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教材
“村落边缘”——中国乡村研究忽视的维度
中图分类号 : 9 2 C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 0 10 — 0 2 0 10 — 2 0 2 1 )2 0 4 - 4 -
基金项 目: 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 位论 文基金资助项 目( 8 7 ) 0 0 2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 介: 孟凡行( 9 0 )山东寿光人 ,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民俗学与社会发展 研究所博 上研究生 , 18 一 , 北 主要研 究方 向 : 民俗学 、
文化遗产学 、 艺术人类学 。
一
① 如 马林诺 夫斯基的《 西太平 洋的航海者》拉德克利夫一 布 朗的《 达曼岛人 》埃文斯—普 里查德 的《 尔人》 费孝通 的《 、 安 、 努 , 江村 经济》林耀华的《 、 金翼》杨懋春的《 、 一个 中国村庄—— 山东台头》 等。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 1- 1 1
落有 着很 大的不同。就 两者的结构来看 , 村落有着部 落所不具有 的以“ 村落边界” 为限的 内外部 多级结构 , 而其 外部结 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 落边缘 ” 由于学界长期 v 来对“ 村 。 Y , 村落边缘 ” 的某种忽视 , 中国学者在建构本土理论的过 使
程中难以摆脱部落人类学的影子 , 从而存在对村落认识不够彻底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费孝通、 施坚雅、 杜赞奇等人相
村民们耕地的土地乃至所利用的山里原野则场的范围内完成包括劳务婚姻贸易宗教团体及自然属于这个村子的附属土地而自从后来村成为行其他各种正式非正式的组织甚至宗族关系和语言都政区划的组成部分开始田地山野才被总括进来统称受到了基层市场范围的限制性影响
杨庆堃与《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杨庆堃与《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导读:杨庆堃(C.K.Yang,1911-1999)原籍广东南海,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杨庆堃(C.K.Yang,1911-1999)原籍广东南海,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1932年获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193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纽约商报编辑、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
回国后,1948年起任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并在广州近郊鹭江村从事农村社区的调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在北京担任毛泽东著作的翻译工作。
1951年再度赴美国,任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1953年后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
7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办社会学系,获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72年获匹兹堡大学卓越服务教授荣誉称号。
杨庆堃在社会学研究中,侧重于芝加哥学派的人文区位学研究,重视时空压缩理论,致力于社区调查,晚年尤其关注中国社会学的重建工作。
1979年,杨庆堃多方筹集资金,邀请中美学者在北京先后举办了两期社会学暑期短训班。
1980年,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恢复以后,扬庆堃动员了大批中外社会学教授到该系任教,并筹集资金,资助青年学者出国深造,为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中山大学授予他社会学名誉教授称号。
1987年他在匹兹堡大学退休。
主要著作有:《革命中的中国农村家庭》(A Chinese Family in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1959)《共产主义过渡初期的中国村落》(A Chinese Village in Early Communist Transitio,1959),《中国社会中的宗教》(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1961),《过渡期中的中国农村》(1961),《19世纪中国群众行动某些统计模式》(1976)等。
长春版《一个中国字》教材解读
长春版《一个中国字》教材解读一、整体把握教材,凸显教学价值(一)在教材中的位置《一个中国字》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版块我家的亲属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板块主要是在认识亲人,了解亲人关系的基础上,感知亲情,体会亲情的幸福(二)思想内容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风趣、文质兼美的小短文,字里行间包含着父女间浓浓的亲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叫笑笑的小女孩给远在外国的爸爸写了一封信。
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就是这一个笑字给爸爸带去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三)教学价值本课由一篇课文、一幅插图、识字表和写字表、一幅字理图及三道课后习题组成。
插图和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想吻合,图中展现的是爸爸把这个笑字贴在墙上,,从爸爸的表情不难看出:每天下班回来,看看这个笑字他的疲劳全没了,教学时在解决课后习题说一说课文中的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这道题时,可充分利用这幅图画,以图释义,图文对照,突破难点。
(四)语言表达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文,通过用多种形式的读文来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感悟语境、体味情感,通过朗读来提升领悟、表达感情,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由于学生小,所以我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把重点词语加重语气的读法引导和渗透。
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的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围绕识字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
课文是识字的一个情景、一个载体。
而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喜欢展示自己。
