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说明书2

一、设计标准根据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手册》(1991年编印)以及《公路桥涵标准图》(JT/GQB003-2003, JT/GQB004 -2003)。
全线桥涵技术标准采用如下: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二、涵洞设计说明本项目共设涵洞6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6米/1道,钢筋混凝土圆管涵33.5米/2道,详见圆管涵一览表(S4—2—2)、盖板涵一览表(S4—2—1)。
三、设计理论(一)钢筋砼盖板涵设计㈠结构基本假定①盖板两端为铰接支承在上端,台身下端与基础固接,盖板内力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②盖板按简支板计算;台墙按简支梁计算,并按弹性地基梁进行验算。
㈡设计中的计算假定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上部盖板与台墙顶紧,下部基础河床铺砌与支承梁作为支撑成为四铰刚构系统,按四铰刚构计算。
②洞顶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按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度角分布。
③荷载引起的台后土压力按换算土柱高计算。
④涵洞泄水能力按无压力计算,全部为自由出流,出水口流速不大于4.5米/秒。
(三)钢筋砼圆管涵设计㈠设计计算理论①分别采用容许应力和极限应力对截面进行应力与裂缝分析及计算。
②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性体理论核算。
③管节钢筋按纯弯板截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管节钢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④当填土厚≤6米时,考虑活载影响;大于6米时,不考虑活载影响。
⑤土重:按土柱重理论计算,内摩擦角φ=35°,土容重为18KN/m3。
涵洞设计说明c.doc

桥 梁 涵 洞一、桥涵设计依据、标准及采用情况1.桥涵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1)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C30——2002)。
3) 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4) 交通部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5) 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6) 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7)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程》(JTJ004——89)。
8) 省交通厅颁《安徽省改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02-12-20发布,2003-01-01实施。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根据《XX 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确定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4.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100。
5.涵洞宽度:涵洞与路基同宽.6.主要结构形式为:钢筋砼盖板涵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二、沿线桥梁、涵洞分布情况全线无桥梁,共设置涵洞四处,K0+140为1-4X4m 盖板涵, K0+286处为φ1.0m 的圆管涵,K1+006处为1-4X3m 的盖板涵,K1+143处为1-4X4m 的盖板涵。
三、涵洞1. 主要材料:材料规格以设计图纸中标明为准,一般材料规格如下:盖板涵:盖板采用C30砼,钢筋为R235钢筋和HRB335钢筋,台身采用M10浆砌片石,基础及洞口构造采用M7.5浆砌片石。
圆管涵:管身混凝土为C25;螺旋形主钢筋为R235,直径为6.5mm ,纵向钢筋为R235,直径为8mm ;管基为C10砼和砂砾垫层;帽石为C20混凝土;端墙、端墙基础、洞口铺砌、隔水墙、锥坡为M7.5浆砌片石;M7.5砂浆勾缝。
2.施工要点:盖板涵:(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每块板宽采用99cm 、74cm ,涵洞的中间部分均采用每块宽为99cm 的正交板,涵洞两端采用预制盖板74cm 进行调整涵长,板的块数取整数。
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4.1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2007)。
4.2 技术指标1)净跨径: 1.0m2)斜度:0°(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3)荷载等级:公路-Ⅰ级4)涵洞类型:圆管涵5)地基容许承载力:250KPa6)本设计段共1道圆管涵4.3 主要材料1)圆管涵:C30钢筋混凝土2)帽石:C25混凝土3)管涵基础:C15混凝土3)基础垫层:砂砾石4.4 设计要点1)圆管涵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
2)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
3)在涵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而不满足相应图纸中容许承载力要求时,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4)涵洞过水流量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
5)涵顶填土高度控制范围:0~4m。
4.5 施工要点1)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的工艺,工厂集中预制,或向水泥制管厂订制。
管节分段长度,分别为1.0m和0.5m(调整涵长用)。
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才能脱模、堆放和运输。
脱模时应在管壁上注明适用的填土高度。
2)管节接头采用热沥青浸炼的麻絮填塞,管内和管外各填一半,不得从管外一次填满,最后用满涂热沥青的油毛毡围裹两道。
