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周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示例文章篇一:《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场充满趣味与探索的旅程》今天呀,我想给大家讲讲我们学校一年级上册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

那可真是超级有趣呢!我们的数学老师们呀,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数学,聚在一起商量着各种教学的好点子。

活动一开始,李老师就拿着课本,满脸笑容地说:“咱们得让这些小娃娃们觉得数学就像玩游戏一样好玩。

”大家都纷纷点头。

王老师紧接着就站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她说:“就拿数的认识来说,咱们不能光让孩子们死记硬背1、2、3,得让他们摸摸小棒,数数小方块。

这就好比是让小厨师认识食材,得让他们亲手去拿一拿,才能知道这个食材是啥样的。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比喻太妙了。

这时候,张老师也忍不住开口了:“对呀,还有加减法呢。

我们可以把教室当成一个小超市,让孩子们拿着卡片当钱去买东西。

比如一个小本子标3元,孩子拿5元去买,他就得算出找零是多少。

这就像小探险家在寻宝,得自己去探索怎么才能得到宝藏。

”其他老师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个主意太有趣了。

赵老师呢,他是个很细心的老师。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说:“可是那些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得有个更基础的办法。

”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下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儿,孙老师拍了下大腿,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编一些关于数字的儿歌呀!就像‘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这样朗朗上口,孩子们肯定爱唱,一边唱就一边把数字记住了。

这就像是给数字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让它们变得更吸引人。

”大家听了,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然后呀,大家又开始讨论起图形来了。

李老师又说话了:“图形这一块,可不能光在黑板上画。

咱们得把那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都拿到教室里来,让孩子们摸一摸,滚一滚。

就像小动物认识新伙伴一样,得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小周老师问了个问题:“那我们怎么去检查孩子们到底有没有学会呢?总不能光看作业吧?”这个问题可把大家都难住了。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概述
本次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和成绩,并分享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活动内容
1. 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
- 教师A分享了在教授算术加法时的有效教学方法,包括使用教具和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经验。

- 教师B分享了一种帮助学生理解数列规律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模式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

2. 研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
- 与会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参与度等。

- 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制定教学改进计划
- 鉴于参与教师们的研讨和讨论,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改进计划,包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建良好的研究环境,以及积极引导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

4. 共享教学资源
- 教师们共享了他们制作的教学课件、试卷和参考资料等,以
便其他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活动总结
本次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们分享了在
数学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和教学方法,大家共同解决了一些教学难题,并制定了教学改进计划。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
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资料,请查看附件。

一年级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一年级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一年级数学教研室三、活动主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探讨四、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区特此开展一年级上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深入分析,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1)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教师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对教材的整体结构进行梳理,包括单元划分、知识点分布等。

然后,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讨。

(2)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进行剖析,分析其设计意图和考查目标。

教师们积极发言,对教材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2. 教学策略探讨(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情境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采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绘画、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们讨论了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困生提供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3. 教学反思与总结(1)教师们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

(2)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将教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数学一年级教研活动记录(3篇)

数学一年级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一年级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9月30日开展了数学一年级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数学一年级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各年级备课组长组织本年级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2. 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结束后,进入教学研讨环节。

各年级教师针对本年级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为部分研讨内容:(1)一年级上册《认识数字1-10》教师们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①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数字;②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字的书写。

(2)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师们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① 利用人民币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和面值;②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人民币知识;③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人民币换算。

3. 经验分享在教学研讨环节结束后,各年级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

以下为部分分享内容:(1)一年级数学教师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一年级数学教师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经验,认为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一年级数学教师王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研活动记录一年级数学

教研活动记录一年级数学

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一年级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探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教材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大家分析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要求。

强调教材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生活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确定: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 教学重难点分析:针对教材内容,分析了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设计: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总结等环节。

(二)课堂观摩1. 观摩课展示: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观摩课。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2. 教学反思:观摩课后,执教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不足之处。

3. 集体研讨:其他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了评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探讨出了一系列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共同提升了教学水平。

