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3》几个重要恒等式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学霸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题型:1、单项选择题〔1*20=20〕2、名词解释〔3*5=15〕3、计算题〔12*3=36〕4、分析题〔9+10+10 或6+10+13, 29〕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一一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2、研究内容〔三变量、四大问题〕:GDP CPI、失业率〔变量〕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中心理论〕.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计算规那么: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P20〕(1)GD思市场价值,而非产量.(2)GDPR计入本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3)GDP勺计算包含了对上一年存货的处理(4)GDP指最终产品的价值而非中间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价值由价值的增值之和构成2、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GDP/GNPNNP/NDPNI、PI、DPI〕:〔1〕 NNP=GN拆旧;NDP=GD拆旧(2) NI=NNP企业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转移支付)(3)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股息(4) DPI=PI-个人所得税3、国民收入核算的根本方法(支出法):GDP=C+I+G+NX4、名义GD叫实际GDP勺换算(CPI\GDP平减指数):(1)实际GDP报告期产量*基期价格=报告期名义GDP< (基期价格/报告期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是物价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表示固定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相对于基年同样一篮子消费品的费用.是反映消费品(包括效劳)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3) GDP¥减指数:又称为GDP勺隐含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GDPF口实际GDP 的比率,GDP¥减指数=名义GDP良际GDP反映了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所发生的变动.5、失业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2)资本与劳动的供给固定不变,即:K = K和L = L(3)生产函数:Y =F(K,L)(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 KL1'a2、国民收入的分配:Y = MPL L MPK K其中,总劳动收入=MPL L ;总资本收入=MPK K3、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问的关系.C=c (Y-T); c-MPC Y-T:可支配收入(2)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增量.或指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4、投资与政府购置支出(1) I=I (r) =e-dr⑵ G =G and T 斤5、国民收入的决定, Agg. demapd:总需求: C (Y -T ) I (r ) G, Agg. supply*)总供给:Y= F(K, L)• Equilib Qum:土匀衡:1= C口-,)1 (r) G6、储蓄的构成及可贷资金市场均衡分析(1)S(国民储蓄)=S1 (私人储蓄)+S2(公共储蓄)=(Y T ) £+T G = Y<G7、相关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1)变动G或T: S曲线左右移动(2)技术进步,投资税的减免:投资曲线I (r)移动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1、货币交易方程式:M A/~ = P Y A M A V _ A P A Y A M 故M V P Y M Y(1) 一一1------ (2)货币数量论预示着:在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与通胀率的关系):r (实际利率,经过通货膨胀修正后的利率) =i (名义利率)-冗3、货币需求函数:(M/P) d=L (i, Y) =L (r+n e, Y)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预期本钱(菜单本钱、鞋底本钱):(1)通货膨胀: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少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二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三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2)菜单本钱:是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本钱,它用来衡量高通货膨胀使企业频繁变动的物价本钱.(3)鞋底本钱、相对价格的扭曲、税收不公平引起的本钱、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造成的本钱损耗5、未预期到的本钱:n与/不一致,那么就会有人受益,同时有人受损.6、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向公众购置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1)经济过冷-央行购置有价债券(将货币投入债券市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消费-经济上升(2)经济过热-央行卖出债券-资金回笼-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回落第五章开放的经济1、开放经济的两个恒等式(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2)国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恒等式:S-I=NX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封闭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及其对净出口的影响) (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型:A I=0 ; ANX=A S<0(2)国外财政政策扩张型:AI<0; A NX=-A I>0(3)投资需求增加:& >0 , AS = 0 ,资本净流出与净出口下降了A I.3、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换算(1)名义汇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的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 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2)实际汇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即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也可认为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 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e P一P * ...................(3)换算:e , P-国内产品价格4、贸易余额与汇率(1) NX = NX ( e )(2) e = 美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nJ EX , IM-"NX5、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国内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下降.(2)国外财政政策:世界利率r*的上升,减少了投资,增加了资本净流出,从而使实际利率下降, NX上升.(3)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的增长减少了净资本流出,从而使实际汇率上升,NX 下降.(4)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并不能影响S或I ,因此,资本的流动保持不变.e > 0 , △NX = 0 , AIM < 0 , &EX< 0第六章失业1、自然失业的含义及类型:(1)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的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2)摩擦性失业: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是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和工作岗位缺乏造成的失业.2、失业的成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技术进步因素、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异性3、奥肯定律: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R!