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08 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原卷版)

合集下载

上海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上海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上海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一、平行四边形1.在图1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的斜边AE=2b,且边AD和AE在同一直线上.操作示例当2b<a时,如图1,在BA上选取点G,使BG=b,连结FG和CG,裁掉△FAG和△CGB 并分别拼接到△FEH和△CHD的位置构成四边形FGCH.思考发现小明在操作后发现:该剪拼方法就是先将△FAG绕点F逆时针旋转90°到△FEH的位置,易知EH与AD在同一直线上.连结CH,由剪拼方法可得DH=BG,故△CHD≌△CGB,从而又可将△CG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到△CHD的位置.这样,对于剪拼得到的四边形FGCH (如图1),过点F作FM⊥AE于点M(图略),利用SAS公理可判断△HFM≌△CHD,易得FH=HC=GC=FG,∠FHC=90°.进而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判断出四边形FGCH是正方形.实践探究(1)正方形FGCH的面积是;(用含a, b的式子表示)(2)类比图1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2—图4的三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联想拓展小明通过探究后发现:当b≤a时,此类图形都能剪拼成正方形,且所选取的点G的位置在BA方向上随着b的增大不断上移.当b>a时(如图5),能否剪拼成一个正方形?若能,请你在图5中画出剪拼成的正方形的示意图;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a2+b2;(2)见解析;联想拓展:能剪拼成正方形.见解析.【解析】分析:实践探究:根据正方形FGCH的面积=BG2+BC2进而得出答案;应采用类比的方法,注意无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BG永远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一半.注意当b=a时,也可直接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分割.详解:实践探究:正方形的面积是:BG2+BC2=a2+b2;剪拼方法如图2-图4;联想拓展:能,剪拼方法如图5(图中BG=DH=b)..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变换综合,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类比方法作图时,应根据范例抓住作图的关键:作的线段的长度与某条线段的比值永远相等,旋转的三角形,连接的点都应是相同的.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N分别从O,B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 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M作MP⊥OA,交AC于P,连接N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1)P点的坐标为多少(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试求△NPC面积S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值;(3)当x为何值时,△NP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P点坐标为(x,3﹣x).(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x=,或x=,或x=.【解析】试题分析:(1)求P点的坐标,也就是求OM和PM的长,已知了OM的长为x,关键是求出PM的长,方法不唯一,①可通过PM∥OC得出的对应成比例线段来求;②也可延长MP交BC于Q,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根据CQ的长和∠ACB的正切值求出PQ的长,然后根据PM=AB﹣PQ来求出PM的长.得出OM和PM的长,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2)可按(1)②中的方法经求出PQ的长,而CN的长可根据CN=BC﹣BN来求得,因此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出S,x的函数关系式.(3)本题要分类讨论:①当CP=CN时,可在直角三角形CPQ中,用CQ的长即x和∠ABC的余弦值求出CP的表达式,然后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②当CP=PN时,那么CQ=QN,先在直角三角形CPQ中求出CQ的长,然后根据QN=CN﹣CQ求出QN的表达式,根据题设的等量条件即可得出x的值.③当CN=PN时,先求出QP和QN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PNQ中,用勾股定理求出PN 的长,联立CN的表达式即可求出x的值.试题解析:(1)过点P作PQ⊥BC于点Q,有题意可得:PQ∥AB,∴△CQP∽△CBA,∴∴解得:QP=x,∴PM=3﹣x,由题意可知,C(0,3),M(x,0),N(4﹣x,3),P点坐标为(x,3﹣x).(2)设△NPC的面积为S,在△NPC中,NC=4﹣x,NC边上的高为,其中,0≤x≤4.∴S=(4﹣x)×x=(﹣x2+4x)=﹣(x﹣2)2+.∴S的最大值为,此时x=2.(3)延长MP交CB于Q,则有PQ⊥BC.①若NP=CP,∵PQ⊥BC,∴NQ=CQ=x.∴3x=4,∴x=.②若CP=CN,则CN=4﹣x,PQ=x,CP=x,4﹣x=x,∴x=;③若CN=NP,则CN=4﹣x.∵PQ=x,NQ=4﹣2x,∵在Rt△PNQ中,PN2=NQ2+PQ2,∴(4﹣x)2=(4﹣2x)2+(x)2,∴x=.综上所述,x=,或x=,或x=.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3.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猜想与发现:(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拓展与探究:(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BC=CD ,∠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 ,∴BC ﹣CE=CD ﹣CF ,即BE=DF ,∴△ABE ≌△ADF ,∴AE=AF ,∴△AEF 是等腰三角形;(2)DM 、MN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 、MN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 △ADF 中DM 是斜边AF 的中线,∴AF=2DM ,∵MN 是△AEF 的中位线,∴AE=2MN ,∵AE=AF ,∴DM=MN ;∵∠DMF=∠DAF+∠ADM ,AM=MD ,∵∠FMN=∠FAE ,∠DAF=∠BAE ,∴∠ADM=∠DAF=∠BAE ,∴∠DMN=∠FMN+∠DMF=∠DAF+∠BAE+∠FAE=∠BAD=90°,∴DM ⊥MN ;(3)(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连接AE ,交MD 于点G ,∵点M 为AF 的中点,点N 为EF 的中点,∴MN ∥AE ,MN=AE ,由已知得,AB=AD=BC=CD ,∠B=∠ADF ,CE=CF ,又∵BC+CE=CD+CF ,即BE=DF ,∴△ABE ≌△ADF ,∴AE=AF ,在Rt △ADF 中,∵点M 为AF 的中点,∴DM=AF ,∴DM=MN ,∵△ABE ≌△ADF ,∴∠1=∠2,∵AB ∥DF ,∴∠1=∠3,同理可证:∠2=∠4,∴∠3=∠4,∵DM=AM ,∴∠MAD=∠5,∴∠DGE=∠5+∠4=∠MAD+∠3=90°,∵MN ∥AE ,∴∠DMN=∠DGE=90°,∴DM ⊥MN .所以(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旋转的性质.4.如图①,在等腰Rt ABC V 中,90BAC ∠=o ,点E 在AC 上(且不与点A 、C 重合),在ABC △的外部作等腰Rt CED △,使90CED ∠=o ,连接AD ,分别以AB ,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FD ,连接AF .()1请直接写出线段AF ,AE 的数量关系;()2①将CED V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当点E 在线段BC 上时,如图②,连接AE ,请判断线段AF ,A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若25AB =2CE =,在图②的基础上将CED V 绕点C 继续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平行四边形ABFD 为菱形时,直接写出线段AE 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AF 2AE =②42或22.【解析】【分析】 ()1如图①中,结论:AF 2AE =,只要证明A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2①如图②中,结论:AF 2AE =,连接EF ,DF 交BC 于K ,先证明EKF V ≌EDA V 再证明A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②分两种情形a 、如图③中,当AD AC =时,四边形ABFD 是菱形.b 、如图④中当AD AC =时,四边形ABFD 是菱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①中,结论:AF 2AE =.理由:Q 四边形ABFD 是平行四边形,AB DF ∴=,AB AC =Q ,AC DF ∴=,DE EC =Q ,AE EF ∴=,DEC AEF 90∠∠==o Q ,A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 2AE ∴=.故答案为AF 2AE =.()2①如图②中,结论:AF 2AE=.理由:连接EF ,DF 交BC 于K .Q 四边形ABFD 是平行四边形,AB//DF ∴,DKE ABC 45∠∠∴==o ,EKF 180DKE 135∠∠∴=-=o o ,EK ED =,ADE 180EDC 18045135∠∠=-=-=o o o o Q ,EKF ADE ∠∠∴=,DKC C ∠∠=Q ,DK DC ∴=,DF AB AC ==Q ,KF AD ∴=,在EKF V 和EDA V 中,EK ED EKF ADE KF AD =⎧⎪∠=∠⎨⎪=⎩,EKF ∴V ≌EDA V ,EF EA ∴=,KEF AED ∠∠=,FEA BED 90∠∠∴==o ,A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 2AE ∴=.②如图③中,当AD AC =时,四边形ABFD 是菱形,设AE 交CD 于H ,易知EH DH CH 2===22AH (25)(2)32=-=,AE AH EH 42=+=,=时,四边形ABFD是菱形,易知如图④中当AD AC=-=-=,AE AH EH3222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E的长为4222【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寻找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难点,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是矩形,点O(0,0),点A(5,0),点B(0,3).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得到矩形ADEF,点O,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1)如图①,当点D落在BC边上时,求点D的坐标;(2)如图②,当点D落在线段BE上时,AD与BC交于点H.①求证△ADB≌△AOB;②求点H的坐标.(3)记K为矩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S为△KDE的面积,求S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D(1,3);(2)①详见解析;②H(175,3);(3)30334-≤S≤30334+.【解析】【分析】(1)如图①,在Rt△ACD中求出CD即可解决问题;(2)①根据HL证明即可;②,设AH=BH=m,则HC=BC-BH=5-m,在Rt△AHC中,根据AH2=HC2+AC2,构建方程求出m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③中,当点D在线段BK上时,△DEK的面积最小,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D′E′K的面积最大,求出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①中,∵A(5,0),B(0,3),∴OA=5,OB=3,∵四边形AOBC是矩形,∴AC=OB=3,OA=BC=5,∠OBC=∠C=90°,∵矩形ADEF是由矩形AOBC旋转得到,∴AD=AO=5,在Rt△ADC中,CD22AD AC-,∴BD=BC-CD=1,∴D(1,3).(2)①如图②中,由四边形ADEF是矩形,得到∠ADE=90°,∵点D在线段BE上,∴∠ADB=90°,由(1)可知,AD=AO,又AB=AB,∠AOB=90°,∴Rt△ADB≌Rt△AOB(HL).②如图②中,由△ADB≌△AOB,得到∠BAD=∠BAO,又在矩形AOBC中,OA∥BC,∴∠CBA=∠OAB,∴∠BAD=∠CBA,∴BH=AH,设AH=BH=m,则HC=BC-BH=5-m,在Rt△AHC中,∵AH2=HC2+AC2,∴m2=32+(5-m)2,∴m=175,∴BH=175,∴H(175,3).(3)如图③中,当点D在线段BK上时,△DEK的面积最小,最小值=12•DE•DK=12×3×(5-34)=30334,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D′E′K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12×D′E′×KD′=12×3×(5+342)=303344+.综上所述,30334-≤S≤30334+.【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6.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一动点,连接AE,作BF⊥AE,垂足为G 交AD于F(1)求证:AF=DE;(2)连接DG,若DG平分∠EGF,如图(2),求证:点E是CD中点;(3)在(2)的条件下,连接CG,如图(3),求证:CG=CD.【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CG=CD,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BAF≌△ADE(ASA)即可解决问题.(2)过点D作DM⊥GF,DN⊥GE,垂足分别为点M,N.想办法证明AF=DF,即可解决问题.(3)延长AE,BC交于点P,由(2)知DE=CD,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只要证明BC=CP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D=∠D=90o,∴∠2+∠3=90°又∵BF⊥AE,∴∠AGB=90°∴∠1+∠2=90°,∴∠1=∠3在△BAF与△ADE中,∠1=∠3 BA=AD ∠BAF=∠D,∴△BAF≌△ADE(ASA)∴AF=DE.(2)证明:过点D作DM⊥GF,DN⊥GE,垂足分别为点M,N.由(1)得∠1=∠3,∠BGA=∠AND=90°,AB=AD∴△BAG≌△ADN(AAS)∴AG=DN,又DG平分∠EGF,DM⊥GF,DN⊥GE,∴DM=DN,∴DM=AG,又∠AFG=∠DFM,∠AGF=∠DMF∴△AFG≌△DFM(AAS),∴AF=DF=DE=12AD=12CD,即点E是CD的中点.(3)延长AE,BC交于点P,由(2)知DE=CD,∠ADE=∠ECP=90°,∠DEA=∠CEP,∴△ADE≌△PCE(ASA)∴AE=PE,又CE∥AB,∴BC=PC,在Rt△BGP中,∵BC=PC,∴CG=12BP=BC,∴CG=CD.【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7.(问题情境)在△ABC中,AB=AC,点P为BC所在直线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过点C作CF⊥AB,垂足为F.当P在BC边上时(如图1),求证:PD+PE=CF.证明思路是:如图2,连接AP,由△ABP与△ACP面积之和等于△ABC的面积可以证得:PD+PE=CF.(不要证明)(变式探究)(1)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试探索PD、P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请运用上述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完成下列两题:(结论运用)(2)如图4,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落在点B上,点C落在点C′处,点P为折痕EF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G⊥BE、PH⊥BC,垂足分别为G、H,若AD =16,CF=6,求PG+PH的值.(迁移拓展)(3)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43x+8与直线l2:y=﹣2x+8相交于点A,直线l1、l2与x轴分别交于点B、点C.点P是直线l2上一个动点,若点P到直线l1的距离为2.求点P的坐标.【答案】【变式探究】证明见解析【结论运用】8【迁移拓展】(﹣1,6),(1,10)【解析】【变式探究】连接AP,同理利用△ABP与△ACP面积之差等于△ABC的面积可以证得;【结论运用】过点E作EQ⊥BC,垂足为Q,根据勾股定理和矩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迁移拓展】分两种情况,利用结论,求得点P到x轴的距离,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P的坐标.【详解】变式探究:连接AP,如图3:∵PD⊥AB,PE⊥AC,CF⊥AB,且S△ABC=S△ACP﹣S△ABP,∴12AB•CF=12AC•PE﹣12AB•PD.∵AB=AC,∴CF=PD﹣PE;结论运用:过点E作EQ⊥BC,垂足为Q,如图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C=∠ADC=90°.∵AD=16,CF=6,∴BF=BC﹣CF=AD﹣CF=5,由折叠可得:DF=BF,∠BEF=∠DEF.∴DF=5.∵∠C=90°,∴DC2222106DF CF-=-8.∵EQ⊥BC,∠C=∠ADC=90°,∴∠EQC=90°=∠C=∠ADC.∴四边形EQCD是长方形.∴EQ=DC=4.∵AD∥BC,∴∠DEF=∠EFB.∵∠BEF=∠DEF,∴∠BEF=∠EFB.∴BE=BF,由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PG+PH=EQ.∴PG+PH=8.∴PG+PH的值为8;迁移拓展:如图,由题意得:A(0,8),B(6,0),C(﹣4,0)∴AB2210,BC=10.68∴AB=BC,(1)由结论得:P1D1+P1E1=OA=8∵P1D1=1=2,∴P1E1=6 即点P1的纵坐标为6又点P1在直线l2上,∴y=2x+8=6,∴x=﹣1,即点P1的坐标为(﹣1,6);(2)由结论得:P2E2﹣P2D2=OA=8∵P2D2=2,∴P2E2=10 即点P1的纵坐标为10又点P1在直线l2上,∴y=2x+8=10,∴x=1,即点P1的坐标为(1,10)【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利用面积法列出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使CE =AC ,连接AE ,点F 是AE 的中点,连接BF 、DF ,求证:BF ⊥DF .【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BF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M ,连接BD ,进而求证△AFM ≌△EFB ,得AM =BE ,FB =FM ,即可求得BC +BE =AD +AM ,进而求得BD =BM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证BF ⊥DF .【详解】延长BF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M ,连接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MD ∥BC ,∴∠AMF =∠EBF ,∠E =∠MAF ,又FA =FE ,∴△AFM ≌△EFB ,∴AM =BE ,FB =FM .∵矩形ABCD 中,∴AC =BD ,AD =BC ,∴BC +BE =AD +AM ,即CE =MD .∵CE =AC ,∴AC =CE = BD =DM .∵FB =FM ,∴BF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本题中求证DB =DM 是解题的关键.9.(1)如图1,将矩形ABCD 折叠,使BC 落在对角线BD 上,折痕为BE ,点C 落在点C '处,若42ADB =o ∠,则DBE ∠的度数为______o .(2)小明手中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4AB =,9AD =.(画一画)如图2,点E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E所在直线上,折痕设为MN(点M,N分别在边AD,BC上),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折痕MN(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用黑色水笔把线段描清楚);(算一算)如图3,点F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BC上,将纸片折叠,使FB落在射线FD上,折痕为GF,点,A B分别落在点A',B'处,若73AG=,求B D'的长.【答案】(1)21;(2)画一画;见解析;算一算:3B D'=【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翻折不变性即可解决问题;(2)【画一画】,如图2中,延长BA交CE的延长线由G,作∠BGC的角平分线交AD于M,交BC于N,直线MN即为所求;【算一算】首先求出GD=9-72033=,由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BC=AD=9,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GF=∠BFG,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FG=∠DFG,证出∠DFG=∠DGF,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出DF=DG=203,再由勾股定理求出CF,可得BF,再利用翻折不变性,可知FB′=FB,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DBC=42°,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BE=∠EBC=12∠DBC=21°,故答案为21.(2)【画一画】如图所示:【算一算】如3所示:∵AG=73,AD=9,∴GD=9-72033=,∵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BC=AD=9,∴∠DGF=∠BFG,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FG=∠DFG,∴∠DFG=∠DGF,∴DF=DG=203,∵CD=AB=4,∠C=90°,∴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016433 DF CD⎛⎫-=-=⎪⎝⎭,∴BF=BC-CF=9161133-=,由翻折不变性可知,FB=FB′=11 3,∴B′D=DF-FB′=2011333-=.【点睛】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翻折不变性解决问题.10.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CE=BF.连接DE,过点E作EG⊥DE,使EG=DE,连接FG,FC.(1)请判断:FG与CE的关系是___;(2)如图2,若点E,F分别是边CB,BA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作出判断并给予证明;(3)如图3,若点E,F分别是边BC,AB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判断.【答案】(1)FG=CE,FG∥CE;(2)成立;(3)成立.【解析】试题分析:(1)只要证明四边形CDG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FG=CE,FG∥CE;(2)构造辅助线后证明△HGE≌△CED,利用对应边相等求证四边形GHBF是矩形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FG=C,FG∥CE;(3)证明△CBF≌△DCE后,即可证明四边形CEGF是平行四边形.试题解析:解:(1)FG=CE,FG∥CE;(2)过点G作GH⊥CB的延长线于点H.∵EG⊥DE,∴∠GEH+∠DEC=90°.∵∠GEH+∠HGE=90°,∴∠DEC=∠HE.在△HGE与△CED中,∵∠GHE=∠DCE,∠HGE=∠DEC,EG=DE,∴△HGE≌△CED(AAS),∴GH=CE,HE=CD.∵CE=BF,∴GH=BF.∵GH∥BF,∴四边形GHBF是矩形,∴GF=BH,FG∥CH,∴FG∥C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BC,∴HE=BC,∴HE+EB=BC+EB,∴BH=EC,∴FG=EC;(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FBC=∠ECD=90°.在△CBF与△DCE中,∵BF=CE,∠FBC=∠ECD,BC=DC,∴△CBF≌△DCE(SAS),∴∠BCF=∠CDE,CF=DE.∵EG=DE,∴CF=EG.∵DE⊥EG,∴∠DEC+∠CEG=90°.∵∠CDE+∠DEC=90°,∴∠CDE=∠CEG,∴∠BCF=∠CEG,∴CF∥EG,∴四边形CEGF平行四边形,∴FG∥CE,FG=CE.11.如图,抛物线y=mx2+2mx+n经过A(﹣3,0),C(0,﹣32)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C作CE∥x轴交抛物线于点E,写出点E的坐标,并求AC、BE的交点F的坐标(3)若抛物线的顶点为D,连结DC、DE,四边形CDEF是否为菱形?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y=12x2+x﹣32;(2)F点坐标为(﹣1,﹣1);(3)四边形CDEF是菱形.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将A、C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通过联立方程组求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根据(1)题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以及B、C点的坐标,由CE∥x轴,可知C、E关于对称轴对称。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1 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A (0, 1)、B (4, 3)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tan ∠ABO 的值;(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在对称轴的左侧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线段AB 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M ,若四边形MNCB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松江24”,拖动点N 在直线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以M 、N 、C 、B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4个,符合MN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左侧的平行四边形MNCB 只有一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松江24”,拖动点N 在直线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MN 有4次机会等于3,这说明以M 、N 、C 、B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4个,而符合MN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左侧的平行四边形MNCB 只有一个.思路点拨1.第(2)题求∠ABO 的正切值,要构造包含锐角∠ABO 的角直角三角形. 2.第(3)题解方程MN =y M -y N =BC ,并且检验x 的值是否在对称轴左侧.满分解答(1)将A (0, 1)、B (4, 3)分别代入y =-x 2+bx +c ,得1,164 3.c b c =⎧⎨-++=⎩ 解得92b =,c =1.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912y x x =-++. (2)在Rt △BOC 中,OC =4,BC =3,所以OB =5.如图2,过点A 作AH ⊥OB ,垂足为H .在Rt △AOH 中,OA =1,4sin sin 5AOH OBC ∠=∠=,所以4sin 5AH OA AOH =⋅∠=. 图2 所以35OH =,225BH OB OH =-=.在Rt △ABH 中,4222tan 5511AH ABO BH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12y x =+.设点M 的坐标为29(,1)2x x x -++,点N 的坐标为1(,1)2x x +,那么2291(1)(1)422MN x x x x x =-++-+=-+.当四边形MNCB 是平行四边形时,MN =BC =3.解方程-x 2+4x =3,得x =1或x =3.因为x =3在对称轴的右侧(如图4),所以符合题意的点M 的坐标为9(1,)2(如图3).图3 图4考点伸展第(3)题如果改为: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点,直线MN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B 于N ,如果M 、N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那么求点M 的坐标要考虑两种情况:MN =y M -y N 或MN =y N -y M .由y N -y M =4x -x 2,解方程x 2-4x =3,得27x =±(如图5).所以符合题意的点M 有4个:9(1,)2,11(3,)2,57(27,)2--,57(27,)2++.图5例2 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联结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_,PD=_______;(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福州21”,拖动左图中的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PQ的中点M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拖动右图中的点Q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Q//AB时,四边形PDBQ为菱形.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福州21”,拖动点Q向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的中点M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Q的速度变成1.07,可以体验到,当PQ//AB时,四边形PDBQ为菱形.