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临床分析

[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治疗 效果。方法 : 将7 8 例慢 性萎缩性 胃炎患 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
对照组 , 每组 3 9 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 观察 组在对 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中药治疗 , 两组治疗周期 均为 2 个月 , 治疗结束后进行
疗效评定 。结 果 : 观察 组临床总 有效率为 9 2 . 3 1 %, 显 著优于对 照组的 7 6 . 9 2 %, 两组 临床疗 效差异 显著 , 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 关 键词 ] 中西 医结合 ; 慢性萎缩病必虚 , 脾 胃运化失 司, 食滞 中焦 , 湿热内蕴不
化, 加之实邪 内阻 , 脾 胃失 于荣 养 , 胃阴亏 虚 , 气 滞血瘀 。治 疗上应以益气 健脾 , 养 阴益 胃为主 、 兼 以活血化瘀 。 本研究 中所用 中药复方以黄芪为君药 , 用 以补脾益气 ; 辅 以 白术 、 党参为 臣, 用 以增加 黄芪补 中益气 之功效 ; 生地 、 沙参
吉林 医学 2 0 1 3年 9月 第 3 4卷 第 2 5期

51 6 5・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3 9例 临床 分 析
陈汉武 ‘ , 林庆伟 ( 1 . 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 , 广东 汕尾 5 1 6 6 0 0 ; 2 . 广东省 汕尾 陆丰市人 民医院 , 广东 陆丰 5 1 6 5 0 0 )
养 阴益 胃生津 , 白芍疏肝理气消痞 , 当归 、 蒲黄、 五灵脂活 血化 瘀, 共为佐药 ; 炙 甘草 益气补 中 , 缓 急止痛 , 并调 和诸药 , 兼做 佐使 药。诸药合用 , 共奏益气养阴 、 活血化瘀之功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研究

腺化生分级: 肠化部分 占腺体和表面上皮 总面积 1 , 3 1 2 3 3的为中度 ,/ 以上为重度。 2 3 螺旋杆菌( p f感染与该病 的发生 、 H) l  ̄ 发展有密切 的 以下的为轻度 、/~/ 关系 ,治疗重视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以及对症处 1 . 排除标准 : .2 1 凡病理诊断可疑癌变; 合并其他系 理。 笔者结合前人 以及本院专家的经验 , 观察 了我院 统严重疾病 ; 不能遵从医嘱、 自改变或终止治疗者 擅
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 . %, 40 0 明显优 于对照组 的总有效率5 . %, 80 0 两者相 比差异显著(< .5。 P OO ) 病理检 查也显 示 治疗组的疗效 显著优 于对 照组(< .5。【 P O ) 结论 】 0 胃舒 煎剂联合幽 门螺旋杆茵根治方案 , 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萎 缩I } 生
缺乏特异性表现 , 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导致癌变 。 幽门
协 定方 胃舒煎 剂联 合根 治 幽 门螺旋 杆 菌方 案 对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肠腺化 生 的治 疗作 用 ,现 将研 究 结果 总 结 如下 。
1 一 般资料 和方 法
11 病例 选择 .
不 纳入 观察 病例 。
1 病例 资料 入选 的 10例慢性萎缩性 胃炎病 . 2 0 例 分别 来 自中 山市黄 圃人 民医 院和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附 属 中 山医院 的门诊 及 住 院 患者 , 诊 时间从 2 0 就 03 年 5 1日至 20 年 5 3 月 07 月 O日,所有患者均有不
《 摩与康复医学》 2 1 按 00年 4月第 1 卷
第 4期 ( 4期 ) 总
8 7
C iee hn s Ma iuain & Re a itt n Me iie Ap 0 0, 1 1, o. np lt o h bla o dcn . r 2 1 Vo . N 4 ii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是一篇旨在整合中西医理论与实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提供全面指导的共识性文章。

本文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诊疗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中的优势和意义。

