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 医学论文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论文
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页 共4页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论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 56 例。所有病例均具有 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在我院作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上符合 2000 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1],其中男 35 例,女 21 例,年龄 15~67 岁,病程 1.5~18 年,平均 8 年。其中浅表性胃炎 36 例,萎缩性胃炎 17 例,糜烂性胃炎 3 例。 1.2 辨证分型与治疗 1.2.1 脾胃虚弱型共 26 例。症见胃脘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 呆,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用香 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 20g,白术 15g,茯苓 15g,陈皮 10g,半夏 10g,木香 10g, 砂仁 6g,黄芪 20g,炙甘草 9g,当归 10g。 1.2.2 肝胃不和型共 14 例。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 气频频、得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加味四 逆散。方:柴胡 10g、白芍 20g、枳壳 12g、甘草 6g、延胡索 15g、佛手 10g、川 楝子 10g、旋覆花 12g、香附 12g、木香 10g、陈皮 10g。 1.2.3 脾胃湿热型共 10 例。症见胃脘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嗳气、口 苦口腻、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化湿清热、理气和胃,方选芩连平胃散 加味:厚朴 15g,苍术 15g,陈皮 12g,黄芩 12g,黄连 10g,半夏 10g,霍香 12g,茯苓 15g, 石菖蒲 10g,薏苡仁 20g,蒲公英 30g。 1.2.4 胃阴不足型共 6 例。症见胃脘隐痛,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 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论文
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论文1临床资料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8~58岁(29岁以下12例,30~49岁32例,50岁以上16例);病程18天~13年(半年以内10例,6个月~5年29例,5~10年16例,10年以上5例)。
患者多有胃脘痛,胃脘痞闷,嗳气,纳差,大便异常等症状,并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凡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呈点状片状充血者为轻型,本组46例;凡镜下粘膜高度充血,或表层粘膜形成糜烂,或粘膜下出血者为重型,本组14例。
中医辨证:肝胃气滞型29例,脾胃气虚型15例,脾胃虚寒型3例,胃阴不足型7例,胃热内蕴型6例。
2辨证施治2.1方法肝胃气滞型(胃脘痞闷,食后腹胀或胀痛,嗳气方舒,或有嘈杂、吐酸,大便正常或稍干,恼怒后病情加重,脉弦或弦滑,舌象多正常):治宜疏肝和胃。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苏梗、陈皮各6g,佛手8g,川芎、炒枳壳、香附、白芍各5g,炙甘草2g。
脾胃气虚型(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纳呆食少,面色白光白,舌质淡或胖淡,苔薄白,脉细沉):治宜健脾助运,升脾降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人参10g,良姜、香附、白术、茯苓、陈皮各9g,半夏12g,木香、砂仁、甘草各6g、广三七粉10g。
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食欲不振,泛吐清水,或饮后水停心下,神疲畏冷,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胖淡而嫩,苔薄或呈水滑状,脉沉细而迟):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方选大建中汤:人参6g,饴糖30g,干姜5g,蜀椒(炒去汗)3g。
亦可选用黄芪建中汤。
以上三型,夹湿者(脘痞闷痛,便滞不爽,舌淡苔腻,脉濡滑)可于方中加藿香、杏仁、苍术各12g,草蔻、炒厚朴各15g,炒谷芽18g;夹瘀者(痛重于胀,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斑)可于方中酌加土鳖虫5g,九香虫12g,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各15g。
(在临床上,我常配清胃药加蒲公英、百合及土方其效更佳)胃阴不足型(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而不欲饮,似饥而不欲食,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弦或细数):治宜滋阴益胃。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第21卷第8期75投稿邮箱:sjzxyx88@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梧郡(1992-),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脾胃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通信作者*:罗伟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脾胃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述·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进展李梧郡1,罗伟生2*,蔡棱柢1(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摘要: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元化病因致使该病具有迁延性及反复性,中医药的介入及广泛应用为该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前景,现从中医药专方随证加减、验方、中成药、外治法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21.08.027本文引用格式:李梧郡,罗伟生,蔡棱柢.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08):75-76.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with Deficiency ofSpleen and StomachLI Wu-jun 1, LUO Wei-sheng 2*, CAI Leng-di 1(1.