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对偶理论

合集下载

运筹学 第三章 对偶理论 第二讲 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与参数分析

运筹学 第三章 对偶理论 第二讲 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与参数分析

1
3.3 对偶单纯形法 Dual Simplex Method
Chapter3 对偶理论 Dual Theory
X XB λ
b
B-1A B-1b C-CBB-1A -CBB-1b 若上表为最优单纯形表,则下列两个式子同时成立:
(1) B1b 0 (可行性条件,又叫对偶最优性条件)
(2) C CB B 1 A 0 (最优性条件,又叫对偶可行性条件)
定进基变量后确定出基变量,对偶单纯形法是先确定出基变量后确定进基
变量;
3.3 对偶单纯形法 Dual Simplex Method
Chapter3 对偶理论 Dual Theory
(5)普通单纯形法的最小比值是 问题的基本解可行,
bi min aik 0 其目的是保证下一个原 i aik
Chapter3 对偶理论 Dual Theory
例2.9 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m i n Z 9 x 1 12 x 2 15 x 3 2 x 1 2 x 2 x 3 10 2 x 1 3 x 2 x 3 12 x 1 x 2 5 x 3 14 x j 0( j 1.2.3)
Chapter3 对偶理论 Dual Theory
设线性规划问题为:
max Z CX ( P)
原始单纯形法的思想: 从满足可行性条件的一个基可行解(即基B满足
AX = b X 0
B b 0 )出发,经过换基运算迭代到另一个基可行解,
直到找到满足最优性条件( C C B 1 A 0 )的基可行解, B 这就是原问题的最优解。
y1 y2 2 y 4y 3 1 2 s.t. y1 7 y2 3 y1 0, y2 0

对偶原理对偶原理

对偶原理对偶原理

例2 i1 R1
+
us1
il1


R3 R2 il2
+
is1
rm i1

un1 G2 un2
+
u1 G1
G3

gm u1
网孔方程:
节点方程:
(R1+R2) il1- R2 il2 = us1 -(R2- rm) il1 +(R2+R3) il2 =0
(G1+G2)un1- G2 un2 = is1 -(G2 - gm )un1+(G2+G3) un2 = 0
I=0 节点法 并联
网孔 节点
对偶状态 开路
Y 短路
对偶元件 对偶结论
R
G
L
C
开路电流为零,短路电压为零;
理想电压源不能短路,
理想电流源不能开路;
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三、求对偶电路的方法(打点法) 例3
i1 R1
+ us1

R3 R2
+
rm i1
is1

un1 G2 un2
+
u1 G1
G3

gm u1
4.6 对偶原理
一、网络对偶的概念 1. 平面网络;
2. 两个网络所涉及的量属于同一个物理量(电路);
3. 两个方程中对应元素互换后方程能彼此转换 , 互换的元素
称为对偶元素 ; 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两个电路互为对偶。
例1
R1
R2
G1
+
us
il –
un
G2
is
网孔电流方程: (R1 + R2)il = us

运筹学对偶理论

运筹学对偶理论

动态规划的对偶性
动态规划的对偶性是指对于给定的动态规划问 题,可以构造一个与之对应的对偶问题,这两 个问题的最优解是相互对应的。
在动态规划中,原问题通常关注的是多阶段决 策的最优解,而对偶问题则关注的是如何将原 问题的最优解转化为一系列子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理论在动态规划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 如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
运筹学对偶理论
• 对偶理论概述 • 对偶理论的基本概念 • 对偶理论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 对偶理论的局限性与挑战 • 对偶理论案例分析
01
对偶理论概述
对偶问题的定义
对偶问题
在运筹学中,对偶问题是指原问题的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保持不变,但变 量的约束方向被颠倒的问题。
线性规划中的对偶问题
在线性规划中,原问题为最大化问题 ,其对偶问题则为一个等价的线性规 划问题,目标函数变为最小化问题。
对偶理论面临的挑战
算法优化
01
对偶理论在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算法效率和稳定性面临挑
战。
多目标优化问题
02
对偶理论在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时,难以权衡和协调不同目标
之间的矛盾。
动态环境适应性
03
对偶理论在应对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时,需要进一步改进
和优化。
对偶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进一步探索对偶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金融、 医疗、交通等。
详细描述
在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中,动态规划对偶理论可以用于确定 最优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最小化风险并最大化收益。通过 构建动态规划模型,可以找到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提高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总结词
动态规划对偶理论在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