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一个中国字》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识字量很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确和重难点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部首大,了解页字的演变过程。
并学会写两个汉字奋、没。
20190315书摘何星亮《文化人类学调查与研究方法》
20190315书摘何星亮《⽂化⼈类学调查与研究⽅法》/曲拾⽇上篇⽥野调查⽅法第⼀章导论⽥野调查 field study,field work,field search•指研究者以⼈类社会⽂化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实地考察,以科学⽅法为⼿段,以收集第⼀⼿资料为主要⽬的,了解某⼀社区、某⼀群体或某种社会⽂化现象的活动和⽅法。
•参与观察 participant-observation•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结构型问卷:问答式;⾃由选择/⾮结构型⾮问卷)•特点:长期性;参与性;深⼊性•功能:认识;解释;预测•始于摩尔根,形成于马林诺夫斯基第⼆章⽥野调查的基本原则与类型•原则: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参与性;尊重性。
•类型:1.综合调查•专题~•典型~•个案~;2.有/⽆理论假设的调查;3.有/⽆问题取向的调查;4.⼀点/多点调查;5.历时性/共时性调查。
第三章⽥野调查的选题与设计•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应以前⼈的调查研究为起点;2.避免⽆价值的重复调查;3.注意课题的特⾊性;4.可⾏性•调查⽅案的撰写:1.名称⽬的;2.内容对象;3,调查⽅法;4.理论和假设;5.地点时间;6.⼈员分⼯及责任;7.研究经费;8.器材。
•调查提纲的设计:1.综合调查提纲:基本情况介绍;物质⽂化;制度⽂化;精神⽂化;2.专题调查提纲:深⼊+细致;因素分析法+理论分析法;3.问卷设计。
第四章⽥野调查的⽅法•进⼊⽥野1.准备阶段:选择调查点(有特⾊/有代表性/有特殊关系/前⼈著名社区);熟悉调查点情况;撰写详细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熟悉有关理论与基础知识;2.开始阶段:政府⽀持;到达乡县了解情况;选居住地;3.调查阶段:了解当地社交礼仪与禁忌;⼊乡随俗尊重当地⼈;注意个⼈形象设计;观察要细;访谈要深且有技巧;倾听当地⼈关于政治和现实问题的意见;资料收集;调查的时间;•参与观察法1.特点:⽬的性与计划性;直观性;可重复性;2.类型:全参与和半参与的观察法;标准化、半标准化和⾮标准化的观察法;连续型和⾮连续性的~;•深度访谈法1.特点:双向性;灵活性;2.类型:结构型/⾮结构型;集体/个体;直接/间接;3.程序:访谈前:提纲或粗线条的问题、选准访谈对象、时间、地点和场合;访谈阶段:接近-提问-听取回答-引导和追询;整理补充资料阶段;•问卷调查法1.特点:统⼀性;灵活性;匿名性;量化性;2.结构:问卷信填表说明;问答表;编码;结束语;3.问卷设计:逻辑程序:研究课题-理论假设或命题-概念-变项-指标;原则:适应性;单⼀性;客观性;逻辑性;简明性;适量性。
一个中国字课文_一个中国字课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字课文_一个中国字课件教学设计课文《一个中国字》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和2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儿童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体味到拥有亲情的快乐。
【教学方案一】一、整体把握教材,凸显教学价值(一)在教材中的位置《一个中国字》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版块“我家的亲属”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板块主要是在认识亲人,了解亲人关系的基础上,感知亲情,体会亲情的幸福(二)思想内容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风趣、文质兼美的小短文,字里行间包含着父女间浓浓的亲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叫“笑笑”的小女孩给远在外国的爸爸写了一封信。
信中只有一个“笑”字,就是这一个“笑”字给爸爸带去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三)教学价值本课由一篇课文、一幅插图、识字表和写字表、一幅字理图及三道课后习题组成。
插图和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想吻合,图中展现的是爸爸把这个笑字贴在墙上,,从爸爸的表情不难看出:每天下班回来,看看这个笑字他的疲劳全没了,教学时在解决课后习题“说一说课文中的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这道题时,可充分利用这幅图画,以图释义,图文对照,突破难点。
(四)语言表达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读文,通过用多种形式的读文来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感悟语境、体味情感,通过朗读来提升领悟、表达感情,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由于学生小,所以我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把重点词语加重语气的读法引导和渗透。
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的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围绕识字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
课文是识字的一个情景、一个载体。
而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活动,喜欢展示自己。
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一个中国字》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识字量很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确和重难点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部首“大”,了解“页”字的演变过程。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4、1927年七八月间,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这是国内最早的人类学研究机构。 1928年3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内 分4组,第一组是民族学组,组长由蔡元培亲自兼任, 成员有凌纯声、颜复礼、商承祖、林惠祥等人。 另一个重要研究机构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2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北平后,分为历史学、 语言学和考古学3组。人类学研究最初放在考古学 组, 1934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改归历史语言 研究所第四组,即人类学组。
