城市社区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社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的形成而存在,而其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一部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的职能逐步并转交给社区。
新时期,社区是居民栖息的港湾,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亿万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改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社区,社区管理,城市正文:一、前言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的形成而存在。
社区和社区管理的研究始于国外,现已积累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
社区管理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了城市社区管理和农村社区管理两大类。
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在20世纪的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社会学者才开始逐步对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进行理论探讨。
这是我国社会整合模式转换的要求,并且还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功能,以及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模式。
城市社区基本理论涵盖了城市社区的概述、主体和体制。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对社区人口的管理、社区环境的管理、社区治安的管理、社区服务的管理、社区文化的管理和社区保障的管理。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许多的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之中,所以我们只有立足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做到创新和发展。
《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100字》
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建设与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社区建设研究现状 (1)2 国内社区建设研究现状 (1)(1)社区建设研究 (1)(2)社区建设的研究方法 (2)(3)社区建设的研究内容 (2)(4)社区评价研究 (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3)(1)社区建设相关研究成果颇丰 (3)(2)星级社区考评体系相关研究资料缺乏 (3)1 国外社区建设研究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实践早于我国,欧洲早期的救济工作、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等都是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二战以后,联合国通过“社区发展计划”来推动社区发展,借以推动基层社会改造。
1西方国家社区建设的实践包含在社区发展运动中。
2梳理社区建设相关文献得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学者对于社区建设内涵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如前文所述,西方发达国家对社区建设实践的研究通常是与社区发展运动相结合的,而单独对社区建设进行定义的学者比较少。
Marie O.Weil认为社区建设是指那些能够支持和促进个人、团体、组织与社区之间的积极联系的活动、实践和政策。
3Gardner J W将社区建设包括具体化为十个方面:多样性及整体融合;共同的价值基础;关怀、信任和团队合作;有效的内部沟通;社区参与;肯定社区之外的联系;关注年轻人的发展;社区发展规划;相关机制建设。
4在西方国家,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例如美国的社区建设模式,政府、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的社区居民构成社区管理的主体,他们分工合作,职责明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社区发展的政策和运作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等。
英国的社区委员会与警察、教育、医疗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形成一整套保证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社会治安的系统。
在加拿大,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或民间团体,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发挥主导作用。
52 国内社区建设研究现状(1)社区建设研究1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J].政治学研究,2015(01):47-58.2匡梦叶.项目制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以广州市幸福社区建设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06):93-101+109.3Marie O.Weil. Community building: Building community practice[J].Social work, 1996, 41(5): 481-499.4GARDNER J W. Building community for leadership studies pro-gram[M]. Washington, DC: Independent Sector, 1994: 15-27.5李慧而.国外和谐社区建设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109-110.我国最早提出社区建设的学者是朱传一于1994年发表的一篇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社区建设工作。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语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社区居民参与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该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社区处于剧变,城市民主运动高涨,由此许多专家对社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965年,保罗·达维多夫(Paul"Davidoff)发表了《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Advocacy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一文,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规划没有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公众利益,只有不同的“特别利益”。
规划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明白,并且应当公开表达究竟其是为哪一方利益作规划,此外还要为受规划所影响的其他人发言。
1966年,社会科学家大卫·希尔斯提出,促使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意识到的“义务”,当社区居民感到有义务投入到某类事务中去时,他们将会自愿参与社区活动。
美国学者凯里(Cary)认为参与须满足三个条件:拥有参与的自由、拥有参与的能力和拥有参与的意愿。
因此,只有首先将参与的权利赋予公众,调动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意愿,培养公民参与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出一个公民参与的社会1969年,美国学者谢尔·阿斯汀(Sherr"Amstein)发表的《市民参与的梯子》一文中提出了“公民参与阶梯论”。
讨论了公民参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八个层次和三个阶段。
最底的是政府操作和宣传教育;梯子中间阶段是象征性参与形式(先是给予信息,再上是政策咨询,最后是组织形成)梯子最上是实权性参与形式(先是合作伙伴关系,再高是授予权力,最高是公民自主控制。
1978年,菲力普·隆(Philips"Long)针对社区公共参与提出六大激励公众主动参与的条件:适当的组织、能获取效益、生活方式受到威胁、义务、丰富的知识和在组织中的舒适感〔。
:3]。
1980年,麦考·查尔斯((Mc"Clusky)指出解决社区问题时,首先必须使居民对该社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充分的准备工作前提下,居民才一会参与社区事务。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1. 引言1.1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概述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养老保健服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0%,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镇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各地也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存在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关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研究者对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对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学者们对不同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进方向。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养老服务问题探讨:研究者们深入挖掘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经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原因的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原因的文献综述姓名:任蕾学号:1091610103摘要:目前,政府和学术界都已经认识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严重不足。
本文将针对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现状,来探索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文章对其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我国社区的行政性、利益情感、传统、社会资本以及性别等各个方面来做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参与不足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研究及现状社区研究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其间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20多年,1979 年中国社会学恢复以来至今,社区研究取得了新的发展:首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研究理论与方法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
其次,社区实践己经从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阶段。
社区建设的组织、目标正在逐步完善,新型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也在被不断创造出来,我国的社区实践己经从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阶段。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渠道有所拓宽,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但是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现状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居民的参与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意识薄弱,动员式,执行式参与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
第二,参与领域狭窄,参与程度不深。
第三,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效益差[1] 。
第四,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居民其社区参与意愿是不相等的。
第五,社区参与人员不均衡。
参与社区活动的人员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是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和工厂企业老职工等[2] 。
第六参与时间和参与行为零碎化,制度性不强。
社区参与是在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结构性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驱动力推动了微观层次上的社区发展和宏观层次上的政治、社会发展。
社区参与能够促进社区内的良好互动,社区参与可以优化社区的资源配置,促进社区价值的高效整合,推动社会的总体变迁。
然而目前我国居民参与现状的不足,阻碍了社区的深层次发展。
