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悄悄地来了(新诗)
收集四首现代诗
收集四首现代诗一、《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衍生注释:1.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2. 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康桥的不舍和眷恋,留恋中又透着淡淡的离情别绪。
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全诗节奏轻盈柔和,就像一首轻柔的小夜曲。
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连续的“轻轻”营造出一种静谧、舒缓的氛围。
把“金柳”比作“新娘”,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金柳在夕阳下的美丽姿态,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
四、作者介绍: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其诗作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风格飘逸。
五、运用片段:例子1:毕业离别之时,小强站在校园的湖边,望着远处的垂柳和波光粼粼的湖面,轻轻说道:“就像徐志摩说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虽然即将离校,可这里的美好回忆都将留在心中。
”例子2:小敏在自己的旅行博客中写关于一次难忘的小众旅行地,她形容那个宁静的古镇河湾时说:“那河畔的景色如梦如幻,我站在那里,就好似徐志摩站在康河边的感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古镇的湾就是我彩虹般的梦。
”例子3:小李参加一次诗歌朗诵会,在朗诵介绍环节他说:“有时候,面对美好的事物的离开,我们会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就像徐志摩远离康桥那般。
《现代诗二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巢(cháo)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4.欣赏《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教学反思】《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鲁教版八年级实用教学案《雷电颂》
第8课《雷电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目标导学: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重点)2、反复诵读,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多种修辞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难点)【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南冠草》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同齐国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我国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是端午节。
3、写作背景:《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
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
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再别康桥》施永忠教学目的: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二、媒体设计:1、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2、播放动画《再别康桥》。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
语文人教版高一下册《再别康桥》教学课件
近义词
1. 养育 / 抚育 相同点:二者都有抚养教育的意思。 不同点:“养育”多用于人。“抚育”适用范围比“养育”广,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 用于人时专指对儿童的照料和教育。
2. 熟识 / 熟悉 相同点:二者都有熟知、了解的意思。 不同点:“熟识”多用于具体的人或有形的物。“熟悉”既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也可用于 抽象事物,适用范围比“熟识”广。
( pō )血泊
( qiāo )悄悄 悄
( qiǎo )悄然无声
( tāi )舌苔 苔
( tái )苔藓
( fēi )瓦菲 菲
( fěi )妄自菲薄
( ài )方兴未艾 艾
( yì )自怨自艾
易混字形
(yàn)( 堰 )塞湖
① (yǎn)( 偃 )旗息鼓
(yà)( 揠 )苗助长
( jī )团( 箕 )
• 其次,诗人曾在康桥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诗人的情思,“夕阳 中的新娘”这一比喻更能体现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爱恋之情。
3. 写“青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甘心”一词?
• 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招摇”一方面写出了青荇的轻盈、可爱,另一方面生动地写出了诗人 对康桥一草一木的喜爱。
03
课文赏析
文学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 感伤之情。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 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 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 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 徐志摩的“三美”主张。
夜晚的来临_诗歌
夜晚的来临
黄昏时,
太阳西下,
夜姑娘驾着夜车来了,白天变成夜晚;阵阵的晚风吹过草丛,
发出沙沙的声音。
黄昏时,
太阳西下,
月亮率领着无数的小星星游玩,
我抬头望向夜空,
天边星星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向我眨眨眼睛。
夏天的夜晚里,
在草丛中,
小昆虫组成了小乐团,
吱吱喳喳的轮流奏出夜之颂,
草和花也配合着音乐翩翩舞蹈着,
给宁静的夜晚增添热闹气氛。
夜渐渐入深了,
家家户户也将门窗紧闭,
虫儿们的舞会结束了,
四周又恢复了祥和宁静,大家都在等待,
明天夜晚的来临。
第一单元导读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二、意象的特点
意象
作者
写作过程
意义
阅读过程
读者
意象 物象特点 (创作背景) 作者情思
意象兼具表面特质和深层情思 作者:理清情思——结合生活经验,放开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 味觉)——找寻契合的物象
读者:挖掘物象特质——联系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思(找关联)
三、如何分析意象
一、把握修饰词,关注上下文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一、理解诗歌的语言
韦勒克·沃伦说:“诗是一种强加给日常语言的‘有组织的破坏’。”
反常规、常理的语言
给人以新奇和刺激感
陌生化
强烈的抒情效果
二、雕琢诗歌语言的方法
(一)变异性
炼字
我微小的亲人 远在商山脚下/他们有病 身体落满灰尘/我的中年裁下多
少/他们晚年的巷道就能延长多少——陈年喜《炸裂志》
新诗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以白话俗语入 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从三个支点来鉴赏一首新诗——意象、韵律、语言
一、意象是什么
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思(情感+思想)的物象
【“猜物识人”小活动】 结合介绍自己的三个关键词,为自己选一个合适的意象。 其他同学猜猜看,能不能通过意象还原作者的特点?