3)管涵基础、垫层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必须注意平整,砂砾垫层必须均匀、密实。
4)沿涵长每隔4~6米设一道沉降缝。
另外在涵洞基础襟边以上,沿接缝、沉降缝周围设置20厘米,顶宽25厘米的粘土保护层。
涵洞通用图说明

涵洞通⽤图说明涵洞通⽤图1 本图适应范围1、钢筋砼圆管涵:孔径0.75m、1.0m、1.25m , 管顶填⼟⾼度0.5-10.0m。
2、钢筋砼盖板涵(通道):跨径1.5、2.0、2.5、3.0、3.5、4.0、5.0、6.0m。
3、倒虹吸:竖井式倒虹吸管中圆管采⽤1.0m,斜倒虹吸管中圆管采⽤1.0m。
4、洞⼝形式:井字洞⼝、⼋字洞⼝5、路基边坡:1:1.5,1:1.75。
2 设计说明及施⼯注意事项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钢筋砼圆管涵:1)管节分段长度分别为1.0m和0.5m;2)各种斜交及正交⾓度的涵洞长度,可通过基本管节,斜管节和端墙调整以适⽤各种情况。
3)涵洞顶上及涵⾝两侧在不⼩于两倍孔径范围内的填⼟须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达到96%。
4)涵⾝每隔4~6 m应设沉降缝⼀道,对于地基⼟质发⽣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或基础对地基的压⼒发⽣变化,以及基础填挖交界处,也应设置沉降缝。
3、钢筋砼盖板涵1)预制盖板按99cm和74cm两种宽度绘制,若需变更盖板宽度,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折算。
2)当为斜交涵洞时,洞⼝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或现场浇筑。
3)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能脱模吊运。
4)盖板块件堆放时采⽤两点搁置,可⽤钢丝绳捆绑吊装。
5)当涵洞的基底⼟承载⼒⼩于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时,此时可在基底铺砌⼲砌⽚⽯、设置砂砾⽯、碎⽯或砂垫层,提⾼基底⼟承载⼒。
6)台后在不⼩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选⽤透⽔性能良好的砂质⼟或砂砾⼟等对称分层夯实。
7)分离式基础涵洞铺砌采⽤7.5号砂浆砌40cm厚度双层⽚⽯,砌筑时应保证砂浆填满,以起到⽀撑及承受冲刷的作⽤。
8)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盖板涵涵台及基础采⽤C20混凝⼟,以提⾼整体强度。
9)⾼填⼟钢筋混凝⼟盖板涵涵台采⽤C30混凝⼟,基础材料对于1.5×2.0m采⽤C20混凝⼟,其余孔径采⽤C25混凝⼟。
4、倒虹吸1)竖井式倒虹吸管中圆管的配筋参见钢筋混凝⼟圆管涵的配筋。
涵洞设计说明书

涵洞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9、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10、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11、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1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I级。
2、设计洪水频率:1/50。
3、交角:0°、30°,交角指水流方向与路线法线方向的夹角。
4、跨径:1.0、1.5、4.0米。
5、基础埋置深度:K0+000~K66+000埋深2.3米;K66+000~K92+000埋深3.0米;K92+000~终点埋深2.6米;6、路基宽度:12.00米。
7、涵台基础:采用分离式基础。
三、设计说明:A、钢筋混凝土明板涵:1、主要材料:(1)、混凝土:台身、台帽、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 盖板、铰缝均采用C30混凝土,涵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2)、砌体:八字墙、河床铺砌、隔水墙、边坡铺砌均采用M7.5浆砌片石。
(3)、石料:石料强度不得低于MU30。
涵洞计算设计说明

涵洞计算设计说明一、圆管涵工程量的计算此例管涵为K0+120处的正交员管涵其孔径为1.25米,进出口形式采用八字墙形式,洞底中心标高为89.4米,路线设计标高为91.9米,路面边缘标高为91.855米,其计算图见后。
m=1.5n=5H=1.97mh=0.85mi=0.03a=1.62c=0.46涵长的计算;Li=[B:+m(H:-a)+c]/(1+im)=[6+1.5x(2.455-1.62)+0.46]/(1+0.03x1.5)=7.38mL=2L:=14.76m取L-15m1.翼墙墙身V=0.5cm(H'-h)+m(H-h)/6n=0.5x0.46x1.5x(1.97-0.85)+1.5x(1.97-0.85)/6x5)=1.44㎡两墙身=2x1.44=2.88m2.翼墙基础V==m(cte:+e:)(H-h)d+[m:/(2n:)](H-h)d+(cte:te.+h/n;)ed e:=12,ez=11,d=0.4,e=0.1V==1.5x(0.46+0.12+0.11)(1.97-0.85)*0.4+[1.5/(2*5)]x (1.97-0.85)x0.4+(0.46+0.12+0.11+0.85/5)x0.1*0.4V_=0.687m2V==2x0.687=1.374m3.进出口铺底V=2x(1.49+1.49+0.98x2)x(1.68+0.1)x0.5x0.25-1.95m4.截水墙V=2x{[1.49+2x0.98+1.49+2x(168+0.1-0.3)tg30]x0.3x0.5} x(0.6-0.25)=0.7m5.端墙墙身V=2x{0.4x(1.25+0.12+0.6)x(2x0.46+2x0.12+1.25)x0.745x0.4}=1.2m6.端墙基础V=2x[0.6x0.4x(2x0.46+2x0.12+1.25)]=1.2m7.15号混泥土帽石V=2x[(0.25x0.4-0.5x0.05x0.05)x(2.41+0.05x2)]=0.5m8.砂砾垫层V=0.3x2.75(7.33x2-2x0.4)=11.5m9.15号混泥土护管V=2.75x0.745x(7.33x2-2x0.4)-0.5x0.745x(7.33x2-0.4x2)=16.3m10.人工开挖土方V=30.5㎡二、盖板涵工程量的计算K1+030处涵洞为4x3的正交盖板涵,其洞口的进出口形式为采用八字墙形式,其洞底标高为89.0米,路面设计高为94.3米,其计算图式见后。
涵洞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外界为进、出入蒙自市区的主要通道,实现了文澜片、雨过铺片两个片区之间交通转换;红河工业园区与蒙自市区的交通转换;,蒙自市区与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
