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搭一搭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录纸项目一。
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充分体现学生个性,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空(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一搭》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模型,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工具。
2.学具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正方体的边长,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正方体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正方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搭一搭教学设计(多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多篇)篇:搭一搭设计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大安小学景秀琼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① 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的有关画面。
②引导学生齐背古诗③这首诗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2、生: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3、师: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会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一搭》你们想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试一试吗?4、生:“想”学生齐声回答。
二、积极参与,合作探究1、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
(学生小组合作开始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待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现在进行小组作品展示。
一个小组派两名代表,把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
组1:我们小组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横着放一排搭了一个较大的长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也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1个正方形的面。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搭一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一根棍子是由一些小木块组成的。
2.理解“棍子”可以由“小木块”组成、并通过搭积木来体现。
3.能使用搭积木活动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
二、教学准备教师:搭积木、小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搭积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假设孩子们已经学过“棍子”的知识,老师可以在小黑板上画出一根棍子,问学生这根棍子的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说出由许多小木块组成。
2.学习活动(30分钟)活动1:搭一搭先告诉学生有一个正确表达棍子的方法——把小木块按大小顺序排成一条直线即可。
然后,学生用搭积木来搭筑一些不同长度的棍子。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搭一些高的、短的等不同特点的棍子,搭完后让同学们来判断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棍子。
老师可以多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怎样组合棍子。
活动2:数学练习:加减法口算练习老师可以在搭建好的棍子旁边写上几个加减式,要求学生用脑算或者口算快速解题。
例如:2+3=?, 5-2=?, 3+2-1=?等等。
3.组织小结(10分钟)请学生向其他组或者全班演示他们搭建棍子的结果,让它们讲解自己的棍子长度如何组合搭建的以及做数学口算题目时使用了哪些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总结各组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使用积木拼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例如:小熊、小书架等等,同时通过这些物品来练习加减法口算。
四、教学反思搭积木是一项很好的课堂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搭建棍子及棍子的数学应用,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比较搭建的棍子,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后面的加、减法口算练习则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这堂课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和知识,使得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愉悦。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9篇
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9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搭一搭 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教材设计了“搭一搭”的两个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等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一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要求发出指令者认真观察用正确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搭立者充分领会指令的意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搭要求的图形。
活动二是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然后根据需要尽可能的少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辨认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利用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老师这里有几个正方体,老师把它们竖着叠起来搭好,从上面看是1个正方形,请你猜一猜,这里有几个正方体叠在一起?(1、2、3……)看来,答案有很多种,的确,1个正方体时,从上面看是1个正方形,2个、3个……正方体这样搭起来,从上面看到的都是1个正方形。
这节课,我们就用正方体来“搭一搭”(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就想:肯定有好玩的、有趣的活动。
北师大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搭一搭教案教案标题:北师大搭一搭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搭建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主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模型。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通过合作完成模型的搭建。
教学内容:1. 搭建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模型设计和构思。
3. 模型搭建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模型搭建的示范材料和工具。
- 与搭建模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分组材料。
2. 学生准备:- 笔记本和笔。
- 模型搭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积木、纸板、胶水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教师介绍搭建模型的主题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一些搭建模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搭建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选择材料、规划设计、组织结构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并记笔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模型搭建的主题,并进行初步的设计和构思。
3.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搭建模型,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模型,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2. 学生和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模型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外观、结构、创意等方面。
3.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搭建模型中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搭建模型的反思和体会的作文。
2. 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搭建模型材料和工具。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搭建模型的比赛,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技能。
2. 引导学生尝试搭建更复杂的模型,挑战他们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和创造力等方面。
2. 评价学生的模型设计和搭建过程,包括结构稳定性、创意程度等方面。
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搭出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想要在小学数学领域取得优秀的成绩,需要不断地练习、总结和消化。
而数学教学中的“搭一搭”游戏将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使用“搭一搭”游戏来提高数学成绩。
一、搭一搭游戏的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比较困难,学习效率比较低。
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搭一搭”游戏加深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搭一搭”游戏是指通过拼凑数字或符号游戏来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掌握数学公式,提高其数学计算能力。
通过“搭一搭”游戏,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深入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促进数学学习的深入。
二、教学方法1.动手操作,积极探究“搭一搭”游戏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制作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让孩子们深入感悟怎样才能拼出正确的数字或式子。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2.追求多样化“搭一搭”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学生们可以使用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平面图形等元素进行拼装。
游戏也可以设计成拼图游戏、形状拼凑等等,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追求多样化,从而养成主动思考求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使用“搭一搭”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具体的数字规律、算式运算法则等,以及习惯性理解数字常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思想和方法。
同时可以通过游戏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规律,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搭一搭”游戏,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消化和运用能力,使学生们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入,更加扎实。