常将低于潜在GDP外百分点.第七章经济增长I :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1、索洛增长模型的假定:(1)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s-储蓄率(2)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不变:劳动率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L/L=n)(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F (入L,入K) =X Y(4)不存在技术进步,折旧率为6 , AK=I- 6 K2、单位劳动生产函数:y = f (k)3、人均生产函数的界定(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投资)(1) y=Y/L(2) k=K/L(3) i=s f (k)(4) c= (1-s) y4、存在折旧/人口增长两种情况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影响因素) (1)只存在折旧:稳态:i k = s f (k)中k ,影响因素---------- s(正向)(2)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稳态:A k = s f (k) — ( + n) k,影响因素s (正向);n (反向)5、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1)资本的黄金规律水平:是使稳态时的人们消费到达最大化的资本量.(2)只存在折旧:黄金律:f' (k*) =MPK = a(3)存在折旧与人口增长:黄金律:MPK - = n6、索洛模型的结论(1)当s增长时,导致k*和y*提升,从而可以提升c*;降低收入中的消费比例(10,可以降低c* .(2)从长期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高,人均的资本存量与人均的收入水平就会较低.第八章经济增长2:技术、经验和政策1、参加技术进步要素之后的索洛模型分析E v kg =v k(1) E(2) = Y/LE (3) = K/LEk = s f (k) -(n g)k(4)(5) MPK -、= n + g2、促进增长的政策分析(6) 对储蓄的评价(7) 改变储蓄率(8) 配置经济中的投资(4)建立适当的制度(5)鼓励技术进步3、国家间增长差异的评判、结论有条件的趋同 -不同的国家会收敛到他们自己的稳定状态,这种稳态由其储蓄、人口增长、及教育状况决定.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证实是正确的.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论1、宏观经济周期的划分(1)长期:价格是伸缩的,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2)短期:在某一给定水平上价格是粘性(sticky )的2、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1)总需求:指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好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购置力总量.(2) AD=C+I+G+NX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1)向右下方倾斜(P-Y坐标轴)(2)预期因素(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总供给的含义:产品与效劳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效劳总量.5、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1)长期(价格伸缩):垂直于Yf(2)短期(粘性价格):水平(3)常规:向右上方倾斜6、宏观政策对总供求的影响(1)长期:影响价格(2)短期:影响产出(3)常规:滞涨、过热、萧条第十章总需求I :建立IS—LM模型1、凯恩斯交叉图中涉及的收入决定模型(1) Y=AE=C+I+G三部门经济)(2)图形:45度线(Y=AE与总支出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产出水平2、财政政策与乘数(1)购置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用来反映政府购置支出/税收变动与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述为增加一个单位的购置支出 /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Y 1AG 二 1 -MPC(2)购置支出乘数:Kg=Y -MPCT — 1 -MPC(3)税收乘数:Kt=3、IS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它是在产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下方倾斜(r-Y坐标)4、IS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2) T增加,那么IS曲线向左下方平移(3) G增加,那么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5、流动性偏好理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局部财富的愿望或动机.6、LM曲线的推导及其经济含义(1)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1=货币供给M因此该曲线被称为LM曲线,它是在货币市场到达均衡时,收入和利率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2)图形:向右上方倾斜(r-Y坐标,常规)7、LM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M 增加,那么LM 曲线向右下方平移第H ^一章 总需求II :使用IS —IM 模型2、挤出效应:1g .p二t r >Pt - £•3、货币政策与LM 曲线的移动:M4、两种政策的相互作用5、IS-LM 模型与总需求曲线的关联1、财政政策与IS 曲线的移动: G T 、Tr 、公债 (D 双松(2)双紧(3) 松紧ky-1 1--i - :y(D P = J (M/P ) = LM 左移(2) M = LM 右移=I= Y 在每一P值(3) T C C= IS右移= 在每一个P值上Y(4) 庇古效应:由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局部, 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6、短期与长期的IS-LM模型(1) K短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P=P1(2)古典长期分析:Y=C (Y-T) +I (r) +GM/P=L (r, Y)Y=第十二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1)四部门,参加了NX(2)市场利率受世界市场利率影响r=r* 2、推导及其含义(D(2)3、浮动汇率下与固定汇率下的小型开放经济(1)浮动汇率:指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可自由浮动.在这种情况下,汇率e调整以到达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当某种力量偶然改变均衡时,允许汇率运动到新的均衡值.P = "M/P ) = LM 左移 =二“NX 一乩丫4、小型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第十三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1、长期总供给模型:(2)黏性工资模型:PT -w J -Ld 扩大-L "Y T3、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方程式、图形及其结论(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 学家菲利普斯根据失业率和货币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这条曲线表 示,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失业通胀反向变动,政策有效(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兀-兀e=- £ (u-u* ) =0 —九=兀e- u-u*Y = Y (P - P e )(1)黏性价格模型:P = Pe (1-s) a一 s-Y)(3)不完全信息模型:Y = Y : (P -P e )2、三种短期总供给模型R h垂直,政策无效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1)适应性预期:这种方法假定人们对将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基于对现在的通货膨胀的观察而获得的.在没有供给冲击或周期性失业时,通货膨胀将不确定地延续当前的通胀率.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预期, 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对工资与价格确实定.(2)通胀原因:需求拉动与本钱推动(3)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或财政政策的变动将改变预期,而且,对任何政策变动的评价都必须包含这种对预期的影响.第十五章稳定政策1、积极政策:扩张性政策2、消极政策:紧缩性政策3、自动稳定器:当必要时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政策变动就可以刺激或抑制经济.-所得税;失业保险;福利制度第十六章政府债务1、预算赤字的衡量指标:扩张性政策引致;通过紧缩性政策治理。