本文还将强调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的重要性,并概述共识形成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原则。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可操作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与病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慢性胃炎的病理类型,其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AG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男性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也是影响CAG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由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G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关于CAG的病因,目前认为其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免疫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Hp感染是CAG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它可以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导致胃黏膜萎缩。

长期摄入高盐、高脂、低纤维等不健康饮食,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CAG的发病风险。

在中医理论中,CAG的病因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生化不足等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损,则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导致胃黏膜萎缩。

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也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诱发CAG。

CAG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因涉及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的多个方面。

因此,在CAG的诊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无特异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周应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周应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周应宏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都有一定程度好转,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14-02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为(CAG),是一种很常见的肠胃疾病,它多因暴饮暴食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过分刺激肠胃引起。

因为发病缓慢,病势缠绵,短时间很难治愈,所以治疗起来非常的棘手。

本文对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中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9~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1±3.9)岁。

观察组中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0~69岁之间,平均年龄(44.9±4.1)岁。

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确诊标准,两组患者均无药物过敏。

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①奥美拉唑肠溶片(生产企业: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871)一次3片,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广西 中医药大学 ( 5 3 0 0 0 1 )
综 上所述 ,近 年来 中 医药治 疗 C A G的临 床大 致有 如下 几个 特征 : ①病 因病 机方 面 , 病 因多 与感 受外 邪 、 内伤 饮食 、 情 志 失调 相关 , 病位 在 胃 , 与肝 、 脾、 肾相关 , 病 性不 外 虚实 两端 , 虚为脾胃 虚弱( 气虚或阴虚 ) , 实为实邪内阻( 食积 、 气滞 、 血瘀 、 痰湿 、 外 邪) , 病 机关键 为脾 胃升 降失 职 。② 辨证分 型方 面 , 尚没 有统 一 的 标准 , 但 中医药 治疗 C A G无 论 采用 辨证 分 型 , 中 药或 针 药结 合 , 均取 得 了可喜 的成绩 , 大大 提高 了治愈 好转率 , 疗 效优 于西 药 , 且 副作 用小 , 逐 渐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理 论体 系 , 极 大地 丰 富 了临 床 治疗 C A G 的经 验 。③ 临床 科研 设计 方 面 , 尚不够 严谨 合理 , 很 多 临床 研究 不设 对照组 , 更极 少双 肓设 计 , 使 中医药 在 C A G辨治 中 的 良好效果 缺 乏说服 力 。④ 对 于本病 的研究 多 以临床 研究 为 主 , 为 了增 强 中医对 本 病研 究 的客 观性 , 应 加 强实 验研 究 , 从 微观 上
其 辨证 分 型存 在 较 大 的差异 。但 以脾 胃虚 弱 、 肝 胃不 和 、 脾 胃湿 热、 胃阴不 足 、 胃络 血瘀 五 型居 多 。王发 渭教 授l l l 常将 本病 分 为 4 个 基 本证 型辨 治 : 脾 胃虚弱 证 、 肝 胃不 和证 、 湿 热 壅阻 证 、 肝胃阴 虚证 。 李春 婷教授 【 队 为本 病宜 辨证论 治 , 一般分 4 型: 气虚 血瘀 、 肝 胃不 和 、 脾虚湿 热及 胃阴不 足 。徐 景藩 教授 认为 C A G 的主要 证 型有 三 , 即 中虚气滞 证 、 肝 胃不 和证 及 胃阴不 足证 。 即使在 疾病 的稳定 期 , 也应按 此 辨证服 药 , 方 可取 得逆 转之疗 效 。 3 中医药 治疗 3 . 1中草 药治 疗 3 . 1 . 1 疏 肝健 脾 和 胃法 : 苏民 采 用 疏 肝健 脾 和 胃 、 理 气止 痛 的 自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2-03T11:17:54.1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2期作者:袁云鹤[导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袁云鹤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经开机场东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所收治的110例患有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每两各55例。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案,实验组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针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生活质量分值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49.09%);实验组临床治疗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比对照组(30.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而且缩短了临床治疗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引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极其常见,引发此疾病主要的因素是由于胃黏膜变薄、基底层增厚等,临床多表现为腹部疼痛、贫血、腹胀等,如果患者就医或治疗不及时的话,极易引发严重的腹部疾病,甚至出现癌变,所以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治疗。