项目起于红河大道与原蒙蚂线交叉处,为既有蒙蚂公路改建工程,路线顺原蒙蚂线向东延伸,经过观音庙村、红河钢铁厂、云锡机械厂、鑫源给水公司,顺接现状天马路西延线终点,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路线里程长为5228.606米,道路规划断面为四块板,双向十车道(含二个公交专用道),红线宽度65米。
本项目沿线自然情况如下:(1)气候、气象蒙自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项目所在的坝区年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4.9℃;年降雨量712~816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冬春季较为干旱。
项目区总蒸发量大于总降雨量,雨过铺一带年干燥度最大(2.10),属干旱地区;蒙自坝(文澜片区)年干燥度为1.81,属半干旱地区。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洪涝和倒春寒、冰雹等。
(2)水文项目附近湖泊有长桥海和大屯海。
长桥海:位于项目东侧,原名矣波草海,为古代湖泊的残留。
1956年兴建东坝和加高南坝后,长桥海成为蓄水4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现有水面10.2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61.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3米。
大屯海:位于项目西侧,为古代湖泊的残留,原有水面24平方公里,1965年修建北坝和西坝后,水面缩小为17.6平方公里,成为容量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项目大部地处大屯海与长桥海间分水岭上,地势较高,据本次对沿线少量取水井调查情况,地下水埋深约10~30米,基本不需特别处理。
(3)地形、地貌蒙自地貌可分为盆地(坝子)、山地和岩溶三种类型,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
盆地位于县域西北,包括蒙自坝、大屯坝和草坝三个坝子,坝子之间为低缓的丘陵带分隔。
本项目大部分位于蒙自坝与大屯坝之间的丘陵带上,地势较为平缓,海拔1300~1400,相对高差小于50米。
涵洞说明

肥西县滨河路(方兴大道~金寨路)工程 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涵洞一、涵洞设计依据、标准及采用情况1、桥涵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⑴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⑵ 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⑶ 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⑷ 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⑸ 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⑹ 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⑺ 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⑻ 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⑼ 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二 、管涵、倒虹吸1、技术指标(1)孔径:单孔100cm 、75cm 。
(2)管顶填土:0.5m-5.0m 。
(3)管涵斜交角: 0°、5°、20°、40°、45°。
(4)洞口形式:八字式、竖井。
(5)汽车荷载等级:城—B 级。
(6)地基要求承载力100Kpa ~120Kpa 。
2、主要材料:圆管涵洞口翼墙、端墙、帽石及其基础均为C20砼,洞口铺砌及隔水墙为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倒虹吸圆管涵井身及洞口翼墙采用C25砼,隔水墙及渠底铺砌采用M7.5浆砌片石。
3、注意事项:(1)预制管节建议采用离心法旋转成型工艺,工厂集中预制可向水泥制管厂订制,管节段长度分别为2.0米和0.5米(调整涵长用)的正管节及斜管节,并应在端面标注型号,如φ125、斜φ125、30°等字样,斜管节也可在现场浇筑,倒虹吸圆管涵采用带企口管节,管节长度为2.0米及1.5米两种,倒虹吸洞口正布,无需设臵斜管节。
(2)管基基底应力按120KPa 设计,如开挖后发现实际地基土质较差,应采取换土措施,换土深度1.5~2.0米。
涵洞设计说明

编辑词条涵洞设计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侧边沟水流时,常常需要修建涵洞。
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注意了满足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
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
同时考虑了农田排灌的需要。
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 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 工程费用和造价□ 当地筑路材料情况□ 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 养护维修条件等。
知道了如何选择涵洞类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各类涵洞的特点及使用条件了。
石拱涵的特点:□ 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 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 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
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 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 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 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 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 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很高在知道了涵洞设计原则和选型原则及各类涵洞的特点之后,就要进行涵位的选择了。
