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响声道数的演变

合集下载

音响hifi发展历程

音响hifi发展历程

音响hifi发展历程音响HiFi(High Fidelity)一词源于英文,意为高保真。

音响HiFi是一种追求音质的技术,旨在实现音质的高保真还原。

下面将介绍音响HiFi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音响HiFi还未出现,人们只能用简陋的录音设备和低保真的扬声器来欣赏音乐。

直到1925年,美国电气工程师Harold Arnold成立了无辐射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扬声器。

这一创举为音响HiFi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音响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933年,美国电子工程师Edwin Herbert Colpitts发明了脉冲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技术,该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为音频传输和存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948年,英国科学家Tom Kilburn和Frederic Callend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 Manchester Mark 1,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现数字音频的计算机。

1950年代至1960年代,音响HiFi迎来了全面的发展。

1958年,美国企业家Paul Klipsch在美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以岩盆为座的音箱,开创了岩音箱的先河,也进一步改善了音响的音质。

此后,日本和欧美各国的音响品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音响产品,使音响HiF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音响HiFi进一步进入大众家庭。

随着艾佐瓦尔泰普推出了第一台由数字音频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输出的数字CD音响,人们开始迎来了数字音频时代。

1982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CD播放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高质量的音乐。

19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音响HiFi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数字音频技术日益先进,高解析度音频成为了主流,音响HiFi开始走向纯数字化。

此外,无线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受限于电线连接,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实现音乐的无线传输,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便利性和舒适感。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旳发展历史.1、音响技术旳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旳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旳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旳时代,比较有代表性旳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旳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旳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

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旳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旳音响天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旳音色、较低旳失真、较宽旳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旳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旳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

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旳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旳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旳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旳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旳历史时期,在不同旳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预计音响技术今后旳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介绍一下dB旳具体含义.单位dB昰一个在电子方面使用得非常广泛旳,它昰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旳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旳相对单位.后来由于科技旳进步,认识到人类对声音旳响应昰按对数规律变化旳,于昰有了一个单位就昰贝尔(Bel)昰电话旳发明人旳名字.其表达式昰:Bel=lg(P/Po)P昰被测量旳功率Po昰参考功率:Bel表示以10为底旳对数.实际中发现Bel太大了,于昰取其十分一作为一个新单位,就昰分贝(dB)将Bel除以10就昰dB表达式昰B=10lg(P/Po),dB=20lg(E/Eo),dB=20lg(I/Io). 2.什么昰Hi-Fi?什么样旳音响器材才Hi-Fi?Hi-Fi昰英语High-Fidelity旳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昰:与原来旳声音高度相似旳重放声音。

音响发展历程

音响发展历程

音响发展历程
音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声音可以通过电声技术来传输和放大。

以下是音响发展历程的一些关键时刻:
1. 真空管时代:20世纪早期,真空管成为首个被用于放大声音的技术。

这些管子利用电子流来放大音频信号,并且能够在电子设备中产生音频波形。

2. 磁带录音机:1935年,AEG公司首次引入了磁带录音机,这是一项重要的发明。

磁带以其较高的音频质量和可擦除的特性而受到欢迎。

3. 立体声技术:20世纪50年代,立体声技术开始普及。

立体声通过使用多个音箱和多个声道来增强音频体验,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更真实的音乐环境。

4. 液晶显示屏:20世纪80年代,液晶显示屏广泛应用于音响设备中。

这种屏幕可以显示音频信息、歌曲标题和设置选项,提供更方便和直观的操作方式。

5. 数字音频技术:20世纪80年代,数字音频技术开始出现。

数字音频通过将声音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并进行处理,确保更准确和无损的音频传输和重现。

6. 蓝牙技术:21世纪初,蓝牙技术引入到音响设备中。

蓝牙技术使得音频无线传输成为可能,消除了传统耳机和音箱与播
放源之间的有线连接。

7. 智能音箱:近年来,智能音箱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设备集成了语音助手和智能家居控制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音乐播放、查询信息等。

总之,音响发展经历了从真空管、磁带录音机、立体声技术到液晶显示屏、数字音频技术、蓝牙技术和智能音箱的演进。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音响设备变得更加方便、多样化和高品质。

5.1和7.1音响系统介绍

5.1和7.1音响系统介绍

音响系统的5.1 7.1系统介绍听音乐都是2.0的,就是一个主箱一个副箱,因为是听音乐用的,所以对两个音响的摆放有点讲究,比如高度,相对角度,及两音响距离,目的就是形成一个比较好的音场!2.1、5.1和7.1这都属于多媒体音响,就是前面数字代表卫星箱数量,后者是低音炮数量,5.1就是5个卫星箱+1个低音单元.当然卫星箱越多感觉是越震撼。