3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解析

3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解析
X ≥0
对偶的定义 min W= Y b s.t. ATY ≥ C
Y≥0
min Z’= - CX
max W’ = -Yb
s.t. - AX ≥ - b
s.t. -ATY ≤ -C
X ≥0 对偶的定义
Y≥0
__
__
(2)弱对偶性:设 X和 分Y 别是问题(P)和(D)的
可行解,则必有
__ __
n
m
C X Y b, 即 c j x j yibi
i 1
m
aij yi
c j ( j 1,2,, n)
i1
yi无符号限制(无约束)(i 1,2,, m)
例: 原问题为
max Z 2 x1 3 x2 4 x3
2 x1 3 x2 5 x3 2
3
x1
x2
7 x3 3
x1 4 x2 6 x3 5
x1 , x2 , x3 0
对偶问题的无界性。
无界
关于无界性有如下结论:
minW 4 y1 2 y2
原问题 问题无界
对偶问题 无可 行解
(D)
y1 y1
y2 y2
2 1
y1
0,
y2
0
无可 行解
问题无界
无可 行解
推论3:在一对对偶问题(P)和(D)中,若一个可行 (如P),而另一个不可行,(如D),则该可行的问 题无界。
一、问题的提出
• 对偶是什么: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从不同 的角度(或立场)提出对立的两种不同的表述。 • 在平面内,矩形的面积与其周长之间的关系, 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 (1)周长一定,面积最大的矩形是正方形。 (2)面积一定,周长最短的矩形是正方形。 • 这种表述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 线性规划问题也有对偶关系。

对偶理论及灵敏度分析

对偶理论及灵敏度分析

问 题 的 导 出
工 时 材 料 单件利润
1 1 2
•出卖资源获利应不少于生产产品的获利; 约束 •价格应该尽量低,这样,才能有竞争力; 目标
•价格应该是非负的
A
B
1
4 3
C
1
7 3
拥有量
问 题 的 导 出
工 时 材 料 单件利润
1
1 2
3
9
用y1和y2分别表示工时和材料的出售价格 总利润最小 保证A产品利润 min W=3y1+9y2 y1+y2≥2
保证B产品利润
保证C产品利润
y1+4y2≥3
y1+7y2≥3
售价非负
y1≥0
y2≥0
A
B
1
4 3
C
1
7 3
拥有量
问 题 的 导 出
工 时 材 料 单件利润
1
1 2
3
9
minW 3 y1 9 y2
y1 y 2 2 y 4y 3 1 2 s.t. y1 7 y 2 3 y1 0, y 2 0
对 称 形 式 的 对 偶 问 题
max Z CX
对 偶 问 题 的 定 义
AX b s.t. X 0
minW b Y
T
T
T T T A Y C s.t. T Y 0
或 min Yb
YA C s.t. Y 0
对 称 形 式 的 对 偶 问 题
4 y1 8 y 2 12 y 3 4 5 y 9 y 13y 2 1 2 3 3 6 y1 10 y 2 y1符号不限, y 2 0, y 3 0

对偶理论知识点总结

对偶理论知识点总结

对偶理论知识点总结一、一般理解对偶理论是运筹学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优化问题的对偶性质和利用对偶问题来解决原始问题的方法。

优化问题是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普遍问题,它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

而对偶理论则是研究优化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它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原始问题都存在一个对偶问题,通过对偶问题我们可以获得原始问题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最优解的下界。

二、对偶问题的定义在深入了解对偶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对偶问题。

对于一个原始优化问题:\[ \begin{cases} inf \ c^T x \\ Ax=b \\ x\geq0 \end{cases}\]它的对偶问题可以定义为:\[ \begin{cases} sup \ b^T y \\ A^Ty+c=y \\ y\geq0 \end{cases}\]其中,\(c,x\)是原始问题的目标函数和解向量,\(A,b\)是原始问题的约束条件,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和解向量分别为\(b,y\)。

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偶关系,通过对偶问题我们可以获得原始问题的一些重要信息。