宏观经济学温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温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温习提纲 一、 宏观经济学大体框架经济平稳增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衡量指标 (产出,或均衡影响因素: (利率;价格)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二部IS—LM模型(利率)AD—AS模型(商品失业理论:1、失业衡量;2、失业的负面效应;3、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失业与产出之间关系;4、不同学派对失业通货膨胀理论:1、货币学派对通货膨胀解释。

2、通货膨胀定义、分类。

3、凯恩斯学派对通货膨胀解释。

4、通货膨胀计算。

5、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6、滞涨的解释IS—LM—BP模型政府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效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式二、GDP的内涵,(明白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 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式(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五、GDP折算数二、明白得与分析一、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 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明白得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 其他消费理论二、明白得与分析1、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更(重点)2、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样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一、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阻碍因素二、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五、LM曲线的含义六、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明白得与分析一、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二、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更(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样均衡及均衡的变更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阻碍二、明白得与分析一、财政政策成效的IS-LM图形分析(一样情形、极端情形)二、货币政策成效的IS-LM图形分析(一样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阻碍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一)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为商务学院专业必修课程, 修读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

(二)课程目标根据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工具, 能初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分析工具对有关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对其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有一定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独立分析能力, 注重培育创新精神。

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 帮助学生们了解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 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 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 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

此外, 鉴于宏观经济学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 所以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进行分析乃至批判。

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 将诚信和道德、国际化思维、团队合作、长远规划、创新等德育元素融入其中,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昌盛, 以及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情怀。

宏观经济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 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德育潜移默化影响的效果。

将德育元素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进行融入, 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会贯通,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 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

