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体制与公司治理
首席执行官(CEO)及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细则
XX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及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以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管理职能,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层依法行使职权,科学决策,提高公司运作效率,保障股东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司设首席执行官(CEO)一名,实行轮值制度。
轮值人选范围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参与轮值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当值期间为公司CEO。
CEO主持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行使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赋予的职权,对董事会负责。
CEO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其承担最后责任。
CEO应根据董事会或监事会的要求,向董事会或监事会进行报告,并保证报告的真实性。
公司设轮值CEO职务,属于董事会聘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CEO、轮值CEO均由董事长或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董事会聘任。
第三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包括CEO、总裁/联席总裁、高级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以及董事会聘任的与上述人员履行相同或类似职务的其他人员。
轮值CEO属于董事会聘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条公司CEO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应遵照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CEO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权及管理分工第五条CEO是公司经营管理权的总代表,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拥有经营权,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二)组织实施公司年度计划和投资方案;(三)拟订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四)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五)制订公司的具体规章;(六)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高级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七)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八)公司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
公司治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公司治理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完善和成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不难看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以海尔公司为例,研究目前海尔公司治理的现状,发现其公司在管理中目前面临的用人制度、员工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和转战互联网之后的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理论对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以帮助企业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创造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发展企业价值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2)1.1 公司治理的含义 (2)1.2 公司治理的内容 (2)1.3 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容及其特点 (2)2 海尔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2.1 海尔企业简介 (7)2.2 海尔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7)2.2.1 用人制度采用“赛马理论” (7)2.2.2 管理制度采用OEC管理模式 (8)2.2.3 与时俱进,发展了小微企业模式 (9)2.3 海尔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9)2.3.1 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大量流失。
(9)2.3.2 管理机制过时 (10)2.3.3 小微企业模式发展滞后 (11)3 完善海尔企业公司治理的措施 (11)3.1 改变用人理念,留住优秀人才 (12)3.2 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12)3.3 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以适应小微企业模式 (13)结论与展望 (15)参考文献 (16)引言随着现代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公司治理变得非常重要,对企业发展和上市都非常有帮助,海尔公司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也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截止至今,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多年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4位。
CEO职责
职责一、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全面组织实施董事会的有关决议和规定,全面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各项指标。
二、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三、根据董事会的要求确定集团公司的经营方针,建立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和改进,为经营管理体系运行提供足够的资源。
四、主持集团公司的日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集团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五、负责召集和主持集团公司董事会会议,协调、检查和督促各部门和所属公司的工作。
六、根据市场信息,不断调整集团公司的经营方向,使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七、负责倡导投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形象。
八、负责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信息资源的配置。
九、签署日常行政、业务文件,保证集团公司经营运作的合法性。
十、负责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公司的风险防范工作。