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勇衡对湘西苗族进行调查, 写成《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这“是20世纪前半期中 国民族学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国内学术界对湘西苗 族的第一部专著”,是“我国民族学发展史上的一座 里程碑”。
1934年10月,凌纯声、陶云逵还对云南傣族、彝族、佤族等进行 了调查。1935年,方国瑜调查滇西傣族、拉祜、佤族等,出版 了《滇西边区考察记》(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3 年印行)。
二、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 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
(二)、 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
(三)、 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
(四)、 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
在中国人类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
在创立和发展的初期,人类学和民族学 没有严格的区分。 20世纪初至1937年,是中国人类学的创 立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学在中国的传 播和初步发展,表现在西方人类学学说 的介绍、田野调查的开展、相关教学 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设立、中国民族学 会的成立4个方面。
中国是从20世纪才引进的人类学。最初是梁启超、严 复等人翻译了一些西方的人类学着作。1907年,蔡元 培在德国攻读哲学和人类学,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开 设人类学讲座,一般认为他是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 奠基者。
社会学研究阅读书目
社会学研究阅读书目一、社会学理论部分《现代西方社会学》,[美]尹恩•罗伯特,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社会学》(上、下),[美]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日]横山宁夫,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社会学教程》,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理论的结构》,[美]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2001《社会学理论》,[美]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现代社会学理论》,[澳]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社会理论的基础》, [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理论社会学》,[美]罗伯特•金•默顿,华夏出版社,1990《社会学二十讲》,[美]杰弗里•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美国阶级结构》,[美]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李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李强,鹭江出版社,2000《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李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一座城市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俞礼祥,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非农化与农村社会分层》,卢福营、刘成斌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社会公正论》,吴忠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景天魁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断裂》,孙立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自杀论》,[法]埃米尔·迪尔凯姆,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德]马克斯·韦伯,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0《西方社会学理论》,黎民、张小山,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5《社会学主要思潮》,[法]雷蒙·阿隆,葛智强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8《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没》,[美]乔纳森·特纳,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2001《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谢立中主编,江西人民出版,1998《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社会理论指南》,[英]布赖恩·特纳,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2003《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鲍晓兰主编,三联书店,1995《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王政、杜芳琴主编,三联书店,1998《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赵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化:社会学的视野》,[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周晓红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 《象征理论》,茨维坦·托多罗夫,王国卿译,商务印书馆,2005《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斯图尔特·霍尔编,徐亮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文化理论关键词》,丹尼·卡瓦拉罗,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陈立旭,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应用社会学》,李强主编,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三联书店,1997《当代学术通观》人文科学卷上下册、社会科学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二、社会学方法部分《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葛兆光,三联书店,2005《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德尔伯特·C·米勒, 内尔·J·萨尔金德著,风笑天等译,重庆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英]安东尼·吉登斯,田佑中、刘江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三、专题之一: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波林·罗斯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后现代转向:社会学理论的新视角》,辽史蒂文·塞德曼编,宁教育出版社,2001《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杨念群,《开放时代》,2003年第3期。