这些实践环节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计算公式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计算公式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核算体系及计算公式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宏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宏观经济模型当代经济学共有10⼤流派凯恩斯主义学派、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褒学派、制度学派、瑞典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决定的基础;国民收⼊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的决定)——三⼤模型;(1)简单凯恩斯模型(2)IS-LM模型(3)AD-AS模型国民收⼊的变动——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中期:经济周期问题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开放条件下国民收⼊的决定及其变动——国际经济问题问题;实现经济均衡的对策: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7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萌芽时期(2)1936年《通论》出版——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与形成时期(3)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发展时期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个⽅⾯:提出了国民财富的概念,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研究了经济增长问题,如探讨了⼈⼝增长、资本积累、农业、部门间贸易、国际贸易、经济政策等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作⽤;分析了社会资本再⽣产与流通的过程,魁奈《经济表》中对社会总资本再⽣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是古典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的典范;萨伊定理;研究了货币问题,如提出了货币数量论(李嘉图等)、分析了利率与借贷资本的关系等;分析了国家职能和国家经济政策问题,如提出了“看不见的⼿”(价格)和“看得见的⼿”(国家),国家对经济的作⽤是间接的;研究了财政政策。

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致整个经济学的中⼼;以价值理论为基础,但在劳动决定价值还是⽣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却有不同看法;所⽤的宏观分析⽅法是⼀种总体分析,⽽不是以后⼴泛使⽤的均衡分析法。

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提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提出了⽐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等宏观经济分析⽅法(瑞典学派),如维克塞尔的⽐较静态分析、缪尔达尔、林达尔的动态均衡分析等;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对国民收⼊核算理论进⾏了研究,密切尔、库兹涅茨;进⾏了经济政策的实践,如瑞典较早采⽤国家⼲预政策,俄林主张实⾏扩张性财政政策,“罗斯福新政”等。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宏观经济学主要应用数学模型分析收入、就业、价格总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提出对策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背景分析,采用启发式教学,把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讲透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关注专家对宏观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的解读。

注意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中级微观经济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失业率等;短期经济波动的三大模型,宏观经济不稳定的表现及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规范的分析框架上,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现象,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1.教学内容(1)产品的生产队生产要素的支付;(2)支出与需求的组成;(3)一些重要的恒等式;(4)计量国内生产总值;(5)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

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

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古典主义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3、市场自动出清凯恩斯主义:1、需求为中心2、工资、价格刚性3、市场非出清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精选推荐

宏观经济学——精选推荐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的总体行为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差异:a研究对象上,微观: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总体经济行为b研究的变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作为前提而假设的经济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成为研究的对象;而在微观经济中分析的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往往被忽略不计。

c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微观:政府是外在因素宏观:政府是一个重要的行为主体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a、失业(害处:资源未充分利用、收入下降、需求下降、社会治安恶化)b、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影响之一是货币贬值和汇率贬值)c、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3、总需求分析与总供给分析总需求: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体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政府对国民经济中范围广大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封闭)总需求=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开放)总需求=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进出口总供给:在封闭经济中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才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

总供给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供给还包括进口总量—)(封闭)总供给=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开放)总供给=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等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进口总量第二章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主要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原则”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有本国的长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包括本国国民在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本国国民的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不包括:外国公司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土原则”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包括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不包括: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附: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定义:国外对本国生产要素的支付减去本国对国外生产要素的支付。

宏观经济学之核算恒等式(精品PPT课件共11页)

宏观经济学之核算恒等式(精品PPT课件共11页)

2019/12/12
宏观:第二章第三节
10
习题解答
A、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1300 B、根据I=S+(T-G),得投资=1300 -
200=1100 C、政府支出=GDP -C -I -(X -M
)=1200
20收入:收入流量
– C+S+T
2019/12/12
宏观:第二章第三节
2
第三节 核算恒等式
二、投资与储蓄恒等式 (一)、两部门模型 1、主角:居民户 厂商 2、支出=C+I, 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
2019/12/12
宏观:第二章第三节
3
第三节 核算恒等式
二、投资与储蓄恒等式

2、计入不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创造的产值 军事支出/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活动/辛苦劳作
2019/12/12
宏观:第二章第三节
6
第四节 GDP与经济福利
二、错误和遗漏 1、忽视地下经济:未申报的经济活动,
黑市交易 2、忽视非市场活动:不通过市场进行的
活动,如家庭主妇以及家庭煮夫做家务
2019/12/12
宏观:第二章第三节
7
美国的地下经济
以美国来说,保守的数字是GDP的3%4%,而激进的数字是GDP的33%
包括:为获得现金而从事的第二职业的 工作
非法的赌博,非法入境以后的工作 在得到失业救济同时又从事的工作
为获得不完全申报的小费而从事的工作
以现金出售自家种植的西红柿
(1)I+(X-M)=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 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宏观经济学重要公式

