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
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有哪些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高考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学问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同学推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其次人称: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沟通。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敏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挨次(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大事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大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方:化平淡为生动,化浅显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赐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现代阅读必备知识必备知识一:表现技巧一般说,学作品的表现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表现手法1.象征。
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
它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
能使更加形象生动、有深刻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2.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能丰富内容。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4.夸张。
通过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以一些事物为陪衬突出某一事物。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即陪衬,用同类事物衬托;反衬,用相反的事物衬托。
能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6.渲染。
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加强气氛,突出人物,为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7.托物言志。
把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特定事物之中。
8.想象。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
9.对比。
注重的是相异性。
与反衬有相通的地方,常常彼此不分。
它能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10、点面结合。
“面”是指事物的概貌,“点”是指事物中的典型。
它可使富有层次感。
11.虚实结合。
即寓虚境于实境或化情思为景物。
12.动静结合。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行富于变化而不单调。
13.人称变化。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14.物象作用类。
勾连上下的线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实内容;烘托人物形象;升华主旨;渲染气氛等。
二、布局谋篇技巧1.卒显志。
呼应前,深化升华主旨,卒显志。
2.铺垫照应。
使情节发展自然。
3.伏笔悬念。
伏笔能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事的发展方向与结果;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承上启下。
.开门见。
6.贯穿线索7.前后呼应。
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
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考生们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一部分。
如何掌握好这一环节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了解题目类型在备考阶段,首先要了解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的题目类型,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和练习。
现代文阅读表达的题型主要包括三种:阅读理解、翻译和作文。
1.阅读理解:对于一篇文章,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2.翻译:将一段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或将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3.作文:根据给出的题目,写出一篇有条理、连贯、表达清晰的文章。
训练阅读能力要掌握好现代文阅读表达,首先要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有目的的去阅读,例如先浏览一遍全文,了解大意和主题思想,再深入细读,从文章中寻找关键信息点,进行筛选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问题,逐条分析每个问题和答案选项的文本依据,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阅读能力的训练可以从平时生活中开始,例如多看一些新闻、时事、文化类杂志等,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练习册或试题,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提高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指一种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修辞技巧等。
在现代文阅读表达中,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答题准确性和速度。
因此,要想在现代文阅读表达中获得好成绩,我们需要提高语言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且在写作中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句式的多样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会逻辑分析在现代文阅读表达中,逻辑分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篇文章的情节发展、作者的观点立场和结论推断,这些都需要通过逻辑分析来解读和理解。
为了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尝试以下几点:1.学会分析论点和论据: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主张,需要结合论据来进行分析,以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
2.明确主题句和段落大意:主题句是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段落大意则是对一段话的概括,明确这些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文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1一、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二、认真审题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表现手法题型满分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表现手法题型满分解题技巧提问方式:某文段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或很好地表达出了某种感情)。
对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鉴赏中的热点、难点,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表达技巧方面的一些常用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如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等行文方式。
从功能的角度讲,作者使用一些表达技巧的目的无非是想把文章的主旨说得更到位,考生在解答时必须明确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中心服务,所以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
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1.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形神兼备;
2.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朴实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
3.夹叙夹议: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灵活多变,表意自由;
4.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5.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6.做铺垫(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7.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8.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
论表达来;
9.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10.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1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12.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13.扬抑:反差中突出事物,或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使行文跌宕,曲折多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 限 过程,特点是叙述时遮蔽了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 视 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 角 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因此又叫作分叙
2.描写
肖像描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写
神态、动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作描写
人直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交代人物,突出
物接
语言描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其特 Nhomakorabea,展示其
描描
写
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刻画的形象栩栩如 性格品质
写写
生、跃然纸上
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 心理描
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 写
第一 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
人称 于抒发感情
第二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人称 第三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人称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1
类 释义
别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
开 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
头 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 某种气氛等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 强化读者印象 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