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nning Guangxi 530011; 2.Th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nning Guangxi 530011)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has been on the rise. Multiple causes of the disease have caused the disease to be persistent and repetitive. The intervention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vide a broader treatment prospect for the disease.The four aspects of prescriptio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proven prescripti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external treatment are reviewed.KEY WORDS: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typ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review0 引言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 Superficial Gastritis)属于一种由胃黏膜炎症引起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多元化病因导致该病难以痊愈且易复发,胃黏膜抵抗力下降为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西医多以铋剂四联或者铋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治疗为主[2],临床疗效明确,但伴随耐药性及复发率逐年增加,患者生活质量降低[3-4],CSG 中医药疗法在临床上优势明显,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SG 脾胃虚寒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
・ 临床 研 究 ・
浅 表性 胃炎与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关系研 究
刘贵 臣 河南省夏 邑县人民医院消化 内科, 南夏 邑 4 6 0 河 74 0
【 摘要 】目的 对 浅表性 胃炎与功 能性消化不 良之间存在 的关 系进 行研究 分析 。 方法 随机抽 取在 2 0 0 9年 5月 2 1 年 01 5月期 间笔者所在 医院收 治的浅 表性 胃炎 同时伴有 功能性 消化不 良的患者 1 0例 , 3 将其 分成对照 组和观察 组 , 别给予 分
目前在 临床上 慢性 浅表 性 胃炎 与功能 性消 化不 良是 比较 常见 的两 种诊断名 称 , 相关研 究 曾指 出两者之 间存在着 密切 的
关 系 , 未具体 阐述 。出于对浅 表性 胃炎与功能性 消化不 良之 但 间存在 的关 系进行研 究分析 的 目的 , 者将随机抽 取的 患有浅 笔 表 性 胃炎并伴 有 功能 性消 化不 良的患者 10例分 成对 照组 和 3
善 , 床 症 状 积 分 已经 超 过 5 % 。 临 0
的治 疗方 案进 行治 疗 , 可使 患 者顾虑 得到有 效 的祛 除 , 并且 使 反 复 胃镜 检查 减少 , 医疗 费用 也 因此 而得 到 了明显 的降 低 , 患
予 以显示 , 致其 发病 的要 的原 因可能 有 以下几 点 : 1 导 ( )胃黏
在 本 资 料 研 究 中 所 调 查 的 研 究 对 象 均 为 20 0 9年 5月
~
2 1 年 5月 里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收 治 的 患 有 浅 表 性 胃炎 并 伴 01
有 功能 性 消化 不 良的患 者 1 0例 , 其 分成 对 照组 和 观 察组 3 将 各6 5例 , 照 组 中男 3 对 2例 , 3 女 3例 ; 龄在 2 9岁 , 均 年 56 平
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脾虚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证型之一,
其特点是脾胃气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
及临床研究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可以为慢性胃炎和脾虚证的治
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差异表达基因的
生物信息学和临床研究。
具体措施包括:
1.对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分析,
采用中医脾虚证型分析方法,分别记录不同证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对病例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因表达谱等数据,探究其相互关系和亚
型特征,为慢性胃炎和脾虚证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方法。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发现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差
异表达基因,深入探究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并进一步验证其
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慢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结果也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中医脾虚证和慢性胃炎等常见疾病的认识,有助于中西医学的融合和发展。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分型【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两年来,对1000例经胃镜诊断及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进行了观察总结,并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了极大帮助。
1观察对象1000例慢性胃炎患者,系我院内窥镜室胃镜诊断病例,并经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其中男520例,占52%;女480例,占48%,年龄12~80岁。
胃黏膜轻度炎症243例,占24.3%,中度炎症516例,占51.6%,重度炎症241例,占24.1%,其中伴腺体萎缩者98例,占9.8%,轻度萎缩60例,中度萎缩28例,重度萎缩10例。
肠上皮化生156例,占15.6%,其中轻度92例,中度48例,重度16例;不典型增生者8例,占0.8%,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2例;胃镜下有糜烂者140例,占14%;有胆汁反流者115例,占11.5%。
2临床表现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程度与胃镜所见的病变轻重程度并不一致。
在此,我们为了更加详细的观察病例,对临床所表现症状进行归纳(表1)。
表1本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胃痛820例,占82%,胃胀843例,占84.3%,以上两症在其他诸症中病例最多,为最常见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胃痛多为虚寒所致,喜温喜按,中医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阻滞,部分胃痛连胁,属肝气犯胃或脾虚肝郁范畴;胃虽胀满,但无胀急之形,故为中焦虚寒,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当胃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再受理化或生物因素刺激,致胃肠道过度膨胀或逆蠕动,而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嗳气等胃气上逆表现。
