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北京版语文六上《开国大典》word教案
2022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开国大典》(word部编版)
第7课开国大典设计依据与构思《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本文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唱起,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本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接着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和自己读到的故事、看到的故事谈一谈对旧社会的了解, 再谈一谈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比照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进而导入课题. 在检查预习中, 主要侧重长句子的朗读, 通过充分的、有层次的朗读, 为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奠定理解文本的根底. 在初读课文时, 利用列小标题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 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赏读词、句、段时, 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有效的语文实践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 促进情感的升华. 以读促写, 以写促进理解的深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涵, 领悟了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开国大典》全文共15个自然段, 把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 令人冲动万分, 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记叙翔实, 条理清楚,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3.理清文章脉络, 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冲动、自豪的思想感情.5.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 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冲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读中感受.教师:准备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件.教学流程及分析第1课时▍流程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1.谈话交流:全体起立, 齐唱国歌. 学生唱得铿锵有力, 而且个个精神抖擞.2.设问:谁知道国歌的最初歌名是什么?预设:《义勇军进行曲》.补充资料: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 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 大地欢声雷动. 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 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后, 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交流:结合前两篇课文和自己的阅历、生活经历, 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立之前, 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今天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立以前, 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 吃不饱、穿不暖, 受着外国人的欺凌, 没有人身自由, 更没有受教育的时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今天, 已经是吃得好, 穿得好, 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而且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幸福指数逐渐升高. 总之,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要感谢共产党的英明领导!3.过渡导入课题:今天, 我们一起重温当年中国人民政府成立的那一段光芒岁月, 感受当时举国五亿人民上下齐欢庆的幸福场景! 看老师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再读, 读出人们当时的心情;再读, 读出大典的隆重与盛况.4.解题:“大典〞怎样理解?怎样读好这个词呢?〔学生自由谈〕预设:①重要的典籍. ②国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③盛大隆重的典礼. 在这里选第三种解释.5.过渡:大典到底怎样盛大、隆重呢?从中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6.首先, 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歌曲谈起, 在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人民生活谈起, 从比照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为学生情感提升做好铺垫.▍流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认识14个生字.政宾盏栏汇爆宣帜阅制坦距隆射同学们先借助课后生字表拼一拼, 还认识这些生字吗?同桌当小老师相互读一读. 班级内抽查, 教师指哪个读哪个.温馨提示:“盏〞“栏〞“汇〞“宣〞“坦〞是后鼻音, 多读几遍.2.认读本课的生词新词.〔课件出示学习任务第2题. 〕政府外宾聚集预定爆发排山倒海就位宣告雄伟肃静旗帜语调完毕检阅制服坦克一致距离高潮次序〔1〕同桌先检查, 发现字音问题及时纠正.〔2〕小组内自由展示, 班内抽出六名同学认读.〔3〕全班一起读〔教师点哪个读哪个〕.温馨提示:重点读好“政府〞“聚集〞“制服〞“坦克〞“肃静〞“旗帜〞“次序〞“排山倒海〞等词语, 让学生多练习几遍.3.读好长句子.〔课件出示学习任务第3题. 〕参加开国大典的,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 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 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 总数达三十万人.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 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 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到了正午,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红旗翻动, 像海上的波浪.下午三点整,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跟群众见面了.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播送,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腾起来.接着是一个战车师, 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 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 “红马连〞一色红马, “白马连〞一色白马, 六马并行, 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把手掌都拍麻了, 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冲动.他们擎着灯, 舞着火把,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 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 就举起灯笼火把, 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1〕找6名同学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顺句子.〔2〕重点指导:第一句要读出人多、非常冲动;第二句要读出天安门城楼的庄严;第三句读出场面宏大;第四、五句读出冲动、兴奋;第六句读出步调一致, 气势磅礴;最后两句读出人们的欢喜与冲动.【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注重识准字音, 读好每句话, 尽量读出层次, 读出句子表达的情感.▍流程三:初读感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默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表达的, 典礼过程一共写了几件事. 〔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1.学生自由读书, 标画关键的词句.2.教师巡视, 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帮助. 〔班内交流〕预设一:按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的顺序来写的.预设二:典礼过程一共写了三件事, 即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升国旗;宣读公告.3.同桌相互说一说, 看看谁说的准确, 记得牢固.〔二〕概括主要内容, 复述故事过渡:同学们能用这么简练的语言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相信也一定能借助这些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自由练习概括, 班内展示〕2.讲故事:谁能借助小标题, 把这个故事简单地复述一下呢?〔小组内展示〕3.班内找四名学生交流, 评出最优秀的“小小复述家〞, 发表扬信, 以资鼓励.4.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 从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中能捕捉到最关键的词句, 用简练的语言来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和脉络,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师为你们点赞! 相信下面的考查也难不倒你.5.快速浏览课文, 完成课堂小练习.〔〕年〔〕月〔〕日下午〔〕, 在〔〕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 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礼炮响起时, 〔〕门大炮齐发, 共〔〕响. 〔〕任检阅司令员, 〔〕任检阅总指挥. 晚上〔〕游行的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6.小结:这节课我们用快速浏览的方式粗略地感知了文章内容, 下节课我们继续从词句段中领悟文章的内涵, 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注重快速浏览, 提升阅读速度的训练. 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后进行复述和概括, 再进行填空式小练习, 既培养了概括能力, 还夯实了根底.第2课时▍流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理清了文章顺序, 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2.