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光度法PPT讲稿
合集下载
第 08章 吸光光度法
电子能级间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 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 动能级间的跃迁。即 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 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 线而呈现宽谱带。
2020年8月4日4时5分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不同,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
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其他
2020年8月4日4时5分
特点:
(1)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 通常所测试液的浓度下限达10-5~10-6 mol·L-1。 (3) 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 (4) 测定迅速,仪器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5) 几乎所有的无机物质和许多有机物质的微量成分都 能用此法进行测定。 (6) 还常用于化学平衡等的研究。
表8-1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
物质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吸收光
波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80
2020年8月4日4时5分
物理性因素:
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复合
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非单色光、杂散光、非平行入 射光都会引起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 离,最主要的是非单色光作为入射 光引起的偏离。
2020年8月4日4时5分
非单色光作为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假设由波长为λ1和λ2的两单色光 组成的入射光通过浓度为c的溶液,则:
吸光光度法-原理介绍PPT
2、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b 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 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
物浓度无关;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 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 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
1.显色剂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 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 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 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实验确定
4.溶剂
一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
三、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 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 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 长的重要依据。
二、光的吸收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1729年和
应控制A:0.2~0.8之间。控制方法: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 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 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 λmax则不同。(动画)
吸收曲线的讨论: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 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 分析的依据之一。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简)
解 已知T=0.501,则A=-lgT=0.300,b=2.0cm,
c
25.0 10 6 g 50.0 10 3 L
5.00 10 (4 g L1)
则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abc,
a
A bc
0.300 2.0cm 5.00 10 4 g
L1
3.00
10 2 L.g -1.cm1
III
III 0.0006mg/mL
0.3
0.2
II
I
0.1
0.0
400
500
600
/nm
1,10-邻二氮杂菲亚 铁溶液的吸收曲线
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max
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KMnO4:a<b<c<d)
KMnO4溶液
对波长525nm附近的绿 色光吸收最强,而对紫 色光吸收最弱。光吸收 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做
实验确定 4.溶剂 5.干扰的消除
三 显色剂
1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等。 2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1)偶氮类显色剂:性质稳定、显色灵敏度高、选择 性好、对比度大,应用最广泛。偶氮胂III、PAR等。 (2)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二甲酚橙等
§9-4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
2.由于溶液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是建立在 均匀、非散射的溶液这个基础 上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呈胶 体、乳浊、悬浮状态,则入射 光除了被吸收外,还会有反射 、散射的损失,因而实际测得 的吸光度增大,导致对朗伯— 比尔定律的偏离。
3. 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化
其中有色化合物的离解是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
8章吸光光度法
10-邻二氮菲铁的a及ε。
需要知两个公式 A= a b c 以及ε =Ma,
解:先求a,再求ε
已知 M Fe=55.85 a =A / bc = 0.19/2×5.0×10-4=190L·g-1·cm-1 ε =Ma =55.85×190=1.1×104L·mol-1·cm-1
2019/11/9
I02 It2
lg I01
I01 101bc
I02 I02
102bc
1bclg(I01 I02)lg(I01 I02 10(12)bc)
当κ1 = κ2 时,A总 = κ1 bc,遵守比耳定律
当κ1 ≠ κ2 时,A总 ≠ κ1 bc,偏离比耳定律
2019/11/9
第8章 吸光光度法
8.1 概述 8.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8.3 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8.4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8.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8.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019/11/9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 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4)吸收曲线可以提供 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之一。
2019/11/9
苯 (254nm)
甲苯 (262nm)
A
230
250
270
l
2019/11/9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8-2 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1. 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非光谱法 (折射法,浊度法,旋光法)
光
需要知两个公式 A= a b c 以及ε =Ma,
解:先求a,再求ε
已知 M Fe=55.85 a =A / bc = 0.19/2×5.0×10-4=190L·g-1·cm-1 ε =Ma =55.85×190=1.1×104L·mol-1·cm-1
2019/11/9
I02 It2
lg I01
I01 101bc
I02 I02
102bc
1bclg(I01 I02)lg(I01 I02 10(12)bc)
当κ1 = κ2 时,A总 = κ1 bc,遵守比耳定律
当κ1 ≠ κ2 时,A总 ≠ κ1 bc,偏离比耳定律
2019/11/9
第8章 吸光光度法