文化人类学书目
文化人类学阅读书目选1. 【法】马赛尔·莫斯著,卢汇译《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 【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渠东等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3. 【美】路易斯·摩尔根著《古代社会》(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版。
4. 【法】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著,俞宣孟等译《结构人类学》(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5. 【美】爱德华·W·萨义德著,李琨译《文化与帝国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3月版。
6.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蓝达居、张宏明、黄向春、刘永华译《历史之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7. 【美】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4月版。
8. 彭兆荣著《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版。
9. 【英】马凌诺斯基著,梁永佳、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0. 【英】埃文斯-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华夏出版社,11. 【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著,王晓毅、王地宁译《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宁7月版。
12. M.E.斯皮罗著,徐俊等译《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 周有光著《现代文化的冲击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9月版。
14. 王铭铭著《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
15. 林耀华著《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4月版。
一年级《一个中国字》语文教案(详细)
一年级《一个中国字》语文教案(详细)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人”、“山”、“水”、“日”、“月”等五个基本汉字。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五个汉字组成简单的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一个中国字》教材,包括五个基本汉字的学习材料。
2.2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人”、“山”、“水”、“日”、“月”的正确书写和认读。
通过对汉字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特点。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五个基本汉字。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五个汉字组成简单的句子。
3.2 教学难点:汉字的正确书写和笔顺。
汉字在句子中的运用和语境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汉字卡片、书写练习本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3. 示范书写汉字,讲解笔顺和书写要领。
4. 学生跟随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5. 学生进行认读练习,小组内交流和互动。
6. 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5.2 时间安排:每节课时计划为4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认读五个基本汉字。
学生能够运用这五个汉字组成完整的句子。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杨懋春家庭的构成家庭成员家庭财产家庭牲畜家庭声誉家庭传统家庭神祗未出生的后代祖先(5)家庭财产土地住宅器具工具家畜牲畜牛骡驴狗猫猪鸡家庭声誉学术声誉财富声誉受人尊敬德行为人友善家庭内部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属称谓(6)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儿子与其妻子的关系儿子与父母的关系女儿与父母的关系媳妇与公公婆婆的关系新婚时的关系:妻子应该避免表现出对丈夫的爱有孩子时的关系:伴侣关系更加成熟,妻子成为家里的主人年老时关系(五六十岁时):相互依靠兄妹关系婴儿时与父亲的关系:父亲偶尔带儿子出玩或带他出去可以去田里帮忙时与父亲的关系:父子经常一起走路与劳动15岁后与父亲的关系:父亲开始严厉,儿子觉得不舒服(一般不说话,有事商量才说话,街头与娱乐场所相互回避)未婚前与母亲的关系一直很亲密婚后与父母的关系:如果婚姻不成功,儿子可能会责怪母亲(如果儿子沉迷于妻子,母子关系会暂时冷淡,但随时间发展,母子又会恢复以往的亲密);与父亲关系还是以往一样有孩子时与父母的关系:母子关系逐渐包括了儿子的整个家庭;父亲还是一贯的保持家长尊严儿子与父母的关系女儿与父母的关系13岁前:母亲像关心男孩一样关心她;父亲还是保持他一贯的冷淡13岁时:开始学习缝纫、烹调、纺纱和其他许多活计15岁时:母女关系越来越亲密,成为母亲的不可缺少的帮手;父女关系更加疏远(父亲对女儿很有感情,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受到约束,他只能通过母亲简介了解女儿)嫁人:婚事一般由母亲安排,但要与父亲商量。
婚礼前三天母女彻夜长谈。
媳妇与公公婆婆的关系与婆婆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睦(有时候感觉遭到儿子的遗弃,而责怪媳妇,但不责怪儿子,因为她爱她的儿子);但不少婆婆与媳妇的关系都是融洽的与公公的关系:非常拘谨,很少见面。
(婚后不能进入儿子的房间,媳妇必须尊敬公公,在婆婆的房间,公公来时,妻子要站起来。
兄妹关系儿童时期:兄弟是玩伴往后:正常的兄长关系,双方未婚前关系融洽兄弟都结婚后:他们之间很少有良好的关系兄弟之间(男孩)兄妹之间(女孩)女孩小时候:大多受兄弟支配未婚前:关系亲密兄弟结婚后:兄弟开始对妹妹(姐姐)冷漠,母亲调节后开始恢复温和的关系女孩与嫂子(弟媳)的关系:关系冷漠,相互敬而远之(但有时候也会互相帮助,关系迷糊很难说的清)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关系和睦,但却经常由于竞争而变糟(都想争宠于婆婆)妻子与他丈夫弟弟之间的关系:毫不拘束(长嫂如母)妻子与他丈夫哥哥之间的关系:尊敬、保持距离、避免接触男孩与父亲兄弟之间的关系:等同于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伯伯与叔叔如果未婚,相当于其父亲祖父母与孙子孙女的关系:喜爱且温馨(如同母子)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分工财物继承家庭作为初级经济群体(7)家庭分工田间、打谷场上、菜园里和家里的劳动是根据经验和体力来分工的。
