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_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明清城案例说明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的故宫正是杰出的代表。

本目与下一目“雄伟的长城”是并列关系。

教学过程1. 明清两朝定都的原因教师出示“元朝城示意图”“明城示意图”,并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元、明、清三朝建都于?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明清两朝建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军事地位。

位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碰撞和交融的汇聚点,是中原王朝开拓经营北疆的门户。

建都,有利于加强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辖(可以通过史料补充结论)。

二是除了军事地位外,城作为都城还有其他原因。

教师出示材料:幽州之地, 左环沧海, 右拥太行, 北扼居庸, 南襟河济, 诚天府之国。

——(北宋)范镇之:《幽州赋》教师总结:除了军事因素之外,当地物产的富饶与否,也是古都形成的因素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城便已是北方的一大经济都会。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说: “自古以来,一直到唐朝末年,只要社会政治条件比较稳定,随着生产的发展,中原的汉族与东北游牧部族之间的来往贸易是相当频繁的,而联络这种交往关系的枢纽,正是蓟城。

正是如此,从元到清,一直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

2. 城的布局如何体现大一统的气派教师出示明城空白图,请学生填写。

引导学生思考城的布局特点。

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总结:城布局有三重:最外面一重是京城,主要是百姓居住的地方;中间一重是皇城,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地方;最里面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旧称城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一线以南为外城,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为了防止蒙古进军修建而成,但是因为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没有完全将城包裹起来,仅在南面筑城墙一面。

在筑完南墙之后,东端折向北又筑一段,与内城东南角抱接;西端一段同样也和内城西南角抱接,使城的平面从正方型变成“凸”字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教学案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习目标1记忆故宫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2记忆明长城的起止点3理解北京城与长城在历史上的地位预习导航一明清皇宫1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___________ ,在_________ 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北京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_____ ,_______和_______ 。

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_________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

4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二雄伟的长城1修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 起止点:明长城东起_________ ,西至_______ ,全长___________ 。

3作用(1)防御功能。

(2)长城是促进_________ 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3)确保了北疆的和平与安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合作探究交流探究一:查阅资料,说说故宫在哪些方面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探究二: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点分级演练一针对训练1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顺治帝D康熙帝2北京城有三重,由里至外依次是()A京城、皇城、宫城B宫城、皇城、京城C京城、宫城、皇城D皇城、宫城、京城3下列建筑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是()A京城B皇城C宫城D太庙4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A北京城B万里长城C故宫D天安门5明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A 抵御匈奴进攻B 防御蒙古骑兵侵扰C 迁都北京D 保护生态环境6明长城和秦长城相比,共同之处有()(1)起点相同(2)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时期(3)都是为了抵御外国侵略(4)都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A (1)(2)(3)B (2)(3)(4)C (1)(3)D (2)(4)综合训练1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在()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2故宫被称为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是因为()A 它具有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B 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C 它对统一多民族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 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诊断题1 明太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2紫禁城中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和交泰殿错误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3长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4经郑成功等著名将领坚固增设,长城沿线声势联结,确保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安宁错误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

北师版七年级下教案: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1

北师版七年级下教案: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1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知道长城的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收集资料、提炼资料的能力;注重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积极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合作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向心力与凝聚力、坚韧刚毅精神的象征;利用乡土史的学习,增强对文化遗产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

北京故宫代表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明长城的修筑,其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迹。

这两大建筑都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故宫、长城,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体系〗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前探究――兴趣学习:找一找、查一查、集一集、画一画导入新课――每课一得:中华民族的形成教学相长――教与学:明清皇宫、万里长城课余研究――温故知新:讲一讲、探一探、走一走、寻一寻教学评价――过程评价:填写“历史学习档案表”〖教学理念与思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

”中学历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古人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

北京故宫代表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明长城的修筑,其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迹。

这两大建筑都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三、学情分析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学生都听过甚至有一些学生去过,对它们比较熟悉,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认识到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六、教学理念与思路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课前准备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为 4 个协作学习小组。

2、课文内容分解为4 部分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根据抽到的内容进行准备:①介绍故宫的营建历史及建筑特点。

②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③讲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

④介绍长城著名的景点,并谈谈怎么看长城旅游开发。

3、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影视、图片、文字、门票、邮票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军事、经济、政治、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 产生出属于他自门 第二组:找到外朝区的范围 第三组:找到内廷区的范围 第四组:找到后苑区的范围
要求:每组派1-2名同学进行讲解。注意: 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中轴对称 前朝后寝
(1)房顶形式与建筑等级