8.1 概述 8.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8.3 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8.4 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8.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8.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019/11/9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 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4)吸收曲线可以提供 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之一。
2019/11/9
苯 (254nm)
甲苯 (262nm)
A
230
250
270
l
2019/11/9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8-2 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1. 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非光谱法 (折射法,浊度法,旋光法)
光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A A′
离解度: 离解度
A − A′ a= A
MR = R + M Ca
0
0.5
1.0 CM / C
总浓度 C 平衡浓度 C(1-a) 将
C(1− a) (1− a) = Ca K′ = C2a2 Ca2
条件稳定常数. 条件稳定常数
A − A′ a= A
代入上式即可求出络合物的
例题1 例题 某显色络合物MR2,M的总浓度为 某显色络合物 , 的总浓度为 5.0×10-5mol/L,R的总浓度为 ×10-5mol/L,一 的总浓度为2.0× × , 的总浓度为 , 定波长下用1厘米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 厘米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63% 定波长下用 厘米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 % (є=4×104 L·mol-1·cm-1),求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 × ,求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6.4其他光度法及其应用 其他光度法及其应用 1.示差光度法 高浓度组分的测定 示差光度法(高浓度组分的测定 示差光度法 高浓度组分的测定) 参比: 的标准溶液为参比.(Cs<Cx) 参比 以浓度为 Cs 的标准溶液为参比 < 定量方法---工作曲线法 定量方法 工作曲线法
∆A = εb(cx − cs ) = εb∆cx
解 1.
δ Fe
=
2+
[ Fe 2 + ] [ Fe 2 + ] = = 2+ [ Fe ] + [ FeR 3 ] [ Fe 2 + ] + K [ Fe 2 + ][ R ]3
1 + K 1 [R ']3 = 2%
α
3 R (H )
2. 略
例题 简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 度法的主要误差来源。
吸光光度法 PPT
为透射比或透光度,用T表示溶液的透射 比愈大,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小;相反,透 射比愈小,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大。
T It I0
朗伯(Lambert J H)与比尔(Beer A)分别于 1760与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收与溶液层的厚 度及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二者结合称为朗伯比尔定律,也称为光的吸收定律。
光栅(grating)是依照光的衍射与干涉原理将复 合光色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然后再让所需波 长的光通过狭缝照射到吸收池上。它的分辨率 比棱镜大,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3、吸收系统——比色皿或吸收池
用于盛放试液的容器。它是由无色透明、耐腐 蚀、化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玻璃制成的,按 其厚度分为0、5cm,lcm,2cm,3cm与5cm。
•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
因主要是仪器或溶液的实际
条件与朗伯—比尔定律所要
求的理想条件不一致。
1、物理因素
(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由于单色器
色散能力的限制与出口狭缝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 因此目前各种分光光度计得到的入射光实际上都 是具有某一波段的复合光。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 光的吸收程度的不同,因而导致对朗伯-比尔定ຫໍສະໝຸດ * 分子吸收光谱 -带状光谱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um →由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吸收光谱[能量差
在1~20(eV)],为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由分子振动能级(能量差约0、05~l eV)与
转动能级(能量差小于0、05 eV)的跃迁而 产生的吸收光谱,为红外吸收光谱。用于 分子结构的研究。
B 络合: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是多级络合物,且各 级络合物对光的吸收性质不同,例如在Fe(Ⅲ) 与 SCN-的络合物中,Fe(SCN)3颜色最深,Fe(SCN)2+颜 色最浅,故SCN-浓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即吸光度 越大。
T It I0
朗伯(Lambert J H)与比尔(Beer A)分别于 1760与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收与溶液层的厚 度及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二者结合称为朗伯比尔定律,也称为光的吸收定律。
光栅(grating)是依照光的衍射与干涉原理将复 合光色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然后再让所需波 长的光通过狭缝照射到吸收池上。它的分辨率 比棱镜大,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3、吸收系统——比色皿或吸收池
用于盛放试液的容器。它是由无色透明、耐腐 蚀、化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玻璃制成的,按 其厚度分为0、5cm,lcm,2cm,3cm与5cm。
•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
因主要是仪器或溶液的实际
条件与朗伯—比尔定律所要
求的理想条件不一致。
1、物理因素
(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由于单色器
色散能力的限制与出口狭缝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 因此目前各种分光光度计得到的入射光实际上都 是具有某一波段的复合光。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 光的吸收程度的不同,因而导致对朗伯-比尔定ຫໍສະໝຸດ * 分子吸收光谱 -带状光谱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um →由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吸收光谱[能量差
在1~20(eV)],为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由分子振动能级(能量差约0、05~l eV)与
转动能级(能量差小于0、05 eV)的跃迁而 产生的吸收光谱,为红外吸收光谱。用于 分子结构的研究。
B 络合: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是多级络合物,且各 级络合物对光的吸收性质不同,例如在Fe(Ⅲ) 与 SCN-的络合物中,Fe(SCN)3颜色最深,Fe(SCN)2+颜 色最浅,故SCN-浓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即吸光度 越大。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普朗克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在一起。
E h c h
h -普朗克(Planck)常数 6.63×10-34J·s
c -真空中光速 2.99792458×108m/s~3.0 ×108m/s
-波长,单位:m,cm,mm, m,nm,Å
1 m=10-6m, 1nm=10-9m, 1Å=10-10m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溶液,测其吸光度,以A对λ作
图,得吸收曲线,即吸收光谱。
10
第
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λmax位置不同。
章
——定性分析
吸 光
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光度A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光
度
法
第
10
章
同一物质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A随着浓度的增
吸
大而增大 。
光
光
——定量分析
度
法
❖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的关系
E
E2
E1
h
hc
不同物质分子因结
构不同而能级不同,故
各能级间的能级差也不
相同,因而选择吸收的
性质反映了分子内部结
第
构的差异。
章 吸 光 光 度 法
10
10.1.3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入射光
I0
It
透射光
b
透射比(透光度) T It I0
第
吸光度
A lg I0 lg 1 lg T
章
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
吸 光
③ 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稀溶液) ;