过渡:早上六点钟, 群众已经开始入场, 直至晚上九点半才走出会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久久不肯离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份依依不舍吧!【设计意图】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在了解学情的根底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流程二:用心读书, 感受文本内容, 领悟人物品质〔一〕自读自悟1.快速默读课文, 边读边标画:哪些语句表达了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冲动的心情?2.学生自读标画关键词句, 教师巡视, 及时指导,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3.班内交流展示, 指名学生交流, 达成共识.〔二〕赏读品析, 升华情感1.聚焦第一句关键语句.早上六点钟起, 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 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 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 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 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 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红旗翻动, 像海上的波浪.〔1〕自由读一读, 抓住关键的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同桌相互交流, 小组内交流, 班内展示.预设:①从“早上六点钟起, 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感受到群众很冲动, 早早便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②从“工人队伍中, 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 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 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感受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而且不辞辛苦, 非常快乐, 非常冲动. ③从“到了正午, 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红旗翻动, 像海上的波浪〞, 感受到人山人海, 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此处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人们快乐、冲动的心情一浪高过一浪.〔3〕自由练习朗读, 读出人们冲动、无比喜悦的心情.〔4〕男女生比赛读, 看谁能读出当时冲动的场景.〔5〕过渡:来参加典礼的仅仅是群众吗?快速浏览课文, 寻找相关信息. 〔同桌相互交流〕预设:参加开国大典的,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 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 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 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6〕设问:你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来参加典礼, 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预设:感受到这是一场盛典;非常隆重;盛况空前.〔7〕齐声朗读, 读出盛况空前的气势.〔8〕研读:“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 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 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你从这句中读懂了什么?预设:整个盛典非常庄重、威严.2.聚焦第二句关键语句.下午三点整,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跟群众见面了.〔1〕默读:哪个词语映入了你的眼帘?〔学生交流〕预设:排山倒海.〔2〕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势?你又感受到什么?〔班内交流〕预设:推开高山, 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 声势浩大.〔3〕说话:谁能用上这个成语试着说一句或一段话?〔4〕指导朗读:用你最响亮的声音, 最大的力气来读这个句子, 读出当时人们无比冲动、无比喜悦的心情.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 连读三遍〕3.聚焦第三、四、五句关键语句.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播送,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腾起来.起初是全场肃静, 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 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到后来, 每一声炮响后, 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 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1〕默读思考一:这是怎样的声音?用横线标出相关的语句.①学生自读自悟, 自由标画.②班内交流, 达成共识.预设:这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③指导朗读:首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再播放相关录音资料. 模仿着毛泽东主席的声音来向全世界宣告.④自由练习, 班内展示, 评出最正确朗诵家.⑤拓展: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 当听到这样的声音的时候会怎么想呢?拿起笔写一写你的心声.过渡:你们的描述仿佛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我们继续阅读吧.〔2〕默读思考二:用三角符号标画表达人们心情的词句.①学生自读自悟, 标画相关语句.②自由交流.预设:欢腾、雷鸣般的掌声、热烈的欢呼.③研读: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每次心动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预设:一是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二是在礼炮响起来时;三是在听到毛泽东中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④拓展:联系查阅到的资料, 说一说对“五十四〞“二十八〞的理解.预设:五十八门礼炮代表我国五十四个民族〔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四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说的〕;二十八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二十八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正好经历了二十八年的历程〕.⑤指导朗读, 读出人们对毛泽东主席的爱戴之情, 读出人民当家做主人后的自由心声!4.聚焦第六、七句关键语句.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群众看见了, 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两个半钟头的检阅, 广场上不断地欢呼, 不断地鼓掌, 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把手掌都拍麻了, 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冲动.〔1〕默读思考:群众在什么情况下欢呼的?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预设:群众看到步兵齐步行进, 炮兵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战车师整整齐齐地前进, 骑兵师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时, 非常冲动. 阅兵队伍彰显了我国的强大实力, 为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2〕齐读, 读出心中的自豪与骄傲!5.聚焦第八句关键语句.他们擎着灯, 舞着火把,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 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 就举起灯笼火把, 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1〕放声朗读思考:“他们〞指的是谁?他们怀着怎样的感情来高呼?〔2〕学生自由交流.〔3〕创设情境:一起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呼出群众的心声——对主席的敬仰之情, 对共产党使农奴翻身做主人的感谢之情!【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 先自读自悟, 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深刻感悟, 最后升华情感, 读出心中的感受.▍流程三:合作探究、读写结合1.读读阅兵式的局部, 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2.同桌相互交流, 小组内相互交流.3.班内共同讨论交流.预设:先写参加人员, 再具体描述海、陆、空三军的具体方针和表现, 最后写人们看后的表现. 整体上写整齐威武的情景, 是面;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是点.4.延伸: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哪里也运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学生交流〕预设:毛主席是开国大典的参与者之一, 就是一个点, 而三十万群众那么构成了开国大典的场面, 就是一个面. 作者既写了重点人物毛主席这个点, 也写了周围群众这个面, 这样突出重点, 兼顾全面,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时人们冲动、自豪的心情.5.拓展:仿造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温馨提示:拔河比赛、运动会等.6.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自由抄写一遍, 看谁写的美观大方.【设计意图】找到读写结合点, 创设合作探讨的话题, 深刻领会到写法之后再迁移运用.▍流程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政宾盏栏汇爆宣帜阅制坦距隆射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部首. 说说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交流识字方法.2.重点指导:“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盏〞字上边最后一笔是点. 区分:“爆〞和“瀑〞.温馨提示:“栏〞“汇〞“爆〞“帜〞“坦〞“距〞“隆〞几个字左窄右宽, 注意写匀称.3.每个生字在田格本上写三次, 注意写字姿势, 写完同桌互相检查纠错.4.实物投影学生的写字作品, 师生共同评价, 评选出十名“小小书法家〞.5.认为哪些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还能写好, 再练两遍.6.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工整地记录在课本上.【设计意图】自主识字和重点指导相结合, 做到以点带面, 有的放矢.