一个中国式村庄的存在——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作者: 曾佳[1]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730020
出版物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页码: 61-6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村庄经济;家庭生活;村社关系
摘要:�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是杨懋春先生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山东台头村的一本经典民族志作品。
作者把台头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家庭、村庄、村际(市镇)这三个层次入手向读者呈现台头村总体的生活面貌,建构一套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乡村经验研究体系,代表了社区研究的某种趋势。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作者杨懋春,山东青岛胶州辛安镇台头村人,一位社会学家。
这本书和《金翼》《江村经济》《祖荫下》并成为早期人类学里程碑式的作品。
当然,我只正儿八经看过《金翼》,如果说金翼是一个讲故事的方式最后探索出人际关系的“均衡”秩序的,那么杨先生的这本书则是尽可能的去描述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他开启了“社区研究”的本土人类学之路。
作为一个在台头生活多年的浸润着本土文化成长起来的“村民”,他以一种深入别人接触不到的隐蔽的文化层面,保证了他笔下的乡村生活的完整性。
如序中所说,作者没有按照经济、政治、教育等维度去写,因为这样破坏了整体性。
他选择由小及大,层层推进扩大的手法,我也感受到了那种整体的画面感。
首先从初级群体(家庭)开始,描述家庭内部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扩展到次级群体(村庄)中家庭之间的关系,最后扩大到大地区、村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村庄的地理位置、村民、农业、一个村庄的生活水平。
这一部分描述了整个村庄的概况,在哪里,有几口人,以什么谋生。
整体上来看,台头村的村民处于平原,拥有大量肥沃的地产和农田,对于他们而言,土地就是一切,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根。
他们通过艰辛的劳动,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作物,以此谋生。
二、接下来,从家庭开始讲起。
描述了家庭的构成、家庭的内部关系。
家庭不仅仅是一起生活的人,还包括家庭的财产、牲畜、声誉、传统等构成的复杂的组织,还包括未出生的孩子和早已去世的祖先。
家庭的内部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兄弟关系、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媳妇和公公的关系等等......在这里,中国家庭不同于西方的核心家庭,中国家庭之所以会有我以上罗列的种种复杂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中国家庭的阶段性的复杂导致。
中国家庭的第一阶段是只有丈夫、妻子、子女的核心家庭,第二阶段是一个儿子结婚和原来的共同组合的家庭,第三阶段是儿子结婚生了孩子组合的大姐挺,第四阶段是所有儿子都结婚生了孩子的大家庭,第五阶段是父母过世儿子都结婚,女儿都嫁出去的大家庭。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拓展阅读珍贵的教科书鲁教版(最新整理)
珍贵的教科书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
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里,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
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
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
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
走,我背您回村。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一年级《一个中国字》语文教案
一年级《一个中国字》语文教案一年级《一个中国字》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一个中国字》一课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板块“我家的亲属”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课所讲的是一个叫笑笑的女孩给远在国外的爸爸写了一封信,内容就一个大字“笑”,让爸爸感到兴奋不已,解除了一天工作中的疲劳,让学生体会到拥有亲情的快乐,并受到亲情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欢活动,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
本文的识字量较大,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只有依据实际以活动、游戏为载体,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会写更多的生字。
教学目标一、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大”。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在语境中识字,在读中感受浓浓的父女情,体味亲情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大”。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体味中国汉字的魅力。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字词卡片、信封、课件(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变魔术变出一封信。
2.知道这是什么吗?是一封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一个中国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写的是一位叫笑笑的小女孩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了一封信,爸爸特别高兴。
这封信里只写了一个字,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字吗?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反复拼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三、再读课文,多法识字1.齐读第一自然段。