十一、负责确定集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十二、负责领导和监督外经贸集团和国际置地的经营管理工作。
CEO是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级管理人员,是一个企业至高无上的领导人,那么CEO的职责是什么呢?详细请浏览以下内容。
CEO是干什么的?——CEO的工作职责作为一名CEO,他要对所有的事情负责,特别是在公司的启动阶段。
作为一名CEO,他也要对公司的成败负责。
所以公司运作、市场、战略、财务、企业文化的创立、人力资源、雇用、解聘及遵守安全法规、销售、公共关系等等,这一切都落到了CEO的肩上。
CEO的职责范围就是她确确实实所做的每件事情,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责。
并且有些事情是无法授权给他人的。
如:创立企业文化、组建高层管理团队、融资途径,实际上,即便是授权本身也要由CEO完成。
那么什么是CEO的主要职责呢?制定企业战略和目标高层管理队伍能够有助于去发展战略;投资商们可以批准一项商业计划;但最终还是要由CEO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这家公司的目标市场是哪些?要面临怎样的竞争对手?具体建立什么生产线?又怎样树立特有的企业形象呢?CEO来做出决策、制定预算、组织合作伙伴,当然还要聘用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去带领着全公司向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
(翻译)CEO政治关联、公司治理与IPO业绩
具有政治人脉的ceo、公司治理以及中国新近部分私有化公司上市后的业绩摘要:在中国790家新近部分私有化的公司中,近27%的首席执行长是前任或现任政府官员。
基于上市后三年的股票回报率,拥有政治人脉ceo的公司的表现要比没有政治人脉ceo 的公司差18%,而且上市后三年的盈利增长、销售增长和销售回报变化也更差。
CEO政治关系的负面影响也体现在上市首日的股票收益中。
最后,由有政治背景的ceo领导的公司更有可能任命其他官员进入董事会,而不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董事。
1.引言:公共选择文献中的一系列论文认为,寻租、榨取和保护是政府干预的重要目标(见Stigler, 1971;佩尔兹曼,1976;McChesney, 1987;德索托,1990;史,1990分;Shleifer and Vishny, 1998)。
Shleifer and Vishny(1994, 1998)和Hellman, Jones, and Kaufmann(2000)认为,当制度约束较弱时,政治家对商业活动的干预更为严重。
Acemoglu和Johnson(2005)提供的跨国证据表明,产权较弱、对政客和国家精英征收保护有限的国家,人均收入和投资率明显较低,股市也不发达。
本文探讨了政府干预在中国新近部分私有化的企业中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产权仍然薄弱,产品和资本市场还远未自由化,理论预测政府干预与企业绩效和治理质量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关系。
事实上,中国股票发行民营化的结果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乎所有这些经济体的表现都有所改善。
为了了解中国部分私有化方案的绩效和治理问题,本研究考察了(1)政府对公司长期影响、对上市后股票收益和会计绩效的影响;(2)上市后股票市场是否有反映及何时反映政府的影响(如有);(3)治理和董事会组成与政府干预的关系我们利用首席执行官的政治关系,定义为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即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军队的现任或前任官员,作为政府干预公司的代理人。
公司治理中CEO的职权与责任
公司治理中CEO的职权与责任作者:朱四畅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4期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依赖于企业的持续创新,这就要求CEO不仅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行使董事会赋予的职权,同时也应充分听取包括投资者、职工等在内的各方意见,做到博彩众长,以便优化公司的日常决策,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股份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立的产物。
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解决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主要解决公司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准确地理解公司治理的内涵,我们给公司治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这也是笔者所采纳的观点。
公司治理是指从公司顶层设计角度,制定一套基于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公司管理层能为股东利益服务,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管理层应该协调处理好同公司内外部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公司各方利益的均衡,降低风险爆发的可能性,为投资者创建一个稳定和健康的投资环境。
在有效的公司治理中,CEO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CEO的主要职权和责任(一)CEO的主要职权。
CEO是行政部门的一把手和“总司令”,是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的直接负责人。
CEO一般由董事会任命,根据董事会的授权,主要行使以下职权:(1)负责执行董事会关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2)具体方案的制定权,比如制定公司的年度经营发展计划和重大投资方案;(3)负责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的制定;(4)设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5)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的制定;(6)对公司副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聘用和解聘的推荐权以及对其他基层管理人员任命的决定权;(7)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比如生产、营销、财务等方案的决策权;(8)董事会授予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等。
在公司治理实践中,CEO的权利相当大,一般拥有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甚至董事会的部分决策权。
作为职业经理人,CEO往往通过职场打拼,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拥有丰富的人脉关系,社会地位较高。
领袖型企业家与公司治理
领袖型企业领袖型企业家企业领袖型管理架构领袖型企业简单的说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从事经营活动的,且具有极强的战略影响力、说服力、表现力,能为行业或市场起表率作用和改革可能性的企业。
中国习惯将销量最大的企业视为行业领袖,实际上是一个十分落后的观念。
国际通行的标准是,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由这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盈利水平”、“研发能力”、“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先进性”五要素综合构成,销量既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
只有那些建立了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海尔和华为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当今仍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无一是当年大打价格战的企业,而是那些矢志不渝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道路的企业。