点击动画按钮的中部,Q的速度变成1.思路点拨1.菱形PDBQ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PQ//AB.先求出点P运动的时间t,再根据PQ//AB,对应线段成比例求CQ的长,从而求出点Q的速度.2.探究点M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M的路径.满分解答(1)QB=8-2t,PD=43t.(2)如图3,作∠ABC的平分线交CA于P ,过点P作PQ//AB交BC于Q,那么四边形PDBQ是菱形.过点P作PE⊥AB,垂足为E,那么BE=BC=8.在Rt△ABC中,AC=6,BC=8,所以AB=10.图3在Rt△APE中,23cos5AEAAP t===,所以103t=.当PQ//AB时,CQ CPCB CA=,即106386CQ-=.解得329CQ=.所以点Q的运动速度为3210169315÷=.(3)以C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当t=0时,PQ的中点就是AC的中点E(3,0).如图5,当t=4时,PQ的中点就是PB的中点F(1,4).直线EF的解析式是y=-2x+6.如图6,PQ的中点M的坐标可以表示为(62t-,t).经验证,点M(62t-,t)在直线EF上.所以PQ的中点M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的长,EF=25.图4 图5 图6考点伸展第(3)题求点M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当t=2时,PQ的中点为(2,2).设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ax2+bx+c,代入E(3,0)、F(1,4)和(2,2),得930,4,42 2.a b ca b ca b c++=⎧⎪++=⎨⎪++=⎩解得a=0,b=-2,c=6.所以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2x+6.例3 2012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1, 0)、C(3, 0)、D(3, 4).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C.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 于点E.(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作EF⊥AD于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ACG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使以C、Q、E、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在A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在AB的中点时,△ACG的面积最大.观察右图,我们构造了和△CEQ中心对称的△FQE和△ECH′,可以体验到,线段EQ 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C和F,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Q和H′,因此以C、Q、E、H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在A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在AB 的中点时,即t=2,△ACG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观察CQ,EQ,EC的值,发现以C、Q、E、H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和中部,可得菱形的两种准确位置。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D,BC于E,F两点,连结BE,DF.(1)求证:△DOE≌△BOF.(2)当∠DOE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当∠DOE=90°时,四边形BFED为菱形,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DOE≌△BOF (ASA);(2)首先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ED,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在▱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BO=DO,∠EDB=∠FBO,在△EOD和△FOB中,∴△DOE≌△BOF(ASA);(2)当∠DOE=90°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理由:∵△DOE≌△BOF,∴OE=OF,又∵OB=OD,∴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EOD=90°,∴EF⊥BD,∴四边形BFDE为菱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2.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求证:AF=BF+EF.【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可得出∠BAD 为90°,AB=AD ,进而得到∠BAG 与∠EAD 互余,又DE 垂直于AG ,得到∠EAD 与∠ADE 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ADE=∠BAF ,利用AAS 可得出△ABF ≌△DAE ;利用全等三角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BF=AE ,由AF-AE=EF ,等量代换可得证.【详解】∵ABCD 是正方形,∴AD=AB ,∠BAD=90°∵DE ⊥AG ,∴∠DEG=∠AED=90°∴∠ADE+∠DAE=90°又∵∠BAF+∠DAE=∠BAD=90°,∴∠ADE=∠BAF .∵BF ∥DE ,∴∠AFB=∠DEG=∠AED .在△ABF 与△DAE 中,AFB AED ADE BAF AD AB ∠=∠⎧⎪∠=∠⎨⎪=⎩, ∴△ABF ≌△DAE (AAS ).∴BF=AE .∵AF=AE+EF ,∴AF=BF+EF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1)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直线EF ⊥BD ,交AD 于点E ,交BC 于点F ,连接BE 、DF ,且BE 平分∠ABD .①求证:四边形BFDE 是菱形;②直接写出∠EBF 的度数;(2)把(1)中菱形BFDE 进行分离研究,如图②,点G 、I 分别在BF 、BE 边上,且BG=BI ,连接GD ,H 为GD 的中点,连接FH 并延长,交ED 于点J ,连接IJ 、IH 、IF 、IG.试探究线段IH 与FH 之间满足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把(1)中矩形ABCD 进行特殊化探究,如图③,当矩形ABCD 满足AB=AD 时,点E 是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DE 、EF 、DF ,使△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 交AC 于点G.请直接写出线段AG 、GE 、EC 三者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60°.(2)IH =3FH ;(3)EG 2=AG 2+CE 2.【解析】【分析】(1)①由△DOE ≌△BOF ,推出EO =OF ,∵OB =OD ,推出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EB =ED 即可.②先证明∠ABD =2∠ADB ,推出∠ADB =30°,延长即可解决问题.(2)IH =3FH .只要证明△IJF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3)结论:EG 2=AG 2+CE 2.如图3中,将△ADG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先证明△DEG ≌△DEM ,再证明△ECM 是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①证明:如图1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OB =OD ,∴∠EDO =∠FBO ,在△DOE 和△BOF 中,EDO FBO OD OBEOD BOF ∠∠⎧⎪⎨⎪∠∠⎩=== , ∴△DOE ≌△BOF ,∴EO =OF ,∵OB =OD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EF ⊥BD ,OB =OD ,∴EB =ED ,∴四边形EBFD 是菱形.②∵BE 平分∠ABD ,∴∠ABE =∠EBD ,∵EB =ED ,∴∠EBD =∠EDB ,∴∠ABD =2∠ADB ,∵∠ABD +∠ADB =90°,∴∠ADB =30°,∠ABD =60°,∴∠ABE =∠EBO =∠OBF =30°,∴∠EBF =60°.(2)结论:IH =3FH .理由:如图2中,延长BE 到M ,使得EM =EJ ,连接MJ .∵四边形EBFD 是菱形,∠B =60°,∴EB =BF =ED ,DE ∥BF ,∴∠JDH =∠FGH ,在△DHJ 和△GHF 中,DHG GHF DH GHJDH FGH ∠∠⎧⎪⎨⎪∠∠⎩=== , ∴△DHJ ≌△GHF ,∴DJ =FG ,JH =HF ,∴EJ =BG =EM =BI ,∴BE =IM =BF ,∵∠MEJ =∠B =60°,∴△MEJ 是等边三角形,∴MJ =EM =NI ,∠M =∠B =60°在△BIF 和△MJI 中,BI MJ B M BF IM ⎧⎪∠∠⎨⎪⎩===,∴△BIF ≌△MJI ,∴IJ =IF ,∠BFI =∠MIJ ,∵HJ =HF ,∴IH ⊥JF ,∵∠BFI +∠BIF =120°,∴∠MIJ +∠BIF =120°,∴∠JIF =60°,∴△JIF 是等边三角形,在Rt △IHF 中,∵∠IHF =90°,∠IFH =60°,∴∠FIH =30°,∴IH =3FH .(3)结论:EG 2=AG 2+CE 2.理由:如图3中,将△ADG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FAD +∠DEF =90°,∴AFED 四点共圆,∴∠EDF =∠DAE =45°,∠ADC =90°,∴∠ADF +∠EDC =45°,∵∠ADF =∠CDM ,∴∠CDM +∠CDE =45°=∠EDG ,在△DEM 和△DEG 中,DE DE EDG EDM DG DM ⎧⎪∠∠⎨⎪⎩=== , ∴△DEG ≌△DEM ,∴GE =EM ,∵∠DCM =∠DAG =∠ACD =45°,AG =CM ,∴∠ECM =90°∴EC 2+CM 2=EM 2,∵EG =EM ,AG =CM ,∴GE 2=AG 2+CE 2.【点睛】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学会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4.现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如图),其中AB =4cm ,B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将纸片沿直线AE 折叠,点B 落在四边形AECD 内,记为点B ′,过E 作EF 垂直B ′C ,交B ′C 于F .(1)求AE 、EF 的位置关系;(2)求线段B ′C 的长,并求△B ′EC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S△B′EC=108 25.【解析】【分析】(1)由折线法及点E是BC的中点,可证得△B'EC是等腰三角形,再有条件证明∠AEF=90°即可得到AE⊥EF;(2)连接BB′,通过折叠,可知∠EBB′=∠EB′B,由E是BC的中点,可得EB′=EC,∠ECB′=∠EB′C,从而可证△BB′C为直角三角形,在Rt△AOB和Rt△BOE中,可将OB,BB′的长求出,在Rt△B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将B′C的值求出.【详解】(1)由折线法及点E是BC的中点,∴EB=EB′=EC,∠AEB=∠AEB′,∴△B'EC是等腰三角形,又∵EF⊥B′C∴EF为∠B'EC的角平分线,即∠B′EF=∠FEC,∴∠AEF=180°﹣(∠AEB+∠CEF)=90°,即∠AEF=90°,即AE⊥EF;(2)连接BB'交AE于点O,由折线法及点E是BC的中点,∴EB=EB′=EC,∴∠EBB′=∠EB′B,∠ECB′=∠EB′C;又∵△BB'C三内角之和为180°,∴∠BB'C=90°;∵点B′是点B关于直线AE的对称点,∴AE垂直平分BB′;在Rt△AOB和Rt△BOE中,BO2=AB2﹣AO2=BE2﹣(AE﹣AO)2将AB=4cm,BE=3cm,AE=5cm,∴AO=165cm,∴BO22AB AO125cm,∴BB′=2BO=245cm,∴在Rt △BB 'C 中,B ′C =22BC BB '-=518cm ,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EFB ′是矩形,∴EF =OB ′=125, ∴S △B ′EC =*111812108225525B C EF '⨯=⨯⨯=.【点睛】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的和矩形的性质综合运用.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5.如图1,若分别以△ABC 的AC 、BC 两边为边向外侧作的四边形ACDE 和BCFG 为正方形,则称这两个正方形为外展双叶正方形.(1)发现:如图2,当∠C =90°时,求证:△ABC 与△DCF 的面积相等.(2)引申:如果∠C ≠90°时,(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结合图1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运用:如图3,分别以△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侧作的四边形ACDE 、BCFG 和ABMN 为正方形,则称这三个正方形为外展三叶正方形.已知△ABC 中,AC =3,BC =4.当∠C =_____°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有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3)18.【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AC=DC ,∠ACB=∠DCF=90°,BC=FC ,所以△ABC ≌△DFC ,从而△ABC 与△DFC 的面积相等;(2)延长BC 到点P ,过点A 作AP ⊥BP 于点P ;过点D 作DQ ⊥FC 于点Q .得到四边形ACDE ,BCFG 均为正方形,AC=CD ,BC=CF ,∠ACP=∠DCQ .所以△APC ≌△DQC . 于是AP=DQ .又因为S △ABC =12BC•AP ,S △DFC =12FC•DQ ,所以S △ABC =S △DFC ; (3)根据(2)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ABC 的面积三倍,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有最大值,则三角形ABC 的面积最大,当△ABC 是直角三角形,即∠C 是90度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最大.所以S 阴影部分面积和=3S △ABC =3×12×3×4=18. (1)证明:在△ABC 与△DFC 中, ∵{AC DCACB DCF BC FC∠∠===,∴△ABC ≌△DFC .∴△ABC 与△DFC 的面积相等;(2)解: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C 到点P ,过点A 作AP ⊥BP 于点P ;过点D 作DQ ⊥FC 于点Q .∴∠APC=∠DQC=90°.∵四边形ACDE ,BCFG 均为正方形,∴AC=CD ,BC=CF ,∠ACP+∠PCD=90°,∠DCQ+∠PCD=90°,∴∠ACP=∠DCQ .∴{APC DQCACP DCQ AC CD∠∠∠∠===,△APC ≌△DQC (AAS ),∴AP=DQ .又∵S △ABC =12BC•AP ,S △DFC =12FC•DQ , ∴S △ABC =S △DFC ;(3)解:根据(2)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是△ABC 的面积三倍,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有最大值,则三角形ABC 的面积最大,∴当△ABC 是直角三角形,即∠C 是90度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和最大.∴S 阴影部分面积和=3S △ABC =3×12×3×4=18.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6.已知:在矩形ABCD中,AB=10,BC=12,四边形EFGH的三个顶点E、F、H分别在矩形ABCD边AB、BC、DA上,AE=2.(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时,求△GFC的面积;(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为菱形,且BF=a时,求△GFC的面积(用a表示);(3)在(2)的条件下,△GFC的面积能否等于2?请说明理由.【答案】(1)10;(2)12-a;(3)不能【解析】解:(1)过点G作GM⊥BC于M.在正方形EFGH中,∠HEF=90°,EH=EF,∴∠AEH+∠BEF=90°.∵∠AEH+∠AHE=90°,∴∠AHE=∠BEF.又∵∠A=∠B=90°,∴△AHE≌△BEF.同理可证△MFG≌△BEF.∴GM=BF=AE=2.∴FC=BC-BF=10.∴.(2)过点G作GM⊥BC交BC的延长线于M,连接HF.∵AD∥BC,∴∠AHF=∠MFH.∵EH∥FG,∴∠EHF=∠GFH.∴∠AHE=∠MFG.又∵∠A=∠GMF=90°,EH=GF,∴△AHE≌△MFG.∴GM=AE=2.∴.(3)△GFC的面积不能等于2.说明一:∵若S△GFC=2,则12-a=2,∴a=10.此时,在△BEF中,.在△AHE中,,∴AH>AD,即点H已经不在边AD上,故不可能有S△GFC=2.说明二:△GFC的面积不能等于2.∵点H在AD上,∴菱形边EH的最大值为,∴BF的最大值为.又∵函数S△GFC=12-a的值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S△GFC的最小值为.又∵,∴△GFC的面积不能等于2.7.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 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过点P作PE⊥PB ,PE交射线DC于点E,过点E作EF⊥AC,垂足为点F.(1)当点E落在线段CD上时(如图),①求证:PB=PE;②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出这个不变的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2)当点E落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大致图形,并判断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只需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PEC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AP的长,如果不能,试说明理由.【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点PP在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不变,值为22;(2)画图见解析,成立;(3)能,1.【解析】分析:(1)①过点P作PG⊥BC于G,过点P作PH⊥DC于H,如图1.要证PB=PE,只需证到△PGB≌△PHE即可;②连接BD,如图2.易证△BOP≌△PFE,则有BO=PF,只需求出BO的长即可.(2)根据条件即可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同理可得(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3)可分点E在线段DC上和点E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通过计算就可求出符合要求的AP的长.详解:(1)①证明:过点P作PG⊥BC于G,过点P作PH⊥DC于H,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G ⊥BC ,PH ⊥DC , ∴∠GPC=∠ACB=∠ACD=∠HPC=45°. ∴PG=PH ,∠GPH=∠PGB=∠PHE=90°. ∵PE ⊥PB 即∠BPE=90°, ∴∠BPG=90°﹣∠GPE=∠EPH . 在△PGB 和△PHE 中,PGB PHE PG PHBPG EPH ∠∠⎧⎪⎨⎪∠∠⎩===, ∴△PGB ≌△PHE (ASA ), ∴PB=PE .②连接BD ,如图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OP=90°. ∵PE ⊥PB 即∠BPE=90°, ∴∠PBO=90°﹣∠BPO=∠EPF . ∵EF ⊥PC 即∠PFE=90°, ∴∠BOP=∠PFE . 在△BOP 和△PFE 中,PBO EPF BOP PFE PB PE ∠∠⎧⎪∠∠⎨⎪⎩=== ∴△BOP ≌△PFE (AAS ), ∴BO=P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OB=OC ,∠BOC=90°, ∴2OB . ∵BC=1,∴2, ∴PF=22.∴点PP在运动过程中,PF的长度不变,值为22.(2)当点E落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符合要求的图形如图3所示.同理可得:PB=PE,PF=22.(3)①若点E在线段DC上,如图1.∵∠BPE=∠BCE=90°,∴∠PBC+∠PEC=180°.∵∠PBC<90°,∴∠PEC>90°.若△PEC为等腰三角形,则EP=EC.∴∠EPC=∠ECP=45°,∴∠PEC=90°,与∠PEC>90°矛盾,∴当点E在线段DC上时,△PEC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②若点E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如图4.若△PEC是等腰三角形,∵∠PCE=135°,∴CP=CE,∴∠CPE=∠CEP=22.5°.∴∠APB=180°﹣90°﹣22.5°=67.5°.∵∠PRC=90°+∠PBR=90°+∠CER,∴∠PBR=∠CER=22.5°,∴∠ABP=67.5°,∴∠ABP=∠APB.∴AP=AB=1.∴AP的长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等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而通过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已知点O是△ABC内任意一点,连接OA并延长到E,使得AE=OA,以OB,OC为邻边作▱OBFC,连接OF与BC交于点H,再连接EF.(1)如图1,若△ABC为等边三角形,求证:①EF⊥BC;②EF=BC;(2)如图2,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斜边),猜想(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即可;若不成立,请你直接写出你的猜想结果;(3)如图3,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kBC,请你直接写出EF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EF⊥BC仍然成立;(3)EF=BC【解析】试题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H=HC=BC,OH=HF,再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C,AH⊥B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H=BC,即可;(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H=HC=BC,OH=HF,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C,AH⊥B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H=BC,即可;(3)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H=HC=BC,OH=HF,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AB=AC=kBC得到AB=BC,AH⊥BC,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H=BC,即可.试题解析:(1)连接AH,如图1,∵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BC,OH=HF,∵△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H⊥BC,在Rt△ABH中,AH2=AB2﹣BH2,∴AH==BC,∵OA=AE,OH=HF,∴AH是△OEF的中位线,∴AH=EF,AH∥EF,∴EF⊥BC,BC=EF,∴EF⊥BC,EF=BC;(2)EF⊥BC仍然成立,EF=BC,如图2,∵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BC,OH=HF,∵△ABC是等腰三角形,∴AB=BC,AH⊥BC,在Rt△ABH中,AH2=AB2﹣BH2=(BH)2﹣BH2=BH2,∴AH=BH=BC,∵OA=AE,OH=HF,∴AH是△OEF的中位线,∴AH=EF,AH∥EF,∴EF⊥BC,BC=EF,∴EF⊥BC,EF=BC;(3)如图3,∵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BC,OH=HF,∵△ABC是等腰三角形,∴AB=kBC,AH⊥BC,在Rt△ABH中,AH2=AB2﹣BH2=(kBC)2﹣(BC)2=(k2-)BC2,∴AH=BH=BC,∵OA=AE,OH=HF,∴AH是△OEF的中位线,∴AH=EF,AH∥EF,∴EF⊥BC,BC=EF,∴EF=BC.考点:四边形综合题.9.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ABC=60°,AH⊥BC于点H.动点E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E作EF⊥AB,垂足为点F.点E出发后,以EF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EFG,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EFG和△AHC的重合部分面积为S.(1)CE= (含t的代数式表示).(2)求点G落在线段AC上时t的值.(3)当S>0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点P在点E出发的同时从点A出发沿A-H-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作往复运动,当点E停止运动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直接写出点P在△EFG内部时t的取值范围.【答案】(1)6-2t;(2)t=2;(3)当<t≤2时,S=t2+t-3;当2<t≤3时,S=-t2+t-;(4)<t<.【解析】试题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C=AB=6得出CE=BC-BE=6-2t即可;(2)由菱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CB=60°,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函数得出∠GEF=60°,GE=EF=BE•sin60°=t,证出∠GEC=90°,由三角函数求出CE==t,由BE+CE=BC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3)分两种情况:①当<t≤2时,S=△EFG的面积-△NFN的面积,即可得出结果;②当2<t≤3时,由①的结果容易得出结论;(4)由题意得出t=时,点P与H重合,E与H重合,得出点P在△EFG内部时,t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得:BE=2t,∵四边形ABCD是菱形,∴BC=AB=6,∴CE=BC-BE=6-2t;(2)点G落在线段AC上时,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EFG是等边三角形,∴∠GEF=60°,GE=EF=BE•sin60°=t,∵EF⊥AB,∴∠BEF=90°-60°=30°,∴∠GEB=90°,∴∠GEC=90°,∴CE==t,∵BE+CE=BC,∴2t+t=6,解得:t=2;(3)分两种情况:①当<t≤2时,如图2所示:S=△EFG的面积-△NFN的面积=××(t)2-××(-+2)2=t2+t-3,即S=t2+t-3;当2<t≤3时,如图3所示:S=t2+t-3-(3t-6)2,即S=-t2+t-;(4)∵AH=AB•sin60°=6×=3,3÷2=,3÷2=,∴t=时,点P与H重合,E与H重合,∴点P在△EFG内部时,-<(t-)×2<t-(2t-3)+(2t-3),解得:<t<;即点P在△EFG内部时t的取值范围为:<t<.考点:四边形综合题.10.(本题14分)小明在学习平行线相关知识时总结了如下结论: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的所有线段中,垂直于平行线的线段最短.小明应用这个结论进行了下列探索活动和问题解决.问题1:如图1,在Rt△ABC中,∠C=90°,AC=4,BC=3,P为AC边上的一动点,以PB,PA为边构造□APBQ,求对角线PQ的最小值及PQ最小时的值.(1)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小明构造出了如图2的辅助线,则PQ的最小值为,当PQ最小时= _____ __;(2)小明对问题1做了简单的变式思考.如图3,P为AB边上的一动点,延长PA到点E,使AE=nPA(n为大于0的常数).以PE,PC为边作□PCQE,试求对角线PQ长的最小值,并求PQ最小时的值;问题2: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AD=1,AB=2,BC=3.(1)如图4,若为上任意一点,以,为边作□.试求对角线长的最小值和PQ最小时的值.(2)若为上任意一点,延长到,使,再以,为边作□.请直接写出对角线长的最小值和PQ最小时的值.【答案】问题1:(1)3,;(2)PQ=,=.问题2:(1)=4,.(2)PQ的最小值为..【解析】试题分析:问题1:(1)首先根据条件可证四边形PCBQ是矩形,然后根据条件“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QB=PC,从而可求的值.(2)由题可知:当QP⊥AC 时,PQ最小.过点C作CD⊥AB于点D.此时四边形CDPQ为矩形,PQ=CD,在Rt△ABC中,∠C=90°,AC=4,BC=3,利用面积可求出CD=,然后可求出AD=,由AE=nPA可得PE=,而PE=CQ=PD=AD-AP=,所以AP=.所以=.问题2:(1)设对角线与相交于点.Rt≌Rt.所以AD=HC,QH=AP.由题可知:当QP⊥AB时,PQ最小,此时=CH=4,根据条件可证四边形BPQH为矩形,从而QH=BP=AP.所以.(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当AB 时,的长最小,PQ的最小值为..试题解析:问题1:(1)3,;(2)过点C作CD⊥AB于点D.由题意可知当PQ⊥AB时,PQ最短.所以此时四边形CDPQ为矩形.PQ=CD,DP=CQ=PE.因为∠BCA=90°,AC=4,BC=3,所以AB=5.所以CD=.所以PQ=.在Rt△ACD中AC=4,CD=,所以AD=.因为AE=nPA,所以PE==CQ=PD=AD-AP=.所以AP=.所以=.问题2:(1)如图2,设对角线与相交于点.所以G是DC的中点,作QH BC,交BC的延长线于H,因为AD//BC,所以.所以.又,所以Rt≌Rt.所以AD=HC,QH=AP.由图知,当AB时,的长最小,即=CH=4.易得四边形BPQH为矩形,所以QH=BP=AP.所以.(若学生有能力从梯形中位线角度考虑,若正确即可评分.但讲评时不作要求)(2)PQ的最小值为..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中考压轴题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含答案