1. 涵洞择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由于单个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
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
涵洞设计说明.doc

洞口设计说明一、设计要点:1、洞口建筑通用图包括:八字翼墙、锥坡、一字墙护坡、跌水井、窨井、急流坡六种洞口型式。
如遇有其他型式,可参考各涵洞设计图有关尺寸,按实际情况另行设计。
其中:八字翼墙,锥坡附有工程数量表,工程表中不包括外接一字墙、田路分隔墙、边沟铺砌及山坡急流槽数量。
2、跌水井一般适用于山坡有水型,窨井一般适用于山坡无水型,八字墙、锥坡一般适用于通道及填方路段涵洞,同时配合边沟。
二、主要材料八字翼墙、一字端墙洞口三、施工要点:1、涵洞进出水口均应与洞身分开浇筑,连结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材料。
2、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铰结板时,八字翼墙之根部顶须削峰成平台,以利于预制盖板上的帽石相配合,削除部分的体积甚小,计算工程量可不扣除。
工程数量中帽石未计入。
3、暗涵洞口帽石,可按涵洞孔径预制安装或砌(浇)筑。
4、洞口八字墙及一字墙的地基承载应力【σ】≥100Kpa。
5、其他未尽事宜按施工规范办理。
盖板明涵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1—85)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2-85)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B,范》(JTJ022-85)二、技术指标1、1.0,2.0,2,5,3.0,4.0米2、交角:0°,10,20°、30°,40°,45°3、载重:汽超-20,挂-1204、地基承载力:[o]≥200Kpa三、主要材料1、预制盖板:30#砼2、铰接缝:30#砼3、现浇铺装层:30#钢筋网防水砼4、支撑梁:25#砼5、台帽、台身:25#砼6、基础:15#砼7、铺砌:过水涵底采用40cm7.5#双层浆砌片石通道涵底采用18cm厚20#砼+22cm厚天然砂砾(或碎石)8、锥坡:7.5#浆砌片石,10#砂浆勾缝9、钢筋:I(φ),II(Φ)级钢筋四、设计要点1、行车道板件活载横向分布系数,按铰接板计算2、行车道板有效厚度,除预制板外,尚计入板顶砼铺装8cm,余均作为磨耗层3、涵台系利用上部构造及下部构造支撑梁作为支撑形成四铰刚构体系,借助于涵台后之被动土压,使其稳定4、本图基础埋深最小深度在涵底铺砌面下1米,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加5、涵台与洞口分开建筑,涵台计算宽度为垂直路基方向的涵台全宽,涵台底面的地基承载力采用平均应力计算五,施工要求1、预制盖板时,须待砼强度达到70%设计值后,方容许脱模堆放和运输;堆放时必须在栓钉附近设置垫块,区分盖板顶面、底面,不得上下倒置2、预制盖板安装后,采用30#小石子砼填塞块件端的缝隙,板接缝处的钢筋网按图弯折,搭接,并以铁丝绑扎,将板面冲洗干净后,用30#小石子砼浇注接缝,注意捣固密实,铺装须在填接缝砼终凝前完成3、盖板两端预留栓钉孔,与涵台锚固4、为保证轻型桥台的稳定,除构造物牢固埋入土中外,尚需保证铰接处有可靠的支撑栓钉,盖板与涵台的胸墙间及板间连接缝间均用30#小石子砼或12.5#水泥砂浆填塞5、预制盖板及涵台上的预留栓钉孔均应位置相应,以便安装6、涵台台帽铺筑三角垫层,使涵台支撑盖板面成1.5%-2.0%的横向排水坡度,上垫1cm油毛毡7、沉降缝在路基中线设置一道,然后向两侧每隔4-6米设置一道,缝宽2cm,用沥青麻絮填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约15cm8、涵台后填土,必须在填塞栓钉孔及盖板连接缝的砼或砂浆强度达到70%进行,填筑台后填土时,应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两侧涵台面对称分层填土及夯实,应选择含水量最佳及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砾石等,并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台后排水设施按具体情况布设,但不宜在涵台中部作泄水孔9、支撑梁应设置在涵底铺砌层里面,正交涵台沿路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斜交涵洞在两涵台交又部分均匀对称布置,并在两端设置斜撑梁;支撑粱需垂直于涵台侧面,其端头应与涵台侧面紧密相接10、位于平曲线,缓和曲线上的涵洞,当需要时,可用调节台帽或台身高度,以及台帽面坡的方法与超高横坡相顺应盖板涵设计说明一、类型:本图按涵顶填土高度设计为两种形式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而一般适用涵顶填土厚度0.5~4.5米。
涵洞设计说明书

涵洞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9、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10、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11、交通部部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1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I级。
2、设计洪水频率:1/50。
3、交角:0°、30°,交角指水流方向与路线法线方向的夹角。
4、跨径:1.0、1.5、4.0米。
5、基础埋置深度:K0+000~K66+000埋深2.3米;K66+000~K92+000埋深3.0米;K92+000~终点埋深2.6米;6、路基宽度:12.00米。
7、涵台基础:采用分离式基础。
三、设计说明:A、钢筋混凝土明板涵:1、主要材料:(1)、混凝土:台身、台帽、基础均采用C30混凝土, 盖板、铰缝均采用C30混凝土,涵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2)、砌体:八字墙、河床铺砌、隔水墙、边坡铺砌均采用M7.5浆砌片石。
(3)、石料:石料强度不得低于MU30。
22标涵洞说明书

说明一、设计依据(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施工图设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363号”文件“关于金华至丽水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执行。