(二)存在问题1. 部分教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2.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3. 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反思能力。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加强教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周集体备课问题与建议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周集体备课问题与建议

第三周集体备课问题与建议
(2012.9.5)
问题:
陈松兰:
用数字表示个数,数字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

如何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数值,也就是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练丽华:
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差,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周仁凤:
写数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教学时如何真正做到指导到位,要求严格,让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
邓艳丽:
这一单元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何思考?
蒋明霞:
教材的主题图的情境呈现,有些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

如何突破这一束缚?
朱小菊:
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为什么在课堂练习中却发现问题有很多?
刘小梅: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
还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突破这个难点?
鲁晓露:
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活动?。

一年级数学集备教研记录

一年级数学集备教研记录

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探讨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内容1. 教研主题: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2. 参加人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3. 教研过程:(一)集体备课1. 分组讨论:将一年级数学教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针对一年级上册的三个单元进行集体备课。

2. 交流分享:各小组在备课过程中,针对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教学设计展示,其他教师针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专家讲座1. 邀请区级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2. 讲座内容:教研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三)经验交流1. 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2.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其他教师和教研员共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研成果1.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一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教研反思1.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今后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活动。

2. 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教研活动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不断完善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载(3篇)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载(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下午开展了主题为“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探讨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一年级数学备课室四、活动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明确备课主题: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组讨论:各小组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备课成果,分享教学经验。

2. 课堂教学观摩(1)观摩教师:张老师(2)观摩内容:一年级数学《认识数字1-10》(3)观摩要求:教师认真观察、记录,分析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

3. 教学反思(1)观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2)其他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意见。

4. 教研组长总结(1)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强调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重要性。

(2)对教师提出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六、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各小组针对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学生特点,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2)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强调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其他教师针对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2. 课堂教学观摩张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3. 教学反思张老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教学亮点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其他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但仍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主题:数的大小比较
时间:2021年9月1日
参与人员:
- 张老师
- 李老师
- 王老师
目标:
-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讨论内容:
1. 张老师分享了一个引入数的大小比较的活动,每个学生手上拿着一个数字卡片,老师随机叫几个学生出来进行比较,其他学生通过观察他们手上的卡片来判断谁的数字更大或更小。

这个活动能
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帮助他们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李老师介绍了一些数的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她建议通过与学生练填写比较符号来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我们决定在下一堂课上实施这个活动。

3. 王老师分享了一些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的问题,例如:“5比3大吗?”,“4和4一样大吗?”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下一步计划:
1. 每位老师根据本次讨论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准备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练题。

2. 张老师将准备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 李老师将准备一些填空练题,让学生练使用比较符号。

4. 王老师将准备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结论:
本次集体备课讨论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数的大小比较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活动和练习,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下一节课,我们将根据本次讨论的内容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的大小比较。

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精选文档-----------------
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教研组长
时间:2015年4月9日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教研主题: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讨论要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够不够”的问题
解决方法:
1、出示商品图片和标价,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提
出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2、解决“够不够”问题的三步法:
(1) 计算:买商品共需要多少钱(应付的钱),注意单位要统一。

(2)比较:带的钱数(付出的钱)与买商品共需要的钱数(应付的钱)相比,会出现三种结果(多、少、相等);也
可用减法列式计算(应找回的钱)。

(3)下结论: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来回答问题“够不够”(够或者不够)。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积极发言,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
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解决“够不够”
问题的三步法,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可编辑。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记录

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以“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等方式,探讨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讨了《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分析了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难点。

在此基础上,大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2. 课堂教学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一年级数学上册的课堂教学观摩。

以下是观摩活动的内容及点评:(1)教师A的课堂教学内容:认识数字1-5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字1-5。

2. 新课讲授:教师采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5。

3.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认识数字1-5的方法。

点评:教师A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

(2)教师B的课堂教学内容:认识数字6-10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数字1-5。

2. 新课讲授: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数字6-10的书写和意义。

3. 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了分层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认识数字6-10的方法。