国际企业同样如此,我们没有发现哪家是凭价格战打起来的,我们也没有发现哪家不诚信却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
因此,我建议美的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企业战略和心态,不要在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领袖型企业家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市场不大,在国内对外抵抗力不强,就是因为在各个产业中,缺少相当一批数量的领袖型企业家。
当前经济启动艰难,景气低迷,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缺少相当一批数量的领袖型企业家。
对外,不能造成出口型经济之大气,放弃了一大块新增长点;对内,不能兴起新产品、新产业、新市场、新消费的燎原之势。
领袖型企业家有区域级和世界级之分。
中国经济之强大,有赖于更多中国企业之强大,有赖于更多的领袖型企业家产生。
我们不但需要在国内市场独领风骚的区域级领袖,同时也需要世界级领袖。
领袖型企业家是财富首脑、是产业领导、是一个能量级,标志着人的意志、智慧、道德、能力和成就在创造财富方面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他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企业中的一个领导集体。
他们是一切资源和财富的支配者和组织者。
他们即使身无分文,也能组织到所需资金和其他资源。
这是他们与一般企业家的根本区别。
中国的董事长和CEO谁说了算
中国的董事长和CEO谁说了算中国企业中的董事长和CEO谁说了算?这是一个争议不断,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问题。
CEo是指企业掌舵人,是上世纪中后期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的产物。
中国企业引进CEO制度是公司治理改革创新的需要,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是一种进步。
CEO还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人们在阐释CEO 定义的时候,多从公司治理和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
很多争议便由此而来。
有人说,我国一些企业的CEO只是称谓上作了更改。
中国大部分公司还是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Eo制度。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CEO呢?假如,真正意义指的是拥有名副其实的决策权,董事长兼总经理可能就是真正的CEO。
不好解释的是在美国有75%公司的CEO和董事长是同一个人。
又假如“只是称谓上作了更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EO”,那就不好解释中国移动董事长和CEO分设,王建宙继续任董事长,CEO由李跃担任。
又有人说了,提出在中国企业中董事长和CEO谁说了算的问题,是“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的思维定式在作怪。
本人认为不然,原因是企业管理中如果出现“多头领导”,会导致企业乱套,底下人无所适从。
还有人说,管理和治理是两回事,管理讲的是管人,治理讲的是治人。
其实,从企业管理的发展来看,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管理的新要求而产生的。
管人实际包括治人和育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千万不要把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割裂开来,更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
有观点认为,在传统公司治理模式下“货币资本说了算”,即出资人说了算;但在CEO制度下“企业经营模式是由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共同决定的,CEO作为人力资本的代表和董事长作为出资人的代表共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可是这种“共同治理”论还是没有回答谁说了算的问题。
一个基本前提是,“典型的CEO是职业经理人”。
CEO的身价是由经理人市场决定的,同时也是公司投资人所接受的,在此基础上,cEO们才能够行使经营权利和资本权利。
哥伦比亚商学院——CEO的薪酬也是公司治理
就 必须寻 找具备 各种 技能 、 验丰 富的高级 管理 人员 , 经 包
括 具备在 一套极 为严 密 的管 理系统 中授 权和经 营的能 力。 对于 大 多数 默默 无闻 的技 术 公司而言 ,他们 通常应 风 险投 资者 的要 求 , 在企 业尚处于 初期发 展阶段 时 , 由创
始人 将指挥棒 传 递给更 加精通 管理 的C O接班 人。 如 , E 例
公 司治 理 的 三 个 最 重 要 方 面 之 一 。
纯 的继任 问题 了 这些 人与公 司有 着千 丝万缕 的 紧密联
系 , 们 离开后 可能会 给公 司造成极 大 的伤害 。 以必须 他 所 仔 细考 虑继任 人选 。 那 些具有 非凡 的创造 力、个人 魅力超 群, 欢在技 术 喜
司的董事 长兼 C O E。
一
旦 决定 要更换 C O,董 事会就 面临 着从 内部或 外 E
部招聘 的难 题 。显而 易见 大家都 希望 从业 内的管 理人 员 中选择 , 问题 是技 术行业 还很 年轻 , 但 很难 找到 可 以执 掌
股东 的利益 趋于一 致 ,实际上 反而起 到相反 的作 用 。 在关 于高 管薪酬 的争 论和最 近一 系列 公司丑 闻爆发 后 , 监管 机构 加大 了提 高透 明度 的努力 。 证券 交易委 员会提 出一 项提 议 , 议修改 美国上市 公司 的高管和董 事薪酬披 露规则 。 建 证 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议 中的具体 变化措 施包括 : 大薪水 、 扩 股票期 权价值
的经济 生命线依 赖 于他们 的私 人投资 , 非政府 方案 时 , 而 美
国政 府为 了特殊 利益而 放弃公 众利 益 ,就 颇 为危险
作 ̄ Jf yG - r ∞为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和金融学教授 ee
高级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高级管理层的素质、能力和决策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优秀 的高级管理层能够带领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汇报范围
高级管理层的组成和职责
01
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等核心成员的职责
和分工,以及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全球化趋势使得公司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管理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成为公司 治理的新挑战。
高级管理层在应对挑战中的角色
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公司战 略
高级管理层应制定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 ,并确保战略的有效执行,以应对市场变化 和竞争压力。
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高级管理层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加强风险 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公司稳健运营。
促进高级管理层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加强沟通与合作
建立高级管理层与公司治理机构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促进双方深入了解和信任;同时,鼓励高级管理层积极参与公 司治理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推动共同目标实现