(二)、设计规范设计部分采用的技术规范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024-85);二、涵洞设计说明本标段共设置圆管涵洞5道,倒虹吸圆管涵1道, 石拱涵3道,暗盖板涵3道, 明盖板涵1道,根据已有道路情况,在所设置的通道内设置部分排灌涵洞。
1. 结构型式: 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倒虹吸圆管涵及石拱涵。
..2.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管径为1.5m,倒虹吸圆管涵的管径为1.2m,盖板涵的跨径有2.0m..2.5m、3.0m及4.0m,拱涵的跨径有2.0m,3.0m,4.0m。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管节长度主要有1.0m和0.5m两种, 前者为基本管节, 后者为调整4.管节, 倒虹吸圆管涵的基本管节长度为5.0m。
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基础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100Kpa,盖板涵及拱涵地基容许承载力祥见相应布置图。
主要材料: 管节混凝土采用25号, 中节基底采用砂砾石, 端节基底采用浆砌片石;螺旋形主钢筋采用Ⅰ级钢筋。
倒虹吸圆管涵管节混凝土采用50号, 管枕及管节基座采用20号混凝土, 螺旋主筋采用Φ5的高强丝。
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盖板采用40号混凝土, 台身混凝土采用20号, 基础及涵洞铺砌采用15号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涵盖板采用40号混凝土, 涵台、基础、支撑梁采用20号混凝土。
涵洞设计总说明

涵洞设计总说明六、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钢筋直径不于12㎜这R235钢筋,钢筋直径大于12㎜(包括12㎜)为HRB335钢筋。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明涵)板块间设企口缝,用C30混凝土填塞。
搭板上铺装采用8㎝厚钢筋混凝土;盖板上铺装采用8㎝C40S8防水混凝土,内设10X10㎝的Φ10㎜钢筋网格,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
考虑3㎝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
因此要求涵面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
3、涵台按上端与盖板铰支、下端与基础固结计算。
4、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
5、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6、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0Mpa;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填处理。
换填砂卵石应分层夯实,要求压实紧密。
7、盖板预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
堆放和运输时,必须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8、台背的填土必须在盖板安装就位后方可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对称分层夯填。
台背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填筑,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
9、涵洞应按要求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缝宽2㎝,缝内填沥青麻絮。
10、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不小于两层的油毛毡垫层作为支撑。
11、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明涵)因台背填土歼余沉降产生跳车现象,两侧台背均设置3㎝长的现浇混凝土搭板,搭板一端支承于预埋连接钢筋的台帽上,并与涵面铺装间设置一道缝,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或胶泥),另一端搁置在基层上。
12、明涵在盖板与搭板间设置2㎝CD—40伸缩缝,仅设于一侧。
13、帽石制作时,需设置栏杆预埋钢筋。
14、由于涵洞较长,为方便日后对涵洞进行疏导,在中央分隔带内设置有涵洞检查井。
15、若涵洞检查井与管线位置有冲突,管线位置做局部调整。
16、其它注意事项及要求均按交通部有关的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以及城市桥梁施工要求进行。
涵洞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一、设计标准1、结构的设计基准期:100年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道路等级:公路二级,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4、设计洪水频率:涵洞1/50。
5、涵洞与路基同宽。
6、地震烈度:Ⅶ度7、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二、沿线涵洞的分布情况沿线根据现有池塘、沟谷等情况布设钢筋砼箱涵1道,涵洞总长21.51米。
三、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箱涵:涵身采用C35铪,其受力主筋及构造钢筋均采用HRB335钢筋;帽石采用C35铪,涵身基础为C20砼;洞口河床铺砌、八字墙为C15片石砼,台背回填材料采用砂砾石。
四、设计、施工要点:1、钢筋混凝土箱涵采用就地浇筑工艺。
全箱可分为二层浇筑。
第一层浇至底板内壁以上30厘米,第二层浇筑剩余部分。
两次浇筑的接缝处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浆等)。
2、为了减小箱涵两侧填土的沉降量,以改善涵顶与两侧路面的平顺性,侧墙以外各自不小于4.50米的范围内应以砂性土回填。
3、本设计作为闭合框架的主要受力钢筋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
钢筋焊接接头的类型和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的要求。
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的有关规定。