三、对偶性质对偶理论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对偶性质,它告诉我们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讲,对偶性质包括弱对偶性和强对偶性两个方面。

1. 弱对偶性:对于任意一个优化问题,其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值不会超过原始问题的目标函数值,即对于原始问题的任意可行解x和对偶问题的任意可行解y,有\[c^Tx\geqb^Ty\]2. 强对偶性:若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均存在最优解,则它们的目标函数值相等,即\[inf \c^Tx=sup \ b^Ty\]这两个对偶性质告诉我们,对偶问题的解可以为原始问题的最优解提供一个下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对偶问题的解可以等于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四、对偶问题的应用对偶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问题求解的工具。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可以通过对偶问题来求解原始问题,或者通过对偶问题的解来获得原始问题的解。

对偶理论的原理

对偶理论的原理

对偶理论的原理对偶理论(Duality Theory)是现代线性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线性规划之间存在深刻的关系。

对偶理论的提出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使得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和互相补充。

在对偶理论的引导下,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不再依赖于具体的算法和技巧,而是通过分析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对偶理论的基本原理来源于线性规划的最优性条件和对偶性原理。

在线性规划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确定一组变量的数值来使得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并且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对于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即原始问题(Primal Problem)和对偶问题(Dual Problem)。

原始问题的一般形式为:最大化:c^Tx约束条件:Ax ≤b其中,c为目标函数的系数向量,A为约束条件矩阵,x为决策变量向量,b为约束条件右端向量。

原始问题的最优解被称为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问题的一般形式为:最小化:b^Ty约束条件:A^Ty ≥c其中,y为对偶变量向量。

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被称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的任意一个可行解,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对应的对偶问题。

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存在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即弱对偶性和强对偶性。

弱对偶性指的是,对于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任意可行解,我们有:c^Tx ≤b^Ty强对偶性指的是,当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都存在有限的最优解时,其最优解相等,即:c^Tx = b^Ty对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最大化原始问题的目标函数和最小化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来求解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具体而言,对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对偶定理:对于一个线性规划问题,从弱对偶性和强对偶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

例如,弱对偶性可以用来判断某个解是否为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而强对偶性则为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提供了一个等价的刻画方式。

实验三--对偶理论

实验三--对偶理论

实验三对偶理论一、实验目的掌握WinQSB软件求解对偶规划,进行灵敏度分析和参数分析。

二、实验平台和环境Windows9X/ME/NT/2000/XP平台下,WinQSB V1.0版本已经安装在C:\WinQSB中。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熟悉WinQSB软件子菜单.能用WinQSB软件求解运筹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

用WinQSB软件完成以下问题例3.1 max Z=4x1+2x2+3x3利润2 x1+2 x2+4 x3≤100 材料1约束3 x1+ x2+6 x3≤100 材料2约束3 x1+ x2+2 x3≤120 材料3约束x1,x2,x3≥01.写出对偶线性规划,变量用y表示。

2.求原问题及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j及右端常数的最大允许变化范围。

4.目标函数系数改为C=(5,3,6),常数改为b=(120,140,100),求最优解。

1+5x2+x3≤200和一个变量x4,系数为(c4,a14,a24,a34,a44)=(7,5,4,1,2),求最优解。

6.在第5问的模型中删除材料2的约束,求最优解。

7.原模型的资源限量改为b=(100+μ,100+3μ,120-μ)T,分析参数的变化区间及对应解的关系,绘制参数与目标值的关系图。

四、实验操作步骤1.问题命名条件,条件设定并保存〔1〕启动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程序;(Linear and Integer Programming),建立新问题例3.1,根据题意知道变量〔Number of Variables〕和约束条件(Number of Constraints)各有三个,设置如以下图。

图3-1〔2〕其余选择默认即可。

点”OK”得到下表,根据实验条件输入数据并存盘。

图3-22 得到对偶问题极其模型〔1〕点击Format Switch to Dual Form,得到对偶问题的数据表如下:图3-3〔2〕点击Format→Switch to Normal Model Form,得到对偶模型。