泛酸、嘈杂可分为寒、热两种情况,其中热证多属肝胃不和、肝气犯胃所致,寒证多属中焦虚寒,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认为便溏是脾虚所致,而便结则多与脾胃阴虚,气机失调有关。
3舌象、脉象表现及分析见表2,表3。
表2本组患者舌象表现表3本组患者脉象表现根据表2、表3可以看出,本病舌象以淡、红为多,提示病势多数较为轻浅,而胖大舌、裂纹舌、齿痕舌为脾虚的表现,舌暗、有瘀斑则表明体内气血不和甚则气滞血瘀,苔黄为热,苔白为寒,苔腻则反映为脾虚失运,水湿难化而停聚体内。
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
i 中 西 医
中医对 慢性浅表性 胃炎 的研 究进展
徐旺男
( 安徽 中医药大 学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2 5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5 ) 7
为 9 7 . 5 0 % 。
而 王奎 平 Ⅲ 认 为 慢 性浅 表性 胃炎 的 治疗 应该 从气 论 治 ,主要 是 治气 为主 。 由此我 们 可 以看 出对 于该 病不 管 是虚还 是 实, 都应 该将 脾 胃气 机 失调作 为 最主 要 的病机 。另 外 ,该学者 还 认为 常生 气会 伤 肝 ,导致 肝 失疏 泄 ,肝气 犯 胃或 者肝 气郁 结 , 日久化 热 , 这些 都 能够 引起脾 胃升 降出现 。 3 . 结语 综 上所述 ,最近 几 年我 国中医 对慢 性 浅表 性 胃炎 的研 究 不管 是在 病 因机 制还 是在 辩证 论 治等 方 面都 取得 显著 的成 效 。纵观 我 国中 医在治 疗该 病 的临 床疗 效 来看 ,效果 显著 并且 不 良反应 低 ,
常气 血运化 和 生理功 能 ,能够 有效 发挥 推 迟并 进一 步截 断病 情 发 展 的 目的。当前 , 中医辩 证治 疗慢 性浅 表 性 胃炎主 要是 根据 《 中 药新 药临床 研 究指导 原则 》的 规定 ,可 以将 该 并大 致分 为 五种类 型: ( 1 )脾 胃虚 弱型 :针对 这个 类 型的 治疗 以健脾 和 中为主 ,可 以使用 四君 子 汤治 疗 。付远 忠 等学 者 指 出四君 子 汤方 为 :人 参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中 医对慢 性 浅表性 胃炎的研 究进 展 ;方法 通过 电子检 索近 1 O年 来 中 医治疗慢 性 浅表性 胃炎的相 关文 献 ,通 过 总 结整理出中医对浅表性 胃炎病因病机 以及 临床 治疗等,并分析 治疗效果 ;结果 中医将慢性浅表性 胃炎划分为:脾 胃虚弱型、肝 胃不合 型、 胃阴不足 型、脾 胃湿 热型 、 胃络 血瘀 型五 种类 型 ,分别使 用 四君子 汤、 柴胡疏肝 散 、 沙参麦 冬加 减 汤 、半夏 泻心 汤、失 笑散 合 丹参 饮 予以对应 治疗 ,效 果显 著 ; 讨 论 中医对慢 性 浅表 性 胃炎的诊 断和 治疗上 具有 显著 效果 ,能 够为今 后 的慢 性浅表 性 胃炎 的治疗提 供 了
慢性浅表性胃炎论文:慢性浅表性胃炎疏肝理气和胃法临床研究
慢性浅表性胃炎论文:慢性浅表性胃炎疏肝理气和胃法临床研究【中文摘要】观察疏肝理气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以疏肝理气和胃方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
对照组以多潘立酮片和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观察一次,共观察1个疗程。
主要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胃镜检查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变以评定疏肝理气和胃法的临床疗效。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结果:在改善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各临床症状均能得到较大改善(P<0.05),在中医证侯疗效方面:两组中医证侯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两组多个维度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而组间部分维度量表得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均能显著地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临床症状、中医证侯及生活质量;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稍优于对照组,疏肝理气和胃法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突出疗效与其组方严谨、切中病机有关。
提示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有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英文摘要】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ing the type of Soothing of liver, adjusting qi and regulating stomach 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the effect it ca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from clinical aspects.Methods 80 cases with CSG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Soothing of liver, adjusting qi and regulating stomach Decoction was given to treatment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uch PanLi ketone and compound bismuth aluminate granules. two groups are supplemented by dietary condi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ur week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related symptoms symptoms gastroscopic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at respectively time when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 in order to asses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is method. SPSS16. statistical software will be used for processing data and drawing conclusions.