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集萃

合集下载

语文试卷知识点中考

语文试卷知识点中考

一、基础知识1. 识记与积累(1)汉字:掌握常用字的笔画、笔顺、部首、字义、字形,能准确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2)词语:积累并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词语。

(3)成语:掌握成语的来源、意义及用法,能正确运用成语。

(4)文学常识: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史、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化现象。

2. 语法知识(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3)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选择复句。

(4)句式变换: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阅读理解1. 篇章阅读(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层次关系、过渡手法。

(3)鉴赏文章语言: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 现代文阅读(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层次关系、过渡手法。

(3)鉴赏文章语言: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3. 古诗文阅读(1)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断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鉴赏古诗:理解诗意、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3)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断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三、写作1. 写作能力(1)审题立意:明确题目要求,确定写作中心。

(2)选材构思:围绕中心选材,构思文章结构。

(3)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

2. 写作技巧(1)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2)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连贯自然。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四、综合运用1. 阅读理解与写作相结合(1)从阅读中汲取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1)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考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中考试卷语文背诵重点归纳

中考试卷语文背诵重点归纳

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关雎》、《蒹葭》、《离骚》等。

2.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3. 《孟子》: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4. 《庄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

5. 《史记》: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如《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孔子世家》等。

6. 《楚辞》:屈原的诗歌,如《离骚》、《天问》等。

7. 《汉赋》:汉代的辞赋,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8. 《唐诗》: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等人的作品。

9. 《宋词》:宋代词人的佳作,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人的作品。

10. 《元曲》: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人的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1. 《左传》:春秋时期的史书,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

2. 《战国策》:战国时期的策士言论,如《战国策·齐策一》等。

3. 《史记》选篇: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等。

4. 《资治通鉴》选篇:司马光的史学巨著,如《资治通鉴·唐纪》等。

5.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的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言语》等。

三、现代文阅读1.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代表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外国文学:外国名著的选段,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

3. 文学评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如《红楼梦》评论等。

四、作文素材1. 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等。

2. 现实人物:如教师、医生、科学家等。

3. 自然景观:如黄山、庐山、泰山等。

4. 社会现象:如科技创新、环保、扶贫等。

5. 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五、综合性学习1. 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中考初三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语文必背知识点(精华)1. 诗歌鉴赏- 认识常见的诗歌体裁,如诗、词、曲等。

-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 学会分析、鉴赏和欣赏诗歌作品。

2. 文言文阅读-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 学会阅读文言文材料,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 分析文言文的体裁和作者意图。

- 研究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3. 作文写作- 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

- 研究各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 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古代文学欣赏- 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 理解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 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意义。

5. 现代语言运用- 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规范和用法。

- 研究各类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 发展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 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6. 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 研究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7. 古诗词歌赋欣赏- 熟悉常见的古诗词歌赋体裁和名家作品。

- 欣赏古诗词歌赋作品,理解其情感和意境。

- 研究分析古诗词歌赋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 提升对古诗词歌赋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以上是中考初三语文必背知识点的精华,掌握这些知识将对你的语文学习和考试备考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你能够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等。

•宋词:宋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婉约、豪放的表达方式而著名,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元曲:元朝盛行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唱词、板儿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东篱乐府》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

•《水浒传》:宋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抗金义军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现代文学流派•散文: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以主要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虚构故事为特点,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类。

•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采用押韵和节奏变化的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际关系的虚伪。

•《活着》: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许三观卖血记》:当代作家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流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现代文学作品有《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语言文字•词语辨析: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和使用。

•词语搭配: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搭配,避免搭配错误或歧义的表达。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一、词语运用
1.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

2.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词语辨析
1.同音词、同形词的辨析。

2.形近词的辨析。

三、语法知识
1.词类的划分与辨析。

2.词组、短语、句子的结构。

3.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气、语序等的考察。

4.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阅读理解
1.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中心思想。

2.掌握主题句、关键词、上下义项等阅读策略。

3.理解文中事实细节、生词解释、推理判断等。

五、作文写作
1.文章基本结构的构成。

2.开头、结尾的写法。

3.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5.根据提示、图表等进行写作。

六、文言文阅读
1.理解文言文的词语运用和句法特点。

2.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

七、写作技巧
1.运用描写、叙事、议论、说明等不同写作目的和技巧。

2.逻辑推理和观点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八、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2.起点、承接、转折、高潮、结束等修辞加工。