3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3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 问题标准化后,价值系数全非正; 所有约 束条件全是不等式。
❖ 一般,当问题中的变量多于约束条件时,用 对偶单纯形法计算可以减少计算工作量。
2020/3/4
交通运输本科适用
27
Operations Research
3-2 对偶单纯形法
例:已知线性规划问题: 试用对偶理论证明该 线性规划问题无最优解。
18
Operations Research
3-2 对偶单纯形法
❖ 对偶单纯形法则是从原问题的一个对偶
可行解(满足所有的 j c j CB1Pj 0 ) ❖ 出发,以基变量值是否全部非负为检验数,
连续迭代到原问题的可行解为止。
2020/3/4
交通运输本科适用
19
Operations Research
❖ 反之,若原问题的第j个变量是自由变量,则 其对偶问题的第j个约束为等式。
❖ ***根据对偶的定义及前述的两个性质,可以 求出任何形式的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
2020/3/4
交通运输本科适用
9
Operations Research
3-1线性规划对偶问题
min z 2x1 x2 4x3
3-2 对偶单纯形法
❖ 两种算法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区别是对 偶单纯形法的初始解不一定要满足原问题的 可行性,而只要求所有检验数都非正即可,
❖ 在保证所得解始终是对偶可行解的前提下, 连续迭代到原问题的基可行解,从而取得问 题的最优解。
2020/3/4
交通运输本科适用
20
Operations Research
4x3 4x4

x5 2 x6 3
x1, x2, x3, x4, x5, x6 0

对偶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对偶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对偶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偶性(Duality)广泛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任务之中,例如,中文到英文的翻译和英文到中文的翻译,图像分类和图像生成,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

对偶性指的是两个任务之间的对称性或者概率上的关联性。

虽然很多任务通过对偶性紧密联系,但是这种重要的性质在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案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具有对偶性的两个任务的机器学习模型仍然是独立地训练。

为了利用这个重要的性质,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案:对偶学习(Dual Learning)。

对偶学习利用任务之间的对偶性作为约束,同时训练两个任务,使得它们的效果都得到提升。

考虑到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处理的任务中取得了目前最佳的结果,本文选择深度学习模型作为实验工具。

本文从学习方案,理论保障和实验分析三个角度进行对偶学习的研究。

就学习方案而言,在训练阶段,当有标数据有限的时候,通过无标数据作为媒介,本文提出了对偶无监督学习,对无标数据实现了可控的利用,提升了模型质量;另一方面,在有监督学习上,通过利用一组对偶任务之间概率上的对偶性,本文提出了对偶有监督学习,改进了对偶任务的效果。

在测试阶段,通过引入对偶性,本文提出了对偶推断,并且任务的性能会被再一次提升。

上述三点都可以归结于数据层面的对偶,即通过对数据的控制影响损失函数,进而起到引入对偶性的作用。

与之相对应的是模型层面的对偶学习,根据模型功能上的对偶性设计出新的模型,通过参数共享的方式,使得单个模型可以解决一组对偶任务,并且得到性能的提升。

就理论保障而言,本文为对偶学习设计了理论框架,利用Rademacher复杂度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

本文给出了对偶学习初步的理论分析,证明了对偶学习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就实验分析而言,本文在神经机器翻译,图像处理和情感分析三个任务上验证了对偶学习的能力。

考虑到神经机器翻译是对偶学习的重要应用,本文也研究了新的神经机器翻译的模型——推敲网络,并在实验中与对偶学习进行结合。

3对偶理论

3对偶理论

件产品Ⅰ的设备台时和原材料出租或出让的所有收入
应不低于生产一件产品Ⅰ的利润,这就有 y1 4 y 2 2
同理,将生产每件产品Ⅱ的设备台时和原材料
出租或出让的所有收入应不低于生产一件产品Ⅱ 的利润,这就有 2 y1 4 y 3 3 把工厂所有设备台时和资源都出租或出让,其 收入为
8 y1 1 6 y 2 1 2 y 3
第i种资源的边际利润
■影子价格越大,说明这种资源越是相对紧缺 ■影子价格越小,说明这种资源相对不紧缺 ■如果最优生产计划下某种资源有剩余,这种资源的影子 价格一定等于0
4、产品的机会成本
max z s.t. c1x1 a 11x1 c2 x 2
增加单位资源可以增加的利润
c jx j
资源价格(元/吨)
c1 wm 2 wm n wm 2 wm n c2 cn 0
am 2 wm