▍流程五: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1.把第7自然段背诵给家长听.2.找到文中的比喻句, 抄写一遍.【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 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反思《开国大典》一文按照事情开展的顺序, 介绍了典礼前、典礼过程、阅兵式、群众游行几个场面, 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 突出了重点, 突出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冲动心情.教学本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教学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全文注重读书的训练, 以读促理解, 以读促感悟, 以读促口语表达. 学生在屡次有层次的读书实践活动中, 既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还感悟了文本的内涵, 升华了情感, 凸显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每次读书都是带着问题去去读、去思考, 读思结合, 真正走进了文本, 和文中的情感共融, 情感体验真实深刻. 学生的积累与内化也很扎实, 真正地为表达做好了铺垫.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竭力营造诗意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品悟字词, 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读悟结合, 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 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 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 边塞,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公元727年,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出塞,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 请坐. 〔读的真不错, 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 读出节奏, 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 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 边关, 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的写法,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4、师:夜深了, 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土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 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5、师:是啊, 远离家乡和亲人,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 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 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 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 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 时光穿越千年, 不变的是什么?〔明月, 边关〕在遥远的边塞, 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 还有战争没变〕。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教案:《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内容,理解国家成立的重要意义。
2. 学习感受《开国大典》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坚毅、团结奋斗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内容。
2. 理解国家成立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影响。
3. 学习感受文章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坚毅、团结奋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
2. 思考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课文《开国大典》。
2. 影音资料、图片等相关材料。
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前思考:你所了解的《开国大典》有哪些内容?对国家成立有什么意义?Step 2 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本阅读课文《开国大典》,并师生共同解读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a. 《开国大典》是在哪一年举行的?b.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庄严的场面和活动?c. 为什么国家成立对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重大?d. 你觉得文章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和价值观?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Step 3 分析语言运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和感情表达,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其作用和效果。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英雄人物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通过语言的运用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Step 4 学习感受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国大典》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坚毅、团结奋斗的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开国大典》中的精神和价值观对大家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Step 5 拓展学习(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查找相关视频、图片等,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案Word)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教案Word)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能够朗读开国大典中的部分内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开国大典朗读感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完整、流利地朗读开国大典中的部分内容。
三、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老师介绍或讲解,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开国大典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2.知识讲解1)讲解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和制作过程;2)根据教材《开国大典》所选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解;3)引导学生朗读开国大典中的部分内容。
3.朗读训练选取开国大典中的几段内容,让学生跟读、分组比赛、两两搭档朗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4.情感体验设定情境,给学生展示开国大典中表现出的感人场景和英雄形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英雄的感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写出简短的开国大典朗读感想。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开国大典》、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开国大典”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开国大典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和制作过程,以及故事情节。
同时,引导学生朗读开国大典中的部分内容。
3.朗读训练(30分钟)选取开国大典中的几段内容,让学生跟读、分组比赛、两两搭档朗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4.情感体验(20分钟)呈现开国大典中的感人场景和英雄形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英雄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写作练习(25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写出简短的开国大典朗读感想。
6.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朗读训练中存在语感不流畅的问题,写作练习中表达不够准确的问题。
开国大典教案 (2)
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3.分析并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开国大典》是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的庆祝活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分。
本节课将向学生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分析《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本节课将以导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分析《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
教师可以将精选的段落或片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开国大典》中的重要信息和主题。
3. 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组织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开国大典》对当时中国社会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开国大典》,学生将培养自己对历史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背景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