(2)蹲脊兽的数量与建筑等级
坤乾宁清宫宫
(3)门钉与建筑等级
“黄瓦” 红墙
一、万里长城
1. 修筑历史 2. 建筑特点
(1)用材施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因地形,用险制塞。 ——《史记》
(3)装饰精美
山西雁门关 长城城门
长城居庸关 长城云台
一、万里长城
1. 修筑历史 2. 建筑特点 3. 历史作用
(1)万里长城保农耕,世代修筑为平安
“下发火炮,外击敌贼,贼矢不能 及,敌骑不敢近”,乃使“官兵得 以固守无恐,即大举敌贼犯边,攻 必难入,亦难出”
中学历史
七年级下学期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 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明清皇宫
1. 紫禁城的基本规制
社稷坛
午门 端门
太庙
天安门
后苑区


内廷区



外朝区


前导区
学习任务单
第一组:找到紫禁城四座城门 第二组:找到外朝区的范围 第三组:找到内廷区的范围 第四组:找到后苑区的范围
要求:每组派1-2名同学进行讲解。注意: 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2)农耕畜牧互相促进,南北文明广泛交流
(大同)“其繁荣富庶,不下 江南” ——谢肇浙《五杂俎》
(3)凝聚民族关系,融合华夷文明
秦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 与大禹治水等。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 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 矣。如是,则中国民族之必无汉唐之发展 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安全教育一分钟】右侧通行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讲学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历史教科书年级:七年级(下)执笔人:辛丽英初审:审核:时间:月日课题: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过程目标:阅读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了解故宫和长城的雄伟、庄严。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明清皇宫,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3.情感目标: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学习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学法指导】先学后教【教学设备】多媒体【学习过程】【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学法指导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5页--117页【明清皇宫】一目的内容,在教材中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一)明清皇宫明清皇宫:(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

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三重。

建筑布局:(看图体会)。

三大殿:、、象征政权中心。

后三宫:、、。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建筑群。

1987年被平定为学法指导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7页--119页【雄伟的长城】一目的内容,在教材中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二)雄伟的长城修筑目的:起止地点:、修筑特点:长城作用:雄伟的长城明清皇宫故宫太和殿明长城【第二部分共同探究】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几个帝王不主张修长城,唐太宗是其中的一位。

他认为那种劳民伤财的消极防御的办法不可取,主张采取积极防御的办法,即打到侵略者的老巢去,加以消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

清朝皇帝也不修长城,并且注意保护,“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

(下面两个问题看谁答得有道理)(1)唐太宗不修长城是怎样保证边疆安全的?(2)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第三部分归纳整理】总有一天你会去北京参观故宫、游览长城,为了省下请导游的钱,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吧。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最新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主体分析与设计本节课属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本单元主要讲述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这样一个过程,本课主要讲述明清的建筑皇宫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显示大一统的气派。

在讲述本课时,由于想到故宫、长城是两个旅游景点,所以决定将历史课堂变成一次旅游景点的参观,学生当导游,写并说导游词,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他们的心灵和眼睛去触摸历史,体验历史,体现课堂“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身在其中,感触建筑的雄伟,感受先民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结构,再结合学生认知程度和心理特征,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布局,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目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故宫和长城及对它们的认识,体会先民伟大的气魄和聪明智慧,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重点和难点。

重点:故宫布局,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目的、作用。

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先民伟大的气魄和聪明智慧和艰苦勤奋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前设置在设计时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下让学生查阅故宫长城的有关资料,通过布置任务驱动牵引学生完成目标,以从中获得心理满足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活动组织能力,将学生根据素质差异分成六个小组,让好学生带差学生,以求整体提高。

六、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北京故宫和长城的影视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到过北京见过长城吗?学生:去过(没有去过),学生兴趣盎然。

老师:那么大家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游览一下北京故宫和长城吧!下面我们先到故宫去游览一番?阅读课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通过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在交流中点出故宫的布局,简单勾画北京平面图,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以加深学生记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北师大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教学难点: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长城图片导入新课。

中国的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历史上,哪些朝代大规模修建长城?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古代还有哪些伟大的建筑工程?(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明清北京城师生共同探讨:1.你对北京城和紫禁城有多少了解呢?2.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探究二:雄伟的长城师生共同探讨:1.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长城的作用是什么?2.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3.长城精神?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知识,对于秦朝的统一及其象征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秦朝,理解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华民族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秦朝的气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好教学流程。