对偶问题是资源定价问题,对偶问题的最优解w1、w2、...、 wm称为m种资源的影子价格(Shadow Price)
3、资源影子价格的性质
对偶问题
m in Y b Y A C s .t Y 0
其中
a1 1 a 21 A a m1 a1 2 a 22 am 2 a1 n a2n amn
C ( c1 , c 2 , , c n )
减少一件产品可以节省的资源
机会成本
a 1 j w 1 a 2 j w 2 a ij w i a mj w m
表示减少一件产品所节省的资源可以增加的利润
5、产品的差额成本(Reduced Cost)

3对偶理论2

3对偶理论2

答案: 1. m a xW 2 y1 3 y 2 5 y 3 2 y1 3 y2 y 3 2 3 y1 y 2 4 y3 2 5 y1 7 y2 0 2. m a xW 3 y1 5 y 2 2 y 3 y1 2 y3 3 2 y1 y 2 3 y3 2 3 y1 3 y2 7 y3 3 4y 4y 4y 4 1 2 3 y 1 0 , y 2 0 , y 3 无约束
例四、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m i nZ 2 x1 3 x 2 5 x 3 x4 x1 x 2 3 x 3 x4 5 2 x 3 4 x4 4 2 x1 x x x 6 2 3 4 x 0 , x 、x 0 ,x 无约束 2 3 4 1
1、对称型对偶问题:已知 P,写出 D。
矩阵形式: P m axZ C X AX b X0
D m i nW Yb YA C Y0
例一、写出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m axZ 2 x1 3 x 2 4 x 3
2 x1 3 x 2 5 x 3 2 3 x1 x 2 7 x 3 3 x1 4 x 2 6 x 3 5 x1 , x 2 , x 3 0 解:首先将原式变形 m axZ 2 x1 3 x 2 4 x 3
原问题 目标函数 max 对偶问题 min
约束条件

变量数量 约束条件个数

约束条件个数 变量数量
例三、 2 x1 2 1 4 0
2
12 8 16 12
y1 y2 y3 y4
3 x2 2 2 0 4

对偶定理实验报告

对偶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对偶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对偶定理的证明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对偶定理的正确性。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对偶定理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两个图之间的对偶关系。

对偶定理的表述如下:设G=(V,E)是一个简单无向图,V为顶点集,E为边集。

若G的对偶图G'=(V',E')满足以下条件:(1)G'的顶点集V'与G的边集E一一对应;(2)G'的边集E'与G的顶点集V一一对应;(3)若G中存在一条从顶点u到顶点v的路径,则G'中存在一条从边u到边v的路径,反之亦然。

则称G和G'为对偶图。

三、实验内容1. 选择一个简单无向图G,并画出其图形。

2. 根据对偶定理的原理,构造G的对偶图G'。

3. 证明G和G'为对偶图。

4. 分析对偶图G'的性质。

四、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简单无向图G,例如K3,3(三个顶点的完全图)。

2. 画出G的图形,并标注顶点和边。

3. 根据对偶定理的原理,构造G的对偶图G'。

对于G中的每条边,在G'中找到对应的顶点,并将G'中的顶点两两相连,形成G'的边。

4. 证明G和G'为对偶图。

具体步骤如下:(1)证明G'的顶点集V'与G的边集E一一对应。

由于G中有6条边,G'中有6个顶点,且G'的顶点与G的边一一对应,因此满足条件。

(2)证明G'的边集E'与G的顶点集V一一对应。

由于G中有3个顶点,G'中有3条边,且G'的边与G的顶点一一对应,因此满足条件。

(3)证明若G中存在一条从顶点u到顶点v的路径,则G'中存在一条从边u到边v的路径,反之亦然。

对于G中的一条从顶点u到顶点v的路径,将其对应的边u 和边v在G'中相连,即可得到一条从边u到边v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对偶理论一、实验目的掌握WinQSB软件求解对偶规划,进行灵敏度分析和参数分析。

二、实验平台和环境Windows9X/ME/NT/2000/XP平台下,WinQSB V1.0版本已经安装在C:\WinQSB中。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熟悉WinQSB软件子菜单.能用WinQSB软件求解运筹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