将公司治理目标与高级管理层的个人目标相结合,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和使命感;通过激励机制等措施引导高级管理 层为实现公司长期价值而努力。
调整和优化战略
高级管理层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变化和公司运营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 战略规划,确保公司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监督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
监控日常运营
高级管理层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日常运营情况,包括生产 、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确保公 司能够高效运转。
财务管理与监督
高级管理层需要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包括制 定财务计划、预算控制、成本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管 理工作,确保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健。
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与CEO的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与CEO的制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一系列的事件使上市公司的诚信受到质疑,这不仅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下滑,是上市公司的表面现象,在现象下面掩盖的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从目前来看,通俗一点讲,主要应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谁来做?二是怎么做?三是做什么?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不好,我认为做什么都不会赚钱。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感觉到投资很难、赚钱很难,因此有些企业盲目地做产业调整,结果是越调整越亏损,主要原因是前两个问题没有搞清楚。
如果搞清楚了,我个人认为是做什么都赚钱。
有两个大的数据支持我的观点,在中国这个市场条件下,有十几亿的消费人口(跨国公司看上的就是这点),我们的消费潜力很大;另一个是老百姓在银行的存款为8.5万亿,手中的现金货币有5.5万亿,加起来有14万亿的金融货币,购买力是相当大的。
只要你把成本控制得最低、产品做的最好,你做什么能不赚钱呢。
围绕公司治理结构这个话题,我们先弄清楚三个问题:董事会模式及职能;公司一号行政长官的设立;首席官团队负责制。
一、董事会模式及职能董事会怎么设立、设立过程有怎样的模式,这不是由公司自己决定的,这是由立法决定的。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主要模式1、单一董事会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单一治理结构模式(outsidersystem)是以董事会控制与监督为主导的制度。
单一治理结构模式的基本制度是按照“股东会董事会首席官团队”的有形组织架构设计的。
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股东大会可以解散董事会,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的是大股东,小股东一般采取“委托投票”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意志,在这种模式下小股东对参加股东会没有兴趣,因此,小股东的表决权被削弱或淡化。
在单一治理结构模式中,所有董事在法律上处于同等地位,董事长没有过多的权利。
董事会与首席官团队相比,董事会不具有稳定性,每过一段,都需要更换相当数量的董事,董事有任期,但是董事更换以及董事会重新选举,不会影响首席官团队成员的任职。
联席CEO的治理逻辑
联席CEO的治理逻辑近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合并公司采取联合CEO模式,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共同管理新公司。
不过,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是处于权力妥协而催生出的“双头”管理格局,并没有被业内人士和管理学界看好。
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种关于联席CEO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与董事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公司治理领域始终难求一解。
双头模式“普遍”不受欢迎联席CEO最早出现在1976年,高盛高级合伙人莱文去世,公司管理委员会决定由约翰·文伯格和约翰·怀特黑特两人共同作为高盛的继承者,原本不看好的两人通力合作,反而把高盛带入了世界顶级投资银行的行列。
后来,一些公司也在进行经营层交接与两个公司合并时,尝试采用联合CEO的公司治理模式。
据统计,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2个公司有Co-CEO(联席CEO)制度。
典型的如摩托罗拉公司,公司创始人保罗·盖文之子鲍勃·盖文接替父亲的职位后,主张由几名成员组成“CEO办公室”,作为公司最高领导机构。
花旗(Citigroup)在1998年—2000年期间也实行过联合CEO管理模式。
甲骨文(Oracle)埃里森卸任之后,萨福瑞·凯特和马克·哈德继任联席CEO。
在国内,世纪佳缘龚海燕也曾尝试过联席CEO的方式。
联席CEO有的获得了成功,如高盛。
但大多数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如2012年1月,黑莓RIM的联席CEO吉姆·巴利斯和麦克·拉泽瑞双双辞职,COO史瑞森·赫尼斯成为黑莓的新掌舵人,终结了联席CEO制度。
从实践看,大部分实行联席CEO制度的集团型企业,在一定时期后,联席CEO终究会被首席CEO取代,长期采取联席CEO制度的企业并不多见。
因此,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联席CEO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可以说,联席CEO制度是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制度设计。
企业管理制度ceo
企业管理制度ceo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管理效能,根据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公司管理基础制度之一,是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和标准,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CEO是公司最高管理者,对公司的全面工作负责。
第三条CEO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贯彻执行公司董事会决议,维护公司整体利益。
第四条CEO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公司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加强团队协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第五条CEO应当按照公司战略目标和管理方针,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推动公司稳步增长。
第六条CEO应当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第七条CEO应当注重员工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保证公司持续进步。
第八条CEO应当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章:CEO职责第九条CEO作为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和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业务计划,领导公司全面发展。