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two groups were greatly improved (P<0.05), In the syndromes of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Clinical research showed tha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1.5%,patho-effective rate was 80.5%; ther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 about total effective rate (p<0.05) andpatho-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more than two-dimensional degree of scale scores has been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while the scores for each dimens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significant.Conclusion Two group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syndrome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compar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method have a good clinical efficacy, its outstanding efficacy is related to its rigorous structure and stringent hit the pathogenesis. Chinese medicine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and value to give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ation value.【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疏肝理气和胃法临床研究【英文关键词】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treament of Soothing of liver adjusting qi and regulating stomach Clinical Study【目录】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目录5-7摘要7-8Abstract8前言9-10第一部分理论研究10-20 1. 祖国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概述10-13 1.1病名认识10-11 1.2 病因病机认识11-12 1.3 治则治法12-13 2. 现代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现状13-15 2.1辨证论治13-14 2.2 专方专药14-15 2.3 中西医结合15 3.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15-17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15-16 3.2 治疗16-17 4. 导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经验17-20第二部分临床研究20-32 1. 临床资料20-22 1.1诊断标准20-21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21 1.3 病例选择21-22 2 研究方法22-24 2.1 治疗方法22-23 2.2 疗效观察指标23 2.3 安全性观测指标23 2.4 疗效指标23-24 2.5统计学处理24 3. 结果24-28 3.1 中医症状疗效评价24-25 3.2 内镜下改善情况25-26 3.2.1 两组胃勃膜病变改善情况25 3.2.2 病理综合疗效25-26 3.3 生活质量疗效评价26 3.4 安全性指标检测26-27 3.5 不良反应观察27-28 4.讨论28-32 4.1 疏肝理气和胃方疗效分析28 4.2 疏肝理气和胃方的组方分析28-30 4.3 气机升降失常、肝胃不和为基本病机30-31 4.4 疏肝理气和胃方治疗CSG的机制探讨31 4.5 问题与展望31-32第三部分结论32-33参考文献33-36附录一:CSG证候临床观察表36-37附录二: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价表)37-3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39-40致谢40【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作者:张燕梅,任琳莉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胃阴不足型总有效率为90.91%,脾胃虚寒型总有效率为88.89%,脾胃湿热型总有效率为95.24%,肝肾不和型总有效率为94.74%,各分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中医;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施治[中图分类号] R25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93-02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一半以上,临床上可分为单纯型、出血型及糜烂型三种。
此病应在早期及时治疗,若处理不当,有癌变的可能。
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甚显著[1]。
中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疾病症状的改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5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对来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
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9~62岁,平均47.3岁;病程3个月~20年。
根据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型:①胃阴不足型:对照组12例,治疗组11例;②脾胃虚寒型:对照组8例,治疗组9例;③脾胃湿热型:对照组22例,治疗组21例;④肝肾不和型:对照组18例,治疗组19例。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作者:刘贵臣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10期[摘要] 目的对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胃炎同时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3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维生素B1片和抑酸剂及促动力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减轻,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研究发现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等同关系。
[关键词] 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效果;等同关系[中图分类号] R7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33-02目前在临床上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两种诊断名称,相关研究曾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未具体阐述。
出于对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的目的,笔者将随机抽取的患有浅表性胃炎并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3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资料研究中所调查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5月~2011年5月里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有浅表性胃炎并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3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在25~69岁,平均(45.3±1.4)岁;患病时间1~5年,平均2.5年左右。