当前针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时多采用西药,但是治疗的效果欠佳,为此本次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所收治的110例患有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所收治的110例患有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以下针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了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

1 . 1 病例选择 1 . 1 . 1 诊 断标 准 : 符合 中华 医学 会消 化病学 分会 2 0 0 0年 《 全 国慢性 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 J , 临床表 现为上腹部饱 胀、 不适或疼 痛 , 进餐后 尤 为明 显。 胃镜 下见 : 黏膜变 薄 , 色泽灰暗 、 灰黄或灰绿 , 血管透见 , 如伴 有上皮化 生病变 则 黏膜增厚 、 粗糙, 呈颗 粒或 结节僵 硬感 。中医辨 证参 照 慢 性萎缩性 胃炎 中医诊疗共识 意见( 2 0 0 9, 深圳) 执行。 1 . 1 . 2 纳入标准 : 经 电子 胃镜观 察及 胃黏膜 活检病 理 确 诊, 并证 实有 H p 感染 ( ” c尿素呼气试验 ) 。中医辨证 属 胃
续服用 3 0天 。
1 . 4 观察方法
两组各 自停药 3 0天后复查 电子 胃镜 、 胃
黏膜病理活检及” c尿素呼气试验 。
1 . 5 疗 效判定 标准
临床治 愈 : 临床症 状 、 体征 消失 ,
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 明显好 转达轻度 , 病 理组织检 查证 实腺体 萎缩 、 肠上 皮化生 和异 型增生 恢复正 常或 消失 ; 显 效: 临床 主要症 状 、 体 征 消失 , 胃镜 复查 黏 膜 慢性 炎 症 好 转, 病理组 织检 查证实 腺体萎 缩 、 肠上皮 化生 和异型增 生 恢复正常或减 轻 2个级度 ; 有效 : 临床 主要症 状 、 体征明显

2 8・
山西 中医
2 0 1 3年 2月第 2 9卷第 2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F e b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2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3 9例 临床 观 察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和中医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常用中药方剂、治疗机制等方面的进展。