宏观经济学重要公式

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1、通用的四部门经济GDP的支出表达式:GDP=C+I+G+(X-M),X-M=NX被称为净出口。

2、通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T-G)+(K r-NX)=S p+S g+S f式中,S p=S表示私人(private)储蓄、S g=T-G(忽略国内转移支付t r)表示政府(government)储蓄、S f=k r-NX,表示外国(foreign)在本国的储蓄,K r代表本国居民给外国的转移支付。

3、重要的函数:消费函数Y=α+βy和y=α+βy d其中,y d=y-t+t r t表示定量税;投资函数i=e-dr;进口函数m=m0+γy;4、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支出表达式:y=c+i+g;IS方程:y=(α+e+g-βt+βt r-dr)或r= -y+LM方程:y+r 或r=y -均衡国民收入的斜率-截距表达式:y=挤出效应系数k co(crowding out effect):k co=0≤k co≤15、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以>0为例)Δy=Δg,充分有效时:Δy=Δg货币政策效果(以Δm>0为例)Δy=Δm,充分有效时:Δy=Δm6、派生存款乘数k和货币创造乘数k mk表示全部活期派生存款D与原始存款R之间的倍乘关系:D=kR,k=式中:r d是法定准备金率、r e是超额准备金率、r c是现金漏出率,它们分别是法定准备金R d、超额准备金R e和现金C u占全部派生存款D的比例。

k 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M与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H之间的倍乘关系:M=k m Hk m=,H=R+C u=R d+R e+C u7、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现代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π=-ε(u-式中,是通胀预期、u*是自然失业率。

投资储蓄恒等式

投资储蓄恒等式

投资储蓄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1、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2、两部门:消费者(居民)和企业,I=S;即三部门基础上去掉政府储蓄(T-G)3、三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I=S+(T-G);四部门基础上去掉国外部门储蓄(M-X)4、四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国外部门,I=S+(T-G)+(M-X)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现在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

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政府用于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和转移支付(政府给予居民的转移支付)。

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表示政府税收。

把政府考虑进来,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居民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即GDP=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

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就要去掉这部分支出。

用TO表示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那么T=TO-TR。

所以,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则为Y=C+S+T。

从前面分析,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收入。

因此有:GDP=C+I+G=C+S+T=Y得:I=S+(T-G)上式的(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这样,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总储蓄。

因此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国民收入核算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GDP=C+I+G+(X-M),即: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2、收入法核算GDP——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1、GDP-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和GNP差值增大)2、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3、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4、PI-个人所得税=DPI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GDP=NDP=NI=PI)一、均衡产出以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的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UI-Unintended investment)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二、投资等于储蓄注意:与国民收入核算I=S的不同此处的i=s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这是一种均衡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这里是指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相等。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1、公式:c=c(y);若存在线性关系:c=a+by (a:自发消费;by:引致消费)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MPC在0-1之间,Keynes认为MPC递减)3、平均消费倾向(APC):在任何一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APC范围: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APC也是递减的。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3》几个重要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3》几个重要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重点)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即,从需求角度来看,或叫“支出法”)(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一般地,我们可把最终产品按不同需求者(购买者)分成四类:普通消费者所需的,称为消费品;企业所需的,称为投资品;政府所需的,称为政府购买品;外国所需的,称为出口品。

最新数据:1、2003年数据市场总规模,13.3万亿元。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8.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8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2、2004年数据中国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总规模将达15万亿;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增长10%;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0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二)GNP的四项上述“四类”被购的产品量乘上相应价格,被分别称为:消费,记作C;投资,记作I;政府购买,记作G;出口,记作X。

二、投资品inv+=I∆I最需说明的是投资品,它包含两项。

(一)资本物品I所谓资本物品,是指能长期使用的制造或建造的物体,它们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物体,但不构成其他物体的一部分,如机器、设备、仪表、工具和厂房等。