做填空:一( ? )信,学习“封”字,扩词。
板书:封。
2.妈妈听到女儿会写信表情怎么样?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奇、怪”两个字。
板书:奇、怪,分别扩词。
指导书写“奇”上窄下宽。
学习“大”字头,在这个字中“大”捺变点。
先观察“奇”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学生仿写,师生评价,完善书写。
【读书】农村社会学阅读书目
【关键字】读书阅读书目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王越阳2、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3、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出版社4、贺雪峰:《乡村社会关键词》,山东人民出版社陈思琦5、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6、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钱灵均7、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社8、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中华书局9、丹尼尔·哈里森·葛学溥:《华南的乡村生活》,知识产权出版社郝刘印10、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化》,中华书局11、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2、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3、埃佛里特·罗吉斯、拉伯尔·伯德格:《乡村社会变化》,浙江人民出版社李蕊14、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周晓虹:《传统与变化——江浙农民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三联书店16、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吕焕霞17、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18、陆益龙:《农民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李丹:《理解农民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帆21、袁传银:《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武汉出版社刘项闽22、刘燕舞:《农民自杀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杨靖娴2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4、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
25、严新明:《生存与发展:中国农民发展的社会时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6、郑传贵:《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学林出版社27、周红云:《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8、李树茁:《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婕29、吉国秀:《婚姻礼仪变化与社会网络重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颜红丽31、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32、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33、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34、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35、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庭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36、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37、钱杭:《传统与转型:江西农村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38、王铭铭:《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39、杨方泉:《塘村纠纷:一个南方村落的土地、宗族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青青40、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41、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文玲4 2、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43、毛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变化》,学林出版社44、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三联书店45、柯鲁克:《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46、张军、王晓毅、王峰:《传统村庄的现代跨越》,山西经济出版社47、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三联书店48、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9、施坚雅:《中国基层乡镇与市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0、郑杭生:《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家沛5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尼宗5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4、孙立平:《断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5、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智鹤敏56、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鹿春晓57、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8、林斐:《中国农民大分流》,黄山书社59、付少平:《关中乡村精英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张冉60、王一涛:《农村教育与农民的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1、张汝立:《农转工:失地农民的劳动与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2、同春芬:《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顾钰婧63、杰华:《都市里的农家女:性别、流动与社会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