观察组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23~71岁,平均(43.4±1.1)岁;患病时间1.5~6年,平均3年左右。
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接受治疗之前,所有患者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将糜烂性、萎缩性以及特殊性胃炎予以排除,且所有患者均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不存在胃肠手术病史。
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用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此病患者常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或隐隐作痛、嗳气、恶心、呕吐、胃内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临床上,中医常根据此病患者症状的不同将此病分为五种证型,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112-01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等范畴,此病患者多是由于外感寒热、内伤劳倦、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使其脾胃的功能受损,导致其脾胃的运化失常、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从而引发此病。
此病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常以脾胃虚弱为主要表现,长期脾胃虚弱可使脾胃中化生湿邪,湿邪又能蕴化热邪,热邪再耗伤胃阴,导致胃内郁结。
若是此患者胃内的血液运行长期不畅,血液就会逐渐由涩而瘀,进而发生瘀血、胃痛等证。
2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据统计资料显示,在临床上,85%的此病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且多为隐痛。
这类患者在进食后其腹痛的症状可加重,部分患者可出见嗳气、恶心、呕吐、乏力、胃内反酸、上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数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舌红、舌厚、苔黄腻、脉弦细等症状。
3 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此病的常见证型有5种。
这5种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治疗原则、所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如下:3.1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此类患者的常见症状有:①脘胁胀满或疼痛,此症状可在其情志不遂时明显加重。
②嗳气频作,出气则舒。
③食少,纳差。
④苔薄白,脉弦。
治疗此类患者应坚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原则。
选用的药方是:柴胡疏肝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方)。
其方药组成是:炒白芍20克,炒苡仁、百合各15克,炒枳壳、炒白术各10克,香附、法半夏各6克,柴胡、炙甘草各5克。
肝火偏盛的患者可加用黄芩。
胃内发生出血的患者可加用仙鹤草。
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胃阴不足型总有效率为90.91%,脾胃虚寒型总有效率为88.89%,脾胃湿热型总有效率为95.24%,肝肾不和型总有效率为94.74%,各分型總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中医;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施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一半以上,临床上可分为单纯型、出血型及糜烂型三种。
此病应在早期及时治疗,若处理不当,有癌变的可能。
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甚显著[1]。
中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疾病症状的改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5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对来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
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9~62岁,平均47.3岁;病程3个月~20年。
根据中医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型:①胃阴不足型:对照组12例,治疗组11例;②脾胃虚寒型:对照组8例,治疗组9例;③脾胃湿热型:对照组22例,治疗组21例;④肝肾不和型:对照组18例,治疗组19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人数、病程及中医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18~62岁,均经过电子胃镜检查确诊,有食欲不振、呃逆、嗳气、胃痛及胃胀等症状,并在我院治疗前接受其他治疗但效果不佳。
胃炎和消化不良病例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9
CONTENTS
• 病例介绍 • 胃炎概述 • 消化不良概述 • 病例分析 • 病例总结与讨论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45岁
01
02
03
职业:公司职员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 食不规律
04
05
家族病史:无
症状描述
上腹部疼痛
05
病例总结与讨论
病例总结
患者信息
患者为中年男性,长期吸 烟、饮酒,近期出现上腹 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
状。
诊断过程
经过胃镜检查,发现胃黏 膜充血、水肿,伴有糜烂 和溃疡形成,病理活检提
示慢性炎症。
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抑制胃酸分泌 、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 力等药物治疗,同时戒烟
戒酒,调整饮食。
治疗结果与预后
病因分析
医生分析患者长期吸烟、饮酒以
及饮食不规律等生活习惯,导致
03
胃黏膜受损,引发慢性胃炎。
治疗建议
04 医生建议患者戒烟、戒酒,调整
饮食习惯,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02
胃炎概述
胃炎的定义
01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性病变, 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02
它通常会导致胃黏膜的充血、水 肿、糜烂和出血等症状,从而引 发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等消化不良症状。
诊断结果
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糜 烂和出血,诊断为慢性胃炎。
患者消化不良情况分析
症状表现
患者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感,时有嗳气、反酸等症状。
