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伤仲永》复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

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世隶耕lì或以钱币乞之qǐ日扳仲永pān环谒于邑人yèyì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泯然众人矣mǐn今夫不受之天fú而已邪yé三、重点实词。

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惊异)即书诗四句(写)邑人奇之(以……为奇)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父利其然也(以……为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还自扬州(从)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 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伤仲永》练习(答案)精编版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伤仲永》练习(答案)精编版

《伤仲永》练习一、解释加点词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忽啼求.之()
3、于舅家见.之()
4、未尝识书具.()
5、父异.焉()
6、还.自扬州()
7、传一乡秀才观.之()
8、自是指物作.诗()
9、仲永生.五年()
10、不使.学()
11、泯然众.人矣()
12、并自为.其名.()()
13、从.先人还.家()()
1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二、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三、填空
1、《伤仲永》选自《》一书,本文作者是代的文学家,积极推进他与
等都是“唐宋八大家”。

2、引起“邑人奇之”的事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用原文回答),神童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作者因此产生惋惜之情,并以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必须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学习。

3、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写出了仲永的才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可用文中“不使学”一句来概括。

4、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父亲利欲熏心,带他遍访同乡人而不让他学习;邑人的吹捧;自己不主动学习。

(上述两点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5、仲永的变化是忽视后天教育的必然结果。

题目《伤仲永》中“伤”有哀伤、悲伤的意思。

2020年《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2020年《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2020年《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钞票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咨询焉。

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9.以下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10.讲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世隶.耕 ( ) (2)即书.诗四句 ( )(3)父异.焉 ( ) (4)称.前时之闻 ( )11.翻译以下句子。

(4分)(1)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钞票币乞之。

译文:(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12.后天的学习专门重要。

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那个论点。

(2分) 答:9.D此题是对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考查,腻乎较容易的题目。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其涛/以养父母收族为意〞,8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余闻之也,,久〞,C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即/书涛四句,并/自为其名〞,D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故正确答案选D)项。

簧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先要准确明白得文甸的意思;然后,结食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具体的语境加以分析,就能够进行正确划分。

10.(1)属于(2)书写 (3)感到惊奇(认为惊奇) (4)相当(2分)11.(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慢慢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钞票求仲水题诗。

(2分)(2)他的父亲认为如此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望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复习及2004至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属于 ) B.未尝识书具( 曾经 ) C.即书诗四句( 写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 (团结 )( 内容 )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
归纳词性活用现象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 泊无以明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 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 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 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 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 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 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 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 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 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精选文档

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精选文档

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中考文言文伤仲永练习题
《伤仲永》加点字解释卷A卷
1、仲永生五年 ( )
2、未尝识书具( )
3、忽啼求之( )( )
4、旁近与之( )
5、并自为其名( )( )
6、其诗以养父母( )
7、收族为意( )
8、传一乡秀才观之
9、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10、不使学( )
11、从先人还家( )
12、于舅家见之( )( )
13、泯然众人矣( )
《伤仲永》句子翻译测试卷(B卷)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伤仲永》阅读理解卷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伤仲永中考试题

伤仲永中考试题

第二课时《伤仲永》中考试题一、2013年《伤仲永》中考试题(一)【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二)【福建省三明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

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04-09年《伤仲永》中考真题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04-09年《伤仲永》中考真题

04-09年《伤仲永》中考真题一、2004年宁德市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伤仲永》训练试题(含答案)
5、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注释
伤仲永伤_____。

世隶耕隶_____。

仲永生五年生_____。

未尝识书具尝_____识_____。

书具_____
忽啼求之啼_____求_____。

之_____
父异焉异_____。

焉_____
借旁近与之_____。

旁近,_____。

与_____。

之_____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_____养_____。

收族_____
收_____意_____
传一乡秀才观之一_____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_____指_____。

就_____。

伤仲永复习资料(含答案)

伤仲永复习资料(含答案)

《诫子书》与《伤仲永》对比阅读(一)2019年上海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题(9分)金溪民方钟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 分)答案:8.王安石9. (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10. 泯然众人痛惜(二)2018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彩俊发。

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

”探怀得五色笔,与之。

自尔淹文章踬矣。

故时人有“才尽”之论。

(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注释】①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

②江淹:南朝文学家。

《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题)

《伤仲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山东省济南市2018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就:立刻完成B.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客人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D.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子墨子解带为城B.或以钱币乞之以其境过清C.余闻之也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贤于才人远矣躬耕于南阳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题中的“伤”字,有哀伤之意,表明作者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叹惜之情。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刻画出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愚昧无知之态。

C.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D.作者以方仲永的事例,表明天资对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答案:6.B7.A8.D。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20.C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伤仲永测试题

伤仲永测试题

5《伤仲永》测试题(答案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0分,每空1分)邑.人()环谒.()不能称.()日扳()泯()然卒.之为众人()或以钱币qǐ之()仲.永()得为众人而已耶.()今夫.不受之天()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40分,每空2分)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曾经)即.书诗四句(立即、马上)邑人..奇之(同县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称.前时之闻(相当)收.族为意(聚,团结)卒.之为众人(最终)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受.之天也(承受) 泯然..众人矣(消失)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父异.焉(对……感到惊异)稍稍宾客....其父(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父利.其然也(以……为利)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贤于.才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达到要求)伤.仲永(哀伤,叹惜)三、.翻译下列句子。

(21分,每题3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强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翻译:仲永长到五岁,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翻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6、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翻译:(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7、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四、用原文填空。

(8分,每空1分)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未尝识书具,呼啼求之”;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

《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

2009年《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9.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世隶.耕 ( ) (2)即书.诗四句 ( )(3)父异.焉 ( ) (4)称.前时之闻 (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12.后天的学习很重要。

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这个论点。

(2分) 答:9.D本题是对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考查,腻乎较容易的题目。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其涛/以养父母收族为意”,8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余闻之也,,久”,C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即/书涛四句,并/自为其名”,D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故正确答案选D)项。

簧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先要准确理解文甸的意思;然后,结食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具体的语境加以分析,就能够进行正确划分。

10.(1)属于(2)书写 (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 (4)相当(2分)11.(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水题诗。

(2分)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分) 12.简述这个故事即可。

如:自小天资聪明的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不也同样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吗? (2分)69襄樊市(09湖北省)(二)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12-1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词语解释
1、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3、卒之为众人卒: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7、贤于材人远矣
二、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稍稍宾客其父:
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答题
1、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3、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5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
四、其他类型题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
你的启发是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泯然众人矣(常人) 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5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
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
6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B.“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

C.《伤仲永》结尾部分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

D.《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

【答案】
一词语
1、相当,符合
2、扳,通“攀”
3终于
4达到
5以宾客之礼相待
6文采和道理
7胜过、超过
二句子翻译
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
3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4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5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三问答
1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
2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
(方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3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4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四其他
1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2(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3援笔辄就如素构
4 B
5 C
6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