用WinQSB软件完成下列问题例3.1 max Z=4x1+2x2+3x3利润2 x1+2 x2+4 x3≤100 材料1约束3 x1+ x2+6 x3≤100 材料2约束3 x1+ x2+2 x3≤120 材料3约束x1,x2,x3≥01.写出对偶线性规划,变量用y表示。

2.求原问题及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3.分别写出价值系数cj及右端常数的最大允许变化范围。

4.目标函数系数改为C=(5,3,6),常数改为b=(120,140,100),求最优解。

5.增加一个设备约束6x1+5x2+x3≤200和一个变量x4,系数为(c4,a14,a24,a34,a44)=(7,5,4,1,2),求最优解。

6.在第5问的模型中删除材料2的约束,求最优解。

7.原模型的资源限量改为b=(100+μ,100+3μ,120-μ)T,分析参数的变化区间及对应解的关系,绘制参数与目标值的关系图。

四、实验操作步骤1.问题命名条件,条件设定并保存(1)启动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程序;(Linear and Integer Programming),建立新问题例3.1,根据题意知道变量(Number of V ariables)和约束条件(Number of Constraints)各有三个,设置如下图。

图3-1(2)其余选择默认即可。

点”OK”得到下表,根据实验条件输入数据并存盘。

图3-22 得到对偶问题极其模型(1)点击Format Switch to Dual Form,得到对偶问题的数据表如下:图3-3(2)点击Format→Switch to Normal Model Form,得到对偶模型。

图3-4(3)点击Edit→V ariable Name.分别将变量X修改变量名为y图3-5(4)点上图中的“ok”, 得到以y为变量的对偶模型图3-6(5)返回原问题求出最优解及最优值再求一次对偶返回到原问题,求解模型显示最优解为X=(25,25,0),最优值为Z=150。

查看最优表中影子价格(Shadow Price)对应列的数据就是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Y=(0.5,1.0,0)见表5,还可以根据性质求出,显示最终单纯形表。

松弛变量检验数的相反数就是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图3-7及右端常数的最大允许变化范围3.求价值系数cj.在综合分析报告表中查找Allowable min(max)对应列,写出价值系数及右端常数的允许变化范围。

由表最后两列价值系数C j (j=1,2,3) 取最大允许范围分别是[2,6] [1.3333,4][-∞,8]右端常数b i(9=1,2,3)的最大允许变化范围分别是[66.6667,200][50,120][100, +∞]4 修改目标函数系数,常数向量并求最优解(1)修改系数和常数向量,把原条件的C=(4,2,3)变为(5,3,6)常数由(100,100,120)变为(120,140,100)。

修改后如下:图3-8(2)按下(solve and analyze)得到下表:图3-9由表中可以得到修改模型的最优解为X=(20,20,10 )。

最优值为Z=220.5. 改变约束条件和系数求解(1)插入约束条件点击Edit→Insert a Contraint 选择在结尾处插入变量(The end)再按下“ok”图3-10插人一个约束6x1+5x2+x3≤200,图3-11(2)修改相应系数如(1)中一样操作,点击Edit→Insert a V ariable插入一个变量,选择在末尾添加。

改变系数:(c4,a14,a24,a34,a44)=(7,5,4,1,2),图3-12按下solve and analyze得到下列结果:图3-13由H表中可以查得:最优解为:X=(14.2857,0,0,14.2857),最优值为Z=157.1429.6. 删除约束条件操作其操作类似于添加约束条件:点击Edit Delete a Contraint,选择要删除的约束C2点“ok”再求解即可。

得到如下结果:图3-14由表中可以查得:最优解为X=(30.7692,0,0,7.6923),最优值为Z=176.9231.7. 改变资源限量并分析绘图(1)返回到原问题数据表,先求解。

目标函数系数由两部分构成,记住参数u的系数(1,3,-1)对原问题求解后,点击Results Perform Parametric Analysis,在参数分析对话框中选择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图3-15(2)输入参数u的系数(1,3,-1),图3-16(3)确定后显示下表。