中考压轴题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含答案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1(2011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1),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像上,且MO =MA .二次函数 y =x 2+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1)求线段AM 的长;(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 在y 轴上,且位于点A 下方,点C 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 在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点C 的坐标.图1满分解答(1)当x =0时,3334y x =+=,所以点A 的坐标为(0,3),OA =3. 如图2,因为MO =MA ,所以点M 在OA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M 的纵坐标为32.将32y =代入32y x =,得x =1.所以点M 的坐标为3(1,)2.因此AM =.(2)因为抛物线y =x 2+bx +c经过A (0,3)、M 3(1,)2,所以3,31.2c b c =⎧⎪⎨++=⎪⎩解得52b =-,3c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532y x x =-+. (3)如图3,设四边形ABCD 为菱形,过点A 作AE ⊥CD ,垂足为E . 在Rt △ADE 中,设AE =4m ,DE =3m ,那么AD =5m .因此点C 的坐标可以表示为(4m ,3-2m ).将点C(4m ,3-2m )代入2532y x x =-+,得23216103m m m -=-+.解得12m =或者m =0(舍去).因此点C 的坐标为(2,2). 图2 图3考点伸展如果第(3)题中,把“四边形ABCD 是菱形”改为“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如图4,点C 的坐标为727(,)416.图4 例2(2011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将抛物线c 1:2y =x 轴翻折,得到抛物线c 2,如图1所示. (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 2的表达式;(2)现将抛物线c 1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 、B ;将抛物线c 2向右也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 、E .①当B 、D 是线段AE 的三等分点时,求m 的值;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 、N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满分解答(1)抛物线c 2的表达式为2y =(2)抛物线c 1:2y =x 轴的两个交点为(-1,0)、(1,0),顶点为.抛物线c 2:2y =x 轴的两个交点也为(-1,0)、(1,0),顶点为(0,.抛物线c 1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顶点M 的坐标为(m -,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1,0)A m --、(1,0)B m -,AB =2.抛物线c 2向右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顶点N 的坐标为(,m ,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1,0)D m -+、(1,0)E m +.所以AE =(1+m )-(-1-m )=2(1+m ).①B 、D 是线段AE 的三等分点,存在两种情况:情形一,如图2,B 在D 的左侧,此时123AB AE ==,AE =6.所以2(1+m )=6.解得m =2.情形二,如图3,B 在D 的右侧,此时223AB AE ==,AE =3.所以2(1+m )=3.解得12m =.图2 图3 图4②如果以点A 、N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那么AE =MN =2OM .而OM 2=m 2+3,所以4(1+m )2=4(m 2+3).解得m =1(如图4). 考点伸展第(2)题②,探求矩形ANEM ,也可以用几何说理的方法:在等腰三角形ABM 中,因为AB =2,AB ABM 是等边三角形.同理△DEN 是等边三角形.当四边形ANEM 是矩形时,B 、D 两点重合. 因为起始位置时BD =2,所以平移的距离m =1.例3(2010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 (-4,0)、B (0,-4)、C (2,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 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 的横坐标为m ,△MAB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3)若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 是直线y =-x 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使以点P 、Q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 的坐标.图1 图2满分解答(1) 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4,0)、C (2,0)两点,设y =a (x +4)(x -2).代入点B (0,-4),求得12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4)(2)422y x x x x =+-=+-. (2)如图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4.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交AB 于D ,那么2211(4)(4)222MD m m m m m =---+-=--.所以2142MDA MDB S S S MD OA m m ∆∆=+=⋅=--2(2)4m =-++.因此当2m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3) 如果以点P 、Q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PQ //OB ,PQ =OB =4. 设点Q 的坐标为(,)x x -,点P 的坐标为21(,4)2x x x +-.①当点P 在点Q 上方时,21(4)()42x x x +---=.解得2x =-±此时点Q 的坐标为(22-+-(如图3),或(22--+(如图4). ②当点Q 在点P 上方时,21()(4)42x x x --+-=.解得4x =-或0x =(与点O 重合,舍去).此时点Q 的坐标为(-4,4) (如图5).图3 图4 图5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以点P 、Q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成为直角梯形吗 如图6,Q (2,-2);如图7,Q (-2,2);如图8,Q (4,-4).图6 图7 图8例4(2010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A =90°,CB =3,OA =6,BA =.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 (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图2满分解答(1)如图2,作BH ⊥x 轴,垂足为H ,那么四边形BCOH 为矩形,OH =CB =3.在Rt △ABH 中,AH =3,BA =,所以BH =6.因此点B 的坐标为(3,6).(2) 因为OE =2EB ,所以223E B x x ==,243E B y y ==,E (2,4). 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 ,代入D (0,5),E (2,4),得5,2 4.b k b =⎧⎨+=⎩ 解得12k =-,5b =.所以直线DE 的解析式为152y x =-+.(3) 由152y x =-+,知直线DE 与x 轴交于点F (10,0),OF =10,DF =.①如图3,当DO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MN 与DO 互相垂直平分,点M 是DF 的中点.此时点M 的坐标为(5,52),点N 的坐标为(-5,52).②如图4,当DO 、DN 为菱形的邻边时,点N 与点O 关于点E 对称,此时点N 的坐标为(4,8). ③如图5,当DO 、DM 为菱形的邻边时,NO =5,延长MN 交x 轴于P .由△NPO ∽△DOF ,得NP PO NODO OF DF==,即510NP PO ==NP =,PO =N 的坐标为(-.图3 图4考点伸展如果第(3)题没有限定点N 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那么菱形还有如图6的情形.图5 图6例 5(2009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如图1,等边△ABC 的边长为4,E 是边BC 上的动点,EH ⊥AC 于H ,过E 作EF ∥AC ,交线段AB 于点F ,在线段AC 上取点P ,使PE =EB .设EC =x (0<x ≤2).(1)请直接写出图中与线段EF 相等的两条线段(不再另外添加辅助线); (2)Q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当四边形EFPQ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平行四边形EFPQ 的面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3)当(2)中 的平行四边形EFPQ 面积最大值时,以E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根据⊙E 与此时平行四边形EFPQ 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求相应的r 的取值范围.图1满分解答(1)BE 、PE 、BF 三条线段中任选两条.(2)如图2,在Rt △CEH 中,∠C =60°,EC =x ,所以x EH 23=.因为PQ =FE =BE =4-x ,所以x x x x EH PQ S EFPQ 3223)4(232+-=-=⋅=平行四边形. (3)因为x x S EFPQ 32232+-=平行四边形322232+--=)(x ,所以当x =2时,平行四边形EFPQ 的面积最大. 此时E 、F 、P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AB 、AC 的中点,且C 、Q 重合,四边形EFPQ 是边长为2的菱形(如图3).图2 图3 过点E 点作ED ⊥FP 于D ,则ED =EH =3.如图4,当⊙E 与平行四边形EFPQ 的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2个时,0<r <3; 如图5,当⊙E 与平行四边形EFPQ 的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4个时,r =3; 如图6,当⊙E 与平行四边形EFPQ 的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6个时,3<r <2;如图7,当⊙E 与平行四边形EFPQ 的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3个时,r =2时; 如图8,当⊙E 与平行四边形EFPQ 的四条边交点的总个数是0个时,r >2时.图4 图5 图6 图7 图8考点伸展本题中E 是边BC 上的动点,设EC =x ,如果没有限定0<x ≤2,那么平行四边形EFPQ 的面积是如何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上,当x >2时,点P 就不存在了,平行四边形EFPQ 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平行四边形EFPQ 的面积随x 的增大而增大.例6(2009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如图1,抛物线322++-=x x y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相交于点C ,顶点为D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对称轴;(2)连结BC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DE 交抛物线于点F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F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PEDF 为平行四边形 ②设△BCF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图1满分解答(1)A (-1,0),B (3,0),C (0,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1.(2)①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 +3.把x =1代入y =-x +3,得y =2.所以点E 的坐标为(1,2). 把x =1代入322++-=x x y ,得y =4.所以点D 的坐标为(1,4). 因此DE =2.因为PF //DE ,点P 的横坐标为m ,设点P 的坐标为)3,(+-m m ,点F 的坐标为)32,0(2++-m m ,因此m m m m m FP 3)3()32(22+-=+--++-=.当四边形PEDF 是平行四边形时,DE =FP .于是得到232=+-m m .解得21=m ,12=m (与点E 重合,舍去). 因此,当m =2时,四边形PEDF 是平行四边形时.②设直线PF 与x 轴交于点M ,那么OM +BM =OB =3.因此m m m m 29233)3(2122+-=⨯+-=. m 的变化范围是0≤m ≤3.图2 图3考点伸展在本题条件下,四边形PEDF 可能是等腰梯形吗如果可能,求m 的值;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如图4,如果四边形PEDF 是等腰梯形,那么DG =EH ,因此E P F D y y y y -=-.于是2)3()32(42-+-=++--m m m .解得01=m (与点CE 重合,舍去),12=m (与点E 重合,舍去). 因此四边形PEDF 不可能成为等腰梯形.图4例 7(2008年太原市中考第29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x =+与334y x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3)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以点E 、D 、O 、A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BECD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满分解答(1)在1y x =+中,当0y =时,1x =-,所以点B 的坐标为(1,0)-.在334y x =-+中,当0y =时,4x =,所以点C 的坐标为(4,0).解方程组1,33,4y x y x =+⎧⎪⎨=-+⎪⎩ 得87x =,157y =.所以点A 的坐标为815,77⎛⎫ ⎪⎝⎭.(2)因为点D 在直线334y x =-+上,设点D 的坐标为3(,3)4x x +.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2,当DB =DC 时,设底边BC 上的高为DM .在Rt △CDM 中,1522CM BC ==,所以31548DM CM ==.这时点D 的坐标为315,28⎛⎫⎪⎝⎭.②如图3,当CD=CB=5时,点D恰好落在y轴上,此时点D的坐标为(0,3).根据对称性,点D关于点C对称的点D′的坐标为(8,-3).③如图4,当BC=BD时,设BC、DC边上的高分别为DM、BN.在Rt△BCN中,BC=5,所以CN=4,因此DC=8.在Rt△DCM中,DC=8,所以32455DM DC==,43255DM DC==.这时点D的坐标为1224,55⎛⎫-⎪⎝⎭.综上所述,当△CBD为等腰三角形时,点D的坐标为315,28⎛⎫⎪⎝⎭、(0,3)、(8,-3)或1224,55⎛⎫-⎪⎝⎭.图2 图3 图4 (3)如图5,以点E、D、O、A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以下三种情形:①当四边形AEOD为平行四边形时,32 BECD=.②当四边形ADEO为平行四边形时,210 BECD=.③当四边形AODE为平行四边形时,27220BECD=.考点伸展如图5,第(3)题这样解:在△ABC中,已知BC=5,BC边上的高为157,解得AB=1527,AC=257.由'15BE BOBA BC==,得3'27BE=,所以2727BE=.由45CD COCA CB==,得207CD=,所以30'7CD=.结合图5,可以计算出32BECD=,2或272.图5。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 1 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C 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 作PD //BC .交AB 于点D .联结PQ .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1)直接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 =_______.PD =_______;(2)是否存在t 的值.使四边形PDBQ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 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 的中点M 所经过的路径长.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福州21”.拖动左图中的点P 运动.可以体验到.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拖动右图中的点Q 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Q //AB 时.四边形PDBQ 为菱形.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福州21”.拖动点Q 向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Q 的速度变成1.07.可以体验到.当PQ //AB 时.四边形PDBQ 为菱形.点击动画按钮的中部.Q 的速度变成1.思路点拨1.菱形PDBQ 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PQ //AB .先求出点P 运动的时间t .再根据PQ //AB .对应线段成比例求CQ 的长.从而求出点Q 的速度.2.探究点M 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M 的路径.满分解答(1)QB =8-2t .PD =43t . (2)如图3.作∠ABC 的平分线交CA 于P .过点P 作PQ //AB 交BC于Q .那么四边形PDBQ 是菱形.过点P 作PE ⊥AB .垂足为E .那么BE =BC =8.在Rt △ABC 中.AC = 6.BC =8.所以AB=10. 图3在Rt △APE 中.23cos 5AE A AP t ===.所以103t =. 当PQ //AB 时.CQ CP CB CA =.即106386CQ -=.解得329CQ =. 所以点Q 的运动速度为3210169315÷=. (3)以C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当t =0时.PQ 的中点就是AC 的中点E (3.0).如图5.当t =4时.PQ 的中点就是PB 的中点F (1.4).直线EF 的解析式是y =-2x +6.如图6.PQ 的中点M 的坐标可以表示为(62t -.t ).经验证.点M (62t -.t )在直线EF 上. 所以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 的长.EF=图4 图5 图6考点伸展第(3)题求点M 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当t =2时.PQ 的中点为(2.2).设点M 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代入E (3.0)、F (1.4)和(2.2).得930,4,42 2.a b c a b c a b c ++=⎧⎪++=⎨⎪++=⎩解得a =0.b =-2.c =6.所以点M 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2x +6.例 2 2012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1, 0)、C (3, 0)、D (3, 4).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y =ax 2+bx +c 过点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点D 运动.点P 、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 作EF ⊥AD 于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AC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 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 .使以C 、Q 、E 、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 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 在AB 的中点时.△ACG 的面积最大.观察右图.我们构造了和△CEQ 中心对称的△FQE 和△ECH ′.可以体验到.线段EQ 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C 和F .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Q 和H ′.因此以C 、Q 、E 、H 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 在AB 的中点时.即t=2.△ACG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观察CQ.EQ.EC 的值.发现以C 、Q 、E 、H 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和中部.可得菱形的两种准确位置。