64、刘娅:《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子越6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66、程同顺:《中国农民组织化研究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67、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静雯68、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70、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出版社71、徐勇:《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2、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73、仝志辉:《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4、欧阳静:《策略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李承翔75、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三联书店王文钰76、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77、彭勃:《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中国社会出版社78、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79、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三联书店1999年80、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机构的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81、谭同学:《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三联书店8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83、毕克伟:《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4、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85、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恩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86、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87、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蒋嘉雪88、莫丽霞:《村落视角的性别偏好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任琛89、孙淑敏:《农民的择偶形态——对西北赵村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秦希臻90、邱建新:《信任文化的断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唐庆91、刘志军:《乡村都市化与宗教信仰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2、甘满堂:《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3、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4、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商务印书馆方嫣然95、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上海人民出版社96、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上海书店王文博97、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水利水电出版社98、王铭铭:《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9、赵旭东:《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古籍出版社100、张静:《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8
副业的发展
农业是获得收入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农闲期间也有许多辅助性职 业可以获得收入。 比如:木工场,织布匠,榨油场,泥瓦匠,捕鱼,做些小买卖。
会副业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子弟 穷人家和富人家还存在着雇佣(长工短工)关系并且双方关系比 较融洽,受到舆论的影响主人家不得不对雇工很好。
除了基督教堂的传教士和基督学校的教师外,没有一个手艺人完全 以手艺谋生,村民极为重视土地,认为土地才是财富的真正标志, 加上当时市场的冲击和饱和,台头村的副业发展极为缓慢。
义。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勤劳 十岁以上的孩子不能当面打,孩子结
婚后不应该被打
婚姻
❖ 男子娶妻生子,由此产生的责任 是成年的标志,婚前和婚后在家 庭中的地位会产生变化。
❖ 为了满足农业的劳动力需求,一 般都是男小女大。
❖ 穷人家娶媳妇成了大ຫໍສະໝຸດ 题❖ 婚姻的合法性:新娘坐的轿子, 迎亲的队伍,对天地与丈夫家祖 先的祭拜。
组员:谭承美
写作背景
◆ 本书是杨懋春教授于1945对中国最古老农业区一个典 型村庄山东台头村所做的社区研究,体现了杨懋春先 生的爱国热忱,为国家发展寻找出路的爱国之心。
◆ 台头村是杨懋春教授的故乡,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 要描绘出一幅整合的总体画面,使读者能很好地了解 台头村的社区文化。
◆ 该书和早它出版的《江村经济》(费孝通著)、《金 翼》(林耀华著)及早它出版的《祖荫下》(许琅光 著)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四大里程碑作品。
西面,西北 西南。土质 较差。
东面,东 北面,北 面,不宜 耕作
南面,东南 面。洪泛地, 沼泽地,盐 碱地,水地, 土质较好
5
台头村的村民
❖ 四个家族:潘、陈、杨、 刘。
❖ 家庭人口平均数:6人/ 户
❖ 生育率高,死亡率也很 高
❖ 人口流动少,一般是由 婚姻(从父居)制度引 起的
台头村的农业
以家庭为单位,有着复杂的分工和协作,所得属于家庭财产,很少 有个人财物,未婚女孩自己所得属于女孩私有。
会学校) 家族世仇常常是村际冲突的根源 侮辱祖先或孩子们的争吵也会引起邻
居街坊间的冲突。
发生冲突后一般是由村领导或争取村意 见进行调解,因律师费用多,很少有人 通过公诉来解决冲突。
村内的冲突很多都是由于伤了面子引起 的
15
村际之间的关系
• 辛安镇是一个集镇,镇上有许多商业建筑和住宅,为二十多个村庄提 供服务,营业量非常大,并与红石崖,青岛有着商业来往。
主要作物有:小麦,黍(当地消费的主要食品),大麦,大豆,玉 米,甘薯,花生(菜豆、豌豆种植在田地边,庄稼行间)。
各种蔬菜 :卷心菜,萝卜,荠菜,黄瓜等
6月-10月
11月-次 年6月
8月底
9月
5月
甘薯 花生 大豆 (60%)
冬冬(小大一麦麦部分)收大获豆黍和
冬小麦
花生与 甘薯轮 种
黍(30%)
休耕(一 部分)
2
主要内容