第十条CEO负责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监督全体员工的执行情况,确保公司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CEO负责对公司人才战略进行规划和执行,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建设高效团队。
第十二条CEO负责公司内外部沟通与协调,代表公司向外部单位和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第十三条CEO负责公司整体财务和资产管理,确保公司资金安全和利益最大化。
第十四条CEO负责公司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保障公司持续运营和发展。
第十五条CEO负责公司文化建设和员工关系管理,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十六条CEO负责公司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提升公司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三章:CEO权利第十七条CEO有权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对公司各项事务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第十八条CEO有权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制定职责和权限,并进行任免。
第十九条CEO有权对公司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价,激励和奖惩。
第二十条CEO有权抽查公司经营情况、工作效果,进行检查核实。
CEO关联、内部治理与企业绩效
CEO关联、内部治理与企业绩效CEO关联、内部治理与企业绩效一、引言在当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绩效成为评估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企业绩效的好坏往往与CEO关联和内部治理密切相关。
CEO关联是指企业高管与其所在企业及其股东之间的关联程度,内部治理则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以及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权力控制和合作关系。
本文将就CEO关联、内部治理与企业绩效进行探讨。
二、CEO关联与企业绩效1.1 CEO关联的定义CEO关联常常指高层管理者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包括高层管理者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以及与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关系等。
CEO与外部关系的密切程度,会影响企业的资源获取以及个人的影响力,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1.2 CEO关联与企业绩效的关系CEO关联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但很多研究发现,良好的CEO关联往往与高企业绩效成正相关。
良好的CEO 关联可以提供企业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可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
1.3 CEO关联的影响因素CEO的关联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人能力、人脉资源、个人动机等。
个人能力是CEO关联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才能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人脉资源是CEO关联的重要支撑,高层管理者与其他企业、政府、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的紧密联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个人动机是CEO关联的内在动力,高层管理者在关联活动中往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通过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来提升自身的权力和地位。
三、内部治理与企业绩效2.1 内部治理的定义内部治理是指通过内部制度、结构和机制进行组织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以确保管理者行为合规,加强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监督与控制。
内部治理涉及到职权分配、决策流程、信息披露、薪酬机制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等方面。
2.2 内部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良好的内部治理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有效的组织环境,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有效地控制风险,从而为企业的绩效提供保障。
CEO体制与公司治理
CEO体制与公司治理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罗晓钟在美国,CEO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而主要是一个公司治理和管理实践上的概念。
《公司法》中只有董事和经理(officer)的概念,CEO 的法定权力则是在公司章程中确定的。
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代理人问题",即如何选择、监督和激励公司的经理人员。
公司治理结构关注的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的设置、组成和功能。
从理论上讲,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但是,当股东非常分散,且相当一部分股东是只有少量股份的股东时,实施治理权的成本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将其决策权委托给一部分大股东或有权威的人来行使,这些人组成了董事会。
由于CEO体制涉及我国传统公司体制的革新主要在董事会与经营层方面,股东会的功能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在讨论CEO体制与公司治理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主要在董事会与经营层上。
一、CEO体制下董事会的职责CEO体制下董事会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区别于以往董事会的职能?这些问题从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可以得到明确的说明。
一般情况下,战略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下面五个阶段:(1)战略方向与使命的确定;(2)战略方案的提出与选择;(3)战略实施;(4)战略实施中的控制;(5)实施效果评价。
按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过程,可以把董事会扮演的角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看门人型和领航人型,战略管理董事会角色确定方向方案提出与分析方案实施监督与控制评价看门人型、领航人型.CEO体制下,董事会普遍发挥着“看门人"的作用。
在战略决策中,董事会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董事会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和打算关注什么领域;二是公司战略决策的程序和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的性质。