专题08 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压轴训练(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压轴题训练

专题08 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压轴训练(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压轴题训练

专题08 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压轴训练(原卷版)解答题(共15小题)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点F(异于A,B,C点)在线段AB上,AF=3AD,CE+EF=3,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AB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则=.2.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3.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MON=90°).(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恰好平分∠BOC,问: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在∠BOC的内部,如果∠BOC=60°,则∠BOM与∠NOC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4.如图,以∠AOB的顶点O为端点画一条射线OC,OM,ON分别是∠AOC和∠BOC的角平分线.(1)如图①,若∠AOC=50°,∠BOC=30°,则∠MON的度数是;(2)如图②,若∠AOB=100°,∠BOC=30°,则∠MON的度数是;(3)根据以上解答过程,完成下列探究:探究一:如图③,当射线OC位于∠AOB内部时,请写出∠AOB与∠MO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探究二:如图④,当射线OC位于∠AOB外部时,请写出∠AOB与∠MO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5.【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AB;(4)若点M为P 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6.如图,直线EF与MN相交于点O,∠MOE=30°,将一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O重合,直角边OA与MN 重合,OB在∠NOE内部.操作:将三角尺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指针方向旋转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直角边OB恰好平分∠NOE?此时OA是否平分∠MOE?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尺转动的同时,直线EF也绕点O以每秒9°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当一方先完成旋转一周时,另一方同时停止转动.①当t为何值时,EF平分∠AOB?②EF能否平分∠NOB?若能请直接写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7.(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且AC=a,BC=b,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度;(用a、b的代数式表示)(3)在(2)中,把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改为:点C是直线AB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则线段MN 的长度会变化吗?若有变化,求出结果.8.作图题如图,点C,E均在直线AB上,∠BCD=45°.(1)在图中作∠FEB,使∠BEF=∠DCB(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请直接说出直线EF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9.【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10.如图是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纸片(1)若将此长方形纸片绕长边或短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能形成的几何体是,这能说明的事实是.(2)求:当此长方形纸片绕长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如图1),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3)求:当此长方形纸片绕短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如图2),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11.阅读解答过程,回答问题:如图,OC在∠AOB内,∠AOB和∠COD都是直角,且∠BOC=30°,求∠AOD的度数.解:过O作射线OM,使点M,O,A在同一直线上,因为∠MOD+∠BOD=90°,∠BOC+∠BOD=90°,所以∠BOC=∠MOD,所以∠AOD=180°﹣∠MOD=180°﹣∠BOC=180°﹣30°=150°.(1)如果∠BOC=60°,那么∠AOD等于多少度?如果∠BOC=n°,那么∠AOD等于多少度?(2)如果∠AOB=∠DOC=x°,∠AOD=y°,求∠BOC的度数.12.已知将一副三角板(直角三角板OAB和直角板OCD,∠AOB=90°,∠ABO=45°,∠CDO=90°,∠COD =30°)(1)如图1摆放,点O、A、C在一条直线上,∠BOD的度数是;(2)如图2,变化摆放位置将直角三角板COD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若要OB恰好平分∠COD,则∠AOC 的度数是;(3)如图3,当三角板OCD摆放在∠AOB内部时,作射线OM平分∠AOC.射线ON平分∠BOD,如果三角板OCD在∠AOB内绕点O任意转动,∠MON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其值;如果变化,说明理由.13.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就两个情景请你作出评判.情景一:从教室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情景二: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14.已知∠AOD=40°,射线OC从OD出发,绕点O以20°/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旋转时间为t秒(t≤7).射线OE、OF分别平分∠AOC、∠AOD.(1)如图①,如果t=4秒,求∠EOA的度数;(2)如图①,若射线OC旋转时间为t秒,求∠EOF的度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射线OC从OD出发时,射线OB也同时从OA出发,绕点O以10°/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OC、OB 在旋转过程中(t≤7),若∠BOD=∠EOB,请你借助图②和备用图进行分析后,直接写出的值.15.如图,∠AOB=20°,∠AOE=110°,OB平分∠AOC,OD平分∠AOE.(1)求∠COD的度数;(2)若以点O为观察中心,OA为正东方向,求射线OD的方位角;(3)若∠AOE的两边OA,OE分别以每秒5°和每秒3°的速度,同时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A回到原处时,OA,OE停止运动,则经过多少秒时,∠AOE=30°?。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1 2012 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Rt△ ABC中,/ C= 90° , AC= 6, BC = 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联结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 > 0).(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 = , PD =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 12福州21”,拖动左图中的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PQ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拖动右图中的点Q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Q//AB时,四边形PDBQ为菱形.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 12福州21”,拖动点Q向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 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Q的速度变成1.07,可以体验到,当PQ//AB 时,四边形PDBQ为菱形•点击动画按钮的中部,Q的速度变成1.思路点拨1.菱形PDBQ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P在/ ABC的平分线上,PQ//AB .先求出点P 运动的时间t,再根据PQ//AB,对应线段成比例求CQ的长,从而求出点Q的速度.2 •探究点M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M的路径.满分解答(1)QB = 8 —2t,PD =4t.3(2)如图3,作/ ABC的平分线交CA于P,过点P作PQ//AB交BC于Q,那么四边形PDBQ是菱形.过点P作PE丄AB,垂足为E,那么BE= BC = 8.在Rt △ ABC 中,AC = 6 ,BC = 8 ,C W—P在Rt△ APE 中,cosA =竺=-=-,所以t = 10. AP t 5 3所以点Q的运动速度为32-.-10=16.9 3 15(3)以C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当t = 0时,PQ的中点就是AC的中点E(3, 0).如图5,当t = 4时,PQ的中点就是PB的中点F(1 , 4).直线EF的解析式是y=—2x + 6.如图6, PQ的中点M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口 , t).经验证,点M (1 , t)在直2 2线EF 上.所以PQ的中点M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的长,EF= 2.5 .考点伸展第(3)题求点M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当t= 2时,PQ的中点为(2, 2).设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ax2+ bx + c,代入E(3, 0)、F(1, 4)和(2, 2),9a 3b c =0,得ga +b +c=4 解得 a = 0, b = —2, c = 6.I ,4a 2b c =2.所以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 —2x+ 6.例2 2012 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1, 0)、C(3, 0)、D(3, 4).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y= ax2+ bx+ c过点C .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丄AB交AC于点E.10.一10当PQ//AB 时,CQ CP— ?即CQ6——3CB CA86解得CQ^32.9。