诊断结果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慢性胃病运用和法治疗的探讨,不论从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均有很重要的意义。
慢性胃病包括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中医学“胃腕痛”、“痞满”范畴。
经长期临床观察,通过和解和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证候和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以改善,使胃痛得以康复,用之恰当,效果显著。
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和法结合实践经验加减用药治疗胃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叙及体会如下。
1慢性胃病的治疗当以“和”为先胃痛为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甚高,中医药治疗近期疗效虽然显著,小少病情反复、辗转就诊者,有的多呈“坏病”之象,究其根源,误药、误食、劳复者居多。
《内经》云:“必优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深入探讨致病因素,防范于未然,也是防治胃病的措施。
祖国医学经典医藉及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如“木郁之发,民病胃腕当心而痛”(《内经》);“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胃小独行津液,故亦从病焉”(《脾胃论》);“饮食小节,而生于胃肠”(《难经》)。
临床上重视脾胃的调理,是治疗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治疗上小外补其小足,以助升降;纠其发作,以益气举陷;调和肝脾(胃),以复气机顺行。
调其偏盛,扶其小足,贵在调和。
小论虚、实、补、泻均应以护脾顾胃为首要。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用药应注意升降调和,补勿太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凉,热勿过燥,紧紧抓住治疗慢性胃病宜健脾调和这个法则。
2和法的具体运用和解剂是和法的具体体现,其组成特点是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以达到和解表里、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之目的,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就其慢性胃病而言,即指现代医学的各种胃炎消化h}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小良综合征、胃神经官能症等。
临床上运用和法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要方。
《伤寒论》98条云“……胸胁苦满,默默小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进展分析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进展分析摘要: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类型,同时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积累,积极探索并总结了一套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方法和经验。
本文旨在对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中医病理分析(一)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辩证特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中医学对胃炎的一种特定分类。
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消化系统以及全身症状两个方面。
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口苦口干、舌苔厚腻等【1】。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辩证特点主要包括:1. 脘腹冷痛:患者常感觉胃脘部或腹部有冷痛感,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一般会因进食或过食寒凉食物而加重。
2. 食欲不振:患者常感到食欲减退,对于饭菜不感兴趣,吃东西时也很容易感到饱胀。
3. 疲倦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缺乏精神和活力,即使休息也很难恢复精力。
4. 舌质淡白:患者的舌质常常呈现淡白的颜色,没有健康的红色。
5. 苔厚腻:患者的舌苔厚重而腻滑,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舌苔厚腻状况。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辩证特点反映出脾胃功能失调、阳气不足、寒凉内盛等病理状态。
针对这种特点,中医治疗的重点是补益脾胃、温化寒邪、健脾散寒。
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脾胃功能,调和阴阳平衡,缓解症状,并加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同时,生活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过食寒凉食物,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二)中医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分析中医病理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同构成了人体消化系统。
当脾胃功能失调,体内湿邪积聚,寒邪侵袭等因素影响下,就容易导致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
中医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临床分析
中医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临床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
中医依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为“胃痛”、“呃逆”、“痞满”等疾病的范畴,并且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中医中药具备西医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在传统理论与临床实践等方面找到许多契合点,为治疗此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标签: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分析;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c,GAS)是指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
其病理变化基本上局限于黏膜层,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出物,少数有糜烂及出血,但胃腺体基本保持正常,呈现表浅黏膜固有层炎性改变,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006年9月上海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粒细胞性、胶原性及感染性和Menetrier病)。