重点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治疗效果,以及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展望了未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中医药研究者投身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为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和成熟,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文献综述与数据挖掘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机对照试验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随机分配患者接受治疗,以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为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观察性研究也是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中医药治疗的实际效果和患者的反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临床观察
5 ,次/ ; 生素 C,. g3 d2 为 1 0mg3 d维 0 ,次/,月 2 疗程 。 23 疗效观 察及 检测 项 目 16 患 者均在 1 、月 . 8例 月 2 后 行 胃镜 , Hp检 测 。 观察 临床 症状 , 胃镜 病理 组织 学
收治 本 院 住 院 、 门诊 病人 , 照 《 按 临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愈好 转标 准 》J l 均经 胃镜 及 病理 学检 查 , l , 确诊 为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者 , 年龄 1~ 5 , 心脑 、 肾等 86岁 无 肝 其 他 脏腑 病 变 , 自愿 配 合 治 疗 , 料 齐全 者 , 纳 人 资 均
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 萎缩性 胃炎9 例 临床观 察 6
李仲 禧 ( 东县 中 医院 , 南 祁 东 祁 湖 4 10 ) 2 0 1
『 摘要] 目的 : 观察 中西医结合 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疗效。 方法 : 16 将 8 例慢性萎缩性 胃炎患者随机 分为治疗组9例 , 6 对照
组9例 , 0 治疗组用西药加 中药汤剂治疗 ,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 结果 : 治疗组 总有 效率为9 . 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7 . 治疗组 58 %, 56 %,
者 自19 年 1 9 9 月 2 0 年 1月 ,通 过 对 16 病 人 观 05 0 8例 察, 根据 中医理 论 , 结合 西 药 治 疗 , 行 了一 系 列 的 进 研究 , 现将 治疗 研究 结果 报 告如 下 。
1 临床资 料
4 d 羟氨苄青霉 素胶囊 ,. g4 d 呋喃唑酮 , 次/; 0 ,次/; 3
明显优 于对照组f< .1, P 0 1治疗组在 H 清 除率 、 除 率及 远期根 治 率分别 为8 .%、89 7 . 对 照组 分别为7 .%、3 %、 0 p 根 4 5 7. %、0 %, 4 2 7 6. 6 5 . 治疗组均明显优 于对照组f< .1。 0 %, 9 P 0 )结论 : O 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 性萎缩性 胃炎在临床疗效较 好。 『 关键词] 慢性萎 缩性 胃炎 ; 中西 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3 . 1 中 医基 础
下 胃黏 膜 固有 腺 体 减 少 甚 至 消失 : 进 一 步 发 展 后 肠 上 皮 化 生
服 治 疗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 收 到 良好 的 疗 效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表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2 治疗方法
两 组 一 般 资料 比较 ( + j)
两组均予合理膳食 、 纾解情绪 、 避免劳累 、 戒
注 : P> 0 . 0 5
烟酒 和刺 激 性 食 物 、 暂停 N S A I D类药物等。 观察组 : 祛 瘀 通 脉 汤组方为 : 柴胡 1 0 g , 山药 1 0 g , 郁金 1 0 g , 百合 1 5 g , 乌梅 1 0 g , 当归 1 2 g , 赤芍 1 0 g , 内金 1 2 g , 白术 1 2 g ; 根 据 辨 证 施 治 随症 加 减, 每 日一 剂 , 水 煎 分 两 次 口服 。 另 外 奥 美 拉 唑 胶 囊 2 0 m g , q d ; 克拉 霉 素 胶 囊 0 . 1 , q d ; 莫沙必利片 5 m g , t i d ; 4 w为 一 疗 程 。 对照组 : 予 以奥 美 拉 唑 胶 囊 2 0 m g , q d ; 克拉 霉 素 胶 囊 0 . 1 , q d ; 莫沙必利片 5 mg , t i d : 共4 w。 1 - 3 观察指标 治 疗 期 间 注 意药 物 的不 良反 应 . 监 测 肝 肾 功 能 和 血脂 、 血糖等 : 复查 胃镜 和病 理 。 疗效 判 定 : 临床 症 状 和
慢 性 萎 缩 性 胃 炎 是 指 胃黏 膜 已 发 生 了 萎 缩 性 改 变 的 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592017.04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冯 腾 邢 莉 李亚平 温绍平招远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摘 要】目的:观察肿节风、胃复春、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 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胃复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肿节风、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

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结果:治疗组75例,痊愈12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7.33%;而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1例,总疗效为56.00%,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肿节风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肿节风;胃复春;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1]。

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竹节茶、接骨莲、观音茶、鸭脚节、山牛膝等。

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安徽、附件、江西等地。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肿节风有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功用,常在肺部炎症、急性阑尾炎、蜂窝织炎等属热毒火盛证型的患者中应用,也可用于风湿关节肿痛、跌倒、扭伤、恶性肿瘤等的辅助治疗[2]。

胃复春片主要由于山薄荷、枳壳、盆覆胶等药材组成,临床上常将其应用于纠正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同时还可以保护胃黏膜使其修复再生,并能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升患者整体免疫力,进而能够有效促进损伤病灶修复,预防癌前病变组织恶化。

有研究发现补充营养因子叶酸、维生素B12可使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明显改善,逆转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减少胃癌发生[3]。

维生素C 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机体内自由基,对抗多种致癌物质,且经济便宜,对癌前病变有一定逆转效用[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同时也是胃癌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胃汤。

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ppi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2次/d,疗程为一周[3]。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胃汤。

配方组成:白芍25 g、蒲公英15 g、丹参20 g、党参15 g、乌贼骨20 g、柴胡10 g、枳实15 g、玄胡索10 g、白及20 g、黄连5 g、制半夏10 g、陈皮10 g。

