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讲课设计

合集下载

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第一篇: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根据什么?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讲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二、新课讲授首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提出问题] 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讲授] 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提出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真的很容易吗?举实例事例一:坐在行使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

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

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运动的描述教案范文

运动的描述教案范文

运动的描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能够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运动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明确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运动的描述方法:介绍常用的运动描述方法,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并通过实例讲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3. 运动的图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图像来表示运动,如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运动图像的识别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

(2)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描述方法及运动图像的特点。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与描述方法: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描述方法。

3. 运动图像的识别与应用:讲解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等运动图像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运动图像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动描述方法及运动图像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运动描述和运动图像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概念和描述方法的理解程度。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动图像的解析。

2. 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运动图像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讲解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运动信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运动图像解析的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评价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运动图像,直观地解释运动的特点。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讲解运动图像的解析,练习题的讲解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课堂小组讨论教案

运动的描述课堂小组讨论教案

运动的描述课堂小组讨论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以适当的形容词和副词描述运动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运动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道具;2. PowerPoint或白板等多媒体设备;3. 学生在预习课前准备的运动描述素材;4. 分组讨论的小组标志。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将一张张与运动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询问学生对这些运动的描述,并带领学生讨论不同运动的特点和感受。

2. 教师以身体动作模仿运动的特征,引发学生对运动外貌特征的描述。

展示与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运动项目。

每个小组负责讨论该运动项目的描述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2. 学生小组展示前,教师提醒他们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准确地呈现给全班。

3. 各小组依次展示并描述自己所负责的运动项目,其他小组成员可提问或补充描述,教师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和建议。

示范与引导:1. 教师指导学生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运动的特点,例如:快速、轻松、激烈、柔软等。

同时,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身体动作、手势等辅助表达手段来加强描述的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在描述中要注意时间、空间等因素,例如:运动的频率、持续时间、比赛场地等。

练习和扩展:1. 学生自行选择另一种运动项目进行描述,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共同完善描述。

2.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选取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用英语写一篇运动项目的描述文章。

3. 学生可尝试在描述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描述运动的形容词和副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

2.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并提出对后续学习体育运动的期望。

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描述准确性和口头表达流畅度,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运动的基本运动素质。

3.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所进行的运动。

二、教学重点1.运动分类和基本运动素质。

2.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

2.能够自己进行运动的描述。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简要描述为什么喜欢这种运动。

2.阐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例如在线下和休闲时进行的运动,如游泳,登山等。

3.介绍基本运动素质(10分钟)给学生介绍运动的基本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

4.描述运动的方法(10分钟)给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地描述运动,例如描绘运动夹角的改变,每个关键步骤,以及呼吸方法。

5.练习描述运动(20分钟)让学生划分成小组,互相进行运动描述以强化技能。

6.准备制作教案(5分钟)要求学生提交一个运动描述的文件,最好用照片或视频进行支持。

五、教学要求学生应该在课后进行家庭作业,以本课程所讲内容为主,描述一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运动,并提交相关文件。

该文件应该包含描述运动所必备的要素,比如运动起点,关键步骤等。

此外,家庭作业还应该包括学生对其他小组成员所提交的文件进行的评价。

每份作业应在文件结尾标注所得分数。

六、教学资源1.讲师2.学生3.教学物品:PPT演示文稿,照片,视频4.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七、评价方法本课程将以提交的运动描述文件为主要衡量标准。

学生将从每个文件中扣除一些分数,这些扣分都是基于他们未提到的或没有恰当提到的要素来计算的。

此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其他测试,以测试学生对课程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知道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熟悉基本运动素质。

此外,他们应该掌握正确的运动描述方法,并能够自己进行运动的描述。

在课程后,学生还应该继续进行相关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描述运动的技能水平。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图像和图表等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理解速度、时间和位移等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描述:静止与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

2. 速度: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速度与时间、位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教学难点:变速运动的速度计算;速度与时间、位移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教学活动: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示例讲解;学生实验观察物体运动,记录数据;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学生练习计算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熟练运用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改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运动描述和速度计算方面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运动的其它相关概念,如加速度、力与运动的关系等;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相关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篇1)一、指导思想本届学生自进入高中学习以来,使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

该大纲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也是高三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高中的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学生的复习,我们定了《三维设计》一书,作为本学年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学期拟完成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十二章的教学任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这届高三学生的特殊性,首先这届学生是高中扩招后的学生,因此从全县学生的整体来看,这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学校或同一教学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比以往高三学习的差异大一些。

另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受省示范验收的影响,这必将使得他们进入高三时的学科能力基础和学习状态较以往高三学生要差一些。

基于以上的客观原因,本届高三的物理复习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是基本的师德要求,也是搞好高三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2、抓好三基,培养能力高三年级物理属理工科选修课,同时本届学生要参加3+X模式的高考,物理属于综合理科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我一定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与高考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高三的复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在整个高三阶段,对所有学生都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要求的基本体现。

有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高三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因此对于课堂例题与学生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多、求全、求难。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中物理
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物体的运动;
2.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运动;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材料: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物体模型。