在家里搞一套影院播放系统还是很方便的,有的家庭采用高清大屏电视机,有的则采用高清播放器,投影仪,音响的组合,非常简单。

而音响系统做为家庭影院的核心,是电影声音的体现,要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则要好好用一番心思了。

目前家庭影院音响系统的做法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最接近电影院效果的有5.1和7.1这两种常见。

常见的5.1和7.1这两种音响系统到底是什么?区别在哪里?不管5.1声道也好,7.1声道也好,5和7都代表的是声道数量,而1则代表的是低音炮。

5.1声道是指中央声道(中置扬声器),前置左右声道(左右扬声器)、后置左右环绕声道(左右环绕扬声器)五个声道和一个1的重低音声道(低音炮)。

中央声道扬声器:主要负责配合电影里各种各样的动作,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来担当人物对白的声音;前置左、右声道扬声器,则是用来弥补在屏幕中央以外或不能从屏幕看到的动作及其他声音;后置环绕扬声器,是负责外围及整个背景音乐效果,让人感觉真实的置身于整个电影场景之中。

万马奔腾的震撼、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的声音效果就是由它来体现;而马达声、轰炸机的声音、战斗爆炸等震摄人心的重低音,则是由重低音来完美展现。

至于7.1声道则在5.1的基础上将两只环绕声道改为两只后环绕声道和两只侧环绕声道。

把环绕声场的效果加大,带来了更为震撼的环绕效果,让观影者有更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了解两者的意义和区别之后,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扬声器是不是可以随意放置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

每个扬声器都有合理的位置,不然效果就体现不出来的。

为什么音响系统有左声道和右声道?

为什么音响系统有左声道和右声道?

为什么音响系统有左声道和右声道?一、声音的立体感,音响系统的设计原理(500字)要回答为什么音响系统有左声道和右声道,首先需要了解声音的立体感和音响系统的设计原理。

声音是一种由震动产生的机械波,我们通过耳朵感知到这些波的振幅和频率,从而形成听觉的感受。

然而,人类耳朵的构造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并区分它们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的立体感。

为了模拟这种立体感,音响系统设计师们采用了左声道和右声道的设计。

左声道和右声道分别输出不同的音频信号,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声音的方向和距离。

通过在左声道和右声道分别放置喇叭,并控制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在左右声道之间的平衡,音响系统可以创造出一种虚拟的三维声场,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的效果。

二、左右声道的分工和协同作用(500字)左声道和右声道在音响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的分工和协同作用对于创造出立体声效至关重要。

1. 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分工左声道一般负责音乐中的主旋律提供,例如乐器独奏和歌唱部分。

由于人类的左右耳在接收声音时有所不同,所以左声道一般会更强调左耳的接收效果,使得听众感受到音乐主旋律来自于左侧。

右声道则通常用来强调音乐中的伴奏部分和合唱部分。

通过加强右耳的接收效果,听众能够更清楚地感受到音乐的伴奏声音和合唱声音来自于右侧。

2. 左右声道的协同作用虽然左声道和右声道在音响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之间也需要紧密协同合作,才能够创造出立体声效。

首先,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平衡非常重要。

如果左声道和右声道的音量不平衡,那么听众在感受立体声效时会出现偏向一侧的感觉,从而影响整体音效的效果。

其次,左声道和右声道还需要在音频信号的频率分配上进行合理的划分。

低频信号通常会被立体声系统的中央喇叭输出,而高频信号则会被分配给左声道和右声道。

这样的频率分配可以使得听众在感受立体声效时,能够感觉到低频声音的来源来自于中央,而高频声音则来自于左右两侧。

【聚焦】20年多声道音频发展史:从5.1、7.1到三维沉浸式音效

【聚焦】20年多声道音频发展史:从5.1、7.1到三维沉浸式音效

【聚焦】20年多声道⾳频发展史:从5.1、7.1到三维沉浸式⾳效在⽴体声还原⽅⾯,从最早期的采⽤两只扬声器⽴体声重播声⾳开始,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发展到如今采⽤多只扬声器来重播声⾳的多声道技术重播声⾳。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的就是要还原出⼈类在⾃然界之中所听到的各种声⾳效果,简单说就是还原真实的声⾳。

对于多声道⾳频技术⽽⾔,⽬前它被⼴泛地应⽤在⾳乐制作、电影和电视⼴播节⽬,甚⾄电⼦游戏的⾳频部分。

从声⾳效果制作的⾓度来看,多声道⾳频技术能给予⾳频制作⼈员在⾳效制作上更多创作的空间。

从声⾳重播效果来看,多声道⾳频技术能给终端⽤家营造出接近于现场的声⾳效果。

5.1声道在20年前,5.1声道环绕声是家庭影院⾳频⾥最常⽤的环绕声技术,在家⾥能拥有⼀套5.1声道环绕声的家庭影院系统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但凡DVD碟的封套上⾯以及影⾳器材上⾯印有“Dolby Digital AC-3”、“DTS-ES”(DTS-ES Matrix)字样,那都代表具备5.1声道⾳效及处理能⼒。