3.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秦朝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述秦朝的统一过程,展示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朝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秦朝,理解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知识点:
1.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2.故宫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3.故宫是如何体现王权至上的特征的?
4.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5.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6.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
7.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
8.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曾修建过长城?
9.明长城有什么特点?(目的、起止、地位)
10.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不同之处?
11.长城在历史上有何作用?
12.长城精神是什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导学案 【情境导入】你去过首都北京吗?你到过长城吗?你听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吗?今天,老师就带你去领略北京城和长城的风采,去感受大一统的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自学思考】明清皇宫:(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

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三重。

建筑布局:(看图体会)。

三大殿:、、象征政权中心。

后三宫:、、。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的建筑群。

1987年被平定为明清皇宫修筑目的:起止地点:、修筑特点:长城作用:【合作议惑】 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几个帝王不主张修长城,唐太宗是其中的一位。

他认为那种劳民伤财的消极防御的办法不可取,主张采取积极防御的办法,即打到侵略者的老巢去,加以消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

清朝皇帝也不修长城,并且注意保护,“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

(下面两个问题看谁答得有道理) (1)唐太宗不修长城是怎样保证边疆安全的? (2)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分组展示】 一二三组明清北京城 四五六组雄伟的长城 【点评归纳】 总有一天你会去北京参观故宫、游览长城,为了省下请导游的钱,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吧。

雄伟的长城【达标测评】1、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故宫里的社稷坛象征()A、国土B、祖先C、民族D、皇帝3、故宫的整体布局特征是()A、依地形地势布局B、对称布局C、以皇宫为核心布局D、沿河流布局4、明长城东起()A、鸭绿江B、山海关C、居庸关D、嘉峪关5、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是()A、皇城B、宫城C、京城D、外城6、这是秦朝长城,把它和教材上的明朝长城对比一下,再结合所学知识,看二者有何异同。

七年级下21课教案.doc

七年级下21课教案.doc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学校1姓名年级 七年级 课题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学生平面、空间的想象能力。

2. 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提高识图和查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教师引导、利用声像等有关资料及学生新手勾画北京平面图,感悟北京城的特点、成就,体会 东方建筑艺术厚重的文化底蕴。

2. 积极收集长城的图片等资料,相互交流、学习,增强合作意识,感悟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 通过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保护文化遗产和生存环境的意识。

3. 现代北京城向世人展示的勃勃生机,展示中国龙的传人的伟大气魄。

重占 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

教具:图片、文字资料,声像资料, 难点 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示大一统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关键 学生理解感悟。

教 学 流 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现代北京城建筑风采。

通过语言渲染 一、明清皇宫1. 北京城的变迁2. 北京城的构造3. 播放课件 走进故吕利用课件,创设情 景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北京名 称变化抢答题: 隋、北宋、金、元 (涿郡)(南京)(中都)(大都)利用历史地图引导 学生看书,参与学 生学习中出示思考题: 1. 故宫视觉感受如何?为什么? 2. 故宫布局特点? 太和殿建筑特点, 为什么?欣赏感受 进行抢答 初步体会北京 城变迁不仅仅 只是称呼,还 有……分组学习,结 合书本、地图、 动手绘画北京 城平面图,并 上前展示成果带着问题观看 影像资料分组讨论,派 代表进行回答创设情景,调动学 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导 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回 顾历史知识。

“温故而知新”学生既学会看书, 又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满足学生学 习的成就感通过生动的画面直 观性地展现增强感 官效果;通过讨论 交流,使抽象认识 升华到具体认识, 感受北京城的大一 统气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明清北京城和皇宫的了解,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从材料中猎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筑、结构、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展示和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想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通过勾画北京城的平面图,认识其布局的特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概和坚强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商量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打算〕教材分析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展和稳固时期,在专制总揽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概雄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基于教材的这一内容,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故宫和长城,难点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明媚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学情和教法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而定。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短暂,形象思维兴盛,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参与意识强,但缺少理性分析能力。

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形象为载体,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影片、图片等,充分发挥文化课的特点,创设一种历史教学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案教案

第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案教案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主备:骆永勤课型:新授课审核:七年级历史组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课堂学习课前准备:1.明成祖把都城从迁到北京,在元的基础上大规模地扩建新的北京城。