问:资本物品是否为“最终产品”?答:这里的资本物品,显然为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购买它们的最后使用者。

(二)存货物品inv所谓存货物品,是指企业购买的,但还未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

注意两点:1、这里所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是还未投入生产的部分。

它们应属于这一年的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作为这一年的最后使用者来购买它们的。

2、库存制成品为什么也作为投资品?可以这样理解:库存制成品是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它还未被卖给消费者;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被企业自己购买了,否则这种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国民生产总值所漏计。

总之,未能被需求者真正购买去的最终产品都归入存货物品。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36页PPT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36页PPT
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宏观经济学三个基本模型..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国民收入的计算: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支出法: GDP C I G (X M)收入法: GDP C S T2.国民收入恒等式:C I G (X M) C S T消去 C,得到:I G (X M) S T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I G S T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I S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 I=S (两部门)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⑴消费函数: C C (Y)平均消费倾向:APCC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⑵储蓄函数:S S(Y)MPCYCY※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C YC Y即[C C(Y)]I SY I S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Y C S Y S∵ S I I 0(I0为自主投资 )于是 Y Y I 0YI 0—— (Ⅰ) 1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Y C S∴S Y C Y (Y)(1)Y又∵ S I (I 0 )∴(1)Y I 0Y1I 0——(Ⅱ)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Ⅰ )式等于 (Ⅱ) 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设 G=G0, T=T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于是有:Y d=Y=T 0,C Y d(Y T0 )Y C I G于是:(Y T0 )I0 G0YY T0I 0G0——很重要的推导基础1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dY1dI1,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Y I1I 11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dY1dG 1,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Y G1G11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dY,即为税收乘数。

dT1T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Y T11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
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重点)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即,从需求角度来看,或叫“支出法”)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
一般地,我们可把最终产品按不同需求者(购买者)分成四类:普通消费者所需的,称为消费品;
企业所需的,称为投资品;
政府所需的,称为政府购买品;
外国所需的,称为出口品。

最新数据:
1、2003年数据
市场总规模,13.3万亿元。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万亿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8.7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8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2、2004年数据
中国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总规模将达15万亿;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增长10%;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0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二)GNP的四项
上述“四类”被购的产品量乘上相应价格,被分别称为:消费,记作C;
投资,记作I;
政府购买,记作G;
出口,记作X。

二、投资品inv
+
=
I∆
I
最需说明的是投资品,它包含两项。

(一)资本物品I
所谓资本物品,是指能长期使用的制造或建造的物体,它们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物体,但不构成其他物体的一部分,如机器、设备、仪表、工具和厂房等。

问:资本物品是否为“最终产品”?
答:这里的资本物品,显然为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购买它们的最后使用者。

(二)存货物品inv
所谓存货物品,是指企业购买的,但还未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

注意两点:
1、这里所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是还未投入生产的部分。

它们应属于这一年的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作为这一年的最后使用者来购买它们的。

2、库存制成品为什么也作为投资品?
可以这样理解:库存制成品是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它还未被卖给消费者;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被企业自己购买了,否则这种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国民生产总值所漏计。

总之,未能被需求者真正购买去的最终产品都归入存货物品。

三、产品市场均衡下的衡等式
(一)该衡等式(从“需求角度”,或支出法角度)
“四类”最终产品中减去讲口品即为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全部。

记进口(进口量乘以价格,即进口品价值)为M,则有:
+
GNP-
+
∆(2.1)
C
+

+
I
(
)
(M
)
inv
G
X
这是从需求方面研究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一个基本恒等式。

(二)说明两点
1、有一个习惯计法,即居民购买新建住宅并不包括在消费C中,而是列入投资I中,尽管它们不是被企业购买。

理由是,房子是耐用品、不动产,更像厂房而不像食品、衣着和居民的其他消费项目。

2、是为了更方便简明,我们暂且不考虑有其他国家的存在,即只研究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