要组建5.1声道家庭影院,需要⽀持5.1声道输出能⼒的播放机和AV功放。

扬声器⽅⾯⾄少需要6只扬声器,分别是前置左/中/右声道,左/右环绕声道和低⾳声道。

其中,前置左右声道主要负责电影背景⾳乐的播放,还有部分的环境声效,中置声道则主要负责⼈声对⽩的播放,同时还能让前⽅声场的声⾳连贯性更平滑,并能与左右声道配合将聆听区域范围扩⼤化。

环绕声道侧重于播放环境声效,还有部分特定⾳效,并配合前⽅声道来实现声⾳的前后移动效果。

低⾳声道则重播低⾳效果声道以及其他声道的低频部分,⽤来营造震撼的低频效果。

尽管5.1声道在现在看到是很⽼旧的环绕声技术了,可是实际上5.1声道在如今的⽣命⼒还是⾮常强的,毕竟它在系统的架构⽅⾯相对简单得多且构建成本也相对便宜,特别是在普及型的家庭影院套装产品⾥⾯还是5.1声道配置,⽽且电视⼴播节⽬⾥⾯的声⾳依然采⽤5.1声道(例如“我是歌⼿”、“中国好声⾳”)制作。

数字立体声广播情况

数字立体声广播情况

预加重特性:
2)、低通滤波任何信号在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前,都要进行频带限制,以防止产生频谱混叠。在NICAM广播中,将音频信号的上限频率选为15KHz,因此,要设置一个15KHz低通滤波器,以滤除15KHz以上的“噪声”。
3)、A/D变换
根据“尼奎斯特取样定律”,取样频率必须大于两倍模拟信号的上限频率,音频信号的上限频率已选为15KHz,因此,在NICAM中,将取样频率选为32KHz。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时,必须对取样信号进行“量化”,NICAM-728规定,每一个取样值按14bit进行量化,并用二进制补码表示量化后的信号。NICAM中还规定,在14bit原始码中,用最高位表示音频信号的极性。“0”表示音频信号为正,“1”表示音频信号为负。
(3)PAL-D丽音的频谱结构
数字声副载频位于视频频带之内,对邻近频道不产生干扰。同时,在使用单频道天线放大器或单频道带通滤波器时,不致使NICAM频谱发生畸变从而避免产生误码。
六、丽音广播信号的四种组合方式
(1)传送一套立体声节目。这时,(L+R)由原FM伴音传送。(2)传送双声道节目。此时NICAM可传送两路相干或不相干的附加声音,加上原有的FM声音,用户可选择其中的一路。(3)传送一路声音、一路数据。此时,NI CAM与FM一道可传送两路声音供用户选择。(4)全部传送数据。此时,NICAM的两个声道皆不传送声音,而以704Kbit/S的速率传送数据。
NICAM的工作方式,由电视台设定,通过数据流中的控制字由用户的电视机进行自动识别,显示目前NICAM的工作方式,以提示用户选择。
七、NICAM数字声信号的形成
工作原理详解:
1)、预加重在对音频信号处理之前,首先要通过预加重和低通滤波。所谓“预加重”,就是对信号中的高频部分进行提升。提升的目的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因为音频信号的能量分布是低频端强,高频端弱,而在传输过程中又是高频端容易受到干扰。

2.0、2.1、4.1、5.1、7.1声道音响区别!

2.0、2.1、4.1、5.1、7.1声道音响区别!

2.0/2.1/4.1/5.1/7.1声道音响区别!2.0声道就是两个音箱,一个左一个右。

2.1声道就是两个音箱再多一个低音炮,其实其中的这2个音箱简化了重音功能,集中到低音炮里了。

4.1声道就是两个前置环绕,两个后置环绕,加一个低音炮(带音量调节纽)5.1声道就是两个前置环绕,两个后置环绕,一个中置环绕,加一个低音炮(带音量调节纽)7.1声道就是两个前置环绕,两个侧置环绕,两个后置环绕绕,一个中置环绕,加一个低音炮(带音量调节纽)一般的2.0的音箱分为两个分频,高频和中低频,如果你打开音箱可以看到个扬声器(俗称喇叭),上面小的就是输出高频信号,下面大的扬声器为中低频。

2.1音箱也是二分频的,小音箱是高频为主,低音炮为低音为主,所以大家就可以比较出来了,2.1的音箱中音是远不如2.0的,因为它没有单独的中音单元(负责中频的扬声器),但是2.1的好处是,它的低音是单独的一个大直径的扬声器,所以它的下潜较深,也导致2.1音响比较容易出较果,而事实上,当你听音乐的时候,如果你注意听,你会发现,2.1没有2.0好听。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是没有2.1音箱的,只有2.0,后来不知道何等高人,投机取巧,发明了 2.1,并且发现,可以花少的成本就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音响,所以大家现在100多元就可以买到感觉不错的音箱,但是,当你把低音调到最小,你发现,两小小音响发出的声音就连20元买的音箱效果都不如,而你拔掉两个小音箱,只有低音炮在那儿轰隆隆的响,中频部分几乎没有。