三、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将重要的段落或片段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通过交流和思考,理解《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阅读扩展法: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拓展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对《开国大典》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分析《开国大典》的内容和结构教师将展示《开国大典》的选段或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学生可小组或个人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开国大典教案 (3)
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介绍;2.开国大典仪式的主要内容和流程;3.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2.教学难点: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2.开国大典相关资料;3.彩色打印的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开国大典仪式的盛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知识输入(1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和资料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包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等重要事件;2.教师分析开国大典的经过和意义,强调其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三步:内容讲解(2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详细介绍开国大典仪式的主要内容和流程,包括升国旗、唱国歌、庄严宣誓等;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仪式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例如国旗和国歌代表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宣誓代表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承诺。
第四步:思考讨论与互动(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询问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看法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发表意见;2.学生可以就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展开互动。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其对国家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感。
六、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2.学生对开国大典历史背景和仪式内容的把握;3.学生对开国大典重要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七、板书设计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和仪式;-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6课《开国大典》word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6课《开国大典》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如: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选读句子。
三、作业1、背诵6~8节。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掌握《开国大典》这一重要历史资料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学会运用阅读理解和推断能力,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3.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本和背景知识介绍•介绍《开国大典》的出版背景和历史意义,解释书名的涵义。
•提醒学生课本中《开国大典》的内容是被缩写和注释过的版本,学生需要自行思考和推测其具体意义。
2. 阅读文章和理解•对文本进行分段、提取关键词汇并解释。
•分析文章的语言和结构,理解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运用。
•阅读文本中的图片和配图,尝试理解其隐含意义或讲述的故事。
3. 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并对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事件、地点等进行介绍和分析。
•分组进行学术交流,探讨不同的解释和对文本的不同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鼓励学生根据探讨的文本内容或背景知识撰写作文,扩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本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涉及到的背景知识。
2.朗读和朗读理解: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3.引导式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探讨文本涉及到的主题和内容。
4.合作式学习: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进行学术交流和思考,促进合作学习。
5.个人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理解,完成作文和笔记,发挥个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考试测评:教师安排期末考试和平时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开国大典》的掌握程度和语文综合能力。
2.个人作业:教师监控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建立基本语言能力的情况。
3.课堂讨论和小组互动:教师观察和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和小组互动能力,奖励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的学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 掌握《开国大典》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和领导人的爱和敬意。
教学重点:1. 了解《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和领导人的爱和敬意。
教学准备:1. 课文《开国大典》。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 上课前,可以播放一段国庆大阅兵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庆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习任务:1.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开国大典》。
2.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举行开国大典?- 你觉得开国大典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如何向领导人表达敬意?阅读理解: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2.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并与全班分享。
词汇学习: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上展示一些重点词汇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和使用这些词汇。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导人,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该领导人的敬意和爱。
2. 学生再次阅读《开国大典》,并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展板,展示开国大典的历史和意义。
总结: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你对祖国和领导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怎么表达对领导人的敬意和爱国之情?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爱国敬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解读《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臵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臵,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教学资源1.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2. 开国大典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2篇】《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开国大典》,一起重温那庄严盛大的历史时刻。
2014秋北京版语文六上《开国大典》word教案
1 开国大典(讲读课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全文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
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2、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具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 5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四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第五课时: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六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
前置作业:一、查字典。
1、“协商”的“协”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1)教案
7.开国大典31I.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1.揭示课题,布置自学任务。
(1)读题。
(2)“典”是什么意思?“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或隆重的庆祝仪式。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①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②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③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1.学生自学:读、划、同桌讨论。
3.检查。
(1)试说课题(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