于是,0
=M
X,从而(2.1)式成为:
=
+
∆ (2.2)
GNP+
C
G
I
(三)国民生产净值
GNP
的表达式中,涉及的价格事实上是市场价格。

其中,投资I 为总投资,即当年新投入的投资额。

我们知道,在全年生产过程中,上年已有的投资品存量(比如一台机器)有一部分会被磨损消耗(即,需折旧)。

1、“净投资”的概念
总投资I 减去折旧称为净投资,记作N I 。

因此,国民生产净值:
G
I C NNP N ++∆ (2.3)
2、按“要素价格”计,则有“国民收入”(转向:供给角度,或“收入法”)
若再把价格改用要素价格;则有国民收入:
G
I C NI N ~
~~++∆(“~”表示以要素价格计) (2.4)
所以,国民收入有时也被称作要素收入,因为它正是以要素价格计的最终产品的净值。

按前述PI 的定义,又可把要素收入写成:
)
()(利息被扣社会保险费
转移支付
红利公司利润
+---+∆PI NI
式子中, (1))(红利公司利润
-,
即为公司留利,可以看成是社会储蓄的一种(公司储蓄),记作F S ;
注意:从这一点开始,出现“储蓄”。

(2)被扣社会保险费可看成是政府转移支付中的一个负项,不妨把它纳入转移支付中;
(3)利息也不妨记入转移支付中,因为这里所说的利息只是政府所付的(如国库券利息),而不含通过银行或个人(包括企业)之间借贷所发生的利息。

把这种广义的转移支付记成TR ,如此一来:
TR
S PI NI F -+∆ (2.5)
三、个人收入的用途与去向 (一)三个去向
个人收入,有且只有如下几方面(且它们之间没有交叉): ①消费C ; ②个人储蓄P S ;
③缴纳个人所得税TA 。

故TA
S C
PI P ++∆,把它代入(2.5)式得:
)
()(TR TA S S C NI F P -+++∆
把)(TR TA
-记为1T ,把)(F P S S +,记作N
S ,称为净储蓄,于是:
1T S C NI N ++∆ (2.6)
结合式(2.4),我们有:
1~
~~T S C NI G I C N N ++∆=++
式子中,N I ~
为净投资,N S 为相应的净储蓄(即不把机器设备等损耗部分看作未被消费掉的储蓄)且包括公司留利。

3、引入2
T
如果我们把C 写成C T C +~
(C
T 为购买消费品时需付的间接税),并
记21T T T C
=+,那么有:
2~
~~~T S C NI G I C N N ++∆=++ (2.7)
4、引入3T
在上式各边同时加上全部间接税则不难得到:
3T S C NNP G I C N N ++∆=++ (2.8)
其中,全部间接税
+=13T T 。

并注意到:112~
~
T C T T C T C
C +=++=+。

四、汇总GNP 及其各种变形
若在(2.8)式的两边加上折旧,则N I 变成总投资I , N S 相应地变成总储蓄S (即把机器设备等损耗部分看作未被消费掉的储蓄)。

于是有: (一)3T S C GNP G I C
++∆∆++ (2.9)
可把式(2.7)、(2.8)和(2.9)写成一种统一的形式: (二)T
S C Y G I C
++∆∆++ (2.10)
若把Y 看作GNP ,则有关项中的价格均以市场价格计,且I 为总投资,S 为总储蓄,T 为全部税收(个人所得税+间接税)减广义转移支付,并称T 为纯税收;若把Y 看作NNP ,则要把I 视为净投资,S 视作净储蓄;若把Y 看作NI ,则还要把价格改以要素价格计,T 视作
2
T 。

更有甚者,我们宁愿假设0
,0==广义转移支付公司留利
,从而
NI
PI =,所以
(三)2~~~
~
T S C PI G I C N N ++∆∆++ (2.11)
(四)说明:
1、我们以后使用式(2.10)时,称Y为GNP、NNP、NI或PI均可,只要把等式两边的有关项作相应理解(有时还要加上适当的假设)即可。

从本课程以下的研究过程可知,为了形式上的一致而需的“相应理解和适当假设”,在实质上无损于研究过程本身和结果的基本形式。

2、另外,可把这些经济变量全部视作实际的,或者全部视作名义的。

不妨把它们全部视作实际的,除非有特别说明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