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2.理解“雾凇”一词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象;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热情,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2.理解和掌握“雾凇”一词及相关语言表达;3.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象。
【教学准备】1.教案、教具、PPT及相关图片;2.学生用书《语文(四年级上)》。
【教学过程】Step 1 温故知新(15分钟)1.教师由学生有无见过雾凇的景象而引入教学,并画出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2.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看到的雾凇,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Step 2 导入新课(20分钟)1.整合学生的理解,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2.介绍一些与雾凇相关的小知识,如:雾凇只有在极寒的天气和湿度较大的地区才会形成,等等。
Step 3 培养学生对雾凇的感知(35分钟)1.请学生开启园林、外语教材等板块,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图片等,让学生对雾凇有更深入的认识;2.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完成相关小练习,例如掌握有关词语的用法,编故事或描述雾凇的美丽景象等;3.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让学生了解雾凇的美丽景象。
Step 4 课堂小结(10分钟)1.请学生交流分享上述小练习的收获;2.教师带领学生理清课堂知识重点,提醒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与汲取。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自然资源为教学对象,通过自然景物学习来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间事物,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带给人们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与素质。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导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学习第一自然段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交流汇报:(1)、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雾凇的形成和特点。
2.理解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雾凇的方法,加深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对自然的敏感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雾凇的特点和作者对其的描写手法。
2.掌握夸张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加深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课件,熟悉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学生:准备好《语文》教科书和笔记工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雾凇这个自然景观,并引入本文主题。
(二)讲授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具体介绍雾凇的形成和特点。
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加深对雾凇的理解。
(三)阅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分析文中语言、情感、结构、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并注重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在遇到生词时,教师及时进行解释。
(四)讨论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就雾凇的特点和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同时,对学生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时候有遇到生词,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生词学习,使学生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另外,我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设计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生:雾凇有什么特点?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雾凇》教学设计》摘要: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教学两课课、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复习《九九歌》⑴学们以前学《九九歌》还记得吗教学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学会课7生其田格前面6只识不写理由生组成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3、了吉林雾凇奇观形成原因以及雾凇奇异景象教学两课课、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复习《九九歌》⑴学们以前学《九九歌》还记得吗?谁背背?⑵指名背诵⑶你知道冷候吗?、揭示课题⑴这三九严寒地冰封际吉林雾凇可是闻名全国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国四奇观⑵出示挂图板课题①指导凇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雾凇是水汽遇冷树枝上结成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二、初课、讨论⑴全体会雾凇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⑵指名回答、课⑴出示要①轻课边划出生词对照生表准音②顺句子长句停顿③通全标出然段序⑵学生按要课⑶检情况①抽词语卡片纠正下列音封、凝、零、凇、琼等②指长句如这蒸腾雾气慢慢地轻轻地层又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③指名分然段课三、精课段、由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交流3、提问什么吉林雾凇会成闻名全国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分组讨论5、组汇报看图理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6、指导朗(出雾凇美丽、奇特出豪语气)7、练习背诵①由练背②看挂图板试背③指名背诵评议④愿背齐背二课、看图背诵节师述(指图)学们看这就是闻名全国吉林雾凇奇观作者用极生动语言对它进行了描绘谁能看图背诵然段?学生背诵然段二、学习二节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呢?请由节边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由课、交流、古人云学贵得通、想必学们定有不少收获说说你出了什么?(别交流)b、你还有什么不明白?(集疑、疑)3、指导朗①选择师述节你喜欢哪几句就哪几句但要尽量把它由练②指名③突出重(出示重)、你说说你们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b、指名评价、练习背诵看看谁记得快?记得牢?、指名背三、学习三节师述这寒冷夜里雾凇悄悄地形成了当二天清早人们漫步松花江边看到这突如其美景会怎么赞叹呢?①指名3节②板千姿态写出了什么?琼枝玉树又写出了什么?琼是什么思?③看到这千姿态琼枝玉树人们会怎么赞叹呢?指名出示忽如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懂这句话思吗?四、导游师述吉林雾凇美不胜收闻名全国定吸引了不少游人我们很多人都没吉林都想睹吉林雾凇风景如你是吉林当地朋友伙想请你做导游你想怎么介绍呢?下面分组讨论会儿我们比比看谁当得像?当得?、组讨论b、指名当评价五、游客如我们换角色你是正漫步松花江边游客有生以次看到这美丽雾凇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雾凇一、教学背景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在苏教国标版上册教材中的“风景独好——雾凇”一课。
本课是一篇描写雾凇的文章,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2.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全文,建立正确的语感、感动和审美;3.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雾凇的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2.能正确朗读和理解全文,建立正确的语感、感动和审美。
难点1.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内容1.知识讲解–介绍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范围;–讲解雾凇在文化中的作用和历史价值;–补充相关的地理和生态知识。
2.文学欣赏–阅读《风景独好——雾凇》一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艺术效果;–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培养。
3.创意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文学欣赏,进行作文创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1.导入(5分钟)–走进课堂,欢迎学生,并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2.知识讲解(30分钟)–介绍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范围;–讲解雾凇在文化中的作用和历史价值;–补充相关的地理和生态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文学欣赏(40分钟)–阅读《风景独好——雾凇》一文;–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艺术效果;–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培养。