1940年,抗日战争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 有外国人说中华民族“一盘散沙”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诗人便借树的自然特征,写出中华民族看似 孤立无助,但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三、如何分析意象
三、关注意象内涵的历史变迁
同一意象古今涵义相同吗?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吞了/我把日来吞了……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郭 沫若《天狗》)
《现代诗二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 现代诗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助读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1一、说教材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
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
(“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再别康桥翻译及赏析
再别康桥翻译及赏析再别康桥翻译及赏析导语:学习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天性。
假如没有了学习,就不会有传载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方块汉字,就不会有蒸汽机电灯电话的发明;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再别康桥翻译及赏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再别康桥翻译及赏析《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通用7篇)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通用7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诗人。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诗人的情感有关系?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
接下来,诗人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进入第三小节,诗人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部编四年级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及习题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3.欣赏古诗《花牛歌》。
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设计意图: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红烛》优秀课件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 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在问问答答中, 酣畅淋漓的抒情言志.
二、梳理结构,体悟情感。 4.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 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 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 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
关于“三美论”:
闻一多在1926年5月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新 格律诗理论主张,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 1、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 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2、绘画美:指诗的辞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 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美: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有整齐之感。
红
作 者 :烛Fra bibliotek闻一
多
: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一、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 日),原名家骅,字友三,亦字友山,。后改 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分析篇章结构
《红烛》一诗以什么为线索?请梳理诗人的抒情脉络。
再别康桥 现代·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悄悄地,它来了诗歌
悄悄地,它来了诗歌第一篇:悄悄地,它来了诗歌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它笑着走来——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桃花笑红了脸。
夏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它笑着走来——暴雨唱起了歌儿,——哗哗,哗哗,天空挂起了一道彩虹。
秋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它笑着走来——小鸟唱起了歌儿,——叽叽,叽叽,给世界带来了快乐。