2010年届高考现代文阅读新闻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题型类解
【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 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描写突出 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题型类解
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私 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 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接受了早恋这类东 西,而在现实中又不能发泄出来,容易形成巨大 反差,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扭曲。今年读六年 级的小亮说,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又 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矩,很多孩子把在贴吧发帖 子看作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且,很多平时不敢骂 的人在网络也敢骂了,“毕竟在这个吧里不会有 人查出你是谁。”——《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 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型类解
七、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类型不同,信息
点不同,访谈见例一:2007年广东卷) 例7.某知名IT公司的刘先生说,自己上小学六年 级的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也喜欢上网。他是一 次无意间看到自己女儿在这个论坛上灌水时发现 这种论坛匿名的,所以很多小学生和中学生可以很自 由地建立这种论坛。虽然现在的孩子懂得多,想 得多,但对很多事情都只是一知半解。不少孩子 看到别人在贴吧上写的暗恋故事、情感经历,觉 得很浪漫、很美,就有样学样,或者想入非非。 贴吧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孩子缺乏分辨能力,很 容易学坏。广州市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洪军说,
2010年届高考现代文阅读
新闻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方向导航
第一节:根据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老 师帮助学生理清考点怎样体现在19\20\21三道考 题中,熟悉消息、新闻、访谈等类型的基本特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现代文阅读语句鉴赏题知识要点及答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语句鉴赏题知识要点及答题思路导读:语文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是一大考点,命题材料一般以散文、小说为主。
近年来,虽然小说的考查比例有所上升,但散文的考查依然是重点。
2010年全国各地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套考查了散文,其中9套考查了对重点语句的赏析。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明确语句鉴赏题考什么及怎么考,然后才能寻找到答题规律进行规范答题并抓住得分点。
一、熟记基本知识1.“重要语句”有哪些。
高考中涉及的散文重点语句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在行文结构上起某种作用的语句。
判断这类句子的作用,很关键的一点是要看清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因为处在不同位置的语句往往有不同的作用: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2)揭示文章主题或含意深刻的语句。
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如对战争的控诉与对和平的向往,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歌颂与赞美,对家国的热爱,等等。
此外,对现代文明的忧思,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等,也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主题考查内容。
比如,2010年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就是通过对童年故乡生活的回忆引发了对自我的省视。
至于含意深刻的语句,是指那种句子除有字面上显现的意思外还包含着隐藏意义的句子。
(3)运用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的语句。
高考散文鉴赏中常考的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比、衬托等。
常考的表达技巧有:①叙述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②描写技巧,如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抑扬、渲染、烘托、白描、象征、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学生必须先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实践中掌握致胜的法宝。
2.语句鉴赏题的考查类型。
高考语句鉴赏题的考查类型也可以分为三大类:(1)语句释意题——要求考生解释具体语句的含意;(2)分析语句作用题——要求考生说出某个句子在文中(有些明确注出结构上)的作用;(3)语句综合鉴赏题——要求考生对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俺的定稿)2010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答题技巧
二.明确文体 •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 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 ――借景抒情―― 碧云寺秋色》 处。 (《碧云寺秋色》) •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 散文――因人抒情―― ――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 日月行色》 人的感情。(《日月行色》) •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 散文――移物就情―― ――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 马缨花》《绵绵土》 》《绵绵土 处。(《马缨花》《绵绵土》) •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 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 谈静》《灯火的温情》 》《灯火的温情 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 • 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 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 ――表达作者情感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十年以后》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 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 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 当然, 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 何处 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 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 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 作出分析和挖掘。 作出分析和挖掘。 • 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 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 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 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 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 试题的题干往往会 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 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 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 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 彼信息” 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 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 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 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来看,无论试题难易,学生得分普遍不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要注意对文章题目的把握文章题目往往会对揭示文章主旨有帮助。
例如,人物传记《笑神赵本山》从题目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文章的主题是从幽默这一面来谈赵本山的。
2.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学生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这样做往往行之有效。
归纳段意可以通过勾划关键词句来完成。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如果没有合适的自己在每段旁边概括,用词标注。
3.要把握全文的思路读完全文后,要根据自己对每段段意的把握来给全文分层,从而把握全文的思路,从而明确的把握全文的主旨,为下文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笔者把这一方法总结为:先化整为零,即对全文通读,肢解每段,把握每段段意;再化零为整,即概括完每段段意后,总结全文思路,把握主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_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1
技巧手法总结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描写:景物描写常见手法:虚实关系(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动静关系(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静显动、动静结合)、空间关系(远与近、上下、高低)、点面结合、总分关系、明暗结合、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俯视仰视平视)、色彩变化、正侧结合、白描、意象叠加等。
人物描写另外有:A肖像(外貌) B语言 C 动作 D心理 E神情议论:夹叙夹议,叙议水乳交融抒情: A、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含蓄)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直接问表达方式时:几种方式相结合)2:表现手法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正衬\反衬)、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借代、排比、设问、夸张、反问、对偶★比喻: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反问: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4:语言特色:除修辞外,注意:A遣词造句用词: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文言色彩的词语句式,、整(骈)句散句,节奏美;长句短句,错落有致。
B、语言风格: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知识学习】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