4.创意写作(4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文学欣赏,进行作文创作;–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巩固认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活动与方法1.讲授法:讲解雾凇的相关知识,并协助学生构建相关的概念模型;2.演示法:借助图片等媒体资源,形象地演示和展示雾凇的美丽和神秘;3.互动法:组织小组讨论、问答、课堂演讲等互动形式;4.创新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意,进行写作创作等灵活教学方式。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
《雾凇》教学设计(优秀5篇)《雾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雾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4、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质疑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一篇课文《雾凇》,【课件: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吉林雾凇和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呀?提提看!(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质疑)3、是啊,什么是雾凇呀?雾凇是怎样的奇观呢?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呀,都在课文当中,【课件】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的前两个字都是翘舌音,我们平时所说的“今天气温最高温度8度,就是指8摄氏度”;“夜幕降临”的“幕”最下面的是一个“巾”字。
跟“幕”自形相似的还有土字底的“坟墓”的“墓”,日字底的“暮色”的“暮”。
【课件】同学们在自己座位上大声地读读这些词语。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大家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既对又快!【课件】(出现单个词语让学生读)了,在“松花江上游”的后面适当停顿。
(范读)读第二句的时候,要在“松花江”“流经”“非但”后面适当停顿。
请同学们多读几遍,然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动画屏显:读一读(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5、这篇文章一共有3个自然段。
【课件】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现场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段意)第三板块精读感悟1、对了,课文的第1、3自然段就具体描写了雾凇的景观。
【课件】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最吸引你的、最美的词语用笔划画出来,好好读一读。
(现场教师学生交流)朗读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动人”!(范读)【课件】现在请你也来读一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雾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的独到之处。
3、让学生感悟雾凇的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精彩的录像,想看吗?(播放录像:雾凇的奇观)提问:刚才老师播放的是什么?(板书课题:雾凇)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凇”的读音和写法。
3.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这样美的景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见到?它是怎样形成的?4.学生分组讨论,初次尝试回答。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1.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书前听清老师的要求。
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多读几遍。
②遇到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
③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画一画,做个标记。
2.认读生字。
(1)读生字(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小组之间互相读,玩“摘苹果”游戏)。
(2)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雾凇俗称缀满缭绕弥漫笼罩凝结琼枝玉树蒸腾晶莹(3)指导书写。
三、听读,体味。
(1)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根据训练目标,指导朗读第一段)1、读后提问:谁能用几个词说说雾凇的景象之奇特?(出示课件:洁白晶莹银光闪烁)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3、师:这种景观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写出它的知名度?(板书:闻名全国)4、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形成的全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哪一句话慨括地写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讨论、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
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结合重点词句品读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感受雾凇景观之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吉林雾凇景象的奇丽、形成的奇妙、姿态的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象难点: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情境创设、品词品句品读等教学法,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在品味中悟出文中意境。
学法:以自读自悟、品读想象、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表达想法,在品悟想象中拓宽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精品版
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精品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雾凇》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下面先请大家观赏一组雾凇的图片(出示图片)在观赏的时候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雾凇?2、多美的雾凇啊!(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雾淞?生说(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3、大家说得真好,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3页,自己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1)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2)指名回答(美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点击变色: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十里长堤缀满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4、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多而美的特点吗?谁来试试?(指名读)6、小结:听了她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
你们想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出示三个自读要求)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谁来说说是哪一句?生回答(1)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板书: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3、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这么壮观的雾凇呢?学生回答a、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四年级语文《雾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
(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江畔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雾凇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夜幕降临零下淹没模糊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2、讨论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板书)3、齐读这两个词。
4、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5、指名朗读,齐读,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