光 度
④ 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下叶
上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下叶
根据光电效应,有光照射时, 会产生电流,电流大小和光强 成正比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检测系统
阴极表面镀有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等光敏材料,当它被具 足够能量的光子照射时,能够发射电子。当两极间有电位差 时,发射出的电子就流向阴极而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决定 于照射光的强度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光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 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 检流计 • 数字显示 • 微机
可进行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 果处理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 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 有很高的稳定性。
下叶
上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检测器
• 光检测器 •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 • 硒光电池 • 光电二极管 • 光电倍增管 • 硅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半导体检测器;
上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下叶
根据光电效应,有光照射时, 会产生电流,电流大小和光强 成正比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检测系统
阴极表面镀有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等光敏材料,当它被具 足够能量的光子照射时,能够发射电子。当两极间有电位差 时,发射出的电子就流向阴极而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决定 于照射光的强度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光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 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 检流计 • 数字显示 • 微机
可进行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 果处理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 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 有很高的稳定性。
下叶
上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5
下叶
上叶
吸光光度法 / 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检测器
• 光检测器 •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 • 硒光电池 • 光电二极管 • 光电倍增管 • 硅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半导体检测器;
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
Ax cx cs As
二、多组分的测定
对于含有多种被测组分的试液,如果吸光 物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且服从 Lambert-Beer 定律,此时系统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的吸光度 之和。 吸收光谱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1)吸收峰互不重叠: (2)吸收峰重叠:
吸收峰不重叠
吸收峰重叠
A( 2)
其中,A:吸光度,T:透光率,
κ :摩尔吸收系数,d:溶液厚度,cB:溶液摩尔浓度
1 A lg κ T
•
d • cB
注意:平行单色光
均相介质 无发射、散射或光化学反应
摩尔吸收系数κ的讨论
κ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dm时溶
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单位:dm2 •mol-1)
def
I0 lg I
T def
A 与 T 的关系为:
I I0
A =-lgT
2、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定律(1760年): 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 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 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 成正比关系--朗伯比尔定律(光吸收定律) 数学表达:
第十三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计 吸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本章重点
吸收曲线 朗伯-比尔定律
根据物质对光吸收的波长的不同,吸光 光度法主要可分为:
☺比色法 ☺可见吸光光度法(400~750nm) ☺紫外吸光光度法(10~400nm) ☺红外光谱法(760~1×106nm )
KMnO4 的吸收曲线
十二章节吸光光度法
子组成) 互补色光:如果把适当颜色的两种单色光按
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 两种单色光就叫做互补色光 。如绿光和紫 光互补,蓝光和黄光互补。
互补色光:如绿光和紫光互补,蓝光和黄光 互补。
绿
黄
青(蓝绿)
橙
青蓝(绿蓝)
红
蓝
紫
表12-2*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
武汉大学(四版)*
错。 ε改变,εmax 不变。
例12–3 有一浓度为1.0μg • mL–1的Fe2+溶液,以邻二 氮菲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皿厚度为 2.0cm,在波长510nm处测得吸光度A=0.380,计算 该显色反应的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ε。
解:已知 b=2.0cm A=0.380 铁的摩尔质量M=55.85 g • mol–1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准确度高; (3)操作简便 快速; (4)应用广泛。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 性吸收而产生的。
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
只有照射光中光子的能量hν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 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E相等的那部分色光才会被物 质或其溶液所吸收。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
光而呈现蓝色
光的互补:蓝 黄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
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3、光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
17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 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 两种单色光就叫做互补色光 。如绿光和紫 光互补,蓝光和黄光互补。
互补色光:如绿光和紫光互补,蓝光和黄光 互补。
绿
黄
青(蓝绿)
橙
青蓝(绿蓝)
红
蓝
紫
表12-2*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
武汉大学(四版)*
错。 ε改变,εmax 不变。
例12–3 有一浓度为1.0μg • mL–1的Fe2+溶液,以邻二 氮菲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皿厚度为 2.0cm,在波长510nm处测得吸光度A=0.380,计算 该显色反应的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ε。
解:已知 b=2.0cm A=0.380 铁的摩尔质量M=55.85 g • mol–1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准确度高; (3)操作简便 快速; (4)应用广泛。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 性吸收而产生的。
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
只有照射光中光子的能量hν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 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E相等的那部分色光才会被物 质或其溶液所吸收。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
光而呈现蓝色
光的互补:蓝 黄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
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3、光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