当然存在就是必然的,是市场需要的,本人也不是把2.1说的一无是处,人们对2.1在低音的震撼需求,也与大家现今生活压力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君不见,很多压力大的人喜欢到迪厅蹦迪吗,因为迪吧的音响是超低音的、超震撼的!而在八、九十年代人们的压力是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所以那会儿,我们买的上千元的高档录音机,它们的低音也没有现在我们花100元买的低音炮震事实上能看见喇叭的低音炮音质要好些,你自己也能感觉这样的低音炮贵点。

双通道功放音箱发展历程

双通道功放音箱发展历程

双通道功放音箱发展历程
双通道功放音箱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音响技术还比较简单,音响设备主要是单通道功放音箱。

这种音箱只有一个声道,音频信号从音源经过功放放大后输出到一个扬声器单元,以实现音乐播放效果。

随着音响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单通道音箱的局限性。

1970年代,双通道功放音箱开始出现,它可以同时接收两个声道的音频信号,并将其分别输出到两个扬声器单元。

这样一来,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左右声道的音量平衡,实现更立体、更逼真的音乐效果。

在20世纪80年代,双通道功放音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音响行业的主流产品。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音箱的音质和音量输出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双通道功放音箱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兴起,人们开始尝试将数字信号与功放技术相结合,推出了数字功放音箱。

数字功放音箱可以以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失真输出音频信号,进一步提高了音质。

同时,由于人们对音箱便携性和无线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线双通道功放音箱也逐渐兴起。

这种音箱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接收音频信号,摆脱了有线连接的限制,更加方便使用。

总的来说,双通道功放音箱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通道到双通道、从模拟到数字、从有线到无线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对音乐播放效果的追求和对音箱便携性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双通道功放音箱还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声道基础知识

声道基础知识

声道基础知识声道(Sound Channel):是指声音在录制或播放时在不同空间位置采集或回放的相互独立的音频信号,所以声道数也就是声音录制时的音源数量或回放时相应的扬声器数量。

声卡所支持的声道声卡所支持的声道数是衡量声卡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单声道到最新的环绕立体声,下面一一详细介绍:1、单声道(Mono):单声道是比较原始的声音复制形式,早期的声卡采用的比较普遍。

当通过两个扬声器回放单声道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从两个音箱中间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

这种缺乏位置感的录制方式用现在的眼光看自然是很落后的,但在声卡刚刚起步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

2、立体声(Stereo):单声道缺乏对声音的位置定位,而立体声技术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声音在录制过程中被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声道,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声音定位效果。

这种技术在音乐欣赏中显得尤为有用,听众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各种乐器来自的方向,从而使音乐更富想象力,更加接近于临场感受。

立体声技术广泛运用于自Sound Blaster Pro以后的大量声卡,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一个音频标准。

时至今日,立体声依然是许多产品遵循的技术标准。

3、准立体声(Prospective stereo):准立体声声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录制声音的时候采用单声道,而放音有时是立体声,有时是单声道。

采用这种技术的声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4、四声道环绕: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立体声虽然满足了人们对左右声道位置感体验的要求,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家逐渐发现双声道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由于PCI声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其中发展最为神速的当数三维音效。

三维音效的主旨是为人们带来一个虚拟的声音环境,通过特殊的HRTF技术营造一个趋于真实的声场,从而获得更好的游戏听觉效果和声场定位。

而要达到好的效果,仅仅依靠两个音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立体声技术在三维音效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但四声道环绕音频技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史

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史

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史当电脑多媒体时代来临,音箱便开始了它不平凡的历程。

从多年前廉价的塑料多媒体音箱到高档的木质多媒体音箱;从2.0双声道到2.1、4.1、5.1,甚至是7.1声道;从平淡的色彩外形到多姿多彩、形态各异;从功能的单一到多元化应用……细细回味,每一次沉醉于音乐,每一次震撼于影片,每一次投入于游戏,多媒体音箱不知不觉已陪伴我们十多年。

现在,我们将回顾多媒体音箱这些年的发展,重温往日的感动,再忆过去的经典,寻找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产品,同时也把行业中鲜为人知的品牌历史与沉浮往事带到您的面前。

音箱现在已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或者说是电脑最重要的外设之一。

和其它外设产品不同的是,它作为配置项的历史并不长。

音箱这种特殊的产品不受摩尔定律的影响,CPU、硬盘等核心设备日新月异的升级对音箱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大部分用户的音箱使用寿命都比主机长。