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可以得出为什么当前环境及CEO体制下,董事会成为看门人型董事会.首先,董事们不像经营层那样具有最直接、最相关的经验与信息,也缺少把战略构想变成现实行动的时间.董事会成员通常在一个月花上一天或几天处理公司有关材料,通常情况下,他们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信息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来提出与经营层相反的方案;其次,如前面提到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决策速度与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需要更多地将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个人主动性相结合.在CEO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已经成为小董事会.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的经营者决策拍板,董事会的主要功能是选择、考评管理人员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激励制度。
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
什么是CEO、CTO、CFO、CHO、CMO、CIO、CKO一、CEO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
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
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
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CEO?中国为何要有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涵义,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
企业CEO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样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组成。
这些高层执行官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
该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就称为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
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
CEO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董事会的决议;(2)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3)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4)任免经理人员;(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CEO领导下的执行班子,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我们发现近来一些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企业,正在竞相推行CEO制度,于是产生了中国的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
强化公司治理CEO五条建议
强化公司治理CEO五条建议过去几年间,公司决策失误频出。
这给股东和利益相关方带来了重大损失。
在此背景下,人们纷纷谈论董事会应如何更负责任地治理公司。
各方人士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原则和办法,包括公司监管部门、投资者、分析师、媒体、主管机关以及行业专家等。
但有一个重要的声音从未现身其中,那就是最了解董事会管理失误的CEO。
CEO的集体沉默事出有因。
鲜有CEO主动将其观点公之于众,因为这样可能会使他们显得太过专断,并遭受非议。
他们深知:让外界关注到公司治理的失灵,或者让外界感觉像是泄露高层机密,都是无谓的冒险。
同时,那些将公司治理视为己任的人,并没有征询CEO们的意见,也是问题所在。
另一些人则因接触不到这些CEO,或者很难获得他们足够的信任,因而难以展开坦诚对话。
无论原因是什么,这部分声音的缺失绝非幸事,这不仅是因为CEO有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且因为董事会也最期待听到他们的建议。
最近,我们访问了数十位口碑良好的资深CEO,由于希望听到客观的看法而非诉苦或自我辩解,我们重点采纳了那些和董事会没有嫌隙的CEO的观点。
我们想了解董事会未能有效运行的真正原因。
董事会究竟是CEO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企业前进的助推器?它如何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资产?尽管我们和这些CEO本就关系良好,加之我们保证非本人同意不会引用其观点,他们回应的坦率程度还是超出预期。
很明显,CEO们确信,他们所处的位置特殊,使他们能够同时看到公司的问题和机遇。
不良治理可能会抹杀他们的战略远见和个人遗产,这让他们对此不吐不快。
我们将这些意见提炼为给董事会的五条总结性建议。
建议1:不能有私心杂念按照一位受访者的说法,理论上,董事会应该是制衡“牛仔式CEO”的机制,但现实中,它却经常出现牵制过度的情况。
CEO们抱怨,一定程度的冒险本是公司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但董事会往往缺乏魄力。
如一位CEO所说,“董事会应该给公司带来一种长期性的审慎态度”,可这往往蜕变为维持现状,排斥战略环境变化时企业需要的大胆变革。
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我国企业并购决策
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我国企业并购决策【摘要】企业并购决策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而董事会治理和CEO过度自信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董事会治理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接着探讨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董事会治理与CEO过度自信的协同作用。
随后,文章对我国企业并购决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总结了董事会治理和CEO过度自信对我国企业并购决策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探讨,有望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关键词: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企业并购决策、协同作用、我国企业、现状、问题、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战略发展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董事会治理和CEO过度自信作为对企业并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备受关注。
董事会治理是指企业董事会对企业决策、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和机制。
良好的董事会治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决策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并购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CEO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其个人特质和行为也会对企业并购决策产生影响,其中CEO的过度自信往往导致决策的偏颇和风险的增加。