九、古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时代背景等。

2.古代文学名句的背诵与欣赏。

十、现代文学常识
1.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写作手法等。

2.现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欣赏。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汇总大全1.识字和字形的理解:初中语文的基础是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了常见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的知识。

2.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理解。

3.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知识:了解语句的基本结构和语法知识,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4.修辞手法和表意技巧:了解修辞手法和表意技巧,如夸张、排比、反问等,以及在文章中的应用。

5.段落和篇章的组织结构:了解段落和篇章的组织结构,如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7.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8.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郁达夫等。

9.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和增强表达能力的方法,如运用比喻、借代等手法。

10.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意思并进行分析。

11.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2.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口语方式进行交流和理解。

13.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训练,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14.诗歌欣赏和诗歌解析能力: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5.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6.古代文学名句和现代文学名句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名句和现代文学名句的意义和运用。

17.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鉴赏能力:通过鉴赏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9.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掌握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包括字迹工整、标点符号和排版等。

20.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提高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中考语文,我将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章鉴赏
1.识别文体和语义特点:散文、诗歌、小说等;
2.情感、思想表达:主题、观点、态度等;
3.识别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诗歌鉴赏
1.背诵和解析名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2.词语和句式翻译: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
3.表达主题和意境:如何通过韵律、节奏等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1.识别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理解古文的意义和结构: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3.解析文言文的问题和备注: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等。

四、现代文阅读
1.掌握现代文的解题技巧:借助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开头、结尾和主题等;
3.识别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比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
1.背诵和解析古代诗词:如《鹅》、《夜泊牛渚怀古》等;
2.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押韵、对仗、意象等;
六、写作技巧
1.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
2.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3.发现思想和素材:观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

以上只是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或解析,请告诉我。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编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编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编一、文学常识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古代文学流派有:诗、辞、曲、文四大流派。

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为代表。

4.《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杰作之一5.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二、古诗词鉴赏1.李白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2.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含蓄、慷慨激昂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3.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流丽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4.王之涣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以含蓄、凝练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登飞来峰》等。

三、修辞手法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两个相近的意象进行类比,使文章生动形象,表达深刻。

比如“他是个太阳,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2.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使文章富有情感、形象生动。

比如“风儿轻轻地唱着歌,草儿等着雨滋润。

”四、写作技巧1.记叙文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经历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要注意时态的运用,语言直接且生动。

3.描写是写作中的一种常见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文字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事物的形态、色彩和情感。

写描写要注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细节。

4.抒情是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的一种写作方式。

写抒情要注意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合理。

五、成语故事1.画蛇添足:春秋时期,有人看到一幅画上画了一条蛇,觉得画得不完整,于是在蛇身上加了四只脚,结果画虽然完整了,但失去了本来的真实美。

后用来形容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的行为。

2.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有个农夫照顾一群羊,有一天羊丢了一只,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结果又丢了几只羊。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一、词语理解1.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是指义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语。

需要注意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以及反义词的正反关系。

2.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是指义义相近的词语,需要通过语境分析它们的具体含义。

3.异义词的辨析。

异义词是指同音同形但意义不同的词语,需要根据语境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二、古代诗词文学知识1.古文阅读和理解。

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文,需要通过对古文的解读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2.古代诗词鉴赏。

古代诗词是指古代的韵文,需要对其格律、韵律等进行分析和理解。

3.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

古代文学作品是指古代的小说、散文等,需要理解其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

三、修辞手法1.比喻。

比喻是通过比较来表达其中一种意义或形象,常用的比喻手法有直接比喻和隐喻。

2.拟人。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进行了放大或缩小处理,以增加表达的艺术效果。

4.排比。

排比是通过并列的方式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强调或突出其中一种意义。

5.对偶。

对偶是指句子或词语的结构上的对称和呼应,以增加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

四、作文技巧1.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开头、承接部分(中间段落)和结尾三个部分,需要合理安排,以使整篇文章有条理和逻辑性。

2.文章表达。

文章表达需要注意用词准确、句式丰富和逻辑连贯,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3.文章修辞。

文章修辞是指通过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需要根据写作的目的和主题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手法。