2018年中考压轴题汇编《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含答案

2018年中考压轴题汇编《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含答案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年成都市中考第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经过点的直线:=+与轴负半轴交于点,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且=.()直接写出点的坐标,并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其中、用含的式子表示);()点是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的值;()设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在抛物线上,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备用图例年陕西省中考第题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和(, )两点.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记为,它的对称轴与轴的交点记为.()求抛物线的表达式;()求点的坐标;()将抛物线平移到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记为′,它的对称轴与轴的交点记为′.如果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将抛物线怎样平移?为什么?图例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题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 )、(, )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求∠的值;()过点作⊥轴,垂足为,在对称轴的左侧且平行于轴的直线交线段于点,交抛物线于点,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的坐标.图例年福州市中考第题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作,交于点,联结.点、分别从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直接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是否存在的值,使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的速度;()如图,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图图例年烟台市中考第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的三个顶点(, )、(, )、(, ).以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个单位,运动时间为秒.过点作⊥交于点.()直接写出点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过点作⊥于,交抛物线于点,当为何值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在动点、运动的过程中,当为何值时,在矩形内(包括边界)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的值.图例年上海市中考第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点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线段的长;()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如果点在轴上,且位于点下方,点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象上,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四边形是菱形,求点的坐标.图例年江西省中考第题将抛物线:沿轴翻折,得到抛物线,如图所示.()请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表达式;()现将抛物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与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将抛物线向右也平移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与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①当、是线段的三等分点时,求的值;②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答案例年成都市中考第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经过点的直线:=+与轴负半轴交于点,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且=.()直接写出点的坐标,并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其中、用含的式子表示);()点是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的值;()设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在抛物线上,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备用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成都”,拖动点在直线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时,△的面积最大.点击屏幕左下角的按钮“第()题”,拖动点在轴正半轴运动,观察点和′,可以看到点和点′都可以落在抛物线上.思路点拨.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那么△与△是共底的两个三角形..以为分类标准讨论矩形,当为边时,与平行且相等,对角线=;当为对角线时,与互相平分且相等.满分解答()由=--=(+)(-),得(-, ).由=,得=.所以(, ).由(-, )、(, ),得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如图,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设(,--),(,+),那么=-=--.由△=△-△====,得△的面积的最大值为.解方程,得.()已知(-, )、(, ),=,以为分类标准,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如果为矩形的边,那么,=,对角线=.由-=-,得=-.当=-时,=(+)(-)=.所以(-, ).由-=-,得=.所以(, ).由=,得+()=+().整理,得=.所以.此时.②如图,如果为矩形的对角线,那么与互相平分且相等.由+=+,得=.所以(,-).由+=+,得=.所以(, ).由=,得+()=+().整理,得=.所以.此时.图图图考点伸展第()题也可以这样解.设().①如图,当时矩形的边时,∠=°,所以,即.解得.所以.所以.将代入=(+)(-),得.所以.②如图,当为矩形的对角线时,先求得(,-).由∠=°,得,即.解得.例年陕西省中考第题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和(, )两点.将这条抛物线的顶点记为,它的对称轴与轴的交点记为.()求抛物线的表达式;()求点的坐标;()将抛物线平移到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记为′,它的对称轴与轴的交点记为′.如果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将抛物线怎样平移?为什么?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陕西”,拖动右侧的点′上下运动,可以体验到,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四种情况.思路点拨.抛物线在平移的过程中,′′与保持平行,当′′==时,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边=,那么高′=..′′=分两种情况:点′在点′的上方和下方..′=分两种情况:点′在点的右侧和左侧.满分解答()将(-)、(, )分别代入=-++,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由=--+=-(+)+,得顶点的坐标为(-).()抛物线在平移过程中,′′与保持平行,当′′==时,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所以边对应的高′=.那么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种情况:抛物线直接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如图);抛物线直接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如图);抛物线先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如图);抛物线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平行四边形′′(如图).图图考点伸展本题的抛物线向右平移个单位,两条抛物线的交点为,那么△′的面积关于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如图,△′是等腰三角形,由(-)、′(-+, ),可得点的横坐标为.将代入=-(+)+,得.所以=.所以=.例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题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 )、(, )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求∠的值;()过点作⊥轴,垂足为,在对称轴的左侧且平行于轴的直线交线段于点,交抛物线于点,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的坐标.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松江”,拖动点在直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以、、、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个,符合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左侧的平行四边形只有一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松江”,拖动点在直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有次机会等于,这说明以、、、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个,而符合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左侧的平行四边形只有一个.思路点拨.第()题求∠的正切值,要构造包含锐角∠的角直角三角形..第()题解方程=-=,并且检验的值是否在对称轴左侧.满分解答()将(, )、(, )分别代入=-++,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在△中,=,=,所以=.如图,过点作⊥,垂足为.在△中,=,,所以.图所以,.在△中,.()直线的解析式为.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那么.当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解方程-+=,得=或=.因为=在对称轴的右侧(如图),所以符合题意的点的坐标为(如图).图图考点伸展第()题如果改为:点是抛物线上的一个点,直线平行于轴交直线于,如果、、、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的坐标.那么求点的坐标要考虑两种情况:=-或=-.由-=-,解方程-=,得(如图).所以符合题意的点有个:,,,.图例年福州市中考第题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从点开始沿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作,交于点,联结.点、分别从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直接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是否存在的值,使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的速度;()如图,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图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福州”,拖动左图中的点运动,可以体验到,的中点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拖动右图中的点运动,可以体验到,当时,四边形为菱形.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福州”,拖动点向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的中点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的速度变成,可以体验到,当时,四边形为菱形.点击动画按钮的中部,的速度变成.思路点拨.菱形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在∠的平分线上,.先求出点运动的时间,再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求的长,从而求出点的速度..探究点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的路径.满分解答()=-,=.()如图,作∠的平分线交于,过点作交于,那么四边形是菱形.过点作⊥,垂足为,那么==.在△中,=,=,所以=.在△中,,所以.当时,,即.解得.所以点的运动速度为.()以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当=时,的中点就是的中点(,).图如图,当=时,的中点就是的中点(,).直线的解析式是=-+.如图,的中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经验证,点(,)在直线上.所以的中点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的长,=.图图图考点伸展第()题求点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当=时,的中点为(,).设点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代入(,)、(,)和(,),得解得=,=-,=.所以点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例年烟台市中考第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的三个顶点(, )、(, )、(, ).以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向点运动.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个单位,运动时间为秒.过点作⊥交于点.()直接写出点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过点作⊥于,交抛物线于点,当为何值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在动点、运动的过程中,当为何值时,在矩形内(包括边界)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的值.图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烟台”,拖动点在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在的中点时,△的面积最大.观察右图,我们构造了和△中心对称的△和△′,可以体验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和′,因此以、、、为顶点的菱形有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烟台”,拖动点在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在的中点时,即=,△的面积取得最大值.观察,,的值,发现以、、、为顶点的菱形有个.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和中部,可得菱形的两种准确位置。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学设计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学设计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对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教材内容涉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分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较弱,对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总结解题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图片等,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例如:一个矩形框架,如何通过调整框架中的点,使其成为平行四边形?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3星)教学设计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3星)教学设计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3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3星)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学习几何过程中,对于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具体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

2.难点:如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准备几何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矩形中,有一个动点,如何找到与这个动点对应的平行四边形?2.呈现(15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通过几何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案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案

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上海沪教版初三C专题三轮冲刺(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4星)教案,主要针对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掌握,通过分析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仅限于表面的认识,对于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图片、例题和练习的PPT,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导入和新课讲解。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 1 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C 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 作PD //BC ,交AB 于点D ,联结PQ .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t ≥0).(1)直接用含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 =_______,PD =_______;(2)是否存在t 的值,使四边形PDBQ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 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3)如图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 的中点M 所经过的路径长.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福州21”,拖动左图中的点P 运动,可以体验到,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拖动右图中的点Q 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Q //AB 时,四边形PDBQ 为菱形.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福州21”,拖动点Q 向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Q 的速度变成1.07,可以体验到,当PQ //AB 时,四边形PDBQ 为菱形.点击动画按钮的中部,Q 的速度变成1.思路点拨1.菱形PDBQ 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PQ //AB .先求出点P 运动的时间t ,再根据PQ //AB ,对应线段成比例求CQ 的长,从而求出点Q 的速度.2.探究点M 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M 的路径.满分解答(1)QB =8-2t ,PD =43t . (2)如图3,作∠ABC 的平分线交CA 于P ,过点P 作PQ //AB 交BC 于Q ,那么四边形PDBQ 是菱形.过点P 作PE ⊥AB ,垂足为E ,那么BE =BC =8.在Rt △ABC 中,AC =6,BC =8,所以AB =10. 图3在Rt △APE 中,23cos 5AE A AP t ===,所以103t =. 当PQ //AB 时,CQ CP CB CA =,即106386CQ -=.解得329CQ =. 所以点Q 的运动速度为3210169315÷=.(3)以C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当t=0时,PQ的中点就是AC的中点E(3,0).如图5,当t=4时,PQ的中点就是PB的中点F(1,4).直线EF的解析式是y=-2x+6.如图6,PQ的中点M的坐标可以表示为(62t-,t).经验证,点M(62t-,t)在直线EF上.所以PQ的中点M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的长,EF=图4 图5 图6考点伸展第(3)题求点M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当t=2时,PQ的中点为(2,2).设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ax2+bx+c,代入E(3,0)、F(1,4)和(2,2),得930,4,42 2.a b ca b ca b c++=⎧⎪++=⎨⎪++=⎩解得a=0,b=-2,c=6.所以点M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2x+6.例 2 2012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1, 0)、C(3, 0)、D(3, 4).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C.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作EF⊥AD于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ACG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使以C、Q、E、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在A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在AB的中点时,△ACG的面积最大.观察右图,我们构造了和△CEQ中心对称的△FQE和△ECH′,可以体验到,线段EQ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C和F,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Q和H′,因此以C、Q、E、H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在A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在AB的中点时,即t=2,△ACG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观察CQ,EQ,EC的值,发现以C、Q、E、H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和中部,可得菱形的两种准确位置。

2020-2021上海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2020-2021上海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

2020-2021上海备战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一、平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接BG,DE.(1)①猜想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必证明;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证明你的判断.(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3、4),且AB=a,BC=b,CE=ka,CG=kb (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4为例简要说明理由.(3)在第(2)题图4中,连接DG、BE,且a=3,b=2,k=12,求BE2+DG2的值.【答案】(1)①BG⊥DE,BG=DE;②BG⊥DE,证明见解析;(2)BG⊥DE,证明见解析;(3)16.25.【解析】分析:(1)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显然三角形BCG顺时针旋转90°即可得到三角形DCE,从而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②结合正方形的性质,根据SAS仍然能够判定△BCG≌△DCE,从而证明结论;(2)根据两条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相等可以判定上述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可以得到(1)中的位置关系仍然成立;(3)连接BE、D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把BE2+DG2转换为两个矩形的长、宽平方和.详解:(1)①BG⊥DE,BG=DE;②∵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BC=DC,CG=CE,∠BCD=∠ECG=90°,∴∠BCG=∠DCE,∴△BCG ≌△DCE ,∴BG=DE ,∠CBG=∠CDE ,又∵∠CBG+∠BHC=90°,∴∠CDE+∠DHG=90°,∴BG ⊥DE .(2)∵AB=a ,BC=b ,CE=ka ,CG=kb , ∴BC CG b DC CE a==, 又∵∠BCG=∠DCE ,∴△BCG ∽△DCE ,∴∠CBG=∠CDE , 又∵∠CBG+∠BHC=90°,∴∠CDE+∠DHG=90°,∴BG ⊥DE .(3)连接BE 、DG .根据题意,得AB=3,BC=2,CE=1.5,CG=1,∵BG ⊥DE ,∠BCD=∠ECG=90°∴BE 2+DG 2=BO 2+OE 2+DO 2+OG 2=BC 2+CD 2+CE 2+CG 2=9+4+2.25+1=16.25.点睛:此题综合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2.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D ∠+∠=︒,对角线AC 平分BAD ∠.(1)如图1,若120DAB ∠=︒,且90B ∠=︒,试探究边AD 、AB 与对角线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将(1)中的条件“90B ∠=︒”去掉,(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90DAB ∠=︒,探究边AD 、AB 与对角线A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AC AD AB =+.证明见解析;(2)成立;(3)2AD AB AC +=.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结论:AC=AD+AB ,只要证明AD=12AC ,AB=12AC 即可解决问题; (2)(1)中的结论成立.以C 为顶点,AC 为一边作∠ACE=60°,∠ACE 的另一边交AB 延长线于点E ,只要证明△DAC ≌△BEC 即可解决问题;(3)结论:AD +AB =2AC .过点C 作CE ⊥A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只要证明△A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C ≌△BEC 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解:(1)AC=AD+AB .理由如下:如图1中,在四边形ABCD 中,∠D+∠B=180°,∠B=90°,∴∠D=90°,∵∠DAB=120°,AC 平分∠DAB ,∴∠DAC=∠BAC=60°,∵∠B=90°,∴AB =12AC ,同理AD =12AC . ∴AC=AD+AB . (2)(1)中的结论成立,理由如下:以C 为顶点,AC 为一边作∠ACE=60°,∠ACE 的另一边交AB 延长线于点E ,∵∠BAC=60°,∴△AEC为等边三角形,∴AC=AE=CE,∵∠D+∠ABC=180°,∠DAB=120°,∴∠DCB=60°,∴∠DCA=∠BCE,∵∠D+∠ABC=180°,∠ABC+∠EBC=180°,∴∠D=∠CBE,∵CA=CE,∴△DAC≌△BEC,∴AD=BE,∴AC=AD+AB.(3)结论:AD+AB=2AC.理由如下:过点C作CE⊥AC交AB的延长线于点E,∵∠D+∠B=180°,∠DAB=90°,∴DCB=90°,∵∠ACE=90°,∴∠DCA=∠BCE,又∵AC平分∠DAB,∴∠CAB=45°,∴∠E=45°.∴AC=CE.又∵∠D+∠ABC=180°,∠D=∠CBE,∴△CDA≌△CBE,∴AD=BE,∴AD+AB=AE.在Rt△ACE中,∠CAB=45°,∴AE =245AC AC cos ︒= ∴2AD AB AC +=.3.如图,矩形ABCD 中,AB =6,BC =4,过对角线BD 中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边于点E ,F .(1)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求EF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3. 【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 的性质,判定△BOE ≌△DOF (ASA ),得出四边形BEDF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而得出结论;(2)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BE ,由勾股定理求出BD ,得出OB ,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O ,即可得出EF 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O 是BD 的中点,∴∠A=90°,AD=BC=4,AB ∥DC ,OB=OD ,∴∠OBE=∠ODF ,在△BOE 和△DOF 中,OBE ODF OB ODBOE DOF ∠=∠⎧⎪=⎨⎪∠=∠⎩∴△BOE ≌△DOF (ASA ),∴EO=FO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BD ⊥EF ,设BE=x ,则 DE=x ,AE=6-x ,在Rt △ADE 中,DE 2=AD 2+AE 2,∴x 2=42+(6-x )2,解得:x=133, ∵22AD AB +13∴OB=12BD=13, ∵BD ⊥EF , ∴EO=22BE OB -=2133, ∴EF=2EO=413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的关键4.已知矩形纸片OBCD 的边OB 在x 轴上,OD 在y 轴上,点C 在第一象限,且86OB OD ==,.现将纸片折叠,折痕为EF (点E ,F 是折痕与矩形的边的交点),点P 为点D 的对应点,再将纸片还原。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精编版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精编版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考压轴题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 1 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C 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 作PD 思路点拨1.菱形PDBQ 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PQ //AB .先求出点P 运动的时间t ,再根据PQ //AB ,对应线段成比例求CQ 的长,从而求出点Q 的速度.2.探究点M 的路径,可以先取两个极端值画线段,再验证这条线段是不是点M 的路径.满分解答(1)QB =8-2t ,PD =43t . (2)如图3,作∠ABC 的平分线交CA 于P ,过点P 作PQ //AB 交BC 于Q ,那么四边形PDBQ 是菱形.过点P 作PE ⊥AB ,垂足为E ,那么BE =BC =8.在Rt △ABC 中,AC =6,BC =8,所以AB =10. 图3在Rt △APE 中,23cos 5AE A AP t ===,所以103t =. 当PQ //AB 时,CQ CP CB CA =,即106386CQ -=.解得329CQ =. 所以点Q 的运动速度为3210169315÷=. (3)以C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当t =0时,PQ 的中点就是AC 的中点E (3,0).如图5,当t =4时,PQ 的中点就是PB 的中点F (1,4).直线EF 的解析式是y =-2x +6.如图6,PQ 的中点M 的坐标可以表示为(62t -,t ).经验证,点M (62t -,t )在直线EF 上.所以PQ 的中点M 的运动路径长就是线段EF 的长,EF =25.图4 图5 图6考点伸展第(3)题求点M 的运动路径还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是设二次函数:当t =2时,PQ 的中点为(2,2).设点M 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ax 2+bx +c ,代入E (3,0)、F (1,4)和(2,2),得930,4,42 2.a b c a b c a b c ++=⎧⎪++=⎨⎪++=⎩ 解得a =0,b =-2,c =6.所以点M 的运动路径的解析式为y =-2x +6.例 2 2012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1, 0)、C (3, 0)、D (3, 4).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y =ax 2+bx +c 过点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点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点D 运动.点P 、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E 作EF ⊥AD 于F ,交抛物线于点G ,当t 为何值时,△AC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在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 内(包括边界)存在点H ,使以C 、Q 、E 、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 的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 在AB 的中点时,△ACG 的面积最大.观察右图,我们构造了和△CEQ 中心对称的△FQE 和△ECH ′,可以体验到,线段EQ 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C 和F ,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经过点Q 和H ′,因此以C 、Q 、E 、H 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烟台26”,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P 在AB 的中点时,即t=2,△ACG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观察CQ ,EQ ,EC 的值,发现以C 、Q 、E 、H 为顶点的菱形有2个.点击动画按钮的左部和中部,可得菱形的两种准确位置。