冬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它笑着走来——雪花唱起了歌儿,——唰唰,唰唰,给大地披上了洁白的衣裳。
第二篇:听说“它来了”诗歌听说山上的桃花开了垂柳儿也开了芽枯黄的草儿也探出了小青芽微风也嘻嘻而来听说山下的王老爷子搬家了到了城里儿子家去住了听说河边的那家小屋新添了一娃白白的胖胖的听说北岸的桃花林很美一朵朵一簇簇听说河流边的水草开了小芽丁点的在水里很悠然听说岸边的芦苇荡从根底长出了小绿叶柔柔的翠翠的听说水里的鱼苗有了好多一条条一群群听说听说树上的小鸟窝又多了几个吱吱吱叽叽叽听迎春花说它来了但就是看不见听微风说它来了但就是听不见听桃花说它来了在哪?你看它还送给我衣裳呢听垂柳说它来了在哪呢?你看它还抚摸了我的秀发它到底在哪呢?第三篇:秋天悄悄地来了秋天悄悄地来了带着丹桂的醇香,带着北风的萧瑟,秋天悄悄的、静静的改变着森林和原野。
蝉儿不再鸣唱,花儿不再娇艳,满眼的绿被无情的秋染成了枯黄。
秋日的天空高且清澈,秋日的云朵白且散淡。
我仰起头,看到的只有南飞的雁。
它们要走,因为耐不住冬日的严寒。
而我,却只能守着这方水土,我无法像雁儿一样尽情的飞翔在广袤的天空,却只能感受秋日赐予我的荒芜。
秋日的小河依旧缓缓的流淌,步履匆匆的行人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来感受它的变化的。
河面上漂满了被秋日染黄了被秋风吹落的枯叶。
它们遇到弯,打个旋,无可奈何地随缓慢的流水漂泊天涯。
我坐在临窗的桌前,窗外池塘边有一棵合欢树。
它日日与我相伴,我也日日感受它的变化。
春风吹醒了它沉睡的枝芽,那些叶儿由嫩黄变成翠绿。
盛夏的烈日照在郁郁葱葱的树上,有鸟儿在枝头吟唱。
加拼音的琵琶行原文
加拼音的琵琶行原文加拼音的琵琶行原文《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加拼音的琵琶行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琵琶行原文pí pá xíng琵琶行bái jū yì白居易xún yáng jiāng tóu yè sòng kè ,fēng yè dí huā qiū sè sè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zhǔ rén xià mǎ kè zài chuán ,jǔ jiǔ yù yǐn wú guǎn xián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zuì bù 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é ,bié shí 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hū wén shuǐ shàng pí pá shēng ,zhǔ rén wàng guī kè bù fā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xún shēng àn wèn dàn zhě shuí ,pí pá shēng tíng yù yǔ chí 。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 3 现代诗两首 教案
3 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语言运用: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
思维能力: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审美创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2.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
难点: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板块一:初读诗歌,了解现代诗1.古诗导入(1)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交流交流。
(2)引入课题,听朗读录音。
2.现代诗特点(1)出示《观潮》和《走月亮》所描写的画面,猜猜画面对应的课文,说说在学这两篇写景的课文,我们是怎样想象画面的。
提示:朗读描写景物的句子,展开整体想象。
(2)引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现代诗,看看这两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对比呈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点。
小结:现代诗对格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秋晚的江上》有两节,《花牛歌》有四节,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而且不受韵律限制。
(4)自读课文3.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词巢、苇、罗、眠、霸、占等。
先请学生个别读,老师正音。
再齐读。
(2)回读全诗。
(3)个别读,进行朗读指导,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板块二:还原画面,品味诗境1.想象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谁来把你对画面的想象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诗歌(新诗) 夜,悄悄地来了
夕阳红得醉了,
渐渐向西天滑落,
那光辉又给青山的巨背掩埋了。
四下里没有了喧哗,
噢,太阳公公睡了
听,蛐蛐的乐音,
又开始回荡在大街小巷,
又仿佛飘渺在旷野之中——
多么响亮,
多么勾人心弦
是的,夜来了!
她的脚步子是那么的轻飘飘她,披着一缕银衣——
伴着蛐蛐的演奏,蟋蟀的舞蹈,温柔惬意地
把天上的幸福和快乐,
带给我们。
啊,这不正是皎洁的夜?
她,有皎洁的倩影,
她像一面深幽的
散发着无穷光芒的镜子,
把我们都装进了另一个
纯洁的世界。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她还没剪去长发。
在街上,在桥下,
在田野中,在蛐蛐的天空里她,
酝酿着新生的光明,
编织着一个个甜美的梦,
编织起一片祥和的安宁。
仰望苍穹,
不知几时听到了
高楼林立的那一边传来的呼唤——没有星星的夜里,
我把往事留给你。
噢——
夜,悄悄地走了
正如她悄悄地来,
余音瑟瑟,
难断难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