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分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说课人姓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
数学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希望能为大家呈现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说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加、减混合》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加减法运算的进一步拓展和综合运用。
加、减混合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特点1.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天鹅在湖面上游动的情境图,通过观察天鹅先飞来4只,又飞走2只,再飞来3只的过程,引出加、减混合的问题。
然后,教材通过摆小棒、画圆圈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过程。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材特点(1)情境生动有趣:教材以天鹅在湖面上游动的情境导入,富有生活气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直观教学:教材通过摆小棒、画圆圈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渗透数学思想: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图形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说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会数数、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等。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分类》。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我要分享的课程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分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不要将某些特征作为歧视他人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分类的概念: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分类的含义,明白分类的标准。
2.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3.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2.小组合作: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掌握分类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分类练习,互相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和结果,并讨论不同标准的优缺点。
3.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进行分类。
4.情境模拟:通过模拟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购物、结账等环节,让学生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表面的特征进行分类, 发展到根据事情的功用进行分类, 最后能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初步的概括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会分类, 对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2、 1. 认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图片, 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掌握分类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 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根据上面的分析,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方法, 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两位小朋友、两个装满文具的展柜及学生的学具等。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部分的多媒体进行演示1、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我将采用启发性教学将整体设计为五个环节: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组织活动探索新知4、实践应用巩固新知5、总结反思深化知识6、拓展延伸发展能力二、说教学过程环节设计、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一)“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和父母一起逛过超市啊?我想通过一般学生都有过的生活经历, 这个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对说的好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仔细的学生给予表扬与肯定。
“老师平时很喜欢逛文具店, 听说: 开心阿姨和好心情阿姨都开了一家文具店, 老师这节课就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逛文具店, 好吗?(出示两个摆满实物的展柜, 并邀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阿姨,请小朋友上演到阿姨这里来购买学具的情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分类教材说明《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中百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在情景中初步体验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按同一标准分类摆放自己的学具,亲自体验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再让学生对9张图片按不同标准分类,体验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
最后通过运用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
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利用观察、讨论、交流等手段,从按照单一标准分类,到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等得到培养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教具准备教师:9张水果图片;学生:各种学具。
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说课稿5分类(18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说课稿5分类(18页)5分类教案【教材分析】“分类”这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在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渗透了分类有思想(如数的认识,认识图形等)。
本学期研究的两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使之对“分类”这一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分类的标准,使这一知识得到升华。
不过“分类”的第二节课要比第一节课的难度大,因为第一节课只需要学生把不同类的“物品”分开,掌握单一的分类标准即可,而第二节课则是同类物品按不同标准分类。
由于标准较多,学生不易把握。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学生所熟悉的文具店的情景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
然后,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了整理课桌上零乱的学具,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先找出分类的标准,再按照这个标准动手分一分,既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教材在练习六还安排了三题,以不同形式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练习题,特别是第3题,学生有可能作出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有的学生把第1小题中的四个动物按是否吃人分为两类;第2小题有的学生按性别分类,把熊猫和两个男孩(或一个女孩)归为一类;第3小题则有学生认为圆没有角,其它都有角,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可见,这三小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的情景,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按照某个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类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数字的认识,包括1至10的数字读写和简单的数数能力。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基本读写能力,培养数数、识数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基本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零开始,逐步掌握数字的读写和数数能力。
同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1至10的数字,能够正确读写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1至10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数。
2.教学难点:数字的读写和数数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和游戏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数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知:讲解数字1至10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数数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字的认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能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读、认、写l~5各数。
2、能用1~5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建立数感。
1.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重难点理解1~5的基数、序数含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小棒等。
说教学过程引入课题:第1节-1—5的认识1、观察数数。
(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这是一张动物园的,仔细观察并且数一数,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生:1只太阳、4朵云、1头大象、3只长颈鹿、2头犀牛、4只小鸟、3头羊、2棵树、4位学生、1位老师、5朵花、2位男孩、2位女孩、……2、揭示课题。
师:观察的真仔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的认识》。
(板书:《1~5的认识》)新课讲授探究一: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学习l的数量。
(媒体出示:大象图。
)师:图上有1只大象,那么大象个数就可以用1颗珠子来表示,可以用数1来表示。
(第一次点击“大象”,媒体演示:闪烁大象;第二次点击“大象”,媒体出示1颗珠子;第三次点击“大象”,媒体出示数字1。
师并板书:○ 1)师:你还能从图上找到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数1来表示的(可以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学生可能回答:1只太阳可以用数1来表示。
1位老师可以用数1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老师和太阳。
)师:1位老师、1头大象、1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
2、学习2的数量师:你能不能找到哪些事物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呢(板书:○○2)生:2头犀牛、2棵树、2位男孩、2位女孩都可以用数2来表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说课
《分类》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州民族实验小学的陈静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
现在我就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类》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
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二、学情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对单一标准分类生活中接触的较多,不必教学一课时,可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节课来上,重点放在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块内容上。
同时,我认为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儿分类水平上,而应重点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根据这一要求,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让学生能较快的从事物的大小、形状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标准。
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
三、教学目标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一起来分类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起来分类课程背景本节课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课程,主要内容为初步认识分类,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把不同的事物分类,以及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概念2.能够根据已知的属性进行分类3.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点分类的概念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教研平台上的图片,让学生看到一些物品,比如各种水果、玩具等,与此同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见到图片中的这些物品,有没有发现什么相似点和不相似点?二、探究(20分钟)教师会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分类问题,例如给出“小狗、小猫、小鸟、小兔子”四种动物,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他们怎么把这四种动物区分开来,可以提出它们的体型、呼声、饮食(肉食/植食)等。
在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进行带领,带领学生一起分类。
此时教师应该要多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有助于分类的关键属性。
三、拓展应用(30分钟)给学生提供其他更加难度的分类题目例如给学生一堆蛋糕、面包、蔬菜、水果等,让学生自行分类,同时不同的分类方式对这些物品的含义和概括能力也是不同的。
提供学生更多的分类方式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是更好的分类。
四、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
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探究和交互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度,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包括:对学生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以及学生合作的评价。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发言,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总结本节课旨在通过简单的分类问题,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拓展应用,提高学生分类的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总结反思,让学生认识到分类的意义。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度,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优质(合集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优质(合集5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优质篇1 1.教材说明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在此变化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在教材中的主题图里渗透了三个具体问题的含义,都可以用1+2=3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