浅表性胃炎(非萎缩)内镜诊断标准: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片状和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基本表现。
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而本的发展规律一般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在祖国医学里没有记载此种疾病,但依其的主要表现症状特点,归为“胃痛”、“痞满”、“呃逆”等疾病的范畴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憋痛、嗳气、呕逆、食欲不振等症。
痞满首见于《内经》,记载有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满闭塞”、“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等。
认为致病因素有饮食、外邪、情志、脾胃虚弱等,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十分密切。
上述诸多因素均可致胃失和降,脾亦不运,使脾胃的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的功能异常,气机壅滞,日久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气病及血,可见“湿阻”、“食积”、“痰结”、“血瘀”等病理产物,从而加重病情,使病机复杂。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 年 2 月—2015 年 2 月收治的15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 3 组,分别为 A 组、B 组和C组,A组应用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B 组应用法莫替丁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C 组应用雷尼替丁和饮食指导进行治疗,对比分析3 组间的林场疗效。
结果:三组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A组治疗效果最好,高达98%,B、C组治愈率分别为84%、86%。
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结合复方铝酸铋片和规范饮食指导进行治疗,治愈率高,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5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42-01慢性浅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积极对症治疗尤为重要。
并且随着食物种类的多样化,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如何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研究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本院自2014 年 2 月—2015 年 2 月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于收治的 150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的分为 3 组,分别为 A 组、B 组和 C 组。
A组50例中,男 32例,女 18 例,年龄 19~ 70 岁,平均年龄(43 ±2.5)岁,病程 6~ 48 个月,平均病程(30±0.5)个月;B组50例中,男 28例,女 22 例,年龄 18~ 71 岁,平均年龄(40 ±2.1)岁,病程 6~ 41个月,平均病程(27±0.5)个月;C组50例中,男 30 例,女20例,年龄 18 ~ 67 岁,平均年龄(41 ±2.1)岁,病程 8~ 41 个月,平均病程(29 ±1.5)个月。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林传权;王桂香;李茹柳;陈玉龙;劳绍贤;陈蔚文【期刊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25)6【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证候特点.[方法]选择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亚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以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脾胃湿热证)为对照组,比较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相同症状指标出现频率的差异,并分析脾虚证亚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脾虚证亚型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脉细弱、体倦乏力、食后腹胀、纳呆食少、胃脘胀满、脘腹疼痛、神疲懒言、嗳气、口淡等;脾胃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苔黄腻、脉滑或濡、胃脘胀满、脘腹疼痛、口干、嗳气、食后腹胀等.脾虚证亚型食后腹胀、纳呆食少、神疲懒言、消瘦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2.5%、77.5%、52.5%和47.5%)明显高于脾胃湿热证(分别为50.5%、46.6%、15.5%和1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脾虚证亚型以轻、中度慢性胃炎患者居多,重度较少.[结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脾虚亚型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其特定的临床症状和基因背景.【总页数】4页(P488-491)【作者】林传权;王桂香;李茹柳;陈玉龙;劳绍贤;陈蔚文【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广东广州,510405;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733【相关文献】1.基于iTRAQ标记技术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的唾液差异表达蛋白 [J], 贺佐梅;夏帅帅;邵峰;吴华英;吴正治;谢梦洲2.尿毒症并发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 [J], 王海燕;王晨宇;赵美燕3.消化吸收障碍 [J], 周吉海4.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物质能量代谢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J], 杨泽民;陈蔚文;王颖芳5.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细胞凋亡、环氧合酶-2表达的意义 [J], 杨国红;张然;李合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
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特点和病因。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20例男女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男女性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
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女生患者抗抑郁焦虑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大于80%。
结论精神因素可能为女性慢性浅表胃炎患者重要致病因素,心理和药物治疗可明显使患者的症状改善。