“新中国成立了”,“成立”换个词,也可以说新中国—一—?(诞生。
)(2)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3)给课文分段。
试说根据什么分的。
综合板书: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会场典礼阅兵游行(4)检查宇词学习。
①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说说课后词语大致意思。
完成作业本第2题。
②课堂指读生字。
“协”,查什么部?(十部。
)随机解释“政治协商会议"。
“瞻”,,点拔第1l笔:长点。
落实“瞻仰”的意思。
“拂”共几笔? (8笔。
)飘拂的近义词是什么? (招展、飘扬。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④当堂听写,检查订正。
4.初学“学习提示”。
,(”老师读“学习提示”,学生边看边思考,“提示”写了哪几层意思。
(2)讨论。
①“提示”告诉我们,这一单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②联系《开国大典》,该怎样去学?(写了哪几个场面一为什么反复写群众的神情、动作、语言一写这些是为了表达什么?)(3)小结:运用这一方法领悟中心,首先要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想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5.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读后归纳每节介绍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要点:参加典礼有各方代表,总人数30万;会场广阔;主席台布置庄严、隆重;入场的群众队伍涌动如潮。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1】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1、出示句子: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开国大典》(第三课时)教案北京版
第三课时【课时要点】1. 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以及“大典结束”这部分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领袖的爱戴。
2. 体会全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完成练习。
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开国大典主体部分的内容——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以及宣读公告这部分内容,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激动、自豪的心情,感受到了典礼的盛大,还背诵了课文的第七小节,谁愿意展示一下?2.学生个别背诵第七节,同桌互背。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典主体部分之后的两个场面板书:阅兵式群众游行说明:背诵第七节是课后的要求,在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馈交流,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比较扎实。
二、研读课文(一)学习“阅兵式”这部分内容:1. 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把“阅兵式”那盛大的场面写具体的呢?默读第十一至十三小节,划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读读语句,说说感受。
2. 交流出示:(1)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学生谈感受:(飞机的隆隆声是很响的,群众的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说明欢呼声很响;群众抛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说明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兴奋、自豪;毛主席很平易近人,首先向空中招手,也说明毛主席当时的心情很高兴。
)(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学生谈感受:(两个“不断”说明欢呼和鼓掌的次数多;“差不多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还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欢喜和激动”说明群众心中的激动和兴奋已经达到了无法比拟的程度。
)3. 为什么毛主席和群众都会有如此的反应呢?再读十一至十三小节,找找原因,谈谈感受。
4. 交流:(从“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一队队拍成人字形”等感受到人民的军队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开国大典》教案北京版(最新整理)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1—-4自然段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5——10自然段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1——13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14——15自然段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1。
学会本单元11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奔bèn”)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开国大典的场面。
3.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6。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该文章篇幅较长,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他们可能难以理解那时的场面、那时人们的心情。
所以要做一些课前准备,要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等电影,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情感.识字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识字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识字.阅读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品味,在品味中体会思想感情,在体会中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无法完成.因此,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在读中品味思想感情,在读中学习表达。
教学理念:重视语感的培养,把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始终。
结合本课特点,我在设计上采用了“欣赏画面入境,通读课文排序,品读想象生情,深读积累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捕捉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开国大典》(第1课时)教案北京版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庆祝的情景,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的盛况。
通过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
所以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
但毕竟相隔年代久远。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背诵6~8自然段。
4.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掌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并能够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分段,会列段落提纲。
2.结合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课文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14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课题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北京版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五个,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1.理解词语:典礼、擎、肃立、瞻仰、排山倒海2.读通课文,运用前几个单元学过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有关旧中国人民生活疾苦的事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 认识生字五个,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开国大典前、大典进行中、开国大典后”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先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写典礼的主体部分;接着写阅兵式的盛况;最后写群众游行。
3. 学习“开国大典前”的这部分内容,感受参加大典的人员范围广,人数多,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从而感受到大典的场面大。
知道作者不惜笔墨写了开国大典前的内容是因为:一是要写清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二是为了突出开国大典的场面大。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①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事例。
②(出示图片: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2.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word部编版