数学上册教研活动记录(3篇)

数学上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四、活动主题:探讨《数学上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五、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致辞,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各年级教师代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3. 教研组针对《数学上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4. 教研组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

5. 教研组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并对下一步教学工作进行部署。

六、活动内容:1. 主持人开场致辞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共同探讨《数学上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各年级教师代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1)一年级教师代表: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2)二年级教师代表: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三年级教师代表: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数学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3. 教研组针对《数学上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讨(1)针对教材内容,教研组对各个章节的重难点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目标,教研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建议:①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③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④ 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⑤ 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4. 教研组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1)加强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4)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上期教研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期教研记录

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年级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开展了本次一年级数学上期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研内容1. 分析一年级数学上期教学情况(1)教材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一年级数学上期教材进行了分析。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

教材难度适中,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情况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一年级数学上期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计算能力较弱,对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掌握不牢固;2)学生空间观念较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入;3)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不足,解题思路不清晰;4)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 探讨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1)注重学生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2)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2)利用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3)开展几何图形主题活动,如“找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空间观念。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1)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3)加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氛围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3)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共同探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伊始,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观看了一节优秀数学课例。

课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看结束后,教师们围绕课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 教学经验分享在讨论环节,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以下为部分教师的分享内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A表示,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分数的概念。

(2)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B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C分享道,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规律。

3. 教学问题探讨在分享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下为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案:(1)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方案:加强计算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计算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方案: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提高空间想象力。

(3)如何处理课堂纪律问题?解决方案:建立班级常规,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讨论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讨论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认识钟表》
讨论稿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时。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从属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

是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画于纸上的钟面。

学具:实物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一年级组第三周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组第三周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组上学期第三周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汤桂华教学时间:___9月22日——9月26日教学内容:课本20页——23页教学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第几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及“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投影出示水果课件说: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们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课本P21、22及练习四第3、4题。

教学目标:1、知识点: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能力培养:结合5的组成的教学,发展初步的类比、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培育(习惯养成等)经历发现、探讨简单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 填空。

(你一定行)一、照样子,画一画。

3○3 4○1 3○5 5○2 4○2 5○4 2○4 5○3 5○5 1○5 4○4 4○5三、看图填数。

四、照样子,把上,下连起来,使数量合起来是5.五、做游戏。

1.一共有( )袋球。

从右边第4袋有( )个球。

2.从左往右数,第( )袋和第( )袋合起来是5个球。

3.从右往左数,第( )袋和第( )袋合起来是5个球。

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比大小、第几练习□内填数,在○内填“>”,“<”,“=”。

2.2513 13354 2 1 23254○○○ ○○ ○○ ○ ○ ○ ○ ○○○○✿ ✿✿1 2☂☂ ☂☂42 ❤❤❤ ❤❤52✎✎✎ ✎✎ ✎✎✎✎ ✎ ✎✎✎✎✎✎✎✎✎✎><3.数一数,填一填,比一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周集体备课研讨记录(2012.9.6)时间:2012年9月6日地点:207教室备课组成员:全体一数教师主持人:陈松兰主讲人:练丽华一、主讲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1—5各数1课时第二课时认识1—5各数练习1课时第三课时认识几和第几1课时二、主备人说课:(一)说教材(一)认识1——5各数《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

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

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

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

(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

(3)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4)写数指导。

《认识1——5各数》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1.认识数时逐步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1~10这10个数都是自然数,每一个自然数都是一类等价集合的共同标志,反映了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例如3个小朋友、3盆花、3架飞机这是不同的集合,但共同的特征是数量上都是3个,所以用同一个标志数字3来表示,所以真正了解3的意义,就是要了解它所表示的数值,只有对数字的字音、字形与它所表示的数值建立联系,才算真正了解了数的意义。

不少儿童虽然会读1~10,但对每一个数的数值不一定真正了解。

鉴于此,教材对1~10各数的认识都按三段安排;(1)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个数;(2)用算珠表示数,算珠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双重属性,说它具体,几个算珠表示几个物体,看得见,数得清;说它抽象,算珠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用算珠表示数与现实中物体的个数相比是一次抽象。