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运动。

2. 概念解释: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他们理解运动的概念。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并让他们分析这些案例中的物体运动过程。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
动的概念。

6.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对运动的描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强化所学知识。

扩展活动:
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案例,让他们深入理解运动的描述;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来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给学生提供多种物理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

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

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兴趣,培养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训练:运球、传球、投篮。

2. 篮球团队战术训练:进攻、防守、配合。

3. 篮球比赛实践:分组对抗、全场比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篮球技巧的熟练运用,团队战术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基本技巧训练(15分钟)2.1 运球:教师示范正确的运球手法,学生跟随模仿,反复练习。

2.2 传球:教师讲解传球的基本原理,学生进行两人一组传球练习。

2.3 投篮:教师指导投篮的动作要领,学生进行投篮练习。

3. 团队战术训练(10分钟)3.1 进攻:教师讲解进攻战术,学生进行分组对抗练习。

3.2 防守:教师讲解防守战术,学生进行分组对抗练习。

3.3 配合:教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全场配合练习。

4. 篮球比赛实践(10分钟)4.1 分组对抗:学生进行分组对抗比赛,教师点评指导。

4.2 全场比赛:学生进行全场比赛,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结束放松(5分钟)5.1 组织学生进行轻松的游戏,如“抓人游戏”等。

5.2 学生进行肌肉拉伸,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篮球技巧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

2. 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体质,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一、引言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描述运动场景和动作,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魅力。

本教案将为你介绍如何有效地描述运动,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激情和动能。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使用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描述各种运动场景;2. 描绘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激情和专注;3. 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感。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讨论或听力活动引入运动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以及对他们的兴趣与看法。

2. 描述运动场景首先,让学生把目光转向运动场景。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常见的运动场景,比如足球场、篮球场或游泳馆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这些场景。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增强描述效果,例如:- 蓝天白云下的足球场上,踢球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

- 篮球场上人来人往,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3. 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接下来,让学生专注于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段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并引导他们用词语来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

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具体的动词和副词,例如:- 他毫不犹豫地将球踢入了球门。

- 运动员们汗流浃背,嘴角挂着微笑,努力奋斗着。

4. 实践演练在实践阶段,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作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运动场景和一个运动项目,使用刚才学到的描述技巧来描述场景和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来收集信息。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来展示创造力。

5. 合作分享让每个小组依次分享他们的描述作品,让其他同学听取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和生动感,鼓励他们用更具体和具有感染力的词语来描述。

6. 总结反思最后,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运动描述技巧。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描述运动时使用了哪些形容词和动词,它们有何作用?- 在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和表情时,使用了哪些具体的动词和副词?- 在合作分享时,有哪些描述让你印象深刻?四、扩展练习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运动描述能力,可以布置一些扩展练习,比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运动的短文,或者描述一场精彩的比赛等。

《运动的描述》教案1

《运动的描述》教案1

《运动的描述》教案1课题:《运动的描述》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习运动的定义及特点,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

2. 学习如何描述运动,包括运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参与者等要素。

教学重点:1. 学习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 学习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放映一个运动比赛的视频,并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比赛?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

步骤二:示范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区别,比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2. 师生讨论不同运动项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录要点。

步骤三:运动描述的要素(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描述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运动的名称、地点、时间、参与者等。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示范,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给出一个运动项目的描述,其他组员猜测是哪种运动。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轮流进行运动描述练习,其他学生进行听和猜测。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步骤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选择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撰写一篇关于该运动项目的报道。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报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复习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学习如何描述运动的要素。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描述教案2

运动的描述教案2
学生逐一讲解,教师点评。
总结: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
虽然可以任选,但一般选地面;被选定后定为静止。
3、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请同学举例这类情况。
总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PPT出现教材图片并分析
故事:二战时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请学生解释
视频:刘翔跨栏时电视情境。请学生解释
三、练习反馈:
详见PPT
四、小结提高:
请一个学生总结评价本课收获,侧重引导学生说出重点是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静止,和依据运动情况确定参照物
教 学 后 记
长郡雨外理综组集体备课用纸
课题
运动的描述
上课时间及班级
年级

科目
物理
主备教师
阎永成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尝试应用已知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具体问题,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学习中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难点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仪器
PPT课件、随身小物品
板 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主 备 内 容
修 改
一、创设情境:
PPT图片,提问:谁运动谁静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二、协同探索:
1、出示图片2、3,说明物体是否运动主要靠位置变化。
教师总结板书: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教科版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

2. 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描述运动。

2. 如何正确地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

2. 演示法:演示物体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运动的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关注,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如何描述运动?2. 讲授新课(30 分钟)(1)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讲解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方法,如参照物、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2)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 实验探究(10 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并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运动。

4. 课堂小结(5 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感受运动的魅力。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 能够理解并运用描述性词汇和短语来描述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

- 能够运用所学的描述语言,撰写简单的描述性句子,表达对运动的看法和感受。

- 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拓展他们对不同运动的了解。

教学内容:1. 描述性词汇和短语:快速、激烈、有趣、挑战性、耐力、协作等。

2. 运动的描述: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

3. 描述性句子的构建和表达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呈现一些运动的图片,并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简单描述这个运动的特点。