17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 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吸光度与透过率》课件
吸光度的计算公式
吸光度的单位
通常使用摩尔吸光系数(ε或E),其 单位为L/(mol·cm)。
A = log(I0/I),其中I0为入射光强度 ,I为透射光强度。
透过率的定义
透过率
是指光线通过介质后,未被吸收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它是衡量物质透光性能的重要参数, 用符号T表示。透过率越高,说明物质的透光性能越好。
吸光度测量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
利用分光仪将复合光分离成单色 光,然后分别测量各单色光的吸 光度,以获得物质对不同波长光
的吸收特性。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吸收特定波长 的光,通过测量吸收光的波长和强 度,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荧光光谱法
利用某些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 能发射荧光的特性,通过测量荧光 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计 算出物质的浓度。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四:注意安全
对于某些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待测物质,实验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操作结果分析
01
结果分析一:绘制吸光度与波长 的关系图
02
结果分析二:计算透过率
实验操作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波长下 的透过率,了解待测物质对光的
透过性能。
结果分析三:比较不同浓度的吸 光度和透过率
透过率测量的原理
透过率定义
透过率是指光线通过介质 后,透射光强与入射光强 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 示。
物理基础
透过率的大小取决于介质 的光学性质和厚度,以及 光的波长和入射角度。
影响因素
透过率受到介质折射率、 吸收系数、散射系数等因 素的影响。
透过率测量的方法
实验测量
通过实验装置,使用光度计、光 谱仪等仪器测量透过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光光度法课件
天津理工大学
吸光光度法概述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分析方法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分类:
比色法:以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从而确定被测定 组分含量的方法。比色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受 视力条件影响很大,一般相对误差约在5%~ 20%的范围。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相对误 差约在2%~5% 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 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光的互补:蓝➢ 黄
天津理工大学
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E=h =h c/λ E为光的能量(尔格); 为频率;λ为波长;h
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 仅当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 与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被吸收,不同的物 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差,所以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到外,还 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 能组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白光中某种 颜色的光产生了选择性的吸收,则物质就会显示 出一定的颜色。 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
E = E2- E1 =h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4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每一种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让各种 不同波长的光分别通过被测物质,分别测定物质 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 收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 2) 稀溶液: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透光度T
透光度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 I0
吸光度A与透射比T 的关系:
A lgT lg I0 b c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3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
M +h M*
M +热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
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能 量差也不同。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M + 荧光或磷光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特点:
(1)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3) 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 (4) 测定迅速,仪器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5) 几乎所有的无机物质和许多有机物质的微量成分都 能用此法进行测定。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电磁波谱。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 →无线电波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远紫外 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真空紫外)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2 吸收(absorption):当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 液时,该溶液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而 让未被吸收的光透射过,透射光刺激人眼而使 人感到颜色的存在,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 亦即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
例如,KMnO4溶液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绿色 (500~560nm)光,与绿色光互补的紫色光因未 被吸收而透过溶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 色。
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max
• 吸收曲线上的各个峰叫吸收峰。峰越高,表
示物质对相应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越大。其中最 高的那个峰叫最大吸收峰,它的最高点所对应的 波长叫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物质的吸收曲线和最 大吸收波长的特点: 1)不同的物质,吸 收曲线的形状不同, 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2)对同一物质,其 浓度不同时,吸收曲 线形状和最大吸收波 长不变,只是吸收程 度要发生变化,表现 在曲线上就是曲线的 高低发生变化。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表9-1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
物质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吸收光
波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80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9.1.2 光的吸收基本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 A∝b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A∝ c
A∝ c b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 abc
式中 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浓度,单位 mol·L-1 ,g/L a :吸收系数,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 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 一;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 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 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 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 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 定最灵敏。