水煎服,1剂/d,连服1周。

1.3 疗效判定[4]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示黏膜形态恢复或基本恢复,幽门螺杆菌试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正常,胃镜所见萎缩变浅表、病变面积缩小,幽门螺杆菌试验阳性程度减轻2/3;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食欲好,精神好,幽门螺杆菌试验程度阳性改善1/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幽门螺杆菌试验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3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致,对于患者的机体有较大损害,同时也影响到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进行药物上的治疗,同时要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严禁生冷、辛辣食物,以免对脾胃形成刺激,不利于病情的康复[5]。

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机制还没有一种可以根治的方法,其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所以治疗时要谨守病机,注意脏腑之间的联系,根据不同的病情对症治疗,以促进胃黏膜局部病变的好转。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内蒙 古 中医药
表1 两 组患者治 疗结果 统计表 中西医结 合疗法 是根 据缺 血性 脑 卒 中 的病理 生 理 机 制提 出 的, 根 据患者入 院治疗 时与发 病 时 的时 间 间隔 分 为 3种 类型 : 早
期人 院治疗 者 , 非早期 人 院治疗患 者 , 延期 人 院治疗 患者 , 分 别针 对3 组 患者进 行分期 结合 , 辨 证治疗 , 取得 了 良好 的治疗 效果 。
1 . 2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 2 . 1对照 组 治疗 方法 : 视 患者 症状 灵 活选 择 阿莫 西 林 、 克拉 霉 选 取慢性 萎缩性 胃炎 患者 4 6例 , 随机分 为治疗 组 与对 照组 , 1
奥 美拉 唑对抗 H P , 阿莫 西林 口服 , 1 8 — 2 2 a r g / 次, 每 日2次 ( 餐 每组患 者 2 3 例 。治疗组 男性 1 3 例, 女性 1 0 例; 患者 年龄 l 9— 7 2 素、 前 ) ; 克 拉霉素 0 . 8~ 1 . 1 g / 次 , 每 日 1 次 ; 奥美拉 唑持续 2— 3 月 。 岁, 平均 年龄 ( 4 3 . 6 ± 2 . 9 ) 岁; 轻度 5例 , 中度 1 5例 , 重度 3 例; 病
研 究从 中西 医结合 的 角度 探讨 2 3例慢 性 萎 缩性 胃炎 患 者 与 2 3 诊为慢 性萎 缩性 胃炎 。均有 不 同程 度腹 痛 、 腹 胀、 嗳气、 消 化 不 例 单纯 西 医治 疗效果 , 中西结 合治疗 效果显 著。
1 资料 与方 法
良、 食 欲减退 、 烧心 、 反 酸症 状 , 且均 未 见 心 、 脑、 肝、 肾重 大 疾 病 , 排除 妊娠 、 哺乳 、 药物 过敏者 。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中 医 治 疗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临床 研 究进 展
段 浩博 , 周焕荣 , 王艳 艳 , 赵 艳 , 段 素社 ( 1 .天 津 中 医药 大学 第 一 附属 医院 , 天津 3 0 0 1 9 3 ; 2 .河北 省 石 家庄 长城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 河北 石 家