基于未来社区的更好发展,笔者在综合各种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之上,将各个学者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较少,动力小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以体制为原因的分析:行政型社区(1)单位制导致普遍性的社区参与冷漠单位是单位制度中联系国家与个人的中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文献综述【摘要】社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管理伴随着社区的形成而存在,而其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尤其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改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问题对策【文献类别】C93【正文】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社区管理,而城市社区的管理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为社区服务、社区文体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五大方面。
目前学术界对社区服务内容与方式概括为面向社区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城市社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头绪多、任务重,因此城市社区管理的方法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系。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处于创新和完善阶段,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在中国期刊网(cnki)、知网、维普等多种网站上搜索众多相关文献,经仔细研读后,本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内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理论从学术渊源来看,“社区”一词最早是由斐迪南•腾尼斯提出来的,社区的本义是指那些有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本来就多种意思,而社区管理也意见纷呈。
在查阅了现有的相关文献后,对城市社区管理的概念有以下的几种认识和分析:顾建健、刘中起(2007)认为城市社区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会居民、社区单位等,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
[1]张兴杰(2007)认为社区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由社区内的基层政权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群众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而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2]罗璐瑶(2011)认为城市社区的管理, 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 但这种管理,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 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 而是一种自我管理, 属自治型管理模式。
[3]程婕(2011)认为社区管理就是社区权利机构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为达到社区管理的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
[4]陆云飞(2006)认为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动员和依靠社区各方面的力量,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内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过程。
[5]由于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众说纷纭,但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城市社区管理是城市中一项基层的管理,是为了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有效调控的自我管理模式。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搜集文献资料和细心分析,发现城市社区管理是随着社会管理任务的变化而发展的,我国社区管理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方面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方法方面。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众多学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制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弊端。
例如:王青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里指出:我国的社区治理主体单一, 政府组织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 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中都普遍存在着, 其特征为行政主导、政府干预过多。
[6]方盛举直接提出:现阶段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群众自治组织、驻地单位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职能。
[7]尽管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 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 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可见,管理体制存在着很大问题。
(二)城市社区服务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城市现阶段社区服务上存在了许多问题,许多学者认普遍为城市社区的服务体制不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以及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化,正如陈晏在《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服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社区服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待业、失业人员以及家庭妇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他们没有相应的学科背景,对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并不熟悉,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技能。
[8]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主体主要还是社区居民委员会,而且提供的也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行政上的服务,例如开证明、开准生证、办理低保等,而对于居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基本上无法满足[9](三)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薄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城市社区管理离不开居民参与,然而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意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正如陈洁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居民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仅仅是办低保、开证明时有个社区居委会。
”[10]而学者何海兵则认为:“目前城市社区是‘没有公民的社区’, 无论是社区精英还是普通居民, 都比较缺乏公民意识。
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的。
”[11]因此,公民意识淡薄,对社区的冷漠,也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三、针对以上城市社区管理问题提出对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很多相关制度不是很成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是仍然会有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问题上,首先要做到“政社分离”,政府应推进体制改革,发展社区管理的多元主体。
例如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性,减少政府对于社区管理的直接干预,将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自治和服务三种功能分化。
另外,加强第三部门对社区的支持力度。
(二)在对于服务体制问题上,首先,在社区人员培养上,政府应加以引导,并适当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吸引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
除此之外,也可以吸收社区居民中高素质的人员参与到社区具体的公共事务中。
其次,在社区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上,政府应对社区服务管理进行总体规划时, 应明确把握社区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做到制定的政策目标明确、科学合理。
(三)在民众参与社区的意识薄弱问题上,要培育公民意识, 其主要途径是让居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建设。
同时,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要让居民认同社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参与社区管理。
为此,要建立居民多层面地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管理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增强自主性。
四、总结城市社区管理在当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我国的城市社区起步晚,管理上存在许多的弊端,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参考文献】[1] 顾建健,刘中起.现代社区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9-20文摘《现代社区管理概论》是关于介绍“现代社区管理概论”方面的教学用书,具体包括了:社区管理概述、社区的涵义与构成、社区发展的内涵与原则、社区管理的原则与内容、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社区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张兴杰.社区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0:55,301文摘《21世纪高等学校社会学与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社区管理》是全国农林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作者分三编十五章全面地论述了社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在阐述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的同时,融合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全书把社区管理同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理论同社区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3] 罗璐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5)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区在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种种弊端,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 程婕.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5] 陆云飞.城市社区管理及其问题与对策[J].社区建设,2006,(8)[6] 王青.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23(2)[7] 方盛举.对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18(2)[8] 陈晏.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9] 李春玲.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探索,2011(3)[10] 陈洁.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4)[11] 何海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8(2)附录:检索范围:2006~2011年中文选用的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百度检索表达式: CNKI:题名='社区管理' and 题名='问题' and 摘要='问题' and 关键词='对策'题名='社区管理' and 题名='我国' and 关键词='问题'维普:题名或关键词=城市社区与题名或关键词=社区管理问题与时间=2007-2011与范围=全部期刊1 题名=城市与题名=社区管理与范围=全部期刊检索结果:总共有相关文献_74_篇其中在CNKI上用篇名和主题词进行初级检索共 4篇在CNKI上用篇名和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共4篇在CNKI上用专业检索共32篇在维普上用传统检索共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