虽然相比CPU、存储设备,音箱带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技术含量较低,但它却是消费者最能直接能体会效果,并且感受更为深刻、明了的产品。

正因为这些特殊性,音箱的发展之路和电脑的其它配件完全不同。

音箱最初是无源的,而作为电脑外设的音箱则多是有源的。

所谓源,就是指功率放大器,箱体内置功率放大器的音箱被称为有源音箱。

有源音箱又被称为“多媒体音箱”。

现在看这个词汇,会觉得难以理解,音箱为什么会“多媒体”?这和有源音箱兴起的背景有关。

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电脑只是冰冷的机器,除了能发出“Beep、Beep”的提示音外,基本上与声音无缘。

随着声卡技术的诞生与进步,电脑进入多媒体时代,开始能播放音乐,也能播放有声视频了。

所谓多媒体,即视频媒体和音频媒体。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电脑有了一个新的伙伴——音箱,为了获得更好实用性,音箱多数被设计为有源结构。

因为伴随这多媒体电脑的诞生,因此大家也约定俗成的称之为多媒体音箱。

破茧之力声卡技术推动多媒体音箱的诞生1984年,英国的Adlib Audio公司迈出了PC多媒体化的第一步,推出了第一款魔奇声卡,这款声卡的出现让PC拥有了真正的发声能力,而不再是PC喇叭“滴滴答答”的声音。

5.1声道和7.1声道与2.1声道(Hi-Fi级)之间的区别

5.1声道和7.1声道与2.1声道(Hi-Fi级)之间的区别

5.1声道和7.1声道与2.1声道(Hi-Fi级)之间的区别定义:2.0 立体声,双声道输出2.1 两个声道输出,外加一个低音炮5.1 五声道输出(左右两主声道+后左右环绕声道+中置)、外加低音炮7.1 在5.1的主音箱与后环绕音箱中间加入环绕音箱2.0主要用来欣赏音乐的,高保真音响一般就是立体声的。

一般我们所知的Hi-Fi和Hi-End级的音响都属于2.0系统,如果加装了低音炮就属于2.1系统。

Hi-Fi音响系统一般的2.0的音箱分为两个分频,高频和中低频,如果你打开音箱可以看到个扬声器(俗称喇叭),上面小的就是输出高频信号,下面大的扬声器为中低频。

2.1音箱也是二分频的,小音箱是高频为主,低音炮为低音为主,所以大家就可以比较出来了。

不管二分频还是三分频都属于2.0系统,加了低音炮之后属于2.1系统。

一般情况下三分频较二分频好听,因为多了一个独立的中音单元,能够完全发挥中音频率。

而三分频的调试就更加考究调音师的调音功底了,如果调试不好还不如二分频的效果。

5.1环绕系统5.1和7.1系统均属于环绕系统,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博士和柏林之声均是属于环绕系统。

环绕系统最多的属于电影级别的音效,它注重的是环绕效果,让人在感官上处于音效的包围中。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缺陷,就是不能完全的享受到音质。

喇叭越多,听音环境就会收到越多的干扰,对于调试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真正的发烧级的烧友,都是改装的2.1系统。

不管是5.1还是7.1都是按照车主自己的喜好来改装的,没有什么懂不懂音乐的说法,完全是看个人喜好。

就好比某一道菜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的评说好坏。

环绕和音质属于两个方向,专注的重点不同,完全看个人喜好了。

7.1环绕系统。

音响系统的多声道配置和分频技术

音响系统的多声道配置和分频技术

音响系统的多声道配置和分频技术在现代音响技术的领域中,多声道配置和分频技术无疑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们对于提升音响系统的音质表现、营造逼真的音效环境以及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音乐和影视体验的追求,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多声道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音响系统中使用多个独立的声道来播放声音。

常见的多声道配置包括 20 声道(双声道立体声)、21 声道(双声道加一个低音炮)、51 声道、71 声道甚至更高的配置。

20 声道是最基本的立体声配置,它通过左右两个音箱来营造出声音的方向感和立体感。

当我们聆听音乐时,这种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感受到乐器和演唱者的位置分布。

21 声道在 20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低音炮,主要用于增强低频的效果,让我们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影时能更明显地感受到强烈的节奏和震撼的低音效果。

51 声道则是家庭影院中常用的配置,它包括前置左、中、右三个音箱,后置左、右两个环绕音箱,再加上一个低音炮。

这种配置能够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比如在观看一部战争电影时,子弹从左后方飞过的声音能够通过后置左环绕音箱清晰地传递出来,增加了音效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71 声道则在 51 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侧环绕音箱,进一步细化了声音的定位和环绕效果,使得声音的表现更加细腻和精准。

多声道配置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提供更丰富的声音方向感和空间感,还在于能够更好地还原现场的声音效果。

