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中考素材
关于伤仲永的作文素材
关于伤仲永的作文素材
关于伤仲永的作文素材
仲永五岁视为神童,十二不如当初,二十泯然众人,并非天妒英才,其才华深感介甫,向天祈祷,以致盘古沉睡千年后苏醒,集十件上古神奇之力,使得天旋地转,终于扭转乾坤,水倒流,钟反转,时间倒退,回到仲永五岁时。
天气晴朗,仲永戏于院中,忽大声叫喊,父慰之。
仲永求书具,父怒,仲永啼求之。
与之后,书诗四句,传一乡秀才观之。
有一老者,科举九次未中,即归隐山林。
闻仲永之才,异焉,有大西道:“此乃李太白转世托生者,万不可耽搁。
于是乎,老者登门拜访,欲授仲永诗词歌赋、经史子集。
父不懈,而仲永乐此不疲,即请入正堂,拜之。
自此,仲永闻鸡起舞,挑灯夜读,才能增长极为迅速。
又时常作诗,故声誉日隆,以致王安石闻之。
七年后,介甫还自舅家见之。
其才华横溢,令介甫连声称赞,又约其七年后应试。
又七年,介甫复到扬州,见之,才高八斗,令介甫自愧不如。
又预言:“此才子学识可见一斑,定为状元!”
一月后,仲永应试。
托福,殿试状元,即任礼部侍郎。
其师见弟子成器,又归隐山林。
临别前,留葵花画一幅,洒泪告别。
仲永听其言,兢兢业业,平步青云,为天子左膀右臂。
日后,仲永以诗文才华著称,与王安石平起平坐。
介甫兴致大发,即书千古名篇《乐仲永》。
《伤仲永》同步作文素材积累
《伤仲永》同步作文素材积累素材积累一、对“成长”的解读1、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
2、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3、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所要达到的目标,实则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4、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有关成长的名言警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德]海涅我遇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美]爱默生三、经典素材1、诚实与成长(樱桃树的故事)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2、成长要远离阴影(“永远走出监狱”)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1910年,襁褓中被父母抛弃。
15岁时,他因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
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
之后,他被带进上流社会。
在一个名叫奥里沃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鼓励和帮助下,1945年,35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
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讲:他勤奋写作,是为着“永远走出监狱”。
这个曾是窃儿的监狱常客,获得了1983年度法国文学大奖。
3、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伤仲永中考题
《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分)05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2.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课外相关文段05资阳(四)(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05济南(课)(二)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余闻之也久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05临沂(课)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卒.之为众人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④终无济.于天下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乙文:2007年大连市(二)【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根据(或理由):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答案: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05乌鲁木齐(三)(共15分,每题3分)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05资阳(四)(10分)24.(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05济南(课)(二)6、余/闻之也久7, 、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05临沂(课)二、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2007年大连市(二)10.答案: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 第6篇 伤仲永复习素材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伤仲永》同步作文素材积累
《伤仲永》同步作文素材积累素材积累一、对“成长”的解读1、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
2、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3、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所要达到的目标,实则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4、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有关成长的名言警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德]海涅我遇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美]爱默生三、经典素材1、诚实与成长(樱桃树的故事)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2、成长要远离阴影(“永远走出监狱”)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1910年,襁褓中被父母抛弃。
15岁时,他因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
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
之后,他被带进上流社会。
在一个名叫奥里沃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鼓励和帮助下,1945年,35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
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讲:他勤奋写作,是为着“永远走出监狱”。
这个曾是窃儿的监狱常客,获得了1983年度法国文学大奖。
3、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
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 第6篇 伤仲永复习素材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中考文言文复习-伤仲永
方仲永文学常识: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人。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重点字词注释:(1)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隶:属于(2)未尝:不曾。
尝,曾经(3)求:要求(4)异:感到奇怪(5)借旁近:就近借来(6)与:给;(7)书:写;(8)为:写;(9)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0)收族:和同族的人搞好关系(11)观:看(12)自是:从此。