2020-2021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

2020-2021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

2020-2021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综合一、平行四边形1.(1)、动手操作:如图①: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处,折痕为EF,若∠ABE=20°,那么的度数为 .(2)、观察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②);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③).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3)、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EF,折痕与AD边交于点E,与BC 边交于点F;将矩形ABFE与矩形EFCD分别沿折痕MN和PQ折叠,使点A、点D都与点F 重合,展开纸片,此时恰好有MP=MN=PQ(如图④),求∠MNF的大小.【答案】(1)125°;(2)同意;(3)6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AEB=70°,根据折叠重合的角相等,得∠BEF=∠DEF=5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C=12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 FC′=∠EFC=125°;(2)根据第一次折叠,得∠BAD=∠CAD;根据第二次折叠,得EF垂直平分AD,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AEG=∠AFG,则△AEF是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出:∠NMF=∠AMN=∠MNF,MF=NF,由对称性可知,MF=PF,进而得出△MNF≌△MPF,得出3∠MNF=180°求出即可.试题解析:(1)、∵在直角三角形ABE中,∠ABE=20°,∴∠AEB=70°,∴∠BED=110°,根据折叠重合的角相等,得∠BEF=∠DEF=55°.∵AD∥BC,∴∠EFC=125°,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FC′=∠EFC=125°.;(2)、同意,如图,设AD与EF交于点G由折叠知,AD平分∠BAC,所以∠BAD=∠CAD.由折叠知,∠AGE=∠DGE=90°,所以∠AGE=∠AGF=90°,所以∠AEF=∠AFE.所以AE=AF,即△AEF为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出:∠NMF=∠AMN=∠MNF,∴MF=NF,由折叠可知,MF=PF,∴NF=PF,而由题意得出:MP=MN,又∵MF=MF,∴△MNF≌△MPF,∴∠PMF=∠NMF,而∠PMF+∠NMF+∠MNF=180°,即3∠MNF=180°,∴∠MNF=60°.考点:1.折叠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直尺一边所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 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1)如图1,线段AB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2)保证点A始终在直线MN上,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θ(0<θ<90°),过点 B作BF⊥MN于点F.①如图2,当点O、B两点均在直线MN右侧时,试猜想线段AF、BF与OE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如图3,当点O、B两点分别在直线MN两侧时,此时①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呢?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③当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到如图4的位置时,线段AF、BF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答案】(1)AB=2OE;(2)①AF+BF=2OE,证明见解析;②AF﹣BF=2OE 证明见解析;③BF ﹣AF=2OE,【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2)①过点B作BH⊥OE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②过点B作BH⊥OE交OE的延长线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③同②的方法可证.试题解析:(1)∵AC,BD是正方形的对角线,∴OA=OC=OB,∠BAD=∠ABC=90°,∵OE⊥AB,∴OE=12 AB,∴AB=2OE,(2)①AF+BF=2OE证明:如图2,过点B作BH⊥OE于点H∴∠BHE=∠BHO=90°∵OE⊥MN,BF⊥MN∴∠BFE=∠OEF=90°∴四边形EFBH为矩形∴BF=EH,EF=BH∵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A=OB,∠AOB=90°∴∠AOE+∠HOB=∠OBH+∠HOB=90°∴∠AOE=∠OBH∴△AEO≌△OHB(AAS)∴AE=OH,OE=BH∴AF+BF=AE+EF+BF=OH+BH+EH=OE+OE=2OE.②AF﹣BF=2OE证明:如图3,延长OE,过点B作BH⊥OE于点H∴∠EHB=90°∵OE⊥MN,BF⊥MN∴∠AEO=∠HEF=∠BFE=90°∴四边形HBFE为矩形∴BF=HE,EF=B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A=OB,∠AOB=90°∴∠AOE+∠BOH=∠OBH+∠BOH∴∠AOE=∠OBH∴△AOE≌△OBH(AAS)∴AE=OH,OE=BH,∴AF﹣BF=AE+EF﹣HE=OH﹣HE+OE=OE+OE=2OE③BF﹣AF=2OE,如图4,作OG⊥BF于G,则四边形EFGO是矩形,∴EF=GO,GF=EO,∠GOE=90°,∴∠AOE+∠AOG=90°.在正方形ABCD中,OA=OB,∠AOB=90°,∴∠AOG+∠BOG=90°,∴∠AOE=∠BOG.∵OG⊥BF,OE⊥AE,∴∠AEO=∠BGO=90°.∴△AOE≌△BOG(AAS),∴OE=OG,AE=BG,∵AE﹣EF=AF,EF=OG=OE,AE=BG=AF+EF=OE+AF,∴BF﹣AF=BG+GF﹣(AE﹣EF)=AE+OE﹣AE+EF=OE+OE=2OE,∴BF﹣AF=2OE.3.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CF﹣AE|=2,△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解析】【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得OF=OE;(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由已知证明△ABE≌△BCF,△AOE≌△COK,继而可证得△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OF⊥EK,OF=OE;(3)分点P在AO上与CO上两种情况分别画图进行解答即可得.【详解】(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AE⊥BE,CF⊥BE,∴AE∥CK,∴∠EAO=∠KCO,∵OA=OC,∠AOE=∠COK,∴△AOE≌△COK,∴OE=OK,∵△EFK是直角三角形,∴OF=12EK=OE;(2)如图2中,延长EO交CF于K,∵∠ABC=∠AEB=∠CFB=90°,∴∠ABE+∠BAE=90°,∠ABE+∠CBF=90°,∴∠BAE=∠CBF,∵AB=BC,∴△ABE≌△BCF,∴BE=CF,AE=BF,∵△AOE≌△COK,∴AE=CK,OE=OK,∴FK=EF,∴△EFK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F⊥EK,OF=OE;(3)如图3中,点P在线段AO上,延长EO交CF于K,作PH⊥OF于H,∵|CF ﹣AE|=2,AE=CK ,∴FK=2,在Rt △EFK 中,tan ∠FEK=30°,∠EKF=60°, ∴EK=2FK=4,OF=12EK=2, ∵△OPF 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形可知,只有OF=FP=2,在Rt △PHF 中,PH=12PF=1,OH=2∴=如图4中,点P 在线段OC 上,当PO=PF 时,∠POF=∠PFO=30°,∴∠BOP=90°,∴综上所述:OP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综合性较强,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1)请问EG 与C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将图①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解析】【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3)结论依然成立.【详解】(1)CG=EG.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F=90°.在Rt△FCD中,∵G为DF的中点,∴CG=12 FD,同理.在Rt△DEF中,EG=12FD,∴CG=EG.(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在△DAG与△DCG中,∵AD=CD,∠ADG=∠CDG,DG=DG,∴△DAG≌△DCG(SAS),∴AG=CG;在△DMG与△FNG中,∵∠DGM=∠FGN,FG=DG,∠MDG=∠NFG,∴△DMG≌△FNG (ASA),∴MG=NG.∵∠EAM=∠AEN=∠AMN=90°,∴四边形AENM是矩形,在矩形AENM中,AM=EN.在△AMG与△ENG中,∵AM=EN,∠AMG=∠ENG,MG=NG,∴△AMG≌△ENG(SAS),∴AG=EG,∴EG=CG.证法二:延长CG至M,使MG=CG,连接MF,ME,EC.在△DCG与△FMG中,∵FG=DG,∠MGF=∠CGD,MG=CG,∴△DCG≌△FMG,∴MF=CD,∠FMG=∠DCG,∴MF∥CD∥AB,∴EF⊥MF.在Rt△MFE与Rt△CBE中,∵MF=CB,∠MFE=∠EBC=90°,EF=BE,∴△MFE≌△CBE∴∠MEF=∠CEB,∴∠MEC=∠MEF+∠FEC=∠CEB+∠CEF=90°,∴△MEC为直角三角形.∵MG=CG,∴EG=12MC,∴EG=CG.(3)(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过F作CD的平行线并延长CG交于M点,连接EM、EC,过F作FN垂直于AB于N.由于G为FD中点,易证△CDG≌△MFG,得到CD=FM,又因为BE=EF,易证∠EFM=∠EBC,则△EFM≌△EBC,∠FEM=∠BEC,EM=EC∵∠FEC+∠BEC=90°,∴∠FEC+∠FEM=90°,即∠MEC=90°,∴△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为CM中点,∴EG=CG,EG⊥CG【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1)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2)关键是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5.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一动点,连接AE,作BF⊥AE,垂足为G 交AD于F(1)求证:AF=DE;(2)连接DG,若DG平分∠EGF,如图(2),求证:点E是CD中点;(3)在(2)的条件下,连接CG,如图(3),求证:CG=CD.【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CG=CD,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BAF≌△ADE(ASA)即可解决问题.(2)过点D作DM⊥GF,DN⊥GE,垂足分别为点M,N.想办法证明AF=DF,即可解决问题.(3)延长AE,BC交于点P,由(2)知DE=CD,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只要证明BC=CP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1中,在正方形ABCD中,AB=AD,∠BAD=∠D=90o,∴∠2+∠3=90°又∵BF⊥AE,∴∠AGB=90°∴∠1+∠2=90°,∴∠1=∠3在△BAF与△ADE中,∠1=∠3 BA=AD ∠BAF=∠D,∴△BAF≌△ADE(ASA)∴AF=DE.(2)证明:过点D作DM⊥GF,DN⊥GE,垂足分别为点M,N.由(1)得∠1=∠3,∠BGA=∠AND=90°,AB=AD∴△BAG≌△ADN(AAS)∴AG=DN,又DG平分∠EGF,DM⊥GF,DN⊥GE,∴DM=DN,∴DM=AG,又∠AFG=∠DFM,∠AGF=∠DMF∴△AFG≌△DFM(AAS),∴AF=DF=DE=12AD=12CD,即点E是CD的中点.(3)延长AE,BC交于点P,由(2)知DE=CD,∠ADE=∠ECP=90°,∠DEA=∠CEP,∴△ADE≌△PCE(ASA)∴AE=PE,又CE∥AB,∴BC=PC,在Rt△BGP中,∵BC=PC,∴CG=12BP=BC,∴CG=CD.【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6.图1、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1)在图1中画出等腰直角三角形MON,使点N在格点上,且∠MON=90°;(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一个正方形ABCD,使正方形ABCD面积等于(1)中等腰直角三角形MON面积的4倍,并将正方形ABCD分割成以格点为顶点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且正方形ABCD面积没有剩余(画出一种即可).【答案】(1)作图参见解析;(2)作图参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O向线段OM作垂线,此直线与格点的交点为N,连接MN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画出图形即可.试题解析:(1)过点O向线段OM作垂线,此直线与格点的交点为N,连接MN,如图1所示;(2)等腰直角三角形MON面积是5,因此正方形面积是20,如图2所示;于是根据勾股定理画出图3: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勾股定理.7.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DEFG的边DE上,连接AE,GC.(1)试猜想AE与GC有怎样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2)将正方形DEFG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点E落在BC边上,如图2,连接AE和CG.你认为(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中,若E是BC的中点,且BC=2,则C,F两点间的距离为.【答案】(1) AE=CG,AE⊥GC;(2)成立,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观察图形,AE、CG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垂直,下面着手证明.由于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易证得△ADE≌△CDG,则∠1=∠2,由于∠2、∠3互余,所以∠1、∠3互余,由此可得AE⊥GC.(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参照(1)题的解题方法,可证△ADE≌△CDG,得∠5=∠4,由于∠4、∠7互余,而∠5、∠6互余,那么∠6=∠7;由图知∠AEB=∠CEH=90°﹣∠6,即∠7+∠CEH=90°,由此得证.(3)如图3中,作CM⊥DG于G,GN⊥CD于N,CH⊥FG于H,则四边形CMGH是矩形,可得CM=GH,CH=GM.想办法求出CH,HF,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AE=CG,AE⊥GC;证明:延长GC交AE于点H,在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DEFG中,AD=DC,∠ADE=∠CDG=90°,DE=DG,∴△ADE≌△CDG(SAS),∴AE,CG,∠1=∠2∵∠2+∠3=90°,∴∠1+∠3=90°,∴∠AHG=180°﹣(∠1+∠3)=180°﹣90°=90°,∴AE⊥GC.(2)答:成立;证明:延长AE和GC相交于点H,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中,AD=DC,DE=DG,∠ADC=∠DCB=∠B=∠BAD=∠EDG=90°,∴∠1=∠2=90°﹣∠3;∴△ADE≌△CDG(SAS),∴AE=CG,∠5=∠4;又∵∠5+∠6=90°,∠4+∠7=180°﹣∠DCE=180°﹣90°=90°,∴∠6=∠7,又∵∠6+∠AEB=90°,∠AEB=∠CEH,∴∠CEH+∠7=90°,∴∠EHC=90°,∴AE⊥GC.(3)如图3中,作CM ⊥DG 于G ,GN ⊥CD 于N ,CH ⊥FG 于H ,则四边形CMGH 是矩形,可得CM =GH ,CH =GM .∵BE =CE =1,AB =CD =2,∴AE =DE =CG ═DG =FG∵DE =DG ,∠DCE =∠GND ,∠EDC =∠DGN ,∴△DCE ≌△GND(AAS),∴GCD =2,∵S △DCG =12•CD•NG =12•DG•CM ,∴2×2,∴CM =GH ,∴MG =CH 5,∴FH =FG ﹣FG ,∴CF ..【点睛】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8.已知90AOB ∠=︒,点C 是AOB ∠的角平分线OP 上的任意一点,现有一个直角MCN ∠绕点C 旋转,两直角边CM ,CN 分别与直线OA ,OB 相交于点D ,点E .(1)如图1,若CD OA ⊥,猜想线段OD ,OE ,O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点D 在射线OA 上,且CD 与OA 不垂直,则(1)中的数量关系是否仍成立?如成立,请说明理由;如不成立,请写出线段OD ,OE ,O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若点D 在射线OA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2OD =,8OE =,请直接写出线段CE 的长度.【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解析】【分析】(1)先证四边形ODCE 为矩形,再证矩形ODCE 为正方形,由正方形性质可得;(2)过点C 作CG OA ⊥于点G ,CH OB ⊥于点H ,证四边形OGCH 为正方形,再证()CGD CHE ASA ∆≅∆,可得;(3)根据()CGD CHE ASA ∆≅∆,可得OE OD OH OG -=+=.【详解】解:(1)∵90AOB ∠=︒,90MCN ∠=︒,CD OA ⊥,∴四边形ODCE 为矩形.∵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45DOC EOC ∠=∠=︒,∴OD CD =,∴矩形ODCE 为正方形,∴OC =,OC =.∴OD OE +=.(2)如图,过点C 作CG OA ⊥于点G ,CH OB ⊥于点H ,∵OP 平分AOB ∠,90AOB ∠=︒, ∴四边形OGCH 为正方形,由(1)得:OG OH +=,在CGD ∆和CHE ∆中, 90CGD CHE CG CHDCG ECH ︒⎧∠=∠=⎪=⎨⎪∠=∠⎩, ∴()CGD CHE ASA ∆≅∆,∴GD HE =,∴OD OE +=.(3)OG OH +=, ()CGD CHE ASA ∆≅∆,∴GD HE =. ∵OD GD OG =-,OE OH EH =+,∴OE OD OH OG -=+=,∴OC =∴CE =CE【点睛】考核知识点:矩形,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关键.9.菱形ABCD 中、∠BAD =120°,点O 为射线CA 上的动点,作射线OM 与直线BC 相交于点E ,将射线OM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射线ON ,射线ON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F . (1)如图①,点O 与点A 重合时,点E ,F 分别在线段BC ,CD 上,请直接写出CE ,CF ,CA 三条段段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点O在CA的延长线上,且OA=13AC,E,F分别在线段BC的延长线和线段CD的延长线上,请写出CE,CF,CA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O在线段AC上,若AB=6,BO=CF=1时,请直接写出BE的长.【答案】(1)CA=CE+CF.(2)CF-CE=43AC.(3)BE的值为3或5或1.【解析】【分析】(1)如图①中,结论:CA=CE+CF.只要证明△ADF≌△ACE(SAS)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CF-CE=43AC.如图②中,如图作OG∥AD交CF于G,则△OGC是等边三角形.只要证明△FOG≌△EOC(ASA)即可解决问题;(3)分四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①中,结论:CA=CE+CF.理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120°∴AB=AD=DC=BC,∠BAC=∠DAC=60°∴△ABC,△ACD都是等边三角形,∵∠DAC=∠EAF=60°,∴∠DAF=∠CAE,∵CA=AD,∠D=∠ACE=60°,∴△ADF≌△ACE(SAS),∴DF=CE,∴CE+CF=CF+DF=CD=AC,(2)结论:CF-CE=43 AC.理由:如图②中,如图作OG∥AD交CF于G,则△OGC是等边三角形.∵∠GOC=∠FOE=60°,∴∠FOG=∠EOC,∵OG=OC,∠OGF=∠ACE=120°,∴△FOG≌△EOC(ASA),∴CE=FG,∵OC=OG,CA=CD,∴OA=DG,∴CF-EC=CF-FG=CG=CD+DG=AC+13AC=43AC,(3)作BH⊥AC于H.∵AB=6,AH=CH=3,∴,如图③-1中,当点O在线段AH上,点F在线段CD上,点E在线段BC上时.∵,∴=1,∴OC=3+1=4,由(1)可知:CO=CE+CF,∴CE=3,∴BE=6-3=3.如图③-2中,当点O在线段AH上,点F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BC上时.由(2)可知:CE-CF=OC,∴CE=4+1=5,∴BE=1.如图③-3中,当点O在线段CH上,点F在线段CD上,点E在线段BC上时.同法可证:OC=CE+CF,∵OC=CH-OH=3-1=2,CF=1,∴CE=1,∴BE=6-1=5.如图③-4中,当点O在线段CH上,点F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BC上时.同法可知:CE-CF=OC ,∴CE=2+1=3,∴BE=3,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E 的值为3或5或1.【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0.在ABC 中,AD BC ⊥于点D ,点E 为AC 边的中点,过点A 作//AF B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1如图1,求证:四边形ADCF 是矩形;()2如图2,当AB AC =时,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 、EG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和字母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不包括矩形ADCF ).【答案】(1) 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BDF 、四边形AGEF 、四边形GBDE 、四边形AGDE 、四边形GDCE 都是平行四边形.【解析】【分析】(1)由△AEF ≌△CED ,推出EF=DE ,又AE=EC ,推出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只要证明∠ADC=90°,即可推出四边形ADCF 是矩形.(2)四边形ABDF 、四边形AGEF 、四边形GBDE 、四边形AGDE 、四边形GDCE 都是平行四边形.【详解】()1证明:∵//AF BC ,∴AFE EDC ∠=∠,∵E 是AC 中点,∴AE EC =,在AEF 和CED 中,AFE CDE AEF CED AE EC ∠=∠⎧⎪∠=∠⎨⎪=⎩,∴AEF CED ≅,∴EF DE =,∵AE EC =,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 ∴90ADC ∠=, ∴四边形ADCF 是矩形.()2∵线段DG 、线段GE 、线段DE 都是ABC 的中位线,又//AF BC ,∴//AB DE ,//DG AC ,//EG BC ,∴四边形ABDF 、四边形AGEF 、四边形GBDE 、四边形AGDE 、四边形GDCE 都是平行四边形. 【点睛】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点P 从AB 边的中点E 出发,沿着E B C --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后停止运动,点Q 是AD 上的点,10AQ =,设PAQ ∆的面积为y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y 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1)图①中AB = ,BC = ,图②中m = .(2)当t =1秒时,试判断以PQ 为直径的圆是否与BC 边相切?请说明理由:(3)点p 在运动过程中,将矩形沿PQ 所在直线折叠,则t 为何值时,折叠后顶点A 的对应点A '落在矩形的一边上.【答案】(1)8,18,20;(2)不相切,证明见解析;(3)t=12、5、173. 