4、钢筋表上的钢筋形状及图纸上的钢筋接头位置均未考虑错开要求,钢筋接头实际位置及要求应按施工验收规范确定。
5、每道涵洞均需沿涵长方向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涵身断面(包括基础)。
6、箱涵应设置防腐沥青管形防水层。
五、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2、设计安全等级按表1.0.9取值,符合第1.0.9条。
3、桥涵设计时,对不同的作用采用不同的代表值,符合第4.1.2条规定;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两种作用效应组合,符合第4.1.6条规定;4、桥涵设计时计算图式、荷载等级及其标准值、加载方法、纵横向折减符合第4.3.1条规定。
涵洞说明

本图参照《沪宁高速公路桥涵通用图》HNGG/QT-09,HNGG/QT-10和HNQQ/QT-11进行设计。
一、设计依据1. 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97。
2. 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 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4. 交通部部颁《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5. 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二、技术标准三、主要材料四、设计要点(一) 圆管涵1. 管壁各断面的弯矩计算采用公路设计手册《涵洞》第六章第二节介绍的刚性圆管涵计算方法计算;管壁厚度与孔径比采用1∶10。
2. 管身荷载:管身所受恒载包括管身自重、管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
管身所承受的活载即车辆荷载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假定的水平面上,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匀分布;圆管的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土柱引起的水平荷载计算;填土容重为18kn/m3,内摩擦角为35°。
3. 根据管顶及管侧内力计算结果,按单筋截面砼配置管壁内、外两层受力钢筋。
4. 内径为1.5m的圆管涵用于主线上,内径为1.0m的圆管涵用于填土高度小于4.0m的互通匝道上。
(二) 箱涵1. 箱身按闭合箱形截面,取1m箱长进行内力计算。
顶、底板按压弯或拉弯构件配筋,侧墙按压弯构件配筋。
2. 箱身荷载箱身所受恒载包括箱身自重、箱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搭板重(填土高度小于0.5m时),而不计箱内底板上面的铺装、车辆(含流水)等荷载。
箱身所受活载,当箱顶填土高度小于0.5m按45°角扩散车轮荷载,并计入冲击力;当箱顶填土高度等于或大于0.5m时按30°角扩散车轮荷载,不计冲击力。
活载通过填土引起的侧压力,按箱身全长范围内的箱后填土破坏棱体上的活载换算成等代均布土层厚度计算。
涵洞设计细则

施工组织与人员配置
组建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人 员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材料采购与设备准备
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合格的施 工材料,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
。
涵洞施工方法的选择
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涵洞施工方法,如明
挖法、暗挖法、顶管法等。
考虑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
设计背景
某水利工程需要建设涵洞,以实现水 流的引水和排水。
设计特点
采用圬工结构,设计有多个孔洞以满 足水利需求。
施工难点
需考虑水流的冲刷和压力,以及地基 的稳定性。
案例总结
该水利工程涵洞设计有效地满足了工 程需求,提高了水利效益。
案例三:某铁路涵洞设计
设计背景
设计特点
某铁路需要穿越山谷,建设涵洞以实现铁 路的连续性。
进出口高程确定
根据涵洞的设计流量、水 位标高和地形条件,合理 确定进出口的高程,确保 排水顺畅。
涵洞的水力计算
涵洞断面尺寸确定
01
根据设计流量、流速和地质条件,计算合理的涵洞断面尺寸。
流速与流态分析
02
根据水力学原理,分析涵洞内的流速分布和流态变化,为涵洞
设计提供依据。
水力损失计算
03
根据实际工况和流速分布,计算涵洞的水力损失,为消能防护
根据流域的汇流条件和洪水流量,推算涵洞进出口的水位标高,确 保涵洞在洪水期间能够正常排水。
涵洞的进出口设计
01
02
03
进出口位置选择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施 工条件,合理选择涵洞的 进出口位置,确保排水顺 畅。
进出口结构形式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施工 条件,设计合理的进出口 结构形式,如斜坡、竖井、 跌水等。
涵洞说明

涵洞说明一、设计方法本路涵洞填土高度大于0.5米的按交通部颁布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JT/GQB 003-2003)》规范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
对于相同类型相同跨径的涵洞,作一套标准图,工程数量,已分别作了计算。
具体各结构部位主要材料按以下要求进行:盖板涵:盖板采用C30混凝土预制,非整块板可用相同配筋现浇或预制;台帽采用C25混凝土;暗涵台基采用M7.5浆砌片石;暗涵台身采用C25混凝土;涵底铺砌采用M5.0浆砌片石;侧墙、一字墙采用M7.5浆砌片石;帽石采用C25混凝土;支撑梁采用C25混凝土,涵顶矮墙和错台梯步采用C15混凝土,截水墙采用M7.5浆砌块石;沟槽池、边沟跌井采用M7.5浆砌片石,洞口采用M7.5浆砌片石;片石标号应大于30号。
盖板涵的盖板配筋按设计跨径、交角、板厚分别在“暗涵盖板构造图”中查取。
全线分离式基础暗涵跨径大于2米的均设有支撑梁。
工程数量表中已计入Ф12和Ф8钢筋数量,请在施工时注意参照相应的标准图二、采用类型本合同段共有27道涵洞,(重)新建5道涵洞,均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接长1道,为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原涵利用包括4道拱涵和17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
三、施工注意事项:a)全线新建涵洞,部分涵洞因进出水困难的,为保证流水畅通,进、出口可做适当开挖,发生的工程量按实际计。