例如,在一场音乐会的录制中,使用多声道配置可以让听众仿佛置身于音乐会现场,感受到各个乐器的准确位置和声音的层次。

然而,要实现多声道配置的理想效果,并不是简单地摆放多个音箱就可以了。

音箱的摆放位置、角度以及与聆听位置的距离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调整。

比如,前置音箱应该与聆听者呈一定的角度,以保证声音能够准确地传递到耳朵;环绕音箱则要根据房间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布局,以营造出连贯的环绕声效果。

说完多声道配置,我们再来聊聊分频技术。

分频技术是将音频信号按照不同的频率范围分配到不同的扬声器单元中。

杜比全景声,单声道、立体声、5.1、7.1声道剖析

杜比全景声,单声道、立体声、5.1、7.1声道剖析

杜比全景声知多少《地心引力》混录师与杜比总监联袂亲解在了解杜比全景声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在它之前的一些常见声音格式。

Stuart说,回顾电影和影院的声音演进历史,最开始时是单声道(Mono),然后是立体声(Stereo),其后是环绕声(Surround),再其后是5.1和7.1声道,理论上接下来将是9.1、11.1甚至13.1声道。

单声道:只在银幕背后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扬声器,由此得名单声道:(下图)立体声:在前者基础上,将单声道的中间扬声器扩展为左右对称的两个扬声器(土色),从而变为了两个声道,由此得名立体声:(下图)环绕声:在前者基础上,在观众席的两侧和后面增加了一组扬声器(紫色),让声音真正实现环绕观众,由此得名环绕声:(下图)5.1声道:在前者基础上,将环绕声道一分为二,分为左环绕(蓝色)和右环绕(粉色),银幕前方还增加了重低音效果音箱(Subwoofer)。

综上,有银幕中央声道、银幕左右声道、环绕左右声道这5个声道,再加上所谓0.1声道的重低音声道,由此得名5.1声道:(下图)7.1声道:在前者基础上,将环绕声道一分为四,有了左侧环绕(蓝色)、右侧环绕(粉色)、左后环绕(黄色)和右后环绕(绿色),比5.1多了2个声道,由此得名7.1声道:(下图)推出杜比全景声的必要性Stuart表示,虽然已经有这么多声音格式上的变革,但从电影制作者的反馈来看,这些变革和进步还是不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5.1声道中,如果想实现直升机声音的移动效果,声音不是在右侧环绕区域(图1),就是在左侧环绕区域(图2),也就是从影院的一侧跳到另一侧,这种跳跃并不是真正的移动效果。

在7.1声道中,直升机的声音从右环绕到右后环绕,再到左后环绕,最后到左环绕(即声音依次从粉、绿、黄、蓝色扬声器发出),实现了声音的移动效果,但是还不够精确后来杜比公司尝试了9.1、11.1、13.1声道,但声道的增加只是量变,不能带来质变。

什么是5.1声道?什么是7.1声道?8.2声道?

什么是5.1声道?什么是7.1声道?8.2声道?

什么是5.1声道?什么是7.1声道?8.2声道?目前,音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声道数的AV功放机,有5.1、6.1、7.1、8.2等。

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在此特简要介绍如下:5.1声道:即Dolby Digital5.1和DTS5.1两种数字多声道环绕声音频格式。

它具有左右两路主声道、中置声道、左右两路环绕声道和一个重低音声道。

前面5个声道都是全频域声道,重低音声道是一个不完全声道,只发120Hz以下的低音,称之为0.1声道,这样便构成了5.1声道格式。

6.1声道:指Dolby DigitalEX和DTS ES两种数字多声道环绕声音频格式。

它们都是一种扩展型环绕声音频格式即分别在Dolby Digital5.1和DTS5.1的基础上,为了让左右环绕声衔接得更好而增加一路后中间环绕声道,这便形成了6.1声道格式。

7.1声道:指THX Surround EX系统。

THX是Lucas公司对电影院的一种认证标准,不是音频格式。

它严格地制订了电影院相关影音器材与环境的标准,只要符合THX标准且经过认证,就能有相当的水准。

这样只要消费者选择具有THX认证的影院,就会有绝佳的影音享受。

后来THX被移植到家庭影院,用于认证高品质的视听器材,并针对家庭环境的不同有着独特的要求。

例如在5.1声道系统中,它要求的环绕声是双向发声的侧声道,而非单向发声的后声道,以达到电影院那种多只扬声器阵列排列的效果。

可见THX并非Dolby Digital和DTS 那样为一种音频格式,而是一种音频后处理模式,目的是获得最佳的视听享受。

当6.1声道的Dolby Digital EX和DTS ES出来后,THX将其进一步演化成THX SurroundEX系统。

为了兼容原双向发声的侧声道和再度加强环绕声效包围感,于是在原侧声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只后声道,这就构成了7.1声道。

值得注意的是,THX Surround EX 是将Dolby Digital EX和DTS ES的6.1声道扩展成7.1声道,并不是一种音频录音格式,它只是将其环绕声效表现更佳而已。