5 七律·长征龙台小学张明兰〔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诵出磅礴的气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自主探,合作交流, 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教学难点:体会“寒〞与“暖〞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1.预习提纲〔1〕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 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2〕了解作者毛泽东.2.多媒体课件预学单导学单一、情境开课, 了解长征1.顺水推舟点题.同学们, 几十年前,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 有一次伟大的壮举, 有一座不朽的丰碑, 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首七言律诗--《七律·长征》. 齐读课题2.老师配乐讲述, 带生入境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 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攻克遵义,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10月与红二, 红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完成长征.3.观看长征中的一些数据, 体会不易与伟大, 再读课题.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进行380多场战斗, 全程二万五千里.二、直击文本, 初读感悟1.学生自读课文. 抽生读文, 适时鼓励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朗读的时候要表达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2.师生合作读文, 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三、细读颔联, 领悟意蕴〔一〕“万水千山〞.同学们,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红军经历了山山水水, 那么诗中选取了哪些山哪些水?你们能找到吗?我们先去看——山!〔二〕学习颔联.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1.理解“逶迤、磅礴〞.〔1〕看, 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逶迤、磅礴〕〔2〕观察字的偏旁特点, 老师板书, 学生书空.〔3〕教师带上动作韵味朗读, 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五岭, 乌蒙?〔4〕理解词语后学生简笔画加深理解, 抽生板画, 其他学生在导学单上画. 2.比照体会无畏.〔1〕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2〕一个如此之大, 一个如此之小,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夸张〕〔3〕这逶迤的五岭连绵千余里呀! 磅礴的乌蒙山多么高呀, 写山的大是为了突出什么?〔长征的艰难〕〔4〕毛主席把这样的山想得这样的小, 又是为了赞美什么呢?〔红军的大无畏〕3.读出红军“不怕难〞. “逶迤〞“磅礴〞重读, “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平淡, 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 走过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 越过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 走出了1000多千米的崇山峻岭. 多少艰难险阻, 在我们红军的眼中, 都算不得什么! 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 “巍巍青山何所惧, 崇山峻岭任我游〞读一〔指名读、评价读、齐读〕4.小结照应首句.〔1〕雄伟、险峻的五岭和乌蒙山, 红军战士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这都是因为——〔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2〕理解“只等闲〞.红军战士面对千难万险, 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解释“只等闲〞. 〔只等闲:只是把困难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3〕理解首联, 颔联诗意后指导朗读.“不怕〞要读得语气坚决, 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 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颔联读出革命家藐视一切困难的胸怀与气魄!【设计意图】读出问题, 读出感情, 读出精神. 这一设计, 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梳理诗句结构的同时, 巧妙渗透了长征精神, 表达了语文的与时俱进——语文即生活.〔三〕学习颈联.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1.默读谈印象, 明确2个经典故事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 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默读第三联, 说说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其实这2句诗是写长征中的两个经典故事, 你知道吗?2.听讲解感受“暖〞.课件出示:〔1〕教师介绍: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 1935年5月, 红军巧渡金沙江. 敌人本想凭着这个天险阻挡我军北上.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要知道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高山峭壁, 敌人戒备森严. 然而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 假装攻打龙街, 迷惑敌军, 想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愚蠢的敌人果然上当了;我军主力悄悄到绞车渡, 活捉敌兵, 缴获渡船,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 等敌人觉察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离开, 敌人只能望江兴叹, 我军个个欢欣鼓舞.〔2〕体会“暖〞表达的情感. 现在, 你们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1:表现了红军快乐的心情.生2:表现了红军欢欣鼓舞的心情.生3:表现了红军兴高采烈的心情.〔3〕读出“暖〞之欢快.面对险要的金沙江,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3.看片段领悟“寒〞.〔1〕红军和敌人的战斗有智取, 也有恶战, 让我们看一看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场面吧!〔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2〕看了这段片段, 你有什么感受?〔3〕诗中哪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场面?〔寒〕〔4〕读出“寒〞之悲壮.回想刚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仿佛看见:前有顽敌, 后有追兵, 红军勇士们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 ——〔读〕大渡桥横铁索寒.22名勇士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 终于夺下了泸定桥——〔读〕大渡桥横铁索寒.4.小结照应首句.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 一“寒〞一“暖〞, 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对“暖〞和“寒〞的理解及对其意境的体会, 是本课的难点. 所以在学习这两行诗句时, 通过借助相关资料, 用讲故事和看视频的方法让学生对具体的事件、环境有了深入了解, 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以及对红军战士情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四〕学习尾联.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过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 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 就是长征征程上接近尾声的一役,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1.聚焦“喜〞. 自由读诗句, 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目光?2.理解“喜〞.〔1〕喜从何来?〔我们翻越了“千里雪〞的岷山, 胜利在望. 〕〔2〕翻越岷山对红军战士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吗?课件出示:教师深情描述:岷山终年积雪, 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 脚穿草鞋, 踏着冰雪勇往直前, 多少红军战士长眠在这里, 化成了一座座晶莹的丰碑.3.读出“喜〞. 克服了重重困难, 胜利就在眼前, 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假设狂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万丈豪情朗读出来吧!4.小结照应首句. 红军战士翻越雪山, 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设计意图】以“不怕远征难〞为主线, 唤醒感知, 给学生以教育. 课堂中结合时代背景,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再现当时情景, 加深学生对“难〞但“不怕难〞的感悟, 体会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反复诵读并补充课外资料, 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 受到了情感和思想的启迪.四、合作探究〔一〕屏显要求1、快速概括出“长征五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 把你想到的画面和体会说一说.2、小组交流收集整理好的有关长征资料.3、此时此刻,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红军战士?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一写你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二〕教师提示1、长征五图可以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山, 水, 再结合诗中的字眼简洁地概括. 选好自己喜欢的那副画, 可以想象画面, 也可以说体会.2、学生先认真自学, 再小组交流.〔三〕交流反应, 感悟收获同学们, 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 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 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 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 我们该怎么做呢?(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积极地想方法战胜一切困难. )五、回读全诗, 升华感情〔配《七律·长征》音乐〕红军战士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面对千山万水, 面对艰难险阻, 却始终保持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终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让我们在激昂的《七律·长征》音乐声中, 用朗读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受吧! 齐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1.背诵课文.这样壮丽的诗篇, 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中, 请大家把它背诵下来.2.拓展延伸.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细读鉴赏, 领略诗境.【设计意图】课内外有机结合, 让学生走上自主阅读之路.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学生更能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进一步感受毛泽东同志及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七律·长征不怕难只等闲逶迤尽开颜磅礴英勇无畏暖-寒豪迈乐观预学单1、整首诗围绕哪句诗写的: ,诗眼是 .2、说说以下两句诗的诗意.