3.提高应用能力通过游戏,学生们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搭一搭》教案:搭建数学常识的桥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搭一搭》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它是搭建数学常识梁的桥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简单,直接,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何科目的学习,要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搭一搭》教学方法注重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建立学生数学的基本概念。
《搭一搭》教学法注重从简到难,通过搭建物品,建立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技能。
3.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搭建模型,学生需要想象搭建物体的形状、大小、长度、宽度等特征。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何空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分享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法1.理论课: 在教室内开展示范教学,以讲解轻松易懂,图示丰富为主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
2.实践课: 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发挥,搭建各种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每组设置一定的任务,并给予完成任务的积分,最后根据积分情况进行评选。
3.组织比赛。
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教师可以经常进行搭建比赛。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搭建出更多更好看的模型。
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势1.适应性强。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同步性教学。
而《搭一搭》教学方法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搭建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2.实用性强。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平衡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自用。
他们不仅可以学习科学技能,而且还可以发挥创造力,制造自己的模型。
3.原理性强。
搭建物体时,需要学生掌握多个数学知识点,例如线和线段长短比较、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立体线形等多种图形。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案设计1
3.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评价方式: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及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点。对于空间观念较薄弱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拼摆过程,以及积极参与操作的的程度多给予关注)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教法: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体会不同的摆法,丰富自己的经验。这个题目比较开放,对于空间观念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借助想象和推理解决问题。在通过全体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二、分组观察,讨论,,侧面,上面观察你们桌面上的立体图形。告诉老师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活动:分组摆出两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交流(教师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从不同面看到的视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
课题搭一搭第2课时(总第61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从不同面,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
学情分析
有了第一节课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很多。
学习目标
1. 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
2.通过分组合作,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在物体及视图之间转换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导学策略
导练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导学流程设计:揭题——基本练习——总结
教 师 预 设
学 生 活 动
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取出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根据78页上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好。
小学《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学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及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录纸项目一。
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搭一搭”游戏规则和目的。
•学习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掌握拼图中的关键要点,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方法导论和教学示范为参考资料。
•木块拼图、纸和笔。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过的拼图游戏,加强他们对搭积木的理解和认识。
3.2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教材第78页上的示例,分组进行搭积木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派出一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搭出示例所给的图形。
•每次搭积木后,学生需要观察自己所搭的图形,思考哪些木块是必需的,哪些是多余的。
•学生在纸上记录所用的木块数量,并写下必需的木块编号。
3.3 分组讨论•学生回到座位,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所搭的图形。
他们需要讨论并确定哪些是必需的木块,并写下必需木块的编号。
•学生可以合并他们的答案并比较结果。
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讨论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3.4 教师点评•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小组,并让他们报告他们所搭的图形以及他们确定的必需木块编号。
•教师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5 拓展练习•学生可以使用自己刚才搭积木所需的必需木块编号,尝试搭出不同的图形。
•学生需要在纸上记录他们所搭的图形以及必需木块的编号。
4.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这些能力,例如:搭积木、拼图、解谜游戏等。
5. 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完成教材第79页上的练习题,练习拼图的技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教学设计的内容。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搭积木游戏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并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的点评和鼓励。
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规则和方法,掌握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搭建积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积木模型,图片或实物积木,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2.材料准备:练习册以及相关的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积木模型图片或实物积木,询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模型,能不能根据图纸或说明搭建出来?2.引导学生思考:搭积木有什么规则和方法?二、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示范积木图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搭积木规则和方法。
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3.提示学生注意积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三、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定数量的积木模型或图片。
2.每个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做说明,其余学生按要求搭建模型。
3.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
四、讨论总结(10分钟)1.指导学生即兴讨论一下他们的搭建经验和感受,并总结规律和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搭建方式的优劣。
五、练习巩固(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与搭积木相关的练习。
2.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情况,自行调整时间用于练习。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其他形状和类型的积木,并鼓励他们尝试搭建新的模型。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遇到困难的地方吗?2.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搭一搭活动1教学目的:能正确识别从不同方向〔正面、正面、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外形,并画出草图;培育先生的平面感。
重点难点:能正确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外形。
教具预备:小立方体〔先生用〕,大立方体〔教员用〕教学进程:一、新课从不同方向〔正面、正面、下面〕观察平面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外形。
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外形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平面图形的外形。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外形,从正面、下面看呢?又是什么外形?画一画,区分画出从正面、正面、下面观察到的图形。
师:这个平面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下面看或从正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拟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外形。
2、把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外形〔1〕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外形。
〔2〕画一画,先生独自画出从正面、正面、下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平面图形。
〔3〕展现画出的图形。
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依然是组成这个平面图形的一局部。
请区分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正面、下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从正面、左面看较难,由于有被遮住的,要留意辅导学困生〕3、练一练P78练一练1:先生独立完成,团体修订,关于有困难的先生可借助学具实践摆一摆,看一看。
4、摆一摆,画一画先生用5个小正方体恣意摆出一个图形,然后画出从正面、下面、左面看到的外形。
独立完成后下台交流。
交流:请先生把自己摆的图形放在讲台上,让大家来判别他能否画对,并说一说判别的理由。
经过交流使先生掌握所摆图形与所画外形能否分歧的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搭一搭》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搭一搭活动1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预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教学过程:一、新课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看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观看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画一画,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图形。