【解析】 【分析】(1)由题意得出AB=2BE ,t=2时,BE=2×2=4,求出AB=2BE=8,AE=BE=4,t=11时,2t=22,得出BC=18,当t=0时,点P 在E 处,m=△AEQ 的面积=12AQ×AE=20即可;(2)当t=1时,PE=2,得出AP=AE+PE=6,由勾股定理求出PQ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作O'N ⊥BC 于N ,延长NO'交AD 于M ,则MN=AB=8,O'M ∥AB ,MN=AB=8,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M=12AP=3,求出O'N=MN-O'M=5<圆O'的半径,即可得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边上,A'落在BC边上时,作QF⊥BC于F,则QF=AB=8,BF=AQ=10,由折叠的性质得:PA'=PA,A'Q=AQ=10,∠PA'Q=∠A=90°,由勾股定理求出,得出A'B=BF-A'F=4,在Rt△A'BP中,BP=4-2t,PA'=AP=8-(4-2t)=4+2t,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BC边上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证出∠APQ=∠AQP,得出AP=AQ=A'P=10,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求出BP=6,由BP=2t-4,得出2t-4=6,解方程即可;③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CD边上时,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A'Q=AQ=10,在Rt△DQA'中,DQ=AD-AQ=8,由勾股定理求出DA'=6,得出A'C=CD-DA'=2,在Rt△ABP和Rt△A'PC中,BP=2t-4,CP=BC-BP=22-2t,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点P从AB边的中点E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AB=2BE,由图象得:t=2时,BE=2×2=4,∴AB=2BE=8,AE=BE=4,t=11时,2t=22,∴BC=22-4=18,当t=0时,点P在E处,m=△AEQ的面积=12AQ×AE=12×10×4=20;故答案为8,18,20;(2)当t=1秒时,以PQ为直径的圆不与BC边相切,理由如下:当t=1时,PE=2,∴AP=AE+PE=4+2=6,∵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设以PQ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作O'N⊥BC于N,延长NO'交AD于M,如图1所示:则MN=AB=8,O'M∥AB,MN=AB=8,∵O'为PQ的中点,∴O''M是△APQ的中位线,∴O'M=12AP=3,∴O'N=MN-O'M=5∴以PQ为直径的圆不与BC边相切;(3)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边上,A'落在BC边上时,作QF⊥BC于F,如图2所示:则QF=AB=8,BF=AQ=10,∵四边形ABCD是矩形,∴∠A=∠B=∠BCD=∠D=90°,CD=AB=8,AD=BC=18,由折叠的性质得:PA'=PA,A'Q=AQ=10,∠PA'Q=∠A=90°,∴,∴A'B=BF-A'F=4,在Rt△A'BP中,BP=4-2t,PA'=AP=8-(4-2t)=4+2t,由勾股定理得:42+(4-2t)2=(4+2t)2,解得:t=12;②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BC边上时,连接AA',如图3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APQ'=∠A'PQ,∵AD∥BC,∴∠AQP=∠A'PQ,∴∠APQ=∠AQP,∴AP=AQ=A'P=10,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又∵BP=2t-4,∴2t-4=6,解得:t=5;③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CD边上时,连接AP、A'P,如图4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A'Q=AQ=10,在Rt△DQA'中,DQ=AD-AQ=8,由勾股定理得:,∴A'C=CD-DA'=2,在Rt△ABP和Rt△A'PC中,BP=2t-4,CP=BC-BP=18-(2t-4)=22-2t,由勾股定理得:AP2=82+(2t-4)2,A'P2=22+(22-2t)2,∴82+(2t-4)2=22+(22-2t)2,解得:t=173;综上所述,t为12或5或173时,折叠后顶点A的对应点A′落在矩形的一边上.【点睛】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函数图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GE⊥DC于点E,GF⊥BC于点F,连结AG.(1)写出线段AG,GE,GF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GF=105°,求线段BG的长.【答案】(1)AG2=GE2+GF2(2)【解析】试题分析:(1)结论:AG2=GE2+GF2.只要证明GA=GC,四边形EGFC是矩形,推出GE=CF,在Rt△GF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证明;(2)作BN⊥AG于N,在BN上截取一点M,使得AM=BM.设AN=x.易证AM=BM=2x,MN=x,在Rt△ABN中,根据AB2=AN2+BN2,可得1=x2+(2x+x)2,解得x=,推出BN=,再根据BG=BN÷cos30°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结论:AG2=GE2+GF2.理由:连接C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关于对角线BD对称,∵点G在BD上,∴GA=GC,∵GE⊥DC于点E,GF⊥BC于点F,∴∠GEC=∠ECF=∠CFG=90°,∴四边形EGFC是矩形,∴CF=GE,在Rt△GFC中,∵CG2=GF2+CF2,∴AG2=GF2+GE2.(2)作BN⊥AG于N,在BN上截取一点M,使得AM=BM.设AN=x.∵∠AGF=105°,∠FBG=∠FGB=∠ABG=45°,∴∠AGB=60°,∠GBN=30°,∠ABM=∠MAB=15°,∴∠AMN=30°,∴AM=BM=2x,MN=x,在Rt△ABN中,∵AB2=AN2+BN2,∴1=x2+(2x+x)2,解得x=,∴BN=,∴BG=BN÷cos30°=.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矩形的判定和性质,3、勾股定理,4、直角三角形30度的性质13.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A B上一点,连结CE,过顶点C作CF⊥CE,交AD延长线于F.求证:BE=D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出BC=CD,∠B=∠CDF,∠BCD=90°,再由垂直的性质得到∠BCE=∠DCF,然后根据“ASA”证明△BCE≌△BCE即可得到BE=DF详解:证明:∵CF⊥CE,∴∠ECF=90°,又∵∠BCG=90°,∴∠BCE+∠ECD =∠DCF+∠ECD∴∠BCE=∠DCF,在△BCE与△DCF中,∵∠BCE=∠DCF,BC=CD,∠CDF=∠EBC,∴△BCE≌△BCE(ASA),∴BE=D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熟知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1)求证:∠APB=∠BPH;(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求证:△PDH的周长是定值;(3)当BE+CF的长取最小值时,求AP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PBC=∠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PB=∠PBC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证明△ABP≌△QBP,进而得出△BCH≌△BQH,即可得出PD+DH+PH=AP+PD+DH+HC=AD+CD=8;(3)过F作FM⊥AB,垂足为M,则FM=BC=AB,证明△EFM≌△BPA,设AP=x,利用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知识用x表示出BE和CF,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试题解析:(1)解:如图1,∵PE=BE,∴∠EBP=∠EPB.又∵∠EPH=∠EBC=90°,∴∠EPH-∠EPB=∠EBC-∠EBP.即∠PBC=∠BPH.又∵AD∥BC,∴∠APB=∠PBC.∴∠APB=∠BPH.(2)证明:如图2,过B作BQ⊥PH,垂足为Q.由(1)知∠APB=∠BPH,又∵∠A=∠BQP=90°,BP=BP,在△ABP和△QBP中,,∴△ABP≌△QBP(AAS),∴AP=QP,AB=BQ,又∵AB=BC,∴BC=BQ.又∠C=∠BQH=90°,BH=BH,在△BCH和△BQH中,,∴△BCH≌△BQH(SAS),∴CH=QH.∴△PHD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PDH的周长是定值.(3)解:如图3,过F作FM⊥AB,垂足为M,则FM=BC=AB.又∵EF为折痕,∴EF⊥BP.∴∠EFM+∠MEF=∠ABP+∠BEF=90°,∴∠EFM=∠ABP.又∵∠A=∠EMF=90°,在△EFM和△BPA中,,∴△EFM≌△BPA(AAS).∴EM=AP.设AP=x在Rt△APE中,(4-BE)2+x2=BE2.解得BE=2+,∴CF=BE-EM=2+-x,∴BE+CF=-x+4=(x-2)2+3.当x=2时,BE+CF取最小值,∴AP=2.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15.(本题14分)小明在学习平行线相关知识时总结了如下结论: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的所有线段中,垂直于平行线的线段最短.小明应用这个结论进行了下列探索活动和问题解决.问题1:如图1,在Rt△ABC中,∠C=90°,AC=4,BC=3,P为AC边上的一动点,以PB,PA为边构造□APBQ,求对角线PQ的最小值及PQ最小时的值.(1)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小明构造出了如图2的辅助线,则PQ的最小值为,当PQ最小时= _____ __;(2)小明对问题1做了简单的变式思考.如图3,P为AB边上的一动点,延长PA到点E,使AE=nPA(n为大于0的常数).以PE,PC为边作□P CQE,试求对角线PQ长的最小值,并求PQ最小时的值;问题2: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BC,AD=1,AB=2,BC=3.(1)如图4,若为上任意一点,以,为边作□.试求对角线长的最小值和PQ最小时的值.(2)若为上任意一点,延长到,使,再以,为边作□.请直接写出对角线长的最小值和PQ最小时的值.【答案】问题1:(1)3,;(2)PQ=,=.问题2:(1)=4,.(2)PQ的最小值为..【解析】试题分析:问题1:(1)首先根据条件可证四边形PCBQ是矩形,然后根据条件“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P=QB=PC,从而可求的值.(2)由题可知:当QP⊥AC 时,PQ最小.过点C作CD⊥AB于点D.此时四边形CDPQ为矩形,PQ=CD,在Rt△ABC中,∠C=90°,AC=4,BC=3,利用面积可求出CD=,然后可求出AD=,由AE=nPA可得PE=,而PE=CQ=PD=AD-AP=,所以AP=.所以=.问题2:(1)设对角线与相交于点.Rt≌Rt.所以AD=HC,QH=AP.由题可知:当QP⊥AB时,PQ最小,此时=CH=4,根据条件可证四边形BPQH为矩形,从而QH=BP=AP.所以.(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当AB时,的长最小,PQ的最小值为..试题解析:问题1:(1)3,;(2)过点C作CD⊥AB于点D.由题意可知当PQ⊥AB时,PQ最短.所以此时四边形CDPQ为矩形.PQ=CD,DP=CQ=PE.因为∠BCA=90°,AC=4,BC=3,所以AB=5.所以CD=.所以PQ=.在Rt△ACD中AC=4,CD=,所以AD=.因为AE=nPA,所以PE==CQ=PD=AD-AP=.所以AP=.所以=.问题2:(1)如图2,设对角线与相交于点.所以G是DC的中点,作QH BC,交BC的延长线于H,因为AD//BC,所以.所以.又,所以Rt≌Rt.所以AD=HC,QH=AP.由图知,当AB时,的长最小,即=CH=4.易得四边形BPQH为矩形,所以QH=BP=AP.所以.(若学生有能力从梯形中位线角度考虑,若正确即可评分.但讲评时不作要求)(2)PQ的最小值为..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上海中考数学--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上海中考数学--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1、已知:如图①,在Rt ACB △中,90C ∠=,4cm AC =,3cm BC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s)t (02t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PQ BC ∥?(2)设AQP △的面积为y (2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②,连接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在Rt △ABC 中,522=+=AC BC AB ,由题意知:AP = 5-t ,AQ = 2t , 若PQ ∥BC ,则△APQ ∽△ABC , ∴=AC AQ ABAP, ∴5542t t -=, ∴710=t . ··············································· 3′ (2)过点P 作PH ⊥AC 于H .∵△APH ∽△ABC ,∴=BC PH AB AP, ∴=3PH 55t-,∴t PH 533-=,∴t t t t PH AQ y 353)533(221212+-=-⨯⨯=⨯⨯=. ····································· 6′ (3)若PQ 把△ABC 周长平分, 则AP+AQ=BP+BC+CQ .图①BH图①AP '∴)24(32)5(t t t t -++=+-, 解得:1=t .若PQ 把△ABC 面积平分,则ABC APQ S S ∆∆=21, 即-253t +3t =3. ∵ t =1代入上面方程不成立,∴不存在这一时刻t ,使线段PQ 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 9′ (4)过点P 作PM ⊥AC 于M,PN ⊥BC 于N ,若四边形PQP ′ C 是菱形,那么PQ =PC . ∵PM ⊥AC 于M , ∴QM=CM .∵PN ⊥BC 于N ,易知△PBN ∽△ABC . ∴ABBPAC PN =, ∴54t PN =, ∴54tPN =,∴54t CM QM ==, ∴425454=++t t t , 解得:910=t . ∴当910=t 时,四边形PQP ′ C 是菱形. 此时37533=-=t PM , 9854==t CM , 在Rt △PMC 中,9505816494922=+=+=CM PM PC , ∴菱形PQP ′ C 边长为9505. 12′P ′BN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x =+与334y x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3)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以点E D O A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线写出BECD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在1y x =+中,当0y =时,10x +=,1x ∴=-,点B 的坐标为(10)-,. ································································在334y x =-+中,当0y =时,33044x x -+=∴=,,点C 的坐标为(4,0). ···由题意,得1334y x y x =+⎧⎪⎨=-+⎪⎩,.解得87157x y ⎧=⎪⎪⎨⎪=⎪⎩,. ∴点A 的坐标为81577⎛⎫⎪⎝⎭,. ·············································································· 3分(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以下三种情况,如图(1).设动点D 的坐标为()x y ,.由(1),得(10)(40)B C -,,,,5BC ∴=. ①当11BD D C =时,过点1D 作11D M x ⊥轴,垂足为点1M ,则例3、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11)C ,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于A B ,两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经过点A B ,,且其顶点P 在C 上.(1)求ACB ∠的大小;(2)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3)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4)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线段OP 与CD 互相平分?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图(2)解:(1)作CH x ⊥轴,H 为垂足,1CH =,半径2CB = ·············· 1分60BCH ∠=,120ACB ∴∠= ·········· 3分 (2)1CH =,半径2CB =HB ∴=(1A , ············ 5分(1B ···················· 6分 (3)由圆与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抛物线的顶点P 的坐标为(13), ········· 7分设抛物线解析式2(1)3y a x =-+ ······················· 8分把点(10)B +代入上式,解得1a =- ···················· 9分222y x x ∴=-++ ···························· 10分(4)假设存在点D 使线段OP 与CD 互相平分,则四边形OCPD 是平行四边形 · 11分 PC OD ∴∥且PC OD =.PC y ∥轴,∴点D 在y 轴上. ····················· 12分又2PC =,2OD ∴=,即(02)D ,. 又(02)D ,满足222y x x =-++,∴点D 在抛物线上 ···························· 13分 所以存在(02)D ,使线段OP 与CD 互相平分. ················ 14分例4、如图,直线3y x b =+经过点B(,2),且与x 轴交于点A .将抛物线213y x =沿x 轴作左右平移,记平移后的抛物线为C ,其顶点为P .(1)求∠BAO 的度数;(2)抛物线C 与y 轴交于点E ,与直线AB 交于两点,其中一个交点为F .当线段EF ∥x 轴时,求平移后的抛物线C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3)在抛物线213y x =平移过程中,将△PAB 沿直线AB 翻折得到△DAB ,点D 能否落在抛物线C 上?如能,求出此时抛物线C 顶点P 的坐标;如不能,说明理由.解:(1)∵点B 在直线AB 上,求得b=3,∴直线AB:3y x =+, ∴A(-0),即OA=作BH ⊥x 轴,垂足为H .则BH=2,,AH=第27题图备用图(2)设抛物线C 顶点P (t ,0),则抛物线C :21()3y x t =-,∴E (0,213t )∵EF ∥x 轴,∴点E 、F 关于抛物线C 的对称轴对称, ∴F (2t ,213t ).∵点F在直线AB 上,212123,3t t t t ∴=+∴==∴抛物线C为2211((33y x y x ==-或.(3)假设点D 落在抛物线C 上,不妨设此时抛物线顶点P(t ,0),则抛物线C:21()3y x t =-,AP=,连接DP ,作DM ⊥x 轴,垂足为M .由已知,得△PAB ≌△DAB , 又∠BAO =30°,∴△PAD 为等边三角形.PM=AM =1)2t +,∴1tan (92DM DAM DM AM∴∠==∴=11)),22OM OP PM t t t =+=-+=111),0,),(9).222M t D t ⎡⎤⎡⎤∴-∴-+⎢⎥⎢⎥⎣⎦⎣⎦∵点D 落在抛物线C 上,∴22111(9)),27,232t t t t ⎡⎤=--=∴=±⎢⎥⎣⎦即当t =-P (0)-,点P 与点A 重合,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点P 为(0)∴当点D 落在抛物线C 上顶点P 为(0).例5、如图,抛物线32++=bx ax y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31tan =∠OCA , 6=∆ABC S .(1)求点B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3)设点E 在x 轴上,点F 在抛物线上,如果A 、C 、E 、F 构成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E 的坐标(不必书写计算过程).解:(1)∵ 32++=bx ax y∴C (0,3) ………………………………………………1分 又∵tan ∠OCA=31∴A (1,0)……………………………………………1分 又∵S △ABC =6 ∴6321=⨯⨯AB ∴AB=4 …………………………………………………1分 ∴B (3-,0)…………………………………………1分 (2)把A (1,0)、B (3-,0)代入32++=bx ax y 得:⎩⎨⎧+-=++=339030b a b a …………………………………………1分∴1-=a ,2-=b∴322+--=x x y ……………………………………2分∵4)1(2++-=x y∴顶点坐标(1-,4)………………………………1分(3)①AC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E 1析(1-,0) ………………………………………1分 E 2(--27,0)………………………………1分 E 3(+-27,0)………………………………1分②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E 4(3,0)…………………………………………1分例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为原点,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2,0)、(1,33). 将△AOC 绕AC 的中点旋转180°,点O 落到点B 的位置,抛物线ax y 2-=(1)求证: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2)求a 的值并说明点B 在抛物线上;(3)若点P 是线段OA 上一点,且∠APD=∠OAB ,求点P 的坐标;(4) 若点P 是x 轴上一点,以P 、A 、D 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该平 行四边形的另一顶点在y 轴上,写出点P 的坐标.(1)证明:∵△AOC 绕AC 的中点旋转180°,第25题点O 落到点B 的位置,∴△ACO ≌△CAB . ………………………………………………………………………1′ ∴AO=CB ,CO=AB ,……………………………………………………………………1′ ∴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 …………………………………………………………1′(2)解:∵抛物线x ax y 322-=经过点A ,点A 的坐标为(2,0),……………………………………………………………………1′ ∴0344=-a ,解得:3=a . …………………………………………………………1′∴x x y 3232-=.∵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OA ∥CB .∵点C 的坐标为(1,33),………………………………………………………………1′ ∴点B 的坐标为(3,33). ………………………………………………………………1′ 把3=x 代入此函数解析式,得: 333639332332=-=⨯-⨯=y .∴点B 的坐标满足此函数解析式,点B 在此抛物线上. …………………………………1′ ∴顶点D 的坐标为(1,-3). ……………………………………………………………1′ (3)联接BO ,过点B 作BE ⊥x 轴于点E , 过点D 作DF ⊥x 轴于点F .tan ∠BOE =3,tan ∠DAF=3,∴tan ∠BOE=tan ∠DAF .∴∠BOE=∠DAF . ………………1′ ∵∠APD=∠OAB ,∴△APD ∽△OAB . ………………1′设点P 的坐标为(x ,0),∴OB AD OA AP =, ∴6222=-x ,解得:34=x .………………1′∴点P 的坐标为(34,0).(4))0,1(1P ,)0,1(2-P ,3(3,0)P ……………………………………………………………2′ 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b kx y +=分别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 ,⊙P 经过点A 、点B (圆心P 在x 轴负半轴上),已知AB=10,425=AP . (1)求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 (2)求直线b kx y +=的解析式;(3)在⊙P 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A 、P 、B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过点P 作PD ⊥AB ,垂足为D ,由垂径定理得AD=DB=5(1').第25题在Rt △APD 中,由AD=5,425=AP 得 415=PD (2').(2)由AOB ADP ∠=∠,BAO PAD ∠=∠,得PAD ∆∽BAO ∆(1'),得OA=8,OB=6(2'),得)0,8(-A ,)6,0(B (1').把 )0,8(-A ,)6,0(B 代入b kx y +=得 K=43,b=6,得 解析式为643+=x y (2'). (3)答:在⊙P 上不否存在点Q ,使以A 、P 、B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因为,PA=PB, 但A B ≠PA ,所以以A 、P 、B 、Q 为顶点的菱形的顶点D 只能在PD 的延长线上(1').延长PD 至点Q,使DQ=P Q ,由DQ=P Q ,AD=DB ,且PD ⊥AB 得菱形APB Q ,但PQ=2PD=430大于半径PA ,所以,点P 在⊙P 外,即在⊙P 上不否存在点Q ,使以A 、P 、B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2').例8、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 (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如图1,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 ························· 1分∵E 为AB 的中点,A D EF ADE BF C图4(备用)AD E B F C图5(备用) A D E BF C图1 图2 A DEBF C PNM图3 A DE B FCPN M (第25题)∴122BE AB ==.在Rt EBG △中,60B =︒∠,∴30BEG =︒∠. ············ 2分∴112BG BE EG ====, 即点E 到BC····································· 3分(2)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PM EF EG EF ⊥⊥,,∴PM EG ∥. ∵EF BC ∥,∴EP GM =,PM EG == 同理4MN AB ==. ·················································································· 4分 如图2,过点P 作PH MN ⊥于H ,∵MN AB ∥, ∴6030NMC B PMH ==︒=︒∠∠,∠.∴12PH PM ==∴3cos302MH PM =︒=. 则35422NH MN MH =-=-=.在Rt PNH △中,PN === ∴PMN △的周长=4PM PN MN ++=. ······································· 6分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 △恒为等边三角形. 当PM PN =时,如图3,作PR MN ⊥于R ,则MR NR =.类似①,32MR =. ∴23MN MR ==.··················································································· 7分 ∵MNC △是等边三角形,∴3MC MN ==.此时,6132x EP GM BC BG MC ===--=--=. ··································· 8分当MP MN=时,如图4,这时MC MN MP ===此时,615x EP GM ===--=当NP NM =时,如图5,30NPM PMN ==︒∠∠.则120PMN =︒∠,又60MNC =︒∠, ∴180PNM MNC +=︒∠∠.因此点P 与F 重合,PMC △为直角三角形. ∴tan301MC PM =︒=.此时,6114x EP GM ===--=.图3A D E BFCPN M图4A D EBF CP MN 图5A D EBF (P ) CMN GGRG图2A DEB FC PNM G H综上所述,当2x =或4或()5时,PMN △为等腰三角形. ···················· 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
专题08 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
3.培养学生能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继而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能力,能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相关问题;
5.体验运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态数学思维能力。