是:这、此(13)就:完成(14)文理:文采和道理(15)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16)或:有人(17)邑人:同县的人(18)乞:求取(19)利其然: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利:以....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20)扳:通“攀”,牵,引;(21)环谒:到处拜访(22)使:让;(23)从:跟从(24)称:符合(25)泯然:消失的样子。
(26)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出生,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 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 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20.C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伤仲永》考试复习资料
《伤仲永》复习资料【主题探究】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
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翻译】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3.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4.借旁近..与之:附近,这里指邻居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完成 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7.稍稍宾客....其父: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8.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求取9.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10.不使.学:让11.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12.还自.扬州:从13.泯然..:通达聪慧..众人矣:消失14.仲永之通悟15.受之天..:最终;普通的人...也:指先天得到的16.卒.之为众人17.则其受于人者不至..受之天也:他..也:没有达到18.彼其19.且.为众人:尚且20.固.众人:本来21.得为众人而已.耶:停止22.收族..为意: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收:聚、团结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四处拜访24.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有才能的人【句子翻译】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精品K12学习浙江中考语文第6篇伤仲永复习素材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浙江中考语文第6篇伤仲永复习素材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配套K12】浙江中考语文第6篇伤仲永复习素材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中考复习《伤仲永》
仲永 才能
童年—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详写 少年—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略写 叙事
发展 伤 对比
青年—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略写
作者阐明观点 受于人者不至 议论
12
六、 堂上练习
•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 B. 或以钱币乞之/或王命急宣 • C.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固若金汤 • D.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宾客意少舒 •( A ) • A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 • B.有的人/有时; • C.本来/坚固; • D.主旨/心情
• 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 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 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方仲 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 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15
立就 ” • 第二阶段(少年) “不能称前时之
闻” • 第三阶段 (青年) “泯然众人矣 ”
10
3.文意理解
• 文章叙事部分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 却因其父“□□□”而最终 “□□□□”;议论部分指出仲永才能 衰退是由“□□□□□□”,强调了后 天教育的重要性。(用原文语句回答)
• 不使学 泯然众人 受于人者不至
•
8
• 五、要点梳理 • 文章主旨: • 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由神童
变成普通人,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 主体思路: • 借事说理,作者借仲永这个幼小天资
聪明的神童因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 求,以致成年后成为普通人的事而表 示哀伤叹息,表达了要重视后天教育 的观点。
9
• 仲永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童年) “自是指物作诗
• 3.同县的人感到惊奇,渐渐的以宾客之礼对待他 的父亲,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的中考素材
导读:伤仲永的故事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对他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
关公败走麦城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魏、蜀、吴三国各占一方地盘,但每一家又都想吞并对方。
北伐中原、复兴汉室是蜀汉的既定战略,刘备、诸葛亮无时无刻不在为此操心。
关羽受命据守荆州,伺机北进。
关羽出师北进,俘虏了魏国将军于禁,并将魏国征南将军曹仁围困在了樊城,取得了显赫的胜利。
当时镇守陆口的吴国大将是吕蒙,他回到建业,称病要休养,其实是想谋划对付关羽。
部将陆逊来看望他,两人自然而然谈论起了军国大事。
陆逊说:“关羽平时经常欺凌别人。
现在节节胜利,又立下大功,就会更加自负自满。
又听说您生了病,对我们的`防范就有可能要松懈下来。
他一心只想讨伐魏国,如果此时我们出其不意地进攻,肯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
吕蒙对陆逊的见识大为叹服,就向孙权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前去陆口镇守。
陆逊一到陆口,马上给关羽写信道:“你大败魏军,立下赫赫战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就是以前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所立的战功,韩信在灭赵中所用的计策,也无法与将军您相比啊。
我刚来这里任职,学识浅薄,经验不足,一直很敬仰您的美名,所以恳请您多多指教。
”
关羽接到陆逊的信,自然被信中的好话吹捧得晕晕乎乎,而且由此想当然地认为陆逊不过是无名之辈,不足为惧,对后方吴国也就放心了。
陆逊在稳住关羽后,暗中加快军事部署,待条件具备后,指挥大军,一举攻克蜀中要地南郡。
关羽败走麦城,终遭杀害。
就这样,关羽为他的自负与轻敌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
【有关伤仲永的中考素材】
1.有关《伤仲永》文学常识
2.2017中考素材:与青春有关
3.有关共享单车的中考写作素材
4.有关经历磨难的中考素材
5.有关顽强的中考素材
6.中考作文有关古诗的素材
7.有关人生价值的中考素材
8.有关爱的中考作文素材
上文是关于伤仲永的中考素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