表中没有显示参数在区间内的最优解,这是因为最优解是参数u的函数,只有给定了具体参数值才能得到具体的最优解,图3-17(4)由上表知,将参数u奉承5个区间讨论,在不同区间显示了目标函数值的变化区间及其变化率(slope),出基变量和进基变量(Leaving V ariable Entering V ariable)点击Results —Graphic—Parametric analysis打印参数与目标值的关系图。

显示下图图3-18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题目中对数据进行插入约束变量插入的时候要首先把变量个数由原来的3个替换为4个然后才可以添加,否则由于个数为做改变新变量会覆盖旧变量。

2 . 7个问题是独立求解和分析,每个问题都是针对原线性规划分析和求解,每一步都必须回到原模型。

技巧:做完一个问题后退出所有活动窗口,打开刚才保存的原向题文件。

这样不必修改数据六、分析讨论题1. 某人根据医嘱,每天需补充A、B、C三种营养,A不少于80单位,B不少于150单位,C不少于180单位。

此人准备每天从6种食物中摄取这三种营养成分。

已知6种食物每百克的营养成分含量及食物价格如表所示(1)试建立此人在满足健康所需要的基础上花费最少的数学模型(2)假定有一个厂商计划生产一种药丸,售给此人服用,药丸中含有A,B,C三种营养成分试为厂商制定一个药丸的合理价格,既要此人愿意购买,又使厂商能获利最大,建立数学模型。

表3-1(1)根据题目意思得到下列数学模型:其中变量X 为6中食物前面的系数为其含量,由A ,B ,C 得到3个约束条件Min 0.5x 1+0. 4x 2+0.8 x 3+0.9x 4+0. 3x 5+0.2 x 6 花费 13x 1+25x 2+14 x 3+40x 4+8x 5+11 x 6=80 A 营养约束 24x 1+9x 2+30 x 3+25x 4+12x 5+15 x 6=150 B 营养约束 18x 1+7x 2+21 x 3+34x 4+10x 5 =180 C 营养约束 x 1,x 2,x 3,x 4,x 5, x 6 0(2)从厂商来看当然是0.5x 1+0. 4x 2+0.8 x 3+0.9x 4+0. 3x 5+0.2 x 6 越大越好,但从此人来看他的支付越少越好。

厂商只有在先满足此人能接受的情况下制定一个药丸的合理价格,为此得到如下的数学模型:Min 0.5x 1+0. 4x 2+0.8 x 3+0.9x 4+0. 3x 5+0.2 x 6 花费13x 1+25x 2+14 x 3+40x 4+8x 5+11 x 6 >=80 A 营养约束24x 1+9x 2+30 x 3+25x 4+12x 5+15 x 6 >=150 B 营养约束18x1+7x2+21 x3+34x4+10x5 >=180 C营养约束x1,x2,x3,x4,x5,x6≥02. 现有线形规划问题max Z=5x1+5x2+13x3-x1+ x2+3 x3≤20 ①12 x1+ 4x2+10 x3≤90 ②x1,x2,x3≥0先用单纯形法求出最优解,然后分析在各种情况下,最优解分别有什么变化?(1)约束条件①的右端常数由20变为30;(2)约束条件②的右端常数由90变为70;(3)目标函数中x3的系数由13变为8;(4)x1的系数列向量由(-1,12)变为(0,5)(5)增加一个约束条件③2 x1+ 3x2+5 x3≤50 ;(6)将原约束条件②改变为10 x1+ 5x2+10 x3≤100 ;解答:(1)按步骤求解得到如下表格:图3-19由表中可以看出其最优解为x=( 0.625,20.625,0),最大值为z=106.25(1) 约束条件①的右端常数由20变为30, 求解得到:x=(0,0,9), 最大值为z=117(2) 约束条件②的右端常数由90变为70, 求解得到:x=(0,5,5), 最大值为z=90(3) 目标函数中x3的系数由13变为8, 求解得到:x=(0.625,20.625,0), 最大值为z=106.25(4) x1的系数列向量由(-1,12)变为(0,5),求解得到:x=(2,20,0), 最大值为z=110(5) 增加一个约束条件③2 x1+ 3x2+5 x3≤50, 求解得到:x=(10,10,0), 最大值为z=100(6) 将原约束条件②改变为10 x1+ 5x2+10 x3≤100,求解得到:x=(0,20,0), 最大值为z=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