值得回顾的音响发展历史

值得回顾的音响发展历史

值得回顾的音响发展历史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

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

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上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

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家庭组合音响的种类通常所讲的组合音响有台式组合音响和落地式组合音响两大类。

由于要求组合音响有比较高的声音质量,所以它的两只音箱一般体积都较大。

按主机的结构(层数)划分,音响有一体的和分层的两类。

在一体的组合音响中,它的各部分电路(包括电唱机)都在一个外壳之中,这种结构一般用于低档的组合音响中。

在分层的组合音响中,根据机器的档次不同所分的层数也不一样。

分层较多的组合音响中有:电唱机一层、CD唱机一层、调谐器一层、双卡录放音座一层、音调控制器一层、主功率放大器一层。

在分层较少的组合音响中,电唱机、CD唱机各分一层,其他为一层。

微型化、数字化、专业化、影视化是家庭音响必然的发展趋势微型化音响。

无论5.1声道,7.1声道还是9.1声道,其实只有4声道

无论5.1声道,7.1声道还是9.1声道,其实只有4声道

无论5.1声道,7.1声道还是9.1声道,其实只有4声道估计大家看到这个标题有点儿震惊,这怎么可能呢?要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从两声道立体声说起吧:下图是双声道立体声示意图:这个图大家很熟悉,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用立体声系统,也就是两个扬声器系统,人坐在与两只扬声器成等腰三角形的位置聆听音乐,这个位置俗称皇帝位,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听音乐可以获得最佳的听音效果,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声像定位。

在讲解两个扬声器如何将乐器定位的原理之前,我们要说明一下。

人是如何判断一个发声物体的方位呢?大家知道,人都有两只耳朵,任何一个发声物体发出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是有时间差的。

总有一个先到一个后到,那么,这个声音分别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差。

就会产生这个发声物体的位置信息,我们的大脑就是根据这个声音到达两个耳朵的时间差。

来判断这个发声物体的方位。

而这个时间差我们往往称之为相位。

在立体声播放系统中,两只扬声器就将不同乐器存在方位的相位信息传递给人的两只耳朵,如果一个声音只从左声道扬声器传出的话,人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声音的方位是从左声道传出的。

而右声道扬声器发出声音的时候,人也可以判断出这个声音发出的方位是右声道扬声器。

如果两只扬声器发出一个同样相位的声音的时候,此时人就会判断,这个声音的相位来自于两只扬声器的中间,而此时两只扬声器中间并没有第三只扬声器的存在。

那么这个时候,所谓中间的相位的声音,实际上来自于人对它的幻觉。

两只扬声器就可以制造一个横跨两只扬声器之间的所谓的声场。

这个声场中不同方位放置的乐器就可以由两只扬声器来再现这个乐器的方位。

我们通过两只耳朵分别听到这个两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就可以比较精确的锁定这个具体乐器的方位。

这就是双扬声器立体声系统的基本原理。

如下图所示:但是,如果人没有坐在皇帝位,而是坐在左侧,实际聆听位置距离左侧扬声器更近,则乐器的方位就会向左偏离,如下图所示:这样乐队各个乐器的位置就不准确了,但是如果在中间再放一只音箱,由于这个音箱的声音可以由音响系统算出中位扬声器应该发出的声音相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音响声道数的演变
音响所支持的声道数是衡量音响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单声道到最新的环绕立体声,我们常见的声道数有2.0/2.1/4.1/5.1/7.1等。

小数点前面的数字就是卫星音箱的数量,也就是声道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指低音音箱,也就是常说的低音炮。

简单的说, 2.0就是指只有左右两个声道音箱的,2.1是指左右两个声道音箱再加一个有源低音炮,例如常见的多媒体音箱。

其余的也依此类推。

下面将一一详细介绍其演变过程:
1.单声道
单声道是比较原始的声音复制形式,早期的声卡采用的比较普遍。

当通过两个扬声器回放单声道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从两个音箱中间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

这种缺乏位置感的录制方式用现在的眼光看自然是很落后的,但在声卡刚起步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

2.立体声
单声道缺乏对声音的位置定位,而立体声技术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声音在录制过程中被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声道,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声音定位效果。

这种技术在音乐欣赏中显得尤为有用,听众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各种乐器来自的方向,从而使音乐更富想象力,更加接近于临场感受。

立体声技术广泛运用于自Sound Blaster Pro以后的大量声卡,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一个音频标准。

时至今日,立体声依然是许多产品遵循的技术标准。

3.准立体声
准立体声声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录制声音的时候采用单声道,而放音有时是立体声,有时是单声道。

采用这种技术的声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4.四声道环绕
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立体声虽然满足了人们对左右声道位置感体验的要求,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家逐渐发现双声道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由于PCI声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其中发展最为神速的当数三维音效。