b)涵洞施工时,应考虑边沟水或其它沟渠水的引入,并应注意接顺,如:加长排水沟接顺原沟等,所发生的工程数量由现场监理据实确定。
c)全线涵洞,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5MPa或0.3MPa,否则应进行换填或其它加固措施。
d)在进出口有挡墙的地段,注意与挡墙配合施工,挡墙应向后错开,若是挖方地段,应注意放坡与路垫边坡一致。
为满足涵洞设计要求,可将挡墙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移动位置或错台处理,出口跌水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作调整。
e)若涵洞图上的路基设计高与路基设计表中不符,请注意核对后据实处理,可对一字墙高度等作微小调整,但不宜调整涵底标高。
4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书
1、设计采用的规范和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2-2012)(5)《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J/T D65-04-2007)2、设计技术标准
1、计算行车速度: 20km/h。
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 级。
3、主要材料
圆管涵:圆管涵均采用外购的方式,本次主线新建1-1.0米圆管涵5座30米;1-0.75米的圆管涵18座,共计108米,共计138米。
4、涵洞设计
(1)涵洞布置情况
本项目共新建1-1.0米圆管涵5道,新建1-0.75米的圆管涵18道,均采用外购圆管涵埋置使用,涵洞的布置以不改变原有水利灌溉系统为前提,排灌通畅为原则,并根据实地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要求,结合桥梁的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布设涵洞。
涵洞型式依据地形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情况等条件选用。
5、施工要点
为确保工程质量,有关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应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的
有关规定。
对各主要工艺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细则,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再进行施工作业。
1、施工时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2、各主要材料的订购采购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质
量标准严格检测并遵照有关规范施工、检测。
3、凡需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受力构件焊接要求。
1。
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1、技术标准及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设计安全等级:三级。
3、主要材料3.1 圆管涵管节采用C3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钢筋,管基、帽石、一字墙均采用C25混凝土;跌水、八字墙、洞口铺砌、排水沟及其他洞口均采用C20片石砼。
3.2 盖板涵4、设计要点根据实地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要求,结合路线以及桥梁、排水通道的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布设涵洞。
根据流量、孔径计算及野外勘测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涵洞孔径。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及当地群众要求等特点确定涵洞型式。
结合原有老涵孔径、结构形式等接长利用涵洞。
本项目共设置涵洞37道/135.5m ,详见下表: 4.1 圆管涵(1)管身荷载:管身所受恒载包括管身自重、管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
管身所承受的活载即车辆荷载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假定的水平面上,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匀分布;圆管的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土柱引起的水平荷载计算;填土容重为18KN/m 2,内摩擦角为35°。
(2)根据管顶及管侧内力计算结果,按单筋截面砼配置管壁内、外两层受力钢筋。
4.2 盖板涵(1)装配式钢筋砼预制盖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涵洞设计说明
1、技术标准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主要技术指标
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2、设计安全等级:三级。
3、主要材料
3.1 圆管涵
管节采用C30混凝土,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钢筋,管基、帽石、一字墙均采用C25混凝土;跌水、八字墙、洞口铺砌、排水沟及其他洞口均采用C20片石砼。
3.2 盖板涵
4、设计要点
根据实地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要求,结合路线以及桥梁、排水通道的设置情况,综合考
虑布设涵洞。
根据流量、孔径计算及野外勘测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涵洞孔径。
根据地质地形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及当地群众要求等特点确定涵洞型式。
结合原有老涵孔径、结构形式等接长利用涵洞。
本项目共设置涵洞37道/135.5m ,详见下表: 4.1 圆管涵
(1)管身荷载:管身所受恒载包括管身自重、管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