通过深入研究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之间的关联,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讨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着重探讨董事会治理、CEO过度自信与我国企业并购决策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对企业发展和市场格局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企业并购决策的因素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O体制与公司治理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罗晓钟在美国,CEO不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而主要是一个公司治理和管理实践上的概念。
《公司法》中只有董事和经理(officer)的概念,CEO的法定权力则是在公司章程中确定的。
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代理人问题”,即如何选择、监督和激励公司的经理人员。
公司治理结构关注的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的设置、组成和功能。
从理论上讲,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但是,当股东非常分散,且相当一部分股东是只有少量股份的股东时,实施治理权的成本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将其决策权委托给一部分大股东或有权威的人来行使,这些人组成了董事会。
由于CEO体制涉及我国传统公司体制的革新主要在董事会与经营层方面,股东会的功能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在讨论CEO体制与公司治理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主要在董事会与经营层上。
一、CEO体制下董事会的职责CEO体制下董事会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区别于以往董事会的职能?这些问题从董事会参与战略决策的程度可以得到明确的说明。
一般情况下,战略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下面五个阶段:(1)战略方向与使命的确定;(2)战略方案的提出与选择;(3)战略实施;(4)战略实施中的控制;(5)实施效果评价。
按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过程,可以把董事会扮演的角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看门人型和领航人型,战略管理董事会角色确定方向方案提出与分析方案实施监督与控制评价看门人型、领航人型。
CEO体制下,董事会普遍发挥着“看门人”的作用。
在战略决策中,董事会应该参与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董事会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和打算关注什么领域;二是公司战略决策的程序和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的性质。
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可以得出为什么当前环境及CEO体制下,董事会成为看门人型董事会。
首先,董事们不像经营层那样具有最直接、最相关的经验与信息,也缺少把战略构想变成现实行动的时间。
董事会成员通常在一个月花上一天或几天处理公司有关材料,通常情况下,他们几乎不可能有足够的信息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来提出与经营层相反的方案;其次,如前面提到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决策速度与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需要更多地将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个人主动性相结合。
在CEO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已经成为小董事会。
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的经营者决策拍板,董事会的主要功能是选择、考评管理人员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激励制度。
另一方面,CEO虽然对其他主管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
CEO要受代表投资人利益的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CEO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类似西方国家的总统和议会。
董事会职能具体内容:行使监督职能提名CEO,批准CEO提名的其他经理人员人选,为CEO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管理人员的能力,评价管理人员业绩,确定管理人员薪酬,对管理人员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制订公司章程,设计和修订将由经理人员实施的政策目标。
确保遵守法律规定熟悉新的法律规定,确保公司遵守每一项相关的法律规定,用正当手段回避不利于公司的法律规定,提名新董事,通过资本预算,授权发行新股、公司债券等。
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督产品质量,致力于员工工作条件的改善,检查劳动政策和实践,提高公司在顾客之中的知名度,保持公司良好的公共形象,与政府机构、教育科员机构、民间团体保持密切联系。
服务于股东的利益保护股东的股权收益,促进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反对股份稀释,保证股东在选任代表时有平等的机会,用信件、公报等形式将公司经营信息通知股东,宣布适度的分红,保证公司的生存。
CEO受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的很重要体现是:当公司的CEO不能很好地履行经营职能、带领企业发展时,董事会能有效地将之撤换。
这也是一个健康的、有弹性的企业治理结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方面,美国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的经验可作为一个很好的参照。
近年来,CEO体制下的董事会越来越具有为CEO提供咨询,支持CEO工作的作用。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经营复杂程度的提高,CEO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帮助,他需要技术专家、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等。
通过招募这些人进入董事会,CEO将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董事素质变得越来越高,董事会越来越称职,越来越独立。
二、适宜CEO体制的董事会结构董事会的治理结构最终做到明晰和完善,需要专业化的技巧,即应该分清董事职责,细化内部分工和权力制衡。
董事之间职责无明细分工,表面上做到了权力的对等,实质上,缺乏明细分工的结果必然造成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的困难,而且当公司董事较多的情况下,如果按正常程序进行决策,则很难应付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最终导致董事会失去科学的决策和监督能力。
从这些因素可以看出,董事会仅靠每年两次或四次全体会议是很难从组织上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的。
治理结构要求专业化的技巧,这些技巧必须通过董事会层次的委员会得到最佳执行。
因此,在美、英等国家,董事会中通常会设置一些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董事会做好工作。
典型的委员会如: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
其中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是英、美上市公司必须具有的。