它的主旨是为人们带来一个虚拟的声音环境,通过特殊的HRTF技术营造一个趋于真实的声场,从而获得更好的游戏听觉效果和声场定位。

而要达到好的效果,仅仅依靠两个音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立体声技术在三维音效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四声道环绕音频技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声道环绕规定了4个发音点:左右两路主声道、左右两路环绕声道,听众则被包围在这中间。

同时还建议增加一个低音音箱,以加强对低频信号的回放处理(这也是如今4.1声道音箱系统广泛流行的原因)。

就整体效果而言,四声道系统可以为听众带来来自多个不同方向的声音环绕,可以获得身临各种不同环境的听觉感受,给用户以全新的体验。

四声道技术已广泛融入于各类中高档声卡的设计中。

5.5.1声道
5.1声道已广泛运用于各类传统影院和家庭影院中,一些比较知名的声音录制压缩格式,如杜比AC-3 (Dolby Surround Audio Coding-3,我们常称为Dolby Digital5.1)、DTS5.1等都是以5.1声音系统为技术蓝本的数字多声道环绕声音频格式,其中“.1”声道,则是一个专门设计的超低音声道,这一声道可以产生频响范围20~120Hz的超低音。

其实5.1声音系统来源于4.1环绕,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个中置单元,负责传送低于80Hz的声音信号,在欣赏影片时有利于加强人声,把对话集中在整个声场的中部,以增加整体效果。

相信每一个真正体验过Dolby AC-3音效的朋友都会为5.1声道所折服。

各种声场解码、声场技术中,最常见,或者说最标准的就是5.1声道输出,比如杜比5.1、DTS5.1、THX5.1等,其他标准的解码方式也都可以很好的通过5.1声道输出。

5.1声道输出包括中央声道(C)、前置主左/右声道(L/R)、后置左/右环绕声道(LS/RS),及所谓的“0.1”重低音声道,用于进一步烘托环境,还原标准配置的5个音箱不能很好重放的超重低音,也称低音炮。

总共至少可连接6个音箱。

正是因为前后左右都有喇叭,所以就会产生被音乐包围的真实感。

中央声道大部份时间负责重放人物对白的部份;前置主左/右声道则是用来弥补在屏幕中央以外或不能从屏幕看到的动作及其它声音;后置环绕音效则是负责外围及整个背景音乐,让人感觉置身于整个场景的正中央,万马奔腾的震撼、喷射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的效果,就是拜它所赐;而马达声、轰炸机的声音或是大鼓等震人心弦的重低音,则是由重低音喇叭包办。

6.6.1声道
指Dolby DigitalEX和DTS ES两种数字多声道环绕声音频格式。

它们都是一种扩展型环绕声音频格式即分别在Dolby Digital5.1和DTS5.1的基础上,为了让左右环绕声衔接得更好而增加一路后中间环绕声道,这便形成了6.1声道格式。

7.7.1声道
指THX Surround EX系统。

THX是Lucas公司对电影院的一种认证标准,不是音频格式。

它严格地制订了电影院相关影音器材与环境的标准,只要符合THX标准且经过认证,就能有相当的水准。

这样只要消费者选择具有THX认证的影院,就会有绝佳的影音享受。

后来THX被移植到家庭影院,用于认证高品质的视听器材,并针对家庭环境的不同有着独特的要求。

例如在5.1声道系统中,它要求的环绕声是双向发声的侧声道,而非单向发声的后声道,以达到电影院那种多只扬声器阵列排列的效果。

可见THX并非Dolby Digital和DTS那样为一种音频格式,而是一种音频后处理模式,目的是获得最佳的视听享受。

当6.1声道出来后,THX将其进一步演化成THX Surround EX系统。

为了兼容原双向发声的侧声道和再度加强环绕声效包围感,于是在原侧声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只后声道,这就构成了7.1声道。

请注意,THX Surround EX是将Dolby Digital EX和DTS ES的6.1声道扩展成7.1声道,并不是一种音频录音格式,它只是将其环绕声效表现更佳而已。

8.8.2声道
首次出现在YAMAHA的DSP-AX1 AV扩大机中,称之为10声道扩大机。

它是为了加强环绕声场的效果,在Dolby Digital EX和DTS ES的6.1声道的基础上,增加了YAMAHA独家的前置环绕声道(喇叭箱放置在主声道的后上方),再增加一只重低音输出,后中间环绕声也由单路扩展成两路(与7.1声道的相似),这就构成了YAMAHA独家的8.2环绕声。

不论是YAMAHA提倡的DSP模拟音场,还是SONY独家的Digital Cinema Sound,都是模拟电影院与音乐厅空间特性的环绕音效后处理方式。

若要以感官的方式来比较两者的不同,多数人认为SONY的DCS较注重声音的包围感,而YAMAHA较注重开阔的空间感,两者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斜体字可不使用。

只做为参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