2.为了防范骑兵南下骚扰,明朝在历代基础上,花了二百多年埋单修筑长城。

3.明长城东起西到,全长六千多公里,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一.学习过程1.明清皇宫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你能说出故宫的布局有什么特点?(2)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这有什么象征意义?(3)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4)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含“仁、和、中、安”等字?2.雄伟的长城(1)你知道中国古代哪些朝代修过长城吗?(2(3)长城的修筑起了什么作用?二.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是()①敦煌莫高窟②都江堰③故宫④长城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A.沈阳故宫 B.北京故宫 C.万里长城 D.避暑山庄3.我们现在所看到长城多为()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4.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西至居庸关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东起辽东。

西至嘉峪关(二)试一试:阅读教材勾画出北京城的平面示意图。

教后记:。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发布者:林少忠〖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明清北京城和皇宫的了解,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造、结构、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通过勾画北京城的平面图,认识其布局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基于教材的这一内容,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故宫和长城,难点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学情和教法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而定。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短暂,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性分析能力。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教案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族的象征
班级: 姓名: 学号:
主备人:胡婉辉 参与者:郑碧丽 王柏英 刘蕾 审核人:郑碧丽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明清皇宫的布局及建筑特点。

2、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修建目的及作用。

3、感悟故宫和长城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5-117页“明清皇宫”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

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__ 、 ___ 、 __ 三重 三大殿: 、 、 象征政权中心
后三宫: 、 、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的建筑群。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7-119页“明清皇宫”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防范____________南下侵扰,明修筑了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的长城。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罗列要点,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1、 明修筑长城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你的疑点、难点:
明清皇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示例
课程标准
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对紫禁城和长城的介绍,让学生对明朝文化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

通过录象、歌曲、学生充当故宫导游等方式,让学生对紫禁城与长城有形象具体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明朝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教案(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上一节关于明朝历史的文化课,内容主要是关于故宫和长城。

同学们都去过故宫,也都爬过长城,面对金碧辉煌的古老宫殿,或者当你站在长城上的时候,心中会有怎样一番感受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禁城,登上长城,共同去领略明朝古老的文化。

一、紫禁城
1.北京的历史
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的首都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元朝。

以后,明清两代皇帝又对北京城不断扩建,终于形成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北京城。

2.明清北京城的布局
(演示明朝北京城示意图)
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京城和外城两大部分。

请同学们看看明北京城像个什么呢?(学生回答:帽子)所以老北京也叫“帽子城”。

京城又叫内城,又分为内外三层:宫城、皇城、京城。

宫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紫禁城。

宫城外面是皇城,其正门为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明称承天门)。

皇城的范围包括了紫禁城、太液池、景山。

请同学们想一想,太液池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
皇城外围就是京城。

京城内店铺林立,为富贵之家的聚居之地。

四面共有9座城门,请同学们对照手中的新版交通图,根据今天的地名来猜想当时这9座城门的名字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抢答。

这九个门的名字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

(依次在图上显示)
在明清两代,九门的走法也是有讲究的,例如正阳门是京城的正门,所以走皇辇宫车;皇家派兵打仗,出兵时要走德胜门,归朝时要走安定门,就是为了图个吉利;还有皇
家用的水,是专门从西郊玉泉山拉来的泉水,每天傍晚,皇家的运水车都要吱吱呀呀地进到西直门,这是专门为它开的门。

其它几个门又都有什么作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考证一下,说不定你会意外地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呢。

关于这些城门虽然有很多故事,但是到今天它们大多已经不存在了,正象同学们看到的,它们现在大多已经仅仅只是地名了。

由这些城门所连接起来的城墙也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是,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现在的北京地图(演示市区图城墙虽然没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二环路)并且向外辐射,直至五环路。

这也许就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吧。

也是明清北京城永恒的魅力吧。

纵贯北京全城的有一条中轴线,全长8公里,像是全城的一条脊椎。

从外城正中的永定门作为起点,经过内城正中的正阳门,皇城正中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故宫的中心,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锋,而止于鼓楼和钟楼。

播放一段关于北京中轴线的录象材料。

北京城的布局正是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对称展开,规模宏大,主次分明,严谨整齐,雄伟端庄,成为古代都城建筑的典范。

而在这条独具魅力的中轴线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明清的皇宫──紫禁城了。

3.明清皇宫──紫禁城
下面我们看一张紫禁城的俯视图,先对紫禁城有一个总体认识。

1)紫禁城的规模
明成祖营建北京城,最大的工程就是修建皇宫紫禁城。

它的修建前后历时15年的时间,明清两代,一共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座戒备森严而又富丽堂皇的宫殿里。