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变化的情境图,小丑合气球,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说出加法算式,从而来帮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第二块“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一共是几个?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块为1—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块根据儿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初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通过三个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第四块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
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两组算式,来进一步巩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在进行加法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能够自觉的运用加法进行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加法进行计算以及我们是如何用加法进行计算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分类这篇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分类,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分类》。
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干生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点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点进行分类的能力,增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干生活体会,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进行发觉学习、探究学习的爱好。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爱好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展开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视察、讨论方法,到能够依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觉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守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进程当中,使学生在视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控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肯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下: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挑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控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情势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视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挑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体会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说课稿年0各数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说课稿年0各数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
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表格式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式说课稿的教材分析,首先要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教材包括哪些单元和课题,每个课题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各个课题之间的联系和逻辑顺序。
二. 学情分析在说课稿中,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 说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不理解的地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讲授法、问答法、操作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说课稿中的重点环节,需要详细阐述。
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操作、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策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需要精心设计。
包括板书的结构、内容、关键词和图表等,以及板书的呈现方式和时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和思考。
在说课稿中,要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式说课稿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知识点儿整理:1.数数和识数:认识数字0到10,学会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相邻数的概念。
2.数的组成:学习数的组成,理解10以内的数可以由几个一组成,以及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数的加减法:学习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会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减法的操作。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说课稿)一、授课内容本次授课内容是数学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
本单元主要涉及分类和排序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及方法,并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排序。
本单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分类:介绍分类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2.物品分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类实践,学习分类的方法、规则和过程,并通过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物品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技巧和能力。
3.数字分类: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指认数字,掌握数字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4.问题分类:将解决问题分类作为本单元的延伸内容,让学生了解问题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识分类的概念和目的,掌握基本分类方式和方法: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进行分类,并掌握其他分类方法的基本技巧。
2.掌握数字分类和数字的意义:认识数字的识别,初步理解数的大小和数的分配方法,提升数字意义理解的能力。
3.发扬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通过引导,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类的概念及目的,掌握基本分类方式和方法;2.数字分类和数字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分类并解决问题,发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2.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更应了解如何分类问题,梳理策略,并确保正确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游戏教学”、“任务驱动”和“演练练习”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针对本单元话题,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
如“看谁快”、“进退挪”等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入相关的实例和故事情境,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分类和排序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方式和方法。
3. 同步练习实践性的同步练习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类和排序方法的必要手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设计(上册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设计(上册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难易适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数学应用等方面。
本节课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新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已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如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但系统性和逻辑性还不够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认识数字0-10,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基本概念与运算:讲解数字0-10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数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20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学习和认识0~20的数字,并掌握这些数字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0~20的数字,掌握这些数字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0~20的数字认识和掌握。
2.教学难点:数字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0-20的数字的写法,通过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学游戏“数字接龙”,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0-20的数字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规则,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练习0-20的数字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
4.检查: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5.总结:通过讨论,总结掌握0-20的数字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内容: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板书形式:数字的写法和大小的比较七、说心得体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课,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0-20的数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不断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
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
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动手操作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一个个稚嫩的回答从孩子们口中急切地蹦出来。
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同心超市的录象画面,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我微笑地看着他们,享受他们体验、交流的快乐。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洗洁净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
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物品分类。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分类,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一个房间里到处凌乱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等)教师简单介绍课件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房间的物品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台操作课件,进行分类整理。
随着学生的操作,房间里各类凌乱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紧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你对这样的整理结果满意吗?马上有眼尖的学生发现衣物混在一起,还可以进行细分,上衣与裤子应该分开摆放。
2、实验操作。
(细分)(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五组物品:铅笔、玩具、茶杯、衣服、鞋子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实物的第一次分类。
小组讨论热烈进行着,学生与同伴们交流着,操作着,对同一类物品进行第一次试分类。
分好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投影台展示自己组整理分类的结果以及分类的方法,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
师:你觉得他们组分的怎么样,为什么?(2)师:桌面上的物品经过小朋友们灵巧的双手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寻找,真不错!请大家再想一想,你们手上的东西除了可以像现在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动手开始进行第二次不同标准的分类。
在讨论中,每组学生多找到了好几种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讨论越来越热烈,教室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都为自己能不断有心得发现而兴高采烈,
兴奋不己。
接下来,教师还是请小组派代表上展示台汇报方法,并相互评价。
学生们在小组互评中得到启发,又对物品进行重新分类,大大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
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总结性评介。
3、教师小结:看,刚才又脏又乱的房间现在变的多整洁多美观啊!主人回来一定会感谢你的,为自己感到骄傲吧!希望你们以后可不要像房间主人一样,要做一个爱干净、会整理的能干的好孩子哦!(三)实践应用,延伸知识师:同心超市的果蔬专柜里又进了一批新鲜蔬菜和水果,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摆放,好吗?展示模拟货架,每个小组分发一袋蔬菜、水果图片,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把手中的图片进行分类摆放,贴到对应的货架里,最后同学间互相评价,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