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新中国外交
高中历史1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必修1
D.新中国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D选项说 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 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 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
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 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原则? (2)“这些原则”是由谁提出来的?
(3)“这些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2)促进会议取得了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
(2009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
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C.不结盟 ) B.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日关系是怎样实现正常化的? 【精讲】 (1)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 早日恢复中日邦交。 (2)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双方签署建立外交
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精讲】 (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 (3)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 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4.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教师设计一份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3.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直观地展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重大事件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在新中国成立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下,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策略: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源自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强化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拓展:
-邀请外交领域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提交时间:下周三之前。
2.完成以下练习题:
-选择题:根据课堂所学,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简答题:简要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论述题: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事件中的外交策略。
-提交时间:下周二之前。
2.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实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内容: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改善(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3)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2)运用时间线索,分析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至新中国建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2)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2)讲解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讲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案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等;(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教材,巩固所学内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必修一 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共27页)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 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 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 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带来什么影响?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三大政策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其三者的含义?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展
图二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1.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新中国成立一 周年时,中国已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 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
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参加亚成就
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 当局的代表,恢 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 切合法权利。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一 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二 197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图三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 建交联合公报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关键) 中美建交(1979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重大事件,以及这些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局势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方针的内涵,以及分析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运用和调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基本原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的含义。
2.掌握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事件,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了解我国在这些事件中的立场和作用。
3.了解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哪些国际挑战和机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重大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的内涵,分析这些方针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详细阐述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事件,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介绍我国在这些事件中的立场和作用。
4.分析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谈谈你对我国未来外交政策的建议。
这道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让他们关注现实国际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五十年》等,拓宽知识面。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之小船创作第14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自主学习夯基固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2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总原则新中国始终奉行□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4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5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6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主要成就(1)1949年10月2日,□7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8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953年□1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目的争取□2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3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提出(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4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5周恩来首次提出了“□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7领土完整、互不侵犯、□8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9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概况:□1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是新中国□2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5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2.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告诉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5.结合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1.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初步了解,但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认识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外交政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概念理解可能模糊,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解析、史料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清晰掌握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剖析外交政策的制定背景、具体内容和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高中历史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材料与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新中国必须实行新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解读】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与137位工作人员在北京外交部街的一幢3层小楼里召开外交部成立大会,开启了新中国通过外交手段捍卫新生人民政权的艰苦历程。
这是周恩来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节录,其要点是: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
资料还显示:①由于过去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旧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没有独立性,依附于帝国主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拥有了独立的国家主权、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因而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制定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中苏结盟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5.日内瓦会议(1954.4-7 )
6. 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二、 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971.10;第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
发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
重大进展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 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 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国际秩序是 不可设想。
——尼克松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2、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 的过程。请按表完成此过程。
时间
事件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8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②中美《联合公报》震动了日本; ③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当选首相。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3)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 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外交(1949--20世纪50年代期) 二、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三、新时期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
日内瓦会议(瑞士):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
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外交政策》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外交政策》教案教材参考: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的外交政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2.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3.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国际社会的贡献;4.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原则;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贡献;3.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兴趣;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教学展开:1.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演变:a.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b.近代以后的国际环境变化和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c.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开放政策。
2.学习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作用;b.追求平等互利的外交政策目标;c.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推进国际合作与多边外交。
3.讨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贡献:a.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b.中国的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事务;c.中国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稳定。
4.学习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a.新中国的建立与对外政策的制定;b.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表人物。
四、教学延伸展示中国外交政策的成果:1.通过演示或图片展示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成果;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明确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分析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贡献,并掌握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评价,可以结合具体事件或者国家进行分析。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4人民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一科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
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
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
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
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单元结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调整)【教学过程】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了解建国后的外交形势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2、思考分析: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情境资料:图一、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④1978 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 ⑤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原因 ①欧、日崛起,越南战争,苏联攻势,都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但苏联对中国构成直接威胁; ③中、美受到来自苏联方面的共同的压力,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④美国的尼克松、基辛格;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都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了巨大努力 和贡献。
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 项 1950 年时没有涉及,只能选 B 项。
2.结合下图,回顾历史,最值得中俄两国人民珍惜和弘扬的历史阶段是( )
A.19 世纪末期
B.20 世纪初期
C.20 世纪 50 年代 D.20 世纪 60、70 年代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最值得中俄两国人
3.冰释雪融:中日建交。 1972 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实现了 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①加入世贸组织 WTO ②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APEC ③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加入这些组织,一方面表现了中国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另一方面的也表面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实践 1954 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 1955 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一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是要取缔列强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政权,强调清除列强 在华特权及残余势力,关键字“打扫干净”上。
“一边倒”的政策,是在两大世界阵营分裂的环境中,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方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新中国政府处理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的过程中形成的。 (2)内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平等互利,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出发 点,也是处理好各国关系的基础。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标,而前四项的实现则是和 平共处的前提条件。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如与俄、美、日、法等国建立“伙伴关系” ②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五国一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③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典型例题
1.1950 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
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B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A 项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不符合 2001 年
时中国的外交政策;C 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
二.70 年代: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1.扬眉吐气: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其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该席位一直由美国支持 的国民党政权控制,新中国政权建立后一直没能恢复。 1971 年第 26 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联合国第 2758 号决定规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 的惟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 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联大 2758 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 代表权问题。
民珍惜和弘扬的历史阶段是 20 世纪 5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这三大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 原则。
“另起炉灶” ,是独立自主,树立新的外交形象,强调与旧中国决裂。关键字在“另” 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