4.文章篇幅掌握。

作文篇幅需要恰当掌握,确保内容全面,切忌过长或过短。

5.作文题材和体裁。

作文题材和体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需要根据自身的素材和写作技巧进行恰当的表达。

以上就是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汇总。

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这些基础知识也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同学。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1. 文学常识1.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的定义、性质、特点•文学的体裁分类及其特点•文学作品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意义1.2 文学史和文化常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特点及其文学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小史及代表作品•文学与文化的关系1.3 文学和艺术•文学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如绘画、音乐、电影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 诗歌鉴赏2.1 诗歌基础知识•诗的定义、形式、类型•诗歌的意象、意境、意义解读•诗歌韵律的基本要素、韵律表现及其作用2.2 诗歌鉴赏案例•唐诗•宋词•近现代诗歌3. 散文鉴赏3.1 散文基础知识•散文的定义、形式、类型及其特点•描写、叙述、议论等散文表达手法•散文语言和修辞3.2 散文鉴赏案例•古代散文•现代散文4. 小说阅读与鉴赏4.1 小说基础知识•小说的定义、流派、类型及其特点•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4.2 小说鉴赏案例•古典小说•现代小说5. 古籍阅读与鉴赏5.1 古籍的基本介绍•古籍的意义及其研究价值•古籍的文化背景及其影响•古籍的保护和传承5.2 古籍鉴赏案例•《论语》•《道德经》•《红楼梦》6.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6.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定义、特点、流派•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及其难点6.2 文言文鉴赏案例•文言文作品阅读和文化解读•文言文名言警句及其意义7. 阅读方法与修养•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阅读的意义和修养•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以上是对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大家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学习和磨砺,更要注重对文字和文化的感受和体验。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大全
一、语言文字
1.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修辞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拟人等
3.词语的拼音、读音和意义
4.汉字的基本构造和部首
二、古代文学
1.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三、现代文学
1.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
2.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四、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
五、诗词鉴赏
1.古诗词的基本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2.现代诗词的基本情感、意象和艺术特点
六、修辞手法运用
1.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与效果
2.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与效果
七、写作技巧
1.文章的结构与组织
2.写作时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3.写作时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阅读理解
1.阅读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阅读文章的细节和推理
3.阅读文章的态度和立意
九、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和艺术常识
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基本要素
十、写作素材和写作题型
1.高中生活和青少年成长的主题
2.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十一、修辞手法
1.比喻、夸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
2.修辞手法在诗歌、散文和小说中的运用与效果。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中考语文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中考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中考必考知识点全总结一、语文1.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内容。

古代文学要了解古代诗词、古代小说、古代散文等,现代文学要了解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戏剧等,外国文学要了解外国名著、外国文学大师等知识。

2. 修辞格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格的用法和理解。

3. 字词语字词语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包括正确书写、正确使用等。

4. 古诗词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古诗词的背诵、赏析、理解等能力。

5. 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学科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阅读、分析等方法,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语、句式等知识。

6. 作文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写作结构、写作风格等知识。

二、数学1. 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数的定义、性质、运算等内容。

2. 几何基本概念几何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特点、计算方法等。

3. 代数基本概念代数基本概念包括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多项式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代数概念的定义、运算法则、应用等。

4. 函数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变化规律等知识。

5. 数据分析与统计数据分析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等方法。

6. 运算运算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技能,包括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的运算方法。

三、英语1. 语法语法是英语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词类、句型、时态、语态、语态等知识。

2. 单词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单词的拼写、词义、用法等知识。

3. 语音语音是英语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则、口型、音标等知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家及其代表作- 古代作家: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了解其生平及主要作品。

- 近现代作家:如鲁迅、巴金、老舍等,熟悉其代表作品及文学贡献。

2. 文学体裁-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 散文:古文观止、明清小品文等,理解散文的分类与特点。

- 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3. 文学流派-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文学影响。

-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者、也、乎、矣、焉、哉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句式结构-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理解。

3.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方法,如何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原意。

4. 文言文篇章理解- 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大意。

三、现代文阅读1. 阅读理解技巧- 快速阅读与精读结合,提取关键信息。

- 通过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 文章结构分析- 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结构特点。

3. 修辞手法识别- 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四、写作技巧1. 文章立意- 如何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进行写作。

2. 文章结构- 论点、论据、论证的逻辑结构安排。

3. 语言表达- 准确、生动、形象的用词选择,句式变换的技巧。

4. 修辞运用- 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五、古诗文背诵1. 古诗文选段- 精选古诗文经典片段,进行背诵与理解。

