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3
中考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20120330
内湖中学教学案 第1页 (共4页) 内湖中学教学案 第2页(共4页)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主备人:章桂寿 审核人:钟秋发 时间:2012.3.30一、考纲要求的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分类,认识温度、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理解物态变化现象、吸放热及其规律。
(3)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并熟悉应用于生活、生产,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重视水循环、水资源及环保方面的教育。
重难点:1、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用之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广东中考命题情况:更加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应用,重视考查解决问题及探究能力。
近五年都考了物态变化,09和11年在实验和综合能力里面命题,08-11四年都考了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或读数。
二、课前延伸(一)同学们自己梳理本章知识,列出知识网络结构图(可参考《中考攻略》小册子13-17页)。
温度-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三态变化及其规律-应用(二)预习检测1、温度表示物体的 程度。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
使用方法是:(1)被测温度不能超过 。
(2)玻璃泡不要碰到 或 。
(3)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 。
3、物质有 、 、 三种状态,根据物态变化把右图填写完整。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
同一种晶体的 跟它的 是 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5、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一、 《温度计》教学设计
“温度计”教学设湾里二中朱荣保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学生实验器材每4人一组。
每组: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林两个,自制温度计1个,实验用温度计一个。
教学过程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师: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想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学生提问:例如,它是怎么形成的?雾淞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风景?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探知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四章《物态变化》.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与温度有关,我们的探究就从温度开始。
师:关于温度,你了解哪些?(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应该可以说出温度的定义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温度值,如沸水的温度,人体正常体温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进一步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写法。
请学生观察教材第71页“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值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表中的空白,可以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温度值处于这个温度的范围,对于具体的数值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再填上。
师: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出大致的温度值即可)师:你是凭什么知道今天的气温的?(凭感觉)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但这种判断每次都是正确的吗?有没有哪位同学有过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准确的经历?(学生举例说明,感觉不一定可靠。
)师:要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请每组同学观察温度计。
师:对于温度计,你想知道有关它的哪些知识?(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板书在黑板上。
)师:(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我这里有一只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每组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并认真观察它是如何辨别出两杯水温度高低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 从周围 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 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 面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 了一 层厚厚的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 但可 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 转化 ,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 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例题2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大学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规律。
3. 理解相变过程中的潜热、比热容等概念。
4.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固态、液态、气态的定义及特征。
2. 物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 潜热、比热容的定义。
2.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规律。
3. 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压力、体积等参数的变化。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2. 实验二:研究熔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实验三:研究蒸发、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难点:1. 相变过程中的潜热、比热容等概念的理解。
2. 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压力、体积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实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
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态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现象,如:冰雪消融、雾凇、露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二、新课讲授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征。
2. 物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潜热、比热容、吸热和放热规律。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2. 实验二:研究熔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初中物理1到4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1到4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乐音和噪音3. 声音的利用第二单元:光现象1. 光的传播2. 反射和折射3. 光的色散4. 眼睛和视觉第三单元:物态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 生活中的热现象第四单元:力学基础1. 牛顿三定律2. 重力、弹力、摩擦力3. 压强和浮力4. 功和能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每单元安排4-6课时,具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2.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每个单元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2. 实验器材: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力学基础等相关实验器材。
3. 多媒体课件: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力学基础等相关课件。
4. 网络资源:相关物理学网站、视频等。
七、教学反思1. 定期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通用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案精选篇1一、问题提出: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出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
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的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
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1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
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教学设计3.doc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课程标准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中招考点: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结合实例能正确区分物态变化4.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四.教法:自学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物态变化》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第三章:物态变化(1-4节)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
教案:第三章:物态变化(1-4节)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人教版物理年级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第1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1. 定义:物质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2. 分类: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第2节:熔化与凝固1.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第3节:汽化与液化1. 汽化: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2. 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第4节:升华与凝华1.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
2. 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3.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以及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冰块、水、酒精灯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荧光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冰箱中的冰块,提问冰块在室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2. 知识点讲解:1)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分类:物质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包括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2)熔化与凝固:固体变为液体为熔化,液体变为固体为凝固。
3)汽化与液化:液体变为气体为汽化,气体变为液体为液化。
4)升华与凝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为升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为凝华。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物态变化现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其特点。
6. 实验演示:进行课堂实验,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凝结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2课时)二、知识回顾 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 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以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 ,用符号 表示。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和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 和 );待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玻璃泡仍要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的 相平。
3、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和;能够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5、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热,都是现象。
不同点:蒸发只是发生在液体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而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温度下发生。
6、液体沸腾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2)。
7、晶体熔化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8、晶体凝固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的凝固条件是(1);(2)。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同)9、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10、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 ___ 、___ 、 ___ 、 ___ 、、_____、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___ 、 ___ 、 __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__ 、 ___ 、。
11、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12、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13、升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凝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教案1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2课时)二、知识回顾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用符号表示。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和);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玻璃泡仍要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的相平。
3、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和;能够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5、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热,都是现象。
不同点:蒸发只是发生在液体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而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温度下发生。
6、液体沸腾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2)。
7、晶体熔化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8、晶体凝固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的凝固条件是(1);(2)。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同)9、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10、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___ 、___ 、___ 、___ 、、_____、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___ 、___ 、__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__ 、___ 、。
11、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12、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13、升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凝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
1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全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
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
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进入新课[提出问题]什么叫温度?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用什么仪器测温度?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1.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3.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想想做做]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会觉得在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温度计[师]我们来自制一个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三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三、汽化与液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做液体沸腾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无力道理,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是的特征;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器材】烧杯、水、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中心有孔的纸盖、火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演示1] 老师用毛巾蘸些酒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鸡腿”,不一会儿,咦!我的“鸡腿”不见了提问:我的“鸡腿”到底跑哪儿去呢?回顾:物质三种状态是什么?设计目的:通过一则物理幽默笑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复习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有关知识。
[演示2] 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后并扎紧塑料袋口,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甲] 塑料袋鼓起来了[生乙] 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 凉一会儿又会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 在这些现象中,酒精发生了什么?[生丁]二、新课开始(类比联想形成概念)一、引入新课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汽化和液化想想做做: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课程标准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中招考点: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结合实例能正确区分物态变化4.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四.教法:自学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物态变化》知识梳理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及使用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三、物态变化1、汽化和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
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a、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4、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
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摄氏度。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该温度计的示数为52摄氏度例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 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思路分析与答:当A中水的温度上升时,由于高于B容器中水的温度,B中的水从A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lOO℃,B中水的温度也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A、B之间没有温度差,B中的水不能再从A中的水吸热了(这是B容器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液体沸腾不仅仅要求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求继续供热,由于B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扩展一下,如何才能让小铁桶中的水沸腾,你有哪些措施?例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思路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与人呼出的“白气”,尽管都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一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一个是从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本题容易忽视水蒸气的来源而错选A。
答:D(“白气”的来源和“白气”在生活中是有区别的)例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B.大舞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思路分析: .刮风是由于大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雪一般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A例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1)a (2) b (3) c (4) d解析:1.水的质量增加时,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应低。
2水的质量增加但特性---沸点不变。
答案:c练习题填空题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
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二、选择题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白墙变黑,且刷不净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D.煮稀饭时,米粒在沸腾的水中翻滚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 B.18.1℃ C.19℃ D.20℃16.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主要原因是()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剧烈C.植被破坏,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地荒漠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17.如图2-3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18.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19.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三、实验与探究题22.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