10nm~ 200nm
中层电 子
200nm 价~m4电0子0n
400nm ~ 750nm
价电子
750 nm
~ 2.5 m
分子 振动
2.5 m
~ 50 m
分子 振动
50 m ~300 m
分子 转动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 可见光的颜色和互补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 平常所见的白光(日光、白炽灯光等)是一种复 合光,它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 的。利用棱镜等分光器可将它分解成红、橙、黄、 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
天津理工大学
吸光光度法概述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分析方法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分类:
比色法:以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从而确定被测定 组分含量的方法。比色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受 视力条件影响很大,一般相对误差约在5%~ 20%的范围。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相对误 差约在2%~5% 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 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光的互补:蓝➢ 黄
天津理工大学
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E=h =h c/λ E为光的能量(尔格); 为频率;λ为波长;h
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 仅当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 与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被吸收,不同的物 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差,所以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到外,还 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 能组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白光中某种 颜色的光产生了选择性的吸收,则物质就会显示 出一定的颜色。 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
E = E2- E1 =h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4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每一种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让各种 不同波长的光分别通过被测物质,分别测定物质 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 收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 2) 稀溶液: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透光度T
透光度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 I0
吸光度A与透射比T 的关系:
A lgT lg I0 b c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3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
M +h M*
M +热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不同的物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
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能 量差也不同。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M + 荧光或磷光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特点:
(1)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3) 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 (4) 测定迅速,仪器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5) 几乎所有的无机物质和许多有机物质的微量成分都 能用此法进行测定。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电磁波谱。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 →无线电波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远紫外 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真空紫外)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2 吸收(absorption):当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 液时,该溶液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而 让未被吸收的光透射过,透射光刺激人眼而使 人感到颜色的存在,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 亦即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
例如,KMnO4溶液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绿色 (500~560nm)光,与绿色光互补的紫色光因未 被吸收而透过溶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 色。
吸收峰和最大吸收波长max
• 吸收曲线上的各个峰叫吸收峰。峰越高,表
示物质对相应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越大。其中最 高的那个峰叫最大吸收峰,它的最高点所对应的 波长叫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物质的吸收曲线和最 大吸收波长的特点: 1)不同的物质,吸 收曲线的形状不同, 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2)对同一物质,其 浓度不同时,吸收曲 线形状和最大吸收波 长不变,只是吸收程 度要发生变化,表现 在曲线上就是曲线的 高低发生变化。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表9-1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
物质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吸收光
波长/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80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9.1.2 光的吸收基本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 A∝b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A∝ c
A∝ c b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 abc
式中 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浓度,单位 mol·L-1 ,g/L a :吸收系数,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 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 一;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 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 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 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 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 定最灵敏。
10nm~ 200nm
中层电 子
200nm 价~m4电0子0n
400nm ~ 750nm
价电子
750 nm
~ 2.5 m
分子 振动
2.5 m
~ 50 m
分子 振动
50 m ~300 m
分子 转动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1.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 可见光的颜色和互补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是不同的。 平常所见的白光(日光、白炽灯光等)是一种复 合光,它是由各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 的。利用棱镜等分光器可将它分解成红、橙、黄、 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的单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