1 3 6 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 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7 A p r , 2 6 ( 1 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l 0 0 8— 8 8 4 9 ( 2 0 l 7 ) 1 2—1 3 6 2— 0 4 滞、 反乘脾土 , 其 中脾 虚 气 滞 为 其 基 本 病 机 , 部 分 胃 阴 不 足 也 常兼有脾虚气滞 , 指出治疗 本病应 运脾 疏肝 、 和 胃理气 , 而 不 能 一 味 以 胃 阴 不 足 论 治 。段 永 强 等 总 结 王 道 坤 教 授 经 验, 从“ 虚” 人手 , 抓 住 脾 胃虚 弱 为 核 心 , 提 出 由此 导 致 的 纳 运
慢 性萎缩 性 胃炎 ( c h r o n i c a t r o p h i c g a s t r i t i s , C A G) 是 临 床 常见 的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 多 由 慢 性 非 萎 缩 性 胃炎 发 展 而来 , 病 理 表 现 为 胃黏 膜 上 皮 变 薄 、 固有腺体减少 , 可 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幽
门腺 或 肠 腺 化 生 以及 非 典 型增 生 。 因其 与 胃癌 的 发 生 关 系 密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和病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和病理观察
[ 要】 目的 探 索萎缩性 胃炎 中西 医结合辨证 治疗的有效疗法。方法 根 据症状分别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沙参麦冬饮 、 摘
柴胡疏肝散 、藿朴夏苓汤 ,同时 胃酶合 剂或 胃复安、维生素 c等 ,对患者进行整体调理 。结果 5 例经治疗后症状显效者 0
共 1 例 ,占 3%,有效者共 3 例 ,占 6 %,症状无改善 者 2 , 占 。结论 中医治疗与现代 医学对本病的 内科治疗原 7 4 1 2 例 则是 一致的 ,方法简单 ,实用性强 ,可作为萎缩性 胃炎患者的一种有效疗法。
大便干者加大黄 1g 0 ;呃逆 者加 代赭 石 2  ̄3 g 0 0。
2 脾 胃湿 热 型 . 4
4 1从 5 例疗效 分析 ,可 以看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 . 0 疗, 临床症状的消除和 减轻 , 病检下萎缩的胃粘膜腺体的好转
项无 改善者 2 例 ,占 5% 5 0。 3 3病理检 查结果: 1 胃粘膜 腺体萎缩 由重度转为轻度, . () 或 由中度转为浅表:( )肠上皮细胞化生 ,假幽 门腺化生消失 2 或 由重减轻;( )不典型增生消失或 由重减轻。三项中具备一 3 项为显效 ,共 2 3例 ,占 4 % 6 ,有任何一项减轻为有效 ,共 2 1 例 ,占 4 % 2 。无任何 ~项 改善者 6例 ,占 1% 2。 5 0例中有肠上皮化 生者 3 0例 ,一疗程后消失者 2 例: 1 有不典型增生者 8 ,治疗后 消失者 6例: 例 发现有间变细胞者 1例 ,治疗后消失 ( 病检复查取材与原部位基本一致 ) 。且疗 效与病程之间无明显关系。 4讨论 与体会
根据临床症状 ,辨证 分为以下 四型施 治: 21脾 胃虚弱 型 ( . 包括虚寒 ) 共 2 例 。主要症状是 胃脘胀痛 ,食后尤甚 ,纳呆,暖气 , 2 疲乏无力,喜按喜暖 ,肠 鸣便稀 ,脉细 弱或 弦缓 ,舌质淡红, 苔 薄 白或 白厚。治疗宜健脾 和 胃,香砂六 君子汤加减 :党参 1g 5 ,炒 白术 1g 5 ,茯苓 1 g 5 ,木香 1g 0 ,砂仁 6 ,陈皮 1 g g 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评价

i s t r e a s c a i n me ia i n n h i e e m e ii e u i n te t n r u n h on r l g o p ( n e e e s e n me ii e te t n u h e s o ito d c to s a d t e Ch n s d cn n o r a me t g o p a d t e c t o r u i d p nd ntwe t r d cn r a me t g o p o s r e a h g o p o a in s t r a fe h y t m y r u ), b e v s e c r u fp te t o t e ta t r t es mp o s mpt m l v a i n c n iin a h a to c p c u e r n h n es t — o a l ito o d to nd t e g s r s o e mu o sm mb a e c a g iu e
张 浩
( 东 省 佛 山市 南 海 区大 沥 医院 佛 山 5 8 3 ) 广 2 2 1
摘要 : 目的 : 察 西 医抗 幽 门螺 杆 菌 三 联 用 药 和 中医联 合 治 疗慢 性 萎 缩 性 胃 炎 的 ・ 疗 效 并 进 行 评 价 。 方 法 : 择 2 0 —2 1 观 临床 选 0 8 0 0年 就 诊 于我 院 门诊 的 4 5例 慢性 萎 缩 性 胃炎 病人 , 机 分 为 抗 幽 门 螺杆 茵三 联 用 药 和 中 医联合 治 疗组 和 对 照 组 ( 独 西 药 治 疗组 ) 观 察 各 组 病 人 治 疗后 的症 状 体 随 单 , 征 缓 解 状 况 和 胃镜 粘膜 改变 情 况 , 用 统 计 学 方 法 进行 评 价 。结 果 : 西 医联 合 治 疗 组 4 并 中 5例 病 人 , 愈 率 为 6 . ( 1 ), 转 率 为 2 . (2 治 89 3 例 好 6 7 1 例)对照组 4 病人 , ; 5例 治愈 率 为 5. ( 6 )好 转 率为 2 . % ( 1 ) 中 西 医结 合 组 和 对 照 组 的 整 体 有 效 率分 别 为 9. 和 8 . , 别 有 60 2 例 , 45 1 例 。 56 22 差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阅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观察与治疗,我总结出了一些阅历。