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3、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 赞颂了4、你对长征了解多少, 搜集相关资料, 整理成简短的一两句话写下来.〔推荐:长征知识、长征小故事、长征意义、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还遇到哪些困难?长征中还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或故事……〕①②导学单一、画一画你心目中理解想象到的五岭、乌蒙.二、合作探究1、快速地口头概括出“长征五图〞, 你最喜欢哪一幅,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和体会.2、小组交流收集整理好的有关长征资料.3、此时此刻,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红军战士?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写一写你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三、拓展延伸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不朽的经典, 你还知道哪些毛主席的诗作, 请写出题目.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 理解古诗的含义,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竭力营造诗意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品悟字词, 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读悟结合, 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 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 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 边塞,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公元727年, 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 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 板书课题:出塞,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 请你,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 请坐. 〔读的真不错, 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 读出节奏, 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 读出诗的味道. 〔生齐读〕3、师:同学们,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 边关, 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的写法,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 冷清, 孤独, 寂寞〕4、师:夜深了, 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土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 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5、师:是啊, 远离家乡和亲人,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 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 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 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 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 时光穿越千年, 不变的是什么?〔明月, 边关〕在遥远的边塞, 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 还有战争没变〕这就是边塞的战争, 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参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 守关将士的痛苦〕师:千百年来, 一批又一批的将士, 他们离家万里, 长途跋涉来到边关, 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说, 引出“人未还〞〕师:一个人未还, 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 人未还, 人为什么没有回来?〔引导学生说出, 战死沙场, 终老边关〕师: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 年对边关, 面对着常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 他们怎能不思念故土, 怎能不思念亲人. 我们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7、师:面对着这一轮明月, 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出示:白发苍苍的父母,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天真无邪的孩子, 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__)〔师指名说〕师:用上诗句说一说, 可以改一改诗句.假设你是守关将士白发苍苍的老父亲, 〔引导学生说出〕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儿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勤劳善良的妻子,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夫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天真无邪的孩子,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父未还〕假设你是守关将士亲如手足的兄弟, 你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兄未还〕师:千百年来, 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啊! 他们苦守着边关, 守望着明月, 一遍遍嗟叹, 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千百年来, 不计其数的守关将士的亲人, 他们遥望边关, 守望明月, 一遍遍呼唤着, 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8、师:天伦之乐不能享, 儿子孝道不能尽, 明明有家不能回. 都是因为这战争啊! 同学们, 读到这儿的时候, 你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引出对战争的痛恨;愤怒〕三、拓展延伸, 感受期盼1、师:俗话说, 国难思良将, 在战争频繁的边塞, 守关将士也在盼望:〔师读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2,、他们在盼望谁呢?〔指名说, 汉代飞将军李广〕3、出示李广的资料〔林暗草惊风,将军夜挽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梭中.————〔唐〕卢纶《塞下曲》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 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观察,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细一看,箭头已经插入石头中.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 事后,当地百姓闻听此事更加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4、师: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英勇善战, 勇猛无比〕师:正是因为李广英勇善战, 让匈奴闻风丧胆, 不敢南下银山入侵汉朝的边疆, 我们一起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师: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5、师:是啊! 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 胡人——不敢度阴山师:要是李将军在, 边关——就会有安宁师:要是李将军在, 将士——就能回家乡师:要是李将军在, 国家——也会更太平师:要是李将军在, 多好啊!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的希望, 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守关将士亲人的希望, 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6、师:同学们,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 虽然他们生活艰苦, 九死一生, 虽然他们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 对朝廷的埋怨, 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 带着他们英勇奋战, 守卫边关, 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你又想到了什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板书:壮〕7、师:这就是边塞诗共有的特点, 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 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8、师:〔播放《凉州曲》〕思念亲人的哀怨、保家卫国的壮志, 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诵读. [板书设计]出塞王昌龄明月边关悲思良将建功业壮《孔乙己》导学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 毕生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第一课时咂摸带笑的泪一、新课导入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 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 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 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听老师范读课文, 圈画课文的生字词.颓唐〔〕附和( )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 砚( )荤菜( )羼水〔〕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屑置辩:分辩:格局:缠夹不清:之乎者也:大抵:附和: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颓唐:营生: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 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 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依然存在, 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 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 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 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 说说课文表达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各局部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局部内容.