作者以初级群体(即家庭)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起点,然后扩 展到次级群体(村庄)中初级群体(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在扩 展到一个大地区(乡镇)中次级群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一个完整的农村 社区文化。
全书篇幅不长,共17 章。
◆ 其中1-4章讲了台头村的基本概况,5—11章讲了家庭中各个个体间 的各种关系。
各个村之间存在一些公共组织:联合防卫制度,新式茶馆。农民对外来 商品的依赖很大,意味着村庄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赖越强,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人们外出谋生,往青岛与东北省份即满洲之间的人口流动也 越来越多。
16
村庄的明天
村庄中存在的问题
❖ 农业。1.生产效率低下,对病虫害的防治没 有有效的措施,种植技术落后。2.资金不足, 没有足够的资金引用先进技术和肥料。3.农 业人口稠密,农业规模小,但是农业人口 却多,土地分割细致造成了浪费与争端。
特殊的神祗 每家都有灶神 ,有些信狐狸精,把观音(社区的神祗)佛陀、 天神、地神、耶稣基督(全人类的神祗)看成村里的神。
11
家庭内部关系
家庭生活的真正核心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婚姻和血缘是家庭的 基础,决定着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
夫妻关系(新婚夫妻和老夫妻) 父子关系:权威的维护 母子关系:比较亲密 母女关系:几乎由母亲全权负责 父女关系:较为冷淡 婆媳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睦 公媳关系:十分拘谨 兄弟关系:平等的玩伴 兄弟与姐妹的关系:一般先亲密后疏远最后会改善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作者:杨懋(mao}春
杨懋春(1904-1988)字勉斋,山东胶 州台头村人,中国社会学家。私立齐 鲁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美国康奈尔大 学研究院乡村社会学系理科硕士,哲 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 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教授;主要著作 有:《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勉斋文集》、《海外家国恋》等。
14
村庄内家庭间的关系
公共组织: 分为遍及全村的组织(村庄防卫计划, 学校理事会,集体看护等),限于一个 街坊的组织(多为自发的非正式的组织, 比如街坊聚会),建立在家庭联合基础 上的组织(贫穷家庭组成的非正式群 体)。
领导权威:
村庄领导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种。官 方有社长(地区首领),庄长(村庄 首领)乡约(收税员)地方(村里警 察)。
9
村民的生活水平
1.从食物消费来看有四个等级的人: 最低一等主要吃甘薯,往上一等吃小米和甘薯的结合,第三等主
要吃小米和小麦,最高一等主要吃小麦,四个等级都大量消费蔬菜, 肉是奢侈品,富裕的人也只能偶尔吃。前两个等级只有在农忙,有大 事发生(婚礼、葬礼等)或过节(新年)时才会吃点小米,小麦。后 两个等级的人能经常吃小麦大米
10
家庭
家庭是由家庭成员,家庭财产,家庭牲畜,家庭声誉、家庭传统和家庭神 祗构成复杂组织,还包括未出生的后代和早已死去的祖先。
祖先的神灵和无形的权利控制(不是祖先崇拜),传宗接代的思想 “牛王庙”的传说 “旗杆之家”与“耕读之家”
德行、财富与家庭声誉:仅仅有财富不一定能获得声誉,还需要有显著明 显的特征与邻居区别,还要有一定的社交活动成为人们愉快的话题,良好 的德行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声誉
◆ 12-14章讲了村庄中家庭间的关系,15章讲了村际关系。 ◆ 16章由"天喜的故事”来展现一个总体的家庭生活画面,回忆杨懋春
先生幼年时的生活。 ◆ 最后17章是探讨乡村的未来发展。
3
台头村的位置
• 台头村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业 区之一,坐落于胶州湾西南 岸的平坦土地上,距离青岛 城很近。
• 本地区有二十多个村庄, 还有一个小镇:辛安镇。 辛安镇是该地区的集市 中心。
社长庄长由选举产生,但是选举很不 正规,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当。
非官方领导是有声誉地位见识、有特 殊技术的人,但是他们与官方领导常 常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可以分担官 方领导的许多职责。
村内冲突
社会与经济地位相差较大的家庭。 不同的家庭支持不同的学校(村学校,
基督教学校) 信仰不同的宗教(新教和基督教) 宗教和村里的费用分担不公 两所学校之间的冲突(公立学校和教
12
......
礼仪 婚姻 孩子
礼仪
礼仪是家庭排外性最明显的标志, 父母的丧葬仪式和祖先的祭祀仪 式最为重要。
恸哭是哀悼的公开标志 春节是举行的仪式里最为重要的,
外人不能参加,不然会冒犯祖先, 其次是请灶神。 基督教的宗教仪式 各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 礼仪
孩子 有一个男孩很重要,取名字有吉祥意
❖ 娶妾,过继与离婚
13
家庭的兴衰
家庭可以分为三类:上升的家庭,处于顶峰的家庭和衰落的家庭。
家庭的兴盛通过购买土地实现,衰落由被迫出卖土地的突发事件引起, 这个周期不到100年就循环一次,所以台头村没有大地主。
家族给了其成员某种社会倾向性,它是家庭和村庄之间的过渡性组 织,使家庭联合又使家庭冲突,为族人提供一定的庇护和帮助。家 族还可以资助学校,维护祭祀祖先,惩戒不孝子和行为不端者(没 有正式程序),保存族谱,帮助很困难的人(没有乞丐)的作用。
• 人们大多在每月的初一,初五,初十,十五,二十和三十这六个固定 日子去集市做生意买卖。除了这些日子,还有在晚春和秋天举行的特 殊集市,吸引许多当地人和外来人,连学校也要放假。
• 此地农民也时常去灵山卫出售农产品或买鱼,但是很少去,他们通常 通过薛家岛去青岛。
• 人们通过时常赶集来隐藏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展示自己的信誉,可以从 店铺赊账和借钱。
❖ 公共卫生比较差,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不高。
❖ 社区活动比较少,农民的社区意识较差, 村组织目的消极,村内各种分裂明显,很 多人重视家族利益而忽视社区利益。
❖ 当时制度新县制的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 农村重建。
保甲制? 新县制?
17
发展的对策
农业:制定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使农民拥有整块的土地有些农民不愿意 把差田换好田,因此有必要采取强制的措施。同时加大政府对于农业的 投资,提高当地的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和灌溉技术
2.从房屋住宿条件来看:房子是衡量家庭经济地位的一个非常 准确的指标,全家齐心协力的标志 富裕人家的房子用石头,窑砖,石灰,优质木材和盖顶材料建 成的 贫穷人家用的材料较差,但是建造方式差不多
3.衣服也有区别。
富人穿优质丝绸或优质布皮,皮毛做的,但是不常穿,一般在农忙时 穿亚麻布做的。穷人穿棉布,低质布匹
环境卫生:让人们接受教育,使村庄重新有效地组织起来,稳步推进乡 村的发展。
村庄组织:本地区建立强而有力的农村组织,这个组织不应由一个村庄 或者几个村庄构成,而应由集镇和周围的农村构成,多举办一些社区的 活动,动员农民参加,以加强农民的社区意识。
政策:把一个大村庄作为一个大单位,两三个小村连成一所好的单位, 建立集镇社区组织,帮助整个社区提高生产技术,和其他病虫害防治技 术,加强社区内各村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