从它建成之年算起,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了。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简直就相当于中国一座不大不小的县城;民间传说故宫有房间9999间半,后据专家考证,现存房间也有8700多间,简直就又像一个迷宫。

紫禁城从建成之日起,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大自然的风霜雪雨,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

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宫建筑群。

我们再来看看紫禁城的建筑群。

宫城中的主要建筑分外朝、内廷两部分。

外朝以“三大殿”为主体,是帝王发号施令、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

内廷以“后三宫”为主体,是帝王日常办公和起居的地方。

“外朝”和“内廷”是当年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外朝”和“内廷”地处整个皇宫群的什么位置之上?
学生回答:中轴线上。

它们不但地处整个宫殿群的中轴线上,也正在当年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无处不体现着天子的威严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国古建筑讲究对称美,在中轴线两侧还分布着东西六宫,是当年嫔妃的住所。

“外朝”、“内廷”与东西六宫既各成一体,又遥相呼应,共同勾画出了紫禁城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统一。

在课前调查中,我知道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去过故宫,但可能是时间久了,或者有的同学去故宫的时候对故宫还不十分了解。

所以到今天,关于故宫,我们也忘的差不多了。

那我们正好借今天这个机会,来一次“故宫课堂虚拟漫游”,在我们班几个同学的讲解下,再对故宫来一次“神游”。

我们的路线就选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吧。

好,现在“神游”开始,我们全班同学现在都站在了紫禁城的正南门──午门了。

那现在就请A和B两位同学带我们进入紫禁城吧。

2)紫禁城的“三大殿”、“后三宫”
(学生讲述略)
出了神武门,我们过一条马路,就到了景山。

景山本身没有什么太妙的景致,但如果我们选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登上景山上最高的一处亭子,就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地震撼,因为呈现在我们眼前是: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全景。

请学生谈感受,请你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故宫给你的印象。

同学们都谈了对故宫感受,那古人是如何描述皇宫的呢?我们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句诗来结束我们的“紫禁城之旅”吧。

唐朝诗人骆宾王有一句诗:“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面对明清皇宫紫禁城,你是否也感觉到了古人所说的“壮”与“尊”呢?
也许在故宫中,面对皇权的尊严,我们多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感到心情的压抑。

但我们登上长城之颠的时候,你的心情会不会为之一变呢?
学生谈感受。

下面我们看一段关于长城的录象,在录象片中,寻找一下你对长城的感觉。

在看录象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历史上都有哪些朝代修建过长城?
二、雄伟的长城
1.长城的历史:
在这些修筑长城的朝代中,都有哪些朝代曾经大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学生:秦、西汉、明。

这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到达了万里以上,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都曾得到过“万里长城”的美誉。

这三代所修的长城,就将近5万里。

据估算,如果把用来构筑长城的砖石筑成高五米、宽一米的城垣,其长度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可见这是多么宏伟的工程!难怪宇航员从月球看地球表面,都可以看到长城的痕迹。

2.长城的作用
那这些绵延不断的城墙在古代到底起到了一些什么作用,以至于从春秋战国一直修到了明朝灭亡。

出示材料(材料略让学生讨论。

长城不仅仅是一项浩繁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一条分隔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战线,它更是中国人民勇敢、坚韧、智慧、顽强抗敌精神的象征。

如今的长城,更重要的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它的精神,毕竟众志成城才是坚不可摧的“长城”。

在今天,长城更注入了自信、进取和创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开放的胸怀,勇于参与世界竞争。

无论长城在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在今天长城无疑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

长城总是在危难之时,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播放歌曲《长城谣》,介绍其创作背景。

提及《国歌》,介绍其创作背景。

也许将来有一天长城的实体会因不堪岁月的侵蚀而倒塌,但我相信长城精神将永不倒!
无论如何,长城是与我们的今天与未来密切相关的,出示两段材料,找学生朗读:1)“1984年5月4日至1985年9月24日,三个普通的年轻人,董耀会和吴德玉、张元华一起,从山海关出发,翻山越岭,穿越戈壁沙漠,历尽千辛万苦,历时508天,到达明代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完成了徒步走长城的壮举。

中国人在长城上留下了人类第一排完整的脚印。


2)“1972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首次访华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次宴会上,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长城告诉我们,中国有伟大的历史,建造这个世界奇迹的人民也会有伟大的未来……
从这两段材料,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长城与我们今天与未来的联系,找到一些长城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关系。

紫禁城的辉煌与长城的雄伟,是明朝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节课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再去一次故宫或者是长城,去再一次领略他们的雄奇和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