师:那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因此就比较直观,容易观看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把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1)从不同方向再观看,想象它的形状。
(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展现画出的图形。
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看,什么缘故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什么缘故吗?那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专门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师:尽管看不见,但它仍旧是组成那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从正面、右面看较难,因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辅导学困生)3、练一练P78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关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实际摆一摆,看一看。
4、摆一摆,画一画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模板五篇“搭一搭”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冊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中的一个内容,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搭一搭》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内容:“搭一搭”活动1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教学过程:一、新课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画一画,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把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1)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
(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展示画出的图形。
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从正面、右面看较难,因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辅导学困生)3、练一练P78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实际摆一摆,看一看。
4、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任意摆出一个图形,然后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一搭复备人: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11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搭一搭》,课本106页例题,课本第107页“试一试”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
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四、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一)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采用情景教学法;2、“摆——画——议——讲”结合法;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学法指导:1 、学生特点分析: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1)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立体图形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结合直观图形、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2、教具准备:课件、骰子(色子)5-8个及5个粉笔盒(正方体)3、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8个骰子(色子)、中方格簿、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我首先由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引入,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
数学学习内容形式远离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
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一种乐趣,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所以在课伊始,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
从而为学习观察物体变化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课件出示用4个搭好的立体图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正方体实物的再观察过程中,轻松、愉快再现已有知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强化了“数学生活化”新课程理念。
此问题的出示,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4、刚才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如果有更多的正方体搭成长方体,你有没有信心?今天我们就用五个正方体来搭一搭。
5、板书课题:搭一搭(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1、让学生独立搭立体图形。
(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5个骰子,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搭好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操作步骤:①独立搭立体图形。
②观察立体图形。
(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③画出平面图形。
(画在中方格纸上)(学生在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进行巡视,待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每组同学画出的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否与他们搭出的立体图形相符合。
交流过程:①指名学生搭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粉笔盒在讲台上搭出立体图形)②投影出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③观察比较。
(让全班同学观察比较)④评价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这话一点没错。
不要吝惜学生的活动时间,在动手活动的同时,他们自然也在观察和思考。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玩”的时空。
这样没拘束的玩中,每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体会和发现,学生通过交流互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不用教师过多的引导。
学生的活动越来越主动,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样就有效的给于学生一个开发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按要求搭立体图形。
(1)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下图:师:小方用5个小立方块搭出了立体图形,请同学们也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
搭完这个立体图形后,每位同学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比一比谁画的又对又快。
(让学生直接画在课本106页方格图中)活动步骤:①搭一搭。
(按屏幕要求搭立体图形)②看一看。
(从上面、正面和左面观察)③画一画。
(画出看到的形状)④比一比。
(谁画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全班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画出自己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教师小结: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方块是隐藏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在画被挡住的小方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被挡住的就不能画出来,画好后还要进行对照。
【设计意图:通过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等不同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体现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的重要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特别在搭一搭、画一画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做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不仅使自己领略到知识之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且还可以用自己的认知方法和学习效果,启发教师的思维,扩大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在双向交流中实现了师生互补、和谐共振的良好状态。
】二、利用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1、尝试操作。
师:这是一组用5块积木搭出的立体图形,他们从正面、上面画下来的形状,同学们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1)独立操作。
学生先各自按题意要求进行看图和操作(2)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3)全班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搭好的立体图形,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设计意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这堂课中,我借助骰子(色子)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先充分想象,再借助骰子动手搭一搭,通过搭一搭这样的操作,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生硬的知识生活化。
也就是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内在魅力。
使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新知识的丰富意义,同时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回归文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进一步强化新知。
】2、操作验证。
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1)让学生想象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2)动手搭一搭。
(你有几种搭法。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搭出的立体图形(用粉笔盒在讲台展示)。
交流的结果有如下三种摆法:(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
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
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
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论.】(二)利用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确定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
课件出示: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块?搭一搭。
操作步骤:(1)独立思考,充分想象。
(2)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3)全班交流,展示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先由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由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需要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如果学生有困难,再让学生结合摆放实物来不断纠正自己的想象。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