学习描述性词汇和短语:3. 教师呈现描述性词汇和短语的卡片或幻灯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每个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并学习这些描述性词汇和短语,并进行例句操练。

探索运动的描述:5. 教师选择一个具体的运动,如足球,介绍该运动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足球运动的特点和描述性词汇。

6. 学生分组,选择其他不同的体育运动(如篮球、乒乓球、游泳)进行探索和描述,运用所学的描述性词汇和短语。

7.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进行运动描述的展示,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提供进一步的描述建议。

构建描述性句子和表达看法:8.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使用描述性词汇和短语来构建简单的描述性句子。

例如:“足球是一项激烈的运动,需要快速的反应和协作。

”9. 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简单描述性句子,表达对某个运动的看法和感受。

10. 学生可以互相分享他们撰写的句子,并进行课堂展示。

总结和评估:1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描述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12. 教师可通过小组展示和学生自我评估来评估他们的描述能力和对运动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3. 学生可以附加任务,如撰写更长、更复杂的运动描述文章,或进行口头描述比赛。

教学资源:- 运动图片- 描述性词汇和短语卡片或幻灯片- 学生小组分组表- 含有运动描述句子的示例文本教学参考:- 《英语教学参考资料》- 《运动类教学资源指引》备注:此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3.能够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3.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运动的定义:指人体肌肉、骨骼、关节等器官和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2.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将运动分为以下几类:–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无氧运动:如举重、蹦床、短跑等,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柔韧性运动:如瑜伽、舞蹈、体操等,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功能性运动:如平衡训练、核心训练等,能够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 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1.描述运动的动作:–动词:如跑、跳、举重、游泳等;–名词:如步伐、姿势、动作等;–形容词:如快速的、缓慢的、轻松的等。

2.描述运动的频率:–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每次/每组/每个动作。

3.描述运动的时间:–持续时间:如30分钟、1小时等;–时间段:如早上、下午、晚上等。

4.描述运动的强度:–轻度:如散步、瑜伽等;–中度:如慢跑、游泳等;–高度:如举重、短跑等。

3. 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1.描述运动的动作:–例句1:我每天早上会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

–例句2:他喜欢跳绳,每次跳100个。

2.描述运动的频率:–例句1:我每周去健身房三次。

–例句2:他每个动作做10组。

3.描述运动的时间:–例句1:我每次慢跑30分钟。

–例句2:他每天晚上练习篮球1个小时。

4.描述运动的强度:–例句1:我每天散步30分钟,强度比较轻。

–例句2:他每周去举重房,强度比较高。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了描述运动的常用词汇和句型,能够描述运动的动作、频率、时间和强度等方面。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二.说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新课讲授(三)、难点突破(四)、拓展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陈塬中学田小建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二)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人跑、鸟飞、鱼游等现象学生已有认识,这是在借助地面为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有感性认识,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应该还是初次。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是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途径,引导学生思维、讨论,在探究、讨论中获得知识,发现规律,
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境──认识运动──学习参照物──互动讨论──总结提高──检测达标。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对运动的认识
活动一:请举例生活中那些物体是运动的?那些物体是静止的?(这一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学生人人都能举出很多例子,教师选择几例记录)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海洋中航行的轮船、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

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思考一下。

原来,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二: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心里冲突,而是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地面上的楼房、树木、山岭我们通常说是静止,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它们也随着一起做机械运动。

恒星在运动,宇宙在运动,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在运动,运动是普遍的。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绝对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活动三:学生观看课件,认识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是学习其它各种运动的基础。

活动四:[课件演示]
①(无背景物时)请说出屏幕上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理由。

②(加背景物时)请说出屏幕上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理由。

(这里要加强引导。

课件的使用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思维障碍。

便于引出参照物。

)。

为什么两次的判定感觉不同呢?第一次说不清,而第二次就敢肯定回答,原因是什么?是的,有了对比的物体了。

活动五:课件演示,学生讨论后得出:
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相对谁。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时,要有一个对比标准才有意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参照物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运动了。

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静止。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就看怎样选择更方便了。

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就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楼房、树、山岭等)为参照物。

在运行的火车上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所说的“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运动、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在运动、行走的人在动、流的水在动;而楼房、树木、山岭是静止的”。

(让学生知道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也选参照物──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活动六:想想议议(课件)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

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七:梯度检测人人达标(练习题通过课件展示,练习的目的如下。

):(练习要有递进,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释现象的能力。


(1)己知所选的参照物,判定其它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2)已知运动或静止,判定所选的参照物。

[学法指导]通过练习,要把握判定的原则。

不妨选定参照物后,你站立在参照物上去观察你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相对位置没变就是静止。

(3)、同向同速运动的物体间相对静止。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江中游以什么为参照物,两岸走又是什么为参照物。

(得出结论;互为参照物的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八:总结提高有机整合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七、布置作业P18 1. 2. 3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定义
2、运动和静止的判定
3、参照物的合理选择
(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人人参与,兴趣极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标的三维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来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

在课堂上教师不在是一个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

知识的传授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