【备注】:
1.根据后面两个图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为后面的例题讲解做好准备;
2.部分地方引导学生填空,让学生自己回顾。

时间大概5分钟。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备注】:
1.以下每题教法建议,请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参考;
2.在讲解时:不宜采用灌输的方法,应采用启发、诱导的策略,并在读题时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题目中
的条件(相等的量、不变的量、隐藏的量等等),使学生在复杂的背景下自己发现、领悟题目的意思;
3.可以根据各题的“教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并采用讲练结合;注意边讲解边让学生计算,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例题的分析中来;
4.例题讲解,可以根据“参考教法”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边讲边让学生书写,每个问题后面有答案提示;
5.引导的技巧:直接提醒,问题式引导,类比引导等等;
6.部分例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之后再结合学生做的情况讲评;
7.每个题目的讲解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建议每题7分钟,选讲例题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讲解。

1.(2019·辽宁中考真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34
x +3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B 点,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A ,B 两点,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取一点D ,过点D 作DC ⊥x 轴于点C ,交直线AB 于点E .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是否存在点D ,使得⊥BDE 和⊥AC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F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不与点D 重合),点G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连接DF ,FG ,当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且周长最大时,请直接写出点G 的坐标.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b kx y +=分别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A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 ,
⊙P 经过点A 、点B (圆心P 在x 轴负半轴上),已知AB=10,
425
AP 。

(1)求点A B 、的坐标。

(2)在⊙P 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A 、P 、B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动点形成的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分清楚每个点的位置和运动情况;
2.找到四个顶点中不动点和不变的线段;
3.按照不变的线段分边和对角线两大类计算;
4.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
5.准确画图是计算的关键。

y
O x
B
A
P
1.(2019•虹口区二模)如图,在▱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B作BE∥AC,联结OE交BC于点F,点F为BC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AOEB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OBC=∠E,求证:BO•OC=AB•FC.
2.如图⊥抛物线y=ax2+bx+4(a≠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1,0),B(4,0),点C三点.
(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3,m)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连接BC,BD.试问,在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满足⊥PBC=⊥DBC?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N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M在抛物线上,当以M、N、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
3.如图,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2,﹣3),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且OC =3O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P,使PB+PC的值最小,求点P的坐标;
(3)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2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解析式,x 满足什么值时y﹤0 ?
(2)点p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ACP 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点M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C、M、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如图,抛物线y=a(x+2)(x﹣4)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ACO=⊥CBO.(1)求线段OC的长度;
(2)若点D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连接BD、CD,求⊥BCD的面积的最大值;
(3)若点P在平面内,当以点A、C、B、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画圆,P是⊙O上一点,且P点坐标是
(2,2),过点P作⊙O的切线,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

、的坐标;(4分)
(1)求点A B
(2)在坐标平面内求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