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于医生及患者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所启发。

起首,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防止食用辛辣、烟熏、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和定时性。

少食多餐,防止暴饮暴食。

此外,要尽量防止吸烟和饮酒,这些都会加重病情。

其次,应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一定的疗效,且不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例如,芩连柴胡汤对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同时,西药如质子泵抑止剂、抗胃酸药等也可以缩减胃酸的分泌,保卫胃黏膜,加速溃疡的愈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也值得推广。

针灸可以调整胃肠的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感。

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达到疏导气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胃俞穴、足三里、中脘等是常用的穴位。

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防止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会引发胃炎的急性发作,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幸福的状态。

合理的生活规律、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也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依据个体化状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信任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息推行和探究的深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会逐渐提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草药、西药和针灸疗法等综合应用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04-06T13:32:06.9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王春兰[导读] 安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临床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安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资阳 642350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针对我所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人。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结合西医的疗法。

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疗效,并采取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前言:在内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经常遇到的症状,其临床的主要症状为患者腹部的疼痛、上腹部胀痛或者消化不良等,如果病情不受到控制并进一步发展,可以演变为胃穿孔、胃溃疡和胃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1]。

由于该病症有着容易复发、病程漫长和病因复杂的特点,因此给患者的生活、康复和进食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也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压力[2]。

因此本文针对我所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性资料对我所从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4人,女性患者46人。

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6.6±11.4)岁。

经过胃镜检查均证实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

患者病程为9-45个月,平均病程为(26.5±7.7)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医学研究 2 0 1 4年 1月 第 2 3卷 第 1 期
HE NA N ME DI C AL R ES E AR CH J a n 2 0 1 4 ,V o 1 . 2 3 ,N o . 1