6、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课文还写了雾凇的哪些特点?7、交流:玉树琼枝、千姿百态(板书)8、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雾凇的“千姿百态”。
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9、说话训练: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10、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美景:出示雾凇的全景和特写2、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4、交流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都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
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指导朗读。
四、精读第二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2、质疑后归纳:①什么是雾凇?②雾凇形成需要什么条件?③雾凇是怎样形成的?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4、讨论交流:①什么是雾凇?指名读: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大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大全《雾凇》教学设计教材简说《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从《雾凇》这篇文章的段落构成看,一是写景,一是阐明科学道理,既要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动人,又要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但是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雾凇》这篇课文中,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
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
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
一开始,要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
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
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如: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
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里自由放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雾凇奇观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雾凇》精彩教学设计吧《雾凇》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佚名)《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佚名)《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作者:沈芳)《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宜兴市张渚小学唐君芳)《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作者:黄晓芬)《雾凇》教学设计之一(佚名)《雾凇》教学设计之二(韩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说课稿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提炼关键信息。
设想: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让学生讨论雾凇与霜、雪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6.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写作练习,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课堂写作: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如“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雾凇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3.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答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归纳
4.情感态度: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学生对于雾凇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文章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1.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四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雾凇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产生困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适时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
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
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
从文本的段落构成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段。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掌握“雾”的写法、多音字“模”的正确读音。
理解“凇、饱和、镀、千姿百态”的意思。
掌握结合具境理解词语的方法。
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形态美,学习课文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总分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总分的结构特点。
2.掌握结合具境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总分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教师评价:很棒,你说的很具体,谁能像他这样说?
2.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光。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吉林去看看那里的雾凇。
齐读课题。
3.雾凇(重点指导“雾”)
(1)同学们,“雾”是本节课的生字,大家看屏幕,怎样记住这个字?(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它写美观吗?(学生观察,说书写“雾”字时,应注意的问题。
)
(2)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2个。
4.同学们,“淞”也是本课的生字,看老师写“凇”这个字。
(1)你还认识哪些两点水的字?(PPT播放含两点水的字)看着这些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两点水“水遇冷凝之形”。
说明这个偏旁和水遇冷凝固有关。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本课的一些词语。
(1)出示词语洁白晶莹琼枝玉树银光闪烁银松雪柳笼罩缭绕弥漫蒸腾模糊
(2)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谁来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2遍。
(3)大家看“模糊”里的“模”字,是个多音字,它有2个读音分别是mo mu。
当它读mo的时候,可以组哪些词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当它读mu的时候,可以组哪些词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3.词语掌握的很好,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着雾凇都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谁来说说?
同学们,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过,他们的收获也是不同的,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也已经大体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形成过程
1.同学们,“雾凇”被称为四大奇观之一,课文不仅写了它的样子美,而且写了它的形成。
哪一个自然段写了它的形成?(第二自然段)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最能概括它形成的神奇过程的那句话。
把它划下来。
教师巡视。
3.交流中心句,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1)指生交流。
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画出概况写雾凇形成的句子。
你也是这样画的吗?
(2)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畅所欲言)
(3)你能从这么多的信息中找到,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两个必要的条件?(学生交流: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板书:水汽饱和遇冷
4.理解中心句
(1)在这句话中的“饱和”你是怎样理解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饱和”在字典中有这样2个解释(PPT出示),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中的“饱和”应该怎样理解呢?