2. 背诵技巧- 通过理解诗文含义,记忆诗文结构,提高背诵效率。

六、语文基础知识1. 词汇积累- 常用成语、词语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2. 语法知识- 句子成分分析,时态、语态的使用。

3.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七、阅读理解练习1. 真题练习- 针对历年中考真题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模拟题训练- 通过模拟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和时间管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陈涉世家》9.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中考试卷知识点初三语文

中考试卷知识点初三语文

一、基础知识1. 字音字形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读音和书写;了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2. 词语辨析掌握词语的意义、用法和搭配;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了解词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积累掌握常见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故事背景。

4. 名著常识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文学常识掌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作者、作品、流派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段落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4. 理解文章标题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理解标题的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结构了解诗歌的格式、韵律和节奏。

3. 分析诗歌写作手法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词鉴赏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四、作文1. 话题作文把握话题中心,展开思路,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材料作文理解材料内涵,结合自身实际,展开论述。

3. 命题作文围绕题目,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4. 创新作文发挥想象力,运用新颖的写作手法,展现个性。

五、综合运用1. 修改病句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2. 补充句子根据上下文,补充恰当的句子,使文章通顺。

3. 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4. 补充说明根据上下文,补充必要的说明,使文章完整。

六、课外阅读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段落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4. 理解文章标题分析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理解标题的作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一、语文基础知识1. 字词识记- 常用汉字的读音、形义- 词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2. 句子理解- 单句的成分分析- 复句的类型及其关系3. 篇章阅读- 文章大意的把握- 段落结构的分析- 作者意图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二、文学作品阅读1. 古诗文鉴赏- 古诗文的基本知识- 诗歌的节奏、韵律- 古诗文的意象、情感和主旨2. 现代文阅读- 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阅读- 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的分析- 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三、写作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过渡与衔接的技巧- 论点的提出与论证2. 文体写作-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 文体特点的把握- 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3.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 修辞在提高文章表现力中的作用四、语言运用1. 表达与交流- 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听力理解与信息提取2. 综合性学习-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 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五、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 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 快速阅读与答题技巧2. 答题策略- 选择题的判断技巧- 非选择题的答题结构与要点3. 心理调适- 考试前的准备与放松- 考试中的应变与自我调节六、复习策略1. 知识点梳理- 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难点问题的突破方法2. 模拟练习- 真题模拟与分析- 模拟考试的反馈与调整3. 资料整理- 教材、笔记的整理- 辅助资料的选择与利用结语中考语文考试不仅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还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通过系统地归纳和复习知识点,结合有效的考试技巧和复习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的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上文章为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内容覆盖了中考语文的主要考查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并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文章格式规范,逻辑清晰,便于阅读者下载后进行编辑和个性化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知识集萃中考语文知识集萃一、语文知识点及学法总结(一)语法知识:1、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2、短语类型:A、按功能划分七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B、按词性划分三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3、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定语E、状语F、补语4、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5、四种破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6、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7、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三)记叙文阅读:1、记叙文(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分类:写人、记事、绘景、状物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说明文阅读:1、说明文分类:A、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B、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描述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C、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科技说明文、应用说明文2、说明顺序:A、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B、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C、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列图表、引资料4、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5、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五)议论文阅读:1、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B、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C、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3、议论文结构:A、引论:提出问题;B、本论:分析问题;C、结论:解决问题4、论据类型:事实论据(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和道理论据(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民间熟语等)5、常见论证方法:A、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B、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归谬法(六)散文阅读: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主题、意境集中、鲜明)(七)小说阅读: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2、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八)描写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3、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A、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B、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题。

(九)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悬念、波澜、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十三)文章分析方法归类:1、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2、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3、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势,突出特征(修辞句)4、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抑后扬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二、语文涉及文学文化常识(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库”:经、史、子、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史书体例:1、编年体,如《左传》;2、纪传体,如《史记》;3、国别体,如《战国策》;4、通史,如《资治通鉴》;5、断代史,如《汉书》(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豆、稻)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8.岁寒三友:松、竹、梅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3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7.“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8.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

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29.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0.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五)古代别称: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称太子:殿下③称将军:麾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又称“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代称):①垂髫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