1 O5 ・
A F U要 显著 高 于无微 血 管 病 变组 及 正 常对 照组 ; 而 无
[ 4 ] 张 秀 明 .现 代 临 床 生 化 检 验 学 [ M] . 北京: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2 0 01: 2 0 6 .
[ 5 ] 权翠侠 , 王庆 国, 滕 晓梅. 血清 甲胎蛋 白 、 0 【 - L 岩藻糖 苷酶 、 dl 一 抗 胰 蛋 白酶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 J ] . 医学 检 验 与 临床 ,
验相 一致 , 由此 可 知 C y s . C可 作 为 糖 尿病 肾 病早 期
诊 断 的重要 指标 。
参 考 文 献
[ 1 ] Z i y a d e h F N,S h a r ma K .O v e  ̄i e w:c o m b a t i n g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 7 ] Ma c I s a a c R J , P r e m a r a t n c E, J e r u m s G.E s t i ma t i n g g t o me r u l a r i f l t r a — t i o n r a t e i n d i a b e t e s u s i n g s e r u m c y s t a t i n C[ J ] . C l i n B i o c h e m R e v ,
[ 8 ] 易 向民, 彭沽雅 , 陈辉 .血 清 胱 抑 素 C 在 2 型 糖 尿 病 肾 病 早 期 诊 断 中的 价 值 评 估 [ J ]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 报 , 2 0 1 0, 1 6 ( 1 6 ):1 9 4 8 —
1 95 2.
( 收稿 1 3期 : 2 0 1 3 - 1 l - 2 0 )
而糖 尿 病 肾病 患 者 肾小球 的损 失导 致 C y s — C的代谢 障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临床 研 究
刘 冬 兴
( 固始县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信 阳 4 6 5 2 0 0 )
2 0 1 1 ,3 2 ( 2 ) :6 1 .
表达 , 无 明显 组 织特 异 性 , 其 产 生 速 度 较 为恒 定 , 不 受
炎症 、 肌 肉量 的影 响。本 实验 结 果 显 示 糖 尿病 肾病 患 者血清 C y s 水 平 明 显 高于 单 纯糖 尿 病 组 , 肾脏 为 清 除 C y s — C的 唯一器 官 , 且 肾 小管 无分 泌 C y s — C 的作 用 。
酶 活性 得到 增强 , 可产 生 大量 的 山梨醇 , 同 时醛糖 还原 酶竞 争 通过抑 制 了 山梨 醇 脱 氢 酶 的 活性 , 使 细胞 内大 量 聚集 山梨 醇 , 而 A F U主要 分布 于人 体 内各 种 组织 细 胞 中溶 酶体 内 , 由于 山梨 醇等 多元 醇 物 质 对溶 酶体 具 有较 强 的亲 和力 , 导致 溶 酶 体 大 量破 坏 , 使A F U释 放 人血, 最终 可 能导 致糖 尿病 患 者 血清 的 A F U升 高 。 A F U在 肾脏 近 端 肾小 管 上 皮 细胞 溶 酶 体 含 量 最 为 丰 富, 因而 糖尿 病 肾病可 使 A F U 明显 升高 。 由此 我 们可 知A F U可 作 为诊 断糖尿 病 肾病 指标 之一 , 同 时也 可 以
[ J ] . j A m S o l N e p h r o l , 2 0 0 3 , 1 4( 5 ) :1 3 5 5 — 1 3 5 7 .
[ 2 ] 蒋清翠 , 周 建 明 .胱 抑 素 C 在 糖 尿 病 性 肾 病 中 的 应 用 评 价 [ J ] .
高血 糖状 态 可导 致多 元 醇 旁 路 系 统 的激 活 , 醛 糖 还 原
2 0 0 8, 1 9 ( 4 ) : 6 7 .
[ 6 ] 董磊 , 刘娟 , 马红雨 , 等 .血 清 . L . 岩 藻 糖 苷 酶 测 定 在 2型糖 尿 病 合并微血管损 伤中 的临 床意义 [ J ] .中华临 床 医师杂 志 ( 电 子
版 )I S T I C, 2 0 1 1 , 5 ( 2 1 ) : 6 4 4 6 .
作 为治 疗效 果 的判断 标 准 。 合成 C y s - C的基 因为 “ 管家 基 因” , , 2 0 0 7, 2 3 ( 9) : 1 3 1 3 . [ 3 ] 张丽娟 , 吴华颖 , 王晓鸿 , 等 .肿 瘤 标 志 物 联 合 检 测 对 原 发性 肝 癌 的诊断价值[ J ] .中 国卫 生 检 验 杂 志 , 2 0 1 1 , 2 1 ( 1 ) :1 3 7 1 3 8 .
碍, 从 而导 致 血清 C y s — C水 平 升 高 。本 实验 与 大量 实
微血 管病 变组 A F U 比正 常对 照组 , 结 果 虽 然有 升 高 的 趋势 , 但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 义 。因此认 为 A F U可 以作 为
判 断糖 尿病疾 病 进展 的 主要指标 。 本 实验研 究 表 明 , D N组 A F U 水 平 明显 高 于 D M 组, 可作 为判 断 糖尿 病 肾病 进 展 的指 标 , 血清 A F U水 平 与糖 尿病 相关 性机 制 尚不 明确 。糖尿 病 患者持 续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