管身所承受的活载即车辆荷载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假定的水平面上,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匀分布;圆管的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土柱引起的水平荷载计算;填土容重为18KN/m 2,内摩擦角为35°。
(2)根据管顶及管侧内力计算结果,按单筋截面砼配置管壁内、外两层受力钢筋。
4.2 盖板涵
(1)装配式钢筋砼预制盖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
(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4)预制盖板按99cm 和74cm 宽度绘制,若需要变更盖板宽度时,可参照99cm 宽标准板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5)当为斜交盖板涵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也可现场浇筑。
(6)计算涵台内力时,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7)台后活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5、施工注意事项
5.1 圆管涵
(1)管节分段长度为1.0m 和0.5m (调整涵长用)的正管节及斜管节(按实际斜交角度)。
施工拆模时,应在管节表面注明型号,以区分正管节、斜管节、各种角度以及适用的洞顶填土高度等。
(2)涵洞全长范围内,每4~6m应设置一道沉降缝,其位置以设在路基中部并对称设置为宜。
(3)施工设计和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
为避免放样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于管节安装接近完成时浇筑。
(4)管基混凝土可分为两次浇筑。
先浇管底以下部分,此时应注意预留管壁厚度及安放管节坐浆混凝土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管底以上部分,并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以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结合。
(5)当涵顶填土厚0.5~1.0m时,涵顶路基,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每10cm一层,用砂分层夯实,压实度应达到96%。
(6)涵身两侧回填材料须分层对称夯实,压实度达到96%。
(7)与旧涵衔接处注意顺接处理。
5.2 盖板涵
5.2.1上部构造
1) 必须在预制盖板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能脱模吊运。
2) 盖板块件堆放时应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捆绑吊装。
3) 盖板上的帽石采用就地浇筑。
5.2.2下部构造
1) 盖板安装完毕后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用C20小石子混凝土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5%后,方能于台后进行填土。
涵洞洞身两侧填土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长度不应小于洞身两侧填土高度的一倍,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石土等,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宜为0.2~0.3m,压实度应在96%以上。
2) 盖板涵的沉降缝每隔4-6m设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缝宽1-2cm,缝内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
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
3) 涵台顶面应铺设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
4)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或基础地基的应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位于填挖交界处,均应设沉降缝。
5) 盖板涵进出水口处的八字墙与台墙设缝隔开,缝内填料可采用沉降缝的填料。
6)盖板涵为现浇基础与涵台,当涵台和基础不能同时浇筑时,应采取在基础内预埋短钢筋措施,保证涵台与基础可靠连接。
可参照“低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通用图”第16页N4钢筋布置,N4钢筋按单侧22.12kg/m计量。
6、其它
1、涵洞与路线夹角按路中心线顺时针旋转角度记。
涵洞放样时,应认真核对进出口标高及角度,若发现与实际沟渠底标高、角度差异过大时或涵洞有可能悬空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并予以调整。
2、施工过程中,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0.5m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对涵顶上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禁止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3、涵洞建成后应及时清理涵洞内杂物、做好涵洞与原有的沟渠的接顺工作,以保证涵洞的正常使用。
4、当持力层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底承载力时,应设置砂砾或碎石(土)垫层换填碾压以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每层碾压厚度小于30cm ,压实度大于96%。
5、各式钢筋混凝土涵洞、通道的洞身及端墙、基础顶面以上部分,凡被土淹没部分的表面均应设置防水层。
涵洞外层防水措施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防腐沥青两道,每道厚约2.0mm。
涂后外敷15c-20cm厚不透水土壤。
6、涵洞进出口遇挡墙应做顺接处理,布置图中挡墙仅为示意,具体设计请参照相关挡土墙设计图。
7、本次涵洞、通道设计均以5º一级进行。
涵洞进、出口可能与原渠及原道路有所偏差,施工时应注意与原涵洞的顺接处理。
8、其余未尽事宜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的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