这些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对董事会负责,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
董事会组织结构——执行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通常由CEO及其他执行董事组成(也可以包括非董事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的最高经营领导核心,作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的职权。
CEO(多数情况下兼任董事长)任该委员会主席。
执行委员会可以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决定和审查公司政策,并对大量日常工作和活动作出协调性决定,包括:听取情况汇报,审阅业务报告,审查投资和利润,就各部门提出的建议进行商讨等。
——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是CEO体制的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成员主要是公司的外部独立董事。
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在不设立监事会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起着监事会的作用。
而且,由于审计委员会比我国《公司法》要求的监事会更具有独立性,所以效果也更好。
审计委员会还是公司与外部独立审计师之间矛盾的缓冲器,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层对外部审计师活动的影响和干扰,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独立鉴证功能。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由公司章程规定。
薪酬委员会。
薪酬委员会负责研究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事项(包括固定薪金的比例及持股方案等),向董事会提交薪酬方案。
其目的是通过薪酬方案的杠杆作用,强调长期业绩而不是短期业绩,以调动高级经理人员着眼于公司长期业绩的经营积极性。
薪酬委员会基本上由外部董事组成。
提名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提交每年改选的董事名单和候选人名单,并负责寻找和提出CEO的继任人选,报请董事会考虑。
提名委员会通常由外部董事组成。
从以上董事会的职责和结构分析可以看出,CEO体制下,在董事会的人员组成中推行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必要的,即公司董事包括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外部董事中又以独立董事为主。
独立董事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在权责利相统一的机制下工作,而不能流于形式,比如有的公司邀请名人、熟人担任独立董事,就很可能会造成独立董事制度的变形走样。
因此,董事会必须对每一个董事的绩效进行定期地评估,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因为,不管是执行董事,还是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都要对所负职责承担责任。
三、CEO与董事长的关系:分任还是兼任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
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
而CEO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是公司的经营执行领导。
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监督和CEO的决策、执行之间可能会有的脱节问题,美国一般由董事长(即董事会主席)兼任CEO。
在美国,有75%的公司的CEO和董事长就是同一人。
同时,CEO一般是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权力的执行委员会的主席。
但也有例外,如花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是一个人,执行委员会主席则是另外一位重要人物。
美国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可以由一人兼任,但是这两个角色的法律职责和管理权力是明确区分的。
法律上,董事长仅仅是股东大会选举出董事之后,由这些地位完全平等的董事们推举出来的会议召集人。
在其它国家,CEO和董事长多是分设的。
英国和日本的董事长(会长)多为退休的公司总裁或外部知名人士,是非执行人员,只是董事会的召集人和公司对外形象的代表。
他们对公司决策制定过程影响有限,主要责任是对管理者的监督和维持公司与社会、政府、商界的关系。
CEO和董事长的职务是否应当由两人担任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
主张CEO和董事长职务“二合一”的一方的主要论据是为了保证行政指挥体系的有效性;而反对“二合一”的一方则强调对CEO监督的必要和关键时刻改换根本策略和最高领导的体制安排。
中国公司的CEO事实上,想要看清楚谁才是中国公司真正意义上的CEO,或者说,董事长和总经理谁是真正的CEO,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国近几年就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该由同一人兼任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其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对董事长角色的误解,以及我国长期以来各部门“一把手一人说了算”所形成的思维定式。
人们把董事长定位为董事会的领导者,因而董事会成了董事长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和监督的核心任务都落到了董事长身上。
在这样的定位下,董事长的工作也就等同于董事会的工作,因此,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的关系就演变成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这两个职位由同一人担任,则消除了矛盾。
在这样的思路下,各企业的总经理当然希望将董事长的职位也集于自己一身。
同样,在分立的情况下,自认为能代替董事会的董事长会独断专行,从而与总经理产生矛盾。
那么我国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到底谁是实际意义上的CEO?有关研究表明,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人任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兼CEO相似,有20.9%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该类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权高度合一。
在董事长不任总经理并且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的情况下,总经理可以看作是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和CEO分任情况类似,该类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权相对分离,有34.3%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
在上述两者之间,董事长不任总经理但每天在公司上班,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具有CEO的职能,类似于国外往往在两个公司合并后的磨合期会出现的双CEO现象(如奔驰-克莱斯勒),至于实际运作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谁的权力更大就要看实际情况了,一般而论可能董事长强一些而总经理弱一些,有44.8%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
产生这种结果,也有我国法律制定不完善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