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表达在哪些方面?4.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环境描写自由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这篇小说哪些语句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四、板书设计咸亨酒店←—缩影—→封建社会环境:在笑声中登场, 在笑声中谢幕取笑新伤疤——开端嘲笑总落第情节为偷书作辩发教伙计识字展分食茴香豆断腿的悲惨——高潮和结局五、拓展延伸“孔乙己〞原型的几种说法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 据鲁迅先生说, 实有其人, 此人姓孟, 常在咸亨酒店喝酒, 人们都叫他“孟夫子〞, 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2.他本姓孟, 大家叫他孟夫子, 他的本名因此失传. ——他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 又不会营生, 以至穷得几乎讨饭. 他替人家抄书, 可是喜欢喝酒, 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 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 被人抓住, 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 可能住在近地, 却也始终没人知道, 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 两手撑了走路, 也还来吃过酒, 末了便不见了. 〔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3.作者的本家, 名叫“四七〞. 此人喜欢喝酒, 抽鸦片, 但能写得一手好字. 经常穿着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开国大典(讲读课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全文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先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人数,然后描写了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第4—9自然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第12自然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第13自然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
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2、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具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 5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四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第五课时: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六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
前置作业:一、查字典。
1、“协商”的“协”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字典里的解释:①调和;②共同;③协助。
④姓。
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②)。
2、“爆发”的“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3、“渠道”的“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4、“恩泽”的“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⑤……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5、“抛上去”的“抛”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声母(),再查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字典里的解释:①……②……③……④……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典礼外宾协商大江南北迎风招展飘拂爆发次序长城内外排山倒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层目标: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会用“迎风招展”“次序”仿写句子。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随句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感)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板书课题,2、释题:师: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理解生字新词快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在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评析:重视课文的整体感知,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协商: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外宾: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外国客人。
◆迎风招展: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区别“竞”“竟”2、理解词义。
招展:飘动,摇动。
形容旗子等随风飘扬。
3、思考其近义词。
迎风飘扬、随风飘扬4、学生造句。
例: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爆发、排山倒海: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爆发:课文指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毛泽东: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做名字了解。
◆林伯渠、宣布: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林伯渠:做名字了解。
宣布:公之于众。
了解近义词:公布、公告、宣告公告:政府和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
宣告:公开郑重地宣布。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文中指中华大地◆瞻仰: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恭敬地观看◆抛上天: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扔,投掷。
动作演示◆次序: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
(名)事情进行的先后,多指排列的先后。
3、学生造句。
例:散学式上,受表扬的学生挨着次序上台领奖。
三、巩固:再读词语卡片。
四、布置作业:生字3行、词语5遍反思:这篇课文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情况。
课文把开国大典的情况叙述得很具体,但是由于课文的背景离聋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聋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再加上聋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连现任主席是谁都不知道,所以要感受群众当时激动的心情,壮观的场面,浓浓的爱国情怀,真是实属不易啊!这是第一课时,我主要让聋生结合文本,扎扎实实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
通过上学期的强化训练,聋生逐步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也能把预习到的知识记在脑中,不再停留在作业本中,这是最大的进步了。
(2014-2-1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群众入场庄严宣告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游行群众退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读词语卡片(形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个别读)二、研读课文:(一)初读感知全文1、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
(2)交流。
(3)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把开国大典的顺序贴到黑板上。
群众入场庄严宣告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游行群众退场(二)精读“典礼”部分1、引出“典礼”部分①师:哪一部分写的是大典的主要内容?引出:第4-9自然段;②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③学生默读并划语句。
2、交流描写掌声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交流第4自然段观众的反映。
①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②“投向”改成“朝着”可以吗?为什么?(“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4、交流第6自然段。
①师:又是“一齐”。
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③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
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5、接着,升国旗。
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接着学生第7自然段的内容。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播放:各种升旗。
师述: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4岁的生日。
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
在这64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
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
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庄严宣告典礼升旗鸣炮宣读公告教学反思: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同时,我特别注重朗读地指导,随着典礼仪式的进展,指导学生读出文中的热烈的场面以及人们的激动的心情。
因为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我精讲了开国大典中的最主要的部分:典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