饱和:A、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里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继续溶解。
B、是指在某个范围内某种事物的数量达到最大限度。
(3)光知道“饱和”的意思还不够,把“饱和”放回到课文中去,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它,江畔的什么达到最大限度?
(4)同学们,作者用一句话就写出了雾凇形成的过程,这就叫概括写。
5.介绍一种事物概括写还不行,还要具体写,才能让人们了解得更清楚。
接下来,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提示(PPT出示):1、看看哪些词语写出了过于饱和的水汽圈出来?2、哪些句子写出了遇冷凝结的过程,在下面画横线?
6.交流第一个问题:通过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水汽是过于饱和的?小组内交流。
(1)学生抓住“随风飘荡”“涌向”“笼罩”“弥漫”等词语谈体会
(2)同学们,从松花江面有缕缕雾气出现,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它们升腾着,翻滚着,涌向松花江畔,这气势也是非常壮观的,我们用朗朗的书声把这气势读出来吧!把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也注入到你的朗读中去吧。
形成雾凇的另一个必要条件“遇冷”,你能从文中找到吗?
7.交流第二个问题:哪些句子写出了凝结的过程?
(1)指生结合具体的句子交流感受。
自由交流
(2)聚焦重点句“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多元化朗读。
把“慢慢地”“轻轻地”读出来吧;把雾凇的壮观读出来吧。
(3)这段话中有一个字写出了水汽缓慢的附着在树枝上的过程,是哪个字?
B、引导学生说出“镀”。
你是怎样理解的?
C、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镀”的:
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一种金属薄而均匀地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
把它放回课文中,联系着课文内容,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一起欣赏着图片,读最后一句吧。
雾凇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再来读课文体会一下吧
雾凇的形成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们再来读一读
把你对这段文字的所有理解都注入到你的朗读中去吧。
从大家的读中,老师听出来了,你已经把雾凇形成的过程牢记在心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8.同学们,通过读我们明白了雾凇形成的过程,我们再来从看看作者用什么结构方式,来写这段话的?
这种总分的结构形式说服力强,这种写法让读者更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雾凇样子
1.同学们,雾凇的形成过程是神奇的,雾凇成之后的样子是迷人的,同学们看屏幕。
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学着第二段的写法,赞美一下吧。
2。
同学们,图片欣赏完了,谁来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学生欣赏,完成句子练习“这美轮美奂的雾凇,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3.这么多的姿态,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千姿百态”
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把老师也带进了琼枝玉树,美轮美奂的情境中了。
4.难怪人们会赞叹——引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吉林雾凇的美,关键学习了它形成的过程。
像这么美的地方还有很多,像云南石林、长江三峡、桂林山水。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过渡)
五、布置作业
老师推荐大家读一读:
陈淼《桂林山水》刘白羽《长江三峡》季羡林《石林颂》
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
“夜看雾”
夜看雾是指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江雾景观。
该景一般会在夜里10时左右出现,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出现,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雾气升腾着、翻滚着涌向松花江两岸。
霎时间,江边的街路、建筑都被大雾所笼罩,游人将置身于浓重的云雾之中,江边的建筑物、树木也在雾中若隐若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整个街路仿佛成为云海仙境一般。
一般来说,当夜的江雾越是浓重,次日的雾凇景观越是壮观,这也成为了吉林雾凇预报的重要征兆。
“晨看挂”
是说清晨起来看“树挂”(雾凇)。
经过一夜的浓雾,清晨当人们再次来到雾凇观赏区时,前夜那十里江堤上黑森森的柳树、松柏和千年榆树,居然在一夜
之间被江雾染得一片银白,在眼前豁然呈现出一个银色梦幻般的奇妙世界。
江边的树木凝结了厚厚的雾凇,太阳被晨雾遮住。
每一棵垂柳的枝条都晶莹闪烁,宛若玉枝垂挂,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株株被雾凇所装扮的松柏都似银菊牡丹盛开、寒冬腊梅怒放,就连路边的小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
“待到近午赏落花”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描述观赏雾凇脱落时的情景。
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怀着对雾凇的妒忌,促使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开始脱落。
最初只是一点一片的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的滑落。
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
纷飞的雾凇会似雪花一样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