教学时可告诉学生,1架手风琴、1块黑板、1个男孩……都可以用1粒算珠表示。

教材中表示每个数的算珠中都有一粒颜色加深,意在告诉学生表示一个数的算珠后面再增加1粒算珠,就成了另一个数,渗透了自然数的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3)用数字表示个数,数字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

从这三段的安排来看,认数的过程是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如此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数值,也就是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重视写数教学。

首先,在认数后立即安排写数,呈现笔顺规定,并让学生描红、仿写。

其次,在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写数练习,包括后来安排的对关系符号、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仿写练习。

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到位,要求严格,让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从小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这里下到工夫,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简言之就是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一般性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成是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感觉,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数感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

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

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①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感受其数值。

在教学认数时让学生数物体的个数,用算珠表示数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所表示的数值。

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我个人认为学生对1-5各数的认识早在幼儿园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并能认读。

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我想这节课不一定要在认识数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是直接让孩子自己做练习想想做做1、2.让学生自己先看题意,请同学讲解题意,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连线和涂点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重点放在写字教学上,通过一系列小口诀帮助学生认识、书写。

去年教学的时候我讲解的很细致,每一个字的起笔和落笔都讲到的,自己感觉讲的很好。

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一大串的讲解不容易记忆,所以这次改变方法,把每个字关键点讲出,用简短的口诀帮助孩子记忆,内容不多,孩子便于理解,比如2的教学:2、2、2,2字像小鸭。

圆圆的脑袋碰上线,长长的脖子斜下来,平平的身子碰下线。

关键点讲到了,学生也乐学。

巡视下来,学生的书写还是不错的。

接着告诉孩子们书写的时候顶天立地写满格,把字写饱满。

学情分析:1.许多学生在学前阶段就已经认识了0~10各数,但对于各数的表象不一定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2.在学前生活中已经初步积累的计数经验。

3.有些学生已经会写0-10各数,但不过规范、圆滑,对于各数如何起笔、拐弯、收笔不够明白,力度把握不准;而有些学生却从来没有写过,根本不知如何去写。

(二)认识几和第几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

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

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

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① 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

② “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

③ “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

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

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排在第几。

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

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

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

教材中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二是遵循生活习惯。

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

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

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

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1.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

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法选择上主要是以“谈话法”“演示法”为主;在学法选择上,主要是以“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同时采用了图片、挂图、花片等教具辅助教学。

3、教材处理主题图的使用:由于学生很少有独自购票的经历,书中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不相符,大胆将主题图舍去,换成同学排排队、小动物排排队、圆片排排队三次活动,层层递进,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详见电子备课教案)(三)组内教师建议邓艳丽:“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

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

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

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朱晓菊:几和第几这一课中有几点注意:1、注意细节,强调细节。

在要求学生圈出灯笼的时候,要求学生这样数“第1”、“第2”、“第3”。

一定要求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要区分第几与几。

这样才能在答题时,也注意相应的问题。

2、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题目中没有规定从哪边数起时。

先找一找有没有隐藏起来的条件,如果有找出关键句进行解读确定方向。

如果没有隐藏条件,那么就要从左边数起,这是约定的。

3、正确地区分第几和几。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体会序数与基数(第几和几),能够正确区分第几和几。

让学生深知第几是1个物体,几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4、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一题盖一题。

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偷懒的同学通过抄袭同学的答案。

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独立思考与答题,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做好题止之后,把本子往前推,并放下笔。

这样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绪迅速转移到老师身上,而不是在考虑作业本上的其它题目。

5、日常教学应多做少说,在说清重点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新课引入与讲解之上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作业来不及做。

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一天的任务越积越多。

6、例题的设计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

在日常的教学中,例题只要实用就以了。

不需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与新课导入部分。

有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蒋明霞:写数是本周的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还会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手指也不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