【关键词】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精神因素【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11-02在消化道门诊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占有很大比例。
发现女性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因都有着独有特点,结合本院有完整胃镜报告和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本院同一操作者行948例胃镜检查。
男性528例,女性420人,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男性174人,女性246例。
经排除其他疾病,选取男性55例,女性58例。
1.2 实验方法对患者胃镜活检的胃黏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CLO),Warthin—Starry染色及血清免疫印迹法来判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状况。
以3项检查中的2项结果阳性作为Hp阳性的判断标准。
1.3 情绪障碍评测标准我们选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进行半定量式检查,由同一名医师进行临床量表评定。
HAMD总分小于8分者为无抑郁,大于8分者为伴发抑郁。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黛立新,每次1粒,每日2次,连服4周。
对照组予谷维素,每次3粒,每日3次,使用4周。
随访6月。
1.5 疗效评定有效:消化不良症状每月发作次数小于1次。
显效:消化不良症状每月发作次数小于4次。
无效:消化不良症状无改善或每月发作次数大于4次。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医学论文
本文由中国论文范文收集整理。
作者:林传权,王桂香,李茹柳,陈玉龙,劳绍贤,陈蔚文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证候特点。
【方法】选择40例脾虚证亚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以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脾胃湿热证)为对照组,比较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相同症状指标出现频率的差异,并分析脾虚证亚型病情轻重程度。
【结果】脾虚证亚型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脉细弱、体倦乏力、食后腹胀、纳呆食少、胃脘胀满、脘腹疼痛、神疲懒言、嗳气、口淡等;脾胃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苔黄腻、脉滑或濡、胃脘胀满、脘腹疼痛、口干、嗳气、食后腹胀等。
脾虚证亚型食后腹胀、纳呆食少、神疲懒言、消瘦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2.5%、77.5%、52.5%和47.5%)明显高于脾胃湿热证(分别为50.5%、46.6%、15.5%和1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
脾虚证亚型以轻、中度慢性胃炎患者居多,重度较少。
【结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脾虚亚型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其特定的临床症状和基因背景。
【关键词】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证候分析
脾虚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方式以主观判断为主,研究过程产生大量以定性指标为主的病理生理数据,以及数据之间非线性的关系,这些因素制约了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也使全面地研究脾虚证较为困难,因此我们提出脾虚证的亚型概念,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把脾虚证分为几个亚型,如消化吸收障碍型、胃肠运动障碍型、免疫功能低下型等,并选择首先研究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因其既代表了脾虚证的主要证候内容,也反映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这一“脾”的核心功能。
本研究主要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临床证候的特点,并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作对照。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内镜和病理诊断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井冈山会议)共识意见和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专题讨论会(大连会议)试行意见[1-2]。
1.1.2 中医辨证标准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脾虚证诊断标准,同时兼顾消化吸收障碍的临床表现,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制定。
主症:①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②纳呆食少;③腹胀;④大便溏。
次症:①消瘦;②乏力;③脉细弱。
诊断标准:(1)主症①必备。
(2)兼具主症②、③、④之二;或兼具主症②、③、④之一,同时兼具两个以上次症,诊断即可成立。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制定[4]。
1.1.3 纳入及排除标准内镜检查符合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标准,中医辨证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脾胃湿热证,年龄18~65岁,排除消化道其他器质性病变和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等,并在胃镜下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1.2 一般资料分两阶段收集病例:即2005年8月至2005年10月在本校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内镜室及2007年6月至2007年9月在本校第一附属医院内镜室。
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作为研究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简称脾胃湿热证)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3.9岁;病程2个月~10年以上。
对照组103例,男50例,女53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6.6岁;病程3个月~10年以上。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转贴于中国论文范文
关键词:临床,分析,障碍,吸收,消化,慢性,医学论文,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内容摘要:本文由中国论文范文收集整理。
作者:林传权,王桂香,李茹柳,陈玉龙,劳绍贤,陈蔚文【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证候特点。
【方法】选择40例脾虚证亚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以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